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点一滴,我都想珍藏的意思 是什么意思

关于回忆的文章列表风少今夜又在梦中 惊醒梦中都是你的 样子你是否已把我 忘记回忆是种莫名 的痛可是我却不能阻止你出现在我的脑海距离之所以 可怕是因为我们 彼此都不知道我们是否忘记了彼此只能把回忆当成...回忆我们曾经羞涩的岁月青春盟动没有时光机再让我们回去/再回去/回忆已是一张发黄的旧照片或者已不再能清晰看到过去但的确发生在我们走在生命的痕迹/回忆是一封曾经为着TA书写过的一些暗恋...时间犹如箭一样飞过不见时间犹如泼出去的水不在回来时间犹如世上的后悔药不在回往我们呢在不断回忆那些年的点点滴滴那些年我们的青春是否还在脑海里回荡那些年我们的叛逆时期是否让家人感到...回忆再美好也只是曾经。我们谁都明白这句话,但是却没真正做到这句话。对,有时回忆是苦不堪言的,但是你却常常想起并且落泪。有的回忆很美好,但你却不愿回忆。我常对自己说,别再想了,回...人生中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他们像沙滩上闪光的珠贝,时不时的让你拣起它,细细的咀嚼品味。回忆是甜蜜的,同样的回忆的背后是心痛的。太多的回忆会让我们的性格有所改变的...回忆
岁月带走了许多无可挽留的事物,岁月也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记忆。回忆是美丽的,一份份真挚的真情,一份份纯真的心灵,一份没有经过岁月洗礼的心境,如水一般清澈,深深印刻在清晨的...不知不觉让我有和多的回忆。有开心有快乐有难过。时间总是那么快, 回忆只能成为过去的完结篇。嗨~回忆。谢谢你给的童年。嗨~回忆。这是完结还是继续?回忆曾经的哪个爱哭鬼 现在变成...回忆里有你
有你的足迹有你的身影融化了自己
回忆里想你
想你的言语想你的容颜迷失了自己
回忆里梦你
回忆里梦你的吻深深地烙在我...静下心来,生活中的点滴在某个缝隙穿插进脑海,回忆过去,一切并没有那么糟,只是才发现,在某个时刻,我们会把一些痛苦,一些缺点放大化,所以那一刻不幸蒙蔽了一切,我看不见曾经的幸福,...回忆,是过去那冰封的旧梦。回味过往的月下闲情,聆听阳光中的生命恋曲,联想雨中朦胧诗意的闪动,那种无语的渺茫,像沙漠中的灵烟一样孤独而没有尽头。生命中可以确定的幸福,...我才发现,这回忆就像是毒药,而我中毒很深。因为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一不小心毒性就会发作,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好一会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全都刻在脸上,多么让人敬佩。...失去繁星的夜空无比的寂静街边的小雨淅淅沥沥失去温度的手放在心口回想你手的温暖只剩下回忆树上的喜鹊寂寞地歌颂着孤单的夜里我默默想念你的身影却消散在天际我却伫立在原地只留下孤单的...任回忆满满,倾情于墨笔挥洒无数过去留恋的时光,回忆绵长牵动思绪逸翩飞,清晨当温柔的风轻轻地吹过来,景致雅美感染淡淡的思绪轻飘;正是晨风轻拂面,思绪翼翩飞。遥知彼岸处,心海绽芳菲...时间是回忆中的不完美,时间走得太快,以致我的偶尔不经意的联想也得提前落幕,时间不允许我沉浸于回忆中,他声嘶力竭的提醒我回忆只是过去,应该往前看。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可是时间啊,...回忆永远是过去的东西。扎在心中,越擦越清晰。就如那落叶:秋风袭来轻轻俯身一拾那已飘落的繁华在手中不甘而又无力的挣扎那条条触心的脉络依然深深印在叶身最后还是回到大树的怀抱没有死亡...散文吧最新发布的文章编辑推荐的文章散文吧一周阅读榜相关话题站点推荐三十年的面子――记《乒乓世界》的封面人物们
  刘国梁:《乒乓世界》是我和队里的一部分
  15次成为封面人物
  1995年第1期:中国男队小将勇夺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1期:&直板横打&典型代表&&刘国梁
  1998年第1期:香港总决赛称雄男双的孔令辉/刘国梁
  1999年第3期:世界排名第一&&刘国梁
  1999年第9期:男单大满贯刘国梁
  2000年第6期:刘国梁,等待清白的日子
  2001年第2期:聚焦刘国梁
  2002年第10期:双子星座,闪亮乒坛
  2003年第8期:我拿青春赌明天
  2006年第9期:&瑾玉梁缘&的爱情故事
  2008年第8期:刘国梁的奥运梦想
  2010年第2期:从&直横大战&到&年度最佳教练&
  我对《乒乓世界》有很深厚的感情,在我看来,《乒乓世界》和中国乒乓球队是密不可分的。
  我第一次上杂志封面是1994年团体世界杯,那是我第一次拿世界冠军,决赛赢了瑞典两分。现在看着这15期以我为封面的《乒乓世界》,就是看我一路走来的经历。球迷们可能对《等待清白的日子》记忆深刻,那个文章写得很好,我的印象也比较深,但最深的一期是1999年我刚拿完大满贯后的封面故事,和去年我获得最佳教练的那期。还有我阶段性的成长,包括结婚,虽然跟打球没关系,但是是我人生中的大事。《乒乓世界》一直记载着我成长的过程,从当运动员到当教练,到主教练。
  我当运动员的时候看杂志更多一点,没事就看,从杂志上能学到很多东西,主教练怎么说,对手什么情况,还可以看到一些球迷反馈的信息。当教练以后,看得比较少,现在一月一期,更新太快,比如我出去带队比赛,回来就出新的一期了。杂志开辟了&刘国梁专栏&,一转眼已经十年了,我感觉好像也就四五年似的。每一期里都有采访自己的东西,感觉现在是说得多了,看得少了。自己的位置不一样,看杂志的重点自然会不一样。
  她也是一本&属于自己人的杂志&,自己人沟通的平台,运动员会看,看教练怎么说,教练也会看运动员怎么说。既然是乒乓球队自己的杂志,关键是怎么跟球队结合得更好,影响力如何做大、做强、推得更远更宽。现在年轻人喜欢娱乐味道重一点的,我个人认为现在杂志里关于技术的东西多了一些,圈内人看多了可能会觉得枯燥。我发现很多女孩爱看的时尚方面的,一翻开都是奢侈品、名车,虽然跟她没什么关系,但是看着不枯燥,很高兴,没有压力。我希望《乒乓世界》成为体育杂志里最时尚的。
  能否上《乒乓世界》,运动员们会比较在意,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的运动员,因为能够上《乒乓世界》的封面,说明你在这个年度的大赛中表现得不错。
  我看《乒乓世界》这么多年,总结了一些规律:在年底年初能上杂志封面的,是一年里表现最好的,一般年初封面上的人,是大家期望最大的。大赛后的杂志封面也比较重要,比如有世乒赛的六月刊,或者九月刊,这两期是一年中分量最重的两期,可以作为重点推出,内容更精彩,包装更好,多拍一些照片。球迷中女孩多,喜欢追星,喜欢看好看的图片。现在运动员跟以前不一样,原来拍照站着就拍了,现在拍照,跟拍广告似的,又要化妆又要换衣服,咱们应该花大价钱去包装,人家看着也漂亮,价格也可以适当调整。一些大赛的精彩瞬间都是很难得的,球迷要想珍藏起来,剪下来贴墙上,放枕边,就得去买。
  对国外的运动员,也要重视宣传,比如福原爱和波尔,国内有很多他们的粉丝,我们把他们的形象包装得比较好,对我们运动员也有好处。原来我们说老瓦特别棒,我和孔令辉一和他打比赛就是焦点,最后成就了三个大满贯。为什么大家当时对乒乓球那么感兴趣?因为我们把老瓦塑造成老虎,一般人打不过他,需要我们并肩作战才能战胜他。还有金择洙,他一直和中国队对抗,氛围比较激烈,这些都是吸引眼球的焦点。
  《乒乓世界》不光要往里收集信息,还要有往外推的力量。比如,定期组织球迷活动,搞最受欢迎的运动员评选等等。还可以组织运动员和喜欢他的球迷互动,送一些签字的乒乓球,球衣球板等作为奖励。有比赛的时候,可以专门组织一个《乒乓世界》自己的方队,拉着横幅比较有气势,也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杂志现在的受众是乒乓球圈内的运动员和圈外的球迷,所以想做得更大的话,要吸引圈外的人&&爱好体育的,关心中国体育的人。可以多面向学生,送到大学和中学,每个教室放上两本,对乒乓球将是个很大的宣传。现在她只是乒乓界的杂志,要做到不只是乒乓球界的人关注,还让关心中国体育的都喜欢,甚至让一些不关注中国体育的人也知道我们知名的运动员。如果能做到,那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改变。也许过了十年、二十年之后,她会成为一本全社会关注的杂志,甚至是全世界关注的杂志。
