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医闹这么严重,中国以后的医生护士被医闹劫持恐怕会变成高危职业,可能再也没有人学这个专业了吧。

在中国,工作环境恶劣,以及网络上不负责任的宣传使得医生成为了真的高危职业。医生无论做得多好,总有人不满足,也总有人抱怨,但是,假如全国的医务人员同时停止工作,让我们过过没有医生的日子,哪怕只有3天,大家对医生的想法会不会发生改变?第一天没医生今天,全中国第一天没医生。全国上下各大医院的门诊大楼、住院部大楼都关门了,连一点儿蟋蟋疏疏的声音都没有,一盏亮着的灯也没有,恢复了刚建大楼时的平静。门诊大楼早晨六点钟就有人前来排队等候,渐渐就诊患者多起来,病友们都在门诊大楼外焦急的等待。但都有一个疑问,今天医院怎么不开门?太阳渐渐升起,已到上午十点,还不见医院大门打开,门诊大楼聚集的人员越来越多,都在吵吵闹闹,今天医生是不是罢工了?某心血管患者在家突发心脏病,家属拨120电话呼救。电话那头直接回复:“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是空号。”又有一位产妇在家临产了,其家属拨打120电话呼救。电话那头直接回复:“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是空城空号。”家属说:“快打的,打的,把病人送到医院去。”或者说:“叫朋友车,私家车,快快送医院去。”好不容易找到了出租车、私家车,好不容易绕过了拥堵,终于来到了医院门口。医院门诊早已人满为患了。重病号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哭的哭,叫的叫,呻吟的呻吟。大家都在喊:“今天医院怎么了?怎么不开门啊?快开门啊,死人啦!医生都跑哪去了啊?”无论怎么喊,怎么叫,医院的大门都没有开,也没有一个人出来应话。于是,有些人等不及了,开私家车,打出租车,叫着囔着:“换家医院,换家医院。”可是换了N家医院,N家医院都关门了。家属只好哭丧着脸带着生病的亲人回家。打算明日再来。第二天没医生门诊大楼一大早就停满了车,那些有钱的主早早就把患病的亲戚运到了医院大门外。但大门依然不见开,某男子大吼大叫几声“开门啊,开门啊,有病人来了啊!你们不救人啊?!”。任由众人喧叫,医院的大门依然没有动静,依然没有一个人出来接待。拍门的拍门,脚踢的脚踢,乒乒乓乓。一个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医院门外宣布死亡,又一个刀捅伤的病人在医院门外宣布死亡,接二连三重患者渐渐宣告死亡。家属越来越急越来越怒火冲天。临产妇女就在医院门外就地临产了,鲜血满地。有一个孕妇难产了,那痛的面色煞白、煞白,怎么叫,怎么没人应。1小时后宣布胎死腹中,孕妇失血过多死亡了。家属急了,把医院的大门砸开了。从一楼跑到十楼,从十楼跑到儿二十楼。边跑边叫:“医生、医生,救命啊,救命啊!”整个门诊大楼,住院部大楼,空空如也,死一般的寂静。跑到影像科,眼睁睁的看着X光拍片机,自己不会用,眼睁睁看着CT机,眼睁睁看着MR机,自己也不会用。跑到检验科,眼睁睁看着血液分析仪,自己不会用,眼睁睁看着生化分析仪,自己也不会用,看着注射器、针头,抽个血都不会抽。平素还大喊大叫。跑到药房,那玲琅满目的药啊!自己不知道吃哪种?我到底要吃什么药呢?