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汪曾祺文章语言特点的语篇特点指的是什么?

从文化角度对比分析“中国英语”论文摘要的语篇特征--《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从文化角度对比分析“中国英语”论文摘要的语篇特征
【摘要】:
今天,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学术交流领域,也成为大多数有影响的国际学术期刊的出版语言。对于中国学者来说,用非母语撰写学术论文无疑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中国学习者在使用英语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于英语本族语的特征。他们使用的英语是否能够被接受呢?据统计,中国学者在各类国际学术期刊的发表量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国际学术交流中不容小觑的力量。大量的国际论文的发表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带有中国本土化的英语已经得到了国外学术界的肯定。
本文以摘要为研究对象,旨在讨论中国英语学者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的语篇特征。作者从科学网和万维网选取了60篇论文摘要,并根据学者们的母语和他们的写作语言,分别建立了三个对比语料库:中国学者的英语摘要;中国学者的汉语摘要以及英语本族语学者的英文摘要。根据Halliday的主位结构理论和Danes的主位推进模式,对语料进行了赋码处理,然后统计这三种语料在标记性主位以及主位推进模式的使用频率。总结分析中国学者的英语摘要在语篇建构中对于主位和推进模式的使用倾向,并于其它两个语料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并在中国英语论文摘要的语篇特征的基础上,从文化,思维影响角度,分析中国英语的产生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在学术论文摘要中具有如下的语篇特征:在主位结构中,较为频繁使用标记性主位,并且根据时间的逻辑顺序,常常把含有大量语义概念的成分置于句首,使句子显得头重脚轻,而较少使用连词等词汇手段;在主位推进过程中,尽管五种模式在中国英语摘要中都有出现,句群在小范围内(2-4个分句间)连续使用相同的简单线性发展型或者连续性主位发展型模式,在形式上呈现出线性发展关系。但在整个摘要篇章中仍然较多使用交叉主述位发展和跳跃主位发展型,使整体表现出回型或者螺旋型推进形式。通过与汉语和本族英语对比,表明中国英语受到了两种语言的影响,但语篇层次更偏向于汉语的语篇特征。这些语篇特征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综合,感性的特征。
中国学者撰写英语论文是一个具有东方思维的主体采用西方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尽管受到了英语形式上的约束,中国英语的本土化特征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语言现象与中国学者所处的文化,思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H315【目录】:
Abstract5-8
1 Introduction8-13
1.1 Research Background8-11
1.2 Purposes of the study11
1.3 Outline of the paper11-13
2 Literature Review13-30
2.1 China English as an English variety13-19
2.1.1 World Englishes13-16
2.1.2 The history of China English16-18
2.1.3 The Features of China English18-19
2.2 Discourse features of EAP writing19-21
2.3 Theme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21-27
2.3.1 Theme and rheme21-22
2.3.2 Classification of Theme22-23
2.3.3 Thematic progression23-27
2.4 Language, Culture and Thought27-28
2.5 Conclusions28-30
3 Methodology30-35
3.1 Research Objectives30
3.2 Research Design30-34
3.2.1 Data Collection30-32
3.2.2 Research Methods32-34
3.3 Conclusions34-35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s35-52
4.1 The markedness of China English in EAP abstracts35-44
4.1.1 The features of Markedness in China English, Chinese and English35-41
4.1.2 The choice of markedness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41-44
4.2 The TP patterns of China English in EAP abstracts44-50
4.2.1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TP Patterns in China English, Chinese and English44-45
4.2.2 Chinese TP patterns45-46
4.2.3 Normative English TP patterns46-47
4.2.4 China English TP patterns47-48
4.2.5 The choice of TP patterns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48-50
4.3 Conclusions50-52
5 Conclusions52-56
5.1 Summary of the study52-54
5.2 Limitations54-55
5.3 Conclusions55-56
Bibliography56-5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9-60
Acknowledgement60-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梅青;[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盛桓;[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榕培;[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于建平;[J];中国科技翻译;2002年02期
方琰;[J];外语研究;2001年02期
杜争鸣;[J];外语教学;1998年03期
徐盛桓;[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年01期
徐盛桓;[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04期
朱永生;[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04期
李文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姜亚军;[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冬青;[D];扬州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海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周春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高丽娟;;[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朱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葛红,李加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郁步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刘世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苏建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陈海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丁素萍;白云超;;[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黄春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魏志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涂秀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林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淑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郑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李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彭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俞碧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仇贤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龙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王蕾;[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杨雪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冯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黄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潘震;[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余娟;[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金莉娜;[D];延边大学;2011年