  杂志的发展过程就和乒乓球队一样,球队从刚一开始到现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杂志也是。这么多年来,《乒乓世界》一直都在努力,尤其走向市场化之后,杂志越加越厚,内容越来越丰富,包装和封面的拍摄都是比较下功夫的。广告也越来越多,广告位置也都很在意,说明信任这个平台的厂商越来越多。
  这么多年,我对杂志很有感情,她是球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有义务扩大国球的影响力,把她推广到全国、全社会各个阶层,而最好的宣传途径就是《乒乓世界》,在乒乓球领域中它应该是最权威的媒体,报道内容是最可靠,最真实,最专业的。
  媒体宣传方面,我们球队有什么事都是通过《乒乓世界》来组织,来牵头,大家都很支持。《乒乓世界》要做到真正的独家,刊登的内容在别的地方看不到,只有买杂志才能看到。现在我看各大网站也在转载《乒乓世界》的文章,因为咱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别的媒体不具备的。
  《乒乓世界》带给我们很多,所以我也想为这本杂志出点力,杂志100期的时候我出资印刷,我觉得是我应该做的。
  真心希望我的这些想法能变成现实。希望我们杂志以后有更大的信息量和更大的宣传力度。
  孔令辉:祝我们的《乒乓世界》生日快乐
  19次成为封面人物
  1994年第4期:全国青年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孔令辉
  1999年第7期:超级联赛:孔令辉北方不败
  2000年第7期:走进孔令辉的内心世界
  2000年第10期:孔令辉圆大满贯之梦
  2001年第5期:孔令辉 明星中的明星
  2002年第2期:左看右看孔令辉
  2003年第5期:巴黎五月天&&孔令辉访谈录
  2004年第3期:孔令辉:这么近 那么远
  2004年第5期:残酷日记&&中国奥运男双名单产生全记录
  2005年第10期:男人三十 孔令辉
  2006年第12期:孔令辉 青春的影子
  2008年第7期:孔门一家人
  自从1988年进国家青年队以后,我就开始看《乒乓世界》杂志,之后的每一期都会看。这本杂志主要是面向普通大众、业余球迷,给了外界一个了解运动员、教练员、国家队,乃至这项运动整体情况的平台。反过来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跟广大球迷朋友们沟通交流的平台。
  对我个人来说,这也是我和我的球迷交流的窗口,在杂志上可以看到球迷怎么评价自己的,自己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么做。杂志上有很多球迷给我写的鼓励的话,我都会认真地看。不仅是我,我的爸爸妈妈也一直看这本杂志。
  1994年,我第一次登上了《乒乓世界》的封面,那是广岛亚运会之后,想想已经是十六七年前的事了。这么多年来,我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次成为封面人物了,不过现在只要看一眼,就都能想起来,那些照片我都记得,都是在开心的笑。
  这些封面里我最喜欢的是2002年2月份那个骑马照,是我拍写真集时拍的,拍得特别有意思,那是我头一次骑马,马挺高的,吓得我够呛(笑)。但摄影师让我笑,不过马还算乖,有人牵着,不然马跑了我怎么办啊?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期是当教练之后那期(2008年7月)。当时我和郭跃、刘诗雯、姚彦、木子几个人一起到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摄影棚拍的。之前我一直做运动员,那时我刚做教练,刚开始带她们。看到这张照片真的是感慨很多,以前那么瘦,这会儿胖了好多(笑)。当时看到杂志以后第一印象就是,我站在她们中间怎么那么胖啊。
  从我个人来说,我比较爱看写外国运动员的文章,谁都希望了解更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毕竟写国内运动员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自己队里的事,基本都是知道的。而且我们也需要观察了解外国运动员,比如我们打球那会儿的老瓦、后来的柳承敏等人,无论是训练还是他们对中国运动员的评价,对自己的评价。
  从我当运动员到退役,再到后来当教练,这二十几年来,《乒乓世界》一直都陪伴着我。《乒乓世界》的记者编辑们都是非常专业、敬业的,也非常值得信任。执行总编夏娃是我非常好的朋友,她像大姐一样,陪伴着我从一个小孩成长为冠军,再到一名教练,期间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我清楚地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第一次报名没报我时,她在第一时间给我发了个信息,鼓励我不要放弃,让我很感动,我印象非常深。
  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现在的《乒乓世界》明显比以前做得更好了,图片多了,质量也好,广告也多了。广告多表明效益好,前些年哪有广告啊,这也证明中国经济发展了。《乒乓世界》还有了电子版,读者能够第一时间看到,非常方便。从内容上我希望《乒乓世界》越来越丰富,除了多报道国内运动员,也多报道一下国外运动员。
  跟前些年相比,现在打乒乓球的小孩儿越来越少,《乒乓世界》是一个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也肩负着传播乒乓球相关知识、提高乒乓球运动影响力的责任。看杂志的人多了,了解乒乓球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愿意从事乒乓运动的小孩儿也才会不断增加,这项运动自然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乒乓世界》差不多和中国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转眼间现在过三十岁生日了,祝我们的《乒乓世界》生日快乐,祝她在下一个三十年里越办越好,发行量越来越多,成为一本有国际影响力的刊物。同时,借此机会,也感谢所有的球迷朋友和社会各界对乒乓球的关注和支持,以及对我本人的支持。
  王楠:《乒乓世界》不仅仅是一本杂志,她还代表你在乒坛的位置
  11次成为封面人物
  1998年第5期:对话王楠
  1999年第2期:第十三届亚运会四枚金牌得主王楠
  2000年第1期:透视透明王楠
  2000年第12期:王楠,我差点一块金牌拿不到
  2001年第4期:阳光王楠
  2003年第4期:王楠,给点儿阳光又灿烂
  2005年第2期:王楠,短发也飘飘
  2005年第8期:&天后&阵容,辽宁制造
  2007年第4期:王楠,走过风雨&女人花&
  2008年第11期:&楠&说再见
  1993年我进了国家队,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接触《乒乓世界》,当时就想:要是自己哪一天能上这本杂志就好了。
  我记得第一篇关于我的文章是夏娃姐在北京七运会以后写的,虽然当时写得很少,但是我特认真地看过太多遍,直到今天印象都非常深刻。那时我还没进国家队,七运会上我赢了乔红和刘伟,文章主要是写我比赛时的心态很好,我看到杂志以后就觉得自己被表扬了,得到了权威的肯定,特开心。
  我进国家队以后,父母每次来北京看我的时候,我也都让他们看《乒乓世界》写我的文章,后来他们就自己去买,在那上面&看&我。即使现在我不打球了,他们还是在看这本杂志,可能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了。
  我之所以爱看《乒乓世界》,是因为这里的乒乓球信息最权威、最真实、最全面。每期我都特认真地看,基本上每一页我都看,不光看关于自己的内容,也看队友的信息,还可以通过《乒乓世界》了解到很多国外运动员的生活方式、交友习惯、婚姻状况等等,总之能更好地了解乒坛动态和运动员的心情。
