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想当老师读什么专业那门

今天是日 星期一
梁世累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导师、学员读书感悟集萃
小故事,大收获
&&&&&&&&&&&&&&&&&&&&&&&&&&&&&&&&&&&&&&&&&&&&&&&&&&&&&&&&&&&&&&&&&&&&& &&读《献给孩子们的103个吻》有感
&&&&&&&&&&&&&&&&&&&&&&&&&&&&&&&&&&&&&&&&&&&&&&& & 瑞安广场实验小学 潘云娥
因为梁老师的赏识,我加入了工作室。第一次的活动,我用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当时的心情是复杂的,因为一向准时的我迟到了,而单枪匹马地从瑞安到宜山太辛苦了。我落座后,一位老师将《献给孩子们的103个吻》拿给我,说是梁老师送的。拿到书,我看了一下题目,觉得很奇怪,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知道了&103个吻&是103个教育故事,是梁老师成功教育学生的案例。
&&&&&& 我从作者简介开始看,一看不知道,一看打心底里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好厉害,真是年轻有为啊!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教育故事是如何的呢?我读书兴趣被激了起来,接下来的时间,我一有空就拿起来读,可惜的是这段时间真的是太忙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 这本书讲了103个教育故事,内容简短,但涵盖面很广。其实对于我们班主任来说,这些资源都有,我们有时也会像梁老师一样处理得很完美,有时也会处理不好事后进行反思,但我都不会及时地记录下来。所以,我的收获一是,今后的我,在班主任教育方面要学会反思,学会记录,把好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把失败的教育方法进行反思,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写作功底、一方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更好地教育学生。
&&&&&&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梁老师做为班主任,很富有爱心,能关注到每个学生;很细心,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进行正确的处理;很有耐心,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不急不燥,冷静处理,方法得当。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对于学生的问题要三思而后行,要对症下药,要因材施教,要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给予潜能生,潜能生的出现有各种原因,我们要有爱心、细心和耐心,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他们也会以特殊的方式回报给我们。这是我的收获之二吧!
&&&&&& 读着此书,我觉得书里有好多经典语句,于是,我每看一篇文章,都会将书里的我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内容用笔划下来,以备不时之需,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不,在写一篇观点报告《将责任感教育进行到底》就用上了,也就成了我的第三个收获。
&&&&&& 说起观点报告《将责任感教育进行到底》,我真是思绪万千啊。本不上进的我,因为机缘巧合加入了林志超老师的工作室,原本的我胆小,喜欢坐在角落,不想引起别人的关注。对于,林志超老师来说,我就是一个后进生,对于我这个后进生,林老师是那样的热心和耐心,积极创设条件给我锻炼。这不,4月20日他宁愿做幕后英雄,把上台展示的机会给了我们,我想这次是到瑞安,我应该去表现自己,于是,我跟林老师说了,我想参加,但我不知道讲什么?林老师问我最擅长讲什么?我想了一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擅长,自己就是太普通太平凡了。不知该怎么跟林老师讲,想到林老师对我们的厚望,我都很羞愧,老师这么&牛&,而自己什么都拿不出来。没办法,只好翻看电脑,寻找自己已有的东西,看到了自己去年写的一个班队课设计《学会负责》,于是才想到写关于责任感教育,利用几个晚上,终于将之写好,可是我知道是粗糙的。发给了林老师,林老师对我的文稿进行了修改,真是一针见血。拿到他的修改意见,我如获至宝,一点一点修改。发现自己的语言真是太朴实,太苍白无力了,一点教育理念都没有。这时,我想到了梁老师的书,我凭着自己的记忆,针对一点,寻找对应课题,将有关的语句放进去。如在观点报告《将责任感教育进行到底》的分析部分,我运用了&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又如,在对策1中利用&言传身教&,激起学生责任意识。我对&言传身教&让学生从乱丢到自觉维护教室的卫生,这一转换,想到了梁老师的&老师一定要做学生当思想的引领者﹑行为的示范者,而不是吆喝者和训斥者。&觉得这句话,总结最恰当。还如我引用了&我们要相信,孩子就像一块块金矿石,他们有可能还在被沙砾和灰尘所蒙蔽,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精心地加以清洗﹑提炼﹑打磨,让他们焕发耀眼的光芒。&这段话做为了我观点报告的结束语,我觉得这段话,正如我所追求的,很喜欢这段话,就想与大家分享,也想表明心迹。
&&&&&& 感谢梁老师,让我加入到了工作室,让我进行锻炼和历练,感谢梁老师写的《献给孩子们的103个吻》,故事虽小,但让我收获多多。&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 苍南县赤溪镇小学& 方学锋
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书中,作者雷夫&埃斯奎用他自己朴实、生动、风趣的语言描述,深深吸引了我。
&&&&&& 首先,它让我知道教师需要真诚地关爱孩子。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是令人感动的。爱心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不敢想象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会对学生造成多大的伤害,很难希望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对社会做多大的贡献。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如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筹集外出游玩的经费,利用课余时间去打短工筹集经费;组织孩子的生日会等这些事例。我们看到,他真正地把个人的生命与教育事业完全融合在一起,完全把个人的一切都献给了他的学生。这种精神无限崇高和伟大,这也是他最终能取得事业成功的核心所在,也是他不断创新、无私奉献的动力所在。
