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医院2016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可以给儿科看病吗

北京儿童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 调动专家看病就在家门口 | 北晚新视觉
北京儿童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 调动专家看病就在家门口
编辑:zhaoliang
日讯,在北京,孩子看病难问题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曾有人拍下北京儿童医院挂号的队伍,从院内一直排到院外二环路边的震撼场景,在网络上引起轰动。
&儿童医院门诊最近,朝阳区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开设了儿科常规门诊,坐诊的是10多位北京儿童医院的退休专家。这种调动退休专家资源的办法,能够让孩子在家门口就看上病,从而缓解大医院就医难问题吗?社区医院新开儿科门诊上周五,记者来到朝阳区十里堡路附近的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一进门,就看到左手边房屋门口,挂着“儿童医院专家门诊”八个字。进门之后,大厅内装修得挺温馨,四周分布有门诊室、输液室、雾化治疗室等等。这里病人数量比儿童医院可是少多了,环境十分安静。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正专心地给孩子看病。老人瘦瘦的,看病时很投入,她对一位年轻妈妈说,“如何用药再跟您说一遍,防止记不住。”记者一打听才知道,这位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退休的特级专家朱家莱,朱医生今年70岁了,曾在儿童医院工作40多年,在小儿心脏病方面有深入研究。正在医院陪同孩子就诊的几位家长说,他们就住在附近,看到医院挂出的牌子就过来了。“还真不错,孩子到这等候10多分钟就能看上病。要是去大医院,挂号要排队,看病要排队,取药还要排队,看一次病就得半天。”记者观察发现,病情不是特严重的,一个孩子一般10分钟左右就能看完。聘请专家专车接送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吴涛说,之所以开设儿科门诊,完全是因为医院周围10万多居民有需求。“现在政府也鼓励医生多点执业,我们目前联系上了14位北京儿童医院专家,其中12位是退休专家,还有2位在职专家会在调休时候过来坐诊。”吴涛透露,医院目前开设的是儿童内科常规门诊,看感冒、发烧、肺炎这些常见病完全没问题。“周一至周五,每天有一位专家过来坐诊,从早晨8点到下午2点。”吴涛还说,这个门诊是从今年10月13日开始的,截止到11月19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共来了540名患者。平均一天有约15名患者。“这些专家的挂号费是20元,一般的家庭都能承担得起。”这家社区医院的负责人还透露,为了能留住这些水平很高的专家,除了付薪水以外,他们还安排了专门车辆接送。专家们到医院来,只需负责看病,其他问题都不用操心。“将来要是发展得好,我们可以将门诊时间扩展成早晨8点到下午5点,每天安排2名专家。”多点执业有助增加资源在朱家莱医生看病间歇,记者问她在社区坐诊遇没遇到难题。老人立刻回答:“在这都是看些常见病,那能有什么问题啊。如果有的孩子病情真的比较严重,我会建议他她去北京儿童医院或儿研所接受进一步治疗,毕竟那里的设备更全面一些。”目前仍在北京儿童医院工作的刘翠英医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是感染性疾病方面的专家。她说话语速很快,曾在北京儿童医院一天看病近300例,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我要是语速不快,根本看不完那么多患者。”刘医生说,她会在自己调休时,来到社区医院这坐诊。“一方面是感觉自己在社区医院里很受尊重,这里环境不错,不那么嘈杂,病人也没那么多。另一方面,自己的劳动会有相应的回报,现在国家也鼓励多点执业。”有的退休专家说,他们在社区医院诊治的主要是内科常见病,外科目前还看不了。一般病患经他们筛查后,如果病情严重,会建议家长再带孩子去大医院。