  记得《乒乓世界》原来是特薄的黑白纸张,后来一点一点地变成彩色,渐渐有了广告,还越来越多,封面设计、人物描写和赛事报道都更人性化了。有的时候在杂志上还可以看到以前的运动员,像刘南奎、金择洙,心里会有些触动。
  关于自己的封面故事,我觉得每一期都不一样,我看每一期的心情也不一样。每一期封面故事都记录了我一个阶段的成长,都反映了我当时的状态和心情。现在我有时候在家也会翻一翻以前的杂志,看看以前的照片,看看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会觉得:&哦,我当时是那种状态啊&。
  每一期杂志对我而言都是特别的,都是珍贵的,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我退役以后的那一期(2008年第11期 《&楠&说再见》),因为之前都是因为我拿到冠军才上的封面。而退役以后的那一期内容非常全,写得非常好,那期封面也拍得非常漂亮。
  《乒乓世界》创刊三十年了,从我一进国家队《乒乓世界》就陪伴着我,她不光是一本杂志,她更能激励乒乓球运动员不断奋斗,因为大家都想上这本杂志,必须有突出的表现才可以。
  从一个最小的报道,到有你的照片,到整篇都是你,最后上了封面,期间必然需要一个磨练的过程,因为只有你的水平到了一定高度、影响力到了一定程度,你才能上《乒乓世界》封面。成为《乒乓世界》的封面人物说明你在乒乓界得到了认可和肯定。《乒乓世界》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能代表你在乒坛的位置。
  现在,离开乒乓球界的我,生活得很好。1月23号我儿子就4个月大了,每天看着他,我就觉得很幸福。平时我在家的时候就是&超级奶妈&,没时间看比赛,但在去年5月我看了莫斯科世乒赛女团决赛,当时我还在怀孕,就当是给孩子做胎教了。
  看到她们输球,我心里很难过,毕竟这么多年来中国乒乓女队在世界比赛上取得了这么多的成绩和荣誉。她们输球的经历和痛苦的心情,我感同身受,我也输过,经历过起起伏伏。她们在场上的状态,她们的眼神,我特能理解,但是,真是有劲使不出来。
  那场比赛施指导也挺不容易。她们还那么年轻,大赛经验还不够丰富,对大赛的感觉还不成熟,综合实力还不够独当一面,就这么直接被拔起来当主力了,一下捧得太高,确实也挺难为她们。她们要再崛起的话,需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汗水,甚至是两到三倍的努力,不过她们还年轻,还有希望。过这一关,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太难,突破自己和把握自己,对现在她们来说还是比较难的一件事。
  在我怀孕生子的过程中,我听说&楠迷&中也有人要做妈妈了,希望你们也有幸福的生活。这么多年,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和喜爱。能和你们当中很多人成为好朋友,是非常幸福的事。和你们通话,或者是上楠迷网站看一看,都能让我想起以前,我觉得很满足,很感谢你们,祝你们快乐!
  王励勤:感谢《乒乓世界》为我带来的好运
  16次成为封面人物
  1998年第4期:蓄志早日降三虎&&新秀王励勤印象
  2001年第3期:巡回赛先生王励勤
  2002年第11期:王励勤在釜山亚运会
  2004年第1期:王励勤 纵马放歌正当年
  2005年第4期:王励勤的城市记忆
  2005年第6期:王者归来 励精图治 天道酬勤
  2006年第3期:三个完美主义者
  2006年第6期:王励勤的完美不来梅
  2007年第6期:王励勤的三段论
  2009年第5期:二王一马的后奥运生活
  2010年第3期:寻找真正的王励勤
  2011年第2期:王励勤,不老的传奇
  我是进二队的时候开始看《乒乓世界》的,这么多年,《乒乓世界》办得越来越好,设计越来越漂亮,纸张也越来越好,从新闻纸到全彩的图页,更加专业和时尚。
  第一次上《乒乓世界》,是我小时候参加夏令营的事儿,那时我已经进国家队了,文章说我是一名非常刻苦的运动员,在手受伤的情况下还是没有放弃,还在坚持。看完我感触非常深,虽然写的是自己好的方面,但我觉得还需要更加努力,因为大家对我的期望值非常高,自己也想在今后用更好的表现来回报大家。在我困难的时候,《乒乓世界》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从很客观的角度帮我去分析问题,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个平台给予我信心和鼓励,让我非常感动。
  这么多年,《乒乓世界》做了很多我的封面,每一次的重点都不一样,如果把这些封面都摆出来,就是我的大事记。这些年自己一步步走过来,《乒乓世界》伴随着我一起成长,过程中有喜悦,也有挫折,一目了然。《乒乓世界》站在外界的角度看我,某种程度上可能比自己看得更清楚,写的东西也更客观。
  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上封面是在1998年,迄今为止,那期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期。当时我穿的是菲拉(FILA)的短袖,还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选手,处在一个上升的阶段。因为《乒乓世界》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在业内是首屈一指的,能够上封面证明你具有这样的潜力,大家都很认可你,看好你,所以自己当时非常高兴,也希望今后能成为国家队的主力队员、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后来随着自己的成绩慢慢好了,上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2010年2月,我们在厦门封闭训练,《乒乓世界》的记者黑妹来采访我,问我当时的目标和打算,我说非常希望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好好发挥。之后我就参加了科威特和卡塔尔公开赛,结果拿到了久别33个月的单打冠军。不来梅世乒赛之前《乒乓世界》做了我的封面,结果我在不来梅也打得特别好。还有一期封面让我印象很深,就是萨格勒布世乒赛之前那期,《乒乓世界》的记者带了很多杂志到萨格勒布,送给外国运动员和教练员,让他们了解《乒乓世界》,了解中国乒乓球。在那里拿到男单冠军之后,我非常高兴,站在奖杯旁边拿着一本杂志拍了张照片作为纪念,感谢《乒乓世界》为我带来的好运。
  作为一名运动员,除了取得更多优异的成绩,职业精神和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自己这几年也非常重视在这方面的培养。之前队员们可能不会特别重视这些,更多心思都放在打球上,因为在中国,乒乓球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我们队员怎样以最好的表现去回报大家是非常重要的。
  我觉得这么多年来,《乒乓世界》跟我们的感情就像是一家人,为我们做了很多事,也是宣传我们运动员的一个良好平台,所以每次邀请我们拍宣传照片的时候,我们也都特别尽力地配合。虽然我自己的力量小,但是我想如果每个人都出一份力的话,全队这么多人,这个力量就不小了。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乒乓世界》越办越好,真心希望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乒乓世界》能一直保持着这种良好的发展趋势,一直陪伴着中国乒乓球事业的蓬勃发展。
  马琳:《乒乓世界》陪伴我成长
  20次成为封面人物
  1999年第10期:马琳,登顶岂止在混双
  2000年第9期:渡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2000年第11期:马琳终圆冠军梦
  2001年第12期:马琳,又到秋来收获时
  2003年第1期:路遥知马琳
  2003年第11期:马琳 什么境界打什么球
  2004年第10期:有一种默契叫作&怒吼合唱&
  2005年第9期:超联奇迹 银河制造
  2006年第4期:标王的诞生
  2007年第7期:马琳,该犯的错,我都犯过了!
