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义

出自 MBA智库百科()
马克思主义(Marxism)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角度所编写而成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分别是、受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被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列为理论基础,但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产生许多不同的流派,产生激烈的争执,导致多次分裂。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理论的解释也有变化。致使各派别的理论发展产生相当大的区别,尤其是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的党执掌政权后,就会宣布自己的派别为正统。当前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诠释仍然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一致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20世纪的世界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但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实际产生过程和实际地位,有不同的意见。如经济学家就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是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社会学”体系。并否认唯物主义在其经济学——社会学体系中的实际作用,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主要只是哲学的照抄。认为“经济史观”并非“经济动因历史观”,也非象马克思本人所认为的“”。
  日,德国周刊刊登《多数德国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仍有现实意义》封面文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1848年)
共产党宣言(1848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
法兰西内战(1871年)
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
  马克思主义是和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
  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1955年,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这一思潮曾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制度的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同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结合起来,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内,有两种不同的趋向:①按照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②按照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逐渐不适应历史运动,并对非马克思主义获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经常处在不理解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的变化发展的经验的危险之中。为了防止和克服这种危险,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反对教条主义,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在“重新发现”和“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都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系统借用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5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52页& 80页& 45页& 24页& 6页& 106页& 434页& 54页& 5页& 49页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9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马克思主义"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列宁的辩证法如果更进一步,就应当指出,如果社会主义会被资本主义“反复了”,那意味着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都不成熟,有缺陷。成熟的事物,必定是稳定的,真正的真理,必定
唯物论,辩证法与人民史观,都有硬伤啊。
182.242.139.*
人民立场,就是无产阶级立场,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就是共同富裕,方法就是消灭一切剥削压迫制度!
列宁和毛主席都解决了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问题,但都没解决无产阶级又变成资产阶级的问题。
列宁与主席还都认识到了,无产阶级当权后,会自发地变成资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也有自私的人性,无产阶级没当权时,自私人性表现不出来,但一当权了,自私的人性就表现出来
大禹从他父亲那样,接过了治水的大任,大禹比他父亲更懂辩证法,知道阻重要,但引更重要。对于自私的人性,我们也要找引导的办法啊。
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小政府,在野党的严格监督或内耗,使得公务员们没变成资产阶级。但它本身就有一个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用其占用的经济权力及政治权力进行花天酒地的腐败
毛左要是懂得马列主义,母猪都会上树。[大笑]
机器生产力决定的资本社会形态,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统一体,阴阳互根消长转化;在当代机器生产力决定的资本社会形态,只有新的资产阶级统治代替旧的资产阶级统治的规律
去伪求真 先生,原来的无产阶级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就不再是无产阶级而是资产阶级了,这是起码的知识。
113.25.53.*
是该恢复一切国营企业!使大部分人能共同富裕,消灭社会不公和两极分化!
113.13.138.*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是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水岭。
凡是论坛上有网友谈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有一个这个论坛上最蠢的人总要来说上二句,指责别人是错误的。而实际上呢?由于这个蠢人极端的低智商,对一些基本概念都分不清、又
在阶级存在的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只能在社会生产关系领域内定义。现在我国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定义是错误的: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
在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阶级斗争根本没有消灭 只是阶级斗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时期(一):1、因为阶级的定义用马恩列斯毛的话说,就是不同的社会集团凭借占有生产资料
在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阶级斗争根本没有消灭 只是阶级斗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时期(二):4、党的八大说: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关系的
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归全国人民所有,其中无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并没有占有生产资料,具体到无产阶级及
171.8.127.*
《共产党宣言》也称《无产者宣言》,宣称“共产党的所有理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去伪求真网友此贴写的很好,很有现实意义和真对性。社会主义始终存在阶级斗争,背叛了这个真理,就是走的资本主义道路,就必然出现新的剥削与压迫的资产阶级,就必然出现新
最后一个存在阶级的社会,就是人类资本主义社会,怎么可能又出现一个存在阶级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叫社会主义)社会呢?!
图文编辑模式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孙熙国:马克思主义究竟能够带给我们什么?
日14:56&&&来源: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种思想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马克思主义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创了崭新的百年中国道路,更以其所指引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而对世界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距离马克思主义创建已有160多年。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否还需要它?为什么中国的发展始终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它在今日的中国和世界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笔者试图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思考和解答。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研究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学问?
恩格斯在1847年10月―11月间完成的《共产主义原理》中,开宗明义地对他和马克思创立的思想作了明确的界定。他说:“第一条:什么是共产主义?”“答: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3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也就是说,共产主义是一门研究如何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问。让无产阶级摆脱奴役和压迫,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的全部使命。正如恩格斯在1880年所说:“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6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这一使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让劳动者、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什么是无产阶级?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第二条接着就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说:“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3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把无产阶级理解为“劳动阶级”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主张。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实际上是劳动群众的代名词。因此,马克思说,让无产阶级当家做主人,即实现无产阶级的专政,实质就是劳动阶级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劳动阶级的解放,让他们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的奴役和压迫,真正过上好日子。
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实际是一回事,也可以说是一个东西。 列宁就曾说过:“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全集》第5卷第309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邓小平也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字叫共产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把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事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学科的主题。立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容,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关键。由此可以认为,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实现劳动者的解放,要不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不希望劳动群众过上好日子。中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万万同胞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跟共产党走,就是因为他们认准了共产党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党,共产党的军队是为老百姓打天下、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军队。今天,我们党提出“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执政理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对“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命题的探索和解答。
二、马克思主义要让我们过什么样的好日子?