“这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分级治疗,避免孩子扎堆往大医院跑。”追问:能否破解儿科就医难问题?为了缓解儿科医院就医难的问题,卫生部门曾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儿科。但儿科医生的严重缺乏,限制了社区医院开设儿科的可能性。北京市卫计委工作人员透露,从2003年至2014年,11年间儿科医生仅增加682名(2003年儿科医师共1374名,2014年为2056名),平均每年增加60余名。一名儿科医生要负责970多名常住儿童的就医工作。儿科医生基本都是超负荷运转,加剧了儿童就医难。儿科医生如此缺乏,具体原因在在:一是来源数量不稳定。1998年,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本科目录进行调整,专业种数由504种调减到249种,其中,儿科学专业被取消。国内医学院校据此陆续撤销儿科学专业。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个人兴趣、业务发展、就业易难等方面综合衡量,主动愿意从事儿科专业的少之又少,导致儿科医师来源不稳定,数量不稳定,人才队伍不稳定。二是儿科医师风险大、要求高、任务重、待遇低。儿科用药标准十分严格,医师执业的风险非常大;儿科医生的任务重,很多儿科医生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儿科医生的待遇偏低,普通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多不愿意从事儿科工作,一有机会就转岗或转行。三是儿科人才培养周期长。儿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少需要五年的医学本科学习,再加上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才有资格出儿科门诊。要想成为一名儿科主治医师,至少还需要两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想成为知名的专家,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医院要开设儿科门诊、开设儿科病房,却急需用人,更加凸显了儿科医师的缺乏。儿科是一个专科,专业性很强,加之儿科疾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从北京实际来看,很多社区医院不具备配备儿科医生的条件。卫生计生委要求我市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开设儿科,方便群众就医,对基层医疗机构通常要求设置全科门诊和预防保健。也有业内专家表示,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动退休专家资源的办法,无疑造福了周边的居民,但若想大规模推广,也有难度,因为退休专家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作者:许前程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微信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
邮箱:takefoto(at)
备案号:京ICP备号上海各医院儿科告急 家长:排个通宵才排到输液-看病 病人 儿内科 咳嗽 输液-上海频道-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上海各医院儿科告急 家长:排个通宵才排到输液
    东方网12月21日消息:“新华医院儿内科门急诊爆棚,就诊等候时间平均4-6小时以上……希望家长注意,一般的感冒发烧不要急着去医院,让病情紧急的孩子先看病,也给坚守在岗位上的儿科医生多一点宽容。”19日晚上,一张照片在朋友圈和家长群热传。这几天,沪上儿童专科医院全部爆棚,儿童医院、儿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纷纷创下就诊历史纪录。几家儿童专科医院排队时间普遍在4-5小时,连瑞金医院等综合医院的儿内科也需要等待2小时。沪上多位儿内科医生坦言,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小朋友看病高峰,但是,今年这波病毒来势异常凶猛,发烧一般都要持续5-7天。  