  2008年第4期:马琳直板+王皓直板=吴敬平制造
  2008年第12期:马琳的崩溃和马琳的眼泪
  2009年第5期:二王一马的后奥运生活
  2009年第9期:大马、小马和老马
  2010年第6期:马琳,悬崖边的斗士
  2010年第7期:男人们在莫斯科成长
  我最初接触《乒乓世界》要追溯到在省体校的时候,隐约记得是1990年,那时《乒乓世界》还是黑白的,季刊。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乒乓世界》已经是一本很时尚、很有品质的杂志了。不管是对运动员的包装,还是在赛事人物的采写方面,作为一名乒乓球内行人来看,我觉得她能代表目前乒乓球报道的最高水平。
  《乒乓世界》的编辑记者非常专业,不管是主编,还是小编们,对业务都很熟悉,提问和写稿都非常客观、真实,因此我们队员对《乒乓世界》也非常信任。里面写了队员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杂志在队里很受欢迎,每一期我们都看。
  我们队员不仅喜欢看,也希望自己能上《乒乓世界》,最好能上封面。谁能上《乒乓世界》封面,说明你起码在这几个月的表现比较突出,这样才有上封面的机会。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成为《乒乓世界》的封面人物是在1999年第10期,打完第45届荷兰世乒赛以后。后来杂志在2003年第1期改成全彩了,我竟然有机会成为了改版后的第一个封面人物,当时感觉特新鲜,很兴奋,非常激动。我很珍惜每一次上封面的机会。
  当时能上《乒乓世界》封面,对于我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让自己多少找回些自信,因为2000年奥运会之后我经历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杂志适时地为我鼓了劲儿。我记得那期封面照片是在正定拍的,我当时穿的是黑衬衣,摄影记者当时拍了一组照片,还拍了各种表情。
  写我的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08年第12期,《马琳的崩溃和马琳的眼泪》。这篇文章把我从刚进国家队,一直到2008年奥运会登上巅峰,这些年间的点点滴滴都写得非常详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包括2010年的第6期、第7期连续用我做封面,我感受到了《乒乓世界》对我的期盼和感情。因为当时自己连续几次PK,状态一直不好,第四次三个人PK的时候,其实我当时状态还可以,但没有把握住胜机。最后终极PK是我跟王励勤,其实也挺有意思,总是我们俩,一直就这么比赛、比赛&&
  上第6期封面时,莫斯科的比赛还没有打,在那种情况下让我上封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信任。我内心一直很明白。于是在世乒赛上,我借着这股东风,攀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刘指导也说了,莫斯科这场比赛的胜利对我而言,价值不亚于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时,中国代表团拿了51块金牌,中国人一直在拿金牌,到最后所有的老百姓对金牌的感觉就是挺高兴,没别的。不像莫斯科世乒赛,当时女队输了,马龙又在2比0领先的情况下输了,当时我觉得气氛特别压抑,压力非常大。好在自己经历过很多大赛,最后还是能够和队友一起把比赛赢下来,回报了教练对我的信任。后来,《乒乓世界》在第7期又对我做了一次专访,我记得标题是《男人们在莫斯科成长》,写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另外,2010年我又被《乒乓世界》评为了&年度人物&。有一天训练完,我和吴指导开着车准备去吃饭,路上打开收音机,刚巧听到了这个消息,觉得又是一个鼓舞。
  当然,在这本杂志里,除了受到鼓舞和肯定,我也得到了很多别的东西。《乒乓世界》几年前刊登过一位读者的来信,是反映我不给签名的批评报道,印象也挺深刻,通过这件事情,我也反省了自己。那时候自己还不太成熟,服务意识和回报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想过作为一个世界冠军或想成为一个奥运冠军,在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就想着只要打好球就可以了。后来知道,其实我们的成功,不光是有国家的培养,更主要还有许多球迷的支持,他们不仅分享我们成功的喜悦,也为我们分担失败的痛苦,所以他们也是我们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乒乓世界》登这篇来信,也是真正希望我好,希望我成为所有人都喜欢的球星。
  我也通过杂志学习很多东西,刘指导的专栏每期我都会看。那里有他对几个主力队员近期表现的点评,好坏都有。很多时候,这些话他是不会直接跟我们说的,但是从杂志专栏里,我们看到后,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乒乓世界》能有今天的品质,与执行总编夏娃姐对《乒乓世界》的爱也是分不开的。能看得出来,《乒乓世界》对她来讲,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她想尽最大的努力把杂志做好。我觉得这和她多年来在乒乓界的地位和被大家认可的程度有很大关系。
  我们队员很喜欢《乒乓世界》,只要看到哪里有《乒乓世界》,我们都会去拿、去看。尤其是我,每期必看,期期不落。我觉得《乒乓世界》还是薄了一点,如果再厚一点,内容再丰富一些,可能更好看。
  我看了二十年的《乒乓世界》,《乒乓世界》也看着我一步步地成长,特别是进入国家队之后,《乒乓世界》更是跟着我,记录着我的一点一滴,见证了我的每一步成长。
  张怡宁:在世界乒坛,《乒乓世界》是最有名望的杂志
  11次成为封面人物
  2000年第3期:风云际会吉隆坡
  2001年第8期:双面张怡宁
  2003年第2期:张怡宁,我的2002
  2004年第9期:雅典曾经那么遥远,听李隼讲述张怡宁的过去四年
  2005年第11期:北京女团 铿锵三人行 核心张怡宁
  2006年第8期:张怡宁的气质
  2007年第5期:谁影响了张怡宁
  2008年第3期:张怡宁的
  2008年第10期:张怡宁这四年
  2009年第12期:和张怡宁一起走过的日子
  好早以前我就接触了《乒乓世界》,应该是1990年我还在什刹海体校的时候,那时我在杂志上看到了王涛、邓亚萍、乔红,我对他们的印象都比较深刻。第一代女运动员穿着侧面系扣子有点像短裙式的短裤,我也是在杂志里看到的,当时觉得还挺漂亮。
  记得《乒乓世界》第一次采访我,是在我们北京女队在全运会团体赛中拿了冠军之后,那也是当时我在国内重大比赛中打得最好的一次。2000年2月的马来西亚吉隆坡世乒赛女团夺冠以后,我第一次登上了《乒乓世界》的封面,是2000年第3期。当时不是自己单独上的,是陆元盛指导带着我们女团成员捧杯的照片。
  后来自己上封面的机会多了,不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打完北京奥运会的那期。2008年奥运会之后,我跟李指(李隼)去深圳参加活动,夏娃姐带着摄影师就在酒店楼下给我们拍了不少照片。
  那篇文章里,我说的内容还好,倒是觉得李指说的挺吸引眼球的,连我自己都想看。其实,所有的故事和想法我都愿意在《乒乓世界》里讲,但是不知道摘出哪一段来讲比较好,找哪一个点来发挥会更好。
  除了看关于自己的内容,关于其他教练和队员的文章,我也挺喜欢看的,虽然不像看有自己的内容那样一期不漏地看,但是我都会看,我喜欢《乒乓世界》的人物报道这部分。
  这本杂志确实有值得我们喜欢的地方。在世界乒坛里,《乒乓世界》是最有名望的杂志,因为国内选手的水平最高,我们记者写出来的东西也最真实、最优秀、最权威。虽然日本乒乓球杂志的质量也很好,买的人也很多,但是他们没有我们这么权威。
  最近,关于我的去向和将来生活的安排,网络上有一些报道,其中有些报道并不属实,我在这里也借《乒乓世界》告诉大家我自己的打算。出国只是我的一个初步构想,还没最后确定是出去读书还是做别的。如果出去了,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学习,第一步就是把语言关过了,再看下一步该怎么走。
  《乒乓世界》创刊三十年了,一直陪着我们经历风雨,看着我们磕磕绊绊地成长。所有的球迷、宁迷,我知道你们还一直在关注我,关心我,谢谢你们。我现在的生活很轻松、很幸福,也希望你们能抓住自己的美好时光,珍惜现在,把握好自己的每一次机会,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想想我就可以了。能走到今天,大家都很不容易,希望我们都珍惜现在,祝愿大家有美好的未来!
