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读后感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分析“我”的性格特征

江苏省靖江市高三语文必读名著训练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江苏省靖江市高三语文必读名著训练题
上传于||文档简介
&&训​练​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2013年期中复习《呐喊》阅读检测题 - 百度文库
2013年期中复习《呐喊》阅读检测题
《呐喊》阅读检测题
一、多选题(49分)
1、下列叙述错误的两项是(
A.《狂人日记》中,狂人曾经在二十年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说明他曾经有过打破封建传统和陈规的举动;他还清楚地记得徐锡麟的牺牲,这就说明他在“发狂”以前是一个革命者并曾用革命者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B.鲁迅先生《药》中的华老栓是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的代表,他勤劳善良又愚昧麻木,只关心给自己的儿子治病,对刽子手卑躬屈膝,对革命者的死无动于衷,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C.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沉的感情和惊人的艺术魅力,塑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典型形象,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丰碑。
D.《呐喊》收集了鲁迅先生年间的小说作品?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勇猛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其中收录了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E.阿Q是未庄的一个流浪雇农,在辛亥革命到来时,他对革命起先是“深恶而痛绝之”,但他又从自己的处境和感受出发,感到“革命也好罢”,产生了“要投降革命党”的念头,于是,他与假洋鬼子相约一起革命,革掉了静修庵的一块龙牌,还顺手抄走了一个宣德炉。 F.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有才气和狂气,同时他还具有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他洞察封建礼教的本质,对未来充满信心。
2.下面有关《头发的故事》文意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N先生的感慨让我们想起《阿Q正传》中所描述的革命后的情形:“,,,,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带兵的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也没有给民众实际利益,难怪民众对革命节的纪念十分冷漠了。
B.革命党人并未在国人中进行思想启蒙、唤醒民众,结果,民众只是头上去掉了一根辫子,封建传统思想依然占据着他们的头脑,同时也顽固地统治着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日后的改革也就举步维艰了。无怪乎N先生对现实十分失望、感慨万端。
C.《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年所写的《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头发的故事》《祝福》等14篇小说,这些作品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传统文化的弊害,通过对人民命运特别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和现实革命运动应当关注的问题,深刻地刻画了一群“老中国的儿女”——沉默的国民的灵魂。
D.推翻帝制的革命付出了多少烈士的鲜血,何以民众对革命节的纪念会如此冷漠呢?N先生是亲身经历过辛亥革命的一位民主主义者,在这时,他不免要为那些在革命中牺牲的故人们而深感悲凉了。
E.《孔乙己》里的“孔乙己”,《白光》里的“方玄绰”,《端午节》里的“陈士成”,都是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的代表。
3.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正确的两项是(
A.鲁迅《呐喊o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旧制度、旧习惯,她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这表明她与赵七爷一样,是维护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
B.《阿Q正传》中,阿Q为了革命,用砖砸开了静修庵,砸了庵里“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
C.《呐喊》多表现乡村农民和城镇劳动者在“吃人”社会中的种种磨难,鲁迅既对他们寄予深切同情,又对他们精神上的病态进行了冷静严厉的批判。
D.《白光》中的陈士成满脑子“学而优则仕”的念头,直到头发花白,仍幻想踏着科举考试的阶梯往上爬,结果第十六次县考依然 落榜,最终发疯而死。
E.《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