&&&&&& 其次,它让我知道教师需要有自己坚定的教育信念。雷夫老师在教育生涯中,以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超强的学习能力,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全身心扑在教育工作中,并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认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这印证了一名好教师的成长是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的观点是正确的。在认识到当今&速食&社会是造成孩子避免挑战困难的原因的时候,他提出了&成功无捷径&的理念,培养孩子们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的态度。事实上,&成功无捷径&既激励了学生,也是激励雷夫老师走向成功的信念。他在实践教育中,不断总结和思考,还逐步感悟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为孩子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做准备&、&不要把信仰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等观念和认识。由此,我也想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实际也经常遇到雷夫老师所遇到的难题,如孩子不爱学习,家庭教育有问题、成功的学生并不会感激教师等等,但他在遇到问题时,不是先从客观方面去找原因,找借口,而是进行积极思考,并及时去纠正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 再次,它还让我知道教师需要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他具备与生俱来的独立思想和创新的精神。他刚开始工作,就对美国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敢于反思美国教育的得失,对当代社会的困境与难题有认真的审视。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决定了他不是一个满足现状,甘于平凡的教师。这也是他最终能取得成功的一个基础。他在书中的第二章就已经告诉了我们:做一个好教师,不必随大流,开篇不久,就郑重提出,可见,作者对此观点的认识、感受是很深的。的确,教育虽然讲究规范和流程,但实际是创造性的工作,它需要教师高度的思辨精神和独立的创新精神。如果我们教师不敢对当今教育的陈弊和社会问题进行反思,一味追随大众的认识和做法,只能就做一个平庸的教师,当然不能开拓出全新的教育事业,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 总之,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可以帮助我们建构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读《班主任与学生的互动智慧》有感
苍南灵江学校 华丽芳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是充实的。一个好的集体,没有每个老师辛勤工作,没有同事的合作,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班主任就是再有本事,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我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的一点一滴,也就是只做了班主任该做的工作。
&& &&&& 读了《班主任与学生的互动智慧》这本书,我颇有感悟,下面就谈谈我的收获。
一、智慧型的班主任,在爱生上要&爱出智慧&
&&&&& &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家庭,班主任无疑就是家长,其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无时不在演奏着一首永不停息的交响曲,而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就是师生之间那股真诚的爱。光强调班主任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要&让爱智慧&。&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学生,恰恰是你最需要爱的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实质上已经结束了。&班级管理就像庄稼地一样,你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庄稼地,只有如此,才能因地制宜的把庄稼种好。你只有了解自己的学生你才能管理好班级。农民地里有干不完的活,教师在管理中有做不完的事。教学艺术无止境,管理艺术亦无止境。庄稼的生长是有生化规律的,你无法改变它的生长周期,你必选按照它的生长规律去等待它的开花结果。同样学生千差万别,我们也必须学会因材施教,不同的爱要给不同的学生。
二、智慧型的班主任,懂得教育需要及时性和伸缩性
&&&&&& 很多敬业的教师,始终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马上解决,不耽误一丝一毫的时间,避免了很多不良趋势的进一步发展,非常值得敬佩。确实,如果发现问题,不及时找到解决措施,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让本来轻微简单的事件变得复杂,甚至危险。比如,当我们发现学生情绪不对的时候,应及时的了解情况,找其谈话,帮助学生做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渡过暂时的迷茫、痛苦或烦恼。当我们发现或了解学生之间有矛盾时,也要及时主动地过问,协调,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造成恶劣的后果。不难发现,由于教师及家长的疏忽和对事情的拖延,有些学生精神恍惚、抑郁、甚至自杀,也有的学生因为一点点小的矛盾,因为无人点化、化解,矛盾愈演愈烈,矛盾逐渐增大,一直演变成打架斗殴,甚至互相残杀。事情总有两面性,这并不表明所有的事情都要着急处理,教育也需要伸缩性,不能着急。
三、班主任要有一份大智若愚的智慧
&&&& 原谅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因为错误是孩子在成长路上必经的过程,让孩子直面每一个错误也是一种教育契机,不仅能及时帮助学生看清事情的本身,还能使学生树立不怕挫折,勇于面对,及时改正的态度。反言之,&人无完人&在自己的工作中,我们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学会坦然接受学生的批评,让学生养成坦然接受批评的习惯。自己在上课时故意出错,让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当自己无意犯错,学生指出时,不是生气,相反给学生奖品,鼓励他们敢于向教师发问,敢于质疑。我每天都装着一些糖果之类的东西,随时给那些进步的学生,需要关爱的学生。有时我会故意示弱,征求学生的帮助,和学生一起面对失误和错误。当我们放低身价和学生交谈相处时,也许,他们很容易从心底接受。所以,谈话很重要,换一种方式去谈话,很有必要,没人喜欢居高临下的人指示自己做这做那。平等,会让人觉察到被尊重的幸福,装模作样的幽默一下,效果也许更好。当一名智慧型的&懒班主任&,必须从繁重的工作中寻找一条自我减负的捷径,在工作中学会&偷懒&,偷懒的&秘方&就是15个字:引导不强加,帮助不替代,参与不干预。想&懒&先得&勤&。想&懒&还得&教&。想&懒&就得&放&。想&懒&还得&有制度&。想&懒&需要&勤动脑&。
