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姚老师给发的这个路由器设置网址打不开我怎么打不开的呢

浅谈“语言表达”与“表达课”
北京师范大学& 姚 颖
2013年10月,在美丽的蓉城成都召开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会和各省市秘书长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上提出了2014年“全国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观摩活动”的草案,对这一小学语文重要品牌活动的改革征询广大与会者的意见和建议。本草案中首次提出了“表达课”的概念。那么,什么是“表达”?“语言表达”指的是什么?“表达课”又该如何上呢?
一、“表达”与“语言表达”
按照工具书的解释,“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表达是一种需要调用观察、记忆、思维、创造、阅读等能力的综合活动。
人有表达的需要。原始人还没有语言的时候,已经会借助身体动作、崖壁刻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到现在,音乐、
最近,不少家有小宝宝的爸爸妈妈问起我给孩子们看什么书。这是个有意义又有意思的话题。在满足宝宝物质和生理欲望的基础上,开始关注孩子的精神需要
,这是育儿过程的一次飞跃。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的同时,大家也困惑于给孩子读什么。
阅读起步从读儿童绘本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我简单梳理了一下看过的、了解到的中外绘本,列了一个较为适合1到3岁宝宝看的绘本书单,非官方,非权威,仅供参考。
大卫夏农的《大卫不可以》,《大卫惹麻烦》,《大卫上学去》系列;
《好饿的毛毛虫》很多孩子的绘本启蒙书;
《11只猫系列》日本人写的有趣的秩序和行为教育读本;
《你很快就会长高》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五味太郎的经典之作,不希望爸爸妈妈拿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一定要认真刷牙,这本书可以体会的东西远比卫生教育要丰富得多;
《小蓝和小黄》两个色块间的友谊故事,又融合了色彩的知识;
《100层的房子》,《地下100层的房子》,两本关于房子的故事,颇受爱发现的男孩子的追捧;
《我们要去捉狗熊》朗朗上口的韵文故事,
故事会是一种不同于家庭一对一亲子阅读、儿童个人自主阅读的集体阅读方式,一般有一个或多个故事讲述者,有多个听众(一般多指一个班级或团体),大家在一起欣赏故事、分享讨论,或者展开相应的阅读延伸活动。相对于亲子阅读,故事会可以给听者、特别是作为小听众的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为他们的分享、交流和讨论提供更大的机会,也更利于集体阅读活动的展开,能达到更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从这一点来说,其作用和组织形式,是家庭小范围亲子阅读无法比拟的。
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材料适合于故事会的形式呢?就儿童绘本来说,适合在故事会上阅读、讨论并组织活动的绘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故事适合儿童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当下的兴趣。这是从故事的内容和选材来说的,所选故事应该是儿童能看得懂、理解得了的,题材也是孩子们普遍关心或感兴趣的。如果和3到4岁的孩子在集体阅读中分享谢尔希尔福斯特的《失落的一角》,效果不一定理想。
第二,故事叙事结构简单明确,主题清晰,人物形象鲜明,画面富有动感。有的故事本身立意、情节发展、起承转合都非常
留存学习。
选自《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蓝史密斯的技法充满实验性,例如利用压克力液和油画颜料的化学反应,呈现出颗粒、波纹、晕染的效果。
鉴于有网友问起《国王,出发吧》这个故事是否有中文版,加之这的确是个非常有意思和内涵的故事,特把中文版放在这里,以飨大家。适合爸爸妈妈讲给孩子听啊!但是,切记,不要在最后画蛇添足地问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孩子自己去读,自己去想,自己去悟吧!
国王,出发吧!
てらむら てるお 作
わかやま しずこ 絵
国王宫殿的窗户上,燕子照例飞来了,并认真地在重新建造鸟巢。
国王看到之后,时不时地会偷看一眼。
“已经建完了吗?”国王想。
即使是学习的时间,也一直往外看。
老师说:“你再往外看的话,我就把鸟巢破坏掉。”
“不行,不行,绝对不能破坏它!”
“那你就更加认真地读书吧!”