贡献者:jackiwx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期末试题及答案(4)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期末试题及答案(4)
一、填空题
1.在《春之声》中王蒙采用( )手法作为小说的基本结构方式。
2.王一生是 (作者)的小说《 》中的人物。
3.汪曾祺的《故里三陈》由( )、( ) 、( ) 三个独立的短篇构成。
4.《孕妇和牛》的作者是( )。
5.鲁迅一生共创作了三部小说集:《 》、《 》、《 》。
6.1961年老舍以本民族的满人生活为题材创作的一部自传体的长篇小说是《 》。
7.张爱玲最重要的小说集是《 》,散文集是《 》。
8.王安忆的&三恋&指( )、( )、( ) 。
9.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 )、( ) 、( ) 。
10.翠翠是沈从文在《 》中塑造的理想人物。
11.《梅雨之夕》和《呼兰河传》分别是( )和( )的作品。
12.《倾城之恋》写的是( )和( )的婚恋故事,它的作者是( )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形象出自小说( )。
A.《在酒楼上》 B. 《伤逝》
C.《孤独者》 D. 《肥皂》
2.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有( )
A.《倾城之恋》 B.《金锁记》
C.《小二黑结婚》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3.赵树理的小说作品有( )
A.《李有才板话》 B.《锻炼锻炼》
C.《小二黑结婚》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4.茅盾《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有( )、( )、( )。
A.曾沧海 B.吴荪甫
C.方罗兰 D.赵伯韬
5.王安忆的&三恋&是指( )
A.《倾城之恋》 B.《小城之恋》
C.《荒山之恋》 D.《锦绣谷之恋》
6.鲁迅一生共创作三部小说集,它们是( )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阿Q正传》
7.鲁迅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热风》 B. 《狂人日记》
C.《伤逝》 D.《阿Q正传》
8.最富鲁迅气氛的一篇小说是( )
A.《孤独者》 B. 《在酒楼上》
C.《伤逝》 D.《铸剑》
9.《故事新编》中的第一篇历史小说《不周天》后来改名为( )
A.《出关》 B. 《奔月》
C.《补天》 D.《铸剑》
10.被称为30年代京派小说的鼻祖和&中国现代第一个田园小说家&的作家是( )
A.周作人 B.废名
C.沈从文 D.鲁迅
11.在后来的创作中,受冯文炳(废名)影较为明显的作品主要有( )
A.《大淖记事》 B.《边城》
C.《呼兰河传》 D.《受戒》
12.茅盾在小说《子夜》中塑造的资本家主要有( )
A. 吴荪甫 B.曾家驹
C. 赵伯韬 D.杜竹斋
13.沈从文的散文代表作是( )
A.《大淖记事》 B.《边城》
C.《湘行散记》 D.《湘西》
14.老舍在济南教书期间,完成了四部长篇小说,其中主要有( )
A.《骆驼祥子》 B. 《猫城记》
C.《牛天赐传》 D. 《大明湖》
15.萧红是在1935年发表了她的成名作后成为国内外读者瞩目的著名女作家的,她的成名作是( )
A.《广告副手》 B. 《牛车上》
C.《呼兰河传》 D. 《生死场》
16. 1944年张爱玲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集和散文集,它们是( )
A.《金锁记》 B. 《流言》
C.《沉香屑》 D. 《传奇》
17.赵树理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
A. 《小二黑结婚》 B. 《李家庄的变迁》
C. 《李有才板话》 D. 《&锻炼锻炼&》
18.从1950年至1958年,汪曾祺一直任文艺刊物编辑,他编过的几个刊物是( )
A. 《北京文艺》 B. 《民间文学》
C. 《人民文学》 D. 《说说唱唱》
19.阿城小说的处女作是( )
A. 《树王》 B. 《棋王》
C. 《树桩》 D. 《孩子王》
20.莫言记述童年苦难记忆的小说主要有( )
A. 《红蝗》 B. 《枯河》
C. 《大风》 D. 《罪过》
21.王安忆涉及性爱文化的小说主要是她的&三恋&系列,包括( )
A. 《小城之恋》 B. 《锦锈谷之恋》
C. 《荒山之恋》 D. 《红河谷之恋》
22.余华90年代完成的三部长篇小说是( )
A. 《竹女》 B. 《在细雨中呼喊》
C. 《活着》 D. 《许三观卖血记》
23.阿城小说的处女作是( )
A. 《树王》 B. 《棋王》
C. 《树桩》 D. 《孩子王》
24.沈从文的作品有( )。
A.《绅士的太太》 B.《边城》
C.《八骏图》 D.《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25.下列作品中是老舍创作的有( )。
A.《月牙儿》 B.《我这一辈子》
C.《家》 D.《正红旗下》
26.汪曾祺的作品有( )。
A.《故里三陈》 B.《受戒》
C.《大淖记事》 D.《乡场上》
27.小元和阎恒元形象出自作品( )。
A.《李有才板话》 B.《小二黑结婚》
C.《传家宝》    D.《孟祥英翻身》
28.《莫须有先生传》是著名作家( )的作品。
A.沈从文 B.废名
C.周作人 D.鲁迅
三、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沈从文小说在题材上的特点。
2.简要说明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风格。
3.简述《边城》是如何体现作者的人生理想的。
4.简要说明《子夜》在艺术结构上的主要特色。
5.简述《春之声》的思想主题。
四、分析题
1.以《棋王》为例,分析阿城的小说所显示出的民族的传统文化。
2.结合《子夜》具体论述吴荪甫形象的典型意义。
3.试分析,为什么说《在酒楼上》是最富&鲁迅气氛&的一篇小说?