  刘国正:以前做梦都想上《乒乓世界》封面
  8次成为封面人物
  2000年第2期:新秀刘国正
  2000年第9期:渡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2001年第6期:英雄国正 一飞冲天
  2005年第7期:为什么嫁人就嫁刘国正
  2006年第10期:刘国正,期待恢复的那一天
  2008年第5期:这三个罕见的好男人
  2010年第5期:嫁给刘国正
  从1995年开始我就开始关注《乒乓世界》了,记得当时的报道全是关于世界冠军和世界比赛的内容,还有一些乒坛的历史和教练对技术的讲解。那时候还是季刊,要成为《乒乓世界》的封面人物很难。当时,看到杂志里的世界冠军,自己做梦都想上《乒乓世界》封面,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像那些世界冠军一样,在《乒乓世界》的封面上出现一两次。
  1999年年底,自己在国际大赛中有成绩了,2000年2月份,我第一次登上了《乒乓世界》的封面。大阪世乒赛后,我还记得封面故事那篇文章叫《一飞冲天》,也算是自己一个小小的梦想实现了吧。当时自己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自信心也增强了不少。能不能上封面还是跟比赛成绩有关,只有你成绩好,才有机会成为《乒乓世界》的封面人物。
  后来我成为世界冠军了,登上《乒乓世界》封面的机会也就多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05年第7期,《嫁人就嫁刘国正》这篇文章。因为自己在2001年以后也经历了一段时间低谷期,2005年是应该我的一个恢复期,成绩也比较好,这时能够登上杂志封面,感觉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那时我还没有结婚,&嫁人就嫁刘国正&这句话经《乒乓世界》宣传以后,很多人都对这句话很熟悉,一提起我就是&嫁人就嫁刘国正&,都成口号了。后来不是还有好多&嫁人就嫁谁谁啊&,&娶人就娶郑洁&啊什么的,这些都是山寨版。这还得感谢《乒乓世界》为我塑造了一个比较鲜明的形象。
  后来我结婚了,没想到我们的结婚照成为了《乒乓世界》2010年第5期的封面,那篇文章叫《嫁给刘国正》,这个确实没想过,这得感谢徐主任和夏娃姐。而且,今年杂志的技术版新开了《美女教球》栏目,我夫人又出现在杂志里了,拿到杂志我还专门翻了那几页呢,感觉这本杂志更亲切了。
  这么多年,自己陆陆续续地登上封面,也看着《乒乓世界》一点点改变:从季刊到月刊,从黑白到全彩,风格越来越时尚,广告越来越多,你们的每次改变都是越来越接近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受到广告商的青睐。以前看杂志的可能专业人士比较多,而现在像业余球友和球迷都会订这本杂志。我身边有好多朋友都爱看,要是有关于我的文章,他们更是向我打听在哪里可以买到杂志,都想收藏。
  反正只要有我做封面的《乒乓世界》,我爸都帮我收藏下来了,而且如果以后我孩子打球,只要封面上有他,我也帮他收集起来。
  我看杂志是不管有没有自己的内容都看得挺认真,特别是前半部分,感觉封面人物的文章写得都挺好。其实,这也算是我们的&厕所杂志&了,是静下心来看的杂志。其他教练和队员都挺喜欢看《乒乓世界》,前两天我看秦志戬也在看,睡着了手里还拿着杂志。
  当然,《乒乓世界》能有这样的品质,与你们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每一位编辑部的工作人员都非常不容易,而《乒乓世界》作为第一本乒乓球杂志,你们对我们的意义更不一样。每天,你们跟我们一样,和我们一起奔波,跟我们一起出去比赛,然后采访我们,你们可能是最接近我们运动员的记者,所以你们非常了解我们。你们在写我们的时候,不管是写日常生活,还是比赛成绩都非常客观公正,我们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还有获得的喜悦和鲜花,你们都会写到文章里。我想你们也是很用心地去体会我们在赛场上拿成绩、举奖杯的那种感受,所以你们才能真正地站在我们角度去写,写出亲近的感觉。所以我们对《乒乓世界》的记者编辑也是很亲近的,这样你们也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我们。一些我们不太懂的事情,你们也会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
  我觉得如果你们专门给业余选手弄一个小专刊或者在杂志里留出五六页,多为他们做一些宣传,哪怕是一些社区比赛,可能他们会更关注这本杂志。我发现现在杂志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当然,这些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你们也经历了一次次蜕变,也走过了一段不长不短的历史。
  《乒乓世界》创刊三十年了,也算是大寿,在这里,首先我祝福《乒乓世界》三十岁生日快乐!在这三十年里,你每一天都在改变,每一天都在进步;这三十年,是陪伴乒乓球走过的三十年;这三十年,是为乒乓球事业付出的三十年!在以后日子里,希望你们能做更多与乒乓球有关的事,写更好的文章,做更时尚的杂志。
  王皓:我最喜欢《五宗罪》那期
  13次成为封面人物
  2003年第3期:王皓星相
  2004年第4期:王皓,相信自己一定赢
  2006年第7期:王皓:再见,雅典!
  2007年第2期:王皓已经不&乖&了
  2007年第10期:王皓的&五宗罪&
  2008年第4期:马琳直板+王皓直板=吴敬平制造
  2009年第5期:二王一马的后奥运生活
  2009年第6期:拯救大兵王皓
  2009年第11期:光阴的故事
  2011年第1期:王皓的2010
  我是进国家队后开始看《乒乓世界》的,那时候杂志还是黑白的,感觉挺土的。2003年以后,杂志开始做全彩色,也比以前厚了。我平时总看《乒乓世界》,不光看写我自己那部分,也要了解别人。
  我第一次上封面,是卡塔尔世乒赛夺冠(2004年)那次,我记得里面还有一张照片,我和陈^两人坐在国旗下面。那是我第一次拿冠军,印象特别深。最能反映我真实状态的封面故事是叫《五宗罪》的那期,我觉得说得符合客观现实,能反映出我当时的状态。可能有的时候别人跟我说我的问题,我感觉不到,但是一看完杂志上写的这些东西,一条一条比较清晰,自己再去想的话就能看得比较清楚。而且跟《乒乓世界》的记者比较熟,我非常信任他们,有什么东西都愿意聊,所以写得都比较直接一点,我觉得特好的一点是看完关于自己的文章马上能想到自己的问题。
  我印象比较深的封面故事还有我和马琳跟吴指导(吴敬平)一起的那次,实际上是我们两颗星捧月&&自己的师傅。那次我觉得拍得也挺不错的。
  我还听说横滨世乒赛之前要做我的封面,后来怕影响我就做了三个人的,其实我没想过自己会是那期封面人物。当时我们在封闭训练,国梁可能觉得做封面人物肯定要跟我聊很多,还要做得真实一点,但是那时候我不会聊得很多,聊不出来东西做我也就没了意义。因为那时候思想比较混乱,教练包括周边的一些人说的话听不进去,问题比较大。
  《乒乓世界》作为中国乒协的一个官方杂志应该有更好的发展,我觉得文字内容应该再丰富一点,有的时候不光要写比赛,还要写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加一些运动员除了乒乓球以外的生活和话题,比如追求时尚的一些生活方式,增加这些内容后《乒乓世界》会更丰富一点。否则每次都是聊大赛之前大家的心理状态,队内竞争的状况,比赛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话题。在写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写他的各个方面,包括喜欢的品牌,生活的态度等等。有时候你们找我们拍时装照片,我们也比较感兴趣,人到了一个阶段,肯定对这些方面是有所追求的。我觉得既然是杂志,就应该更时尚、更娱乐一点。很多别的项目有一些顶尖选手其实也可以去聊一聊,写一写,因为毕竟都在体育这个圈子里,相互了解,相互贯通是好事。