燕子生了蛋。不久,蛋终于孵出来了。
燕子母亲一拿来食物,小燕子们就会叽叽喳喳吵个不停。
小燕子们张大了嘴,等待食物的样子是非常可爱。国王每天都会看鸟巢。
“小燕子们一直到长大之前,都不用读书
&&& 昨天带儿子读马里奥·哈默斯的大野狼系列,儿子非常喜欢其中的《狼,狼你来了吗?》。这虽然是个非常简单的小故事,有点儿类似孩童间“我是木头人”的游戏,却极具趣味性。独特的故事一定要用独特的方式去讲。当读到两只小猪不断挑逗招惹那只“大野狼”,并高唱着:
“我们在森林里散散步吧,
趁着大野狼还没来,
狼,狼,你来了吗?
狼,狼,你在干吗?”
就可以用合适的旋律把这段唱出来,边唱边打节奏,孩子一定会乐翻天的。试试《如果你感到幸福》的调调怎么样?
然后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插编故事,特别是模仿“大野狼”喊“我在洗澡”之类的威吓的话,在生活中可以替换不同的内容。比如孩子在刷牙、洗脸、搭积木、收拾屋子,然后
资料留存,还有几本英文的没收藏,继续……
Over The Rainbow 彩虹那一端
(电影“绿野仙踪”主题曲)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way up high
There's a land that I heard of once in a lullaby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skies are blue
And the dreams that you dare to dream really do come true
Someday I wish upon a star
And wake up where the clouds are far behind me
Where troubles smelled like lemon drops
Way above the chimney tops
That's where you'll find me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blue birds fly
Birds fly over the rainbow
Why then, oh why can't I?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blue birds fly
Birds fly over the rainbow
Why then, oh why can't I?
If happy little blue birds fly beyong the rainbow
Why, oh why can't I ?
太阳在阴霾了多日之后,终于绽开了笑脸,读一首日月颂歌,感谢大自然的慷慨恩赐!
【美】凯瑟琳·帕特森/编
【美】帕梅拉·道尔顿/图
最近大部地区频现雾霾天气,让我们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更加担忧起来。到底地球怎么了?我们触动了大自然母亲哪根敏感的神经,以至于她喜怒无常,忽冷忽热,或明媚或阴郁呢?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反省我们自己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重温《西雅图酋长的宣言》,让我们重新振奋,踏上捍卫大地母亲的艰巨旅程吧!
“你们怎么能买卖天空?
西雅图酋长这么问。
你们怎么能拥有雨和风?
我的母亲对我说,
我们族人相信,大地的一切都神圣不可侵犯。
每一根松针,每一片沙滩海岸,
树林深处的雾气,辽阔的草原和嗡嗡鸣叫的昆虫。
这一切,在我们族人的记忆里,都圣洁无比。”
“我的父亲对我说,
我感受树干里流动的树液,
如同感觉我体内血管里流动的血液。
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大自然也再我们的生命力。
芬芳的花朵是我们的姐妹。
熊、鹿和老鹰,是我们的兄弟。
山峰、草原和出生不久的野马,
同属于一个大家庭。”
“祖先们的声音对我说,
闪闪发亮的溪流与山川,不仅是淙淙的流水,9月26日政治作业答案:
“如何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100分)
(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1、(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课本P43)
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10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10分)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0分)
2、(为什么我国存在这种民族政策?或我国的这种民族政策的意义何在?P42补充笔记,即《学评》P30
最后一段)
①我国的这种民族政策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0分)
②民族平等是中国的宪法原则,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10分)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10分)
3、(如何做,参考课本p43内容和补充笔记)
①尊重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民
初三政治《学评》P26-27问题答案
请同学们对好答案,并自行给分。满分100分
1、&&&&&&&&&&&&
今天中国在国际舞台树立了一个怎样的形象?(10分)
答:中国国际形象:和平、合作、负责任
2、&&&&&&&&&&&&
我国现阶段最基本国情是什么?有哪些表现?(20分)
答:最基本国情: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分)
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4分)
表现为:① 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2分)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2分)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不完善(2分)
4、未来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国家确定了怎样的根本任务?(10分)
答: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怎样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和统计?
