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和集合管中重吸收最强的部位在哪

2006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肾脏生理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滤过分数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4.肾小管重吸收  5.排泄&&&&&&&&&&& 6.肾糖阈
  7.球管平衡&&&&&& 8.水利尿
  二、填空题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_____,它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2.供应肾单位血液的两套毛细血管网是_____和_____.
  3.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_____和_____.
  4.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_____.
  5.滤过分数是指_____与_____的比值。
  6.Cl-在_____为主动重吸收。
  7.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接受_____的调节。
  8.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_____,_____和_____的作用。
  9.酸中毒时H+的分泌_____,H+-Na+交换_____,K+-Na+交换_____,导致血K+_____.
  10.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_____和_____分泌,并在_____释放入血。
  11.血管升压素分泌的主要刺激是_____和_____的改变。
  12.醛固酮由_____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的排出。
  13.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_____和_____的调节。
  14.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过程中,需要_____的参加。
  1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16.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7.肾脏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和_____.
  18.尿生成的基本步骤为_____,_____和_____.
  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
  20.糖尿病人的多尿属于_____利尿。
  21.肾脏内与肾内分泌调节有关的感受器是_____和_____.
  22.肾外髓部高渗梯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则与_____和有关。
  2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
  24.正常人动脉血压保持在_____范围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25.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是_____和_____.
  26.水利尿时,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的感受器是_____.
  27.尿液的浓缩主要是小管液在通过集合管时完成,其关键因素是_____和_____的作用。
  28.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逼尿肌_____,尿道内括约肌_____.
  三、判断题
  1.排泄是指将机体代谢的产物,包括食物残渣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
  2.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很大,对终尿量的调节作用也最大。(&&& )
  3.终尿中的K+主要来源于肾小球的滤过。(&&& )
  4.HCO3-重吸收与H+分泌有关,主要以CO2的形式吸收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 )
  5.一般血压变动范围内,正常人肾血流量依靠自身调节维持相对恒定。(&&& )
  6.由腰髓发出的腹下神经兴奋时,可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促使排尿。(&&&& )
  7.Na+在髓袢升支细段是被动重吸收。(&&& )
  8.近球小管对H2O的重吸收是等渗性重吸收,与人体是否缺水无关。(&&& )
  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
  10.Cl-在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是继发性主动转运。(&&& )
  11.当尿中出现葡萄糖时,尿中糖的浓度为肾糖阈。(&&& )
  1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13.血管升压素是由神经垂体合成、贮存和释放的。(&&& )
  14.肾小管对NH3的分泌和H+分泌有相互促进作用。(&&& )
  15.远曲小和集合管的H+-Na+交换和Na+-K+交换有相互抑制作用。(&&&& )
  16.循环血量增多时,肾素分泌增多,使血中血管紧张素增多,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 (&&&& )
  17.排尿反射是正反馈调节。(&&& )
  18.醛固酮能促进近曲小管对Na+重吸收和K+的分泌。(&&& )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
  A.产生肾素&&&&&&&& B.浓缩、稀释尿液
  C.排泄Na+和Cl-&&& D.释放血管升压素
  2.有关肾的内分泌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分泌前列腺素&&& B.分泌肾素
  C.分泌肾上腺素&&& D.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3.致密斑的主要功能是(&&& )
  A.直接释放肾素颗粒
  B.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
  C.直接感受入球小动脉收缩
  D.感受流经远曲小管的NaCl浓度变化
  4.在一定血压范围内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靠(&&&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多种调节
  5.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流量(&&& )
  A.不变&& B.减少&& C.增多&& D.先减少后增多
  6.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 )
  A.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细段
