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的意义或作用

"中华艺术宫"对上海的里程碑意义-艺术宫
美术馆-东方评论-东方网
"中华艺术宫"对上海的里程碑意义
选稿:天潼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云发 &
  近日,媒体纷纷报道了世博会中国馆将华丽转身,改建为“中华艺术宫”的消息,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决策不仅得到了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的支持,更得到了有关中央部门的全力支持。我认为,对于一个一直没有大型、豪华艺术博物馆的国际性大都市上海而言,“中华艺术宫”的诞生,将对上海的文化建设和锻造现代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具有历史性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高不高、城市建设本身的品位高不高,其标志不仅在于现代化的繁华商业大街,而更在于有没有一批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巴黎之所以成为魅力之都,在于它不仅有香榭里榭大街、凯旋门,更由于它拥有罗浮宫;伦敦的真正品位不是英国国会的上院下院,而在大英博物馆;俄罗斯所以成为艺术魁力之国,也得力它拥有圣彼得堡艺术馆;纽约的文明魅力不仅在商业大街、摩天大厦或自由女神像,而更是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大都会艺术馆。北京虽然是现代化首都,但作为城市象征和海内外游客魂牵梦绕之地,不是在王府井而是在故宫和天安门广场。我们都说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城市建设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的品位提高了,而这种变化,就首先体现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纷纷建起的一批文化设施,如东方明珠塔、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图书馆、上海体育场及一些新闻文艺大厦等。
  但是,长期以来上海却一直缺少能与世界“五大艺术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艺术馆、圣彼得堡艺术馆、巴黎罗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相媲美的一座大型艺术博物馆,这是城市的遗憾、市民的失望。这些年,上海的美术界、广大市民及海内外朋友都一直在期盼着能建一座与“五大博物馆”那样规模和影响的艺术馆,这才能与上海世界大都市的地位相称。现在,上海争取到把中国馆改建为“中华艺术宫”,这是一件好事,是一个很很重要的文化建设项目,尤其是它可以借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馆的风头、人气和品位,占天时、地利、人和之全面优势,使“中华艺术宫”在开建之初就能造势,吸引海内外的眼球,这不仅是上海文化建设之福,而且也是极聪明的决策,实际上是走了一条中华艺术宫向世界顶级艺术博物馆建设水平进军的捷径。
  据说有些自卑论者对中国馆的华丽转身表示怀疑,他们的谄媚目光可以在罗浮宫、大英博物馆面前卑躬屈膝,而对未来的“上海艺术宫”却妄自菲薄。我们当承认罗浮宫和大英博物馆的价值,撇开这两座博物馆许多艺术藏品的极不光彩来路不说,就以西欧的一些顶尖美术作品而言,它们在艺术品位上是否一定比中国的艺术品水平高?我想这应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们不否认梵高、达.芬奇、毕加索等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卖场上的单项价格超过了中国的所有艺术品的单价,但是,这种拍卖毕竟是一种生意的炒作,艺术品金钱价格的高低,与艺术品本身的品位、水平高低常常无关(有些膺品也可以拍出高价呢),而是与国家的强大、经济发达的程度、鉴赏接受者的喜好及其经济地位、市场炒作的技巧有关。一位画家告诉我,毕加索就曾对中国一位国画大师说,你们的中国画,水平是很高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向你们学习。在艺术品位上,各个民族、东西方都各有特色,不应该只凭拍卖价格来评选优劣。正因为如此,我对未来的“中华艺术宫”跻身世界顶级艺术博物馆之列充满着信心。