四、智慧型的班主任,懂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
&&&&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有了这种主人翁意识,他们自然就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参与班级活动才能更加主动。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集体,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在班级的集体活动和生活中,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作用。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如何使他们融入集体,让他们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存在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班级就是我们共同的家,要想把家建设好,需要家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努力与付出。因此,班级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了孩子们努力付出的地方。以此来凝聚集体的力量,不管事大事小,都应该认真努力坚持做好。每一学期都有班级学生职责一览表,这样做到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不仅使班级自动化运转,我更看重的是班级教室的每一件事都是孩子锻炼自我毅力,一种努力和坚持。正确引导、组织好学生建立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带好一个班级的关键。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的道德品质是个人道德品质的源泉。&因此,增强集体荣誉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创建优良班集体的强大推动力,对班级学习风气影响也最为强烈,一个班级的同学如果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学习上就很容易形成奋发向上、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智慧型的班主任,能处理好几种关系
&&&&&& 我认为,智慧型的班主任,既能与学生保持恰当的距离,既是严格的老师,更是可亲的朋友。在与家长关系上,既是专业自信的班主任,也是谦虚真诚的朋友。在与班级学科老师上,既是友好的同事,也是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的重要合作伙伴。
&&&&&& 班主任工作更使我懂得,在现今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时代,我必须改变许多传统班级教育的模式,用现代的眼光来教育我们新时代的孩子,既要努力读书,努力思考,还得不断学习,走在孩子们的前面。做一个阳光智慧型的班主任,是对自己的挑战,同时对自己也是个很好的锻炼。
&&&& 专业阅读要起航了
&&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黄爱信
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现出来了。&&&&&&&&&&&&&&&&&&&&&&&&&&&&&&&&&&&&&&&&&&&&&&&&&&&&&&&&&&&&&&&&&&&&&&&&&&&&&&&&&&&&&&&&&&&&&&&&&&&&&&&&&&&&&&&&&&&&&&&&&&&&&&&&&&&&& &&&毕淑敏
阅读,我喜欢。只是我喜欢看闲书,散文、杂文、小说、世界名著统统收了,近两年更是迷上了网络小说,常常半夜三更还牵挂着网络小说里的主人公的命运,为他们喜,为他们悲,虽然已年过不惑,却拥有一颗少女心。
&&&&&& 曾经,我们学校也颇费苦心每学期为每一位班主任老师购一本专业书籍,可惜我常常只翻几页便不知把书扔在何处了,因来梁老师工作室学习,大家不很熟,再说这是第一次作业,不交总有些过不去,于是逼自己看看,在书柜中找到了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翻开目录,每一条建议都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每一个教育者的灵魂,将教师的苦恼与困惑用精辟的语言和典型的事例娓娓道来。
&&&&&& 它不愧为一部教育的经典名作,被一代代的教育者阅读、吸收,称道,运用。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当教师怎么这么忙?&&&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白天,在学校里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还要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晚上回到家还要继续备课、改作业,再加上家中的大小琐事,只觉得自己像陀螺一样转呀转,少有空闲的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教师能不能工作得使自己有空闲时间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阅读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就请读科学作品,要使你所教的那门科学原理课的教科书成为你看来是最浅显的课本。到这个时候,备课就不需要花几小时了。
&&&&&&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 再如他在书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的&阅读&理念,至今还闪耀着迷人的光辉,在语文课程标准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师这一理念的再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第19条建议讲到:&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大师说:&有些教师相信,要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习,只有把他们的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时候,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你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这种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大师的话就如一道强光穿过层层迷雾直射教学的田园。一直以来,我们基于&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思想,提倡学有余力的或能胜任学习任务的学生多多阅读。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更多的是没完没了的补差,拉一把,困守在机械练习的泥沼中不能自拔,以求他们能掌握书本上最基础的知识。何曾想过要让书籍这一清泉滋养他们干涸的心田?