问题情境教学对初中生政治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科目:政治&&&
作者:姚欣
性教育的技术与艺术
1.性教育是需要的,但最好以艺术的方式,而不必须做成赤裸裸的生理学或性交技术学。
2.在孩子尚未达到“性爱”的
实证研究还是思辨研究:哭着进去,笑着出来
不要觉得迟,一切还来得及!
刘教授您好:
16日在郑州听了您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报告后,我非常激动。因为我家儿子正处于叛逆期,我非常需要您的帮助!
孩子曾离家出走。半年来孩子不正常的生活,晚上不睡,上午睡觉,下午玩,甚至晚上12点以前不回家。我非常担忧他的安全。
如果你被判无期徒刑,那么你希望受刑地在哪里?哦!高师妹的心里。
庆典的人去了西藏的里面,
朝拜的人留在西藏的外面,
林芝的路线停了,
一个人在成都。
城市里面没有景点,
1、教育从抓学生学习规范开始
2、学校教育不能脱离家庭教育,社会家庭(包括社区教育)单独存在
3、教育关键在终身学习
4、自然即好,较自然即较好,最自然最好
5、不要用培养优秀女生的方法培养男生
6、教有法,无定法
7、尝试错误,也是一种学习;允许学生犯错,也是一种教育
8、做一名不怒自威的班主任
&胡适《易卜生主义》
  易卜生最后所作的《我们死人再生时》(When We Dead
Awaken)一本戏里面有一段话,很可表出易卜生所作文学的根本方法。这本戏的主人翁是一个美术家,费了全副精神雕成一副像,名为“复活日“。这位美术家自己说他这副雕像的历史道:枕着绘本入睡的孩子——参加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毛毛狗的故事口袋》节目访谈之二
晚22:00-22:30
地点: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毛毛狗的故事口袋》节目演播室
主题:枕着绘本入睡的孩子——绘本阅读与儿童教育
主持人:小群姐姐
小群:欢迎您继续收听毛毛狗的故事口袋节目,我是主持人小群。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晚上,在故事结束之后,十点到十点半的这个时段,都是我们的和爸爸妈妈妈说这个小栏目。昨天晚上我们是跟大家说了说绘本对孩子的帮助,那么其中包括了爱的传递,包括了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的影响,今天我们将会把它说得更具体一些。今天晚上我们为大家请到的依然是我们在昨天晚上听到的这意味妈妈,也是一位对绘本很有研究的妈妈,姚颖。姚颖再给我们做一次自我介绍吧。
姚老师:各位爸爸妈妈大家好,我是来自北师大教育学部的老师姚颖,现在主要从事的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那么也非常有兴趣做儿童阅读的这个推广活动,谢谢。
小群:姚颖我听你说话的时候有一种感觉,就是你就代表了一个我们心目当中的那种温柔的妈妈的形象,语言非常的和缓,表情也很宁静,然后也很亲切,不知道你每天晚上是不是用这样的语气给你儿子讲睡前故事,给他读绘本的?
姚老师:对。其实我自己特别享受这种睡前阅读的时光,我自己也在我自己的微博上去书写,就是说非常感谢孩子,因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时间,或者因为他的原因,各种各样的契机,我不可能走进绘本的这个世界。我自己在和我的朋友们交流的时候,也谈到不要小看孩子们的书,孩子们的书里是有大学问,其实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去弥补我们的童年。
小群:我深有体会哈,如果我不是因为做了这样一个儿童节目,我也没有机会看到这么多的好的儿童书,也可能没有想到原来孩子的书里有这么多像你说的大学问,大道理,其实有点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完全是在非常简单的文字和图画当中。我认识很多的妈妈,比如说当她找到一个好东西的时候,她就会尝试用这种方式去解决她遇到的所有问题,绘本是现在很多妈妈找到的一个法宝啊,比如说,有的妈妈就说了,我看经常向妈妈推荐的一套,其实不止是一套了,比如说我们昨天提到的《贝贝熊》系列,比如说现在有的《小兔子》的系列,等等系列。
姚老师:《小兔汤姆》是吧?
