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htc vive 体验店工作一天是怎样一种体验

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敲敲的激情,带来感情的共鸣--击音超级耳机体验
39浏览 / 10回复
★&现如今,高楼大厦的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影响了许多人,他们变的匆匆忙忙,不再关注身边的美好风景,不再留恋许多美好的事物,但他们内心其实也在渴望,渴望找到知己,找到共鸣,给心灵找到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几个热爱音乐的人,几个想做点事情的人,他们在坚持做一个产品,能够引起共鸣的产品--击音超级耳机。其宣传是这样说的:这是一个缺少共鸣的时代。不过音乐却是最易让人产生共鸣的一个途径,我们可以简单的在一段歌词,或者一段旋律,亦或者一段节奏中产生认同感,去找到和自己拥有共鸣的人,这就是击音为我们所做的事情。击音超级耳机,可以用敲击找寻到音乐和朋友,它又有了另一项含义,提供音乐的同时又有了社交的功能。★&笔者使用的击音超级耳机属于限量版,在手里已经有一段时间,其基于互联网音乐而生,更加入了智能推荐社交功能,它能否让你找寻到心底深处所渴望的音乐和朋友呢?又能否真正吸引到你呢?他的互联功能到底如何?这些问题等你看完也许可以有答案……★&其作为限量版包装,外层依然采用的是抽拉式纸盒设计,并且在外面有产品LOGO,两侧则有产品的产品介绍,打开外层,则可看到内层是掀开式设计,包装盒正面简单一个产品logo,外加一些基础信息,整个包装比较显档次,质感比较好,对于提升产品的第一印象非常有效。★&通过包装,我们可以了解到喇叭音膜来自英国、蓝牙芯片来自美国、音圈线材来自日本、软件来自击音团队。看到这个,你会明白,这个产品貌似很带感。&★&打开包装盒,我们可以看到产品在里面,为了做好产品运输过程中的防护,都是泡棉材质,防震效果非常好;全家福在此,耳机、附带一个耳套,数据线、团队说明、耳机使用说明书。★产品包装附带了击音团队的感言,感觉这个挺不错,至少可以拉近用户与团队的距离,当你看到团队做产品的本意,你就对他们的产品再次充满了好感。说明书我就不多说了。★&击音耳机采用了可更换耳套设计,并且说以后会推出更多个性化的耳套,包括个性化的定制的方式,可供选择性更多。★击音耳机的所有操作都在耳机的右侧完成,声音增减、上下曲调整、暂停、播放、接电话等操作都在右侧,操作很简单,你只需要把手指轻敲或者掠过,各种操作相应完成。&★&耳机左侧并没有设计任何按键。&★击音主要的敲击功能在右侧面板进行。连续敲击三下:智能推荐歌曲或者寻觅共鸣好友,连续敲击两下:收藏歌曲,生成“音乐日记”。当然了,这都需要配合APP使用。★击音耳机的右侧看到充电口为micro&USB接口,能够与手机通用,并且用手机充电器完成充电过程;其续航能力也非常不错,官方宣传8小时,实际中,能达到7个多小时左右,基本相符,还是很实用的。★开关耳机的右边上方部位,长按2秒左右即可开机,开关机都是如此。如果想更好的给用户带来体验,在更新换代的时候,可以设计电量显示为可见型的,对于用户来说更加方便,目前是会在电量低的时候,耳机语音提示:power&low。★而这个小孔就是降噪麦克风口。其蓝牙耳机能够做到主动降噪,提升通话质量,实际使用中,通话非常清晰。★打开耳罩,我们可以看到耳机的内部结构,耳机上面的缺口为安装耳罩使用的,缺口卡住耳罩,旋转耳罩即可轻松装上耳罩,非常方便;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右侧的耳机壳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个小吉他的形状设计,非常可爱好玩;这么近距离的打开耳机,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内部的结构,可以让你更了解这款产品。★不过不足的一点是,耳机采用的是塑料外壳,在其做工细节上还需要更加完善和提升,这样才能匹配高逼格的产品形象。APP使用:★APP可以借助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下载完成,安装完成,按照提示即可注册登录,可以通过第三方或者自行注册进入;登录之后,我们就要打开蓝牙,搜索耳机即可。