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陈家山煤矿煤矿分流人员还能回原单位不能

当前位置:>>
>>正文内容
【头条】去产能不允许出现“零就业家庭” 职工分流他们这样做
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带队考察人社部,并主持召开20多位部级领导参加的就业工作座谈会。李克强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政府各项工作的根本,而增加就业岗位是保障民生的根本。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也在不断增加。我国经济的结构变化为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016年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将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同时,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对于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化解过剩产能将造成一部分职工被分流安置。据初步统计,煤炭系统涉及约130万人,钢铁系统约50万人。
去产能中,钢铁行业成为重点,如何平衡好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我们推进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必须要做好职业培训、托底保障等工作。不能出现大规模失业潮,更不允许出现&零就业家庭&。&
考虑到现在过剩产能里面就业的人数依然比较多,去产能应该分步稳妥地进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建议,多兼并少破产,多调整少关停,并想方设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同时,加强对去产能所涉及行业中劳动者的培训,特别是促进他们再就业能力的提升,&先挖渠后放水&,就能尽量减少失业人员。
人社部:&四个一批&分类解决钢铁煤炭等下岗职工安置
4月22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兼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职工安置问题是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具体的安置渠道,概括起来是四个一批:内部安置一批:内部安置一批、转岗就业一批、内部退养一批、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一批。
落实情况:
那么,各地以及煤炭钢铁企业是怎么让政策落地的呢?
山西:从业人员下岗再就业
山西煤炭行业从业人员近百万人,省属五大煤企集团职工总数超过70万人。在去产能过程中,山西必然面临减员分流的重大任务。
吕梁市离石区推行&万人培训&试点。&万人培训&是指&免费培训1万名农村贫困者,让他们成为家庭护理、老人陪护的专业护理护工。&
河北出台职工安置10政策
在河北省,截至2015年10月底产业结构调整涉及职工51.8万人中,企业内部转岗留用达24.87万人,占比接近一半。河北省出台了做好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的10项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平稳转岗就业。
1、扩大援企稳岗政策;2、实行内部退养;3、实行等待退休;4、给予特定政策补助;5、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6、促进转岗就业创业;7、失业支持就业创业;8、大力开展职业培训;9、运用公益性岗位等服务托底帮扶;10、妥善处理劳动关系。
四川4渠道安置去产能人员
四川省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召开,就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中的职工安置,抓好脱贫攻坚中的就业促进等问题作出部署。
1、落实财税、金融、土地等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落实税收减免、失业稳岗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
2、积极研究制定四川省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实施意见,通过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实行内部退养、依法依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等渠道,做好职工安置。
3、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妥善处理失业人员劳动关系和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按规定落实失业待遇,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4、实施再就业帮扶行动,加大对失业人员转岗转业培训力度,及时提供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
铜川为分流职工寻岗位
4月20日,铜川市在矿业公司东坡举办&送岗位进矿区&专场招聘会和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积极为矿区分流职工寻岗位,妥善安置矿业公司富余人员。
铜川市还将组织用工企业深入金华山等职工多、地理位置偏远的煤矿,继续举办专场招聘会,同时,通过开展专题就业创业政策讲座、免费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创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和公共就业服务,争取早日让去产能煤矿富余职工拿上&新饭碗&。
武钢将分流四万员工
武钢集团将会采取多种途径分流员工。一是采用国家推动的钢铁、煤炭去产能里面谈到的,据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之内的,如果这个员工没有工作能力或者没有工作愿望,可以离开岗位等待退休;二是武钢的一些其他非钢产业,也可以消纳部分职工;三是与地方政府、其他用工企业进行对接,为职工寻找新岗位等。
武钢集团在前期安排部分员工到地方就业的基础上,还与劳动、工会部门组织专项招聘会。仅2月底的一场招聘会,就有超过1500名职工与其他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协议。天津市安排10亿元资金,对参加职业培训的企业职工给予80%到100%的培训费补贴。
我国第三产业搞起来了,能够吸纳很多人
至2015年底,中国第三产业实有企业1635.7万户,占企业总数74.8%,所占比重比2014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新增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增长很快,如果继续照这个趋势发展的话,第三产业的企业量将会超过80%甚至更多,这些企业逐渐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就业增长,缓解社会压力。