有人疯狂的把包装撕开,快快快,看说明书。很多人在药房抢药啊,抢得打架啊,打得头破血流啊!抱头鼠窜啊!跑到手术室,眼睁睁看着剪刀,镊子,针线啊!自己又不会缝!那可如何是好啊?!只好包扎包扎了。还误把甲醛当消毒液了!哪个刺痛啊!那些急重症患者在第二天渐渐死去,轻患者在第二天渐渐加重,依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第三天没医生今天医院的大门依然没有开,早早来到医院大门口的患者及其家属没抱什么希望了。再喊,再叫,也不会有人出来接待的。医院被砸的稀巴烂了,也无人过问,药房被抄家了,收费台被抢劫了,也没发现有多少钱了。医生的抽屉被翘了,没发现有红包了,工资条被看了,工资原来就这么点。医生、护士的排班本看到了,原来排班如此紧密。柜子的锁被敲了,一个月出院病历上百本了。业务学习记录,死亡讨论记录、疑难患者讨论记录、危及值报告记录、交班记录,等等记录,看得眼花缭乱了。平素热热闹闹的医院近三天来鸦雀无声了,平素粗声粗气的患者及其家属这会儿彻底泄气了,彻底失望了,彻底服了,医生这招玩得太绝了!有钱的家属正在准备订购机票,办理护照,准备出国治病了,国内医生是指望不上了。没钱的家属带着患者去图书店了,准备寻找《家庭医生》、《养生堂》等等书籍自救了,一时间书籍涨价了,中草药也涨价了,“张悟本”们重现江湖了。满城疯跑的都是自救的人,慌慌张张找药店的人,打的打,抢的抢了,再不抢自己家人就死了。再没钱的平民百姓就躺在家里吧,泡一碗汤水喝喝,只能眼睁睁的等死了。第四天没医生那些经济条件可以的办好护照的病号终于到了新加坡,日本,韩国甚至美国。国外医疗井然有序,医生护士都在忙碌着,由于语言不通,费了好大功夫才找到挂号室却被告知预约已满,医生一天只看20个病人。中国病人垂头丧气,换了几家医院都需要预约,想想在国内,一个门诊医生一天看100个病人都不止。只好又换了另一家私人诊所,接诊的是年轻的大夫,简单的听诊叩诊触诊之后,被告知需要交纳10000日元、60000韩元、80$不等的诊查费,病号想想怎么这么贵啊,在国内专家门诊看个病也就十几块钱,挂个普通大夫的最多7块,但是又没办法,既然来了就把病看了吧。接下来测体温,量血压,抽血化验,X线、耐药菌测试、痰液涂片检查。。。终于检查完了,大夫说没什么大问题吗,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随即写了一张ErythromycinEnteric-coatedCapsules的药物处方让病人自行到药店购药,病人疲惫不堪,拿到药发现药盒竟然写的MADE IN CHINA,病号觉得以前在国内看个感冒发烧花100块钱就是天价了,在国外感冒发烧最后花几千块钱实在难以接受。第五天.......我们应该庆幸这只是一个设想,我们的医院虽然拥挤,但是至少还能找得到花几块钱就可以为你看一次病的医生;床位虽然紧张,至少能得到医生护士们尽心尽力的照顾;常规检查,也不像国外一样要预约到两个礼拜之后......在医生护士们被赶尽杀绝,心凉罢工之前,还是对他们好一点吧!
假如中国5天没有医生 那么火葬场工资将翻倍
那个岗位全国缺少五天也不行啊。食品?加工?运输?农民?不要哗众取宠了。现在看病难,看病贵,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等把看病难,贵解决掉!再来立牌坊吧!