★进入登录后,每次启动都会弹出这个提示,感觉很有韵味;我们可以播放本地音乐,也可以通过设置好的功能进行敲击耳机,发现你偏好的音乐类型,非常的方便使用。&&★在个人信息里面,可以通过不同的设置和选项进行调整自己的需要,比如寻歌设置,比如觅友筛选等功能;如果你需要更好的享受智能社交功能的魅力,你可以设置好自己的需求,这样的话,在你敲击耳机的时候,就会给你推荐你想要的结果。比如我选择的华语和粤语,系统会给我选择这两方面类型的歌曲,不分年代,不分人。★我们可以通过耳机设置选项,进行更加细化的选择,比如各种人性化的提醒。★那么重点来了,击音耳机不仅智能选歌,其社交的功能显现出来了,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分享出去,目前支持微信、QQ、微博三种方式进行分享,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娱乐社交方式之一。★只不过,在使用中,竟然没有人加我好友,莫非我真的不能靠近吗?我只想说,我的好友你快来出线。★击音超级耳机主打的功能之一就是日记,可以让我们收藏歌曲和歌单,它会给你提供越来越多的歌曲,并且歌曲都是你偏好的那些,这算不算很好的智能推荐功能呢?★同样的是,在日记里面,我们也可以通过社交软件进行分享,微信、微博、QQ都可以,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喜好,找到更多的好友。  ★在使用中,APP的操作比较简单,可以实现耳机上面的所有操作,可选择性比较多,如果你需要手机操作就用APP,如果你用耳机操作,就用耳机操作就好;其播放本地音乐也一样可以哦。音质:★其实在蓝牙耳机中,音质并不是一个太奢求的东西,但是在击音耳机使用中,它的音质并不是一般,而是不错,缘由的话,应该是其采用的配件都不错。★&音质测试的话,使用vivo X5 Pro手机,测试了比较经典的《渡口》《加州旅馆》《命运交响曲》等不同风格的歌曲;总体来说,低频控制比较好,而中音也不错,声音还原很清晰,高音则略显不足,总之,还是值得期待。总结:★击音超级耳机的定位非常准确,并且在性价比上也很高,再加上硬件和软件的交互体验带来的新鲜的感觉,应该会有不少人会喜欢。★当然了,新产品也有不足,在产品做工细节上还有改进的地方,如果可以采用金属外观,也许会更好;电量显示这个功能还是很实用的,如果可以在耳机上可以直观看到的话,会更方便。★好吧,这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用敲敲的激情,带来共鸣的感情,这个社会需要有更多激情的人来做事,也需要更多的人产生共鸣,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顶. .哥又抢到前排了。
恭喜你中了由中国移动公司提供的100元话费充值卡大奖,请你用力刮出屏幕中黑色区域的18位密码充值▅▅▅▅▅▅ ▅▅▅▅▅ ▅▅▅ ▅▅ 详情请咨询10086。
有购买的欲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或许更重要的问题是,虚拟现实现在好到能让你下单么?
点亮屏幕,进入另一个世界。这句听上去像是 IMAX 公司广告语的话,是今天大多数科技巨头想要带进你家的未来,靠虚拟现实头盔。Google 、Facebook 买了 Oculus、微软和索尼各自为自己的游戏主机准备了虚拟现实头盔、苹果也。不过从目前已经推出的产品来看,距离“虚拟现实”这个目标最近的是 Facebook 家的 Oculus Rift,和 HTC 的 Vive。比较让人意外的是,更早起步、背后有扎克伯格支持的 Oculus 遇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问题,反倒是亏损多年的 HTC 第一个将产品真正推向市场。作为虚拟现实的第一个量产的消费级产品,玩起来到底什么样?这里有我们的实际体验。安装需要些时间HTC Vive 头盔和手柄HTC Vive 的包装里包含一个头盔,两个空间定位手柄,两个激光定位器以及若干配件和线缆。HTC Vive 就通过这一组安装在墙上的传感器实现这个功能。这两个激光定位器的固定位置决定了 Vive 使用范围的大小。