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减少,出现低蛋白血症,水肿和体重下降,称为什么

常发生低蛋白血症和水肿早产儿尤为明显_干脆网
常发生低蛋白血症和水肿早产儿尤为明显
孩子的病人情况不乐观,提议转诊。提议你假如是这个yī yuànzhì liáo不了的话,最好赶快转诊,以免耽误病人情况早产儿越早产则皮肤越薄嫩,组织含水量多,蛋白被稀释会出现相对的低蛋白血症。有凹陷性压痕,色红,皮下脂肪少,肌肉少抵抗力弱 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的感染可酿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早产儿对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不好,其生理性黄疸维持的时间较足月儿为长,并且较重。因为早产儿的肝脏不成熟,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第Ⅴ因子,第Ⅶ因子,第Ⅹ因子等均较足月儿为低,故凝血机制不健全,容易出血。铁及维生素A,D的储存量减少,易得该种营养缺乏症。使肝糖原变成血糖的功能减低,因而在饥饿时血糖易于过低而发生休克。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不好,可因血浆蛋白低下而形成水肿。因为肾小球,肾小管不成熟,肾小球滤过率低,尿素,氯,钾,磷的清除率也低,蛋白尿较为多见。早产儿出生后体重下降较剧,并且易因感染,呕吐,腹泻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引起酸碱平衡失调。因为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正确的喂养比足月儿更重要。生后开始喂养时间:通常早产儿可于生后2~4小时开始喂糖水,试喂1~2次无呕吐者,6~8小时后再改喂奶液。曾发生过青紫,呼吸困难,体重过低或用手术产出者,可用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60ml/kg/d,或应用全静脉和部份高营养液,状况好转后才改口服,早产儿因为过早离开母体,不仅离开了赖以生存的营养和温度环境,并且,他们自己身体的各器官发育还不成熟,功能不完善,面临着合并症,致残,甚至死亡的威胁。因此了解早产儿的发育特点,有效地防止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的关键。早产儿的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合成有助于代谢的酶类及蛋白质较低,容易引起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胆红素结合,排泄能力差,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黄疸较重,持续时间亦较长,消退较慢,易引起严重黄疸或核黄疸;肝脏贮存维生素K较少,产生凝血因子少,因此早产儿常容易出血。维生素D代谢差,易出现低血钙;肝糖原储存少,易出现低血糖,早产儿的肾发育不成熟,肾功能低下,滤过率低,尿浓缩能力较差,故生理性体重下降显著,加上腹泻,液体补充不足,容易出现脱水,而一旦补液过多,又容易出现水肿;还要早产儿的肾小管功能差,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肾功能不成熟,也会使早产儿的药物代谢pái chú减低,容易引起药物潴留和中毒。早产儿血液成分与正常新生儿也有不同,如血小板数比正常新生儿少,红细胞少,出生体重愈轻,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越低,因此早产儿容易出现贫血;早产儿的毛细血管脆弱,容易发生出血,希望以上回答可以使你对此类状况有所了解,成长,病因 主要为下列几种:①蛋白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厌食,如严重的心,肺,肝,肾脏疾患,胃肠道淤血,脑部病变;消化道梗阻,摄食困难如食道癌,胃癌;慢性胰腺炎,胆道疾患,胃肠吻合术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②蛋白质合成障碍。各种原因的肝损害使肝脏蛋白合成能力减低,血浆蛋白质合成减少。③长期大量蛋白质丢失。消化道溃疡,痔疮,钩虫病,月经过多,大面积创伤渗液等均可引起大量血浆蛋白质丢失。反复腹腔穿刺放液,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zhì liáo时可经腹膜丢失蛋白质。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恶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可有大量蛋白尿,蛋白质从尿中丢失。消化道恶性肿瘤及巨肥厚性胃炎,蛋白漏出性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等也可由消化道丢失大量蛋白质。④蛋白质分解加速。长期发热,恶性肿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蛋白质分解超过合成,而引起低蛋白血症,zhì liáo 首先应zhì liáo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分解亢进的原发jí bìng。若原发jí bìng无禁忌,可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使每天摄入蛋白质达60~80g,保证充足热量供应(2500千卡/日以上),并酌情使用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消化功能差者,可予流食或半流食,还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病人情况严重者,可输入血浆或白蛋白,此外,提议你最好还是再去yī yuànjiǎn chá一下确诊,试试他们是否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新生儿低蛋白血症的话,有可能是生理性的,主要是孩子在身体发育的过程中,造血功能相对之后引起的,只须强化营养,随着身体的慢慢自我调适,就可以huī fù的,是正常情况,新生儿水肿可分为全身性及限局性两种,全身性水肿原因较多,但少见,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先天性脚气病以及新生儿溶血病等。凡属营养缺乏者,经输血及补充各种维生素即可痊愈,限局性水肿属先性水肿,是新生儿水肿中最为良性的一型,限局于外生殖器的皮肤水肿,见于女婴外阴,特别大阴唇。局部发红肿胀,指压出现凹痕,病人情况轻,数天后可自然消退,不需zhì liáo。此外,外表正常新生儿,特别早产儿,也有发生于手背、足背、眼睑和头皮水肿者,乃因肾脏排钠、氯功能不足所致,大多不需zhì liáo,可自然消退,确诊需到yī yuàn进行进一步jiǎn chá,以便断定原因并对症zhì liáo。
今日排行 总排行榜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 热门推荐 ] RECOMMEND营养不良性水肿是怎么回事_营养不良性水肿的原因_营养不良性水肿怎么办_太平洋亲子网健康库
您现在的位置: &
(别名:低蛋白血症)
营养不良性水肿又称低蛋白血症是一种营养缺乏的特殊表现,由于长时间的负氮平衡,以致血浆蛋白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出现全身性水肿为其特征。
营养不良性水肿概述
  1、蛋白质吸收障碍
  长期腹泻,慢性痢疾以及肠结核等在起病原因中占重要地位。这些疾患既影响食欲,又妨碍蛋白质的吸收。个别婴儿由于幽门痉挛或梗阻而致长期呕吐,或由于缺乏胰蛋白酶而不能利用食物中的蛋白质,也可发生水肿。
  2、蛋白质的消耗过多
  脓胸、肺脓肿、腹水、大量失血、外科伤口引流及严重灼伤等可使体内蛋白质大量丢失。慢性传染病如结核、疟疾等使体内蛋白质过度分解,都可致营养不良性水肿。
  3、蛋白质合成障碍
  肝脏能合成各种血浆蛋白,如: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亦能合成部分球蛋白。肝脏疾病如肝硬变、肝炎都使肝功能减退,虽然蛋白质的供给和吸收正常,但合成蛋白质的功能降低,因而血浆蛋白低下,发生水肿及腹水等症状。
  水肿出现前已有营养不良症状,如生长发育落后,肌肉消瘦、松弛,苍白无力,怕冷,精神不振或易激动,先贪食,后厌食。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则逐渐出现水肿,但在泻痢患儿亦可短期内出现水肿,最短者仅十余日。水肿是本病主征,两侧对称,先见于下肢,尤以足背为显著。病程较久者股部、腰骶部、外生殖器,甚至手背及臂,均见显著的凹陷性水肿。严重病例可于腹壁、颜面、眼睑以及结膜等处发生水肿。面部水肿大都为浮肿而不见凹陷现象。下肢的水肿显著,与胸背及上肢的瘦削相比,适成对照。腹水及胸腔积液仅偶见于极重病例。婴儿时期的轻度水肿,往往因皮肤弹力很好,不易认识,须注意体重的突然增加,在一天增长几百克,是水肿的可靠标志。
