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偏误分析ppt教学中的偏误分析舒誉语用研究的范畴吗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对外汉语教学的偏误分析及应对策略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偏误分析语言学习理论中介语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该文把偏误和错误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偏误分析的概念,进而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四种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国论文网 /1/view-330673.htm  关键词:偏误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175-02      偏误分析在语言学习理论中介语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中介语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Larry.Selin-ker)1972年在其论文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中首次提出的。“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中介语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打破了母语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对比分析理论的理论束缚,摆脱了错误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的局限性,主张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启发人们重视对学习者所产生的语言运用错误的研究,从而使语言学习中的偏误分析迅速发展起来。   在实际教学中,对语言学习中的偏误分析不仅有助于学习者自我纠正语言错误,也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原则有指导性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1、偏误分析的概念      “所谓偏误,即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某一个语项时方式出现的语误,对比标准目的语其表现出学习错误或不完善的特征(faully or incomplete learning)。”偏误分析就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说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中,偏误始终是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的。无论是语法的偏误还是语用的偏误总体指的都是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误用或误解。另外,有一类语误是在学习者说话或写作时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语言运用的某一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称之为错误(mistake)。   应用语言学家考德(s.E.Corder)发表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Linguistics”期刊上的《学习者偏误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 Errors”)(1967)一文中,对“错误”和“偏误”作了比较全面的描述。他认为:“错误”具有偶然性(occasional),隶属于语言运用(language performance)的范畴。犯“错误”的人往往能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在必要时纠正这些“错误”。而“偏误”则具有系统性(systematic),属于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的范畴。出“偏误”的人一般意识不到自己所出的“偏误”,而且这些“偏误”往往会重复出现。   错误是指由于紧张或疏忽而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失误是临时现象,不能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比如由于一时紧张,把“四”说成是“十”,稍后就能改正。偏误指的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能够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平。   偏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及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2、偏误产生的原因      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就语际迁移、语内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      2.1 语际迁移,“即母语知识向目的语迁移   第二语言项目或结构与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对应的项目或结构既有某种程度的差异,又有某种程度的类似时,就会发生干扰。”这种迁移不仅体现在语音、语法、词汇上,还体现在多重语言的相互影响上。比如菲律宾的学生无法准确发出普通话的第三声和卷舌音。他们总是把“老师”说成“劳事”,或者无法读出“日”“人”等字的准确发音。   在语法上,因为菲律宾是东南亚多重语言交汇的地方,学生要学习菲语、英语、普通话、闽南话甚至广东话,每种语言都要进行纳入正规学习范畴,进行考试评估,多种语言互相影响的情况比较常见。举例如下:   我有和他说了一件事(认为在福建可以说得通,这里也可以说通)   (指着公鸡的图片认识母鸡)这是它的老婆。(老婆是指配偶,也可以指动物)   这只小狗很乖,我的同学也很乖。(分不清“乖”的语用范围)   我应该不写那么长。(否定词应该放在情态动词的前面)   学生不能准确区分每种语言的语法规则时候,就无法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表达。鉴于学习语言的种类比较多,怎样用对比分析来消除这些干扰还是一个没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2.2 语内迁移,“即目的语内部规则的相互转移,也叫过度泛化。”   由一个偶然事例而得出一种极端信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Brown(1987)在论述母语干扰和过度概括之间的关系时说:“母语对外语的干扰仅仅是概括的一种形式,即把先前的母语经验错误地加以运用,而过度概括则是以前学过的外语材料错误地应用于当前的外语学习之中。”因而过度概括与母语干扰可以看作同一心理过程的不同语言表现。在其本质上同属于一个心理过程,但都是转借现象。只不过来源不同而己。过度概括是建立在类比之上的“内部转借”,而母语干扰可以说是“外部转借”。如果我们把它们放在同一理论框架内来讨论,即同是过度概括错误。   “‘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带宾语的错误率虽然比较高,但其错误类型不外乎两个:一是类推泛化。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回去’、‘进来’、‘上去’、‘上来’等如果带宾语,当宾语为地点名词时,应该放在二者之间。但是学生却常常忽视了这一点,把这类宾语经常放在整个述补结构的后面。例如:‘吃完了,我们回去宿舍。’‘以后我们回来了大学’。例旬的‘宿舍’、‘大学’都应该放在‘去’和。来’的前面。   另一种是‘动词+来/去’带宾语,宾语有的可以放在‘去’和‘来’的前面。但也有一些可以放在‘去’和‘来’的后面,因此学生在使用时就类推出所有的宾语都可以放在‘去’和‘来’的前面,或类推出所有的宾语都可以放在‘去’和‘来’的后面,从而出现类推泛化的错误。例如:   过了十分钟李刚起床来。   他差不多忘了穿鞋子,不跑去门他也没有时间在镜子上看一看他穿的衣服怎么样”这些显然是类化过度的现象。   2.3 文化因素负迁移,语言学家Lado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长期以来,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将语言与文化截然分开,致使外语教学重语言形式,而严重脱离文化语境,忽视目的语文化的民族特征,将母语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上去,从而发