说明书规定,这两个定位器需要安装在矩形使用区域的对角线,也就是房间的对面两个角落,同时两个定位器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 5 米。这两个定位器需要安装在比使用者稍高的位置并面向对方,同时稍稍向下倾斜。因为激光定位器有 120 度的视角,所以安装角度和倾斜角度都不用太精确。你可以用膨胀螺栓把定位器安装在墙上,也可以使用具有通用螺口的三脚架把它们架在两角——理论上你能设定一个大约 2.8 米见方的游玩空间。实际体验上来看,因为头盔后面拖着一根线,这个空间也没法更大了。定位器重量并不重,如果没有给墙面打洞的条件,使用胶带或者双面胶也可以固定在墙上。另外,这两个激光定位器也配有电源,需要单独供电。胶带可以固定定位器竞争对手 Oculus Rift 和
Vive 不同,它仅有一个放在桌上的定位基站。它的基站有点像一个小话筒,玩的时候把它放在面对自己的桌面上就行。所以,Oculus Rift 也只能坐着玩,不支持走动,但安装完全不费劲,对空间也没什么需求——一把椅子、一张桌子就够了。Oculus Rift 消费版套件,左起第二个是桌面定位器佩戴和初始设定装好定位器,剩下的安装就简单了。Vive 的头盔后面拖着一根排线,分为四个插头:一个圆孔直流电源,一个 USB,一个 HDMI,另外一个 3.5 毫米音频接口可以直接接耳机。其他三个插头需要插在一个转接盒上,转接盒除了方便整理线以外,也能通过 DisplayPort 输出视频画面,适合没有 HDMI 接口的 PC。HTC Vive 串流盒这个串流盒的功能其实很简单,就是集中电缆的连接,防止缠绕。另外包装盒里也提供一个胶贴,方便把串流盒安置在固定位置,让 VR 走动的体验更好,线缆不至于松脱。接好线以后,记得给两个手柄充电。HTC Vive 原厂自带的手柄使用和头盔相同的定位技术,在顶端的圆环上有很多定位点,可以实现动作跟踪。手柄正面有一个圆形触摸板,触摸板上下各有一个按键。握住手柄,在食指位置有一个扳机,手柄两侧还有两个按键。HTC Vive 运动手柄先别急着戴头盔,需要先在 PC 上装应用。HTC Vive 是和 Steam 游戏平台的所有方 Valve 公司一起开发的,也支持 Steam 平台的游戏。现在的 Steam 平台已经加入了 VR 支持,只要点击右上角的 VR 标志,运行 HTC Vivie 需要的 Steam VR 就会自动下载安装,并自动更新。此外 HTC 官方也提供了一个 Vive 应用,按照这个应用的提示就可以一步步安装。但这个为了迁就大陆地区玩家的官方应用其实不好用,经常会假死、闪退,应用内部的商店能用的 VR 软件和游戏也很少。更新显卡驱动、更新头盔固件等等琐碎的准备工作做完之后,下一步就是运行初始化设定了。你可以在原地不动和在房间里走动玩耍中选择一种,如果选择走动玩耍,按照教程的指示用手柄“画出”一个矩形空间,准备工作就算全部完成了,戴上头盔吧。Steam VR 房间调整教程VR 的第一步,其实是戴着舒服HTC Vive 和其他的 VR 设备,包括 Google Cardboard 在内的大体结构差不多,都是双眼两个透镜组加屏幕组成。HTC Vive 的头盔有大约 500 克,但头带的设计合理,调整方便、绑紧之后对脸部的压迫感并不重、脖子的压力也能接受。瞳距也可以调节。总的来说,连续使用一两个小时感觉不到不适。另外,Vive 的头盔内部空间很大,脸部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戴眼镜的朋友完全不必担心。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如果刻意向下看,能看到鼻子位置漏进来的光,HTC Vive 的鼻托并不像 Oculus Rift 一样贴紧在脸上。但这个空隙保证不会起雾,对体验影响很大。玩起来以后,你也完全不会注意到这条缝隙了。其实,只要稍微调整一下眼睛的焦距,就能清楚地发现眼前其实不是真实的世界,是一块屏幕。视角并不是完整的,大概和戴着滑雪眼镜的体验类似。此外,肉眼能看到清晰的像素点,就和你近距离观察一般分辨率的电视机、显示器屏幕的观感差不多。这是因为 Vive 屏幕的分辨率不过 1200 x 1080,和中端手机差不多,却被放大为覆盖你整个视野的画面。看惯了“视网膜”屏幕,初看可能会有一点失望,但当你面前的画面动起来以后,就不会再注意到这样的细节。眼镜中的图像和前置摄像头叠加画面一些设计也帮你更快融入这个世界。