往年发烧三四天就能好,今年一般要五六天  昨天16点30分,新华医院儿内科主治医生狄华正在一刻不歇地看病,看上去非常疲劳,一群家长带着孩子围着他咨询。诊室门外是黑压压的一片病人,虽然下雨,但儿童门急诊大楼内一派繁忙,贴着冰贴、戴着口罩的患儿随处可见,有的家长似乎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自备小板凳让孩子休息。  这几天,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坐诊普通内科,狄华每天给一百五六十个小病人看病,是非高峰时段的一倍,在新华儿内科医生中也创下最高纪录。“做了十几年的儿科医生,儿科越来越忙。”狄华坦言,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儿科看病高峰,但是今年排队时间特别长。可能是今年的这股病毒最厉害,往年发烧三四天就能好,今年一般都要五六天。”  儿内科医生都在开足马力。这几天,狄华和他的同事每天都在加班加点,晚上急诊从原来的两个医生增加到了三个医生,照顾门诊从晚上十点延长到了十二点,医生下班时已近清晨三四点。还有的医生上下午三点的中班,上午却放弃休息时间,一早加入看病队伍,希望能稍微缓解一下其他医生的看病压力。“医生一滴水,病人一片海。”狄华很无奈,现在全市的儿科医生都很匮乏,看病的小病人却越来越多,压力一言难尽。  “我现在都有些害怕上班了。”狄华说,在新华做儿内科医生忙惯了,害怕的不是不停歇地加班看病,压力最大的是病人排队时间长以后,家长的焦虑。虽然一人一诊室,但是这几天狄华还额外地承担起了维持诊室秩序的工作。“医生,我的孩子高烧40℃,能不能先看?”狄华看病时,经常有家长觉得自己孩子病重,不愿长时间等待抱着孩子冲进诊室。为此,吵的、打的都有。  让狄华哭笑不得的是,昨天,狄华还碰到了两个外婆要求他作出最终选择,到底是给谁先看,一个是微信挂号已经过号的孩子家长,一个是已经等待了三四个小时的刚叫到号的家长,“其实我们都想快点看,希望能让病人减少一分钟等待也好。”  除了医生少、小病人增多、病毒引起的病程长以外,还有一大部分家长是盲目带孩子看病。狄华说:“有位家长昨天晚上刚带孩子来看夜门诊,输了液,上午又来了。一些家长看到孩子高烧就心慌,以为来看病了就能立竿见影。其实病毒性的发烧需要过程,有一半的小病人可以暂时在家里观察。”  何时能够喘口气?狄华叹了口气,“可能一直要忙到春节了。”  “等输液排了个通宵,简直是多年前的春运”  “最近小孩生病的太多了,到哪个医院都是等等等,太遭罪了。”因为孩子不断呕吐,昨晚11点多,沈先生带孩子前往儿童医院急诊就诊,被告知至少排队四小时,若输液还得再等五六个小时,沈先生无奈只能“转战”其他医院。而到了瑞金医院,同样也是大排长龙,其中很多也是从儿童医院赶来的。“瑞金医院儿科急诊近日平均等待约两个小时。”瑞金医院相关负责人也颇为无奈。  几家儿童专科医院“沦陷”,其他的综合医院儿科此次也告急。王先生带儿子前往新华医院就诊,当时已是晚上11点,前面有600多号病人,预检护士告诉他们看病至少等三四个小时。凌晨两点,终于看完医生,王先生也排入了输液漫漫长队中,“带孩子看病太不容易了,排了个通宵才排到输液,简直像几年前在买春运火车票。”  自12月3日入冬以来,新华医院一周的门急诊总量较上周增加了17%~18%,近一周的儿科门急诊总量增加了8000多人次,上周五单日儿内科门急诊量超过3000人次。儿科夜门诊挂号时间从17:00持续到24:00,但往往医生要等到凌晨三四点才能看完所有病人。  各医院儿科都在超负荷运转,持续的低温天气影响下,发烧、咳嗽、腹泻患儿增加加剧了就诊难的现状。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日均门急诊量超过6000人次,已突破历史;拥有两个院区的上海市儿童医院同样在超负荷运转。最近一两周,该院平均每天门急诊量连续在8000人次以上,已经超出了医院的承受能力。  儿科医院也创下新高,“我们医院24小时普通门诊、夜门诊均开放挂号,夜门诊医生忙到凌晨一两点已成常态,有时要忙到凌晨4点才下班。”儿科医院门急诊办主任陆忠表示。  据统计,今年儿科医院门急诊最高峰已经创下有史以来的新高,单日突破9000人次,而去年就诊高峰为日均8000人次左右,其中近日夜门诊就诊平均每日已超过1000人次。陆忠说,目前医院普通门诊每天会安排15名医生开设夜门诊,已经达到医院极限,这些医生当中的部分人员凌晨值班结束,第二天早上7点仍然要上班,已经是超负荷工作。  