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永誉书画落款印章汇考同是哪个时代的印章?

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式古堂书画汇考
(货号:007)
开&&&&&&本:
页&&&&&&数:
字&&&&&&数:
I&&S&&B&&N:
售&&&&&&价:1000.00元
品&&&&&&相:
运&&&&&&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快递:20.00元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1件)
商品分类:
关 键 字:
详细描述:
《式古堂书画汇考》(四册全)&编辑:&卞永誉,正中书局,2205页,民国四十七年初版,景印本,所用的版本是“密韵楼”藏书。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名人书法家及书法欣赏
名人书法家及书法欣赏
【名人书法欣赏】 学习啦编辑:婉伶
本文已影响 人
  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下面小编带給大家的是名人书法家及书法欣赏:
  名人书法家介绍:白珽书法家
  白珽(),元代诗文家、学者、书法家。字廷玉,号湛渊、栖霞山人。钱塘(浙江杭州)人。自幼聪慧过人,雅好诗文,博通经史。与同邑仇远同以诗名于世,人称&仇白&。入元后,授太平路儒学学正,不久摄教授事,后转常州路教授,迁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儒学副提举,又转任淮东盐仓大使、兰溪州判官。晚年归隐西湖栖霞岭下,因有泉白天竺山汇流于其门口,故题居室名为&湛渊&。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语言质朴自然,婉丽恬淡,不事雕琢,格调高雅,深得时人推崇。他的《西湖赋》,洋洋近万言,历述西湖名胜古迹,考据甚详,堪称西湖小志。著有《湛渊集》8卷,今仅存《湛渊遗稿》和《湛渊静语》各1卷。擅长诗文,与周密、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仇远等往来密切。书法造诣亦深,时人称他&诗逼陶、韦,书通颜、柳&。
  中国名人书法作品欣赏:
白珽书法欣赏
白珽书法欣赏
白珽书法欣赏
白珽书法欣赏
  名人书法家介绍:卞永誉书法家
  卞永誉(),清代书画鉴赏家。字令之,号仙客,隶汉军镶黄旗,祖籍河南。康熙间,由荫生官至刑部左侍郎。自幼爱好书画,当时,孙承泽、梁清标、曹溶等鉴藏名家尚在,卞永誉经常&具笔札,就其斋阁,伏聆绪论,目睹手写,乐此不疲&。在清初的鉴赏家中,卞永誉是颇有影响的人物。著有《式古堂书画汇考》、《式古堂集》等。
  中国名人书法作品欣赏:
卞永誉书法欣赏
卞永誉书法欣赏
卞永誉书法欣赏
卞永誉书法欣赏
卞永誉书法欣赏
  卞永誉与同时代或较前的鉴藏家相比,家藏并不甚丰,但是,他自幼从学名家,平日勤观多记,鉴赏经验日富,鉴定水平很高,所著《式古堂书画汇考》上溯魏晋,下迄元明,被认为是书画著录、著作的集大成者。该书60卷,成书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系采录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本人所见所闻者汇辑而成。前30卷为书法,后30卷为绘画,以年代为序,分门别类进行著录。每条标明年代、尺寸、质地,叙述作品内容、题跋印记、流传经过,并且进行评论。此书对书画鉴定著录的体例已臻完备,并成为后世的典范。
  现所见卞永誉的鉴藏印记有:&卞氏令之&、&令之清玩&、&令之&、&仙客卞令之鉴定&、&式古堂&、&式古堂雅玩记&、&式古堂书画&、&式古堂书画印&等。
相关文章:
[名人书法家及书法欣赏]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名人书法欣赏】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式古堂书画汇考 -
