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比59大1,比()小6,从高速右边道 开60码起

二次元同好交流新大陆
扫码下载App
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得到的总是不好.得不到的永远是最美的.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2676)|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86070',
blogTitle:'几种从数据库读取数据生成excel文件的比较(转)',
blogAbstract:'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苹果中国区从两周前开始,电影和图书商店就处在关闭状态了,令人不得不担忧中国区的一...
拆解这款MacBook的难度很高,不建议普通用户折腾。
游戏将故事的发生地设计在一个远离尘世的小村庄里。原本宁静和谐的生活有一天随着一伙...
是的,这是关于爱尔兰数据中心的听证会~~相信苹果会处理好的~
这样的价格如果登陆国内市场,国产厂商就要乐了。
手机厂商们都知道印度是下一个“中国式”的市场,但是各个厂商想要进入这个市场也并非...
这样神圣三位一体的配件,值不值得你拥有?
实际上苹果在上一次公布财报时就认为下一财季 iPhone 销量将出现下滑,这将影响整体收...
刀塔的故事背景我想不少朋友已经很熟悉,再重复灌输难免显得有些啰嗦,详细的剧情小...
随着《World of Goo(粘粘世界)》的大火,手游市场上的“一键游戏”也开始逐渐被玩家...
《黏球传说(Goo Saga)》是 TokaLoka 推出的一款画面和玩法都极具吸引力的作品,玩家...
游戏采用了像素风格的画面设计,而且游戏是以横版作为表现形式,利用这样的一种视角,...
不得不说现在国人自己做的英语学习应用真的是越来越讲究创意了,上周给大家推荐了一个...
近日,游戏开发团队 Parta Games 在苹果商城上架了一款名为《Choppa》(救援直升机)...
OBOK AIDEM 新作《TRAP DA GANG》是一款构思比较独特的塔防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再一次...
这样神圣三位一体的配件,值不值得你拥有?
讲真,今年的 iPhone 7 如果仍然是 16GB 起步,苹果可能要流失一些用户。
有这样的一个Smart Connector,第三方配件厂商是要好好利用。
毕竟也要数百元人民币呢,别吝啬为它添个专属配件。
对于部分怀念数码相机这种传统操控方式的人们来说,不妨体验下Pictar。
在耳机的世界里,人们通常认为传统的 L 型插头要比 I 型插口更耐用,它能承受的压力也...
要说现在的智能手机还需要点什么?那自然是更大的电池容量。
这些配件,足以让我们的 iPhone 进入一个更为神奇的拍摄世界。
1 / 118 页
282263阅读
以视网膜之名——Macbook Pro Retina 开箱 色域,性能详细评测 (7月8日1楼更新多台rMBP校色比较)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535 小时 UID
帖子 精华1
主题帖子人气
红苹果, 积分 4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 积分
多谢各位支持,楼主会不定时回复,谢谢~
自从Macbook 在08年升级了Unibody之后,每年的升级都是不温不火,平台从最初的Core2 双核 换到了Sandy bridge 4核,性能在稳步提升,但是都是同样的模具。虽然Apple尽量使得每一代的Pro有点新意:例如独立显卡升级,内置长效电池,以及添加雷电接口,但本质上依然让人感觉进步不大。再优秀的设计,隔了4年也颇显老态。就像俗话说:唯一能超越它的人只有苹果自己。漫长的等待,终于等来了2012年 Macbook Pro的正统继-承人——升级了Retina显示器的Macbook Pro。
从过去这些年使用Mac的经验来说,苹果是最追求整机平衡的厂家,有的时候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2010款的Air 因为Intel HD 2000性能太低下,苹果宁愿使用老旧的Core2 来搭配Geforce 320m 主板芯片,因此跳过了第一代Clarkdale的i5 CPU。所以带着同样念头的苹果在2012款的Macbook Pro上面也做出了最为激进的升级:它更轻薄,去除掉了无用的光驱,砍掉了硬盘,换成了Sata6G 的SSD;内存从8G 1600开始;所有USB2.0全部升级成USB3.0;28nm kepler核心650m 显卡最重要的还是使用了最新的视网膜显示屏,高达分辨率。毫不夸张的说,苹果在这次的Pro上面用到了它能用到的综合素质最强的硬件。
去年的开箱贴:
从上海远道而来的箱子,从11号下单到收到,总共花了8天时间,看来苹果依然低估了这次的消费者热情,同时也再次说明:只要东西好,总有人会捧场,看来这次的Pro升级触及到了太多人的G点。
基本配置,教育价 $1999 + $100 gift card。注意这教育价不只是学生,包括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可以使用