  前一阵我自己还想出了一个封面创意,你们把我所有的头像都做在一个封面上,告诉读者这个头像是什么的冠军,那个头像是什么的冠军,比如说这是几年前的亚洲杯的,亚锦赛的,全运会的,世锦赛世界杯的,总决赛的,再加几个公开赛的,中间放一个头像的影子,没脸,中间放一个叹号,或者一个问号,写上一个2012。
  这个创意其实反映了我现在的心态,我现在自信多了,人到这会儿就剩这一个冠军没拿了,肯定会全力以赴,私心杂念会更少一点,但是压力也会更大。
  郭焱:《乒乓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
  3次成为封面人物
  2005年第11期:十月十运,十分精彩
  2006年第11期:郭焱终于亚克西
  2910年第9期:&标王&郭焱,要做一个&伟大的球员&
  我第一次上《乒乓世界》封面的时候感觉很新鲜,因为对于我们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很少能上杂志的封面。前几年,我总觉得这是我们自己内部的刊物,可能其他读者对《乒乓世界》还是很陌生。但是这两年我在报摊买书的时候,也都在报摊上看到《乒乓世界》了,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彻底成了大家的刊物,可以和《新周刊》这样的杂志相提并论了。
  我还是非常期待上封面的,因为封面照片比内文的照片要好很多,也是展现自己的一种方式。有重要成绩才会有机会上封面,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上次上封面时和李美多聊得特别投缘,从晚上9点多一直说到12点。当时有朋友约我出去,都问我怎么还没完啊,我告诉她们我有点聊高兴了。李美多引着我一点点说,慢慢地把很多事情都说了出来,感觉很好,很到位。
  希望以后《乒乓世界》能加些时尚的要素,全方位地展现我们运动员,不光是在球场上的拼搏精神,还有生活中的细节,私下的喜好,让球迷能够更多地了解我们。就像我,好多人都认为我在场上那么凶,是不是场下也很凶?如果不了解我的球迷,可能认为我就是这种性格呢,我不可能一直都处于这种状态啊,其实我还是有很多面的。
  马龙:争取当选&年度人物&
  3次成为封面人物
  2008年第1期:青春的龙
  2009年第9期:大马、小马和老马
  2010年第12期:马龙终于给力了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单独上《乒乓世界》封面是2008年第1期,但是那张照片选得不太好,我有那么多好看的照片,却选了那张,像个衣服架子,给广告商做广告似的。还有一期,是和马琳一人一边脸拼成了一个封面,第一眼看上去谁都不像谁,再仔细看,觉得我俩其实很像,不过马哥的脸胖点儿,肉多点儿。应该上下分一人一半,那样就更像了。
  2010年第12期的封面故事《马龙终于给力了》这篇写得挺好的,我是在军训的时候看到的这本杂志,一下子就回忆起了之前的那段经历了。前一段时间自己确实不太容易,经历了一个低谷期,心情不太好,压力也比较大,亚运会结束之后,自己算是走出来了,封面照片那一吼也是一种释放。
  平时我只看《乒乓世界》,其它杂志不太看。但这两年看《乒乓世界》,我发现一件怪事,只要一写&年度失意人物&,肯定就有我,2009年和2010年都有,2011年是提名。可能是因为大家对我的期望值比较高吧,而我却还没有到达大家心中的理想高度。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争取当选《乒乓世界》的&年度人物&,这也是今年的目标之一。
  丁宁:感觉像自家人一样
  3次成为封面人物
  2005年第11期:丁宁,95分的超级女生
  2007年第12期:冠军丁宁,日渐成熟的感觉真好
  2010年第1期:丁宁终于明白,打球不应该哭
  我觉得《乒乓世界》是一本非常好的杂志,她可以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我们,不光是场上的一面,还有场下的一面,平时有什么爱好啊等等。我妈妈每个月都订,在她的影响下,她的朋友们也是订整年的。大家都觉得很好,我现在也总和黑妹她们聊天,关系都很不错。原来《乒乓世界》是文字居多,现在改成彩页之后,更具有观赏性了。
  我目前还没有单独上过封面,希望有机会能上一次。见到《乒乓世界》的记者我就觉得很亲,几乎每期大家都能见面,感觉像自己家人一样。
  刘诗雯:我看别人,父母看我
  2次成为封面人物
  2008年第7期:小徒弟刘诗雯 按照他的技战术套路去打,肯定能赢
  2010年第1期:瘦了10斤,当了冠军&&刘诗雯&井喷式&的2009
  我平时只要是看到《乒乓世界》就会去看,但是关于自己的我几乎不看,总觉得别扭,有点不好意思吧。我看写别人的文章,以前看宁姐的,最近看的一期是王皓的,我对这几期印象都比较深,从文章中能够了解他们过去的经历,有些细节我们队友都不知道的,对我挺有帮助的。
  我从小就开始看《乒乓世界》了,杂志真的是做得越来越漂亮。我父母每年都订,他们每个月都是通过杂志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动态,感觉非常好。
  张继科:接受《乒乓世界》的采访时,我能放开聊
  3次成为封面人物
  2009年第1期:在路上&在竞争
  2010年第1期:张继科,痛并快乐着
  2010年第10期:继科7印象
  我是1998年开始看《乒乓世界》的,第一次看杂志时,封面好像是刘国梁和孔令辉。那时我还在青岛跟我爸打球,有时是我爸买,有时候从别人那拿。当时《乒乓世界》还是黑白页的,现在杂志办得挺漂亮,设计和写的东西都很好。我小时候就翻图,没看文字,也看不懂,现在主要看封面故事。
  2009年的时候我第一次上封面时挺兴奋的,上封面对我是一种鼓励和认可。而我最喜欢的是《继科7印象》那期,主要是里面有我爸我妈,非常开心。
  我对《乒乓世界》的感情比较深,觉得很亲切,接受采访时我能放开聊,所以我也希望《乒乓世界》越写越好,我能多上封面。
  许昕:希望单独上一次封面
  1次成为封面人物
  2010年第1期:&懒&许昕终于亮剑
  我是1998年开始看《乒乓世界》的,我妈给我买的,已经记不得是哪期了,只记得全是黑白字。后来我打全国业余少儿比赛的时候,上了一次杂志,印象很深刻。
  我现在经常看《乒乓世界》,喜欢看图片和&明星茶座&,觉得采访很有意思。我觉得《乒乓世界》的记者非常亲,你们第一次比较正式地采访我是萨格勒布那次,让我最有印象的采访是两次直通和一次世界比赛。
  有一次我上了封面,那是我世界杯第一次拿冠军,但是那次上封面的人太多了,所以我要继续努力,就是为了能单独上一次封面。我对《乒乓世界》的期待就是希望封面上全是我。
  曹臻:看到《乒乓世界》的人就觉得特别亲切
  2004年第11期:为什么一个女孩被称为&大兵&
  2006年第3期:曹臻,在&角落&里绽放
  2009年第3期:大兵曹臻的简单生活
  2009年第6期:琴瑟是怎么和鸣的&&当曹臻遭遇李平
  我每期都看《乒乓世界》,我觉得编辑部的人对我特别好,主要是总登我照片,没什么事也登我,每期大大小小都能找到我的照片。
  我跟《乒乓世界》的记者关系也非常好,宋斐见谁都说我是他妹,我也和他们说那是我哥,反正看到《乒乓世界》的人就觉得特别亲切,因为他们都特别支持我,很关心我,我特别感谢他们。
  真心祝愿在《乒乓世界》创刊三十周年之际,这本杂志能够越办越好!