马克思主义就是研究如何实现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和解放,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学问。问题是怎样才算好日子?简单说,好日子有三个指标:一是要有足够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解决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二是要有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三是要有精神的愉悦和舒畅,摆脱自己思想的奴役和压迫。恩格斯在1880年1月―3月间完成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对此作了经典的表述,他说,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6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让无产阶级真正过上好日子,就必须使无产阶级取得“公权力”,摆脱生产资料的资本属性,使生产资料成为公共财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使阶级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只有到这个时候,无产阶级才能真正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自身的奴役和压迫,成为自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身的主人。也只有到这个时候,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马克思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
首先,人生活在社会中,要受到自然界的束缚和压迫,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自然,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摆脱自然的奴役和压迫,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获得足够的物质生活资料,即实现经济解放;其次,人生活在社会中还要受到社会的奴役和压迫,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就是让我们如何正确看待社会,通过斗争摆脱社会中阶级的奴役和压迫,使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只有做到这一点,人才能够有尊严地生活着。做到了这一点,也就实现了政治解放;第三,人生活在社会中还要受到他自己思想的束缚和压迫,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和认识论就是让人正确认识人自身,认识人的精神、本质、价值和作用,认识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规律,从而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束缚和压迫,使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人才会快乐生活着,这就是思想解放。一句话,实现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以贯之之道,围绕如何实现“三个解放”“做三个主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架构和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对劳动者解放道路展开了怎样的探索?
思想家之所以能够成为思想家,就在于他以理论的形式回答了时代的问题,完成了时代的任务。但并非任何思想家对自己时代的问题的思考和认识都要经历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有的思想家早年和晚年的思想差异很大,甚至是截然相反。有的思想家在其一生的学术历程中只是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向前推进自己的思想,而不会推翻自己先前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属于后者。正如马克思1865年4月在《自白》中回答女儿的问题“你的特点是什么”时所说:“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58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那么,马克思的目标是什么?披阅马克思的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一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历程所围绕的核心问题始终都是实现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者的解放。
有人说,马克思晚年的理论研究和中年时代相比,发生了某种变化,因而就出现了两个马克思,即早年的马克思和晚年的马克思。是不是这样呢?笔者的看法是,任何真正的思想和理论都是对时代问题的认识和解答。马克思的理论也不例外。他一生的理论研究都是随着他那个时代的实践和问题的转换而转换,但不管如何转换,马克思所要解决的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实现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这是马克思“始终如一”的大目标。从青年到中年再到晚年,马克思研究的这一目标从未改变,也未出现根本性的“中断”“改道”和“转移”,因而也就谈不上向早年的“回归”。那种力图通过寻找马克思早年和晚年之间的差异,以此宣扬和制造“两个马克思”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从马克思一生理论研究的目标――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和解放出发,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学笔记的研究不是出于“考古”的兴趣,不是为了创立一门不同于前人的人类学,也不仅仅是为了探索俄国道路这一具体的历史事件,甚至不是单纯从理论层面完善和发展唯物史观,而是为了通过对古代社会和人类早期生活与实践状况的考察和研究,来完善、发展和深化他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时代问题与历史任务的认识,是为了寻找解决这一时代问题、完成这一时代任务的基本方法和现实路径。
就经济解放来说,晚年马克思考察古代社会的生活和实践,目的是通过对财富尤其是集体财富的历史形态与历史意义的研究,说明集体财富的创造与公有制的实行,既是适合人类本性的原初方式,也是未来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崇高目标。
就政治解放来说,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出现不是无本无根、毫无缘由的,而是从古代社会中个人与共同体相统一的原始状态中发展而来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既然私有制导致了个人与社会的分离,导致了民主原则的破坏,因此,要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统一,要确立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原则,就必须消灭私有制。这是马克思研究古代社会得出的基本结论。
就精神解放来说,马克思在他的晚年笔记中通过考察原始道德和宗教等精神现象的产生及其内容,追溯产生这些精神现象的物质和世俗的基础,探讨人类如何改变物质和世俗世界的不合理状况,克服人的思想精神异化,寻找实现劳动阶级精神解放的现实道路。
可见,马克思所讲的劳动阶级的解放是经济解放、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三位一体的解放。马克思晚年所做的工作,和他早年所做的工作一样,都是围绕如何实现“三个解放”、做“三个主人”这一主题展开的。对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研究不能在概念称谓上兜圈子,而应看到马克思这些笔记的理论主题和实践指归――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道路的进一步探索。
四、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为什么会呈现出鲜活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
看一种理论有没有生命力,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实践土壤,要看实践对它有没有客观的需求。简单说,就是要看它对实践有没有用、管不管用。循此思路,我们来看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具有鲜活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这一问题,答案就很容易找到了。因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让劳动阶级获得自身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理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奋斗目标。只要追求和目标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不管世界如何风云变幻,人类历史的大势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人类社会最终要朝着马克思指引的方向前行。这就是世界各国人民呼唤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英国学者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说:“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灭。只有在资本主义结束之后,马克思主义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不仅是在中国,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影响力。这种生命力和影响力同样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时代问题的正确回答,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关切和维护。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无论受到怎么样的打压和钳制,它仍然在西方民间和学术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奥秘所在。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生命力就在于它找到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一强大的“物质武器”,就在于它是一门研究如何为无产阶级、为劳动阶级、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的学问。因此,今天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最核心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真正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以人民为中心”,把老百姓真正放到心上,切实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就一定会在中国焕发出无限蓬勃的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够兴旺发达。
(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题库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题库
单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 是非判断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5|
上传日期: 14:27:3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题库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