  其它症状 :常表现一般虚弱和精神抑郁,并缺乏抗感染的能力。皮肤干燥发凉,有鳞屑,或呈鸡皮状,失去弹性,易生褥疮,伤口愈合也缓慢。毛发干燥变黄,并易脱落。指甲生长迟缓。尿量减少。脉搏与血压减低,心电图各波的电压都低下。
  分析和治疗病因与调整营养同时进行。对严重患者,须首先卧床休息,减少其热能与蛋白质的消耗。在水肿消失及并发症痊愈后,即宜鼓励活动,制定适当的生活制度。
  对严重水肿病例应暂时限制食盐,待水肿消退后,应及时恢复食盐量,以免食欲减退而不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平时应注意合理喂养,特别在断奶后必须供给一些蛋白质食物如鸡蛋、鸡血、豆粉、豆腐、鱼粉等。新鲜蔬菜为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必须补充。增强体质,避免各种感染的发生。在慢性感染或消化系疾病的治疗期中,应注重热量和蛋白质的供给。例如,对于婴幼儿腹泻或患慢性痢疾的病儿,不能只见大便次数较多就无止境地禁食。应加强卫生宣教,防止饥饿,尤其在农村,应结合当地生产情况指导婴儿的喂养及补充辅助食物。
如果您有健康问题,请在健康帮咨询,广大网友为您一起解答
健康公开课
太平洋亲子网“自诊小工具”,帮你看看得了什么病,快试试看!
您浏览过的症状
您暂时没有浏览任何症状或COOKIE未正确使用当前位置: >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名词解释
&&&&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 第六版》蛋白质和(或)热量的供给不能满足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时,就会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根据营养不良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由食物不足引起,主要见于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以婴儿和儿童发病为主,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和提高,原发性营养不良症已显著减少。继发性由各种疾病引起,如各种胃肠道疾病使分解代谢加速,严重弥漫性肝病影响蛋白质合成障碍,各种蛋白质丢失过多疾病以及进食障碍等。某些特殊情况如生长发育、妊娠、哺乳期,对营养素需求增加,易患本症。老年人因适应能力低或自我进食能力低,也易患本症,且病情较重。
王玉玮主编《医师速查丛书 儿科速查》营养不良是因缺乏热量和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体重下降、生长迟缓、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及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常伴有其他营养素缺乏,易发生肺炎、腹泻等疾病而导致死亡。
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常规》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或消耗增高引起的营养缺乏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特点为体重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营养不良的发生可急可缓,可逆或不可逆,急性患儿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停滞,行为、心理、学习能力等改变和各系统功能的紊乱。估计全球5岁以下儿童患营养不良者有1.5亿,其中每年约400万人致死。据1987年和1992年我国抽样调查,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21.3%和16.8%,虽有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较高。我国严重的营养不良已很少见,主要为轻症。
杨锡强主编《儿科学 第六版》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有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急性发病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有多种营养素缺乏。临床常见三种类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原有数据库资料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摄食不足或消化、吸收利用障碍,使人体长期处于半饥饿或饥饿状态,不能维持正常代谢所引起的营养性疾病。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 && &&
杨锡强主编《儿科学 第六版》
(一)摄人不足: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对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相对较多,喂养不当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奶粉配制过稀;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粥、米粉、奶糕)喂养等。较大小儿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不吃早餐等引起。
(二)消化吸收不良:消化吸收障碍,如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三)需要量增加: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的恢复期、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营养相对缺乏;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营养素的消耗量增多而导致营养不足。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早产、双胎因追赶生长而需要量增加可引起营养不良。原有数据库资料本病病因是因为长期饮食不当引起热量不足,也可因消化系统疾病引起摄入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利用,或由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消耗增多。 && &&
【发病机制】
因食物摄入量减少,热量供应不足,新陈代谢异常,利用糖原而使糖原消耗过多,血糖降低,进一步动用自身组织。开始以动用体内脂肪为主,使之逐渐消耗而减少,以后机体以动用蛋白质为主要能量来源,此时蛋白质分解剧增,加上摄入不足,体内各脏器因蛋白质大量消耗丧失而影响功能,各器官组织均有严重萎缩。营养缺乏还损害机体免疫功能,可致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并发各种感染。 && &&
【病理生理】
&杨锡强主编《儿科学 第六版》
(一)新陈代谢异常:
1.蛋白质:由于蛋白质摄人不足或蛋白质丢失过多,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处于负平衡。当血清总蛋白浓度40g/L、白蛋白20g/L时,便可发生低蛋白性水肿。
2.脂肪:能量摄入不足时,体内脂肪大量消耗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故血清胆固醇浓度下降。肝脏是脂肪代谢的主要器官,当体内脂肪消耗过多,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时可造成肝脏脂肪浸润及变性。
3.碳水化合物:由于食入不足和消耗增多,故糖原不足和血糖偏低,轻度时症状并不明显,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甚至猝死。
4.水、盐代谢:由于脂肪大量消耗,故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低蛋白血症可进一步加剧而呈现浮肿;PEM时ATP合成减少可影响细胞膜上钠-钾-ATP酶的运转,钠在细胞内潴留,细胞外液一般为低渗状态,易出现低渗性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和低镁血症。
5.体温调节能力下降:营养不良儿体温偏低,可能与热能摄入不足;皮下脂肪菲薄,散热快;血糖降低;氧耗量低、脉率和周围血循环量减少等有关。