生文化干扰(即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因此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使学生顺利传递并接受信息,就必须提示隐伏在语言背后的引起误会和文化冲突的因素,找出并正确理解这些文化因素,自觉调整自己固有的语言习惯模式和传统文化理念,以免交际双方不自觉地把对方的信息进行主观的‘砍削’,错误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对方。   就东南亚学生而言,在教授《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一课的时候,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梁山伯和祝英台同学那么久,还不好意思名确表白。对中国古代女子一般不到学校读书的习俗感到费解。   连中国人脍炙人口,闪现出智慧火花的《草船借箭》,因为缺乏文化背景,学生对机智任务和故事情节的趣味性根本无法体会。   2.4 学习环境的影响   这里的语言环境范畴仅仅限制在教师的汉语素质、教材的选择和课堂训练的偏差等。就菲律宾而言,因为社会因素等原因,大部分华语老师来自于家庭主妇,即便如此,未来几年内还是有六百位华语老师的空缺。虽然中间不乏佼佼者,但是大部分素质参差不齐,对教材教法根本谈不上系统地学习和实践。课堂上教法陈旧,有的机械性训练,有的一写到底,有的放任自流。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起到示范作用。   有的教材内容陈旧,编排缺乏科学性,甚至课本里的病句也是随处可见,这些外在因素给学习者营造了一个不健全的语言环境,造成了语言学习的偏误。      3、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四种偏误类型,笔者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3.1 对待偏误要有正确的态度   偏误是语言学习中的自然现象,伴随学习过程始终。学习者正是不断地克服偏误才学会目的语。教师不能视偏误为洪水猛兽。老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既不能像行为主义者那样遇错必究,久而久之,学生不敢开口;也不能像交际教学法那样,对待错误可以听之任之,只要学生愿意表达。   根据中介语理论,任何偏误在学生对汉语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自然消失。所以教师要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上狠下功夫,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3.2 运用对比分析纠正偏误   “对比分析是应用性的对比研究,特指外语教学中的对语言难点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即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学习中给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对比分析在外语教学上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出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的规律,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难点与偏误。”   针对语音部分,教师主动比较t、d、ing、in、zh、z等字母的发音,遇语法教学要多创造语境,不要让学生总是做干巴巴的词语替换练习。用课文所给的语法点和相近的词语反复进行比较。以上这些可以减少偏误的出现。   3.3 教师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必须有过硬的汉语素质,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多参加培训和中国大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历教育。普通话水平应该过关,所谓“过关”,是指按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应该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对外汉语教学所教授的是普通话,而不是方言,也不是带方言味儿的普通话。具备相应的汉语知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受时间、条件、环境、母语、学习动机等的综合影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寻找语言规律,而不是像孩子学母语那样靠耳濡目染。所以汉语教师应该能够解释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规律。了解中国文化背景,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还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   以上探讨了偏差分析及应对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偏差分析存在着一些局限,比如正确和错误的偏差标准难以区分,学术界对偏误分析研究存在着重语音、语法、词汇的现象,偏差分析范围主要锁定在中介语上。尽管如此,偏差还将继续存在,偏差这一理论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把字句是一个特殊和常用的句式。由于它在汉语中使用频繁,因此我们不能回避忽略,必须重视起来。由于很难在其他语言中找到相应句式,因此留学生接受起来难度很大,必须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这个句式结构复杂、限定繁多,加上把字句教学贯穿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因此把字句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拦路虎。
近年来,学术界在把字句本体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把字句的教学获得了不少理论支持。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教授的情况和学生使用的情况却反映了不少问题:很多教师对把字句的处理欠妥、留学生在把字句上的偏误较多且情况复杂等。由此可见,众多的研究成果并没有汇集成普遍、统一的理论认识,因此无法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全面、完善的依据和方法。
本文重点分析了把字句的偏误类型、偏误产生原因,并对把字句教学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希望能为把字句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有益的补充,最终达到使留学生减少偏误率、更好地掌握把字句的目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把字句的研究述评。本章追溯了把字句的研究轨迹。从句法、语义、语用方面对把字句本体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从习得、排序、教学法方面对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整理和总结中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做到了有述有评。第二章是把字句教学的本体依据。本章运用大量例句,从语言事实出发,较为全面地归纳出了把字句的语义内涵和使用规则,力图为把字句教学提供本体依据。第三章是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归因。本章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偏误入手,分析偏误句子,归纳出留学生常见的五种偏误类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试图从语言本体角度寻求合理解释,最后得出结论:把字句偏误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留学生对把字句语义的理解不透。偏误的分析有助于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地进行。第四章是把字句的教学建议。本章将理论研究、偏误分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教学顺序、语义、语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本章大量列举把字句实例,并将具体课堂的教学设计贯穿其中。可以为把字句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H195.3【目录】:
摘要3-4Abstract4-8引言8-10第1章 把字句的研究述评10-14 一、本体的研究10-12
(一) 句法方面10
(二) 语义方面10-11
(三) 语用方面11-12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研究12-14
(一) 把字句习得和排序方面12-13
(二) 在语法项目排序和教学法方面13-14第2章 把字句教学的本体依据14-19 一、把字句的语义14-16
(一) 某一行动使宾语位置产生了变化14-15
(二) 某一行动使宾语性质产生了变化15
(三) 某一行动对宾语产生影响、带来了某种结果15
(四) 某一行动使宾语的状态状态产生了变化15-16 二、把字句的使用规则16-19
(一) 宾语有定16
(二) 谓语动词的选择16-17
(三) 谓语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17-19第3章 把字句偏误分析及归因19-28 一、偏误类型19-25
(一) 回避19-21
(二) 泛化21
(三) 遗漏21-22
(四) 误用22-25
(五) 乱序25 二、偏误归因25-28
(一) 对把字句使用规则掌握不牢25-26
(二) 对把字句语义理解不透26-28第4章 关于把字句教学的建议28-34 一、合理安排教学顺序28-29
(一) 高频出现的在前,低频出现的在后28
(二) 从具体到抽象28-29
(三) 由简单到复杂29 二、重视相关知识的教学29-30 三、避免过度诱导30 四、注重语义教学30-31 五、加强语境教学31-34
(一) 设置现实语境32
(二) 设置口头语境32
(三) 设置书面语境32-34第5章 结语34-36参考文献36-38附录38-45致谢45-46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4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宁,王小珊;[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卢福波;[J];汉语学习;2002年02期
孟宇;;[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崔希亮;;[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3期
王红旗;[J];语文研究;2003年02期
薛凤生;[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1期
张旺熹;[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3期
靳洪刚;[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杨寄洲!100083;[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张旺熹!100083;[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熊仲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沈刚;冯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刘丽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宋红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廖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隆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龙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吴卓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王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程润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乌凤兰;王磊;;[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施家炜;;[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邓程;;[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刘宏帆;;[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彭军;;[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鲁川;;[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袁义春;;[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刘娜;王小捷;;[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李天舒;;[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黄远;;[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元莲仙;[D];南开大学;2010年
李秉震;[D];南开大学;2010年
李青;[D];吉林大学;2011年
朴宣姝;[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王俊;[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富涛;[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朴顺姬;[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余成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林新宇;[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金智妍;[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韦宁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姜丹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杨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戴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刘志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唐莹;[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唐文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曹思海;[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白克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王宣予;[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浩一;黄河;;[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吴葆棠;[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余文青;[J];汉语学习;2000年05期
卢福波;[J];汉语学习;2002年02期
刘颂浩,汪燕;[J];汉语学习;2003年04期
吕文华;[J];汉语学习;1994年04期
杨素英;[J];汉语学习;1998年02期
金立鑫;[J];汉语学习;1998年04期
王政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刘培玉;[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颖亮;[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蒋平;;[J];中国语文;2003年05期
蒋绍愚;;[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月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李裕德;[J];汉语学习;1991年02期
胡德明;;[J];中国语文;2006年04期
井茁;陶红印;;[J];当代语言学;2008年03期
沈阳;;[J];中国语文;1997年06期
海峰;王景荣;;[J];南开语言学刊;2003年00期
