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终身免疫吗风险评估基础免疫水平薄弱的二级指标有哪七项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_免疫常识
                      
当前位置: &>>&&>>&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加入时间: 8:49:34 &&阅读次数:5872&&【文字
&& 保护视力色:
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开展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以下简称《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掌握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路径。  
(四)评价麻疹、风疹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  
(一)监测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二)监测病例分类。  
1.实验室确诊病例  
(1)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  
③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  
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风疹病毒者;  
③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临床诊断病例  
(1)流行病学联系病例  
①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②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2)临床符合病例  
①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②临床符合风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3.排除麻疹风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排除麻疹风疹病例。  
(1)血标本检测麻疹和风疹IgM结果均为阴性,且无其他麻疹或风疹实验室检测阳性结果者。  
(2)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且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监测病例分类示意图见附件1。  
三、监测内容  
(一)病例报告。  
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监测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  
(二)病例监测。  
1.流行病学监测  
(1)病例调查  
每例监测病例都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报告单位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开展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于跨县(区)就诊的病例因返回其现住址等原因无法完成调查、采样的,报告单位所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将信息反馈至病例现住址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病例现住址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最终完成调查、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在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同时,报告单位所在地、病例现住址所在地、病例可能的感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病例居住地或活动场所进行调查,了解传播情况。  
负责调查的专业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填写“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见附件2),各变量要准确、有依据。以下10个变量中任何一项空缺或不准确的,均认为个案调查不完整:病例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出疹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血标本采集日期、可能的感染地。  
(2)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监测病例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协助将标本于24小时内送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等过程中发现的未就诊监测病例,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  
为掌握麻疹病毒基因型变化及其动态分布情况,各省应按照监测连续性和代表性的原则,以地市为单位每年至少采集10%的监测病例病原学标本。当确认为麻疹暴发疫情时,应采集疫情早期至少5例病例的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病例数小于5例者应全部采集。  
标本应在采集后3日内送达本地区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发生暴发疫情时要快速送检。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见附件3。  
(3)主动监测  
医疗单位应每旬开展相关科室主动监测,并做好记录。承担主动监测任务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乡级防保组织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每旬到辖区内监测医院开展主动监测,定期对医疗单位主动监测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导评估。  
2.实验室监测  
(1)全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  
全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由国家、省、市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组成,承担麻疹风疹血清学和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及基因定型任务。有条件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疗单位实验室,经上级网络实验室考核认证后,可纳入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管理,并承担相应的检测工作。  
(2)血清学检测  
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的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在收到血标本后,应于4日内完成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血清IgM抗体检测应用统一标准的ELISA方法,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3)核酸检测  
地市级及以上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应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在接到病原学标本后7日内应完成麻疹或/和风疹病毒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的病原学标本,应在完成核酸检测后10日内送达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  