小群:对,比如说它就会教孩子走丢的时候该怎么办啊,跟朋友吵架的时候该怎么办啊,比如说像更小的《米米坐马桶》,小朋友不喜欢用马桶该怎么办啊,打碎了花瓶之后该怎么办啊。就是爸爸妈妈可以从绘本当中寻找答案,甚至直接拿绘本跟孩子读,来取代以前直接跟他说你该这么办,你该那么办,这也是你尝试的方式吗?
姚老师:我们认为间接地运用一些故事,或者是运用一些故事中的榜样,可能比直接的说教要管用。
小群:其实绘本就是那个你说的间接手段是吧?
姚老师:对,对,是一个手段,一个媒介。其实我们说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手段,什么样的方式,你的目的都在于能让孩子形成好的性格,形成好的习惯。
小群: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并不买我们的帐,用绘本也不行。
姚老师:老实说从孩子性格发展,他的心理特点来看,他就是处在一些自主叛逆的阶段,因为他开始寻找自己,他在考虑我自己有我自己的想法。
小群:对,这是两岁多孩子家长最头疼的,第一个叛逆期的来临。
姚老师:对,第一个叛逆期可能在两岁。我自己有这样一个养育的过程,一岁的时候,当我的孩子在和两三岁的哥哥在一起玩的时候,我会发现我们的孩子真乖啊,真听话啊,从来都说是、好,当到两岁多的时候,三岁多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从来都说不、不要。它怎么说呢,其实是他自己一个变化的过程,跟青春期、更年期其实是一样的。
小群:对,一样的。
姚老师:我们好像一提到叛逆期就是青春期,那个十三四岁的阶段,其实在我们每个成长阶段,幼儿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叛逆。我倒觉得叛逆我们要客观地去看待它,这个逆可能是因为它和我们成人的意志有违背的地方,但是我们要很好地去理解他,他为什么会逆着我们的意志去做,我经常主张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他的角度去体会,很多的绘本它就是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我们说儿童文学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喜欢去读呢,包括今天上午我还和我们的本科生去探讨关于这个儿童文学的价值和功能的问题,提到了这个儿童文学这个对孩子情绪情感的培养,还有它对孩子自信啊、意志力啊、包括品格形成的作用。有的儿童文学是站在儿童立场的角度,它是用这样一种书面故事的形式代替孩子来发出他们的声音,所以我是其实觉得有的时候给孩子看绘本,绘本对孩子其实起到一个影响的作用、一个榜样&作用、一个反面例子的作用,但是给家长看绘本,会起到一个反思他们家庭教育和养育的这样一个功能。
小群:说到这个我也想到一点,其实有个绘本叫做《大卫不可以》,讲到有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大卫,他家里的人总是跟他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最后这个小男孩当然是非常生气了哈。但是实际上在看这个绘本的时候,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或者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他会想我就是这样被对待的,我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的讨厌。
姚老师:对,我们现在都是父母了,但是我们小时候也曾经做过这些不可以的事。
小群:而且还被不停地说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实现亲子共读的话,可能妈妈一边讲,爸爸一边讲也会想,妈呀,我在他的眼里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这么可怕啊。
姚老师:我也是这样做的。
小群:哦,原来他这么地讨厌我啊,原来我这么的讨厌啊。
姚老师:其实这也是一个家长自我反思的过程。
小群:其实两方面都在自我反思
姚老师:对,对。
小群:孩子比如看到有的书里它会讲里面一个小孩刚开始如何如何生气,如何如何调皮,如何如何惹了麻烦,那么一般书的结局还是会给一个相对合理的安排,那么有时候看到结局的时候他会想,我上次如果是这样就更好了,或者是我下次如果这样就更好了。
姚老师:其实一般这些绘本里还是会给我们一个出路,它不会完全纠结于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它会告诉哦,我们什么样的方式是可以去中和的,是可以去把这个矛盾化解的。
小群:这就是你在书里给我们说的,每个绘本它其实都是一个性格模具。孩子其实在中间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格子,发现,哦,其实它跟我是一样的。但是他也会找到一个人物成长的轨迹,他有一个模仿哈,这个可能是一个捷径吧?
姚老师:我觉得它是便于爸爸妈妈操作的一个手段。
小群:但还是不能完全依赖哈?