第一个是手柄。在头盔的显示画面里,是能看到手里拿着的手柄的。手柄的影像是定位器确定位置,然后显示在眼镜里的。手柄的移动精确到什么程度呢,延迟低到你会产生错觉,感觉就是在用肉眼直接看眼前的手柄一般。初戴上 HTC Vive 会有一种冲动,就是把手里的手柄拿起来仔细“观察”。手柄的影像建模非常精细,在不同的环境下甚至有不同的光影效果。按动扳机,大拇指在触摸板上移动都能显示。第二个是运动侦测。无论你如何转动头部,前后走动,站起坐下,眼前看到的场景变化可以说没有肉眼可以察觉的延迟。你的理智告诉你,眼前看到的东西是假的,但过不了几秒钟你就会忘掉这回事。而虚拟现实,要的就是虚拟现实世界。高精度的运动侦测和 60 帧的刷新率提供了完全沉浸的体验,同时也基本排除了晕动症的可能。以往我在用手机作显示器的低端 VR 设备上玩第三人称或者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基本坚持不了一个小时就会被恶心的感觉打断。但在玩 HTC Vive 的过程中,这种感觉完全没有出现过。Oculus Rift 的佩戴体验和 Vive 不尽相同。Oculus Rift 的头盔部分比 Vive 轻不少,脖子的负担更小。但是 Oculus Rift 的眼眶部分比较紧凑,很难带着眼镜再戴上头盔,HTC Vive 的头盔就大得多,除了镜片特别大的眼镜,一般的眼镜都可以容纳。游戏体验已经令人惊讶启动 Steam VR,戴上头盔之后,能看到一个初始场景:一片和你划定的使用区域面积相当的灰色地板,其他地方是一片虚空。Steam 的 VR 版界面抬起双手,按下手柄上触控板下方的菜单键,眼前就会出现虚拟现实版本的 Steam 菜单。这个菜单的功能和在电脑上的 Steam 是完全一致的,你可以从这里购买、下载、打开游戏和应用,基本不需要再去操作电脑。Steam 上有几个虚拟现实应用是必须推荐的,他们各代表了一种重要的体验。Google Tilt BrushTilt Brush 基本上是 VR 设备的必备体验项目,也是体现 HTC Vive 特点最突出的应用之一。Tilt Brush 简单的说是个画画的应用,但是不是在平面上画,而是在空间中画。Tilt Brush 中画的“立体”画左手的手柄在 Tilt Brush 里面会变成一个可以旋转的多功能菜单,可以在里面选择笔的种类、颜色等等,右手就是画笔。在空间中的任意位置按下扳机拖动画笔,就能在空间中画下你想要的影像。你可以走动,从各个角度绘画,也可以保存下来从各个角度观察。在 Tilt Brush 里面画画有点像一个人肉 3D 打印机,更棒的是,Tilt Brush 在 Steam 上是免费的。The Lab“实验室”是 HTC Vive 的演示项目之一。推荐它的理由是,这个由 Valve 官方出品的应用,提供了现阶段虚拟现实几乎所有的体验类型。The Lab 的射箭小游戏现实中要用射箭姿势来操作The lab 里面有很多互动场景,比如让你拉弓射箭,体验就和你在现实世界中差不多。比如让你拉开一个抽屉,仔细观察里面跳舞的小人。再比如用手柄给一个人体做断层扫描,从各个角度观察人体结构。总的来说,The Lab 这个应用是一个给新手介绍虚拟现实和上手的好开始。在 The Lab 的场景里面移动的方式需要特别说明。首先,你可以在你划定的范围里面自由走动,但靠近边界的时候,眼前会出现虚拟墙的提示。想要去到走不过去的地方,可以按住触摸板,“跳”到指定的地方去。The Lab 里的移动方式:用手柄“跳”这种移动方式是现阶段虚拟现实实现走动的一种逻辑。这种操作方式其实有一点反直觉,和其他完全直觉的体验相比割裂感非常严重,但如果一个游戏被设计成很大的开放场景,这几乎是为数不多的设计方案。Hover Junkers和 The lab 里面跳着走相比,Hover Junkers 则提供了另外一种更聪明更直觉的移动方式。在游戏大厅中等待Hover Junkers 是一款在线多人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和传统的第一人射击游戏相比,虚拟现实的缺点显而易见:几乎不能走动。一个不能走的射击游戏可以说毫无乐趣可言,但 Hover Junkers 是这样解决的。人不能走或者走的空间有限,那可以让地板走起来呀。在 Hover Junkers 的游戏场景里,你划定的活动空间就变成了一艘小飞船,左手手柄控制这艘小飞船的操纵杆,右手可以开枪。