(二)各系统功能低下:
1.消化系统:由于消化液和酶的分泌减少、酶活力降低,肠蠕动减弱,菌群失调,致消化功能低下,易发生腹泻。
2.循环系统: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细弱。
3.泌尿系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低,尿量增多而尿比重下降。
4.神经系统:精神抑郁但时有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条件反射不易建立。
5.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如皮肤粘膜屏障功能、白细胞吞噬功能、补体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明显降低。患儿结核菌素等迟发性皮肤反应可呈阴性;常伴IgG亚类缺陷和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等。由于免疫功能全面低下,患儿极易并发各种感染。&& &&
【临床表现】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 第六版》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并随蛋白质和能量缺乏的比例、程度、原因、时间,其他营养素缺乏的性质和程度,患者年龄,并发症和伴发病的存在等因素而异。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蛋白质营养不良综合征(kwashiorkor,又称湿型营养不良):主要发生于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有蛋白质缺乏病史,断奶后以木薯等食物为主。主要表现为淡漠、嗜睡、厌食、动作缓慢。低体温、低血压、低体重,因有全身水肿,有时体重可正常。心动过缓,肝大,可有胸水、腹水,四肢消瘦、水肿,轻度贫血,可同时伴有维生素缺乏的表现。
(二)消瘦症(marasmus,又称干型营养不良):表现为胃纳差,低体重,显著的肌肉消耗,消瘦,但无浮肿。皮肤干燥,弹性差,无皮炎。毛发纤细、干燥、无光泽,腹壁薄,无肝次,可有轻度贫血。
(三)继发性营养不良症:临床上以此型为多见,临床表现不一,很大程度与原发病有关。轻症者可仅表现为儿童生长发育障碍,成年患者体重减轻。较重一些表现为面部和四肢皮下脂肪减少,骨骼肌显著消耗,尤其以骨间肌和颞部肌肉消瘦引人注目。皮肤干燥、松弛,毛发纤细、易折。如血浆蛋白很低,可引起水肿。此外,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王玉玮主编《医师速查丛书?儿科速查》
(一)症状与体征:
1.消瘦。皮下脂肪减少、变薄,腹部先发生,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
2.水肿,低蛋白血症时发生。
3.体格生长落后。
4.各系统、器官功能低下及障碍表现。
5.合并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表现。
(二)临床分度如下:
1.Ⅰ(轻)度: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5%-25%;腹部皮下脂肪厚度:0.4-0.8cm;皮肤:干燥;身长:正常;精神状态:无明显变化;肌张力:基本正常。
2.Ⅱ(中)度:体重低于正常均值:25%-40%;腹部皮下脂肪厚度:0.4cm;皮肤:苍白,松弛;身长:较正常低;精神状态: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肌张力:明显减低,肌肉松弛。
3.Ⅲ(重)度:体重低于正常均值:40%以上;腹部皮下脂肪厚度:消失,呈老人貌;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身长:明显低于正常;精神状态:精神萎靡,烦躁与抑制交替,反应低下;肌张力:肌肉萎缩。
杨锡强主编《儿科学 第六版》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随营养失调日久加重,体重逐渐下降,患儿主要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皮肤干燥、苍白、皮肤逐渐失去弹性、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肌张力逐渐降低、肌肉松弛、肌肉萎缩呈&&皮包骨&&时、四肢可有挛缩。皮下脂肪层消耗的顺序首先是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营养不良初期,身高并无影响,但随着病情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亦低于正常。轻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但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脉细无力,无食欲,腹泻、便秘交替。合并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时,可有凹陷性浮肿、皮肤发亮,严重时可破溃、感染形成慢性溃疡。重度营养不良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如心脏功能下降,可有心音低钝,血压偏低,脉搏变缓,呼吸浅表等。
资料 (一)婴幼儿营养不良:初期多表现为体重不增以至减轻,皮下脂肪减少,皮下脂肪层消减的顺序首先是腹部,然后为胸、背、腰、上肢、下肢、臀部,最后额、颈、颏及面颊部。随病情发展出现皮肤干燥松弛,肌张力低下,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落后,精神烦躁,睡眠不佳,食欲低下,伴有呕吐、腹泻和各种感染。体重低于同龄儿正常平均体重的15%以上,皮下脂肪减少,腹部皮褶厚度少于0.8cm。
(二)3岁以上小儿营养不良:早期表现为倦怠无力,烦躁不安。消化系统功能紊乱,食欲不振,可有便秘,如过量给予脂肪则发生呕吐、腹泻。伴有睡眠不安、夜惊,严重者有遗尿、咬指甲、颜面抽搐等。皮肤异常干燥,也可有多汗。伴贫血的患儿口唇及皮肤苍白,手脚冰冷。肌肉松弛而耐力差。虽体格发育低下,但身长一般无明显低下。体重低于同龄儿平均体重的15%以上,腹部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
(三)营养不良的分度:
1. I度营养不良: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减少15-25%。面色正常或稍苍白。腹部及躯干部皮下脂肪减少,厚度为0.8-0.4cm,肌肉松弛。但身长、体温及一般状态尚无变化。
2. Ⅱ度营养不良: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减少26-40%。抑郁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退,不活泼。腹部皮下脂肪近于消失,厚度在0.4cm以下,皮肤弹性差,肌肉松弛。
3. Ⅲ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的40%以上。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反应低下,晚期高度抑制,拒食,并有体温降低,易腹泻,腹部皮下脂肪消失,肌肉消瘦或萎缩。如同时有营养不良性水肿则肌肤紧张发亮。 && &&
【并发症】
王玉玮主编《医师速查丛书 儿科速查》
(一)贫血:营养性小细胞贫血是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并发症。
(二)感染:常并发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腹泻及肺炎,中耳炎、皮炎、肾盂肾炎也较常见。
(三)血糖:自发性低血糖。
(四)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以维生素A、B和C的缺乏最为常见,常伴锌、硒、钙等矿物质缺乏。
杨锡强主编《儿科学 第六版》常见的并发症有营养性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为常见,贫血与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蛋白质等造血原料有关。营养不良可有多种维生素缺乏,尤以脂溶性维生素A、D缺乏常见。在营养不良时,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不明显,在恢复期生长发育加快时症状比较突出。约有3/4的病儿伴有锌缺乏,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故易患各种感染,如反复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肺炎、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婴儿腹泻常迁延不愈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营养不良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患儿可突然表现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但无抽搐,若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原有数据库资料感染、营养性疾病、营养不良性水肿。&& &&