五天没医生?呵呵,一天没医生估计都能人口减十分之一了。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你说错了,没了病人医生可不一定就玩完,因为医生可以改行啊。因为医闹而改行的医生护士还是有很多的。
真他妈可笑。文章说五天没医生,有的人就冒句五天没粮食。花点钱就把自己当上帝,我想告诉你,你进了拘留所也还要自己交钱呢。给你认真看病没有给你笑脸相迎也不满意,私人诊所私人医院态度好你他妈的又不去,自己来找气受。每次去解决那些吵架打架的,不是工作性质原因真想把有的人打一顿,蛮横无理自私自利。医生护士也有小部分不是啥好鸟,嘴贱非要骂回去争个输赢,真遇事了又当缩头乌龟。单位只顾大局只想着自已的升官之路发财之路。很多类型的人事其实都是医院惯的。
五天没医生有可能,五天没病人绝不可能 // @香蕉是弯的: 假设五天没有病人,医生也得玩完,别整的好像地球离了你就不转似的
脑残。医生离开的病人照样可以干别的,病人离开了医生不好意思自己抱药书去学吧看来的及救你的狗命不 // @有烟没火: 说这么极端的问题,真是可笑。五天没有医生病人不一定都死,五天不给医生吃喝呢?他们肯定都翘掉了。
殡仪馆要发大财
医生们中午有时间好好陪陪家人了,带着父母孩子出门溜一圈是多少医护多年的夙愿啊!
几块钱只能挂个号,不是砖家号!没个几百不算到医院一游
就医160是国内最大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汇聚全国1000余家公立三甲医院的预约挂号和名医咨询服务。
专业为0-8岁宝宝家长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和早教信息,及时更新小天才最新活动及服务消息.;科学育儿,快乐早教......
开云健康,关怀每一天。健康管理、慢病干预、家人关怀、专业指导。家人的健康,我们帮你管。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您好,分享的企鹅
中国医生:一个登上过时代周刊的国际性高危职业
日,国庆长假刚刚结束,上海仁济东院急诊脑一名外科医生就遭遇暴力伤医的悲剧,他因误把复诊患者CT单开在其早先使用的自费卡上,遭患者及其家属两人殴打,致颈椎错位、肾挫伤、胸背软组织损伤、头面部外伤、脑损伤,被送到东方医院ICU病房接受治疗。这起发生在中国的最新严重伤害医护人员惨案,距离上一次“医暴”(医院暴力事件)只过去了半个月左右:9月23日,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也发生一起惨案,包括一名孕妇在内的三护士被刀砍伤,一人重伤,砍人者是一20多岁男性患者,四个月前在该院做整容手术,不满疗效及医生的解释,因此在医院里无目标性行凶伤人泄愤。而无论是上海惨案抑或长沙的案件,都只是中国众多医患暴力冲突中的冰山一角。就在上海仁济医院医生遇袭前几天,英国著名的《金融时报》(FT, Finance Times)才刚刚报道过中国医生低收入、高风险的悲惨现状。根据FT的总结,中国医生从声望和收入方面而言,都无法挤入中国社会“精英阶层”,因此,要求他们拥有与西方医生同样的仁心仁术,可能有些要求过高,就正如你不能期望一个在工地搬砖的地盘工人,如史蒂夫·乔布斯般注重用户体验。此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医患关系的其他层面分析,中国的患者们同样缺乏西方国民般的医疗健康和为人处事的素养;在医疗体系和法律保障制度方面,也绝对落后。“中国医生不是精英阶层一部分”,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医生不属社会精英收入极低 负荷极大 人身安全无保障王大夫(Roy Wang)当年本不想当医生,但他的高考分数没有达到工程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因此被他报考的华南某大学调剂去读医学课程——一个被认为属于“较弱”学生的专业。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医生是一个能保证给人带来崇高声望和收入的职业,也能得到父母认可,父母都喜欢炫耀“我的孩子是医生”。然而在中国,情况正在越来越朝着相反方向发展:医生工资畸形地低、超负荷工作,还可能被病人辱骂甚至殴打。因此,许多中国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子女去银行工作。甚至连中国医生自己也不愿自己的子女继承这个职业:根据中国医师协会2011年所做的一项调查,78%的受访医生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穿上白大褂。中国许多不太知名的医学院遭遇了招生难的问题,很难找到培养成下一代医生的好苗子;还有些高校发现,一些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利用部分医学院录取分数线较低的机会进入大学,目的只是为了在入学后转到其他更有“钱途”的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黄钢表示:“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医生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不是最高的,因此(有些医学院)肯定吸引不到最好的学生,结果造成医生在中国社会也不属于最精英的阶层。”