  C.集合管&&&&& D.髓袢升支粗段
  7.关于肾小球的滤过,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出球小动脉收缩,原尿量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C.肾小囊内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原尿量减少
  8.不论终尿是稀释尿还是浓度缩尿,哪一段小管液始终是低渗的(&&& )
  A.近曲小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
  9.关于抗利尿激素,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由神经垂体释放
  B.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加大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增加分泌
  D.大静脉和心房扩张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10.水的重吸收在下述哪个部位接受ADH调节(&&& )
  A.近球细胞&&&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11.肾糖阈的正常值为(&&& )
  A.8~9 mmol/L&&&&& B.9~10 mmol/L
  C.10~11 mmol/L&&& D.11~12 mmol/L
  1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滤过量(&&& )
  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先减少后增多
  13.正常成年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 )
  A.80 ml/min&&&& B.100 ml/min
  C.125 ml/min&&& D.150 ml/min
  14.肾小管中重吸收能力量强的部位是(&&& )
  A.近端小管&&& B.远端小管
  C.髓袢细段&&& D.集合管
  15.关于排尿反射,下述哪项不正确(&&& )
  A.排尿反射的基本中枢在骶髓
  B.排尿时阴部神经抑制
  C.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逼尿肌
  D.交感神经兴奋膀胱逼尿肌
  16.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下降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囊内压升高
  D.滤过膜通透性减小
  17.在兔急性实验中,静注20%葡萄糖溶液引起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
  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18.阴部神经兴奋时(&&& )
  A.膀胱逼尿肌收缩&&&&& B.膀胱括约肌收缩
  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尿道内括约肌收缩
  19.关于肾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它是由近球细胞分泌的
  B.流经致密斑的小管液Na+浓度升高时,可刺激它分泌
  C.交感神经兴奋,可刺激它分泌。
  D.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时,可刺激它分泌
  20.损毁视上核,尿量和尿浓缩将出现什么变化(&&& )
  A.尿量增加,尿高度稀释&&& B.尿量增加,尿浓缩
  C.尿量减少,尿高度稀释&&& D.尿量减少,尿浓缩
  21.引起血管升压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 )
  A.循环血量减少&&&&&&&&& B.疼痛刺激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22.合成血管升压素的主要部位(&&& )
  A.脑垂体&&& B.神经垂体
  C.下丘脑&&& D.下丘脑视上核
  23.血管升压素对肾脏的作用是(&&& )
  A.抑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C.减少肾血流量
  D.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24.促进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
  A.血Na+升高&&& B.血K+降低
  C.肾素&&&&&&&&& D.血管紧张丌颉ZK)
  25.醛固酮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是(&&& )
  A.促进Na+的重吸收和对K+的排泄
  B.促进K+重吸收和对Na+的排泄
  C.促进Na+重吸收,抑制K+排泄
  D.促进K+重吸收,抑制Na+排泄
  26.浓缩尿液的主要部位在(&&& )
  A.集合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 D.近曲小管
  27.肾小管实现排酸保碱作用最主要是通过(&&& )
  A.尿酸排出
  B.H+的分泌和H+-Na+交换
  C.K+的分泌和K+-Na+交换
  D.铵盐排出
  28.下列不属肾脏功能的是(&&& )
  A.生成尿液
  B.分泌醛固酮
  C.参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D.与酸碱平衡调节密切相关
  29.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二)多项选择
  1.皮质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 )
  A.肾小球较小
  B.髓袢较长
  C.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动脉粗
  D.球旁细胞含肾素颗粒较多
  E.出球小动脉分出直小血管
  2.与肾小球滤过有关的因素是(&&& )
  A.有效滤过压&&&&& B.滤过膜通透性
  C.滤过膜总面积&&& D.肾血流量
  E.肾小囊胶体渗透压
  3.肾脏的生理功能有(&&& )
  A.生成尿液,排泄大量代谢终产物
  B.参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C.分泌肾素
  D.分泌血管升压素
  E.参与调节酸碱平衡
  4.肾脏血液供应特点有(&&& )
  A.血流量大
  B.肾髓质的血流量占90%以上
  C.正常情况易受全身动脉血压影响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
  E.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低
  5.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完全或绝大部分被重吸收的物质有(&&& )
  A.Na+、K+、Cl-&&& B.H2O
  C.尿素&&&&&&&&&&&&& D.肌酐
  E.葡萄糖
  6.下列哪些物质在近球小管能主动重吸收(&&& )
  A.Na+&&& B.K+
  C.Cl-&&&& D.葡萄糖
  7.关于肾小管分泌氢离子,下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
  A.分泌的H+是细胞代谢的产物
  B.与Na+存在H+-Na+交换