【辅助检查】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 第六版》可见轻至中度贫血,有饥饿性酮症时尿酮体试验阳性。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清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血清转铁蛋白降低,如同时有缺铁,则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其他血清运转蛋白包括前白蛋白、维生素A结合蛋白降低。血糖和血脂偏低。常规肝功能试验多属正常。血尿素氮和尿尿素氮降低。24小时尿肌酐(mg)/身高(cm)比值降低,这在不发热的患者是衡量蛋白质缺乏的一项较敏感的指标,成人男、女性正常值分别为10.5mg/cm和5.8mg/cm。常有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尤其是低钾血症、低磷血症、高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王玉玮主编《医师速查丛书 儿科速查》
(一)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为最具特征性改变。
(二)早期诊断指标:某些快速转运的血浆蛋白质如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甲状腺结合前白蛋白等降低。血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及血浆牛磺酸含量早期即下降,也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杨锡强主编《儿科学 第六版》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最重要的改变,但其半衰期较长(19~21天)故不够灵敏。视黄醇结合蛋白(半衰期10小时)、前白蛋白(半衰期1.9天),甲状腺结合前白蛋白(半衰期2天)和转铁蛋白(半衰期3天)等代谢周期较短的血浆蛋白质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不仅反应灵敏且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营养不良小儿牛磺酸和必需氨基酸浓度降低,而非必需氨基酸变化不大;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胆碱酯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胰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活力均下降,经治疗后可迅速恢复正常;胆固醇,各种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浓度皆可下降;生长激素水平升高。
(一)血象:合并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白细胞正常或减少。
(二)血浆蛋白:血浆白蛋白35g/L,血浆总蛋白亦下降,运铁蛋白降低。
(三)血清氨基酸,水肿型患儿有明显改变,必需氨基酸下降,非必需氨基酸不变或升高。
(四)电解质:血钙、铁、锌常降低。&& &&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 第六版》营养不良症的诊断主要根据饮食习惯史、营养不良史和临床表现。皮下脂肪消耗、体重减轻、水肿、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24小时尿肌酐/身高比值降低的程度和动态观察,对本病的诊断和严重程度提供客观的基本估计。虽然慢性PEM最明显的改变是体重减轻,但应注意影响体重的因素。明显水肿者体重无明显下降;原肥胖的患者。发生继发性PEM时,因有脂肪贮存和足够的皮下脂肪,其PEM表现较少。应注意可能同时存在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缺乏,水、电解质平衡失常,引起继发性PEM的原发病,并发感染等,并注意与心、肾、肝、胃肠道疾病鉴别。蛋白质营养不良的皮肤改变应与糙皮病鉴别,糙皮病的皮肤变化呈对称性,且主要在暴露部位。
王玉玮主编《医师速查丛书 儿科速查》近年来国际上根据人体测量指标评价营养不良有较大的变更,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内儿童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需规范化,1995年上海&&全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学术会议&&上,特别提出以下体格测量评估指标,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评价方法:
1.参数:参照人群标准值采用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制定的国际标准或称WHO标准。
2.指标: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和身高别体重。
3.方法:标准差法。
4.界值点:选择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
(二)分型和分度:
1.体重低下:儿童的年龄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为体重低下。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但单凭此项指标不能区别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儿童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为生长迟缓。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儿童的身高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为消瘦。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或急性营养不良。
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常规》
(一)诊断依据:
1.多有长期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营养摄入不足。常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急、慢性传染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炎、结核、痢疾、肠寄生虫病);先天不足(如早产、多胎)等病史。
2.体重下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正常均值的15%或2个标准差以上。
3.皮下脂肪减少,腹部皮褶厚度0.8cm。
4.常伴活动减少,易疲乏,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头发干枯,病久者身高亦低于正常。
5.排除其他引起消瘦的疾病如糖尿病等。具有上述第(1)、(2)、(5)或第(1)、(3)、(5)项,伴或不伴第(4)项,可诊断为本病。
(二)分度诊断:营养不良分为3度:
1.Ⅰ度:体重低于平均值的15~25%、腹部皮褶厚度:0.8~0.4cm、肌张力与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2.Ⅱ度:体重低于平均值的25~40%、腹部皮褶厚度:0.4cm、肌张力减低,肌肉松弛、精神状态:不稳定、易疲乏、烦躁;
3.Ⅲ度:体重低于平均值的&40%、腹部皮褶厚度:消失、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精神状态:萎靡,反应低下,抑制与烦躁交替。
(三)分型诊断:营养不良亦可分为3型。