黄副校长表示,交大等一流医学院找到足够高分学生来满足招生名额通常没什么问题,不过他补充称,如果学生真的有志学医,他愿意降低分数要求,他表示,上海交大医学院每年只有约5%的学生转系。但如果是非热门医学院,例如王医生就读的厦门大学医学院,则很难招满学生。为吸引更好的生源,厦大医学院最近免除了医学专业学生的所有费用。王大夫估计,他在厦门大学医学院的2006年级同学中,大约80%的学生的第一志愿都不是学医。他还认为,他的同学中只有不到一半最终跟他一样当了医生。他的其他一些同学选择进入制药行业,而药企如今爆出的贿赂丑闻,这可能进一步破坏医疗工作者的公众形象。在上海一家医院的急诊室,刚刚结束一天辛苦工作的王大夫接受采访时指出,工资低是医学专业无法吸引中国最优秀学生的原因之一。去年,北京麦可思(MyCos)的教育顾问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半年内的平均月薪为人民币2339元。而中国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051元,医生和护士收入最低。许多医生还抱怨,一旦医生无法治愈病患,用暴力发泄不满的病人越来越多,哪怕医生在治疗方面并无过错。今年9月,在湖南长沙市,一名接受了整容手术的病人持刀攻击三名护士,其中一名护士怀有身孕。另外医生们表示,遇到患者起诉他们和他们的医院时,他们经常不得不自掏腰包应诉。中国官方媒体报道证实,患者袭击医生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发生。根据新华社援引自中国医院协会一份调查的报道,2012年中国医院袭医事件平均发生率每家医院27.3起,2008年的这个数字只有20.6起。只有25岁的王医生对自己遇袭的可能似乎已经听天由命。他说:“迟早会发生。”新华社报道称,暴力事件开始迫使医生们考虑改行。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一项在中国各地316家医院进行的调查显示,近40%的医务人员表示,因袭医事件日益增多几乎转行。但医院管理者和医学院学生指出,局面并非全然那么糟糕。在较为贫困地区,因为没有太多其他好职业,那些最优秀的学生可能仍愿意冒长时间工作和遇袭的风险去学医。王大夫表示,他已接受了这个自己意外进入的行业。他只希望,病人们能给他一个机会。在中国,中国公立医院的医师有时每天要接诊一两百名病人。他问道:“我每天看这么多病人,这种情况下我怎么可能朝他们微笑?”他略带悲惨地指出,“但他们还要求我对他们面带微笑。”美国《时代》杂志:医生危险 中国部分医院暴力失控实际上,早在2011年,中国医生遭遇暴力伤医的问题,就登上了著名的美国《时代》周刊。那一年的9月,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被患者砍伤。《时代》杂志认为:“患者对医生的暴力浪潮,深深破坏了医患关系。虽然袭击医生的行为会受到审判和批评,但许多病患也公开抱怨医生傲慢和不负责任,希望医生自我反省。医生则认为自己遭遇了无理的诽谤。”有几个苗头显示中国健康体系压力过大。首先,医疗行业的城乡标准差异太大,因此农村患者大量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求医,导致资源紧张,2010年城市医生/病人比率为每1000居民2.74个医生;而在农村,平均千人只有0.95个医生服务。而且,患者暴力伤害医务人员,已经令医生们士气低落:95%的受访医生表示对收入不满。美国彭博社:对医生犯罪竟让中国人快乐 医生收入低得可笑在2012年3月哈医大医院惨案、实习医生王浩遇害后,美国的彭博社(Bloomberg)也曾表示关注,其报道援引2006年中国官方最后一次公布的医患暴力数据显示,卫生部公布的受到患者暴力伤害的医务人员当时已有5519人。而到2010年,来自“官方消息人士”的数据显示,那一年共有1.7万医患暴力事件发生,影响全国70%的公立医院。而在分析中国医患关系糟糕的原因时,彭博社认为患者和家属倾向于选择暴力表达对医院过错不满的心态只是其中一个理由,更大的根源在于两方面:第一,中国缺乏一个可信的、独立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第二,也是更关键的原因是医务人员的收入低得可笑。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00000000 更多热点》》转播到腾讯微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xuho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
您的位置: &&& > 正文
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 医生为何成为高危职业?