叶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宫国华;[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黄姗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于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范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陈文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旷金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胡婕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时筱惠;[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殷猛;[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王莹;[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云屏,王永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赵红,余渭深;[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陈菲;楚军;;[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年02期
陈王青;;[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李小兰;;[J];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张冰天;;[J];科技英语学习;2007年09期
张德禄,刘洪民;[J];外语研究;1994年03期
汪建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方琰;;[J];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严世清,董宏乐,吴蔚;[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明瑶;[D];浙江大学;2008年
崔淑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依民;[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胡芳;[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李海双;[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王纪芬;[D];兰州大学;2006年
顾娟;[D];吉林大学;2007年
何冬青;[D];扬州大学;2007年
张威;[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杨鹏;[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陈宁;[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王建宁;[D];苏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云屏,王永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赵红,余渭深;[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方琰;[J];国外语言学;1996年04期
毕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杜昌忠;;[J];福建外语;1988年Z2期
程素森,杨天钧,杨为国,全强,吴起常;[J];钢铁;2001年02期
榕培;[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杨信彰;[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杨兆军,王立江,王立平;[J];机械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方琰;[J];外语研究;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宣维;[D];北京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宁;陈少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张德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陈香;[J];零陵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曾建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刘坚;;[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廖丽琼;王小宁;;[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4期
吴玲娣;[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李发根;[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夏家驷,时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4期
孙然;[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姜生;;[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蒲珊珊;;[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陈治安;周忠杰;;[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徐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汤斌;[D];复旦大学;2007年
高云;[D];山东大学;2011年
刘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罗思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徐健;[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美丰;[D];苏州大学;2007年
方燕;[D];东华大学;2008年
蒋旭峰;[D];外交学院;2007年
杨丹;[D];吉林大学;2008年
柴婷;[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许佳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王华;[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石成舫;[D];苏州大学;2007年
刘红;[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张淑玲;[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pdf5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摘 要 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
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相关
的阅读理论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忽
视了语言在篇章方面的传承性,片面的强化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英语阅
读技能的培养。即使教师注重了阅读技能的训练,也常常忽视了文章作为一个语
篇整体的连贯性,所以学生常常因为词汇的生僻,语句的难度而对于阅读望而生
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需要通过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语篇层次,建立学生
的头脑中关于语篇的形式图式,提供学生语篇线索,化难为易,提高学生阅读能
力。 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语篇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调查学
生语篇意识的变化情况,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语篇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本文首先对关于阅读过程、阅读模式、图式理论等相关阅读理论和语篇分析
理论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概括了高中生课堂上常使用的阅读模式及阅读过程,
希望可以为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相关阅读的理论和概念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提供帮助,为其在教学中应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阅读教学提供理论导向。 实证研究部分以行动研究为主,利用课堂观察记录教学日志,掌握教师进行
教学的层次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提供了两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呈现语篇阅读的
教学情况,并利用调查问卷为辅的方法说明了行动研究的结果和仍需要进一步探
讨的问题。调查中发现了语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语篇意识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是学生在利用相关语篇的形式图式独立阅读时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美哉落英——樟树市实验小学英语工作室
当前位置:&&&
如何设计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上传: 刘莉琴 &&&&更新时间: 9:35:44
一、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概念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是指对语篇的阅读理解教学,以获取、分析、整理和应用文本信息为主要目的,一般不涉及生词教学和新的语法项目的教学。
课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内容。作为课文,必然具有教学功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能学会的是语言项目、篇章结构、语用表达等。
现在,有人把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理解成在语篇教学中同时完成词汇和语法教学,只是以语篇教学为主,不去专门处理生词和语法,还谓之&整体语篇教学&。这是错误的!
