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以雍徹冷彻是什么意思思

传统八景的地域特色与构建分析--《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传统八景的地域特色与构建分析
【摘要】:
八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的代表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可谓是我们国家的瑰宝。长期以来,八景只是作为一个史志中的资料而存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扩展,各地对所在区域的旅游景观大力开发,八景逐渐由历史资料走入人们的生活现实,八景的研究也大范围的展开。但近几年八景的研究大都局限在八景的文学性及其组合的规律性上,这对于八景保护与开发还是很有距离的。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从清凤翔府宋、明、清三代的景观变化与清代凤翔府属地区八景的对照,从中窥探八景发展的原动力,找到八景构建最初的初衷,这对于当前各地开发八景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保护八景文化、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对八景的研究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拓宽其研究的范围。
本文主要分四部分,绪论为第一部分,主要是确定研究对象,介绍论文选题的意义、价值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为论文的基础。
第一节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八景的历史,并对具有全国代表意义的“潇湘八景”和地区代表意义的“关中八景”进行全面介绍,为清代凤翔府属八景的展开提供条件。
第二节为第三部分,是论文的主要部分,依照时间发展分别叙述凤翔府不同时代各地区景观概况。宋代凤翔府的景观,以宋代曾在凤翔府做过评判的大文学家苏轼的文集为主要资料,在宋代凤翔府方志资料相对贫乏的情况下,苏轼文集中大量山水游记是宋代凤翔府各地区的景观最好解释。明代以何景明《雍大记》中对凤翔府的景观介绍为主。相对前两个朝代都是对凤翔府景观的大范围概括介绍,清代以毕沅《关中胜迹图志》中对凤翔府景观的介绍为主。通过宋明清三代对比,很能清楚看到作为八景成型的变化轨迹。同时在这节中,对清代方志中的凤翔府属八景依次介绍,以此对比出由各种景观成型到八景景观的原因。
第三节是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结论部分。依据第二节的叙述,本节分析清凤翔府属八景的外在特点、地方特色,最终找出八景构建的初衷。
余论为第五部分,是论文的阐发部分。依据文章的叙述,期望各地在进行旅游开发、八景保护时,注重八景原有的文化理念,这对整个中华文化是很有裨益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K928.6【目录】:
Abstract4-8
一、选题的价值、意义8-9
二、选题的研究9-12
三、研究思路、方法12-14
第一节 八景概述14-28
一、八景历史14-15
二、八景典范——潇湘八景15-22
1 、潇湘概况15-16
2 、潇湘八景16-20
3 、"潇湘八景"意象20-22
三、地区八景典范——关中八景22-28
1 、关中概况22
2 、关中八景22-25
3 、关中八景意象25-28
第二节 清代凤翔府属八景28-46
一、凤翔府概况28-29
二、清凤翔府主要景观的历史文献追述29-37
1 、宋代凤翔府相关景观29-32
2 、明代凤翔府相关景观32-34
3 、清代凤翔府相关景观34-37
三、清凤翔府八景37-41
四、清凤翔府属县八景41-43
1 、扶风县41
2 、郿县41
3 、岐山县41-42
4 、麟游县42
5 、凤翔县42
6 、宝鸡县42-43
7 、阡阳县43
8 、陇州43
五、清凤翔府属八景意象43-46
第三节 八景的地域特色与构建要素分析46-56
一、清凤翔府属八景的八景特点46-47
二、清凤翔府属八景的地域特色47-50
1 、鲜明的周文化气息47-48
2 、强烈的人文文化气息48-49
3 、浓郁的宗教信仰气息49-50
4 、独有的秦渭自然特色50
三、八景构建的诸要素分析50-56
1 、交通地理的影响50-51
2 、自然生态的限制51
3 、社会经济的制约51-52
4 、文化人物的推动52
5 、传统思想的影响52-55
6 、地方志的推波助澜55-56
第四节 余论56-58
参考文献58-62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林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张岱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朱靖宇;;[J];北京政协;1994年08期
刘伯伦,孟宪君;[J];沧桑;2001年S1期
