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典pdf标点号的词是什么词

汉典 zdic.net
  这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的“西”字。甲骨文①像个鸟巢的形状,这是个象形字。金文②也基本上同于甲骨文的形体,更像鸟巢的样子了。小篆③反而变复杂了,上部加一条弯弯曲曲的曲线,这是代表鸟的形状,鸟落在巢上休息。也就是栖息的意思。所以“西”字的本义就是“楼”(现在简化为“栖”)。上古根木没有“棲”字,需表示“棲”的..
——每日一字
【】【】〔古文〕柬《廣韻》《正韻》古限切《集韻》《韻會》賈限切,音柬。牒也。《爾雅·釋器》謂之畢。《疏》,竹也。古未有紙,載文于,謂之札,一名畢。《禮·王制》太史典禮,執記,奉諱惡。《註》記,策書也。《釋名》,閒也。編之篇篇有閒也。《杜預·春秋序》大事書之于策,小事牘而已。《詩·小雅》畏此書。《傳》書,戒命也。 又閱也。《周禮·春官》大田之禮,衆也。《疏》,閱也..
异体字——每日一字请问汉语里标点符号顿号有什么意义和用法?请给予详细又准确的回答!
牛牛最美丟
顿号:、 中文中特有的标点,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一般来说,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考试中顿号的注意事项:考试大多考查层次关系.例:这篇文章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松、古松、洞天和云海.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例:他三十六、七岁 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例: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中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小"是极短的并列关系,仅凭读音自然停顿便可区别,故不用顿号."德"等五个方面看似极短,但是"德育"等的缩略,应用顿号.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 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例: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4.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5.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例: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7.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例: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8.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例:妈妈经常给我讲她的纺线啊,织布啊,做军鞋啊.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9.同一层次的并列,前几个之间点顿号,后两个之间一般用"和",顺序不能变.例:A、B、C和D 这里有桃树、梨树和杏树.10.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例: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11.并列的短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我们班里不光有"赖宁",有"雷锋",还有"张海迪"呢!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12.连词前面不能用顿号 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13.为了强调、突出,即使可用顿号,也应改用逗号,(通过延长停顿来突出强调) 例:祖国啊,您伟大,富强!"伟大""富强"之间本可用顿号,但为了突出、强调,则应改为逗号.其他语言 日语的顿号和逗号是相同的,多数在横排文字使用;对应中文顿号的功能则使用“中黑点”().西方语言则不存在顿号,对应中文顿号的功能由逗号兼替.顿号歌 并列词语或短语,地位一样并肩站.顿号用来做分界,读到它时停顿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现代汉语》第三章 语法:第八节
标点符号的运用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现代汉语》第三章&语法:第八节&&标点符号的运用
&&&&&&&&&&★★★
《现代汉语》第三章&语法:第八节&&标点符号的运用
第八节& 标点符号的运用
一、标点符号的沿革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在文字产生之后随着书面语交际的需要陆续创造出来的。
中国古代没有类似我们今天使用的标点。古人最早采用分行的办法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或者在句与句之间断开。甲骨卜辞中就有这样的用法,不过这种情况在商周时代的典籍中并不普遍。后来,人们又用过“离经”的办法来断句。到了汉代,人们在诵读或校勘时加上一些简单的符号,这就是句读。“句”是较大的停顿,“读”是较小的停顿。宋元以后,句读符号的使用范围从校勘扩大到了一般书籍。这些符号,可以叫旧式标点。
清代末年,西式标点符号传入中国,开始在一些出版物中使用。但因当时的出版物多采取直排方式,不宜完全照搬西方的标点,于是使用者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出现了标准不一的现象。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行了“新式标点符号”,使标点符号有了统一的标准,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应用。与西方的标点相比,“新式标点符号”有几点明显的改变:一是句号用小圈,而不用小圆点;二是引号用『』和「」,不用“”和‘’;三是增加了书名号。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制定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该用法规定的标点符号共14种,即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专名号、书名号。同30年前的方案相比,增加了顿号和着重号,同时名称也作了些改变。每种符号都有定义、白话文例句和具体用法,并规定了符号的书面位置和书写格式。这次公布的使用法,显得更加完善、周密,但仍旧是适用于直排出版物的。此后40年,横排的出版物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标点符号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