&&&&&& 大师睿智的眼睛似乎早已看到若干年后,文化快餐盛行的年代,潜心阅读的时间大幅减少。所以他一再的为我们敲响警钟: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
&&&&&&&专业阅读起步了,读进去了,也许会有另一种心态,会有另一种喜悦&&希望。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灵江学校& 周娟娟
&&&&&&& 之前就有幸买到了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只粗粗地过了一遍,让它在书柜沉默了很久。前段时间参加了梁世累老师的名班主任工作室,梁老师要求学员要多看一些书,于是我想到了这本书,细细捧读,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更为李镇西老师那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
&&&&&&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 跟李老师比起来我感到卑微和惭愧,回想以前,面对个别孩子的顽劣和松散,尤其是反复不定时,我总是忍不住会烦躁,会发怒。可每当发过脾气,总会有一点自责: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于是,每次我又都会找借口亲切地同他们聊聊天,似乎这样心里才有一点平衡。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曾经给过我多少尊严和宽容啊!和他们的爱比起来,我们这些老师甚至是大人的爱附加了太多的东西,显得那么单薄!试问自己;对于一个责备或是训斥过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兄长,你能这样去宽容和包容吗?可这些孩子们能做到。他们眼中没有丝毫的杂质,透出的都是单纯、坦诚。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年轻、心灵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
&&&&&&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 错了,就停下来
&&&&&&&&&&&&&&&&&&&&&&&&&&&&&&&&&&&&&&&&&&&&&&&&&&&&&&&&&&&&&&&&&&&&&&&&&&& &&读《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有感
苍南龙沙学校 杨丽丽
三年了,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教育这条路上走这么久,犹记得毕业报到时对叶校长信誓旦旦地说:&我刚刚毕业,不晓得自己是否适合教师这个职业,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我想给自己尝试的机会,如果不合适,我一定会放弃离开。&这一晃,竟是三年。这三年,我以校为家,生活中萦绕的就是备课、上课,还有考核与比赛,&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几年马不停蹄,日夜围绕着教学,却从没能停下来好好审视一下走过的路,审视一下我所坚持的教育教学观是否正确。
&&&&&& 这学期,个别学生的厌学情绪愈加明显,班级氛围愈加不和谐,而成绩差距也逐渐拉大。这让我不得不反思,问题是否出在了我的身上。一直以来,作为班主任,我主导着班级的事务。接收班级之后,我便大力组建了由上至下的班干部集体,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班级里的大小事务都由下至上一级一级汇报,形成了典型的&中央集权制&。起初各个班干部们兴致昂扬,团结有序,但时日一长,便形成了&官官勾结,相互包庇&的现象,优秀的孩子在班级里&如鱼得水&,而表现较差的孩子更加&倍感煎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 为了改善班级的状况,我第一次接触了《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这本书。由于梅老师一直从事高中教学,因而阅读前确实存了疑虑,不知道书中做法是否适合小学。不过,疑虑在我接触书籍时烟消云散。在书中,我看到了梅洪建老师不同寻常的做法,他与孩子&小本&的心灵交流、对孩子自尊的维护、处事的委婉与换位思考,都是值得各个阶段的班主任学习的。
&&&&&&& 在我接任班主任的第一年,也曾仗着自己年轻,仗着自己所谓的新思想,大刀阔斧,尝试与学生&交朋友&,刚开始常与学生打成一片,可处事的不当导致了个别学生的异议,为了拉开师生距离、保持教师威严,便又开始狠抓常规纪律与作业,对于未完成作业的孩子常常是谈话教育、抄写文章、请家长等等,那些成绩不佳的孩子厌学情绪也因此越来越明显。而他们厌学情绪的增加、不佳表现的加重都使得我这个班主任愈加步步紧逼。直到上个星期,我听到班上的泽昊同学竟在我面前假意地夸奖另一个成绩差的小朋友时,才意识到他是那么渴望老师的关注与表扬,他只是为了讨好班主任。我竟然将一个本性善良的孩子&逼&到要说谎话来讨好老师的程度,我真是太可怕了!而这样的孩子心中只能充满对老师的不信任以及畏惧。
&&&&&&& 梅老师在书里有一封曾给家长的信中写到&每个孩子都是在犯错的不断跌撞中体味到生命的况味,寻找到生命的方向的&,是孩子就会犯错。试想自己孩童时期也是在一次次的错误与跌撞中成长起来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回想自己小时候因一次被老师打手板而至今仍记忆犹新感到不好意思,那我现在所做的这一步步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言语教育、班干部&监督&等等这些都是对孩子心灵的打击。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坏孩子,只是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责骂,而是引导,不是挖苦,而是尊重。
&&&&&&& &给每朵花自己开放的时间。&等等那些孩子吧,犯了错需要时间去改正。在教育这条路上,把自己也当做&孩子&,当意识到错误的时候,就停下来,好好审视一番,认真决定未来的路。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苍南宜山三小& 王海英
一看到管建刚老师的名字,自然会想到他的作文教学,特别佩服。当得知《不做教书匠》是他写给青年教师的一本书的时候,更有一股想看的冲动。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了。
&&&&&& 看完这本书后,发现他的确值得所有的教师一看。在这本书中,管老师和我们谈人生,谈教育,他不是以说教的方式阐述道理,而是将道理寓于故事中,他引述的故事经典,振聋发聩,令人惊醒。这本书分为八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心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八章内容好似珍珠串联在一起,令人反复玩味,爱不释手;宛如一波波涟漪,涤荡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神巅峰。读了这本书,非常受益,更是带给我深深的震撼。
&&&&&&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看了这本书,深感惭愧。我那几十年已经浪费了,但是任何时期,只要行动,就不会太晚。本书的第六章&&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让我颇有感触。他提到&教师的专业伴侣是阅读和思考&,我对此深信不疑。可是回头看看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有多久没好好读书了。我的生活除了上课、改作,剩余时间不是给了电视,就给了微信,唯独没有给书留点时间。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管老师说:&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总是静不下心去读书。现在能被逼着读读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很庆幸,自己有重新拿起教育专著。