  历史上,上海的艺术成就实力雄厚,为“中华艺术宫”的建设提供了最重要保证。自明代以来,以中国画大师董其昌开创的“海上画派”画风,影响了清代画坛、、民国画坛及当代中国之画风,晚清时,由赵之谦、虚谷、吴昌硕、任伯年、王一亭等海上画家的艺术成就,成为当时中国顶级艺术的代表;而现当代以来,由张充仁、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黄宾虹、张大千、程十发等艺术大师形成的“大师群体”在上海创造的艺术辉煌,也无与伦比,他们的大批代表作品,更可以成为“中华艺术宫”的“镇宫之宝”,与世界其他顶级艺术馆相比而不会显得逊色。上海向有中国近现代艺术重镇和中国文化“半壁江山”之誉,这些都为中国馆华丽转身准备了先天物质的基础。据透露,“中华艺术宫”将于33米层设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专厅,单是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其品位就可以比肩《最后的晚餐》。而49米层保留的多媒体《清明上河图》,亦将是“中华艺术宫”的镇宫亮点。
  上海的艺术家和市民早就盼望能建一座作为城市标志性的艺术圣殿,因为上海目前的美术馆仅有0.68万平方米,实在太小了,与这个城市实在太不相配了。我们且不说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纽约大都会博物,也不说中国美术馆的2.8万平方米场地,而就与“邻居”比,江苏美术馆(博物馆)是2万平方米,浙江馆达1万米,上海也实在是“小弟弟”。多年来,上海积累下来的各类优秀及顶尖级艺术珍品,已达数百万件,其中上海市级艺术馆收藏的中华艺术精品就有3万件。由于上海艺术场馆面积过小,这数百万件艺术珍品就只能长年深锁库房,无处展示,无法与观众见面,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现在有了“中华艺术宫”,这数百万件艺术珍品就可结束“牢狱之苦”重获“生命”和“自由”,这对上海的文化建设,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然而,我们也在网上看到有无知者称建“上海艺术宫”是所谓上海美术馆的“覆灭”,是所谓“再一次证明这个城市在当代三十年的文化衰败”,真不知这种思路是怎么生成的?难道0.68万平方米面积狭小的上海美术馆,倒比中国馆更气派、更辉煌吗?如果持此论者不是别有用心,那也是一种神经错乱。对不起,作为上海市民,作为一位文化人,我们不会接受诋毁者的伪文化论。
  “中华艺术宫”建起后,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海内外宾客、旅游者展示中华文化的辉煌“肌肉”,而且将可以为社会提供最有品位的文化服务,如进行艺术展示、进行艺术研究与交流、进行艺术教育、促进艺术创作,并以此相继提高人民的文化鉴赏水平、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准,是文化兴市的重要一翼,将使上海进入与世界各文化顶尖级城市并驾齐驱的新时期。而宏伟的原中国馆场地,将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进步,成为上海的文化新地标及城市建筑的又一标志。这是用实际行动落实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重大举措,它必成为上海文化发展进步的新起点。
  让我们祝贺中国馆的华丽转身!让我们欢呼“中华艺术宫”的诞生!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近年来,我国美术馆事业快速发展,美术文化周刊从本期起推出【你说我说】栏目。每期设置一个话题,邀请美术界专家、美术馆从业人员以及广大观众参与,就当前美术馆发展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展开讨论,以推进美术馆专业化建设,促进我国美术生态健康发展。
  5月18日是“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博物馆”。该主题呼吁人们利用资源的同时需对生态系统予以尊重。
  美术馆作为博物馆的一个门类,具有一般博物馆的共性。那么,美术馆在促进社会文化,特别是美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上应当有何作为?