20:01 来源:&    【
】【】【】
&&&& 医生流汗又流血
&&& 近十年间,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医生普遍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
&&& 今年以来,医患暴力冲突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忧虑。
&&& 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发生一起惨烈血案,43岁的女医生徐文被一名患者连刺17刀,倒在血泊中。此后一周,又有一名眼科医生被患者打伤。
&&& 9月21日,湖北武汉协和医院发生一起暴力冲突。一名七旬患者因病情复杂,抢救无效死亡,家属因不认同医院的结论,纠集数十人持械冲击医院。
&&& 8月23日,江西南昌市第一医院发生一起血腥械斗。上百人手持棍棒、渔叉、钢管到医院闹事,与保安发生冲突。
&&& 8月16日,广东东莞市长安医院发生恶性伤害事件,一名男子因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持菜刀冲入诊室,致医生一死一伤。
&&& 5月30日,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发生医患冲突事件,一患者家属纠集近百人封堵医院,一名医生下肢被打残。
&&&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医患关系发生了剧烈变化,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医生执业环境持续恶化。尤其是近十年间,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医生普遍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医生成为一个高危职业。
&&& 2010年8月,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文章&&《中国医生:威胁下的生存》。文章称:&中国医生经常成为令人惊悚的暴力的受害者&,&医院已经成为战场,因此在中国当医生便是从事一种危险的职业&。
&&& 不久前,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显示,48.51%的被调查医师对当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82.64%的被调查医师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主要是由于体制造成的,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医疗保障制度、法律法规等因素。
&&& 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认为,不让医生流汗再流血,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谴责医院场所的暴力行为,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 一名网友写道:&当医生受到暴力侵犯时,整个社会应该和医生站在一起。我不是在偏袒医生,而是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离不开医生,更离不开好医生。&
&&& 医患信任太脆弱
&&& &病好了,万事大吉;病没好,立刻翻脸。&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信任,成为医患关系的一大特点
&&& 信任缺失是转型期中国医患关系的显著特征。医患暴力冲突愈演愈烈,最根本原因是缺乏信任。
&&& 2008年,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徐昕等发表了一份关于&转型中国的医疗暴力研究&的报告。报告认为,基于一种近乎当然的常识,患方会将延续生命、恢复健康的希望寄托于医务人员,但这是一种事前的、临时性的&脆弱信任&。一旦发生不良的医疗后果,这种&信任&就会立即出现戏剧性转向,而且往往是彻底反转,变成彻底的不信任。&病好了,万事大吉;病没好,立刻翻脸。&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信任,成为医患关系的一大特点。因此,医患之间&脆弱的信任&,与其说是信任,倒不如理解为不得不信任、半信半疑。
&&& 中国医科院整形医院副院长吴念告诉记者,几年前,医院曾收治了一名烧伤男孩,由于家长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把医院告上法庭。令人意外的是,家长居然出示了长达70分钟的录音资料。原来,患方从第一次就诊时便开始录音,包括医生的承诺和解释、抢救治疗过程、多方专家咨询等。&患者随时留取证据,以备诉讼,这是对医生情感的极大伤害。&吴念说。
&&& 生老病死,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然而,很多患者家属对生命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医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发生死亡或意外,往往迁怒于医生,无理取闹。今年9月,北大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女患者,肺癌晚期并侵犯心脏,病情凶险。而家属却说是肺炎,医院属于误诊。后来,多家医院均证实是肺癌。于是,家属又要求医生确保生命安全。医生不能承诺,故遭到殴打。
&&&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仲认为,医学技术是有限的,而患者的期望是无限的。我们不能只强调医学的先进性,而忽视了医学的局限性。如果患者对医学的期望值太高,一旦出现意外,很容易导致医患冲突。现在,不少患者认为医生无所不能,希望医生彻底解决病痛,其实医生没有这个能力。医生能做的通常有三件事:减轻痛苦、适当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 医患沟通是&短板&
&&& 医患双方对医学的理解是不同的,医生应努力降低患者不切实际的期望值
&&& 医疗环境恶化,医患纠纷频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医疗知识的专业性,医生占据主导地位,患者处于被动地位,患者获取医疗知识主要依靠与医生的交流沟通。