姚老师:不能完全,很多家长比如说,我用这本书来让孩子,比如我书里有提到《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这本书,这也是国外的一个叫《查理和劳拉》系列,也是讲的一堆兄妹,因为国外他们毕竟没有计划生育,所以家里面两个孩子,三个孩子的居多,在儿童文学作品中,那么一般像绘本中一般会出现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小群:这是作家为了塑造更丰富的性格哈?
姚老师:对,为了更丰富,让我们看到养育男孩和养育女孩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差异的方式去处理。那比如说我提到的这个《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这里面这个哥哥其实非常的聪明,妹妹坚决不吃番茄,我们的孩子都有各种各样的怪癖哈,比如说不吃蘑菇啦,不吃这个胡萝卜啦,不吃芹菜啦,那么这个劳拉呢是不吃番茄,哥哥很聪明就想象出各种各样的,其实是想象出来的食物,就说这个番茄哪是番茄啊,其实是什么什么东西,妹妹就被他的这个想象吸引了,于是就觉得她吃的不是番茄,而是他想象的某种她喜爱的东西。那么有的爸爸妈妈说我也这样做了啊,我会说啊,宝贝,这个不是豌豆,是一个小船,但是孩子还是不买账。
小群:对,爸爸妈妈觉得这个一点也不好用。
姚老师:对,不好用,包括我们看到很多很多的评论,就是这本《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它在网上也有很多评论,就有的家长说我这样做我的孩子不行,因为我的孩子太精了,可能要更成熟一下哈,各个方面的。所以我觉得绘本只是一种途径,一种手段。
小群:不一定是绝对管用的。
姚老师:它并不是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我们不要去完全依赖它。
小群:但是也许有的家庭就会看到,这个对我的孩子是有用的。
姚老师:对,是有用的。
小群:另外呢,绘本其实给孩子呈现一个像电视剧,或者是电影一样的场景,在我们的孩子还不能去看电视剧,看电影这样一些对他不好的情况下呢,绘本其实比文字的书多了一个画面,就更加生动和贴近哈。
姚老师:对。
小群:我也给大家一个建议,其实我们不必照搬绘本里的方法,我们可以活学活用哈,你比如说像番茄这个不管用哈,那可能别的管用。像我有亲身试验过哈,就是又一次有很多的孩子来电台来录音,那么在一楼的接待室里面,他们就吵吵闹闹的,非常非常的声音很大哈,这样就影响到了别的周边工作人员,于是我就给他们变了一个小魔术。我们当时给每个孩子发了一瓶矿泉水,我就说我有个一个小魔术是我刚学的,我想变给你们看,然后我就说,你们拿出自己的这瓶水来,我可以让这个水变成你喜欢的味道,这时候每个孩子都说嗯,真的吗,不相信哈,这个时候我就让每个孩子把瓶子拧开,放在嘴上和之前跟着我念了一个咒语,然后我就跟他们说你们现在想想你们最喜欢喝的是什么,有的孩子想巧克力味的,有的想草莓味,接下来孩子就喝了,尽管旁边有一两个孩子说不对,还是白水,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说真的,真的是有巧克力味,或是真的是有草莓味。我们知道在心理学上实际上也有心理暗示和催眠这样一些方法,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个方法是更容易达到的,需要配合的实际上是我,因为我也做了一个很夸张的,哇,真的是草莓味,好好喝啊,就是我给了孩子一个强烈的榜样的作用。那么建议大家使用这个绘本如果是帮助孩子不管是性格塑造也好,还是习惯改变也好能够以身作则哈。你不要说番茄你拿着吃的时候都很痛苦,你把它想象成长得奇怪的苹果,或者说长成番茄样子的黄瓜的时候,你也做一个很奇怪的表情,咬一口,哦,好像真的是黄瓜的味儿呀,不信你尝尝。爸爸也过来尝一下,对对对,还真的是有黄瓜的味儿,那么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很配合地说,那我也尝一口,尽管他没有尝到,但他会配合你说,嗯,我尝到了。你再问他一下,你真的尝到了吗?难道不是番茄吗?反正我们俩的这个都是黄瓜哦,那么他可能再咬一口,对,我的也是黄瓜。
姚老师:这个其实你提到了关于教育方式的问题,我觉得小群是一个特别懂孩子的人。我们经常看到父母为了让孩子做某件事情他只是一味地去强迫,但其实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怎么样去让他快乐地去接受?正面、积极地去引导。这儿我也可以举一个例子,我的孩子,正好是前两天发生的事情,他在幼儿园里面,他们幼儿园进班是要换鞋的,把外面的鞋换成屋内的鞋,那么出去做课外活动的时候又要把室内鞋换成外面的活动鞋,但是呢,他们老师后来就告诉我,我孩子呢可能就属于那个比较淘气的,他就不换鞋,他觉得太麻烦,他就给自己找理由,就是我的鞋其实挺干净的,为什么要换呢?那怎么办呢?我其实觉得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就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而不是说你必须换鞋,你不换鞋会把屋里弄脏,可以跟他说也许你换上这一双鞋,你出去玩的时候可以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因为这双鞋可能更厚实,更跟脚。就是从他的角度去引导他,而不要说你这样做才能迎合我,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