1.消瘦型(marasmus):特点为皮下脂肪变薄、肌肉减少,皮肤干枯、多皱、失去弹性和光泽,呈老人脸,骨瘦如柴。头发纤细而无光泽、干脆易脱落。体弱、乏力、神萎或烦躁不安。低血压、低体温、身高矮小等,无水肿。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正常。
2.水肿型(kwashiokor):特点为水肿,皮下脂肪不减甚至增多,外观呈虚胖,水肿为凹陷性,表情淡漠,伴有毛发稀疏、干脆、枯黄、指甲薄脆有横沟,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或脱屑、溃疡,肝脏肿大,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甚至不能站立或行走。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明显降低,总蛋白45g/L,白蛋白25g/L。本型常见于用淀粉类食物(如面糊)喂养的婴儿。
3.混合型(marasmic kwashiokor):兼有以上两型特征,患儿体重下降明显又有水肿。
(四)分类诊断:1995年&&全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学术会议&&提出了关于儿童营养不良体格测量的评估标准、分类和分度,内容如下。
1.体重低下(underweight):其年龄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反映儿童过去和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但单凭此项指标不能区别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stunting):其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wasting):其身高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标准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杨锡强主编《儿科学 第六版》根据小儿年龄及喂养史,有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及其他营养素缺乏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轻度患儿易被忽略,需通过定期生长监测、随访才能发现。确诊后还需详细询问病史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5岁以下营养不良的体格测量指标的分型和分度如下:
(一)体重低下(underweight):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2SD~-3SD为中度;在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
(二)生长迟缓(stunting):其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2SD~-3SD为中度;在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
(三)消瘦(wasting):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2SD~-3SD为中度;在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临床常综合应用以上指标来判断患儿营养不良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上三项判断营养不良的指标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仅符合其中一项。符合一项即可进行营养不良的诊断。原有数据库资料小儿营养不良仅依据患儿的外貌、临床表现和一次体重测量是很难诊断的,必须与患者过去的情况作比较,并随访体重和皮下脂肪的情况进行比较后才能作出判断。&& &&
【鉴别诊断】
(一)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消瘦:许多慢性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疾患、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均可出现消瘦,需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检查以资鉴别。
(二)肾病性水肿:具有全身性水肿,特别是伴生殖器、颜面水肿的营养不良患儿须与肾病综合征等严重水肿的疾病鉴别,尿常规检查有助于鉴别。 && &&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 第六版》营养不良症的治疗包括营养治疗、对并发症和原发病的治疗。
(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常:如有水、电解质紊乱存在,应首先纠正。对严重PEM患者用常规方法判断有无失水常很困难,可根据口干,唇、舌干燥,低血压,肢冷等加以考虑。液体补充应保证患者有足够的尿量,儿童至少200ml/24h,成人500ml/24h。轻度至中度的代谢性酸中毒经饮食及水、电解质补充后有可能得以纠正。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口服补盐溶液,每升含氯化钠3.5g、枸橼酸钠2.9g(或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或蔗糖40g)。频繁呕吐或腹胀者应静脉输液,密切监护患者,根据病情、化验结果调整液体组成、输液量和速度。
(二)营养治疗:向患者提供足够营养素,应缓慢进行。总热量按实际体重计算,开始时125.5kJ(30kcal)/(kg.d),其中蛋白质0.8g/(kg?d)。病情稳定后总热量逐步增至167.4~209.2kJ(40~50kcal)/(kg.d),如合并感染、发热,总热量可酌情增加。蛋白质可增加至1.5~2g/(kg.d),其中至少1/3为动物蛋白。随着体力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避免发生或加重腹胀、腹泻、甚至肠穿孔或诱发心力衰竭。应同时给予各种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亦应有适当的均衡补充,避免发生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磷血症。
1.口服营养治疗:多数患者可接受口服营养治疗。食物应易于消化吸收。开始进食量和钠盐均不宜过多,少食多餐,重症患者可先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无不良反应,逐渐增加进食量,直至恢复普通饮食。
2.经胃管营养治疗:对食欲极度减退,进食困难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可经胃管给予营养治疗。选用直径2~3mm硅胶管可减少粘膜刺激性和合并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可选用适当配方流质饮食,经胃管间歇定时注入或持续滴注。如有小肠吸收不良和腹泻,以持续滴注方式为宜,开始时20~30ml/h,4小时后测定胃残留量,如超过50ml,应暂停一段时间,恢复滴注时也应从慢滴速开始。如胃残留量少于50ml,可逐渐加快滴速度至100~125mi/h。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尿素氮、钾、钠、钙、磷水平的变化。
3.静脉营养治疗:患者食欲极差、小肠吸收不良严重、肠梗阻或不适宜长期留置胃管等情况时,静脉营养治疗可作为营养疗法的补充或唯一方式,后者称为全静脉营养疗法(totalparenteral natrition,TPN)。静脉营养液为2%~6%氨基酸溶液、葡萄糖溶液和乳化脂肪混悬液(甘油三酯、磷脂、甘油混合液)。对于重症感染和其他重要并发症的患者,每天总热量约为167.4~188.3kJ(40~45kcal)/kg,每天液体量按热量16.7kJ(4kcal)/ml计算。氨基酸需要量为0.5~1.0g/(kg.d),其余热量由葡萄糖和脂肪供应。但葡萄糖与脂肪供给热量的比例不能少于1。如由外周静脉输注,不宜滴注高渗溶液,因能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引起栓塞并发症,且静脉输注部位须经常更换。如经上腔静脉输注,可采用25%葡萄糖液,且静脉导管可放置较长时间;但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防止感染及避免败血症,而且不应利用导管抽血标本或测中心静脉压。考虑到患者年龄、病情、病程以及心、肾功能等不同情况,治疗开始时可先用1/2~2/3量,如无不良反应,数日后逐渐增加营养热量和液体量,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进程。