(4)病毒分离与基因定型  
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在收到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标本后,应于28日内完成病毒分离工作。已开展病毒基因定型的应于14日内完成基因定型,并在完成后3日内将基因序列原始图谱资料送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复核。尚未开展基因定型的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应在14日内将病毒分离物送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进行病毒基因定型。   
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在收到病毒分离物后14日内完成基因定型,收到基因序列原始图谱资料后3日内完成基因定型复核,并将结果反馈至送检单位。  
(5)实验室质量控制  
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负责对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进行认证、质量控制、考核和检测试剂的质量评估。省级及以下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实行逐级认证、质量控制和考核。有关全国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管理及检测工作要求另行制定下发。  
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工作用表见附件4。  
(三)暴发疫情监测。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现阶段麻疹暴发疫情定义为以下任一种情况:①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②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③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发生麻疹暴发疫情后,各地要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做好疫情报告、调查、风险评估工作,采取控制措施,并通过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调查处置信息。  
(四)风险评估与预警。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利用历年麻疹疫情、疫苗接种率及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等信息,对本地区麻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警。  
四、资料管理与信息交流  
(一)信息的录入和个案管理。  
监测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信息由病例报告单位录入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调查完成后48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验室检测结果由检测单位于检测完成后24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3日内将检测报告反馈至标本送检单位。基因定型结果首次由省级录入系统的,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应根据复核检测结果进行检查订正。  
根据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监测病例分类标准进行最终分类,原则上应在病例报告后10日内完成。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麻疹病例,在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应通过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关联,完成疫情调查处置后10日内填写麻疹暴发疫情信息汇总表(附件5),同时上传调查报告。具体操作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存,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由检测单位保存。  
(二)信息分析与利用。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适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综合分析麻疹和风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当地人群免疫状况,发现免疫接种薄弱地区和人群,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并及时将信息反馈至下级单位,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  
五、各级职责  
(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对全国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督导、评价;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协调、指导省级麻疹监测工作;对全国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和反馈;负责全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管理和维护,对省级麻疹风疹实验室进行考核、质控,对麻疹、风疹病毒基因型进行鉴定,评价血清学和核酸检测试剂。  
(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全省麻疹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健全和质控考核本省麻疹监测网络;指导、参与麻疹暴发疫情调查;负责麻疹、风疹病毒分离,有条件者进行基因定型;开展麻疹监测工作培训、督导和评价;对本省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和反馈;协调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麻疹监测工作。  
(三)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全市麻疹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开展监测病例血清学和核酸检测;指导和参与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对本市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本市麻疹监测系统进行管理和质量控制,开展督导和评价;对本市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和反馈;协调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麻疹监测工作。  
(四)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具体实施辖区内麻疹监测工作,开展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录入;负责监测病例标本的收集和运送;开展辖区内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对本辖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单位开展主动监测;对本辖区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和反馈。  
(五)医疗机构。  