  我们最伟大的对手&&老瓦
  2000年第8期 &走近瓦尔德内尔&
  老瓦这位北欧人在通常情况下是很难接触的。这么多年我只正儿八经地单独采访过他一次,那是1993年在瑞典哥德堡举行42届世乒赛的时候,采访结束之前我还特意地问过他:&好多中国记者都想采访你,但看上去你似乎很难接触。&他回答说:&大概因为语言的问题吧,以后不会了。&
  但是两年以后,我在天津世乒赛上想再次采访他,被拒绝了。当然,主要是我选择了一个非常不适当的时机,瑞典队刚刚在决赛中2比3输给了中国队。
  2000年中瑞对抗赛之后,瓦尔德内尔在酒廊推开茶几再一次学起了刘国梁的发球。又是几杯啤酒下去,话开始多了。一时间忘了我的记者身份。&我有点老了。&瓦尔德内尔略带伤感地说,&悉尼奥运会能进前八我就很高兴了。&
  &从我开始打球以后,我认为中国有四位选手是真正用脑子打球的,蔡振华、郭跃华、江嘉良和刘国梁。&说完这番话,瓦尔德内尔开始&采访&许绍发:&你认为悉尼奥运会谁能拿男单冠军?&许绍发说:&我想男单冠军应该在中国和瑞典两队中产生。&瓦尔德内尔表示赞同,然后开始掰着手指头点评另外几个超一流高手:萨姆索诺夫希望不大,他速度太慢,缺少战斗力;金择洙接发球太差&&
  2001年第6期 &老瓦没想谢幕&
  文/夏娃
  想跟老瓦好好聊一聊是很难的。心情好的时候,他也只是客客气气地简单回答几个问题。所以通常情况下,记者们都会抓住这个机会问一句:&你准备打到什么时候?&
  反来复去地被问到这个问题,一般人肯定早就透烦了:干嘛总惦记让我退役?事实上,世界乒坛还没有哪一位选手的去留能够如此引人关注。老瓦自己也清楚,他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乒乓球爱好者心中的份量,大家总打听他啥时候退役,实际上是不希望他在舞台上谢幕。因为他的存在,才有了中瑞两强将近二十年的精彩对抗,才有了一场场可以载入乒乓史册的经典战例。
  所以,面对中国记者如出一辙的提问,老瓦始终没有&翻脸&,&只要体力允许,我就会尽可能多参加大型的国际比赛。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总有一天会离开球场的。&
  大阪世乒赛,曾经创造无数辉煌的&长青树&带着一枚铜牌告别了新世纪的第一次世界比赛,失意者总会有一点壮志未酬的伤感。可是除了中国队,又有几个人脸上带着笑容、脖子上挂着奖牌返航呢?正当年的萨姆索诺夫、普里莫拉茨、施拉格还空手而归呢!想想这3位&虎兄弟&,老瓦应该对自己还有信心。
  2004年第9期 &第N次向老瓦致敬&
  文/夏娃
  2003年7月,《乒乓世界》杂志做了一期老瓦专辑,我们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一位伟大的乒乓球运动员告别。
  在他单枪匹马与中国队抗衡二十年的最后七八年里,老瓦曾几次在世界大赛中给了我们一种错觉,比如在1995年天津世乒赛男团决赛中独取中国队两分之后,他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1/8决赛中被黄文冠淘汰,我们以为他老了,可他转年就在曼彻斯特世乒赛上夺得男单冠军。又比如他在1999年荷兰世乒赛男单半决赛中2比3输给了年仅19岁的马琳,我们觉得老瓦确实在走下坡路了,他却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单半决赛中完胜刘国梁,打进了男单决赛。
  四年前与孔令辉的那场悉尼&巅峰对话&,老瓦似乎真的被伤了元气:2001年大阪世乒赛,男单1/8决赛0比3输给萨姆索诺夫,他和佩尔森的双打未进前16;2003年巴黎世乒赛,老瓦首轮消失,输给了世界排名在100名之外的希腊选手帕帕乔吉欧,男双连前32都没挤去&&
  于是,巴黎世乒赛之后,我们胸有成竹地做了那期告别专辑。
  然而,在2004年8月的雅典,老瓦告诉我们:你们都错了。
  老瓦再一次成为&主角&的那天是日,欲在雅典奥运会上第三次包揽冠军的中国乒乓球队遭到老瓦两次灾难性打击。当地时间下午2点,年龄总和达到77岁的老瓦和佩尔森以4比1淘汰了赛前夺标呼声最高的孔令辉/王皓,中国队男双仅剩马琳/陈^一对;7个小时后,2号男单种子马琳1比4被老瓦淘汰,中国队男单下半区失守。
  老瓦在雅典加拉特斯奥林匹克体育馆里尽情表演的几天里,蔡振华、江嘉良、王涛、吕林、刘国梁、孔令辉、马琳、王励勤、王皓在不同的位置上&&看台、记者席、电视机前、挡板外、球台的对面,感受着这位老对手带给他们的震憾。
  8月23日,老瓦的五届奥运之旅谢幕。尽管男单铜牌之争始终由王励勤主导,所有的人从第二局开始就知道老瓦肯定要输掉这场比赛,但没有人在乎这个结果。比赛结束之后,当老瓦走向观众,把自己球包里的五件球衣一件一件抛向自己的球迷时,瑞典国王和王后、500多名瑞典人以及现场的所有观众都起立鼓掌,一起参与了这个英雄般的告别仪式。&场面非常感人,我也站起来鼓掌,以表达对这位乒乓球传奇人物的敬意。&被老瓦打破了雅典夺冠梦想的孔令辉由衷地说。
  带你认识真正的&金童&波尔
  2002年第6期 &波尔,少年维特没有烦恼&
  文/陈洁
  2002年新年伊始,德国小将波尔就为自己开了一个好头,首先在国际乒联第一站巡回赛&&奥地利公开赛上获得男单冠军,紧接着又获得了2002年欧洲12强赛冠军;2002年欧洲锦标赛单打和双打两项冠军。短短几个月,他的世界排名已经从第15位上升到了第6位。
  今年1月在天津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期间,我们约他拍摄《乒乓世界》封面照片并接受我们的采访。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张封面照片究竟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也许今年下半年,也许2003年。没想到,天津总决赛后,波尔屡创佳绩,世界排名一路飚升,很快就被我们选定为&封面人物&。
  那天下午3点,在男双四分之一决赛中战胜了王励勤/闫森后,心情很好的波尔匆匆忙忙回房间冲了个澡,换上一身便装,在宾馆大厅找到了我们。
  身着黑色休闲服和蓝色牛仔裤,湿润的头发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眼前的波尔与赛场上的他风采截然不同:潇洒、飘逸、灿烂,散发出浓浓的青春气息。为了不使他在拍摄过程中感到拘谨,我们选择了宾馆的咖啡厅作背景。伴着咖啡厅里悠扬的乐曲,波尔神情悠然地喝着咖啡、聊着天,还不时地按照摄影师的要求摆出各种拍照的姿势。在这种宁静的气氛中,波尔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同时摄影记者也记录下了他许多美好的瞬间。
  2002年第12期 &波尔,与哈利&波特一起飞&
  文/梁宏达
  孔令辉正手拉球失误,波尔高举双臂,兴奋地向上一跃。刚才还杀气腾腾的体育馆,此刻在波尔的眼中如同春天的绿野。是啊,一个大男孩的考试结束了。从此男单世界冠军的封神榜上又多了一张青春而又鲜活的面孔。在略显沉闷的乒坛殿堂里,波尔如同山间欢快的小溪,夹杂着清新的水汽,扑面而来。
  如潮的人们拥上来,向2002年世界杯冠军祝贺。这一天是11月3日,泉城济南正被干冷的气流统治着,赛场内却为一个德国男孩的幸福而荡漾着春天的湿润。记者们要求波尔摆一个获胜的POSE摄影留念,他握紧拳头,曲起双臂,甚至挤眉弄眼,却怎么也摆不出一个霸气四溢的姿势。与前辈相比,金择洙的嚣张,罗斯科夫的狰狞,老瓦的傲睨,刘国梁的激扬,甚至蒋澎龙的俊逸,都与这个&扮酷&的男孩无缘。他的笑容甜蜜温软,还略带些腼腆,眼中流露着清新灵动,一如魔法刚刚附身的哈利&波特。