式古堂书画汇考 式古堂书画汇考六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国朝卞永誉撰。永誉字令之,汉军。官至刑部左侍郎。《居易录》云,卞中丞永誉贻《书画汇考》六十卷,凡诗文题跋悉载。上溯魏、晋,下迄元、明,所收最为详博。《论画诗》亦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盖永誉及宋荦皆精於赏鉴。荦时为江西巡抚,永誉时为福建巡抚,故云两中丞也。是书书画各三十卷,先纲後目,先总後分,先本文而後题跋,先本卷题跋而後引据他书,条理秩然,且视从来著录家徵引特详。惟所载书画不尽属所藏,亦非尽得之目见,大抵多从汪砢《玉珊瑚网》、《清河书画舫》诸家采摭裒辑,故不能如《宝章待访录》以目见、的闻灼然分别。又所载本文如褚遂良书陆机《文赋》,吴通微书《阴符经》,刘敞书《南华·秋水篇》,赵孟頫书《》等,皆与今本无大异同,而具载全篇,殊为疣赘。至於陆机《平复帖》,虞世南《枕卧帖》,其文为世所未睹者,乃略而不书。至如赵孟坚《水仙图卷》,《网》载有二本,不能无前後错出之疑。永誉於後一条下注明,其一恐出临摹,并存以俟考,其例是也。而所载定武兰亭落水本与书画题跋记所载前後题跋互有不同。所载神龙兰亭本与《铁网珊瑚》所录定武本题跋反多重复。又书阴长生诗卷与朱存理、张丑所载参锴岐出,竟有三本,王诜烟江叠嶂图,所为赋诗者,竟有四本,皆未能辨析真伪。又王士祯《居易录》所记於永誉斋中观其所藏书画,有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永誉云曾见一册,极端楷,为好事者分去,永誉得其二三纸耳。今是书载此迹,但云史草,亦不著所存页数,反不及士祯所载之可据。士祯又见所藏赵孟頫写杜诗天育骠骑歌,上有孟頫\\\\\\\\\\\\\\小篆延佑四年九月既望字,是书亦并不载,均为漏略。至於雁门乃郡名,茂苑即长洲地名,而以为文彭文嘉之别号,居节字士贞,贞字印章古篆与鼎字相类,而以为居节一字士鼎。又以秋岩为之别号,盖因衍书古文後有至元丙戌秋岩记一条也,不思前至元丙戌吾衍年甫二十,不应云老,且其跋内之丁卯若是宋末咸淳丁卯,则正吾衍始生之时,不当有自征建昌之语。今以陶九成跋核之,则至元乃至正之讹,实为至正七年丙戌。距吾衍之殁已三十七年,其秋岩当即陈秋岩,非吾衍别号也。凡若此类,疏舛尤多。然登载既繁,引述又富,足资谈艺家检阅者无过是编,固不以一二小疵,累其全体之宏博焉。
式古堂书画汇考 -
相关人物简介
(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过得很惬意,自比的。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02:57:07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秦金根的日志
清卞永誉撰辑《式古堂书画汇考》提要
已有 1390 次阅读&龙图阁的日志
龙图阁收藏之从艺录(二)
已有 7339 次阅读&
&每个人在刚接触收藏的时候都是很盲目的,我看过很多中国书画方面的知识,可能侧重于一些书画,可市场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提供什么,何况古董.所以有时候也买些其他的东西,当时对瓷器一点兴趣都没有,可能跟我比较粗心有关,怕弄破了.当时的潘家园地摊每周六,日人很多,当然比现在要少,而且环境很差,就是一块荒凉的空地.那时候奇奇怪怪的东西也很多,比如我一度对古钱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没什么**,地滩上到处都是一大串一大串的生了锈的老铜钱,我还真挑到一枚最好的,五珠背上十字,这枚古钱好象从没在钱谱中出现过,可能是汉代某个时期货币贬值铸造的,而且很薄,品相还可以,本身是五珠当十珠用,说明当时国力也比较衰弱,还有很多唐代比较特殊的钱币,我已经忘记了,大学毕业后都给了我那个搭档,他很喜欢古钱.