按《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负责就诊的监测病例报告和主动监测,保证报告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采集就诊病例的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并协助完成标本运送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认证考核的实验室可开展监测病例的血清学检测;对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六、监测指标  
(一)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  
以省为单位,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  
(二)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  
监测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达到80%以上,血标本采集后3日内送达网络实验室的比例达到80%以上,实验室收到标本后麻疹风疹IgM检测结果4日内报告率达到80%以上。  
(三)监测系统特异性指标。  
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达到9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  
有关监测指标的说明见附件6。  
附件:  
1.监测病例分类示意图  
2.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3.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4.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工作用表  
5.麻疹暴发疫情信息汇总表  
6.监测指标说明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管理员:鄂ICP备号 - 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赤壁市车站路197号 电话(传真): ==
提供技术支持南充市2014年麻疹及脊灰疫苗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实施方案
&&& 根据《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14年麻疹及脊灰疫苗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的通知》(川卫办发〔2014〕48号)精神,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消除麻疹工作,力争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继续保持我市的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人群、时间安排及工作指标
(一)目标人群
1、补充免疫。
在顺庆区、高坪区、南部县、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西充县和阆中市,对8月龄至47月龄(日-日出生)儿童,不管其居住地与出生地,无论既往免疫史及麻疹患病史如何,凡无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均接种一剂麻疹疫苗(一个月内已接种含麻疹成份疫苗的,本次不再接种)。
2、查漏补种。
在嘉陵区对8月龄至47月龄(日-日出生)儿童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
在全市对2月龄至47月龄(日-日出生)儿童开展脊灰疫苗查漏补种。
为本次查漏补种活动完成首次补种后,其余针次的补种工作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完成。
(二)时间安排
1、补充免疫:日-21日。
2、查漏补种:月
(三)工作指标
各县(市、区)目标人群含麻疹成份疫苗和脊灰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二、组织与实施
(一)制定实施细则
各县(市、区)要结合此实施方案和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合理分工,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二)社会宣传、人员培训
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以及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知晓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强化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时要认真开展人员培训,包括以下内容:目标人群、时间、工作指标,目标人群摸底登记、评估方法及要求,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症和接种技术,免疫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理,风险沟通,督导、评价与总结要求等。
(三)目标人群摸底调查
各县(市、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辖区目标儿童数的摸底调查,应重点关注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及边远地区儿童,对发现未建卡和未完成常规免疫接种的儿童,应及时补建接种卡和接种证,并纳入常规免疫管理。
摸底调查人员应采取入户或通过托幼机构等方式,告知接种的时间和地点等事项,并负责填写《四川省2014年麻疹和脊灰疫苗补充免疫/查漏补种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附表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卫生院负责对摸底登记结果进行核查、汇总,根据摸底儿童数、接种点数,制定接种实施时间表,并将相关信息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督导人员要对摸底调查质量进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地区重新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摸底调查工作必须在日前完成。
(四)物资准备与后勤保障
本次补充免疫/查漏补种活动所需疫苗与注射器由省卫生厅统一采购。各县(市、区)要在3月17日前将补充免疫/查漏补种活动所需疫苗、注射器、急救药品和器材等准备到位。疫苗的储存、运输要严格执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做好出入库记录。
(五)现场接种实施与记录
补充免疫/查漏补种过程中,除已取得资质的预防接种点外,各县(市、区)还可根据地理条件、人口密度、摸底情况,在流动人口集中处、学校或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设置临时接种点,或采取入户接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接种。
接种现场应有负责组织、预检登记、接种、不良反应处置的工作人员,现场工作人员数量要根据接种对象数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规范接种和登记。现场接种流程、操作技术及接种后剩余疫苗处理等严格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执行。
预防接种要严格掌握含麻疹成份疫苗及脊灰疫苗接种禁忌征及其他暂缓接种的原则,补充免疫/查漏补种与最后一剂注射的减毒活疫苗间隔应在1个月以上。对于暂缓接种的儿童,应在条件适宜时机及时予以补种。
各接种点都要按要求对接受补充免疫/查漏补种的儿童进行登记,保存本次补充免疫/查漏补种儿童名册原始记录。接种后及时将接种记录登记在接种卡和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中,同时注明本次接种为补充免疫/查漏补种,与常规接种区分,以便评估。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置