谢柳青;;[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贾文毓;;[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赵夏;;[J];规划师;2006年12期
张嘉盈;[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1期
张廷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胡文清;[J];江西文物;199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廖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吴亚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程旭阳;许远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胡莲玉;[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张增田;[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顾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李永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王邦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谈家胜,何根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吴先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申辽原;;[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马龙;刘临安;;[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伍国正;;[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孔志国;;[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柳立言;;[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伍小海;;[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朱欢欢;;[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徐华龙;向焕星;倪敏;;[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何林;;[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董柏林;党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玉忠;[D];河北大学;2009年
史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马银华;[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史兵;[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杨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李岚;[D];南开大学;2010年
刘军政;[D];南开大学;2010年
李金华;[D];南开大学;2010年
尹佳涛;[D];南开大学;2010年
梁辰;[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实;[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赵文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杨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王经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王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常桂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谭卓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杨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新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邵丽;[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岱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朱靖宇;;[J];北京政协;1994年08期
李鸿斌;[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卢传裔;[J];百科知识;1997年08期
刘伯伦,孟宪君;[J];沧桑;2001年S1期
谢柳青;;[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陈健昌;[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8年01期
胡海胜;唐代剑;;[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何林福;[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年02期
刘沛林;[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立;[D];吉林大学;2005年
牛晓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耿欣;[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敏;[J];华文文学;1999年04期
康式昭;[J];四川戏剧;2004年01期
;[J];新疆林业;1997年01期
;[J];工程建设与档案;1999年01期
谢柳青;[J];求索;1988年04期
谢宗权,廖晓宝;[J];中国农技推广;1997年03期
;[J];价格与市场;1999年02期
洪柏昭;[J];名作欣赏;1989年01期
林长华;[J];科学24小时;2003年11期
杨敬先;;[J];金沙江文艺;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国超;;[A];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9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刘振超;;[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吴宜先;;[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洪朝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排水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曹丽娟;;[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陈广万;;[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KIM,Sung-K;[A];The Universality and Regionality of Landscape Culture in East Asian Region[C];2006年
吴晓鹏;蔡竹林;尹春恒;熊贞和;;[A];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C];2003年
岳亮;;[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谢玉常;杨玉培;刘禹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王攀、吴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黄怡;[N];宜春日报;2009年
姬光环;[N];新乡日报;2010年
范翔宇;[N];北海日报;2011年
苏建平;[N];青海日报;2008年
席小平;[N];宜春日报;2008年
吉林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
刁玉福;[N];中国旅游报;2010年
黄怡;[N];宜春日报;2010年
吴奉天;[N];南充日报;2011年
陈凤军;[N];沈阳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晓晖;[D];重庆大学;2010年
胡孝忠;[D];山东大学;2011年
梁仕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闫桂琴;[D];西北大学;2001年
朱明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高雪;[D];兰州大学;2007年
常新;[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段仁燕;[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僧海霞;[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秦晓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宝军;[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丁欢;[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廖丹;[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邓颖贤;[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孙玉梅;[D];中南林学院;2005年