儿童医院紧急招募志愿者引导病人就医  分析儿科普遍爆棚的原因,上海市儿童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李锦康认为,这与最近感冒病人特别多有关,此外还有部分综合医院儿科萎缩,致使患儿都集中到几家儿童专科医院来了,“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没有传统意义的就诊高峰和低谷时段了,除早上7点半到8点第一波病人相对好一些,其他时段内科普遍都要等上4-5小时。”很多家长白天忙,晚上才有空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所以近期晚上7点过后还有一波就诊高峰。这波高峰又与白天尚未看完的病人叠加,致使晚间患儿扎堆。  针对一波波看病大军,儿童医院已经启动应急机制,加派医护人员前去协助。与此同时,儿童医院紧急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在门急诊帮助患儿及家长了解就医流程,疏导拥挤的人群,引导家长至就诊区域,为行动不便的家长提供帮助,引导家长使用一站式自助服务机,快速预约、付费和打印报告单,劝阻吸烟行为等。服务时间是目前的两个看病最高峰:上午9:00―11:30;下午18:00-21:00。  儿童生病四大误区  孩子肯定会生病,不要指望孩子不生病,因为每一个人都吃五谷杂粮,会接触很多病原。其次,生病是一个过程,病原排出去肯定需要一段时间。第三,不要一发热就忙乱,小孩子的精神很重要,精神萎靡,不管什么病都要检查。如果病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孩子的脸色,就要非常注意。如果活蹦乱跳,发一点热也不要紧。  ――新华医院儿内科主任鲍一笑  误区1:咳嗽了就一味止咳  遇到咳嗽,大家经常会拼命用止咳药,一种不够用两种,甚至很多中成药一起开,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你拼命止咳,就不利于病毒、细菌、分泌物、坏死组织的排出,咳嗽是停止了,但脏东西都留在体内。咳嗽是因为有外部病毒、细菌等侵犯,需要用这种方式排出,这是疾病过程的表现,也对恢复有利。当然,咳嗽过度了也需要止咳。手忙脚乱的干预容易导致忙乱和紧张,也会带来滥用抗生素和药物等副作用。  误区2:感冒严重了就需要吊盐水  就感冒来讲,90%是病毒感染而不是细菌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没有任何作用。实际就医过程中,有些病人会主动要求医生用静脉用抗生素(即挂水)。其实静脉、口服抗生素都可以进入体内,只不过静脉用的话,血峰浓度会高一些,很快就进入体内了,口服则会平缓一些,但都能起到作用。当然特殊和严重情况除外。  误区3:一发烧就一定要把热度降下去  发热与退热是一对矛盾,发热是对外来感染的正常反应,对机体在某种情况下是有利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处理过度,其实只需适当退热即可。孩子到医院几天后体温降了,但过两天又发热,因为很多孩子在就医的过程中又感染了新的病原。  家长会觉得孩子的免疫功能怎么这么低,然后又开始用抗生素,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发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抵抗力、抑制病原的繁殖。一发烧就一定要把体温降下去、不断更换抗生素是错误的。  误区4:小孩子感冒了一定要去医院  如果是以下的情况,一般不用去医院:体温不是太高(39℃以下);发烧时精神不好,但烧退了精神就好了;发热时间不算太长(少于5天)。  不管得什么病,如果精神好一般没有什么大问题,精神不好则需注意。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要去医院:咳嗽太深(连声咳嗽),体温太高,发热时间过长,精神不好。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上海各医院儿科告急 家长:排个通宵才排到输液
日 04:27 来源:解放网