  生成新知识的学术平台
  张子康(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随着时代演进,当下的艺术更接近一种很难界定的敏感体验。从20世纪50年代起,伴随艺术与存在的概念置于美学与哲学的交叉领域,引发了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再思考。不管是对声音、视觉,还是时间和空间,艺术开始承载多重的文化可能性,它本身就像是一个流动的概念。
  作为展示、交流与研究的空间,美术馆则为处于变化中的艺术,寻求其本身的意义与价值。美术馆就是将个体有价值的知识生产转化成为被发掘的社会新价值,推动艺术史的发展与进程,建立艺术的长远价值体系。在这个转化过程中,美术馆的学术研究作为其重要功能,需要在艺术作品个性的创造力中,探讨其文化的共性。
  与此同时,研究不仅是关乎于艺术,更应致力于审美、生存、人与社会关系等问题的新知识的生成。以此提示出美术馆作为有效的学术平台,在持续为当代文化提供有效的新知识,推进社会创新价值的发展。
  美术馆文化是积累的过程
  罗宁(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
  美术馆本身就肩负着向社会输出文化,输出知识的重要任务。而这些任务的完成依赖于美术馆功能的持续实现,即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公共教育、推广教育和对外交流。
  美术馆文化体现在上述功能中。要使美术馆文化持续发挥作用,必须夯实功能实现的基础,即要有比较丰富的藏品、要有长期保存藏品的条件、要有连续性的研究人才和研究成果的诞生、要有长期的作品陈列和支持这些陈列的策展人才,还要有公共教育和推广服务工作的固定团队及对外交流展览的资源和渠道。
  最重要的是要有保障美术馆文化发展的组织机构,如以理事会等形式将这些功能建设固定下来并坚持下去,包括对周围美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观众的长期培育。切不可急功近力不管未来。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积累的过程,美术馆文化更是。
  明确学术立场 体现文化价值
  陈湘波(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美术馆要承担促进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责任,首先必须以美术馆馆藏为基础,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明确美术馆发展的学术方向和定位,依据美术馆自身的学术标准确立策展立场,并通过系列性的展览与持续性的学术关照,以及积极主动地与观众互动交流,使美术馆的真正价值得到有效的体现。
  关山月美术馆在2008年提出“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确立了以研究为龙头,以收藏为基础,以展示、教育和推广为手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追求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实现市民的文化教育权利,在学术研究、展览、讲座与服务上,注重基于本馆学术定位和学术立场的系列活动策划。
  我始终认为,美术馆运营的着力点和基本出发点应把公众的理解与参与放在第一位,只有强调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架构美术馆在促进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中扮演更加主动的角色。
  坚持开门办馆
  斯舜威(浙江美术馆馆长)
  美术馆的责任即在于打造良好的艺术交流平台,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大众的审美水平,有效促进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美术馆要注重美术史的研究,重点加强近现代美术作品和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展示,引领当代美术创作。其次,要坚持开门办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提高文化艺术的社会普及。浙江美术馆运用“流动美术馆”“艺术宣传站”“流动影像站”“美术阳光行动”“艺游乡里”等多种形式,实现美术馆资源的社会共享。除了美术展览外,利用高仿复制品、美术、艺术课程等,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
  同时,美术馆要以当代美术发展为前瞻,积极拓展多种渠道,加强与外美术馆、博物馆及其他艺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延伸对外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内容,主动将优秀美术作品和美术人才推向世界,着力提升中国美术的国际影响力。
  让公众亲近艺术 让艺术影响生活
  刘锋(石家庄美术馆馆长)
  美术馆想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是要做好自己,树立自己的学术品格,形成自身特色。其次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公教活动,吸引更多公众走进美术馆,让公众亲近艺术,让艺术影响生活。
  美术馆不是展览馆,更不是绘画作品简单堆砌的地方,它是一个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艺术机构。作为美术馆人,我们要着意关注在地城市的艺术,分析所处地域公众的审美水平,既要提供他们需要的艺术产品,创建大众文化记忆的家园,同时,要避免刻意迎合。