汀州伊立熏峻斋甫收藏印,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312页伊立熏就这么一个收藏印
卞永誉&& 卞永誉书画汇考同&&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247页第151号印章& 周围都是乾隆御览之宝印还有 古稀天子印
&&& 捡漏可能是人生最大的乐趣,那么吃药(买到假货)是否就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呢?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的经历中,和宝物擦肩而过才让人更加沮丧懊恼.一次在地摊上看到两张刘继卣的画,一张画的两只兔子,一张画的老虎,都很漂亮,可惜上面都落了送人的款,卖画的大叔还住我家附近,后来成了朋友,但价钱谈不拢,1600元一分都不少(90年),我犹豫了一个星期也没买,后来在崔老师那里看到了这两张画,原来他给买去了,我当时很差异,送别人的画不值钱啊!他跟我说,只要东西对,画的不错,送不送人没什么区别,有时候被送的人身份很高,这张画的附加值就更高了.这次纠正了我对画的某些错误看法.最令人痛心的是跟宋画擦肩而过,我手都摸到它了,而且还给了我半年多的时间.那是2006年初我在太原办事,刚做了一个工程,就跑到古玩市场看东西,当时比较晚了,那个小店的灯光又比较暗,在一个老红木框里看到一张绢本画很黑,又打了一个手电才看清楚.非常漂亮的山水人物,画的颜色还很漂亮,有些宋画的味道啊!当时我对宋画还不是很了解,隐约感觉象南宋的,横幅无款,有两枚收藏章,一枚非常精致的阳文篆字,一枚是长方形隶书章,由于很多年没坚持刻印了,那枚篆书章没看出内容,而隶书很好认...卞永誉书画汇考同...我当时没有字典,只好拍了照,回京后查找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在150页他的栏目里没查到,在我的印象里古代印章隶书的太少见了,我怀疑是否有问题.找到一个专家看,他也不太清楚,看了画的照片他还认为是假的,还问我那里看到的.我告诉了他.隔了半年多,在琉璃厂碰到一位懂篆书的高人查先生,看到我的照片上那枚篆书立刻辨认出来,这是..汀州伊立熏峻斋甫收藏印..我赶紧回家查找,312页伊立熏就这么一个收藏印,跟我照片一模一样,哎呀!我当时拍案大叫.这时我突然醒悟了,那枚隶书章肯定也能找到,干脆我把整本书查遍了,不信找不到它.大家可能没有这样的感觉,我焦虑到极点,跟我看到这幅画已经有半年多时间了,还在不在呀!查书的时候手都是颤抖的,突然247页第151号印章,啊!!!我大叫了一声,深夜里显得格外响亮.为什么他周围都是乾隆御览之宝印还有 古稀天子印,这不是乾隆的印章吗?从242页到256页,为什么卞永誉的印章出现在他的谱里,我赶紧查历史资料,他是清代书画鉴赏家,幼从学名家,平日勤观多记,鉴赏经验日富,鉴定水平很高,所著《式古堂书画汇考》上溯魏晋,下迄元明,被认为是书画著录、著作的集大成者。他也是官员估计乾隆时期从民间搜集名画,他的画跟印章都一并归了皇帝所有,这些在清代都有记录,一位这么出色的清代鉴定家,他不可能收藏一张明代无款普通绢本画,后来我懂得绢本后发现那确实是一张宋代绢本,非常密比较厚.是南宋的绢本,而且很有可能是马远的儿子马麟画的.我赶紧买车票去太原,可惜就在我去前不久,被北京人买走了.哪个懊恼啊!我当时顿足锤胸,我怎么那么大意啊!!!
&&&&& 人生就是这样,这个遗憾不是金钱的问题,宋画多么难得啊!我的疏忽大意,更因为知识的不够,让这么好的机会擦肩而过了,后来虽然我又买到了更好的南宋纸本绘画,但这次的失误让我终身难忘。