    东方网12月21日消息:“新华医院儿内科门急诊爆棚,就诊等候时间平均4-6小时以上……希望家长注意,一般的感冒发烧不要急着去医院,让病情紧急的孩子先看病,也给坚守在岗位上的儿科医生多一点宽容。”19日晚上,一张照片在朋友圈和家长群热传。这几天,沪上儿童专科医院全部爆棚,儿童医院、儿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纷纷创下就诊历史纪录。几家儿童专科医院排队时间普遍在4-5小时,连瑞金医院等综合医院的儿内科也需要等待2小时。沪上多位儿内科医生坦言,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小朋友看病高峰,但是,今年这波病毒来势异常凶猛,发烧一般都要持续5-7天。  往年发烧三四天就能好,今年一般要五六天  昨天16点30分,新华医院儿内科主治医生狄华正在一刻不歇地看病,看上去非常疲劳,一群家长带着孩子围着他咨询。诊室门外是黑压压的一片病人,虽然下雨,但儿童门急诊大楼内一派繁忙,贴着冰贴、戴着口罩的患儿随处可见,有的家长似乎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自备小板凳让孩子休息。  这几天,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坐诊普通内科,狄华每天给一百五六十个小病人看病,是非高峰时段的一倍,在新华儿内科医生中也创下最高纪录。“做了十几年的儿科医生,儿科越来越忙。”狄华坦言,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儿科看病高峰,但是今年排队时间特别长。可能是今年的这股病毒最厉害,往年发烧三四天就能好,今年一般都要五六天。”  儿内科医生都在开足马力。这几天,狄华和他的同事每天都在加班加点,晚上急诊从原来的两个医生增加到了三个医生,照顾门诊从晚上十点延长到了十二点,医生下班时已近清晨三四点。还有的医生上下午三点的中班,上午却放弃休息时间,一早加入看病队伍,希望能稍微缓解一下其他医生的看病压力。“医生一滴水,病人一片海。”狄华很无奈,现在全市的儿科医生都很匮乏,看病的小病人却越来越多,压力一言难尽。  “我现在都有些害怕上班了。”狄华说,在新华做儿内科医生忙惯了,害怕的不是不停歇地加班看病,压力最大的是病人排队时间长以后,家长的焦虑。虽然一人一诊室,但是这几天狄华还额外地承担起了维持诊室秩序的工作。“医生,我的孩子高烧40℃,能不能先看?”狄华看病时,经常有家长觉得自己孩子病重,不愿长时间等待抱着孩子冲进诊室。为此,吵的、打的都有。  让狄华哭笑不得的是,昨天,狄华还碰到了两个外婆要求他作出最终选择,到底是给谁先看,一个是微信挂号已经过号的孩子家长,一个是已经等待了三四个小时的刚叫到号的家长,“其实我们都想快点看,希望能让病人减少一分钟等待也好。”  除了医生少、小病人增多、病毒引起的病程长以外,还有一大部分家长是盲目带孩子看病。狄华说:“有位家长昨天晚上刚带孩子来看夜门诊,输了液,上午又来了。一些家长看到孩子高烧就心慌,以为来看病了就能立竿见影。其实病毒性的发烧需要过程,有一半的小病人可以暂时在家里观察。”  何时能够喘口气?狄华叹了口气,“可能一直要忙到春节了。”  “等输液排了个通宵,简直是多年前的春运”  “最近小孩生病的太多了,到哪个医院都是等等等,太遭罪了。”因为孩子不断呕吐,昨晚11点多,沈先生带孩子前往儿童医院急诊就诊,被告知至少排队四小时,若输液还得再等五六个小时,沈先生无奈只能“转战”其他医院。而到了瑞金医院,同样也是大排长龙,其中很多也是从儿童医院赶来的。“瑞金医院儿科急诊近日平均等待约两个小时。”瑞金医院相关负责人也颇为无奈。  几家儿童专科医院“沦陷”,其他的综合医院儿科此次也告急。王先生带儿子前往新华医院就诊,当时已是晚上11点,前面有600多号病人,预检护士告诉他们看病至少等三四个小时。凌晨两点,终于看完医生,王先生也排入了输液漫漫长队中,“带孩子看病太不容易了,排了个通宵才排到输液,简直像几年前在买春运火车票。”  自12月3日入冬以来,新华医院一周的门急诊总量较上周增加了17%~18%,近一周的儿科门急诊总量增加了8000多人次,上周五单日儿内科门急诊量超过3000人次。儿科夜门诊挂号时间从17:00持续到24:00,但往往医生要等到凌晨三四点才能看完所有病人。  各医院儿科都在超负荷运转,持续的低温天气影响下,发烧、咳嗽、腹泻患儿增加加剧了就诊难的现状。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日均门急诊量超过6000人次,已突破历史;拥有两个院区的上海市儿童医院同样在超负荷运转。最近一两周,该院平均每天门急诊量连续在8000人次以上,已经超出了医院的承受能力。  儿科医院也创下新高,“我们医院24小时普通门诊、夜门诊均开放挂号,夜门诊医生忙到凌晨一两点已成常态,有时要忙到凌晨4点才下班。”儿科医院门急诊办主任陆忠表示。  据统计,今年儿科医院门急诊最高峰已经创下有史以来的新高,单日突破9000人次,而去年就诊高峰为日均8000人次左右,其中近日夜门诊就诊平均每日已超过1000人次。