二、课文教学设计的关键
1、分析课文作为独立语篇的语义功能、语用形态、语境
2、分析对话语篇的真实口头交际功能,短文语篇的真实语用目的(写作与阅读)
3、明确教学目标,把握不同目标
4、依据语用、语境、语义,选择设计运用实践活动
三、语篇教学需遵循的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应当重视语篇整体教学的理念。语篇首先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出现的,不管是对话还是故事,它都有相对完整的语意和语境,也有相对完整的语用目的和语意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应把语篇的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对话教学中,正确使用好每篇对话的&引言&,处理好与正文之间的关系是上好对话教学的关键;故事教学中,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把词组、句型、语法知识渗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2、整合性原则
语篇的内容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但作为单元教学的一部分,它又与单词教学(b部分),句型教学(c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材间的联系,语篇可结合字词或句型,合理整合后再进行教学。除教学内容的整合外,根据每个语篇自身的特点,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可选取几种教学方法,适当调整,进行有效整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发展性原则
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语篇中包含一定的词汇量和句型,也穿插着相应的语法知识,篇幅也相对较长,是与中学英语教学接轨的一个重要&链接&。因此,教师要有发展的教学理念,确立为学生发展的目标,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对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课本特点
pep小学英语的特点之一就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注重交际、情景教学,突出培养学生语言的交际运用能力。而小学中高年级正是从重听说逐步向重读写过渡的阶段。从字母、单词以及大量的口语听说训练,到开始接触整段整篇的课文对话,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转折点。在这一时期,教师如不能对学生加以很好的训练指导,学生如不能得到很好的过渡,教学就会陷入困境,学生就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就会无所适从,最后掉队。要避免这种严重后果的发生,就要从开始阶段重视语篇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pep小学英语课文语篇的编排有着很科学的安排,三年级的a部分课文只有简短的两三句对话,慢慢过渡到有四五句对话,四年级继续逐渐变长,五年级开始课文中已出现较长的语篇,六年级课文中的语篇就更长了。虽然这些语篇没有初中的语篇那么难那么长,但就小学生来讲,学起来也够费劲的了。好在语篇所涉及的基本都是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对话,如询问物品、询问身体状况、询问周末计划、询问爱好、购物、谈论天气、谈论节日、谈论家庭成员、问路等。这些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语言知识也浅显易懂。所以,只要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始重视语篇教学,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高效扎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训练学生,使他们能在小学开始就得到良好的语篇学习的基本功训练,获得良好的语篇学习习惯,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能力,必定会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五、语篇教学的误区
误区1:有人认为小学英语不必花时间花精力去研究教法,特别是语篇教学(认为那是初中老师的事),也不去重视发挥学生主动性等问题,认为只要教完单词,对课文或语段适当加以翻译再进行朗读或表演即可。
误区2:在目前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人把语篇教学只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一种形式,其主要表现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语篇所带来的信息和它所具有的内涵,对语法等一些语言点则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死抠讲解,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条、规则,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单调、枯燥、乏味,而且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六、语篇教学的尝试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掌握外语的过程是获得有关知识,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把知识化为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师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探索先进的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很好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语篇内容可以分为短文、书信、故事,其主要教学过程有:
1、精彩导入,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恰当精妙的导入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在导入新课时,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应用各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法
谈话导入法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范围最广,应用最普遍,操作最简便的一种导入法。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一段对话,开始上课,师生之间进行设计好的对话,以此进入新课。如新授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这一课时,师生谈论do you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do you go to school on saturday and sunday? saturday and sunday are special day, they&re weekend. are you busy from monday to friday? are you busy at the weekend?&&师生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题,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热情进入新课,并且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应变能力。教师通过谈话&投石问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既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自然而流畅地导入了新课内容。
(2)歌曲导入法