在你控制飞船在场景里面随意、大氛围移动的时候,你也可以任意在你的飞船上走动,可以蹲下躲在“操作台”后面躲避敌人的***。左手控制飞船,右手开枪,同时可以躲在掩体后面你的“飞船”的样式也可以自由选择,有的样式专门设计了让你躲避的掩体。这也是和其他模拟驾驶类虚拟现实游戏不同的地方。在比如 EVE 或者 Elit:Dangerous 里面,虽然也是模拟你以第一人称操作飞船或者车辆,但你本人是端坐不动的,只有转转脑袋的空间。Hover Junkers 这种解决方案相当聪明,既不牺牲游戏性,也不牺牲 HTC Vive 可以小范围移动的特点,相信这种逻辑也会被其他游戏借鉴。Hover Junkers 售价 100 元,但值得推荐。Univers Sandbox 2最后这款应用的推荐理由很单纯,就是纯粹的沉浸感。顾名思义,Univers Sandbox 2 本来是一款桌面软件,可以在软件里模拟天体的运转,受众其实有点小。但最新版本提供了虚拟现实的全新体验后,这个游戏升华了:你变成了上帝。俯瞰小比例太阳系原来你在桌面上看看太阳系运转,彗星撞撞地球什么的感觉并不刺激。但在虚拟现实模式下,你直接进入了无垠太空:大犬座 VX 恒星硕大无朋的体型充斥整个视野;织女星耀眼的光芒让你下意识地抬手遮掩甚至后退;你近距离飞越火星表面,看着晨昏线上的奥林匹斯火山投下的阴影;拖动两颗太阳撞在一起,爆发的星云让你的视野一片绚烂。俯瞰火星反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办不到。想想看,你躺在地板上,看着眼前的红巨星在你逐渐调高的重力加速度下越变越小,越变越亮,最终炸开气体外壳变成黑洞,你还会觉得 78 块花得不值吗?非专用 VR 游戏,基本是鸡肋对于没有为 VR 优化的游戏,比如 DoTA 2,可以用“影院模式”。这种模式开启后,你就好像坐在一个电影院里,你的电脑桌面就变成了电影银幕。重点是让你有一种自己在豪宅里的幻觉这种模式完全是一种妥协,看起来似乎是让不支持虚拟现实的游戏开始新生,但并不实用。目前 VR 显示器分辨率较低,双眼合并分辨率只有 ,不及高端显示器的水平。而在“影院模式”下,大部分空间被浪费在塑造类似“影院”的环境里,游戏画面用到的分辨率小得可怜,连界面上的字都看不清。所需要的 PC 并不是那么强劲我们使用一台游戏笔记本电脑驱动 HTC Vive,主要配置是英特尔 i7 6700HQ 处理器,Nvidia Geforce GTX 980M 显示芯片。这个配置比厂商推荐的要稍低一些。在实际体验里,绝大部分游戏和应用都没有任何压力,电脑甚至都很安静。但有一个例外:在玩 Univers Sandbox 时,如果画面中出现太多天体碰撞的场面,或者恒星相撞星云爆发的时候就会出现卡顿,前者可能是 CPU 运算出现瓶颈,后者是显示芯片的算力不足。HTC Vive 双眼合并的分辨率
并不算高,流畅使用所需的显示芯片的最低需求等级大约是 GTX 970,DIY PC 的价格区间大约在 5000 - 6000 元。Steam VR 软件也有跑分程序,可以大概判断一下你的电脑跑不跑得起来 VR 体验。HTC Vive 还不成熟,但它是最接近“虚拟现实”的那一个如果拿 HTC Vive 和我们此前体验的 Oculus Rift 消费版相比,差别在于 Oculus 还是一个靠传统 Xbox One 手柄控制游戏的设备,人物的走动靠手柄上的摇杆完成,是间接的。不过 Oculus 同样可以捕捉到你的头部运动,所以游戏视角可以随你的头部转动而转动。而 HTC Vive 虚拟的部分更全面一些,你的走动也会体现在游戏里,虽然这仅仅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走动。二者在交互上差别极大。这就像 iPhone、Android 直接点击屏幕上的按钮,而更早的 Symbian 和黑莓系统是用方向键和滚轮在屏幕上选择按钮一样。对于没有为 Vive 特别设计的游戏,你也可以戴着它像 Oculus 一样坐着玩。Steam 平台上浏览 VR 游戏时,能看到兼容 Oculus Rift 的游戏基本上 Vive 都能玩,但反过来就不行,很多 Vive 独占的游戏是因为需要运动传感手柄和站立体验。换句话说,Vive 比 Oculus Rift 更超前。问题是 HTC 能不能撑到虚拟现实普及的那一天从体验新技术的角度,超前肯定更好。但从生意的角度就不一定了。