陆忠说,目前医院普通门诊每天会安排15名医生开设夜门诊,已经达到医院极限,这些医生当中的部分人员凌晨值班结束,第二天早上7点仍然要上班,已经是超负荷工作。  儿童医院紧急招募志愿者引导病人就医  分析儿科普遍爆棚的原因,上海市儿童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李锦康认为,这与最近感冒病人特别多有关,此外还有部分综合医院儿科萎缩,致使患儿都集中到几家儿童专科医院来了,“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没有传统意义的就诊高峰和低谷时段了,除早上7点半到8点第一波病人相对好一些,其他时段内科普遍都要等上4-5小时。”很多家长白天忙,晚上才有空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所以近期晚上7点过后还有一波就诊高峰。这波高峰又与白天尚未看完的病人叠加,致使晚间患儿扎堆。  针对一波波看病大军,儿童医院已经启动应急机制,加派医护人员前去协助。与此同时,儿童医院紧急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在门急诊帮助患儿及家长了解就医流程,疏导拥挤的人群,引导家长至就诊区域,为行动不便的家长提供帮助,引导家长使用一站式自助服务机,快速预约、付费和打印报告单,劝阻吸烟行为等。服务时间是目前的两个看病最高峰:上午9:00―11:30;下午18:00-21:00。  儿童生病四大误区  孩子肯定会生病,不要指望孩子不生病,因为每一个人都吃五谷杂粮,会接触很多病原。其次,生病是一个过程,病原排出去肯定需要一段时间。第三,不要一发热就忙乱,小孩子的精神很重要,精神萎靡,不管什么病都要检查。如果病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孩子的脸色,就要非常注意。如果活蹦乱跳,发一点热也不要紧。  ――新华医院儿内科主任鲍一笑  误区1:咳嗽了就一味止咳  遇到咳嗽,大家经常会拼命用止咳药,一种不够用两种,甚至很多中成药一起开,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你拼命止咳,就不利于病毒、细菌、分泌物、坏死组织的排出,咳嗽是停止了,但脏东西都留在体内。咳嗽是因为有外部病毒、细菌等侵犯,需要用这种方式排出,这是疾病过程的表现,也对恢复有利。当然,咳嗽过度了也需要止咳。手忙脚乱的干预容易导致忙乱和紧张,也会带来滥用抗生素和药物等副作用。  误区2:感冒严重了就需要吊盐水  就感冒来讲,90%是病毒感染而不是细菌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没有任何作用。实际就医过程中,有些病人会主动要求医生用静脉用抗生素(即挂水)。其实静脉、口服抗生素都可以进入体内,只不过静脉用的话,血峰浓度会高一些,很快就进入体内了,口服则会平缓一些,但都能起到作用。当然特殊和严重情况除外。  误区3:一发烧就一定要把热度降下去  发热与退热是一对矛盾,发热是对外来感染的正常反应,对机体在某种情况下是有利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处理过度,其实只需适当退热即可。孩子到医院几天后体温降了,但过两天又发热,因为很多孩子在就医的过程中又感染了新的病原。  家长会觉得孩子的免疫功能怎么这么低,然后又开始用抗生素,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发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抵抗力、抑制病原的繁殖。一发烧就一定要把体温降下去、不断更换抗生素是错误的。  误区4:小孩子感冒了一定要去医院  如果是以下的情况,一般不用去医院:体温不是太高(39℃以下);发烧时精神不好,但烧退了精神就好了;发热时间不算太长(少于5天)。  不管得什么病,如果精神好一般没有什么大问题,精神不好则需注意。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要去医院:咳嗽太深(连声咳嗽),体温太高,发热时间过长,精神不好。03版:四顾桥
 本版要闻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市卫计委发布预约挂号大数据分析
最难约的医院是哪家?市中医院! 最热门的科室是哪些?儿科内科!
