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发光材料方面国外哪些人可以作为的审稿人

兰州大学刘伟生、翟宏斌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
来源:化学院&&&作者/廖丽怡 黄丹颖&&&&&发布时间:&21:6
  湛师新闻网4月11日讯 10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刘伟生、翟宏斌两位教授莅临我校作学术报告。我校邵乐喜副院长、科技处陈华杰副处长、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王胜院长等班子成员、莫春生教授、冯宗财教授以及化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上午,邵乐喜副院长在二号会议室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刘伟生院长和我校化学院王胜院长分别介绍本学院基本情况,商讨共同发展策略。刘伟生教授和翟宏斌教授被聘任为我校客座教授,邵乐喜副院长颁发聘书。接着刘教授作《稀土功能配合物的研究》的学术报告,从稀土元素的应用、稀土元素应用领域、稀土发光特性、稀土配合物发光机理、发光强度的影响、稀土配合物固定二氧化碳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稀土功能配合物。其中,他特别介绍了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曾利用稀土离子对有机配体的选择性配位开发出三聚氰胺快速检测试剂盒的事例。最后,刘教授再次表达了对学校邀请的感谢,并希望日后能够多一些交流。报告会在精彩圆满的气氛中结束。
  下午,翟宏斌教授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一场《天然产物全合成》的学术报告。王胜院长主持报告会。在学术报告会上,翟宏斌教授向我们介绍他所在小组的研究对象和相关成果,会议开始时,他以一简单的例子对天然产物全合成的特点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他表示,天然产物全合成是一个源于自然,补充自然,替代自然,呵护自然的学术领域,现在国内外对于该领域的探索还是十分有限的,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它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现场互动环节中,他向在场师生谈起了他读大学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做有机研究是一个繁琐而漫长的过程,很多人耐不住时间的考验而放弃,这是十分可惜的,成功贵在坚持。&,至此,他还向他的小组成员及其它帮助过他的学者致以深深的谢意。报告会在一次次掌声如潮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至此,两场次报告会完满落幕,并对我校师生有很大的勉励作用。两位教授无论是在人格魅力还是学术领域方面都是我们的榜样,为我校师生在学术研究生涯点起了一盏明灯,为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引航!
  链接:
  刘伟生教授(professor wei-sheng liu),博士生导师。现为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配位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甘肃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稀土配位化学的科研及教学工作,在稀土新型发光材料、超分子功能配合物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在&j. am. chem. soc.&, &chem.- eur. j.&&inorg. chem.&,&org. lett.&,&dalton trans&,&中国科学(b辑)&angew. chem. int. ed&, ,&appl. phys. lett.&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及一等奖(200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1年)。
  翟宏斌教授, 2011至今为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现任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为(1)天然产物的不对称选择高效全合成(注重仿酶反应等现代合成有机化学最新成就的运用);(2)新合成方法的开发;(3)具治疗作用的新颖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和合成.已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absinthin (苦艾素), aphanorphine, argemonine (蓟罂粟碱),madindoline和scirpene等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的全合成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的设计与合成。
【点击:】&&【审稿人:无】&&【编发:】
相关新闻:
&()[ 34 ]&()[ 187 ]&()[ 85 ]&()[ 401 ]&()[ 32 ]&()[ 13 ]&()[ 69 ]&()[ 56 ]南昌大学李永绣教授等应邀到学院开展学术讲座-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南昌大学李永绣教授等应邀到学院开展学术讲座
&&&& 6月15日上午,南昌大学李永绣教授、李越湘教授应邀到化环学院开展学术讲座,科研处处长王侃民、信息学院赵薪萍书记及学院领导刘新强、严平、张康华、孙德四、杨期勇、胡小铭等热情接待了两位李教授一行,化环学院相关教研室教师聆听了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院长严平教授主持。
  报告会分为两场,在第一场报告《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中,李永秀教授博导就南方离子稀土特点、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从稀土产业链的综合优势来解决各环节的技术问题,特别是优化稀土资源开发工艺、开发稀土新功能材料及综合治理环鄱阳湖地区稀土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研究思路。
  第二场报告中李越湘教授博导结合自身的科研成果,从光催化制氢研究背景、光催化制氢反应体系及制氢光催化剂材料三个方面作了《光催化制氢反应体系与催化材料研究》专题报告。报告期间,部分教师就稀土资源开发及光催化材料掺杂等技术问题积极向两位教授进行请教,同时就科研课题申报及论文写作、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与两位专家进行热烈讨论。
  两位教授科研经验丰富、学术成果丰硕,他们的报告内容前沿、信息丰富、语言朴实,既开阔了科研视野,更启发了科研思路,鼓舞了开展高水平科研的信心,必将对化环学院教师高水平科研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附: 李永绣教授、李越湘教授简介
  李永绣,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南昌大学稀土与微纳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发光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地质、采矿、选矿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稀土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稀土学会稀土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杂志编委;稀土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和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了“硫酸铵浸矿法制取混合氧化稀土”研究和“碳酸氢铵沉淀法提取稀土工艺研究”。九十年代,主持完成了“碳酸稀土结晶沉淀方法”(获江西省发明专利奖)和“高纯稀土产品中氯根含量控制技术”(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新世纪以来,主要在稀土发光、抛光、生物医药、催化、陶瓷等功能材料领域开展研究,同时在稀土工业废水处理和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论文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美国专利2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现正承担2个国家科技部863课题、1个科技部973课题、1个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企业委托项目和1项省重大专项项目的研究任务。
  李越湘,教授、博导,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南昌大学化学、工业催化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Int&J&Photoenergy&(SCI杂志)编委,《功能材料》通讯编委,&国内外十多种重要杂志通讯审稿人。主要从事光催化制氢及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承担或完成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等10多项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45篇,影响大于3的有20多篇,被引用近800次,&他引600多次,H因子16,&EI论文20多篇。获得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
九江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稀土掺杂发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稀土掺杂发光
上传于||文档简介
&&无​机​非​金​属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面对审稿人的意见,无奈~~~
两个月前投的文章,方向是高分子稀土发光。一个大牛审稿人,让补做实验,我的文章里面有个单词“strong”,他说要有具体的数字说明,让做量子产率;其次要做湿度、温度对发光的影响,发光的稳定性。电子顺磁共振,还有硅核磁共振。。这些测试都没有测试过,不知道学校有没有这个条件。俺们老师也不是很懂,懂的老师又不愿帮忙。。我在想能不能就跟审稿人说没有这样的实验条件。。会不会被拒。。。
我没做,就说的学校测试条件不具备。。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