小群:其实这个方法不光是应用在孩子的身上,在成人世界里也是广泛应用的。
姚老师:对,就是从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小群:这是一个智慧哈。
姚老师:对。
小:我觉得绘本,或者说是很多的儿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在我们成年人已经不习惯用孩子的视角去思维的时候呢,还能把你拽回来,让你重新站在他的立场去考虑一个问题。
姚老师:对,这个其实也就是我们在做儿童阅读和文学阅读所强调的同理心。我读这个作品,我没有经历过这个作品中人物的故事,但是似乎我读了以后我就能理解他,所以孩子们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读到小动物他可能和妈妈分离,他很伤心,读到他过生日,爸爸妈妈给他买礼物,他很开心,通过这样的一些遇到他可能感受到这些情绪情感,形成相对健康的性格。
小群:在姚颖的书中其实举了特别多的例子哈,在介绍完每一本绘本之后都会跟一个小小的生活案例,这样我们也来看一个吧。我看到有一个,就是有一个叫妞妞的小女孩,今年六岁了,她晚上一直都是跟着奶奶睡,后来呢奶奶可能回老家去了,妈妈呢就希望借这个机会训练她自己睡觉,妈妈当然也说啦,你已经长大了,自己可以睡觉哈,妞妞也答应了,但是到了晚上之后,妞妞就果断地跑到了爸爸妈妈的床上。姚颖在书中也说了,孩子怕黑是非常正常的,二到六岁的孩子本身就很害怕黑,那么这段时间他想象力丰富,会想象各种妖魔鬼怪等等的。姚颖还专门找到了一本施恩德写的《吃噩梦的小精灵》,这本书其实就是讲的就是一个孩子害怕黑暗,到最后慢慢化解掉的这样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呢,姚颖是这样评价它,说这里面有一个让人感动的伟大的父爱,那么这个故事是由黑夜引起了恐惧,引发了了一次历险,也就成就了在家里,我们可以想象出来也许爸爸就是一个降妖除魔的这么一个伟大的英雄式的人物。这样的书其实并不少见,比如说我就记得我在节目当中播的包括《弗朗西斯》系列里面的,也是美国的一套绘本,《弗朗西斯》系列里也有弗朗西斯不愿意一个人睡,害怕。还有《大老鼠小老鼠》系列里面也有,小老鼠不想一个人睡。其实诸如此类的绘本很多,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在孩子换床、分床的这个阶段使用一系列这样的绘本来强化他,强化这种你可以一个人睡,其实不用害怕的这么一种心理。
姚老师:但我觉得可能还是要有一些铺垫,不是说到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我就在这个月必须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要理解孩子他有一个心理的适应期。也许说他到了这个年龄应该和父母分床了,但是有的孩子可能接受起来就会慢,我觉得其实是可以采用这种逐步的适应的方式。那么今天呢,我妈妈陪你,我们俩在这个房间,我们已经离开了,包括我儿子现在还是和我们在一个房间的,到可能六岁了,我可以和他分开了,但是可能前期,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我是陪着他在那个床上,陪着他入睡了以后我再离开,但是后来慢慢的我可以直接让他进房间以后,我就直接把灯一关就让他入睡了,所以这其实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小群:我觉得除了像姚颖说的我们可以慢慢地把这个过程拉长以外,其实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发地跟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情节创造一些绘本,可能也会让孩子这个过程中转换一下他的角度,因为我们一直在讲大人可以转换角度,其实孩子也可以。
姚老师:对,对。
小群:比如说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分床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画一个就是分床睡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家里的爸爸、妈妈和孩子,我们把以前发生的比如说以前有一天孩子哭啦,分床之后又跑回来啦,都画在前面,那么接下来的情节你可以问他,那么今天晚上我们要让他要画一个什么样的情节呢?