&&& 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说,目前,医患沟通是医学教育的&短板&。医生本来有&三件宝&:语言、药物、手术刀。但是,很多医生只会用后两件,不会用第一件。很多人当了一辈子医生,却不会和患者说话。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认为,医患双方对医学的理解是不同的,医生应努力降低患者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例如,有一位直肠癌晚期患者需要手术,他提出的要求是保住肛门。但是,医生告诉他,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第一是保命,第二是保排尿功能,第三是保性功能,第四才是保肛门。这么一说,患者就理解了。
&&& 王仲说,人体是有差异性的,同样的治疗、同样的药物,效果都不尽相同,并发症、医疗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因此,面对医疗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医生应主动和患者沟通。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顾晋认为,我国大医院的医生超负荷工作现象十分普遍,这使得医生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沟通。现代医学要求医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而我国在医学教育方面,尚没有把沟通能力作为医生晋升考核的内容。因此,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 用制度保护医患双方
&&& 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调解机制,让医院从医疗纠纷中解脱出来,可以有效改善医生的执业环境
&&& 中国医院协会自律维权部副主任郑雪倩认为,医患暴力事件不是单纯的医患矛盾,仅靠医患双方努力无法解决,还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要从根本上杜绝暴力事件的发生,关键在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医患纠纷处理制度。
&&& 据一些医院院长反映,对于打砸医院的&医闹&事件,公安部门往往认为只是医患纠纷,所以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只有当发生人身伤害时,才动用警力。这种做法客观上助长了&医闹&行为。目前,很多公安人员错误地认为,医疗机构不属于公共场所,处罚闹事者缺乏法律依据。事实上,《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的行为,属于违法。
&&& 郑雪倩认为,台湾地区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医闹&现象,为此台湾专门出台法律,将干扰医疗秩序的行为界定为犯罪。因此,内地也应就医院暴力事件作出更加明确的法律规定,公安部门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
&&& 据悉,一些地方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有力地维护了医院和医生的合法权益。例如,《上海市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者方式扰乱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侵犯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损毁财物;不得在医疗机构内进行各种形式的迷信祭祀活动;不得干涉、阻碍医疗机构对尸体的常规处置。&
&&& 目前,我国医疗纠纷处理的主要渠道有诉讼、行政调解、医疗事故鉴定等。但是,由于耗时长、成本高、难度大,患方大多数选择&私了&。而&私了&的&潜规则&是&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结果,医院越想&花钱买平安&,&医闹&越猖獗,医院越不平安。
&&& 根据要求,今后我国将普遍推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受司法部门业务指导,独立于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在医患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调解,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 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说:&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调解机制,让医院从医疗纠纷中解脱出来,可以有效改善医生的执业环境。&据悉,《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后,索赔金额未超过1万元的,可以由医疗机构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协商解决。索赔金额超过1万元的,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向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举措赢得了医患双方的认可,70%以上的医疗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得到妥善处理,&医闹&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转发分享:0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36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 医闹 护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