  C.与肾小管液中HCO3-结合生成H2CO3
  D.不影响NH3的分泌
  E.碳酸酐酶活性增加,H+的分泌减少
  8.与大量饮水引起尿量增多的因素有(&&& )
  A.有效循环血流量增多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D.血管升压素分泌释放减少
  E.醛固酮分泌减少
  9.大量失血引起尿量减少是因为(&&& )
  A.循环血量减少
  B.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C.醛固酮分泌增多
  D.血管升压素分泌释放增多
  E.发汗量增多
  10.以下哪些属于主动重吸收(&&& )
  A.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B.近曲小管对Na+的重吸收
  C.近曲小管对Cl-的重吸收
  D.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E.近曲小管对K+的重吸收
  11.正常尿液中不应该出现哪些物质(&&& )
  A.氯化钠&&& B.氯化铵
  C.葡萄糖&&& D.蛋白质
  E.尿素
  12.对尿量调节作用较大的激素有(&&& )
  A.ADH&&&&&& B.PTH
  C.T3、T4&&& D.醛固酮
  E.胰岛素
  13.循环血量减少时,反射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的感受器是(&&& )
  A.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B.左心房及腔静脉处容量感受器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D.延髓化学感受器
  E.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14.以下哪些属于渗透性利尿(&&& )
  A.大量饮水使尿量增多
  B.糖尿病患者的多尿
  C.静滴20%甘露醇
  D.静滴5%葡萄糖1000 ml
  E.静滴生理盐水
  15.下述有关血管升压素的叙述,哪些是错误的(&&& )
  A.它是由神经垂体合成的激素
  B.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可使它的分泌减少
  D.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E.血管升压素使尿量减少
  16.机体在酸中毒时表现为(&&& )
  A.肾小管H+的分泌增加
  B.HCO3-重吸收减少
  C.H+-Na+交换增强
  D.K+-Na+交换也增强
  E.血钾浓度降低
  17.用家兔进行“影响尿生成因素”的实验结果中,错误的是(&&& )
  A.静注大量生理盐水,尿量增加
  B.静注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5 ml,尿量增加
  C.静注速尿,尿量增加
  D.静注垂体后叶素2 U,尿量增加
  E.静注20%葡萄糖5 ml,尿量增加
  18.肾脏内调节肾素分泌的感受器有(&&& )
  A.间质细胞感受器
  B.入球小动脉壁的牵张感受器
  C.肾小囊脏层的压力感受器
  D.致密斑感受器
  E.远曲小管感受器
  19.与血浆比较,终尿中缺乏的物质有(&&& )
  A.蛋白质&&&& B.Na+&&&& C.K+&&& D.Cl-&&& E.葡萄糖
  20.对抗原尿生成的因素有(&&&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 D.肾小囊胶体渗透压
  E.肾小囊囊内压
  21.机体在大失血应急情况下调节肾血流量的主要神经、体液因素有(&&& )
  A.交感神经&&& B.副交感神经
  C.前列腺素&&& D.肾上腺素
  E.血管紧张素原
  22.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激素主要有(&&& )
  A.去甲肾上腺素&&& B.血管紧张素
  C.血管升压素&&&&& D.甲状腺素
  E.醛固酮
  23.葡萄糖在近曲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 )
  A.65%~70%重吸收
  B.100%重吸收
  C.借载体扩散
  D.与Na+重吸收耦联进行
  E.重吸收没有限度
  24.Na+在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方式主要是(&&& )
  A.H+-Na+交换
  B.K+-Na+交换
  C.以泵-漏方式主动重吸收
  D.与HCO3-耦联重吸收
  E.生成铵盐
  25.调节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的因素有(&&& )
  A.血浆晶体渗透压&&& B.循环血量
  C.交感神经&&&&&&&&& D.迷走神经
  E.血浆胶体渗透压
  26.由肾脏生成,与调节动脉血压有关的活性物质有(&&& )
  A.肾素&&&&&&&&&&&&& B.血管紧张素原
  C.促红细胞生成素&&& D.前列腺素
  E.维生素D3
  27.促进球旁细胞分泌肾素的因素有(&&& )
  A.动脉血压下降
  B.循环血量减少
  C.肾小球滤过Na+量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
  E.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28.有关水利尿的叙述是(&&& )
  A.大量饮水后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B.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
  C.ADH合成与释放减少
  D.尿量增加
  E.生理意义是维持机体水与渗透压平衡
  29.肾脏产生的活性物质有(&&& )
  A.肾素
  B.前列腺素
  C.羟化维生素D3
  D.醛固酮
  E.促红细胞生成素
  30.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有(&&& )
  A.肾小管内溶质浓度&&&& B.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
  C.肾小球滤过率&&&&&&&& D.血管升压素
  E.醛固酮
  31.肾小管参与机体酸碱调节的活动过程包括(&&& )
  A.分泌H+和H+-Na+交换
  B.分泌NH3和生成铵盐
  C.分泌K+和K+-Na+交换
  D.排出HCO3-
  E.以上都是
  32.关于醛固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肾上腺髓质分泌
  B.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对K+的排泄
  C.循环血量减少,促进其分泌
  D.血钾浓度升高,使其分泌减少
  E.血钠浓度降低,使其分泌增加
  33.促进血管升压素合成释放的因素有(&&& )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B.循环血量减少
  C.动脉血压下降&&&&&&&&& D.疼痛刺激
  E.情绪紧张
  34.排尿过程是(&&& )
  A.膀胱内尿量增加,内压升高,刺激膀胱壁牵张感受器
  B.传入冲动传至脊髓排尿中枢
  C.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D.环境适合排尿时,盆神经兴奋,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抑制
  E.膀胱收缩,括约肌舒张,尿液排出
  五、简答题
  1.何谓肾小管重吸收?影响因素有哪些?