&&&&&& 但是,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只有读书也是不够的,我们更要学会反思。管老师说,对于教育者而言,最好的思考方式&&写作。新教育提倡者朱永新教授也说,教师要多反思,多写作。教师的工作是很忙碌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每天忙忙碌碌,的确得不到提高。我们应该静下心,对自己的工作做个反思,并用文字记录下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特别欣赏管老师的一句话&&教育,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想在安逸中走向安乐死。不可否认,教师的职业是比较安逸的,每天过着朝七晚五的生活,上课、备课、改作,生活一成不变,不用担心每个月的生机计,这份安逸舒适的生活是大家都羡慕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以&年龄大了&或进入&倦怠期&做托辞,为自己安逸的生活找个心安的理由。看了管老师举了&水里煮青蛙&、&熊猫和北极熊的故事&,还有富兰克林、李约瑟和莫尔斯大器晚成的例子,让我明白:只要起步,任何时候都不晚。于是。快40岁的我加入了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准备起步了。虽然旁边很所人不理解,问我&你都已经是老教师了,为什么还要折腾&?每当这时,我都笑笑,我内心跟明镜似的,学习是终生的事,尤其是教师,也得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学生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
&&&&&&& 希望自己从现在开始,脱离教书匠的日子,对得起自己的教师生涯。
你若温柔,世界有爱
苍南沿浦小学& 陈青青
读了梁老师的书,与其说是献给孩子们的103个吻,不如说是献给老师的警示录,它时时提醒我,要做一位温柔的老师。103个动人故事,就是103段师生情。师生关系很单纯也很微妙,教学关系很简单,而师生情却是复杂、微妙的。
&&&&&& 读完全书,内心当中有很多情绪在游走,每一篇小故事都引发我的思考,进而反思很多东西,比如和学生的关系,对待学生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手段等等。我重新开始思考,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孩子不理解老师是正常的,而老师不理解孩子却是不可以的。每个大人都是从孩子成长上来,现在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曾经也是我们的小小世界。欲为人师,必须先行拥有一颗理智的大脑和一颗童真童趣的心,当不好孩子,便得不到孩子的喜爱,做不好大人,便失去孩子的尊重,两者缺一不可。
&&&&&& 做一位怎么样的老师?先学着做一位温柔的老师,学着做一位宽容的老师。要做一位心平气和的老师谈何容易,我们爱学生,但是又常常用一种错误的方式、错误的态度去爱。从梁老师的书中,我首先看见的是一位有法有情的老师形象,善于反思。孩子有时需要的真的不多,多一点信任,多一个解释的机会,多一份鼓励,多一份开导,教师的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孩子加倍的回报,可以简单到免除一次作业的法外情,一个创口贴的情谊。先学会收起愤怒的脸庞,温柔对待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也会和你一样平心静气、理智客观。老师常常忘记了,如果自己给孩子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温柔的问候,在孩子的世界将会吹过一阵温暖的春风,这一天也将会变成美好的一天。
&&&&&& 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来自一线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强烈的引起我的共鸣,我相信没有哪一本书会像这本书一样使人亲切。凡是出于人为的事,人都能破坏它,只有自然的本性是不能消灭的,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我相信,任何一件小事都是一个教育时机,在老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教育。它可能藏在一句话、一个动作中,在产生情感上振动的一瞬间就是教育的生发,把握住了师生情感的瞬间便把握住了学生。当然,用对方法十分重要,顺其自然、不强求、不刻意。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的身上都倒映着身边人的影子,群体和个人是无法割裂的,老师与班级、学生也无法割裂开来。小学阶段的孩子,向师性极强,有样学样的本事也是杠杠的,但是他们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老师展现给孩子一个怎样的面貌,他就会印刻在心里;老师为孩子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他就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温柔,班级正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苍南白沙小学&& 朱孟东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内心深深被一个个奇迹震撼了,这些奇迹的创造者,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令我佩服,更值得我学习。
一、第56号教室,是创造奇迹的教室
&&&&&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茁壮成长,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 从这个奇迹里,我感受最深的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对孩子的爱,和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雷夫老师竟然可以&几乎每年48周,每周6天,每天12小时的和学生们涌进教室里,沉浸在莎士比亚、代数和摇滚的世界里&。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雷夫老师竟然可以上课上得连自己的头发着火了都还不知道!而且当学生们&抡起胳膊使劲地打我的头&时,他却&觉着当老师棒极了&!这是一个如此投入教学的老师!这是一个让人敬佩而值得学习的老师。如果我们也能如此痴迷,如果我们也能如此地投入&&享受&被打&,也许我们的孩子也能像他的学生一样&疯狂&地爱我们吧?这一切都源于老师对学生的爱,那么,爱学生,首先要营造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
二、营造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
&&&&&&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雷夫老师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在这间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里,没有害怕,里面有段话是这样说的&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而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真是一针见血、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原来,我们的教室,为什么没有能够像第56号教室那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多了一种叫做&害怕&的东西。在我们不得不面对&分数&、&择校&等等问题时,我们老师怕学生考砸、怕家长、社会的责备、怕失去头顶已有的光环;我们学生怕与名校失之交臂、怕老师父母失望的眼神。
&&&&& 雷夫老师说:&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 读到这里,我告诉自己:当面对学生疑惑的眼神、当面对学生紧皱的眉头、当面对学生又一次做错了基础题的时候,我要蹲下身子,用积极的态度和耐心来面对学生的问题,因为我是老师。用老师的爱心和恒心,一次次驱赶学生心头对问题的恐惧。相信,当我们的教室里也越来越少了恐惧的时候,第56号教室的春风也会吹进来。