戴林利;[D];西南大学;2009年
刘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黄晴;[D];中南大学;2010年
张灵超;[D];复旦大学;2011年
黄璐;[D];云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优美文章新发布的帖子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听松山房读《礼》札记彭林
绍  “介绍”本为古代外交仪节之一。古者五等诸侯来朝天子或诸侯相聘问,必遣使者。使者与天子或主君相见,不得直面而传聘君之命,宾主之间有规定之距离,宾传言于主人必经由介。介之人数及宾主间之距离,视使者之级别而定。据《周礼?秋官?大行人》,诸侯朝天子,上公介九人,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摈者五人;诸侯、诸伯介七人,朝位宾主之间七十步,摈者四人;诸子、诸男介五人,朝位宾主之间五十步,摈者三人。此宾主之位,《大行人》名之为“朝位”。所谓朝位,郑注云“谓大门外宾下车及王车出迎所立处也”。  《礼记?聘义》:“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介绍而传命。”孙希旦《集解》:“介绍而传命,谓陈列众介,相继而立,而后传聘君之命也。两君相朝,主君迎于大门外,各陈摈介,摈传主君之命,以请于介,介以告于朝君;介又传朝君之命,以告于摈,摈以告于主君,《司仪》谓之交摈。”  由是而知,诸侯朝天子,或两君相朝,朝者愈尊,则朝位间距愈远。宾主各有传命之人,客方称“介”,介有数人,居首者称上介,居中者或一人、或三人、或五人、或七人,均称承介,居尾者称末介;主方称“摈”,摈之人数少于介,其名称如介,亦有上摈、承摈、末摈之别。宾主交接之初,宾之言辞先传于上介,上介传于承介,承介传于末介,末介传于上摈,上摈传于承摈,承摈传于末摈,末摈传于主人。反之,则主人之言辞由众摈依次传之于介,众介又依次相传而达于宾。就中,众介依次传语于摈,即所谓“介绍”;绍,继也。主宾经介、绍交替传命,即所谓“交摈。”  今人恒言“介绍”,系指第三方以言语沟通当事之双方,其源盖出于此。然介绍本义,晦之久矣。  二、祭
先  古人有祭先之风,祭先之举,礼书在在多有。  祭先世造食者。《仪礼?土冠礼》:“宾即筵坐,左执觯,右执脯醢,以捆祭醴三。”郑注:“必有所祭者,谦敬,有所先也。”李如圭《仪礼集释》云:“祭谓取少许祭先世造此食者。”《周礼?膳夫》:“以乐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郑注:“礼,饮食必祭,示有所先。”贾疏;“凡祭,皆祭先造食者。”此祭先为食前之祭,无论身份高下、是男是女、宾或执事,概莫能外,《仪礼》屡见之。如《士昏礼》:“妇升席,左执觯,右祭脯醢,以捆祭醴三。”是妇人祭先。《乡射礼》:“主人阼阶东疑立,宾坐,左执觯,右祭脯醢。”《燕礼》:“宾坐,左执觯,右祭脯醢。”“卿升席坐,左执觯,右祭脯醢。《大射》:“宾坐,左执觚,右祭脯醢。”“卿坐,左执爵,右祭脯醢。”是尊者与贵者祭先。《大射》:“释获者就其荐坐,左执爵,右祭脯醢。”是有司执事者祭先。  祭先啬。《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郑注:“先啬若神农者。”神农教民稼穑,故奉为先啬而祭之。  祭先炊。《礼记?礼器》:“孔子曰:‘臧文仲安知礼!燔柴于奥。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郑注:“老妇,先炊者也。”此为祭先炊老妇,必是家家皆祭者。  祭先火。《周礼?司炉》:“凡祭祀,则祭炉。”郑注:“报其为明之功,礼如祭爨。”贾疏:“郑云礼如祭爨者,祭爨,祭老妇也,则此祭谓先出火之人。”此为司之官所掌者。  祭先牧。《周礼?校人》:“夏祭先牧,颁马,攻特。”郑注:“先牧,始养马者,其人未闻。”此为校人之官所掌者。  祭乐祖。《周礼,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郑注:“若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是也。死则以为乐之祖,神而祭之。”此为乐人所宗之祖。  祭先师。《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郑注:“此之谓先师之类也。若汉,《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亿可以为之也。”此为祭当代之先师也。  祭先圣先师。《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郑注:“先圣,周公若孔子。”此先圣为始作礼乐以教后世者,先师为先代之先师。  时移世易,祭先之风渐成传统。祭先之列时有所增。  祭先蚕。《周礼?内宰》:“仲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郑注:“郊必有公桑蚕室焉。”