4.结合作品论析赵树理小说在继承中国传统小说精华,努力实践作品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方面的主要成就。
5.《子夜》节选中有一段吴老太爷的&都市感觉&的文字,这一描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6.在《边城》中,翠翠、祖父、二老、大老&&这样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却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作者对这样的悲剧有怎样的感悟和情感反映?
7.什么叫心理分析小说? 为什么说《梅雨之夕》是心理分析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期末复习题四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阿城、《棋王》
3.《陈小手》、《陈四》、《陈泥鳅》
5.《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6.《正红旗下》
7.《传奇》、《流言》
8.《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
9.《春蚕》、《秋收》、《残冬》
10.《边城》
11.施蛰存、萧红
12.范柳原、白流苏、张爱玲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A 2.AB 3.ABC 4.ABD 5.BCD
6.ABC 7.B 8.B 9.C 10.B
11.ABD 12.ACD 13.CD 14.BCD 15.D
16.BD 17.C 18.ABD 19.B 20.BCD
21.ABC 22.BCD 23.B  24.ABC  25.ABD  
26.ABC 27.A 28.B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要说明沈从文小说在题材上的特点。
沈从文小说在题材上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从道德角度对城市生活的批判,一是对湘西农村的描写。(2分)沈从文湘西题材的小说,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受&乡土文学&影响,既描写地方风情,又揭露社会问题的作品,(2分)一是对湘西人民美好人性的歌颂性作品。(2分)在回答此题时,还应具体指出每每一类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篇名。(4分)
2.简要说明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风格。
张爱玲小说的主要作品有《倾城之恋》、《金锁记》和短篇集《传奇》等,以其对上海、香港等旧中国大都市的市民阶层的深刻描绘而著称,(5分)但又不同于&新感觉派&的都市小说,多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侧重从家庭婚姻的角度来反映&洋场&生活,充满市井的气息。(5分)
3.简述《边城》是如何体现作者的人生理想的。
沈从文的人生理想是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3分)在这篇作品中,作者通过翠翠与天保、傩送兄弟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尚未受到现代都市文明污染、还保存着淳厚古朴民风的湘西&边城&里的人们在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中健康自然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7分)
4.简要说明《子夜》在艺术结构上的主要特色。
总的特点:宏大而严谨。(1分)第一,表现了30年代上海工业、金融,以及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宏大场景,以民族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斗争为主线,以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吴荪甫的家庭矛盾为副线,几条线索交织在一起;(3分)第二,借鉴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结构方法,在第一、二章里,通过吴太爷来上海和为五老太爷办丧事,对全书的重要人物进行了&检阅&;(3分)第三,以吴荪甫为中心,围绕着他的奋斗、挣扎、失败的过程来安排情节和人物。(3分)
5.简述《春之声》的思想主题
《春之声》的主题是歌颂新时期我国社会生活的新转机。作品通过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春节期间乘坐闷罐子火车回乡探亲一路上的见闻和联想,反映了我国方方面面活跃的新旧交替景象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剪影,表现了人民心中涌动着的创造欲望以及正视困难、搞好建设的决心。
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以《棋王》为例,分析阿城的小说所显示出的民族的传统文化。