&&&&&& 也许,我们不能像雷夫老师这样在学生的身上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心血。我们除了工作还有家庭、孩子很多的琐事,但是我想,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去关爱我们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乐于接受教育,乐于学习,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了。
&&&&&& 相信每位读过这本书的教师,都能够从中领悟到教育的真谛,获得前进的动力,在未来也会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 总之《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给了我前进的方向与动力。我会重新审视自己,鼓足勇气,努力学习充实,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 &&&&&读《一线表扬学》有感
&&&&&&&&&&&&&&&&&&&&&&&&&&&&&&&&&&&&&&&&&&&&&&&&&&&&&&&&&&&&&&&&&&&&&&&宜山小学&& 戴小映
&&&&&& 人的成长离不开温暖的光线&&表扬。学生亦如此。一夸学生,你便能轻易地进入学生的心灵,学生会在愉悦的心态里接纳你。学生真心接纳你了,学生的心门向你打开了,你才能真正得去影响他、教育他。我们都深谙此道理。
&&&&&& 但表扬是一门技术活,恰到好处的表扬,能激励孩子前进,而空洞虚无的表扬,不仅起不到作用甚至可能伤害到孩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常常用到这样的评价语&是的&、&回答正确&、&你真棒&、&不错&、&好极了&、&很好&、&是吗&,这些过于单一、笼统的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不管哪位任课老师都可以用,学生日复一日地听,可能听都听麻木了,更何况想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呢。同样的,&你真聪明&&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你是个小诸葛&,老师一味赞赏孩子的智能,长此以往,成绩优秀的孩子很可能会产生一种自高自大的心理,形成自己是天才的错觉,从而看不起周围的同学。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此时便会觉得自己很笨,甚至丧失自信心,自暴自弃。
&&&&&& 那么怎样的表扬才是恰如其当的呢?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纷纷做了一些改进,如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等,变换不同的形式来表扬孩子,以便能更好的激励孩子成长。管建刚老师是一位有心人,他也做了我们一线老师都做的事&&表扬学生,他还做了我们一线老师没有做的事&&整理归类表扬学。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扬学》,读来相当亲切,仿佛这些就是我们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那样,文中归类了十八种表扬,有奖励性表扬、主题性表扬、逆袭性表扬、批评性表扬、弥补性表扬、委任性表扬&&每种表扬都有实例,每一次的表扬都具体、细致、落到实处,不浮夸,不虚设,学生得到的表扬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与期待。我们一线老师也能很容易的借鉴书中的方法。
&&&&&& 表扬,就是最好的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就像没有监狱的社会,那是美好的理想,也是难以实现的理想。但是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此时如果一味的批评,只会导致孩子偏离轨道走的更远。管老师采用给批评以甜美的形象,如,表扬式批评、批评性表扬。批评像丸里的药,表扬像丸外的糖衣。表扬里的批评,绵软有穿透力。
&&&&&&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相信很多老师都碰到过班级同学丢失物品的事件,小到一粒橡皮、一只铅笔,大到10元、20元钱甚至是更贵重的物品,往往碰到这样的问题,老师们真是想破了脑袋,恨不得自己就是福尔摩斯来着。一天,我把10元钱随手放在教室讲台桌上,等过了1节课后想起再回教室拿时,却发现已经不见了。如果是在平时丢10元钱我们一般也就算了,但这是在教室里啊,这可不行啊,如果真的是孩子拿的话,那这个孩子的胆子也太大了,那么多同学进进出出,而且明明知道是老师的,这也敢拿,孩子还小,这一次不制止,以后可能还会再发生类似的事。于是,我想到这不正好在学《失物招领》这一课吗?孩子们在野餐完后随手丢弃垃圾,但是在唐老师和张爷爷的提醒下,孩子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捡回了自己丢的垃圾,这就是知错能改啊!为何我不利用这一契机呢?于是,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诺,如果你们当中哪位同学拿了这10元钱,只要你悄悄地放回到讲台桌或老师的办公桌,那么你也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也是值得大家表扬的,因为你向诚实迈进了一大步。令人高兴的事,中午,那10元钱真的出现在了讲台桌上,此后班级里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丢东西事件,可以说通过这个事件,全班孩子都受到了教育,也没有伤害到一个孩子。
&&&&&& 正如书中所言,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社会都有不足。能不能接受社会的不完美,这是一个社会人幸福指数的重要参照;能不能接受学生的缺点,这是一名老师教育胸怀的重要参照。
&&&&&& 有的表扬,不直接讲给受表扬的人听,而是讲给第三方听,再由第三方转达夸奖,等到第三方将表扬的话传到受表扬者的耳朵里,表扬更纯,更粹,更甘,更洌。二年级刚开始教孩子在日记本上如何写看图写话,全班孩子在课堂上练习了一次之后,周末让孩子回家学习写作,周一老师批改时,大部分孩子写的还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是还是有四五个孩子写的比较认真,此时我想到了管老师的&曲线型表扬&,通过校讯通平台,我把写的认真的那四五个孩子的名字发送给家长,下午课间的时候,我在教室里无意中就听到孩子们在讨论,今天妈妈收到老师的短信表扬了某某,而被表扬的那位同学含蓄的笑了,第二周我再改周末的看图写话时,奇迹般地大多数孩子都写的非常认真,有些不会写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进步。
&&&&&& 表扬这同学坐的端正,那同学听了,会不由地挺直腰板;表扬那同学拿书的姿势,这同学也会将手里的书,调整一下。这就是&呼应性表扬&。这种表扬尤其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一节课40分钟,小孩子总是坐不住,不是在动文具盒里的笔啊橡皮啊,就是在抽屉里捣鼓捣鼓小玩意儿,老师刚提醒完这个,那里又会冒出一个,这样忙是忙不过来的呀。此时,如果用上&呼应性表扬&,效果就非常好,你只要表扬了他的同桌,他的注意力马上就转过来,连带周围的孩子都马上坐端正,殷切的目光望着你,迫切希望下一个得到表扬的就是自己,而且这样聚精会神的状态能保持的更持久,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良好上课习惯也就养成了。反之,你如果批评了某位孩子不认真听讲,可能其他孩子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也可能听了之后继续自己的事情,他根本不会联系到自己身上,这样没有任何效果,老师的心情也连带受到影响,得不偿失。看来,每个人都希望听好话,此话一点也不假。
&&&&&& 表扬很容易,但要表扬到位还要我们不断的锤炼。表扬要从学生出发,从教育教学出发,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要灵活运用,适当调配,不搞一刀切,这样才能使每一次表扬的鼓点欢快地击打在学生的心坎。通过表扬,学生的注意力从&缺点&&不足&中转移出来,向着明亮那方前进,这才是作为专业的老师的教育。
&&&&&& 表扬,幸福的不只是学生,也幸福我们自己。让我们携起手来走在幸福的路上吧!