蚕室即养蚕之室,《札记,祭统》:“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筑宫,仞有三尺,棘墙而外闭之。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积,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人蚕于蚕室,奉种浴于川,蚕于公桑,风戾以食之。”蚕丝为贵族祭服之源,故敬而神之,但此时似尚无祭先蚕之明文。至迟于汉代,已有以少牢祭先蚕之礼,《后汉书?礼仪志上》:“祠先蚕,礼以少牢。”  祭先农。相传周有籍田礼,并祀先农。汉魏沿袭其制。南朝刘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始建先农坛,以一太牢祭之,遂成定制。  入清,又有祭先医等名,缘起不详,要皆祭先古风之延展也。  古贤圣制礼,必有深意存焉。祭先之要,在表彰有功于民者。《礼记?祭法》云:“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法施于民,大者如神农、周公,小者如不知名姓之老妇,圣王必立祀,教民祭之,意在追念其功德,使民不忘古昔也。  三、庸
器  《周礼》有“典庸器”一职,专司伐国所获之器。《序官》郑注云:“庸,功也。郑司农云:‘庸器,有功者铸器铭其功。《春秋传》曰:以所得于齐之兵作林钟,而铭鲁功焉’。”后郑又于本职注云:“庸器,伐国所获之器,若崇鼎、贯鼎及以其兵物所铸铭也。”崇鼎、贯鼎,语出《礼记?明堂位》:“崇鼎、贯鼎、大璜、封父龟,天子之器也。”郑注:“崇、贯、封父,皆国名。文王伐崇。古者伐国,迁其重器,以分同姓。”据此,古者伐灭一国,或销融其兵,铸器铭功;或迁其重器,以分同姓。两者皆得名之为庸器。庸器平日典藏之,每逢祭祀、飨食、宾射,则陈设之。《典庸器职》云广及祭祀,帅其属而设笋,陈庸器。飨食、宾射亦如之。”郑注:“陈功器,以华国也。”  近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人曲沃北赵所出晋侯苏编钟,共十六枚。其器型不甚齐整,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大钟,纹饰浅细,两铣较斜,甬上有旋而无干;另一类为中小型钟,纹饰深阔,两铣稍斜,甬上有旋有干。足见此十六枚钟本非一套。已有研究者言,十六枚编钟皆属楚国风格,或者即是楚钟。钟体之铭文共三百五十五字,用利器刻凿。铭文内容所记,为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奉天子之命伐夙夷,凯旋而归,受天子赏赐云云。  由此而知,晋侯苏编钟原本分属于两组,而拼凑为一组者。钟之来源,殆是晋伐灭楚之属国所获。夙夷是否属楚,文献阙如,殊难考索;而晋楚交战之频繁,典籍历历可考。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云:“春秋时,晋楚之大战三,曰城濮,曰,曰鄢陵,其余偏师九十余遇。”则苏钟本为楚钟,自不足怪。钟本无铭,今所见之铭为晋侯苏所勒,记其伐夙夷之功。此钟既非灭国分器所得,亦非如季武子销齐之兵,铸林钟而铭鲁功,而为迳取其钟而勒晋功,当亦属庸器之列。其义虽同,而取径不一,可广异闻,并补经史之不备。  四、腥
鼎  古礼赛飧之牢,必有腥鼎。《仪礼?聘礼》:“饔:饪一牢,鼎九,设于西阶前。陪鼎当内廉,东面,北上。上当碑,南陈。牛、羊、豕、鱼、腊、肠胃同鼎、肤、鲜鱼、鲜腊。设扃,、膘、胰,盖陪牛、羊、豕。腥二牢,鼎二七,无鲜鱼、鲜腊,设于阼阶前,西面,南陈,如饪鼎,二列。”此文记归宾之饔,其大要为饪一牢,共九鼎;腥二牢,共十四鼎。后十四鼎均为腥鼎。  《周礼?掌客》:诸侯之礼,上公飧五牢,牲三十有六;侯伯飧四牢,腥二十有七;子男飧三牢,牲十有八。此处“牲三十有六”,郑玄因下文侯伯“腥二十有七”,子男“牲十有八”,而言“牲当为腥,声之误也”。至确。郑云:“腥谓腥鼎也。”“腥鼎有鲜鱼、鲜腊,每牢皆九为列,设于阼阶前。公腥鼎三十六,腥四牢也。侯伯腥鼎二十七,腥三牢也。子男腥鼎十八,腥二牢也。”知上公飧五牢、侯伯飧四牢、子男飧三牢,饪牢皆一,其余均为腥牢,亦即腥鼎。  腥为“胜”之借字。胜非“胜”之简体字,古胜、胜为二字。胜,《说文》训“任”,从力、朕声,朕字从舟。胜,《说文》“一日不孰”,从肉、生声,本义为生肉。腥,《说文》云:“星见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从肉、星,星亦声。”  《周礼?内饔》“豕盲眠而交睫腥”,郑注:“腥当为星,声之误也。”康成以星当《说文》之腥,而以文献之腥当“生熟”之生字,即《说文》之“胜”,与许氏不同。  礼书腥字多为生肉义。《论语?乡党》:“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腥,《古论》作“生”。《礼记?礼器》:“郊血,大飨腥,三献焖,一献孰。”孔疏:“腥,生肉也。”《札记?乐记》:“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郑注:“大飨,袷祭先王,以腥为俎实,不腾熟之。”《大戴?礼三本》与此语略同,“腥鱼”作“生鱼”。云云,皆其例。则腥鼎之实,皆生鱼肉也。  《仪礼?聘礼》归宾客饔饩,何以用饪一牢、腥二牢,而不皆用饪牢?方苞云:“饪鼎即日所需,腥鼎则翼日所需,始至,未暇自割牲故也。”