阿城的小说显示出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挖掘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棋王》用力很深,感染力很强。在《棋王》中,作者并未给主人公设置更多的生活内容和性格成分,而是突出了他的吃与下棋。王一生形象比较简洁。小说中他的经历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他的精神确立时期。由于家境贫寒,他从来吃不饱,所以生存的全部意义都集中在&吃&上,以致被迫承受着饥饿的特殊感受。对这种生活,他除了忍受没有任何摆脱的可能,只能以下棋得以短暂的&自由&。王一生的后期,吃对于他不再构成威胁了,吃和下棋的矛盾解决了,精神却更加空虚,便以下棋完成自己精神世界的艰苦跋涉,从而承担着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悲哀。王一生的最后境界是辉煌的,但这种辉煌自身却包含在历史的悲剧中。在这里,作者实际上是意在以一个人的精神道路来象征民族精神的道路,以一个人的命运来暗示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这一点,也正是阿城创作意识的基点。(10分)
阿城笔下的人物总是力图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随遇而安,既有道家的旷达和超脱,又有儒家的执著和坚定。这种情绪在《棋王》中尤为突出。阿城常使自己小说的背景处于静寂之中,这与人物的精神气质与作者的悠游不定、不急不徐的节奏,构成了和谐的统一。因此,他的小说在基本结构上暗含于中国的文化精神。(10分)
2.结合《子夜》具体论述吴荪甫形象的典型意义。
《子夜》通过吴荪甫振兴民族工业的理想的破灭和最终走向买办化的悲剧,形象地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必然的历史命运,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出路不是破产就是走向买办化,从而有力地驳斥了托派和资产阶级学者鼓吹的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谬论。
3.试分析,为什么说《在酒楼上》是最富&鲁迅气氛&的一篇小说?
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忧愤深广&,在这篇小说里得到了艺术的诠释。这篇小说无论是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探讨的独特构思,还是对人物灵魂解释的深刻,对写景状物的精当与细腻,均极富鲁迅的才思与风骨。所谓&鲁迅气氛&,主要是指鲁迅的精神气质在小说里的投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鲁迅的精神气质与其故乡的浙东文化以及中国历史上的魏晋风骨、魏晋风度等,都存在着精神联系。王瑶指出《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的塑造,跟鲁迅对魏晋时代的某些人物的看法有类似之处。他强调吕纬甫性格中的那种颓唐、消沉,他的嗜酒和随遇而安,都类似于刘伶;而魏连殳则具有一种嵇康、阮籍似的孤愤的情感。《在酒楼上》开头关于深冬雪后的微雪、废园、酒和文人的描写,以及那懒散、索然、凄清的气氛和漂泊感,正是魏晋时代的气氛,也是鲁迅对现实的感受。从吕纬甫为亡弟迁坟和给邻居阿顺姑娘送花这两件小事中,我们能体会到鲁迅和魏晋文人的相通:表面上放荡不羁,实际上却掩饰不住对逝去的生命和已在的生命的深情眷恋。
4.结合作品论析赵树理小说在继承中国传统小说精华,努力实践作品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方面的主要成就。
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构形式上创造性地吸取了中国传统小说和民间评书艺术的特点,故事有头有尾,情节连贯,过渡自然,情节虽采用单线发展的方法,但环环相扣,结构紧密而完整;二是在人物塑造上成功地借鉴传统小说的白描手法和重视细节的表现手法,抓住最能传达出人物精神旗帜的言行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三是在语言风格上借鉴了传统评书艺术的特点,将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融为一体,生活气息浓厚,简洁生动,通俗流畅,全都采用经过提炼的群众口语,并且极具个性化。
以上三点各5分,结合作品5分
5.《子夜》节选中有一段吴老太爷的&都市感觉&的文字,这一描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有关吴老太爷的&都市感觉&的描写是这一章的精彩片段。吴老太爷乘车去吴公馆途中的所见所闻,凸现了城乡强烈的反差,表现了吴老太爷对现代都市深深的隔膜、震惊、畏惧与厌恶。文中有一段吴老太爷主观感觉的描写。所有的一切都给他那颗老朽而脆弱的心脏以沉重而致命的打击。其实吴老太爷以及他随身不离的护身法宝《太上感应篇》正是中国封建道德传统的象征,而沿途的&一切梦魇似的都市的精怪&则是西方物质文化的象征。吴老太爷的猝死,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旧的一章业已结束,象征着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新的历史的开始。
6.在《边城》中,翠翠、祖父、二老、大老&&这样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却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作者对这样的悲剧有怎样的感悟和情感反映?