4.其他营养治疗:重度贫血者(如血红蛋白40g/L)可多次少量输血,重度低白蛋白血症者可少量输注入血浆白蛋白。蛋白质同化激素有助于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但有轻度钠潴留作用,不宜过早使用,以免发生心力衰竭。此外,良好护理同样是完全必要和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重症和老年患者。
(三)并发症和原发病的治疗:长期营养不良患者常合并感染或其他多种并发症,应及早发现及治疗。对继发性PEM应寻找原发病,并予积极治疗。
王玉玮主编《医师速查丛书 儿科速查》治疗营养不良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祛除病因、促进消化功能改善及防治合并症等。
(一)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危急情况。如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休克、肾功能衰竭、自发性低血糖、继发感染和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眼部损害等。
(二)调整饮食及补充营养物质。营养素的供给与增加,要由少到多,由简至繁,切忌贪多求快。具体措施视婴儿食欲及消化情况而定,不能硬性规定。最初每日热量供给:Ⅰ度营养不良儿为每日334.7-418.4kJ/k(80-100kcal/kg);Ⅱ度营养不良儿,每日251.0-334.7kJ/kg(60-80kcal/kg);Ⅲ度营养不良儿,每日167.4-251.0kJ/kg (40-60kcal/kg)。病儿排便正常,对食物耐受较好,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热量的供给,直至正常生理需要量。蛋白质的供给为每日2-4g/kg,脂肪每日1g/k。患儿膳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提供热量为12%-15%、20%-30%和55%-68%。须注意,Ⅲ度营养不良儿各种营养素要缓慢递增。选择营养丰富的食品,适当搭配,根据营养不良病儿病情的轻重、年龄进行饮食治疗。饮食从单纯碳水化合物或饮食开始,其后酌情补充及递增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缺乏症小儿的营养治疗原则是全面加强营养,供给足够热能和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祛除病因、加强护理。
(四)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
(五)支持疗法。必要时可少量多次输血浆,婴儿25-50ml/次,儿童100ml/次,对严重病儿切忌大量输液及血浆等。
(六)辅助治疗。补充消化酶制剂、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七)中医中药治疗。以补气、健脾、利水为主。可用成药如人参健脾丸或启脾丸等。
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常规》
(一)一般治疗:
1.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及早纠正先天畸形,控制感染性疾病,根治各种消耗性疾病等。
2.合理喂养、加强护理: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培养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改进喂养方法,增进食欲,防治并发症。
3.调整饮食、补充营养:
(1)轻度营养不良:热量从每日502kJ(120kcal)/kg、蛋白质从每日3g/kg开始,逐渐增至每日热量628kJ(150kcal)/kg、蛋白质3.5-4.5g/kg。体重接近正常后,再恢复至热量460~502kJ(100~120kcal)/kg、蛋白质3.5g/kg,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
(2)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热量从每日167~251kJ(40~60kcal)/kg、蛋白质从每日2g/kg、脂肪从每日1 g/kg开始,逐渐增至热量502~628kJ(120~150kcal)/kg、蛋白质3.5g/kg、脂肪3.5g/kg,体重接近正常后,再恢复到正常生理需要量。同时还要补充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热量、蛋白质、脂肪调整速度按具体情况而定,不宜过快,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二)基本药物治疗:
1.给予各种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等)以助消化。
2.口服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必要时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补充。
3.血锌降低者口服1%硫酸锌糖浆,从每日0.1ml/kg开始,逐渐增至每日0.3ml/kg,补充锌剂可促进食欲、改善代谢。
4.必要时可肌肉注射蛋白质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每次10~25mg,每周1~2次,连续2~3周,以促进机体对蛋白质的合成、增进食欲。
5.对进食极少或拒绝进食者,可应用胰岛素2~3U/次,肌肉注射,每日1次,在肌肉注射前须先服20~30g葡萄糖或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40~60ml,以防发生低血糖,每1~2周为一疗程,有促进食欲作用。
(三)其他治疗:
1.针灸、推拿、捏脊等疗法可起一定促进食欲作用。健脾补气等中药可以帮助消化,促进吸收。
2.病情严重者,可给予要素饮食或进行胃肠道外全营养。酌情选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白蛋白静脉滴注。
3.进行对症治疗。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肾功能衰竭和自发性低血糖常为患儿致死原因,如出现应予紧急抢救,并处理随之出现的并发症,如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眼部损害和感染等。贫血严重者可少量多次输血,或输注血浆;有低蛋白血症者可静脉输注白蛋白;不能进食者应静脉滴注高价营养液。
杨锡强主编《儿科学 第六版》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是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祛除病因、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功能。
(一)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常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腹泻时的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休克、肾功能衰竭、自发性低血糖、继发感染及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眼部损害等。有真菌感染的患儿,除积极给予支持治疗外,要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及其他相应的处理。
(二)祛除病因: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纠正消化道畸形,控制感染性疾病,根治各种消耗性疾病、改进喂养方法等。
(三)调整饮食:PEM患儿的消化道因长期摄人过少,已适应低营养的摄人,过快增加摄食量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故饮食调整的量和内容应根据实际的消化能力和病情逐步完成,不能操之过急。轻度营养不良可从每日250~330kJ/kg(60~80kcal/kg)开始,中、重度可参考原来的饮食情况,从每日165~230kJ/kg(40~55kca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加到每日500~727kJ/kg(120~170kcal/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热能需要。母乳喂养儿可根据患儿的食欲哺乳,按需哺喂;人工喂养儿从给予稀释奶开始,适应后逐渐增加奶量和浓度。除乳制品外,可给予蛋类、肝泥、肉末、鱼粉等高蛋白食物,必要时也可添加酪蛋白水解物、氨基酸混合液或要素饮食。蛋白质摄人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3.0~4.5g/kg,过早给予高蛋白食物、可引起腹胀和肝肿大。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四)促进消化:其目的是改善消化功能。