&&&& 我对现代收藏的体会有两次最好的收藏时段:1、90年代也就是我上学的时间段,那时候刚有地摊交易,很多听说北京潘家园可以摆地摊卖古董,就都从祖国各地四面八方的跑来交易,由于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阶段,那时大家都还比较纯洁,基本上古代假货较少,这一阶段只要坚持不泻能收到很多象样的好古董,而且那时候很少有什么专家,故宫的人也不允许去买古董,好象国家有政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应参与古董文物的买卖,这个时候大家的眼力基本都一样,潘家园古玩城很多老板都是练地摊出身,可是现在这些人很少有好东西了,只要你做这行基本很难留住精品,我算是特例,因为不指这个吃饭,所以那时候的好东西都留了下来;2、2002年到2008年,这是一个网络快速发展的阶段。自从有了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活动,全国收藏热已经升温,只是交易环境还在进一步改善过程,有了网络后,渐渐网上开始销售艺术品,我在这里尤其感谢雅昌艺术网,记得有一次见到池刚先生(雅昌总经理)我还特意感谢,还有其他一些热门收藏网络,比如华夏艺术网,中国收藏网等等。有很多收藏家或老专家不屑于我的说法,网上可信吗?而且又不是上手,太危险了。其实这正是年轻人的优势,很多老专家岁数都很大,眼睛都已经花了,他们很难在网上找图片,我一度在网上热忠于翻看图片,那时侯整夜整夜都不睡觉,信息太多了。有很多家里面没有几件古董也可以在网上开店做买卖,而且那时候网上骗子也少,市场在最开始阶段都比较干净,好东西也多,我跟很多老专家聊过这事,他们都不信,还说现在那里有漏可拣,他们是在指潘家园等古玩市场,因为这个时候假货已经很多了,尤其是在各大古玩市场上,各地的赝品云集于北京,然后很多外地的还特意到北京拿假货回去卖。这个时候网上虽然也有但毕竟这是个新鲜事物,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干净。我的很多高等级藏品都是前几年在网络上买到的,当然很多贵重器物也要去现场,那真是走街串巷,上山下乡,一点都不夸张。实业也都因为喜欢古董荒废了,好在股票市场很好,我的收益非常不错,95年入市,10万学费都交过了,这轮确实感谢国家感谢企业的慷慨,也对得起我的经济学学位,因为总在网上看图片,眼睛都不如以前了,上眼帘都有点肿,由于知识的不足,我开始出入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甚至档案馆,这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一段时间,知识真的能增长你的力量。
我举一个简单例子说明网络上有什么好东西吧!记得汶川地震之前我在华夏艺术网上看到一张清代介文。萨克达氏绘画的宫廷花鸟画,画的非常精到的孔雀图,主人是四川成都的一位医生,我想买下这幅作品可主人很喜欢,不愿意出手,但我们成了好朋友。后来汶川地震发生了,大家都踊跃捐款,我几乎第一个去银行办理汇款,这后在网上聊天时跟医生谈起那边的情况,他说很忙,病人很多,并谢谢我为四川人民做的贡献,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忙完手头工作,把画卖给了我,而且价格比较低,我非常感谢,他说这个不是钱的问题,这才是古玩行真实的故事。我特为此写了一片论文,阐述我对这张宫廷花鸟画的看法,贴在下面请大家观赏。
& && &&&我们从那里下手,看一张古代画首先要断代吧!这张画是有款的,很多人赶紧去查大典,这样的所谓鉴定家你要离他远点,还有那些印章啊,题跋啊!!!这些都是后话.我们看一张古代画要先区分他的类型,也就是它的风格,我们老说徐半尺,说的就是徐邦达老先生的眼力,你不用告诉他款识,画只要打开一尺他就一目了然了,看的太多了.这张花鸟第一眼看上去就大大的与众不同,绢本.
& && & 绢本很致密,不太旧,相对而言,这都无法决定它的年代,因为画的保存方式往往决定了它的氧化程度,真不能完全确定,给人感觉有100年以上了.而且是宫廷用绢,当然大家手头有宫廷绢本的要好分辨一些.画整体大S型构图,工笔细腻柔媚,关键是颜色,颜色决定了判断这张古代画的类型,它是宫廷颜色,也就是说它用的颜色是进口的西洋颜料.根本不是一般民间职业画家用的色彩,所以历经上百年,而画面美丽如新,要是除去绢布,你很有可能怀疑它是新画,但如果你有一般画家的常识就知道连范增大师用的颜料都无法跟它比美,这是典型的进口西洋矿石粉的颜料,在清代只有宫廷画家可以得到,而且很贵,造办处对西洋颜料的使用很苛刻,这在活计档里都有记载......画工秀美,造型精准,构图巧妙,手法丰富多样很显老到,色彩搭配更是高人一筹,不惜工笔,充分说明了它与一般职业画家的根本不同,所以宫廷画家无疑.