《掌客》所记为诸侯自相朝,主国待宾之礼,牢数虽多,而饪皆一牢,腥牢之设,为备异日之用,方说当是。  诸侯相朝,若逢主国有新丧,则不受饪鼎,一概受腥鼎。《掌客》:“遭主国之丧,不受飨食,受牲礼。”郑注:“牲亦当为腥,声之误也。有丧,不忍煎亨,正礼,飧饔饩,当孰者,腥致之也。”以示同悲之心。  腥鼎之外,古人致祭亦每每有用生鱼者。《礼记?曲礼》:“槁鱼曰商祭,鲜鱼曰艇祭。”《礼记?少仪》:“羞濡鱼者进尾。”孔疏:“濡,湿也,谓膳羞有湿鱼也。”是为用整条鲜鱼。揆诸文献,亦有用大块生鱼者,《少仪》:“冬右腴,夏右鳍,祭。”为鱼腹下之大块肉。《周礼?腊人》:“凡继嗣,共豆脯,若脯、、胖,凡腊物。”孙诒让《周礼正义》:“《少仪》注云:‘腆,大脔,谓刳鱼腹也。’案:腆、覆声近。郑意刳鱼腹取大脔反覆之,故谓之。此臁之本意。《笾人》朝事之笾有‘■鲍鱼鳙’,注云‘胰,牒生肉为大脔’是也。……胖与■同为腥肉,胖又薄析之,不为大脔,即《内则》注所谓藿叶切之也。”此■为大块生肉,似可生食。《笾人》“臁鲍鱼鳙”,郑注:“燕人脍鱼,方寸切其腴。以啖所贵。”贾疏:“■亦是腹腴,以拟祭与啖贵者同也。”是燕人以胰待贵客之证。予颇疑先秦尚有食生鱼之习俗。南韩至今犹有食生鱼之风,凡卖生鱼片之店家,门前必以“脍”字为招贴,友人告知,此为《乡党》“脍不厌细”脍字本义。检《乡党》朱子《集注》:“牛羊与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朱子注语,出自《少仪》。又,《内则》:“肉腥细者为脍。”是脍为细切之生鱼肉,似不无根据。然予不敢以为必,姑附记于此,以待博雅君子。  五、负
版  《乡党》:“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孔曰:“负版者,持邦国之国籍。”邢疏申述孔疏云:“案《周礼?小宰职》曰‘听阊里以版图’,注云:‘版是户籍图也。听人讼地者,以图版决之。’《司书职》曰:‘邦中之版,土地之图。’以图籍相将之物,故知负版者是持邦国之图籍也。”朱子《集注》沿袭陈说,云:“式,车前横木,有所敬则俯而凭之。负版,持邦国图籍者。式此二者,哀有丧,重民数也。”  朱彬《经传考证》一反旧说,以为《周礼》所见书版甚多,非必邦国图籍之版,“未见版所书,何由知为民数?”故云“负版当读如《曲礼》‘虽负贩者必有敬也’之贩”。俞樾《群经平议》同其说。  张椿《四书辨证》以为《乡党》之负版即《丧服记》之负版,“孔子式负版者,以其服最重故耳。”王闾运《论语训》亦持此说,云“上云变齐衰,嫌式凶服、式齐衰以下,故特明负版乃为凶服。”  上引三说,孔说最谬,朱彬驳之甚力,可置而勿论。然朱彬以负版为负贩,其说亦不可从。版、贩形近,声亦同,但绝非一字。敬负贩之人,当在衷心,而不必式之。若见负贩之人亦式之,则见何人不式?朱说未免出此人彼。  愚见,张椿之说最为得之。负版非五服皆有,乃孝子服父母之丧所特有,为重丧之象。此“式负版者”与上句“凶服”呼应,故孔子式之也。负版之形制,见于《丧服记》:“负,广出于适寸。”郑注:“负,在背上者也。适,辟领也。负出于辟领外旁一寸。”贾疏:“以一方布置于背上,上畔缝着领,下畔垂放之,以在背上,故得负名。”可知,负版或名负,为著于丧服背部领下之方布,上端缝缀于衣,下端垂放之。  丧服何以有负版?学者鲜有论及者。鄙意,当是源于上古之明刑。《周礼?大司寇》:“凡害人者,寅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郑注:“明刑,书其罪恶于大方版,著其背。”《周礼?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民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贾疏:“云明刑者,以版牍书其罪状与姓名,著于背,表示于人,是明刑也。”《周礼?司救》与《司圜》为官联,亦有类似记载。鄙见,丧服之负版当取意于此。孝子失亲,哀毁无容,而引咎于己,自责侍奉不周,使至亲不能再享天年,故取罪人之象,以布为版,著于背也。此犹诸侯失国,君臣以罪人自居。《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x,士舆榇”,是其例。其情理可比况之也。  六、食有阴阳  古礼飨祭;食品、器物、乐奏之类,多涉阴阳之义。  《周礼?大宗伯》:“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郑注:“天产者动物,谓六牲之属;地产者植物,谓九谷之属。”是以动物为阳,植物为阴。  《仪礼,聘礼》:“醯醢百瓮,夹碑,十以为列,醯在东。”郑注:“醯在东,醯,谷,阳也。醢,肉,阴也。”是醯、醢东西夹碑,醯在东,醢在西,有阴阳之义也。  《仪礼?有司》:“尸、侑、主人皆升筵,乃羞。宰夫羞房中之羞于尸、侑、主人、主妇,皆右之。司士羞庶羞于尸、侑、主人、主妇,皆左之。”郑注:“房中之羞,内羞也。内羞在右,阴也。庶羞在右,阳也。”是同为羞,又以内外而有阴阳相对之义也。  《仪礼?士相见礼》:“挚,冬用雉,夏用踞,左头奉之。”郑注:“左头,头阳也。”是动物自身亦有阴阳之分。  《仪礼?乡饮酒礼》:“荐脯五挺,横祭于其上,出自左房。”郑注:“在东,阳也。阳主养。房,馔陈处也。”左房即东房。是食出于馔陈处之方向有阴阳也。  《仪礼?聘礼》:“饪一牢,在西,鼎九,羞鼎三,腥一牢,在东,鼎七。”郑注:“饪,熟也。熟在西,腥在东,象春秋也。”廷中陈设,腥鼎在东,饪鼎在西,取意生熟,亦有阴阳之义也。  《札记?郊特牲》:“飨、谛有乐,而食尝无乐,阴阳之义也。”“饮、养阳气也,故有乐。食,养阴气也,故无声。