1.药物:可给予B族维生素和胃蛋白酶、胰酶等以助消化。蛋白质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并能增加食欲,每次肌注10~25mg,每周1~2次,连续2~3周,用药期间应供给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对食欲差的患儿可给予胰岛素注射,降低血糖,增加饥饿感以提高食欲,通常每日一次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2~3单位,注射前先服葡萄糖20~30g,每1~2周为一疗程。锌制剂可提高味觉敏感度,有增加食欲的作用,每日可口服元素锌0.5~1mg/kg。
2.中医治疗:中药参苓白术散能调整脾胃功能,改善食欲;针灸、推拿、抚触、捏脊等也有一定疗效。
(五)其他:病情严重、伴明显低蛋白血症或严重贫血者,可考虑成分输血。静脉点滴高能量脂肪乳剂、多种氨基酸、葡萄糖等也可酌情选用。此外,充足的睡眠、适当的户外活动、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护理亦极为重要。原有数据库资料本病治疗主要为去除病因,调整饮食及支持疗法。
(一)病因治疗:
1. 婴幼儿发病多由于喂养不当及饮食习惯不良造成,学龄儿童则多由于生活制度安排不当造成,应进行必要调整。
2. 有些营养不良是由于急性、慢性疾病造成,如先天性畸形、肝炎、结核病、慢性胃肠或心肾疾病。对这些疾病需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同时配合饮食疗法。
(二)饮食治疗:
1. 热量计算:由于营养不良患儿的消化功能较差,对食物的耐受性差,重症患儿尤为明显。治疗开始时热量供给应从小量开始,Ⅰ度营养不良每日336-42OkJ/kg(80-100kcal/kg),Ⅱ度营养不良每日252-336kJ/kg(60-8okcal/kg),Ⅲ度营养不良每日168-252kJ/kg(40-6okcal/kg),如耐受较好,排便正常,无不适反应,逐渐增至每日588kJ/kg(14Okcal/kg)。体重恢复正常后,每日热量再渐减至生理需要量。
2. 食物选择:要选择易消化且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尽量增加热量及蛋白质、适量维生素的摄入。蛋白质:脂肪:糖的供热比例为15%:35%:50%。对生长发育快,伴有感染、外伤的患儿可增加蛋白质需要量。对活动较多的患儿可增加热量。蛋白质可选择肉类、豆类、粮食等混合食物,脂肪摄入主要来源于乳类、植物油等。食品的品种增加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渐充实的原则。
(三)支持疗法:
1. 重症患儿可少量多次静脉输血,一般患儿应加用多种维生素类。
2. 蛋白同化激素:必要时可试用苯丙酸诺龙。可促进机体蛋白合成,但可引起第二性征的异常发育,不宜长期应用。
3. 对完全没有食欲、喂养极度困难的患儿可试用胰岛素。注射前需口服糖,以防发生低血糖。
(四)并发症治疗:
1. 感染:出于营养不良患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且表现多不典型、进展较快、应及时于以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2. 营养性疾患:如伴有营养性贫血、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需给予相应治疗。
3. 营养不良性水肿:治疗除增加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外,还可加水解蛋白或氨基酸制剂,必要时可少量多次静脉输血浆或氨基酸液,并加用利尿剂,限制食盐。 && &&
【预防预后】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 第六版》应加强卫生营养的普及教育,尤其注意孕妇、乳母、婴儿、儿童的合理营养问题,消除迷信、愚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王玉玮主编《医师速查丛书 儿科速查》
(一)营养不良的预防甚为重要,预防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儿童保健工作,大力推广新法育儿,宣传正确的喂养知识,进行营养指导和积极防治疾病。
(二)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断奶后必须供给一些蛋白质食物如豆粉、鸡蛋等。缺乏母乳者应供给牛乳等,决不能单纯供给淀粉类或以炼乳、麦乳精等喂养。随年龄增长,按时、正确地添加辅食,使膳食达到平衡膳食的要求。培养适应各种饮食的能力,纠正挑食、偏食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户外活动,对预防营养不良均很重要。
(三)加强保健宣教,宣传育儿知识,给予必要的喂养与饮食指导。防治引起营养不良的各种病因和诱因。
&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常规》营养不良的预后因病因、病程及严重程度和治疗早晚而不同。绝大多数患儿可治愈,个别患儿因年龄过小、营养不良持续时间过长且较严重,可致生长发育、智力等受损。极少数严重患儿会治疗无效死亡,其中以水肿型为多。
杨锡强主编《儿科学 第六版》预后取决于营养不良的发生年龄、持续时间及其程度,其中尤以发病年龄最为重要,年龄愈小,其远期影响愈大,尤其是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易发生缺陷。本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
(一)合理喂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对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及时给予指导,采用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并及时添加辅助食品;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小学生早餐要吃饱,午餐应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
(二)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
(三)防治传染病和先天畸形: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对患有唇裂、腭裂及幽门狭窄等先天畸形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四)推广应用生长发育监测图:定期测量体重,并将体重值标在生长发育监测图上,如发现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应尽快查明原因,及时予以纠正。&& &&
【疗效评估】
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常规》当患儿急性期经抢救缓解后,由于水肿的吸收,开始时患儿有体重减轻,以后随着消化道吸收增强,全身状况改善,体重增加,经6~8周的治疗,体重达到正常范围为治愈。
(一)西医:
1. 治愈:(1)精神、食欲正常,症状消失,体重接近正常。(2)原发病治愈或好转,并发症痊愈。
2. 好转:(1)精神、食欲好转,症状未完全消失,体重增加。(2)原发病好转,并发症好转或治愈。
(二)中医:
1. 痊愈:体重增加,基本接近健康小儿正常体重。各种兼证消失,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2. 好转:体重有所增加,精神、食欲及其他兼证均见改善。
3. 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未见改善。 && &&
【中医概述】
营养不良是由于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宜,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以致脏腑失养,气液干涸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患。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脾胃受损,以及慢性疾病经久不愈所致。病机要点为脾胃虚弱,津耗气伤,气血不荣,脏腑失养。病位在脾胃,病性属虚,或虚中夹实。&& &&
【辨证纲目】