  2.简述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
  3.何谓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值是多少?
  4.肾素由哪里分泌?它对机体水盐平衡如何调节?
  5.简述血管升压素的来源、作用和分泌调节因素。
  6.何谓球管平衡?有何生理意义?
  7.何谓渗透性利尿及水利尿?
  8.简述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的机制。
  9.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及肾脏疾患时出现蛋白尿的可能原因。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总量。正常成年人约为125 ml/min.
  2.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约为19%。
  3.指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其压力高低决定于三种力量的大小,即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4.肾小管小球滤过形成的超滤液(原尿),在其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溶质透过肾小管的管壁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5.指机体把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摄入体内过量的有用物质(如水和无机盐)、药物、异物等,经由血液循环,从不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6.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正常值为9~10 mmol/L(160~180 mg%)。
  7.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滤过率的65%~70%,称球管平衡。其生理意义是使终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变动。
  8.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称水利尿。主要是因为饮水量增多,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所致。
  二、填空题
  1.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2.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3.生成尿液& 分泌肾素
  4.收缩
  5.肾小球滤过率& 肾血浆流量
  6.髓袢升支粗段
  7.血管升压素
  8.H+& K+& NH3
  9.增多& 增多& 减少& 升高
  10.视上核& 室旁核& 神经垂体
  11.血浆晶体渗透压&& 循环血量
  12.肾上腺皮质球状带Na+& K+
  1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钾、血钠浓度
  14.碳酸酐酶
  15.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血浆流量
  16.肺脏& 皮肤& 消化道& 肾脏
  17.排泄&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内分泌
  18.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19.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20.渗透性
  21.入球小动脉壁的牵张感受器&& 致密斑感受器
  22.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 尿素再循环&&& 髓袢升支细段的NaCl向组织间液扩散
  23.脊髓骶段
  24.10.7~24.0 kPa(80~180 mmHg)
  25.盆神经的传出纤维& 阴部神经
  26.渗透压感受器
  27.肾髓质高渗状态& 血管升压素
  28.松弛& 收缩
  三、判断题
  1.Χ&& 2.Χ&& 3.Χ&& 4.√&&& 5.√&&& 6.Χ&&& 7.√ && 8.√
  9.√&& 10.√& 11.Χ& 12.Χ&& 13.Χ&& 14.√  15.√&&& 16.Χ
  17.√& 18. Χ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B&&& 2.C&&&& 3.D&&&& 4.C&&&& 5.B&&&& 6.A&&&& 7.B && 8.D
  9.C&&& 10.D&&& 11.B&&& 12.A&&& 13.C&&& 14.A & 15.D&&& 16.A
  17.B&& 18.C&&& 19.B&&& 20.A&&& 21.D & 22.D&&& 23.B&&& 24.D
  25.A&& 26.A&&& 27.B&&& 28.B & 29.D
  (二)多项选择
  1.ACD&&& 2.ABCD&&& 3.ABCE&&& 4.ADE  5.ABE&&& 6.ABD&&& 7.ABC&&& 8.ABCDE
  9.ABCD&& 10.BDE&&& 11.CD&&&& 12.AD  13.AB&&& 14.BC&&& 15.AD&&& 16.AC
  17.BD&&& 18.BD&&&& 19.AE&&&& 20.BE  21.AD&&& 22.CE&&& 23.BD&&& 24.AC
  25.AB&&& 26.AD&&&& 27.ABCDE&& 28.ABCDE  29.ABCE&& 30.ABCDE&& 31.ABC
  32.BCE&& 33.ABCDE&& 34.ABCDE
  五、简答题
  1.肾小管重吸收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溶质透过肾小管管壁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血流的过程。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有:①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溶质浓度增大,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则尿量增多;②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率始终保持在滤过率的65%~70%;③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状态;④激素的作用,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时,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肾脏生成尿液的基本过程是: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之外的其他成分可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②肾小管和集合管选择性重吸收作用,使原尿中机体需要的物质又被重吸收回血液;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可向小管液中排出H+、K+和NH3等物质并最终形成终尿。
  3.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原尿)的总量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年人约为125 ml/min,故24 h超滤液总量可达180 L.