姚老师:你这个提示非常好哈,我觉得其实爸爸妈妈要捕捉孩子生活当中的素材,这个除了我们孩子去接受,读绘本、听故事是他一个吸纳的过程,是他接受的过程,但其实我们,就像小群说的,也有这么一个表达的一种方式,表达的途径,那么素材来自于哪里呢?素材来自于父母对他的积累,所以我特别建议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捕捉孩子的点滴,他们说的话,他们哪些有趣的事情,做了哪些惊天动地的举动,曾经开过的一个玩笑,做的一个模型都可以用文字,或者是图画,或者是影像的资料把它记录下来。这些可能隔一段时间,到他分床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相关的素材呈现在他的面前,或者把相关的绘本的故事把它结合起来,那么这样的话他可能通过他自己生活的感受和他间接的阅读,他可能就可以把两者进行一个很好的融合,就像小群说的一样,他就有可能编创出一个他自己的分床独立睡觉的故事。
小群:是。绘本当中除了像我们大人看到的是,怎么说是知识的传达,行为习惯的培养,其实我觉得绘本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说其实很多时候是在疏导情绪,比如说他会跟着绘本当中的人物一起发脾气,或者一起哭,一起笑,跟我们大人看电影,或者跟我们大人听失恋时候的情歌再痛哭流涕其实是一样的。
姚老师:其实是一样的。
小群:但是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其实做不到你跟他去通感,或者说换位思考,因为我们毕竟是成人,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可以借助于绘本,让它代替我们的角色跟孩子一起去哭,去笑,去疏解自己的情绪。
姚老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妈妈可能比孩子更爱读绘本,很多妈妈会很疯狂地购买各种各样推荐的绘本,可能女性有的时候对文字,对优美的图画,对很多有抒情性的,或者故事非常的感人的,她们会非常的感同身受。但是我是觉得母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妈妈先爱上它,然后再影响我们孩子。
小群:我觉得姚颖最后给我们的这个建议非常好哈,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看到,不光是妈妈,就连爸爸也能放下自己男子汉的那个架子,加入到我们这个亲子阅读当中来。其实我们的节目容量有限,姚颖能给我们传达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够请到你到我们节目当中来做客,也希望大家能够跟姚颖一样一起关注绘本。好,谢谢姚颖。
姚老师:谢谢,也谢谢大家。
小群:其实我们如果仔细想想,绘本跟我们普通的故事书也没什么区别,都是讲故事,或者是给我们展现一幅生活场景,或者教给我们一个生活的知识。知识绘本相对于纯文字的书来说更生动一些,多了画面,那么画面也能传递很多的信息。而对于孩子们来说,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们来说,生动和具象的东西是更容易接受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像我一样都执著地给大家推荐绘本。当然了现在的阅读形式很多,现在我们有了电子书,有了像我们广播一样的有声读物,那么也希望我们的家长能给孩子选择更丰富多彩的阅读方式,不一定局限于绘本或者局限于纯文字书。当然啦,最后还是提醒您一下,像什么平板电脑啊、电子游戏啊这些在我们学龄前孩子的身上还是少试为好。好了,今天晚上的话题就和您说到这,如果您有什么想听到的内容,或者是想听到的专家,您都可以跟我们发送电子邮件,跟我们节目组取得联系,我们的邮箱是“故事口袋”四个字的汉语拼音全拼@,期待您和我们取得联系。今天晚上就是这样了,明天别忘了带孩子来听故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学 当老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