于洪亚;;[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定欧;;[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宋柔;;[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刘涛;;[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陆庆和;;[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赵延军;;[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金敏;;[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许娜;;[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江海漫;;[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郭沫若;;[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通拉嘎;;[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施光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张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王萍;[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吴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苏军;[N];文汇报;2009年
张若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凌德祥;[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吴双;[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李静;[N];中国文化报;2002年
赵金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薇;[D];苏州大学;2013年
李青;[D];吉林大学;2011年
许培新;[D];山东大学;2013年
卢智暎;[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唐智芳;[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张伯江;[D];复旦大学;2007年
冯文贺;[D];武汉大学;2011年
刘黎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李琳;[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林美淑;[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春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代梓莹;[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何君;[D];复旦大学;2012年
赵妍;[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陈霞;[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解玲;[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史立辉;[D];延边大学;2004年
刘利;[D];暨南大学;2009年
奚菁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肖丹;[D];清华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论文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 &&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语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语研究
内容简介:
摘 要:称谓语是书面表达和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汉语中称谓语明目繁多,这些纷繁复杂、灵活多变的称谓语,许多中国人使用起来也会感到困惑。又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方方面面
摘 要:称谓语是书面表达和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汉语中称谓语明目繁多,这些纷繁复杂、灵活多变的称谓语,许多中国人使用起来也会感到困惑。又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方方面面,所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称谓语也有一定差异。称谓语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称谓语的本体知识出发,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知识,从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称谓语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 称谓语 课堂教学
称谓语是书面表达和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汉语中的称谓语明目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汉语称谓语的数量大约在三千以上。在这些纷繁复杂、灵活多变的称谓语中,可能有些称谓语连中国人自己使用时,也会觉得有些困惑,对外国留学生来说,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称谓语是留学生掌握汉语的难点之一,也是教师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
一、留学生学习称谓语困难的原因分析
称谓语的学习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即汉语称谓语的复杂性、留学生母语文化的影响以及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汉语称谓语的复杂性
汉语称谓语系统庞大,明目繁多。首先,亲属称谓语中,由于血亲和姻亲的不同,称谓语有很大差异,再加上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留学生理解起来更为困难。其次,社会称谓语不仅数量繁多,在实际使用时还要遵守一系列的使用规则。再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称谓语系统还在不断发生变化,也增加了学习使用的难度。这些都会使留学生学习称谓语时感到困难。
(二)留学生母语文化的影响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世界上大多数语言存在着很大差异。同时中国又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许多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脑海中已根深蒂固,而大部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前对中国的文化和称谓语系统了解很少。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尤其是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很容易受到母语和民族文化的影响。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称谓语时常会以自己的母语系统和文化体系为参照,从而导致偏误的发生。
(三)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的对外汉语称谓语教学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不足。教材中称谓语分配不均、对称谓语重视不够、编入教材的称谓语不能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对称谓语的讲解只限于书本,对教材中出现的称谓语讲解不到位。因此,教材编写的不完善和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也成为留学生学习称谓语困难的原因之一。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称谓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教材建设方面
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对教材的编写提出适当的建议,不仅可以使教材内容更加完善,还可以为对外汉语的称谓语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