温州人最爱去哪家医院?哪些专家门诊号最难约?昨日,市卫计委信息中心发布温州市预约挂号的大数据,以2009年至今的温州人在电话、网站、APP、微信、电视等5大平台的预约挂号量,排行出各大医院就诊“琅琊榜”(备注:由于平台上附一医只有部分“名医馆”的预约号,不能反映附一医预约挂号全貌,因此该数据报告不包括温医大附属一医)。结果表明,市民最爱去温医大附二院看病,儿科预约挂号量最大,名中医号“一号难求”。 据了解,我市预约挂号平台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从2009年启动预约挂号服务至今,累计预约挂号量超过468万人次。目前,全市47家二级以上医院和14家大型中心卫生院都已经入驻该平台。□晚报记者 胡晚露 近七成患者用手机预约 80后90后最爱移动医疗 根据市卫计委信息中心发布大数据分析显示,由于多数医院在周一集中放号,所以周一的预约挂号量最多,而每天上午8点到10点是预约高峰期。从预约方式上来看,有294万人次会选择使用手机进行预约,占总人次的近七成,另外还有三成患者会选择通过网站进行预约挂号。 在近年来进行预约挂号的用户当中,80后和90后是绝对主力。其中30~40岁的预约挂号用户最多,占比达29.2%,20~30岁的预约用户占比为19.5%。与此同时,高患病人群(40岁以上)的预约量较低,70岁以上只有4.7%。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移动医疗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被越来越广泛的人群所接受。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高患病人群预约量较低也说明此年龄段未获得较好的网络预约服务,包括自身不会使用,不知道网上挂号预约途径、孩子工作忙无暇顾及等原因。 附二院预约量超260万
乡镇卫生院只有14人次 温州人最爱去哪家医院?温医大附属二院(包括育英儿童医院)是大数据显示“最热门”的医院,预约挂号量累计达到了262万人次。而这个总量,已经超过另外8家预约挂号量较大的医院的总和。其中,温州市中医院57万人次、温州市中心医院(市二医)32万人次、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包括市儿童医院)32万人次、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9万人次、温州市人民医院(市三医)24万人次、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6万人次、瑞安中医院3.6万人次、瑞安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4万人次。 大数据报告还显示,就在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时候,小医院却鲜有人问津。其中,永嘉县桥下镇中心卫生院近年来的预约挂号量仅为14人次,与附二院262万人次的预约量形成了巨大反差。 市卫计委信息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造成这种预约挂号数据量,大小医院差距较大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是受患者就诊观念上的影响,例如,很多市民往往觉得小医院看不好病,觉得大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水平更值得信赖等,这些都会导致大医院一号难求,而小医院门可罗雀。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同医院入驻预约挂号平台的时间点不同,所以数据量上也有差别,例如乡镇卫生院入驻平台时间较晚,再加上基层医院看病便捷,基本上不需要预约,所以导致基层医院的预约挂号量不高。 儿科预约挂号量最大
孩子被蚊子咬了也来找医生 根据挂号科室来看,市民预约诊疗主要需求集中在儿科、内科、妇产科。其中,儿科的预约挂号量最大,达到了近92万人次。而传染科、特需门诊、心理科、医学美容科均不足万人。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部主任徐海滨表示,儿科预约量大主要有3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温州的孩子多,人数多基数庞大,所以对门诊的需求量也会相对较多,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例,现在每天的儿科的门诊量已经占到全院门诊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次,现在的儿童父母多为80后90后的青年人,而年轻父母对于“预约”的意识较强,所以会积极选择预约挂号这种形式。“而且,预约挂号可以减少很多父母带孩子来看病过程的排队、等待这些麻烦事情。”这些观念上、选择的变化反映在数据上,则会变成儿科是预约挂号量最大的科室。 徐海滨还强调,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所以孩子的事情也是家里人最关注的事情,但凡发现任何一点点不对劲都会来医院向医生寻求帮助。“我曾经就遇到过,一个满月的婴儿不够胖,家里人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特意预约来看病咨询的。还有孩子被蚊子咬了,也来医院挂号看病。”徐海滨说,家长对孩子健康的高度重视,也是儿科预约挂号量较大的原因之一。 市中医院最难预约 名医讲座可免费咨询 如果要问哪里医院最难预约挂号?大数据给出的答案是——温州市中医院。报告显示,9个最难挂号的医院科室当中,温州中医院占了7个。其中包揽最难挂号前三名的分别是市中医院的脾胃病(名医)、妇科专家、消化科(名医)。市卫计委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几个科室的号源相对较少,但是市民需求量却很高。 市中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温州市民选择看中医的越来越多,很多人表示担心西药副作用大,所以一些非急症的患者往往都会选择来看中医,进行慢慢调理,这就导致中医特别是名中医的看病量很大。其次,像脾胃病、妇科病很多都是慢性病,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医治,诊疗时间的延迟也会导致号源紧张,较难预约。针对市中医院预约挂号难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会考虑多放一些号源出来供有需要的市民预约。与此同时,市中医院还组建了讲师团,免费为公众开设各种公益讲座,挂不上号的市民可以来参加这些讲座,在讲座上与名医进行免费的交流与咨询。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浙ICP备B2- 国新办发函2006.78号 网络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温州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提供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