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将原列的14种符号增加到16种,简化了说明,更换了例句。在此基础上,国家语委又进一步提出并由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负责起草了标点符号用法标准,对各个标点符号的形式、用法、位置作了详细说明。1995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st1:chsdate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res://ietag.dll/#34/#1001); BACKGROUND-REPEAT: repeat-x; BACKGROUND-POSITION: left bottom" tabIndex=0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 Month="6" Year="年6月1日起实施。有关标点符号的具体用法,都应遵照这个标准执行。
与1951年的方案相比,新标准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两个标号,感叹号改称叹号。为了适应横排文稿的特点,将引号改为“”(双引号)和‘’(单引号),将原来用于文字左边的曲线型书名号改为《》(如用曲线,则在文字下边)。这一标准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标点符号发展变化的实际,也基本上能够适应汉语书面语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标点符号的种类和书写位置
现行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7种点号分别是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点号又有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之分,句号、问号、叹号是句末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是句内点号。9种标号分别是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或~)、间隔号(?)、着重号(q)、专名号( )。
使用标点符号,应该注意它们的书写位置:
点号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的位置上下居中。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相应的汉字下面。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有单引号和双引号两种形式,一般是外双内单,倘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再用双引号。
以上规定主要针对横排文稿。直排文稿的标点位置另有规定,个别标点形式有变化,例如:点号位于文字下方右侧,着重号位于文字右边,书名号放在文字上下,专名号放在文字的左边。引号使用竖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都要改用相应的适宜直排的写法。
三、标点符号的功能
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里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读者辨明语气和口气,分清句子的结构,正确地了解文意。一般说来,点号用来表示停顿或语气,标号用来表示词语的性质或作用。有的标号,例如破折号、省略号和间隔号,也兼有表示停顿的作用。
(一)标点符号和语气、口气
1.句末点号和语气
句号、问号和叹号是位于句末的点号,常常用来表示贯穿全句的语气。陈述语气用句号,疑问语气用问号,感叹语气用叹号,祈使语气则根据语气强弱分别使用叹号或句号。使用这几种点号,须注意几点:
第一,合理使用句号,防止一逗到底。一段文章通常由若干句子组成。由于理解的不同,人们的断句结果也往往大不相同。这种现象不足为奇,重要的是尽量多用句号,防止犯一逗到底的毛病。当然,如果前后文紧密照应(比如用上成对的关联词语),当中则不应断句。
第二,问号的使用,不以句中有无疑问代词为标准,也不以句末有无“呢、吗”等为依据。因为疑问代词不一定表疑问,“呢、吗”之类也不一定用于问句。例如:
①我是这么想的,可不知道他的意思怎么样。
②他在找你呢。
反过来说,有些句子虽然形式上跟上边的句子很相似,但它是期望对方回答的,因此要用问号。例如:
③我是这么想的,不知道你的意思怎么样?
④他在找我吗?
反问句用的是疑问句形式,尽管不要求对方回答,但也常用问号。例如:
⑤面对这种情况,谁能无动于衷?
如果反问句是陈述句加上疑问语调构成的,在书面上也要依靠问号来表示。例如:
⑥面对这种情况,他能不表示意见?
有的作者在反问句句末用上叹号,是为了强调感叹语气。例如:
⑦现在我们也燃放炮竹,但是谁会想到那和“驱鬼”之类的迷信有牵连!
介乎陈述和疑问之间的句子,句末点号应灵活运用。例如:
⑧他大概不会来了吧?(用问号,表示疑多于信)
⑨他大概不会来了吧。(用句号,表示信多于疑)
选择问句虽然包括几项,但它是一个句子,只需在句末用上一个问号。例如:
⑩你是打算先找工作呢,还是继续读书?
很短的选择问句中间可以不用逗号。例如:
11要米饭还是馒头?
如果为了强调,把选择的内容分几项说,每个句子后面都得用问号。例如:
12是站在他们的前面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第三,避免滥用叹号。有人喜欢连用两三个叹号,以为这样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其实表达强烈的感情应该依靠选词、语序等综合手段,不宜靠叠用叹号。还有人以为带有感情的句子都须用叹号,殊不知滥用叹号反而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2.句内点号和口气
在表达口气方面,句内点号大体有两种作用:一是强调某些词语,一是表示激动的感情。例如:
13龙须沟啊,不是坏地方!
14事实证明:我们的估计是正确的。
15那是,……实在,我说不清……。
例13、14句内的停顿是为了强调。用逗号,强调的往往是前面的词语;用冒号,强调的是它后面的部分。例15句内的停顿表示激动的情绪。说话的时候,如果感情激动,就会有较多的顿挫,逗号往往用来表示这种顿挫。
3.标号和口气
破折号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中断。例如:
16我是不该轻信他,可是――
中断了之后,还可以另外起个头,这就成了口气的突然转换。例如:
17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么?”赵七爷站在七斤嫂的对面说。
破折号还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例如:
18“呜――”火车进了站。
省略号常用来表示语气的断续。例如:
19他颤动着嘴唇低低地说:“你……怎么……又来了?……不要……为我……耽误工作!”