  4.由肾脏的球旁细胞分泌。当体内循环血量减少,使肾血流量减少时,球旁细胞分泌的肾素增多。肾素可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再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Ⅲ。血管紧张素Ⅱ和Ⅲ都有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作用,从而促进肾小管的保Na+、保H2O和排K+作用,使循环血量得以恢复,血中Na+、K+比例得以保持。
  5.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细胞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到神经垂体,在此贮存并释放入血。其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调节其分泌的因素有:①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②循环血量的变化。
  6.正常情况下,有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滤过率的65%~70%,此现象称球管平衡。其产生与近端小管对Na+的恒定比率重吸收有关。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7.因小管液溶质浓度过高,致使渗透压过高,从而阻止对水的重吸收所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由于大量饮用清水,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使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分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水利尿。
  8.①汗液是低渗性液体,大量出汗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ADH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H2O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②大量出汗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a.对心房和大静脉处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ADH增多,肾小管对H2O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b.肾内入球小动脉内血流量减少,对入球小动脉壁的牵张刺激减弱,牵张感受器兴奋,使肾素释放增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血浆醛固酮增多,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H2O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9.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
  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当通透性改变或面积减少时,可使尿液的成分改变和尿量减少。
  ②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改变:当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显著降低(如大失血)或囊内压升高(如输尿管结石等)时,可使有效滤过压降低,尿量减少。如果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蛋白明显减少或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则有效滤过压升高,尿量增多。
  ③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大时,滤过率高,尿量增多;反之尿量减少。
  肾脏疾患时出现蛋白尿的机制:一方面是滤过膜机械屏障作用降低,以致部分大分子的血浆蛋白不能受阻而滤过。另一方面可能是滤过膜各层所覆盖的涎蛋白减少,静电屏障作用降低,使带电荷的血浆蛋白容易通过滤过膜而出现蛋白尿。
热点推荐:&&&&&&&&
热门培训123456123456123456123456123456123456123456123456123456当前位置:
高三生物教案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来源:发布时间:
高三生物教案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⑵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⑵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二、教学中难点
1.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三、课时安排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话法、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内容板书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讲述】同学们好! 在本章的前两节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面让我们先来看图片
【展示图片1】玩过山车的图片
【讲述】过山车大家玩过吗。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问题探讨:
1、 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留待学完新课后回答〗
1.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2.人由于紧张,会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与激素调节有关。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垂体等一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就分泌多种激素进行应急。 新课导入
按现在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对“过山车现象”其中的奥妙还很难理解得很透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学完了我们再重新来审视这些问题。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什么是体液调节呢?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
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
提示:兔子在CO2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呼吸会加快加强,这说明CO2有什么功能呢?
CO2在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运输的呢?
所以,CO2的调节应该属于哪种调节方式?