各县(市、区)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结合补充免疫/查漏补种特点及本地实际,制定麻疹和脊灰疫苗补充免疫/查漏补种活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方案,及时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工作。对严重疑似异常接种反应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原则参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沟通解释工作。各地应按照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统一发布相关信息。
各县(市、区)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开展活动地区的监督指导,督导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被督导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县级疾控中心要派出专业人员指导大型建筑工地、集贸市场、流动人口流入、流出地和聚居地、山区农村等重点地区的活动。
(一)摸底阶段评估
1.评估内容。
麻疹及脊灰疫苗补充免疫/查漏补种接种前,各级督导员应对前期宣传动员、人员培训、摸底登记、家长知晓率等进行调查,以对各级补充免疫/查漏补种前期准备工作进行整体评估。
2.评估指标。
(1)目标儿童摸底登记数≥当地人口管理部门掌握的同年龄组儿童数。
(2)目标儿童摸底登记数≥出生率估算的各年龄组出生人数(不考虑婴儿死亡率)。
(3)目标儿童摸底登记数≥既往麻疹/脊灰疫苗补充免疫/
查漏补种同队列应种数。
(4)家长知晓率在现场接种开始前不低于95%。随机选择1个乡镇、1个城区、1个市场,各调查5名适龄儿童家长,进行知晓率快速调查,若5名家长均了解补充免疫时间、地点和目标人群,可认为知晓率尚可。
以上指标均符合要求,可认为摸底质量较好。有一项以上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分析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补摸、补登工作。有二项以上指标不符合要求,又无其他因素可解释时,应重新开展摸底登记。
(二)接种率快速评估
1.评估时间。
每轮补充免疫/查漏补种完成后,开展接种率快速评估。县级自评估应在工作完成后的3天内开展。
2.评估方法及要求。
(1)县级自评要对每个乡镇进行快速评估,评估对象、数量自行确定。
(2)市级应对每一个县进行快速评估。
抽查3个重点乡镇(街办)(指工作薄弱、地处偏远、城乡结合部等)、1个流动人口聚集的农贸市场,共计4个调查单位,每个调查单位随机抽查30名以上目标人群;被抽查的每个乡镇(街办)随机抽取3个村(社区);被抽查的农贸市场分别从不同的方位各设3个调查点;共计12个调查点,各调查10名以上目标人群,总计调查120人以上。每个调查点应分不同区域查找目标人群,避免在一处完成调查快评任务,尽量查找未接种人员,查明未接种原因。
3.结果判定与处置。
(1)结果判定。
结果判定以家长回忆、接种标记,并核查接种记录为准。
(2)处置。
①本次快评时,遇到因拒绝、有禁忌症、生病暂缓的未种/服者,也要计算在内,以便更真实反映补充免疫疫苗覆盖率。但在上报和反馈结果时,注明快评时发现的未种/服者中有几名是因拒绝、禁忌症或生病暂缓等原因造成的。
②快速评估:每个调查单位的补充免疫对象中只要发现1名未种/服者(因拒绝、有禁忌症、生病暂缓的未种/服者除外),即对未种/服者在补充免疫期间现住址所在地,以乡镇为单位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如有2名以上应种对象未种/服(因拒绝、禁忌症、生病暂缓的未种/服者除外),应以乡镇为单位重新开展摸底调查,并对漏种儿童实施补种;如有2名因拒绝、禁忌症、生病缓未种/服者,则再扩大调查30名儿童(共调查60名以上),若共有3人因患病或禁忌症等原因未种/服,该调查单位评估通过;如有4人(含4人)以上,无论任何原因未种/服,该调查单位则需开展查漏补种/服。如有2个调查单位需查漏补种/服,则全县重新开展摸底调查,并对漏种儿童实施补种/服。
(三)效果评估
对于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效果可以参考以下方面进行评估,并将意见及时反馈当地。
1.当地有无详细补充免疫/查漏补种实施细则。
2.组织管理与后勤保障情况,包括当地开展宣传动员活动的形式和规模及覆盖范围;培训和动员情况;接种队伍和督导的组织管理,接种点设置情况和督导组织情况;疫苗、活动经费及时到位情况;当地两轮补充免疫/查漏补种的冷链运转情况等。
3.常规免疫工作情况,包括常规免疫组织落实情况,疫苗管理和使用,建卡、建证情况,流动人口管理策略,当地常规免疫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督导组督导活动情况与督导结果。
5.总结与分析。
六、资料收集与报告
在两轮疫苗接种/查漏补种工作结束后, 各县(市、区)应及时对补充免疫活动/查漏补种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于日前将补充免疫/查漏补种资料、接种率快速评估以及工作总结报送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
&&&&附件:
相关链接&&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 承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咨询服务电话:(2 
Copyright@ by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登陆本站点您的位置:->范本分类->麻疹监测方案2014
麻疹监测方案2014
文字大小:【
精彩载入中...请稍候
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
)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抗体阳性者;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抗体阳性者;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临床诊断病例
)流行病学联系病例
)临床符合病例
关节痛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排除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排除麻疹风疹病例。
)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结果均为阴性,且无其他麻疹或风疹实验室检测阳性结果者。
)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且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流行病学监测
)病例调查
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填写“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各变量要准确、有依据。以下10个变量中任何一项空缺或不准确的,均认为个案调查不完整:病例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出疹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血标本采集日期、可能的感染地。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或病原学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协助将标本于24小时内送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等过程中发现的未就诊监测病例,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
%的监测病例病原学标本。当确认为麻疹暴发疫情时,应采集疫情早期至少5例病例的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病例数小于5例者应全部采集。
日内送达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发生暴发疫情时要快速送检。
)主动监测
、实验室监测
)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
)血清学检测
日内完成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检测。血清IgM抗体检测应用统一标准的ELISA方法,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核酸检测