& && &到底是那位宫廷大师的佳作呢?让我们仔细欣赏画面,不能发现两只孔雀中的主角也就是那个画家了,主角就是那个砘立于大石之上转头观赏公孔雀的母孔雀.从她对孔雀的写实画法上看,她在写生上经验丰富,观察很细微,这是出自女画家手笔,上面有款,萨克达氏,两方印章,其中一方是观生阁主人,她就是清代的女画家,介文.萨克大氏,要说他老公的名气太大了,英和,一个能够和刘庸比肩书法的清代一品大员.我们现在很少有知道这位女画家的,中国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习俗,埋没了很多杰出的女画家.能够叫的上名字来的有文椒,恽冰,马湘兰,缪嘉惠等屈指可数,而大家对介文几乎很少提及,其实她本身不是职业画家,她是善绘丹青的一品诰命夫人.那么这张孔雀图留给后人的想象空间是什么呢?介文又是出于什么目的画的呢?这是一张普通的孔雀图吗?我们先得从他的丈夫英和说起。。。英和()幼名石桐,字树琴,一字定圃,号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1],隶内务府。其子奎照为道光帝时的尚书。其孙女索绰罗氏为咸丰帝妃嫔之一,光绪年间晋尊为婉贵妃。   英和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2甲25名进士。官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有异才,和珅欲婿之不可。清仁宗即位,首言开捐之弊,称旨,吏治一品。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英和却连遭厄运。农历6月里,因为“家人私议增租”而被“拔去花翎,降二品顶戴”黜降;农历9月间,惹火了道光帝,英和与时任左侍郎的长子奎照、任通政使的次子奎耀,以及做即补员外郎的孙子皆被革了职,英和的家财被抄没,人也被投进了大牢。 原来此事涉及在道光朝第一大案,甚至是整个清王朝数一数二的贪渎大案修建皇陵的案件中,主犯英和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将皇陵建成豆腐渣,阻拦言官上奏,犯罪事实明确,罪大恶极,且涉及皇帝地宫,孝穆成皇后 灵柩被淹,按律理当处斩并追究家人,但太后(孝和睿皇后)居然插手外朝,为英和求情,要求道光特别开恩从轻发落英和,使其最终仅仅流放一年半就返回原籍,子孙继续做官。   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秋,五十九岁的英和与两子奎照、奎耀,一道被“解往黑龙江充当苦役”。经过将近半年的艰辛跋涉,他们到了流放地卜魁(今吉林齐齐哈尔),当时那里是异常蛮荒寒冷之地。英和一家在流放地苦苦地煎熬了两年。直到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皇上颁旨赐还。其子奎照与奎耀继续出仕,英和却一贬到底,再也未复官位。   英和工诗文,善书法,幼时临『多宝塔』,少壮得赵孟頫之神,后列刘墉之门,晚年兼以欧、柳,自成一家。与成哲亲王、刘墉并名当世。兼长绘事,其妻萨克达氏亦善丹青。英和曾主持编纂《石渠宝笈》三编,著作有《恩福堂诗集笔记》、《卜魁集》等多种。嘉庆十五年(1810)英和刻有《松雪斋帖》六卷、《英煦斋家刻刘文清公书》帖等传世。卒年七十。 据《绘境轩读画记、恩福堂笔记、铁槎山房见闻录》& && &&&从英和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清代一品大员家族的升摔荣辱,从中不难判定这张孔雀图早已预示这个家族的未来,说明介文画这张画的时候应该是已经40岁-50岁这个年龄,虽然不惑但还不知天命的年龄,隐隐约约已经看出苗头.& && &&&英和年轻时肯定文才出众,英姿俊朗,否则和珅也不会看上他,最终他娶了云贵总督的女儿,美丽而又善绘丹青的萨克达氏,两人非常恩爱,这可以从很多介文早期绘画中看到,几乎无一例外都有英和的题跋,而且画面极美丽,有鸳鸯戏水,双鹤交颈等画面,有了两个小孩之后画面中舔犊之情难于言表,真是夫唱妇随,所以他是仕途无阻,前半生都是在升官的途中度过的,英和的才干充分发挥了出来,然而,随着官职的晋升,当他坐到一品大员之后,英和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贪欲,这时的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醇厚的小生,他早已经位列重卿,眼里那还有他云贵总督的岳丈,介文也早已人老珠黄,再也不是那年轻貌美的妙龄少女了,清代官吏纳妾成风,估计英和也早已是三房六妾,更难得给发妻题跋了.......介文在这张孔雀图中深切的表达了对爱人的关心,古代的女子举案齐眉在画中就得体现,母孔雀采用蹲姿,它的头比丈夫那只骚首弄姿的公孔雀要低一头,回首望向它的爱人,只见英和踌躇满志骚首弄姿的状态,可见其地位已经官倾朝野,但对公孔雀的腿的描写非常独特,单腿独立于倾斜的青石上,其危险可想而知,所谓伴君如伴虎,而且介文对英和的贪婪非常担心,后来果然不出其所料,英和还是出大事了。。。大S形构图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人生的曲折,事事的难料。。。幸亏介文一手丹青让所有后宫太后。。妃子们都站出来为英和说好话,最后才落个发配。。。。。。& && &&&一代国手用精美的工笔花鸟绘画,传达了她对爱人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她对古代封建制度的无奈,更提醒了我们后人如何去做个正直的官员,如何去做个正直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画印章知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