Oculus 联合创始人 不设计成可以走动使用的原因,因为他自己不希望人们在买 Rift 之前想着:“要用 Rift,我得清空自己的客厅、设定边界……。”这会限制购买的用户。除了销量受影响以外,得有足够多的人购买硬件才能鼓励游戏开发者开发更多适合虚拟现实的游戏。而要完全利用 HTC Vive 的功能,需要花费更多人力进行开发。此外不管是 Oculus Rift 还是 HTC Vive,本身都已经是比较小的市场,用它们你得先花 600 - 800 美元(国行的话 6888 人民币)买头盔,再用一台至少 5000 元的 PC。一般来说,只有比较热爱 PC 游戏的玩家才会做这样的事。这样一个市场,还很初期。虚拟现实不是一个单一产品,它是一个平台。就像当年初代 iPhone 发布一样,甚至苹果自己都没意识到这是个能让全世界的开发者发挥创意的平台。相比 Oculus,HTC Vive 在游戏形式上走得更远,开发这样具有沉浸式体验的游戏显然更难。Oculus Rift 中的大部分第一人称游戏只要简单修改视角就能适配,这也是现阶段 Oculus Rift 想达到的目的:先满足游戏玩家们。HTC Vive 的游戏开发就需要更长时间的探索,也需要 HTC 和 Valve 更多的推广和孵化。但就像索尼、微软扶植游戏开发者一样,孵化、推广需要钱和资源,对 HTC 来说,现在可能并不是一个好时机。靠着 Facebook 越来越好的广告业务,Oculus 没有生计问题,但 HTC 情况就不一样了:靠智能手机出名的 HTC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将至少半数资源花在了 Vive 上。,HTC 将未来赌在 VR 之上。那 HTC Vive 的未来在哪里呢?从 HTC 的宣传和市场的反应来看,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游戏。靠着更超前的体验,数字营销公司已经看上了 Vive。在今年 1 月份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HTC 虽然没有展台,但却被其它公司当做招揽人气的工具。比如英特尔请人带着 Vive 头盔作画。一家做睡眠监测的公司在展会门口摆出 Vive 供人测试睡眠质量,用的是一款过独木桥的游戏。还有用 VR 来展示虚拟房屋的。宜家最近在 Steam 上线了厨房装修应用,让你进入一个模拟真实环境的厨房,可以通过点击来更换橱柜、抽屉的颜色。无忧我房是 HTC Vive 在中国的首批合作伙伴,旗下的虚拟样板间项目已经开始商用。和宜家的应用类似,他们打算让地产商用虚拟样板间取代实体样板间。此外虚拟现实和健身房结合,比如带着头盔骑功率自行车,你看到的可能是牛仔在荒野上奔跑,也可以是飞马在天空中竞赛,这比健身的时候看看电视有趣多了。我们在年初的 CES 展上体验了 Virzoom 的 VR 健身设备——同样依靠 Vive。VR 和教学结合也是可能的方向。比如我们前文写到的 Univers Sandbox,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天体运动,感受恒星和行星的比例,这么学习天文比图片视频要直观很多。游戏和应用开发者在 HTC 这里是优先级最高的环节。去年末到现在,Vive 已经办了三场规模千人以上的开发者大会,公布了“加速器计划”,成立了一个规模超 1 亿美金的基金来扶持开发者生产内容。他们还举办了一个 VR 内容比赛,提供最高 10 万人民币的奖项。甚至 HTC 也在考虑自己生产内容。今年的台北电脑展上,他们的“内部创新团队”将会展示。在此之前,Vive 平台的游戏大多来自第三方开发者。从第一代消费版 Vive 头盔的发货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好奇心日报》从部分游戏开发者那里了解到,目前 HTC 的发货会优先开发者、然后再是企业客户,最后才是消费者。其中一个细节也可以看出这个优先级的排序:面向商业用户也就是线下体验馆的硬件价格在 8000 元以上,高于零售版的 6888 元。这部分溢价对应的是技术服务,HTC 会对产品调试和维修负责到底。对需要 HTC Vive 做演示或者解决方案的商业机构来说,几千块钱的价格就完全不是门槛了。即便虚拟现实能够成为下一个类似智能手的平台,它也不会是一两年的事。而在此之前,商用可能是 HTC 唯一能够依靠的市场。