日内应完成麻疹或/和风疹病毒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的病原学标本,应在完成核酸检测后10日内送达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
)病毒分离与基因定型
日内完成病毒分离工作。病毒基因定型的应于14日内完成基因定型,并在完成后3日内将基因序列原始图谱资料送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复核。
)实验室质量控制
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验室检测结果由检测单位于检测完成后24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3日内将检测报告反馈至标本送检单位。
日内完成。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麻疹病例,在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应通过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关联,完成疫情调查处置后10日内填写麻疹暴发疫情信息汇总表,同时上传调查报告。
小时内完整调查率达到95%以上,血标本采集率且3日内送达网络实验室的比例达到95%以上,实验室收到标本后麻疹风疹IgM检测结果4日内报告率达到95%以上。
%以上;麻疹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达到95%以上;麻疹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95%以上。
4IgMIgMELISA
4880380IgM480
甘肃省麻疹监测方案(2014年版)
号),制定本方案。
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
)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抗体阳性者;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抗体阳性者;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临床诊断病例
)流行病学联系病例
)临床符合病例
关节痛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排除麻疹风疹病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排除麻疹风疹病例。
)血标本检测麻疹和风疹IgM结果均为阴性,且无其他麻疹或风疹实验室检测阳性结果者。
)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且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流行病学监测
)病例调查
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填写“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见附件2),各变量要准确、有依据。以下10个变量中任何一项空缺或不准确的,均认为个案调查不完整:病例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出疹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血标本采集日期、可能的感染地。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或病原学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协助将标本于24小时内送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等过程中发现的未就诊监测病例,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
%的监测病例病原学标本。当确认为麻疹暴发疫情时,应采集疫情早期至少5例病例的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病例数小于5例者应全部采集。
日内送达本地区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发生暴发疫情时要快速送检。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见附件3。
)主动监测
实验室监测
)全省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
)血清学检测
日内完成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血清IgM抗体检测应用统一标准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方法),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核酸检测
日内应完成麻疹或/和风疹病毒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的病原学标本,应在完成核酸检测后10日内送达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
)病毒分离与基因定型
日内完成病毒分离工作,并应在14日内将病毒分离物送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进行病毒基因定型。
)实验室质量控制
①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②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③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年版)》,做好疫情报告、调查、风险评估工作,采取控制措施,并通过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调查处置信息。
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验室检测结果由检测单位于检测完成后24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3日内将检测报告反馈至标本送检单位。。
日内完成。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麻疹病例,在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应通过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关联,完成疫情调查处置后10日内填写麻疹暴发疫情信息汇总表(见附件5),同时上传调查报告。具体操作参见甘肃省疾控中心关于印发《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甘疾控免疫发〔2011〕52号)。
小时内完整调查率达到85%以上,血标本采集后3日内送达网络实验室的比例达到85%以上,实验室收到标本后麻疹风疹IgM检测结果4日内报告率达到85%以上。
%以上;麻疹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达到95%以上;麻疹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85%以上。
1.监测病例分类示意图
2.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3.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4.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工作用表
5.麻疹暴发疫情信息汇总表
6.监测指标说明
以上附件内容详见文本附件
附件列表:
精彩载入中...请稍候
推荐阅读:&&&&
精彩载入中...请稍候
本专题相关范本
本分类相关范本
特别专题合同范本协议书范本计划方案范本党团范文常用公文
精彩载入中...请稍候
()版权所有 中国范本网 打造中国最专业的范本提供平台
特别说明:本站系非赢利性个人网站,本站所有范本均来自网络收集,如本站范本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侵权文章。联系方式:QQ: Email: 备案编号:渝ICP备号-2 本站系纯绿色免费范本范文站点 无病毒 无插件 你可以完全放心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疹终身免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