答:《边城》所展示的完美而自足的&湘西世界&,具有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田园牧歌情怀,是沈从文所追求的理想化的美的世界。在现实里他所期望的并没有实现,所以小说的结局是凄婉的悲剧。二老追求诗意的爱情,拒绝了功利的碾坊婚姻,战胜了大老务实的恋爱,却最终难以摆脱爱情悲剧的延续和人生无常的宿命摆布。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郁闷的死去,留下一个孤寂的翠翠独守渡口,企盼着傩送的归来。然而&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祖父、二老、大老&&这样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幸福,正是其悲剧现实和命运所致,也是作家对现实清醒痛苦的感悟。这里也折射出沈从文生活在边地、长期受压的历史积淀的沉忧隐痛,以及对&神性&和无常命运左右渺小的人类的无奈感叹。
7.什么叫心理分析小说? 为什么说《梅雨之夕》是心理分析小说?
答:心理分析小说可以视为一种概念,其内涵因认识的发展而发生变化,通常泛指以心理分析为特征的小说。这类小说人物不多,与以往现实主义那种注重写人物命运和故事不同,它主要刻画人物心理的戏剧性变化。不同作家的心理分析小说有不同的写法,但是也可发现有某些共同或相似的特征。首先是突出意识流。其次是重视隐喻的语言。再次是表现怪诞的描写。
《梅雨之夕》几乎没有情节,它仅仅记叙了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女之后的一段心灵历程。在新颖而丰富的心理分析学理论的指导下,作者以娴熟的文字表现技巧对人物的心理层层剖析,把我们带进了主人公那丰富多彩而又微妙曲折的内心世界。怦然心动&&跃跃欲试&&想入非非&&恋恋不舍、怅然若失,作者周密而真实地描述了主人公邂逅少女后的全部心理流程。这种心理展示或心理分析是立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上的。所以我们说《梅雨之夕》是心理分析小说。
分享这篇文章:
大家正在看...
最新热文...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以上就是阳光大学生网为您提供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期末试题及答案(4)》,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热文...
大家都在看...
为您推荐...当前位置:
>>>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
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C.估计成书于五四运动以后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儒学的虚伪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湖南省中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主要考查你对&&《新青年》的创办&&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改名为《新青年》,并从上海迁到北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后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主要宣传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刊物。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复刊后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新青年》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后来,《新青年》迁到北京,主要撰稿人还有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道思想。那时候,《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新青年》:蔡元培任校长时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同意设立京师大学堂,官书局即并入其中。戊戌政变后,京师大学堂停办,至1902年才得恢复。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改为“北京大学校”,后来称“北京大学”。可见,北京大学的演变过程是始终和中国社会的政治大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北京大学原先的名声并不好。京师大学堂初办的时候,学生都是在京任职的官员,差不多每个学生都有听差,老师讲课时,要由听差通知:“请老爷上课了!”所以这个号称全国最高学府的京师大学堂被人戏称为“官僚养成所”。民国初期改为北京大学后,学生受科举制度的影响,仍把大学看成是“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因此校内管理混乱,没有多少学术气氛;学生思想涣散,如此校风能否扭转,对蔡元培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蔡元培来到北大以后他制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也基于此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大胆和先进的。他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听他们自由发展。”他的“思想自由”,包括了让新思想能在北京大学得以传播;他们“兼容并包”也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为此,他聘请了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任教。他亲自到陈独秀的居所邀请他到北京大学主持文科;请刚从美国留学回来、提倡白话文的胡适,任北京大学教授;请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请提倡新文学的刘半农任教授;还请第一个向中国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夏元瑮主持北京大学理科。这批新文化运动健将和学术精英的到来,使北京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发现相似题
与“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520584656862738255741051539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狂人日记全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