  公众的审美随着时间的推进,也在不断提升和进步,美术馆人要及时掌握了解,根据公众的欣赏水平,制定工作计划,并不断改进和调整,要从给其“讲故事”到让其“自由欣赏”。另外,一定要关注孩子,针对他们开展美育活动,他们是社会的未来,更是美术馆未来的参与者。当前位置:
博物馆与建设社区:以浙江为例
社区在中国是一个新近引入的新概念,从英语community翻译过来,原意是指城市中的共同体。所谓共同体,首先是指相关的社会群体所共同生活、居住的地区,由这种地区的联系导致文化的、经济的乃至政治上的相互认同。在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形态的演变与经济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当然,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传统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是,归根到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城市社区逐渐演化出各种具有不同经济生活背景、文化趣味的形态是必然趋势。比如巴黎在19世纪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区扩建和改造后,业已形成了西富东贫的格局,博物馆大学等文化设施集中在塞纳河的西岸,东部成为商业、金融活动的中心。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这个过程是一个人口由农业向非农业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结构变动、人口素质提高、城市功能增强、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实行社会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1994年,深圳市颁布了中国第一部物业管理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这部法规提出了“社区”这个概念,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这在中国也是第一次,并对社区的功能提出了初步要求,如社区设文化局或部,对社区文化资源管理,提供服务,自发开展一些活动等。社区划分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地缘型,以主要街巷、道路为界,一块一块比较完整;另一种是单元型,一个封闭的小区,就是开发商开发的,很完整,往往是高收入者购买高档住宅小区,低收入者购买安居房,这种社区更多地出自构成共同体的人群的本身的要求,也就是说共同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这种共同体的意识,而文化的趣味则往往是与这种共同体的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第三种是单元型,一个单位所形成的社区,大型的工商、文化、教育等单位。这是中国城市从居民区向社区的转换的标志,这种转换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意味着一个名称的变化,无非是原先的居委会的招牌改成了社区,而实际上这种变化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传统的地缘文化和当代经济共同体意识的尊重。
博物馆与社区
博物馆的定义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机构,永久对公众开放。博物馆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吸引社区最广泛的观众,抓住机会支持社区观众参与到博物馆的活动中,成为其所在地区的知识和文化中心,从而有助于社会的发展。目前,社区也已经成为当下博物馆界关注的热点问题,200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就是“博物馆与建设社区”。
博物馆社区工作的开展首先要研究分析城市中社区形态特征。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量化分析,不仅仅物质生产需要市场调查,精神产品也需要做市场调查。进行市场调查,确实需要动用本来就不宽裕的资金,但通过相关分析,却可以得到较为可*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如社区的布局、社区人口构成总数、面积等,最后形成博物馆社区工作的工作地图,针对不同的社区,采取不同的对策。
在企业集中的社区,企业文化成为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工作者如果能够深入到每一家企业,调查文化资源,建立网络化档案,以“资源共享”的模式把它们联合起来,帮助企业策划展览,那么,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将是巨大的。在高档住宅区集中的社区,居住对象是各个行业的成功人士,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博物馆展览与活动就必须从高档次,高水平着手,这些社区居民越来越多地热衷文物艺术品的投资与收藏,但文物收藏极富专业性,他们在真伪鉴别、价格认识方面的水平仍有待提高,博物馆是不是可以从文物鉴赏和游学活动入手?在老年人聚居的老城社区,博物馆社区工作以老年为主要服务群体,以家庭文化、老年文化为切入点,把握“老而思乐,老而思学”的脉搏,不断选择新的角度,适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满足老年人的愿望,使老年人有一种“归宿感”和“认同感”。在打工者聚集地城乡结合部社区,采取浅显通俗轻松的活动形式,发挥博物馆对文化的整合功能,把打工者保留的乡村文化中的重精神,重礼仪,重道德,富有人情味和乡土气息的精髓发扬,同时,向他们传播城市文明的现代精神和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人口素质。在学校集中的社区,浙江省的一些博物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作成就。如,中国丝绸博物馆为杭州的滨江学校社区建立了学生的实践场所,仅2004年就有六千余名大中小学生参加了DIY手工制作活动,包括丝绸手绘、丝绸扎染、学做中国结和科普养蚕活动等。青少年需要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的教育形式,这些活动完全是针对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设计的,发挥他们的想像力,手、脑、眼并用,促进心智发育和完善。