爱得恰当,爱得得体,爱得有效
&&读《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有感
宜山小学 陈依丝
最近,我拜读了赵国忠老师的《今天可以这做老师》,封面上有一段文字&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是真正的教学大师,他们的课堂永远高效有趣。
&&&&&& 今天有这样的教师,在他们眼里永远没有&差生&,他能让最差的学生的学生考取重点大学;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获得最精彩的教师人生&&今天,我们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段话简简单单,却让我感受到教师的无穷魅力。我被书中许多中外优秀教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与超常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深深地感动。同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中列举了许多案例,如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小蚂蚁的伟大起点常丽华,让&倒数第一&考上北大的王金战,一个创造教师奇迹的雷夫,差生的救星李圣珍等等。在拜读完这些教育大师的教育故事后我不经感慨,每个大师成功的背后都是他们对于学生的爱,对于学生的付出。
&&&&&& 这些大师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她接触的学生也是我们现在正在接触的学生,但是她对于学生付出的爱却不是我们所能企及的。她还自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因生给爱10法对待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等等。一个老师光有爱是不够的,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喜欢一个教学能力不强的老师,哪怕你再爱他们。在某种意义而言,教学水平高,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桂贤娣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老师,她不仅懂爱会爱,她还是一位颇具教学艺术的老师,她独创的情感教学法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从书中所列举的几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桂贤娣老师做的都是一件件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最真实的演绎着她的艺术,也进一步的将她的教育艺术,磨练的愈加炉火纯青。桂贤娣老师是一本爱的教科书,用她的情感教学,用她的情感育人,正是有她这样的大师,鼓舞着我们,给我们这些后生们做出了指引。
&&&&&& 在教师这个岗位我在刚刚开始,但是我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纷繁复杂,但是我也体会着一名教师所特有的幸福。我爱学生,学生也爱着我。可是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如果像俞老师、桂老师那样,爱的恰当,爱的得体,爱的有效,这样的工作才会充满色彩,五光十色,光彩夺目。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蓝琴琴
对于教师来说教室是最熟悉不过的地方,但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不由好奇雷夫的第56号教室里到底有什么奇迹? 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认真地研读起来,然后也慢慢地走进了这间教室&&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人是一种心灵的洗涤。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我为雷夫.艾斯奎斯所做的一切深深感动。感动于他用爱心和智慧为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堂,他以创新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佩服雷夫老师无论在语文、数学、社会、自然、体育、综合活动,甚至班级管理,他总会有独特的创意,让孩子们喜欢它,爱上它。他让孩子们大量阅读,&阅读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最乐此不疲的一个活动。&孩子们借由阅读及观赏伟大的文学作品及影片,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他的少年创作计划成为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他创造各种有趣的游戏,使学生因此爱上数字和数学,勤勉、思考和快乐融为一体;可以说,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他用&心&在做着教育,在不断创造着教育的奇迹。通过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感到&为人师表&的重任。
&&&&&& 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他的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这就是目标。这座山使你总往高处爬,使你总有奋斗的方向,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见自己的希望。而我们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那就是:科学家的思维,外交家的智慧,军事家的勇敢,政治家的胆魄。第56号教室里的每个孩子都展示了他们的勇气、毅力和热情,而这些正是他们的许多同辈所缺少的。这些孩子勇敢地探索着那些很少有人走过的路,世道险恶时他们与人友善,别人放弃时他们令人难以置信地继续努力。这些孩子们不找借口,他们抓住机会,让遇到他们的所有人都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这不正是我们所有教师的期望吗?