凡声,阳也。”是食与饮有阴阳之分;飨谛有乐,食尝无乐,亦有阴阳之义。  《郊特牲》:“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孔疏:“鼎俎奇者,以其盛牲体,牲体动物,动物属阳,故其数奇。笾豆偶者,其实兼有植物,植物为阴,故其数偶。故云阴阳之义也。”检诸礼书,莫不皆然。《士昏礼》亲迎所陈,鼎三,醯酱二豆,菹醢四豆,黍稷四敦;《聘礼》归饔饩,正鼎九、陪鼎三,八豆、八簋、六铡、二篮、八壶;《少牢》五鼎五俎。《特牲》三鼎三俎;《周礼?掌客》:诸侯之礼,上公飧五牢,食四十,篮十,豆四十,铡四十有二,壶四十,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上公以下依次差之。鼎簋十有二者,鼎十二,正鼎九,陪鼎三;簋十二者,堂上八,西夹、东夹各二。《礼器》: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自《朱子家礼》东传至朝鲜半岛,儒家之礼,化而为俗,根植于民间,至今犹然。韩人家祭,供晶之陈设位置,有严格之规定,如鱼东肉西、红东白西云云,殆与阴阳之义有关,而今之韩人,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矣。  七、将
考  汉城成均馆大学宋载邵教授来翰,署曰:“彭林教授将命考。”友朋及学生传观之,多不能解“将命考”之义。  “将命”为古代礼节之一。《礼记?少仪》云:“闻始见君子者,辞曰‘某固愿闻名于将命者’。不得阶主。”郑注:“君子,卿大夫若有异德者。固,如故也。将犹奉也。即君子之门而云‘愿以名闻于奉命者’,谦远之也。重则云‘固’。奉命,传辞出入。阶,上进者,言宾之辞不得指斥主人。”此言初次谒见尊者或贤者,及于其门,当自谦远,云愿传辞出入之人将己之名字通达于主人,而不敢直斥主人。此传言之人,即所谓“将命”者。  “将命”之仪节泛用于一切郑重之场合。如国君新丧,邻国遣使吊唁、蝈裢,亦必经由将命者。《礼记?杂记》云:“含者执璧将命曰‘寡君使某含’。”“上介娟,执圭将命曰‘寡君使某娼’。”均其例。诸侯而不用介绍、交摈者,此时正值丧中,仪节当从简。士之丧礼同此,《仪礼?土丧礼》:“有袜者,则将命,摈者出请人告,主人待于位。”胡培晕《仪礼正义》:“前庶兄弟■,使人以将命于室,则始死时亦将命,但未用摈相传辞耳。”  非正式场合,如私燕而见,则无宾主之礼,不使摈者将命。《少仪》云“燕见不将命”是也。  “考”犹副也。《周礼?大宰》云:“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设其考,陈其殷,置其辅。”郑注:“正谓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也。贰谓小宰、小司徒、小宗伯、小司马、小司寇、小司空也。考,成也。佐成事者,谓宰夫、乡师、肆师、军司马、士师也。《司空》亡,未闻其考。”此言官府尊卑相副贰之法。大要有三:一为“正”,冢宰等六卿是也;二为“贰”,小宰等六小卿是也;三为考,宰夫以下六者是也。六卿为六官之正,分掌六典,位尊权重。六小卿副贰六正卿,故云“贰”。宰夫等六者又为六小卿之副贰,其职为佐助六小卿成事,故云“考”。六正卿为上大夫,六小卿为中大夫,宰夫以下六者为下大夫,其尊卑如此。  “将命考”者,犹言传命者之副手也。言者谦称己名不敢请将命者通达,而只能请将命者之副手通达,是谦远中又谦远之,为敬语中之敬语也。  八、士昏礼之服色  《士昏礼》婿、妇之服皆为黑色。亲迎,“主人爵弁,c裳,缁袍,从者毕玄端”。此处“主人”即婿。文中言裳为缧色,而未言及衣、带之色。郑注:“缧裳者,衣缁衣。不言衣与带而言袍者,明其与俱用缁。”则主人衣、带俱为缁色。缧与缁均是黑色,而深浅不同。《考工记?钟氏》:“三人为绣,五人为鲰,七人为缁。”缁为黑色之最深者。从者“毕玄端”者,均着玄端之服也,即玄冠、缁布衣、玄裳、爵S,上下皆黑。  新妇“纯衣总”,“女从者毕构玄”。郑注:“纯衣,丝衣也。女从者毕构玄,则此亦玄矣。”古礼,妇人衣、裳不异色,因新妇之服为玄黑色,则裳亦为玄黑色,而以缧色镶其缘()也。女从者“毕构玄”者,衣与裳之色相同,均为玄黑之色也。  是婿、妇之服均为黑色,此与后世新婚衣着尚红者迥异。究其原因,当是与上古以婚姻为继宗庙之事有关。《礼记?昏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人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爵弁服为大夫祭于家庙、士助祭于君之服。士昏礼而服爵弁服,虽有摄盛之意,但所重在其为祭服也。  唯其为继宗庙之事,故不贺不举乐。《礼记?郊特牲》云:“昏礼不贺,人之序也。”郑注:“序犹代也。”主人有嗣代之序,故不贺。《礼记?昏义》:“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著代也。”新妇由此而代姑为家事之主也。《仪礼?士昏礼》婿亲迎,墨车一,从车二乘,从者数人而已,往返均无举乐之节;;至婿家,婿与妇共牢而食,合卺而饮,所设不过鱼俎一、腊俎一、豕俎一,黍敦、稷敦各一,醢、菹、酱、涪各一而已,始终无宴请宾朋之节。
原载:《追寻中华古代文明的踪迹-李学勤先生学术五十纪念文集》
阅读数[1844]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雅雍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