原标题:去产能不允许出现&零就业家庭& 职工分流他们这样做
来源:中国煤炭网
【】【】【】
本月排行TOP20
协办: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投稿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网
备案号:苏ICP备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诚信自律同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我为企业发展献良策#煤矿关闭,人员分流,我想说……_中国煤炭报-爱微帮
&& &&& 【我为企业发展献良策】煤矿关闭,人员分流…
提示:点击上方&中国煤炭报&↑关注“我为企业发展献良策”的稿件征集令发出后,很多企业职工积极响应,发来了企业发展、改革的建言建议。之前,本公众号已经陆续发布过相关内容,今天将继续发布,欢迎大家关注!文/白军战我所在企业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由前苏联援建的全国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由于开采历史时间长,井下资源逐渐枯竭,生产条件极为恶劣,受煤市寒冬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与生产成本严重倒挂等问题尤为突出。因资源枯竭,又亏损严重,2014年10月,陕煤化集团公司出台十项改革措施,我们矿被确定为8对关闭矿井之一。今年初,矿井回收工作正式开始,随着回收工作转入后期,从6月份开始分批对富余人员进行分流。结合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现就我们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浅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1,关于员工分流。截止2015年7月底,我们矿已相继分流了650余名干部职工,在岗职工还有1700多名。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职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困惑:一是分流职工大多到了新单位不能适应。这其中有环境变化、岗位调整等客观因素,也有消极悲观、怨天尤人等主观因素。因此,个人以为,作为企业,应尽可能地多与分流出去的职工加强沟通联系,多到分流出去的职工所在新单位看望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协调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难题,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新环境新单位。二是部分职工对成建制分流抱有成见。对于想去没去成、不想去却被动去,或者抱怨别人分的单位好、自己分的单位差的职工,除过仔细做好政策解释、思想疏导外,建议要视具体情况酌情分析处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支持已分流出去的职工返回原单位等待重新分流安置,或让其与有意向的职工进行互换,尽量让职工少些埋怨。2,关于企业转型。考虑到我们矿是国家“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工程中,西部地区21个建设项目中唯一的煤炭工业项目。加之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城市铜川,近年来积极将旅游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所在铜川矿业公司决定将拟建工业遗址公园项目,作为我矿转型发展的一个方向。拟建工业遗址公园项目提出后,虽然铜川市委、市政府,陕西省旅游局,陕西省国资委均给予了充分肯定;陕煤化集团亦表示大力支持该项目,同意开展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准备工作。可旅游业前期投资较大,当下的煤炭市场又持续低迷,仅靠企业单方面努力,项目肯定难以落地成行,企业转型发展势必陷入困境。针对这种情况,个人以为企业能否采取先将现有的土地、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以最低价同有实力、有意向、有诚意做该项目的投资方进行协商,不要过多地提诸如让投资方安排企业富余人员、承担更多企业包袱的要求,而是尽可能将眼光放长远些,首先保证项目能够做起来,等项目真正实现盈利后,再让自己的合理要求得以实现。想来只有如此,才可以让投资方轻装上阵、放心大胆地施展拳脚。当然,这可能牵扯到底线如何掌握、尺寸如何拿捏、利益如何分配等诸多难题。但相信事在人为,只要本着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的态度,办法总是会有的。把手指按到下面的指纹上,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关注后,我们给您推送更多煤炭资讯。
点击展开全文
煤炭行业主流媒体创办之最活跃自媒体平台,32年专业积淀,全景煤炭就在这里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正文
王石凹矿已累计分流安置600多名职工
&&(点击: )
7月16日上午,王石凹矿为积极响应陕煤化集团公司加快推进改革举措号召,踊跃报名到陈家山矿工作的169名职工隆重举行欢送仪式。这已是该矿自今年6月份开始分批对富余人员进行分流以来,第四次整编制地实施人员分流。
据悉,按照陕煤化集团公司加快推进十项改革工作措施要求及铜川矿业公司“收缩东区、扩大北区、盘活资产、做强非煤、战略重心向陕北转移”战略部署,已有50多年开采历史的王石凹矿因资源枯竭实施调整收缩,井下回收工作从今年元月份开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此前,经过广大干部职工五个多月的艰苦努力,该矿井下回收工作已于6月初全面转入中后期。为妥善安置富余人员,该矿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并多方与有用工需求的单位进行协商联系,最终促成了符合条件的600多名职工相继得以分流安置的事实。
在已分流安置的600多名职工中,有30余名职工分流到陕西东鑫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有96名职工分流到柴家沟煤矿,有171名职工分流到下石节煤矿,有155名职工分流到玉华煤矿,有180名职工分流到陈家山煤矿。
&&&&&&&&&&&&&&&&&&&&&&&&&&&&&&&&&&&&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版权所有 铜川矿业有限公司
陕ICP备号& &&&
联系地址:中国 陕西省铜川市红旗街11号 邮编:727000 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川煤矿透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