引号可以用来指明强调的词语,引起读者注意。例如:
20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足见其不自量而已。
21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帐。
例20引号里面词语的意思没有改变,属正面提引。例21引号里面的词语的意思不同于一般解释,属反面提引。这些经引号特别提引的词语,在说话时都用强调的口气来表示。
(二)标点符号和句子结构
标点符号和句子结构的关系十分密切。下面五个句子用词相同,词的排列顺序也相同,但由于所用标点符号不同,句子结构就不一样,意思也不相同。
①爸爸、妈妈找不到你,一定很着急。
②爸爸,妈妈找不到你,一定很着急。
③爸爸、妈妈找不到,你一定很着急。
④爸爸:妈妈找不到你,一定很着急。(剧本台词)
⑤爸爸:妈妈找不到,你一定很着急。(剧本台词)
标点符号和句子的结构关系,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某些结构中不能用某些点号;二是某些结构中必须用某些点号;三是某些结构中可以用某些点号,但有一定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种情况。所谓条件,有结构上的,也有修辞上的,我们着重谈的是前者。
1.句子各部分之间的点号
能用在句子各部分之间的有逗号、分号和冒号。用逗号的机会最多,其次是冒号。
主语和谓语之间能用逗号。如果谓语在前,这个逗号便非用不可。例如:
⑥怎么啦,你?
⑦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
主语在前,后面用上个逗号,常常是为了突出主语。例如:
⑧你,出列!
谓语在前,后边用上个逗号,也有突出谓语的作用,如例(7)。如果主语太长,谓语的层次也较复杂,为了便于阅读,也可以用上个逗号。例如:
⑨推广全国通行的普通话,是关系到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动词和宾语之间一般不用逗号,宾语是比较长的主谓短语时,有时用逗号隔开。例如:
⑩我从一位日本朋友那里了解到,樱花一共有300多种,最多的是山樱、吉野樱和八重樱。
如果要突出宾语,逗号便改用冒号。例如:
11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在各个方面我们都还存在不少需要花大力气才能解决的问题。
这种用法的冒号还可以用在动词“是”后面,或用在句中起提示上文,总括下文的作用。例如:
12八股文章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13在螳螂的世界里,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是:“结婚”就意味着雄螳螂走向自己的坟墓。
2.联合短语中的点号
联合短语中各成分之间如果没有显著的停顿,当中便不用点号。例如“青少年”不写成“青、少年”,“马列主义”不写成“马、列主义”,“桌椅板凳”不写成“桌、椅、板凳”。
如果当中有明显的停顿,可以用顿号或逗号。用顿号还是用逗号,主要依据并列各项的长短和停顿的大小。例如:
14河边有许多好看的石子儿,红的,黄的,粉的。
15水果滩上有苹果、香蕉、橘子、葡萄等等。
16牛身上到处都是宝,肉可吃,奶可喝,胆、肝、脾、骨可入药。
并列的各项如果有层次,有些顿号就要升为逗号。例如:
17米、麦、棉花,化肥、煤炭,这些都是要加紧生产的。
3.分句之间的点号
分句之间多用逗号,有时兼用分号。分号的使用主要目的在分清层次,有时也为了避免歧义或强调某些分句的独立性。
单重的并列复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用逗号,又没有关联词语把并列关系表示出来,要用分号。例如:
18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没有多少人喜欢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喜欢听。
二重以上的复句,第一重如果是并列关系,这种并列关系又没有关联词语表示,须用分号。例如:
19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生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偏正关系的复句,如果偏句的独立性较强,而且偏句或正句内部又用上了逗号,这时,偏句后面可以用分号。例如:
20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
如果使用了成对的关联词语,偏句的独立性就不强了,后面便不能用分号。例如:
21因为他很勤奋,又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所以能够建筑起学术的高塔。
四、标点符号的相互关系
(一)点号的层级和使用范围
根据点号表示停顿的长短,可以把点号分为若干层级。列表如下:
第一层: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
第二层:句内点号第一级:分号
第二级:逗号
第三级:顿号
点号有两个基本的层次。一般说来,句末点号比句内点号表示的停顿长。句内点号又可以分为三级:分号比逗号长,顿号停顿最短。冒号表示的停顿不固定,有时相当于句号,有时相当于分号,有时相当于逗号。一个句子内部用上了不同等级的点号,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层次来。如果其中某个点号有了改变,其他点号也往往跟着发生递升或递降的相应变化。
①侵略者的谎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
②侵略者的谎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
点号的层级和代表的停顿都是相对的,但每个点号都有自己基本的使用范围。顿号只能用在并列的成分之间,逗号只能用在句内,句号、问号和叹号则用在句末。冒号比较特殊,它用在单句或分句的中间时,代表的停顿与逗号相似;用在分句之间时,代表的停顿接近分号;用在句子末尾时,代表的停顿相当于句号。不同的是冒号对下文有提示的作用,有时强调下文是重要的部分,有时表示下面的分句是分说或总说的部分。例如:
③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碗,空的,手里拉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们平日写信,在称谓之后用上冒号,也无非是提示收信人,说明下文是自己要讲的话。