除了CO2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激素类调节因子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同学总结什么是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激素调节。
因为我们之前学过,激素调节的第2个特点就是:通过体液运输。
这说明CO2也能调节生命活动,它的作用是促进呼吸运动。
体液调节。
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要更好解释“过山车现象”,我们先要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来做个比较。
先简单复习一下前两节的相关内容。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
3、 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由此,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填下表【板书】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1: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的。前者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后者要稍慢一些。
3: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激素在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以后,通过外排作用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思考讨论填表
〖精讲〗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然它的作用途径就是反射弧了。体液调节中的激素或其他调节因子都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运输。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神经冲动,产生原因是形成了局部电流,所以这种运输速度非常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虽然有突触延搁的现象存在,但相对来说延搁的时间还是非常短的。而体液体调节需要经过物质的分泌、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过程,时间经过得就长了。
神经调节中,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某一刺激引起的反射作用范围就是这条反射弧的效应器,比较准确而局限。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广泛弥散在体液中,很多调节因子(如甲状腺激素、CO2)的靶细胞是几乎包括全身所有细胞。即使它有特定的靶器官,它的功能也常常会影响到全身。如胰岛素分泌的不正常会使流遍全身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产生糖尿病。
神经调节中因为神经冲动的产生是由于局部电流回路,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在兴奋后马上回到静息状态,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很快会受突触间隙中的其他物质的影响而失去功能。所以每次反射产生的时间很快,完成后又马上回到原来状态。而体液调节中激素或是其他调节因子被分泌到体液中后,它能存在较长的时间。
我们通过分析知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和结构基础都是不同的,但两者又是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那么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两种调节是怎样进行协调的呢? 转折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这里我们用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2.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
3.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讲述】体温的恒定对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人体安静时以肝脏放能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热量的三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出示图:体液调节图解
4.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5.在上一节课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一种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
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7.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8.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9.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10.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关于尿液的形成,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这里大家来重温这个知识。尿液形成过程中直接影响尿量多少和回到内环境中水盐的量的是在哪里进行的什么过程?
11.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我们在第2节练习的题目中接触过了,还记得它的作用吗?
【转折】很好。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下面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为例,来探讨水盐平衡的维持。 1.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能力。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人体内的酶促反应就能稳定的进行,大大提高的人适应变化中的环境的能力。
2.物体的温度高低取决于该物体所处的环境的温度。而人的体温高低和环境温度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它取决于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环境中散失的热量之间的比例。
3.人体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热量,主要通过体表热辐射散失热量。
4.寒冷环境中作为产热结构的肌肉和肝脏代谢旺盛,产热多;作为散热结构的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炎热环境中,肌肉和肝脏代谢减弱,产热少,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多。
5.甲状腺激素。
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体温变化的刺激被下丘脑感受到后,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产生相应反射,同时体液中如甲状腺激素等能调节体温的激素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产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7.在这个实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下丘脑的体温感受器,它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部分,分泌相关激素的内分泌腺就相当于效应器。所以,这个实例中体液体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它们共同作用完成对产热和散热的控制。
8.人体的体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的。当环境温度持续长时间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就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增减衣物、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物理降温或取暖等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9.极地工作人员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肌肉、肝脏细胞代谢非常旺盛,汗腺分泌很少,毛细血管收缩。而在高温车间工作的人则正好相反。因为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极地工作的人员要穿很多保暖衣物,喝温水,作室内加热等措施。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多喝盐开水补充汗液中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室内要通风,准备风扇、室内降温等措施。
10.是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完成的水分和盐分的重吸收过程。
11.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示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
【说明及问题】1.大家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展开分析讨论,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2.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及参与了神经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体液调节。请同学比较分析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提示】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3.反过来,体液调节对神经系统就没有作用了吗?请举例说明。
【讲述】是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1.生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结果就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部分属于神经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了,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趋于正常。这属于体液调节。
1.生2: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尿量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趋向正常。
2.课本P33第一段。
3.有的。比如说甲状腺激素的几个功能中有一个就涉及到它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
【小结】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解决 “问题探讨” 见开头提示
最后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文章——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 阅读思考谈谈对此的想法。 拒绝毒品
〖作业〗〖教师适当提示〗
基础题1.(1)×;(2)√。
2.提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
拓展题1.激素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与相应的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是比较缓慢的;而神经传导的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以电流的形式,只在突触处才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形式,所以激素传递信息多数情况下没有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快。
2.在紧急情况下,紧急信号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一方面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它的释放。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反应变灵敏;同时作用于其他组织,使肺通气量增加,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液重新分配到骨骼肌和肝脏,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以提供能量等。在这一过程中,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很难区分,它们相互配合,有利于机体应付紧急的情况。 独立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补充练习〗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 )
A.电荷 B.局部电场 C.局部电流 D.电势
2.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 )完成的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3.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的数目 D.效应器的兴奋性
4.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5.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 )
A.感受器 B.效应器 C.感受器和效应器 D.协调中枢
6.关于兴奋的传导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轴突
7.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  )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言语C.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下丘脑
8.人体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通过突触实现。下列对这种传递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变成电信号
C.突触处兴奋是能单向传递的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兴奋是同步的,没有延搁
9.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灰质 B.白质 C.神经元 D.轴突
10. 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并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C A C C C C B D C B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下一篇:
简单学习网-高中网络课程
热门课程热门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