1.对教材中的称谓语分布情况进行调整
现有的大部分对外汉语教材都是以中国社会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和生活片段为内容,这有利于留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但是与之相对应出现的称谓语分布却很不均匀。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适当考虑称谓语这一因素,选取的作品中的称谓语应按照由易到难的层次出现,并均匀合理地分配到每册教材中。教材应体现不同类别的称谓语,如适当增加一些谦敬称谓语和亲昵称谓语等,这样会使留学生通过学习,在言语交际中拉近与对话者的情感距离。
2.在教材中充分体现称谓语的重要地位
教材中称谓语的地位,能影响学习者和教师对称谓语的重视程度。但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数教材没有意识到称谓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教材中称谓语出现频率不高、位置不明显。如果教材编写者把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范围与使用规则系统地编排出来,并适当增加称谓语的出现频率和称谓语的专项练习,对部分谓语词语做规范的注释,既可以帮助留学生熟练掌握称谓语,还能对称谓语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进而提高留学生和教师对称谓语的重视程度。
3.教材的编写要与时俱进
由于教材编写的时效性,导致教材中编入的称谓语不能及时、全面地反映现实情况是在所难免的。在以后的教材编写修订中,应该对那些有生命力的、使用范围广泛的称谓语多加关注,并适时纳入教材的编写范围,以确保教材在短时间内能和社会使用的语言同步。
(二)课堂教学建议
称谓语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语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1)灵活运用教材。虽然对外汉语教学使用的教材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称谓语的主要来源。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要把教材中出现的称谓语讲清楚,还要对这一称谓语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教材中零散出现的称谓语,系统讲解给学生。
(2)了解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灵活开展教学。我们可以将现阶段来华的留学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母语是英语或懂英语的欧美学生,另一类是受汉文化影响程度不同的亚洲学生。前者无论是语言系统还是文化体系都与中国有很大差异,对这类学生的教学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母语与本国文化对汉语称谓语学习的负迁移,引导学生从汉语角度学习使用称谓语。在对受汉文化影响的亚洲学生进行教学时,要着重找出其母语与汉语称谓系统的差异,以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汉语称谓语的用法。
(3)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灵活开展教学。对汉语水平不同的留学生教学内容要有所区别。对汉语水平不高、汉语知识有限的初级阶段留学生进行称谓语教学,重点教授他们中国人最常用的称谓语和最基本的称谓技巧。如关系称谓语中的老师、同学、朋友等。中级阶段的留学生,汉语词汇量和言语交际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中国人的称呼习惯也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这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所选用的称谓语来反映或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度或情感等。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基本上熟悉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汉语的称谓语特点,这时的称谓语教学应当转移到称谓语的社交指示和语用功能上,要求留学生能理解交际中称谓语转变的感情色彩、话语态度,并能在各种场合应用自如。
3.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1)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法主要是针对称谓语种类繁多,在教材中零散分布的特点来说的。称谓语教学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如不将其系统地归纳起来,将会影响留学生对整个称谓语系统的理解。用归纳总结法把学过的称谓语及其关系进行分析整理,以类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每一种称谓语的用法。
(2)对比法。运用对比法进行对外汉语称谓语教学,不仅要对称谓语体系进行对比,还要扩展到文化层面,找出称谓语形成的社会根源。将称谓语系统和文化体系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母语与汉语称谓语之间的差异。找到问题的症结,就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按照汉语称谓语的规律选择正确得体的称谓语进行交际。
4.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
(1)口头设置语境。课堂教学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直观形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将生活场景复制到课堂上。设置具体的生活场景,穿插相关的人物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可采取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人,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社会关系,选择正确的称谓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称谓语的用法。
(2)重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给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运用多媒体教学会使知识立体化,学生理解得就会更加透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称谓语新词语的讲解(如网络称谓语)就会迎刃而解。如只需一个小短片,留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美眉”在网络称谓中是对漂亮女孩的称呼。同时,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影视作品的视听资料带到课堂上,丰富称谓语的课堂教学。
(3)走进社会真实语境。留学生学习汉语称谓语的最终目的是在真实的交际中派上用场,所以社会的真实语境,才是留学生使用称谓语最终的地方。但将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挪到社会场景中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多交流的策略。让留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中国的称谓文化、运用称谓语,同时对于留学生在现实交际中产生的问题要悉心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称谓语。
三、结束语
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交际双方的交际能否顺利进行。因此,通过分析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语教学,帮助留学生正确掌握称谓语,帮助他们顺利进行交际、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查字典范文网[]
相关链接:、、、
1、“”由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例文地址:/lw/yuyan/lishi/128843/,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语偏误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