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相兼之证。脾胃气虚,津液干涸为其本,有形之邪蕴积中焦为其标。临证之时,首先应辨明虚实,分清主次。一般病之初期,以实证为主,邪多虚少。病之中期,脾胃气虚,积滞内停,属虚实夹杂。病之后期,五脏皆虚,虚多邪少,以虚为主。
(一)积滞伤脾:形体略见消瘦,面色稍黄,食欲不振,或食多便多,大便于稀不调,脘腹胀满,烦躁易怒。舌苔腻,脉细滑。本证多见于Ⅰ度营养不良。分析:本证为食积伤脾,脾胃气虚所致。脾不运化,则食欲不振。脾胃气虚,则见形体略瘦,面色稍黄。胃强脾弱则能食便多。脾虚木旺,则烦躁易怒。
(二)脾虚气弱:形体消瘦明显,脘腹胀大,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易落。或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减退。或善食易饥,大便下虫。或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舌质偏淡,苔薄黄而腻,脉濡细而滑。本证多见于Ⅱ度营养不良。分析:本证为病久脾胃虚甚所致。脾胃虚弱,生化乏源,不能濡养肌肤,则面黄形瘦,毛发稀疏。积滞停中,络脉瘀阻则腹膨如鼓,青筋暴露。胃有伏热,则善食易饥。
(三)气血两虚:极度消瘦,呈老人貌,皮肤干枯有皱纹,精神萎靡,啼哭无力,或可见肢体浮肿。或见紫癜、鼻衄、齿衄等。舌淡或光红少津,脉弱。本证多见于Ⅲ度营养不良。分析:本证为脾胃虚败,气阴俱虚所致。气血亏虚,阴液干枯,无以荣养则极度消瘦,皮肤干枯。心失所养则精神萎靡。脾虚水湿不运,泛滥肌肤则肢体浮肿。气虚摄血无权则见多部位出血。&& &&
&【中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以顾护脾胃为主,消导、杀虫、清热为辅。病初气虚未甚,积滞内停,应以消导为主,兼顾正气。病之中期,应权衡虚实轻重,标本主次,或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后期纯虚无实,则应以补益为主,但不宜峻补、大补。此外,尚可采用外治法配合治疗。
(一)辨证选方:
1. 积滞伤脾:调和脾胃,益气助运。方药:资生健脾丸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各12g,薏苡仁、神曲、麦芽各10g,枳壳、厚朴、焦楂各6g,黄连2g。能食善饥加胡黄连、丹皮;性情烦急加钩藤;腹胀嗳气加鸡内金。
2. 脾虚气弱:消积理脾,和中清热。方药:疳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各15g,青皮、陈皮各10g,胡黄连、使君子各6g,砂仁3g。腹胀膨起加大腹皮、木香、枳实;大便下虫加槟榔、芜荑;烦躁性急加钩藤、牡蛎、石决明。
3. 气血两虚:补益气血,健脾温阳。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熟地、白术、茯苓各15g,当归、白芍、神曲各10g,麦芽、川芎、炙甘草各6g。口干欲饮加乌梅、麦冬、石斛;面晄肢冷,大便稀溏者,去熟地、白芍,加炮姜、附片。
(二)中成药:
1. 参术健脾丸: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导滞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者。1-3岁每次1.5g,3-6岁每次3g,6岁以上每次6g,每日3次。
2. 开胃理脾丸: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者。1-3岁每次1/4丸,3-6岁每次1/3丸,6岁以上每次1/2丸,每日3次。
3. 启脾丸: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伤食腹泻者。1-3岁每服1/2丸,3-6岁每服1丸,6岁以上每服2丸,每日2-3次。
4. 资生丸:具有健脾化湿,消食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湿阻中焦者。1-3岁每服0.5-1g.3-6岁每服1-2g,6岁以上每服2-3g,每日3次。
5. 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养胃,消食除胀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者。1-3岁每服1/2丸,3-6岁每服1丸,6岁以上每服2丸,日服2次。
(三)单方验方:
1. 磨积散:鸡内金30g,生谷芽30g,焦麦芽30g,生黄芪25g,胡连12g,五谷虫30g,蜣螂30g。共研细面。每晚服3-6g,以红糖水调服。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虚食积者。
2. 加味三甲散:制鳖甲15g,制龟板15g,炮山甲15g,鸡内金15g,炒大白15g,砂仁6g,番泻叶1.5g。共为细面。1岁以内每服0.5-1g,1-3岁每服1.5-2g,3-6岁每服2.5g,日服3次。用于营养不良属积滞伤脾者。
3. 八仙膏:鸡内金9g,焦山楂9g,神曲9g,麦芽9g,怀山药9g,芡实9g,薏苡仁9g,莲子肉9g。焙干共研细面,加入面粉500g,芝麻100g,红糖50g,烙焦饼食用,量不限。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气虚,食滞内停者。
4. 羊肝散:鲜羊肝500g,白术、海螵蛸各150g,茯苓、淮山药、鸡内金各100g,甘荜30g。羊肝蒸熟晒干炒黄,海螵蛸去硬皮切成蚕豆大炒黄,余药均以文火炒黄,共为细末。1-2岁每服2-3g,3-4岁每服4-5g,5-6岁每服6g,日服2-3次。用于治疗小儿重度营养不良。
5. 加味消积散:人参10g,制附子6g,僵蚕6g,鸡内金10g,槟榔10g,神曲10g,麦劳10g,山楂15g,甘草6g。共研细末。1-3岁每次0.15-0.3g,3-6岁每次0.3-0.5g,6-9岁每次0.5-1.0g,9-12岁每次1.0-1.5g。每日3次。适用于营养不良属气血两虚者。
(四)针灸:
1. 体针:取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脾俞、胃俞、肾俞穴。用毫针刺,中等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 刺四缝:取双手四缝,局部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针刺,约1分深,刺后挤出粘性黄色透明液体。每日或隔日1次,直至针后无液体挤出为止。
(五)推拿按摩:推拿:推补脾经、运内八卦、揉足三里、揉中脘、推三关、推补大肠、摩腹、揉脐、捏脊。便秘加推下七节骨,腹胀加拿肚角,食积者加揉板门。每日推拿1次,7次为1疗程。
(六)其他疗法:贴敷:将桃仁、杏仁、生山栀各20g,晒干研末,加冰片、樟脑各1g和匀,制成疳积散。每次取药末20g,用鸡蛋清调拌成糊状,敷布在两侧内关穴。纱布包扎,不宜太紧。24小时后除去,3天敷1次,连敷3次。 && &&
【中西医结合】
(一)营养不良往往合并消化不良,营养性贫血,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缺乏。西医一般采用病因治疗及合理的膳食搭配。配合中药消积导滞,益气健脾,可以改善患儿的厌食、偏食、挑食等症状,促进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二)营养不良初期,可以中药辨证施治为主,并配合针灸、捏脊、推拿等综合治疗,以改善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胃肠道的分泌吸收。
(三)重度营养不良,自身组织消耗,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发生障碍,易合并感染、低血糖症甚至死亡。此时西医应予支持疗法,抗感染及对症处理,中药则以补益气血、温阳健脾法,或扶正培元、清热养阴等法治之,以调和阴阳、协调机体各脏腑功能,调节整体水平,增强免疫力,可酌情选用人参、黄芪、当归、生地、黄精、附子、干姜、吴茱萸等。&& &&
【参考文献】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 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P837
王玉玮主编《医师速查丛书 儿科速查》,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P61
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常规》,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P1
杨锡强主编《儿科学 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P81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吃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蛋白血症水肿护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