  不错,波尔最喜欢的人物便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也许是出生在3月8日(1981年)的缘故,波尔的性格中一直有女孩般的羞涩与安静,日耳曼人的强硬、刚劲与冷酷,在他身上看不到。波尔属于男人的统治欲更多地存在于哈利&波特式的浪漫想象中。
  波尔绝对是个听话的孩子,甚至有点机械。他走路时上身几乎不动,两腿的摆动却很快,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是典型的听命心理,时刻准备高效率地执行某种命令。同时,波尔练球的姿势宛如雕塑,一律的&骑马蹲裆式&,手臂摆幅匀速而等时,误差小至肉眼难辨。在这一点上,他倒是体现了德国人的规律性与刻板。
  也许这正是他喜欢哈利&波特的原因。现实中很少越雷池一步,必然需要在想象中拓展更大的空间。
  2006年第2期 &波尔不是波尔卡&
  文/谭杰
  我们上一次把一个外国乒乓球手(柳承敏)送上封面,还是2004年11月的事情,距离现在已经有15个月了。
  这一次,是波尔。我们之所以选择他,不完全是因为他去年年底得到了一系列的冠军,更重要的是,他是中国男队未来几年最危险的对手。这么说吧,我们现在把他放到封面上,是为了不让他到2008年秋天的时候再次出现在封面上。我们宁可现在多给他一些篇幅,也不想到两年多之后仍然围着他转悠。
  波尔长了一张娃娃脸,面相很善,没那么多杀气。中国选手都说他一点都不像德国人,这里面当然包含了很多层意思,但最核心的意思是,跟他打球,心里不怵。而且实事求是地说,中国选手在波尔身上吃的亏并不多,还没有那种刻骨铭心的悲惨教训,相反,倒是有不少人通过战胜他积累了信心。
  但是,别忘了,刚出道时的老瓦也是娃娃脸,后来虽然增加了许多沧桑,但是也从来都没长出过凶相。
  更重要的是,波尔是那种可以静悄悄不声张地从中国队手里赢下两分的人,而且他还有足够的实力事先声张、大喊大叫地与许斯一起从中国队手里赢下一场双打。
  这样的一个人,早婚、不饮酒、不赌博、无其它不良嗜好,简直比王励勤还要听话,他难道长得善良一点就不会在北京奥运会上对中国队下狠手了吗?
  波尔不是&波尔卡&,他即使是&波尔卡&,也不会老跟你玩&闲聊波尔卡&,他冷不丁就能跟你玩一出&雷鸣电闪波尔卡&。
  从12岁到22岁,我们记载福原爱的成长
  2000年第9期 &打遍日本无敌手&&记天才少女福原爱&
  文/陈洁
  我们在正定基地采访期间,接到中国乒协主席、本刊主编徐寅生打来的电话:&日本的小明星正在北京训练,咱们去采访一下。&
  这个小明星叫福原爱,很多球迷可能在7月26日举行的长城汽车中国国际U-17乒乓球冠军赛中已经认识她了。
  在日本,福原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小明星。福原爱日出生,今年还不满12岁。受哥哥的影响,她3岁零8个月就开始学打球,4岁零3个月便开始参加日本的少年儿童比赛。她不到6岁就获得了日本少年比赛的冠军。到目前为止,她已经获得过7次全日本青少年比赛的单打冠军,一次双打冠军。日本Miki House公司已经正式和她签约,现在她已经成为全日本最小的一名职业球员。今年9月份她将申请一分钟击球吉尼斯世界纪录,她目前的水平是每分钟击球(包括对手)183次。
  2004年第5期 &因为&爱&,所以&爱&&
  文/石小娟
  一个16岁的女孩子让日本人疯狂地迷上了乒乓球。在雅典奥运会预选赛上,除了迟迟未决的中国男双人选是人们关心的焦点之外,还有另一道奇特的风景同样吸引着人们的视线,那就是聚集在日本小选手福原爱球台周围手持摄像机、照相机和话筒的众多记者。为了报道福原爱参加这次比赛的情况,蜂拥而来的日本记者竟有60余人之多,不大的记者新闻中心,不时被这一群日本记者全面占领,作福原爱的采访会之用。
  其实,这道景观在日本早已是司空见惯。今年16岁的福原爱,从3岁多握起乒乓球拍,刚刚勉强能把话说清楚时,就成了媒体镜头争相追逐的对象。&天才乒乓球少女爱蔷&这个在日本家喻户晓的称号,已陪伴了她10多个年头。
  2005年第8期 &天生精灵之福原爱&&经常哭,但是快乐&
  文/梁慧敏 夏娃
  日晚,辽宁本钢1比3负于天津中乒之后,我们问福原爱选择当天晚上接受采访还是第二天上午,她毫不犹豫地说,那还是晚上吧。看上去,似乎她也是个&小夜猫子&。爱蔷一进门,就连说&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而这些天总能听到她挂在嘴边的&对不起&,无论坐车晚到一会儿,还是不能给球迷签名。
  聊了大概有半个小时了,爱蔷突然问道:&你们采访我什么啊?&&我们一直在问啊。&她笑了:&是吗?这就是啊,这么简单啊?&
  于是继续聊,两个小时里,我们曾经两次跟她说时间太晚了,回去睡觉吧,她都说没关系。我们当然更无倦意,这位不满17岁的日本女孩操着带一点东北口音的汉语,生动地描述着自己的生活,家人,理想,爱好,时常令我们捧腹大笑。
  2007年第8期 &陪福原爱一起耍贫嘴&
  文/甄东隅 宋斐
  &你怎么看待自己在中日关系中的&大使&和&桥梁&的身份?&
  福原爱:我很喜欢乒乓球,我能通过乒乓球给中日友好带来一些帮助,我十分高兴,也非常荣幸。
  &你来中国这么长时间,对中国的印象是什么?&
  福原爱:对中国的印象太多了。如果非要我说,能够你写《乒乓世界》一本书。我特别喜欢中国人,中国人很热情。而且中国美食很多,在广东我爱吃热带水果:榴莲、山竹。在辽宁爱吃东北菜。在上海爱吃小笼包。
  &对中国人的印象呢?除了热情。&
  福原爱:中国人很直爽,该说的都说,不会窝在心里。日本人说话从来不会说&yes or no&都是一般吧,还行吧。我现在已经中国化了。所以我经常会和日本人吵起来。
  2009年第8期 &将福原爱&复制&到底&
  文/石小娟
  大约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体育人间》栏目组来东京拍摄中国奥运冠军专集。当时,编导就问我们:如果采访日本乒坛的知名选手,应该数谁?
  我们不假思索地回答:福原爱!
  如果把福原爱称为上世纪90年代后的日本乒坛、乃至一般民众十多年的至爱,绝对不是过言。日本的富士电视台一直跟拍了爱蔷多年:无论她走到哪里,摄影镜头一直如影相随。
  面对应接不暇的高度人气,福原家庭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千秀企划&,经纪&爱蔷&事务。福原爱有过非常多的名誉和头衔,从小见过很多的名人要人,她的笑颜、击球的英姿不时以超大尺寸的广告画形式映入人们的眼里。在这样万千宠爱集一身之中,爱蔷能够作为一名选手坚持训练、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还保持其媒体应对时几乎无懈可击的发言和日常生活中善解人意的性格,不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简单事情。
  随着福原爱的成功和逐步长大,日本媒体,尤其是电视台一直在试图复制一个翻版福原爱,满足大众的需求;日本乒坛需要新的才貌双全的希望之星,使乒乓球运动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乒乓偶像的效应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这几年来,在日本的不少广告当中,选用了乒乓球作为宣传题材。应该说,日本媒体塑造偶像的工作做在了世界的前头。
责任编辑: 婆娑罗
运动员资料库
自由式滑雪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珍藏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