社区博物馆
博物馆与建设社区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建立社区博物馆。20世纪70年代,西方包括前苏联就出现了大量各种类型的社区博物馆,摩洛哥阿斯拉斯高地社区博物馆、瑞典乌尔摩市博物馆、乌拉圭文化与艺术数字博物馆等,它们以社区为中心,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中国很少有纯粹的社区博物馆,对博物馆与建设社区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把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主题简单化了。
图:中国盐业博物馆
从2003年开始,中国浙江的岱山逐渐建成海洋博物馆群体。岱山县城积淀了数千年来的丰富的海洋文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也会随整个社会的变化而发生着某种特征与功能上的变化。社区博物馆不是要求人们完全回归传统的农业时代,而是从生长的地方寻求文化的根源,思索如何面对未来,向“现有的高度物质文明,缺乏人性的生活环境挑战”。因此,其根本的立足点是在于保存并提升传统文化,保存并提升传统工艺,改善当地居民环境,而不仅仅是营造旅游点。这正是一种既能保护当地原生态文化,又能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种较好方式。
2003年12月,中国台风博物馆在素有“浙江抗台第一坝”之称的岱山栲门大坝附近开门迎客。2004年的5月18口,坐落在昔日渔业重镇东沙的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正式开馆。
之后,以万亩盐场主产区为背景的中国盐业博物馆,以徐福公祠为基础的中国徐福博物馆,由134个原生态岛屿、69个海礁组成的中国岛礁博物馆陆续开放。中国渔村博物馆、中国海防博物馆、中国海岛博物馆、中国海鲜博物馆、中国海洋生命博物馆现正在规划中。
地域社区的基本特点是:共同的文化或特殊的表现(如宗教信仰、谋生方法、生活方式等);语言(使用同一种习惯的或通常的语言);居住在城市的固定地方或世界的某一地区。因此,社区博物馆就是把这些相关的事实保存下来,展现出来。在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就以陈列的渔船为例,从木帆大捕船、第一代机帆船第二代改良机帆船、第三代外贸船、第四代大型机动船到第五代大型外海机动渔船,展示了木帆船向机帆船发展的全过程。昔日使用的木帆船早已被大型的钢质机动渔船所替代,并向现代化钢质渔轮发展,渔民生产作业的渔场也由家门口的近海渔场延伸到外海渔场,有的甚至参与国际渔业生产竞争。与之适应的生产关系、家具什物、生活用品、渔民服饰、住屋等以及寿诞、生育、丧葬、造船等独特的风情习俗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博物馆将这些珍贵的物质的非物质遗产尽可能以原状保存和保护在其所属的自然环境和社区环境中,让外来的旅游者在参观这些遗产的同时,还能在其所产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体验到其中的内涵,看到由这些文化流传并发展下来的现在的当地文化。仅一年时间,已接待观众16,699人次,门票收入6.1万余元,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这座已衰落半个世纪无人问津的东沙古镇重新获得了新生。
图:鸟瞰中国渔村博物馆
社区博物馆与原住民
对于原住民,社区博物馆的建立可以促使他们对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理解和尊重,并进行自发保护,使人、物和环境处于固有的关系中,从而较完整地保留地域社区的自然风貌、生产生活用品、风俗习惯等。在中国盐业博物馆开馆的当天,80岁的邹小毛和64岁的邹全海等老盐民兴冲冲地参观了博物馆。他们看到和自己当年使用过一模一样的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成了博物馆的展品,倍感亲切。“这是阿拉当年用过的盐板、花柱榔头,现在统做宝贝了。”老人们当场当起解说员,并拿起盐耙,向参观者介绍使用方法。
徐福是秦朝齐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方士、航海家、探险家。岱山自古就称“蓬莱仙岛”,是徐福东渡的过境和候风站潮的锚泊地。岱山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徐福渡海求仙的故事,并设立徐福公祠。徐福公祠就是古典的社区文化中心,原住民在这里祭祀、议事、举办各种活动。中国徐福博物馆就以此为基础,更加契合社区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的精神堡垒的作用。
社区博物馆的模式