不管你是资深玩家、还是菜鸟小白,只要你愿意分享你的玩机体验,或是各种吐槽,我们都欢迎。
第一时间获取智能科技新鲜资讯和产品搞机,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玩物说」或者「wanwushuo」,或用微信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智能硬件行业干货分享,并参与智能硬件新品试用活动。戴着虚拟现实头盔开赛车是怎样一种体验? - 推酷
戴着虚拟现实头盔开赛车是怎样一种体验?
虚拟现实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是又是如此之近。远指的是目前市面上还很少有真正成熟的虚拟现实产品,微软的&HoloLens、索尼的&Project&Morpheus&以及&HTC&的&Vive&以及一直以来都非常火热的&Oculus&Rift&都没还有正式上市。但我们确实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股虚拟现实技术的热潮。近日&Castrol&Edge&嘉实多就公布了一段赛车手使用&Oculus&Rift&头盔驾驶赛车拍摄的广告,广告的效果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虚拟现实设备带来的震撼效果。
这则广告视频由《美国队长2》的首席特效剪辑师&Ben&Conrad&执导,主角为漂移方程式比赛专业车手Matt&Powers,而&Matt&Powers&的座驾是一辆&Roush&Stage&3&Mustang&赛车。虚拟现实设备则是由著名虚拟现实开发商&Oculus&公司提供的最新技术的&Oculus&Rift&DK2&虚拟现实头盔。
虽然&Matt&Powers&驾驶的是一辆真实的赛车,行驶的路面也是非常平台的水泥路,在一个空旷的车场进行。但是一旦他带上&Oculus&Rift&DK2&虚拟现实头盔他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在&Oculus&Rift&DK2&虚拟现实头盔营造的世界中驾驶员会遇到很多悬崖峭壁、路面坍塌的场景,并且场景会随着驾驶员的驾驶方式而不断变换,驾驶员要跟随路面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驾驶方式,以躲开悬崖峭壁、路面坍塌等阻碍。
本次的技术支持是由萨凡纳设计学院的&Glenn&Synder&和&Adam&Amaral&两位合力完成,他们很好的找到车手的驾驶反应和场景变换之间的平衡点,并且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算法来从汽车方向盘、刹车等各种部位提取特定的数据,使动态中的车辆和虚拟现实头盔驾驶员所看到的场景吻合。Matt&Power&表示他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了&Amaral&和&Snyder&设计的虚拟场景。他开车的速度并不是非常快,但是在&Oculus&Rift&DK2&虚拟现实头盔的引领下却有一种极速狂飙的感觉。同时&Matt&Power&感觉他已经开了很久,但是在体验完这段虚拟挑战之后发现汽车还是处在离出发不远的地方。
2012&年&8&月,Oculus&Rift&登陆&Kickstarter&进行众筹,首轮融资达&1600&万元;2013&年,首个开发者版本在其官网推出;2014&年&4&月,Facebook&花费约&20&亿美元收购&Oculus&Rift,同年&7&月推出第二版开发套件。Oculus&Rift&的消费者版本终于确定将于&2016&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销售。同期发售的可能还有&HTC&Vive、索尼&Project&Morpheus,微软的&HoloLens&也是&Oculus&Rift&的强劲潜在对手,如果&Oculus&Rift&能抢在这些产品上市之前正式发售,必定抢占一定的市场先机。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tc vive 体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