英语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需要孜孜不倦和刻苦勤奋,但有时也免不了单调、枯燥和乏味。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讲,成人化的教学方法只能过早地挫伤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喜欢的歌曲、chant和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疑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学习英语的方式和途径。例如我们在教 5b unit 1 this is my day这一单元时,可以在上课伊始放一首weekend, 让学生欣赏并试着哼唱,然后过渡到各种活动的名称。歌曲与新课内容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无意识的感知新课内容,这样在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氛围中把学生带入英语知识的殿堂,而且为下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自然的铺垫。
(3)悬念导入法
教师用设置的悬念拉开一节课的序幕,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一课中教师出示一些与教师相关的信息,让学生猜这些是关于老师的什么信息,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很好的激发了,回答问题相当活跃&如:your name is xx. you&re &you like&而这些信息中复习到的句型为接下来课文中介绍人物时所要用的句型做了很好的铺垫。
当然导入法还有很多,如游戏导入法、情景导入法、实物图片、挂图、课件录音、vcd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总之,设计新颖、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尤为重要。它为新课呈现搭桥、铺路。它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求知,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
2、仔细阅读, 全面理解语篇的关键
(1)看图感知,建立表象
语篇中,关键信息(生词),利用图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图文并茂是pep小学英语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色。课本上插图简单明了,突出了内容要点,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这一直观教学手段,组织学生问答,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更能帮助学生初步地感知课文内容。
如:5b what are you doing这一个单元中的插图,图上就清楚的表现出一个通话的场景,由此就可以导出对电话用语的教学.老师在教学电话用语时,学生已从插图上直观了解了教学的内容。除此之外,图上还展现了他们正在做的事情,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解决本课的重要新授词组,这样一来,教师就无须多作解释,就为课文的教学铺平了道路.由此可见课文插图得到重视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插图具备了某些文字所不具备的优点与功能。色彩鲜艳的图画给学生的视觉以刺激,他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使学生专注于将要学习的内容,而且能让师生通过对话认识理解插图所描绘、表现的事物,从而解决教学难点,同时也给学生建立了文章的初步印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使用好教材插图,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作用,为阅读教学铺平道路。
(2)关键词提示,巩固意象
提示关键信息(生词、短语、语言点)直观、想象地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掌握重点语言。关键词提示法即从课文中提取一定数量的关键词(或词组),来提示学生复述课文梗概。在学生仔细阅读了语篇之后,可让学生总结出相应的关键词(或词组),这些关键词(或词组)相当一部分是本课的新授内容或是重点内容,教师就可由此突破,解决教学中重难点,让学生掌握这些关键词(或词组)的同时,也可对课文有了一点初步了解。如在教学5bunit1 this is my day单元中,通过让学生来回答what does/do &do on the weekends?让学生掌握小朋友们是如何度过他们的周末的,也就是小朋友们的周末活动,这样学生便能提纲契领地俯瞰全篇,抓住文章的精髓,有助于学生对语篇的深层理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完成了周末活动中的相关新的词汇的教学,这些词汇正是本课的关键词汇,借助这些关键词汇学生便能基本掌握语篇的主要内容了。
就关键信息设问,让学生答问理解语言。 (when、 where、 what、 how 、why&)
结合语篇,连接关键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语篇。
选择答案填补关键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语篇。
正误语句的判断,帮助学生理解语篇。
将语篇分句打乱顺序重新组合,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
根据语篇内容,完成表格信息。
(3)复述语篇,加深印象
复述的过程,是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内化的过程,是更高一层次的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是对为了让学生能较顺利的复述出所学内容,教师可提供相关插图,或是相应的关键词。在学习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利用插图的直观形象,进行对课文的复述,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从而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总要突破重难点,把这些关键词都直观有序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方便突破教学与复习,也可为学生的复述提供一定的依据,减少复述的难度。复述初始阶段,关键词可以由教师直接给出,随着学生复述技能提高后,也可以训练学生自己找出。学生由此复述的过程,既巩固了重难点,又理通了整篇语篇,从而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
(4)适当练习,加深理解
在学生仔细阅读完语篇并能熟读全文后,一般可以采用短文填空、选词填空、句型转换、用关键词复述课文等练习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涵。
3、课外指导,阅读的延伸
语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相关知识,读懂语篇内容,还要让学生对语篇阅读产生兴趣,使语篇阅读延伸到课后。教师可根据教材中语篇内容鼓励学生订阅英语报刊,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或通过介绍相关的英语故事网站,让学生网上阅读小故事。让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七、语篇教学中的生词处理
1.在生词不多的情况下,可以不去单独处理生词;在生词较多的情况下,尤其在有关键词是生词的情况下,应先处理生词,再进行语篇教学。
2.在生词不多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让学生进入语篇教学,相关生词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猜测词义。
3.在生词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先教生词,否则教材b部分的安排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八、语篇教学中的语法处理
1.如果语篇教学的内容涉及到语篇的理解,那么理应先处理语法教学内容。
2.如果语篇教学的内容虽然涉及到语篇的理解,但并不影响语篇的理解,那么可以不先教语法,因为语法教学毕竟是为语篇教学和语言能力发展服务的。
总之,语篇教学不仅是应该是我们小学教师关注的重点,因为只要有语篇存在,就应该采用适合于学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创新能力等出发,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在小学时就得以充分训练,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这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最佳体现,也是学生今后发展提高的希望所在。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文章特点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