社区博物馆的建立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项目由博物馆研究者或专家提出,原住民社区在参与中作为一个被调查者的角色,而这种参与通常在研究者与专家得到大量信息后结束。交流是单向过程,在过程中外界影响用研究者与专家意见进行授权,渐渐地,原住民社区在相关知识上丧失了权威性。第二种模式以战略伙伴关系参与。项目由原住民社区专家或者由博物馆专家提出。原住民社区在项目的发展和结果中作为合作者,从在计划最初提出到发展、补充、评价阶段始终参与,直到共同得出结论。参与各方之间进行传统遗产交流时相互授权,创造出一个授权社区参与到主流的框架。在一些国家,这种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这种模式,博物馆对藏品的所有权必须理解为原住民社区和博物馆或类似机构之间共同享有。第三种模式以原住民社区文化行为为特征,项目由诸如原住民的长者或原住民文化专家提出,原住民控制该文化项目及其发展。通过这种社区文化行为使自己在新兴社会中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自尊,以适应新的环境。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没有如此纯粹的模式划分。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由岱山县东沙镇人民政府和高亭镇闸口一村渔民收藏家赵行法先生联合筹建,并聘请舟山博物馆原馆长、文博副研究员陈金生为名誉馆长,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杨┙淌冢憬笱г毙3ね跗舳淌冢谌酱笱3こ烫烀窠淌冢凵绞姓笔谐ぁ⒅凵绞腥舜蟪N窀敝魅瓮跏篮拖壬喂宋剩铝械恼蛊芬哉孕蟹ㄏ壬30年收藏的舟山渔文化实物、史料为基础。
对传统意义的博物馆而言,是“历史物质证据收集、保存和展现的场所”,社区博物馆用综合和历史的方法来接近原住民生产、生活、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了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资源,更多关注以人为本的活的遗产的承传,因此除了陈列展览以外,大量的活动通过重大的庆典、节日等方式完成,这些形式都是鲜活的动态的传统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更广阔的环境的组成部分。
社区博物馆的藏品不只是艺术品、出土文物和宗教纪念物,还包括与所属地区有更为复杂联系的物品。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有一条补了118个补丁的裤子,这是东沙镇一位63岁的老渔民穿了一辈子的裤子,当老人停止海上捕鱼后,被作为博物馆藏品保存起来。社区博物馆强调藏品对原住民的意义,对区域社会和生活发展的意义。这些藏品放在社区博物馆与一般的博物馆意义完全不一样,因其与该地某个人物或事件有关,因其原生态保存或阐释,它们的完整性和意义可得到最佳表达和说明,在社会、精神或文化的表述中可以对这个区域的凝聚力和信仰体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社区博物馆的展览语言也有其独特性。保罗?瓦勒里(Paul Valery)的理论认为,艺术作品一旦放在博物馆中就失去了它们最初的实际意义、它们的即时性、独特性、内在性和自律性,即与现实的原始联系。在社区博物馆中,展品应该尽可能地恢复自己的现实功能以及和环境的联系。当然,没有文化的创建、单纯承接祖先留下的丰厚的本土的养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惊喜和颤栗,就不可能引领观众到达一个新的境界。因此,在充分尊重遗产和环境的基础上,从遗产和环境出发,重新赋予展览语境足够的新鲜的文化内涵,这样对本土的文化思想在全世界的传播和推广会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图: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
社区博物馆之意义
总之,社区博物馆的出现,意味着必须对博物馆传统的工作方式进行修正,建构博物馆与社会和环境的新型的良性的互动关系,包括参与和协商关于原住民的发展政策和计划,对本土经济和文化继承的政策,涉及到各级政府和有关法律、法规、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社区博物馆都可以起到沟通和交流的作用,促进地域社区在经济文化长期追求中得以实现。博物馆新工作方法依据的原则,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二是遵循一种全球化的观念,即各种不同社会团体的文化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大规模地快速消失,多样性的文化群体由于科学技术、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冲击,原先清晰的界限和差异逐渐模糊。这对于博物馆是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拓展事业的机会。一方面,传统博物馆社区的功能发挥得好就能成为都市群众文化生活的基本阵地,提高人口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社区博物馆在一个日趋数字化和标准化的时代里,保护、展示和创造性地阐释人类多元性文化的丰富和广阔无疑也是一件具有重大人文道德意义的工作,以传统文化形式使社区居民接触、交往,增进了解,建立社区亲情关系,与社区文化目标相联系,使社区个人与组织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
作者:蔡琴――毕业于浙江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先后供职于苏州市区文保所、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美术馆,现为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早期涉足地面文物保护、古陶瓷研究与陈列展示等多个领域,目前从事博物馆、美术馆建设和博物馆学理论研究。出版有《博物馆学新视域》等专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美术馆博物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