&&&&&& 一个老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雷夫&艾斯奎斯让我懂得英才是可以造就,只要方法得当,只要充分挖掘出个人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希望像雷夫&艾斯奎斯那样,用智慧和爱去经营这份高尚、灿烂而又不缺乏诗意的教育事业!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 &&&&&&&&&&&&&&&&&&&&&&&&&&&&&&&&&&&&&&&&&&&&&&&&&& 藻溪小学&& 李& 林
 &&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这是魏书生老师对班主任这一职业最形象、生动的概括。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班主任是教师中最神圣的职业,这话概括的真有道理。
&&&&&& 读过《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后,感觉他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处处都是发现,处处都是人生感悟的奇妙境界,在他的世界里,教育也是享受。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深邃的哲学气质,让人仰慕,望尘莫及。自感眼界有所拓宽的同时,从中也学到了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借鉴的一些可行的做法。当然,在品味魏老师的感慨和收获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情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启迪,让我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参考,有所见解。
&&&&&& 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我了解到要做好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更好的教育学生,还能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避免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其次,应该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学生的事,自己应该先做到。说到要做到,这样才能确立班主任的威信。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因此,班主任要在班级中培养出一些有能力又有威信的优秀班干部,为自己分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为自己减轻了负担。最后,班主任应公正地对待全班同学一视同仁,赏罚分明,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班主任,听班主任的话,只有这样的班主任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 &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 当然,在品味魏老师的感慨和收获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情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启迪。选择做教师,也就是选择和学生在一起。这是教师区别与于别的行业独有的幸福。现在想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我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孩子们明天的发展会更好,我相信只要有爱就会有一切,用爱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用爱去编织孩子们的未来,我相信我可以做到的!
一致性的应对姿态
&&《麦田里的老师》读后感
&&&& 苍南灵溪六小 郑德晓
机缘偶然遇到了李崇建老师的著作《麦田里的老师》。他是台湾台中市人,30岁前曾从事泥水匠、货柜搬运、酒店服务生、记者等工作。这样的人物简历让我对他充满好奇与期待,一个体制外的老师,他从事教育,他所用的角度与理念,让我耳目一新,同时感受到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教育关注的始终是人。
&&&&&& 我们现在的教育,比以前好很多,但是分数还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虽然粗暴,但是也是相对公平的一种准则,然而这样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忽略了孩子的自身发展规律的。这本书关注的是孩子的个体发展,与现在的教育体制相左,也正因如此,他所在的全人教育实验学校是台湾唯一一所没有围墙,没有校门,名副其实的&开放式&的教育学校。
&&&&&& 这本书没有非涩难懂的理论,这也是他写这本书的初衷,市面上教育理论的书籍堆如山,但真正能在实际运用上提供操作作用的很少,也是读者在看书时候,热血沸腾信心十足,可真正面对问题却束手无策。
&&&&&& 他认为&教养孩子,从&冰山&的层次演绎,是联结孩子的感受,联结孩子的渴望,常能达到我们教养的目的,因为没有孩子不渴望成为一个有价值、被爱、被接纳且有意义的人。&而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育者的应对状态就最重要了。所谓应对姿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他应对孩子犯错的态度,或者印度片《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教授应对学生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教育者的姿态。我们教育者应该谨记:我们采取什么态度才能带给孩子正面的影响,这是我们一切教育的初衷。
&&&&& &萨提尔模式提出的第五种应对姿态,称之为一致性的姿态。在应对上能同时关注自己、他人与情境;在言行上呈现出有活力、有创造力、有生命力、能接纳的、富有爱心、说话带有感受、聆听他人、开放且愿意分享&看到这段文字说实在,我很震撼,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教育书籍,都是讲述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暴跳如雷,而要语重心长,更甚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不管怎样的态度,教育者所在的位置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权威者,学生或孩子是受训者,遵从者。萨提尔模式的这种姿态,他是平和地面对孩子,更好地去沟通,去引导孩子认识自己,认识问题。&一致性的沟通姿态,目的并不是去改变别人,而是真诚地表达自己,当教育者懂得更真诚地表达自我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更清晰容易了。&
&&&&& 所以我们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觉察并调整自己的姿态,更容易达到教育的目标。当我们透过觉察,调整为一致的姿态时,也借由&冰山&图,以温暖坚定的态度,帮助别人探索自我,使别人也达到一致性的姿态,为自己负责任。
&&&&&& 其实我们在教育孩子,面对犯错的孩子时候,一般人经常从自己的表层的感受、期待与观点出发,想要改变孩子的状况,往往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教育问题时常卡住。很多人通常聚焦在故事上(外在事件),聚焦在自己的感受上,聚焦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在对孩子的期待上,但这样的表达,往往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教育目标。因为要改变孩子的行为,改变孩子的观点,并不是以感受控制孩子,并非告诉孩子你的期待,也不是以道理、观点与规条说服他,就能达成目的。
&&&&&& 读这本书,我常常回忆起自己往常在教育孩子,教育学生时候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我也只是关注孩子发生的事件上,然后就有了情绪,教育孩子,很多时候变成发泄自己的情绪,自己的不满,自己的愤怒,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事后自己也懊恼,却又没有实用有效的对策。李崇建老师在书中娓娓道来,他教读者去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现状,引导孩子去发现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的本质。书中讲述了山毛榉,割腕女孩等的成长故事,全面展示了他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自己与孩子内心的真实记录,真诚的表达让人感叹,感慨。
&&&&&& 这本书向人展示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通过这本书,我也拿到了李崇建老师的另外几本书,《没有围墙的学校》《移动的学校》《给长耳兔的36封信》我决定好好拜读,让我在面对学生,面对孩子时有更笃定的姿态。
主办:苍南县教学研究室
版面设计:陈苗ICP备案编号:浙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鲁修当老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