(二)标号同点号连用
1.引号同点号连用
引号和点号连用的时候,如果引文是完整地照录别人的话,引文末尾的点号就放在后引号之前;如果是作为引用者文句的一部分,点号就放在后引号之后。例如:
④张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2.括号同点号连用
括号是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只注释句中一部分词语的是句内括号,注释全句的是句外括号。句内注释紧挨着被注释的词语,它的末尾不用句末点号。句外注释放在句子之后,句外括号内如有句末点号则须保留。例如:
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⑥全国各族人民间的大团结万岁!(长时间的鼓掌)伟大的、光荣的祖国万岁!(全场起立。热烈的经久不息的鼓掌,转为欢呼。)
括号还用在次序语的外面,如(一)(二),(甲)(乙)。此时,它的作用相当于顿号,括号后面不可以再用顿号。
3.破折号、省略号同点号连用
破折号、省略号用在句内或句末时,可以与点号连用。例如:
⑦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
⑧他的妻子大概死了三四年吧,没有续娶。――否则,便要不肯将余屋租给我似的单身人。
⑨那是朋友的,本来不多。他们买了些。……
以上例句中,破折号、省略号前面的点号省去不用,不会影响原意的表达。许多人也倾向不用点号。但也有不能省的。例如:
⑩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
这里的问号如果省去,意思就变了。
早期白话文在省略号后面也有用点号的,现在一般不用。
练习与思考
1.什么是标点符号?现代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哪些?
2.标点符号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简述句末点号和语气的关系。
4.问号和叹号的分工是怎样的?有人喜欢叠用问号或叹号,你觉得好不好?
5.简述点号的层级关系。
6.分号、逗号、顿号、冒号都可以表示句内停顿,它们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7.改正下列句中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并加以说明。
& ①什么时候动身?从哪儿上车?我都想好了。
& ②花生秧是猪的好饲料。种花生为养猪提供了有利条件!
& ③天上地下的分不清是雨,是雪,还是雪粒籽?
& ④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 ⑤“你说吧!”他微笑着对我说:“有什么就都说出来吧!”
& ⑥如果你不去;那么我也不去。
& ⑦我要更刻苦地学习。为祖国,为人民。
虽然数词和量词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但由于它们经常组合在一起构成量词短语,如“一个、两本”等,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量词重叠以后可以充当主语等成分,因而也将它们归在体词一类中。
数量组合作定语时,如果量词是度量衡量词,可以加“的”,但加不加“的”意义有区别。如“两千克鱼”与“两千克的鱼”,“三米塑料薄膜”与“三米的塑料薄膜”。
没有相关文章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电 子 课 文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 关 教 案 ★
★ 相 关 课 件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 关 练 习 ★
★ 教 学 参 考 ★
★ 课 外 拓 展 ★
本页显示的是本站语文备课资源:《现代汉语》第三章&语法:第八节&&标点符号的运用,已分享次。古代汉语中有没有分号_百度知道
古代汉语中有没有分号
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所以没有分号。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详细资料  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到了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6名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 & & &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  古文盛行之时,未有标点符号存在。& & & 偶有批注,也只用过句(。)、读(、)、表示着重的(.)、表示专名的(——)等几个标点而已。& & & 现在的古文断字,都是后人根据意思进行句读的。& & & 就如“道可道非常道”& & & 可以断为& & & 道,可道,非常道。& & & 道可,道非,常道。& & & 却是不同的意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马裕藻6名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钱玄同,一般不加标点符号,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语法结构等断句,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语气助词。日,他们提出了《方案》!—()《》”等标点,;、书籍?,胡适,而是通过语感:,要求政府颁布通行“、周作人,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到了1919年4月,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朱希祖、刘复在中国古代文书中
分号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没有 所以古文难懂 主要是因为断句麻烦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