算上Discover 5% 返款,实际价格接近$1850,还算正常。
附上的$100 gift card,跟去年一样只能拿来买软件,音乐
只是这次多了个信封包装,可以转送给他人
P6180267.JPG (614 KB, 下载次数: 5)
16:24 上传
采用礼品卡一样的设计,很精美
P6180272.JPG (598 KB, 下载次数: 3)
16:24 上传
细节决定成败,这点在Apple身上是体现得如此彻底
P6180273.JPG (571 KB, 下载次数: 3)
16:25 上传
跟去年的$100 gift card比较一下,今年的设计上显然更加成熟。
P.JPG (548 KB, 下载次数: 3)
16:25 上传
ok 闲话到此,接下来看开箱吧:
一如既往低调的瓦楞纸外包装
P.JPG (556 KB, 下载次数: 3)
16:25 上传
打开,包装盒使用了类似于Air的简洁形式,不同于过去Pro使用的带提手的盒子
P6200247.JPG (536 KB, 下载次数: 3)
16:25 上传
取出本体,非常小巧的盒子,拿在手上明显比旧款轻不少
P.JPG (580 KB, 下载次数: 0)
16:25 上传
包装盒背面,各种配置信息
P6200249.JPG (694 KB, 下载次数: 3)
16:25 上传
最近几年的Apple新产品基本都使用了这种开盖式的打开方式。
P6200251.JPG (547 KB, 下载次数: 3)
16:25 上传
配件还是那些一成不变
P6200252.JPG (693 KB, 下载次数: 0)
16:25 上传
电源,延长线,各种纸质材料 以及屏幕布
P6200253.JPG (658 KB, 下载次数: 0)
16:25 上传
来看看这次的主角
P6200255.JPG (612 KB, 下载次数: 4)
16:25 上传
揭开屏幕,轻薄了不少的屏幕一来就把我震撼住了,不同于过去屏幕上覆盖的塑料面板,这次使用了类似iPad的屏幕结构,表面直接就是玻璃
P6200259.JPG (654 KB, 下载次数: 3)
16:25 上传
P6200277.JPG (475 KB, 下载次数: 2)
16:27 上传
玻璃触板,是我用过最好用的触摸板,搭配Lion操作系统那种滑顺灵敏的体验至今没有替代品
P6200278.JPG (391 KB, 下载次数: 0)
16:27 上传
键盘部分使用了在Air上面引入的开机按键,取消了光驱键
P6200262.JPG (488 KB, 下载次数: 3)
16:26 上传
屏幕转轴依然使用成熟的Macbook设计
P6200264.JPG (523 KB, 下载次数: 3)
16:26 上传
右边接口,要是能多个USB就好了
P6200265.JPG (281 KB, 下载次数: 3)
16:26 上传
左边接口,3.5mm只剩下一个,承担着输入/输出的作用
P6200266.JPG (248 KB, 下载次数: 3)
16:26 上传
两侧的进气口
P6200267.JPG (681 KB, 下载次数: 3)
16:26 上传
P6200268.JPG (482 KB, 下载次数: 3)
16:26 上传
Apple 大大的logo
P6200269.JPG (322 KB, 下载次数: 3)
16:26 上传
跟Air比较一下,个人不是很喜欢15寸 Pro的蜂窝音响设计
P6200270.JPG (306 KB, 下载次数: 3)
16:26 上传
靠近屏幕的出风口
P6200271.JPG (411 KB, 下载次数: 3)
16:26 上传
比13寸Air大上一小圈
P6200272.JPG (487 KB, 下载次数: 3)
16:26 上传
不同于Air的水滴形设计,Pro依然继承了前辈的棱角,只是更薄
P6200273.JPG (379 KB, 下载次数: 3)
16:26 上传
厚度与Air最厚的部分接近
P6200274.JPG (458 KB, 下载次数: 3)
16:26 上传
可以看见屏幕上还是没有Air那么轻薄,但是考虑到这是一块 IPS屏幕,能有这样的水准已属难得
P6200276.JPG (252 KB, 下载次数: 3)
16:26 上传
开机,虽然经历过视网膜iPhone,iPad的洗礼但是Retina的Lion系统屏幕还是让我陶醉,连接好无线网,使用时间胶囊恢复到另一台的系统
P6200280.JPG (464 KB, 下载次数: 3)
16:27 上传
新的magicsafe2充电口,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设计,不能兼容老充电器是个麻烦,我也不喜欢转接,在没有明确升级意义的前提下强制换接口,这点做得不够厚道。
P6200281.JPG (564 KB, 下载次数: 3)
16:27 上传
含苞待放的Pro
P6210307.JPG (223 KB, 下载次数: 3)
16:27 上传
漂亮的背光键盘
P6210312.JPG (362 KB, 下载次数: 3)
16:27 上传
人见人爱的超窄边框,而且还是IPS超高分辨率屏幕
P6230376.JPG (683 KB, 下载次数: 3)
16:27 上传
IPS的可视角度搭配超高精细度,Retina不是白叫的
P6230377.JPG (560 KB, 下载次数: 3)
16:27 上传
屏摄确实很难展现出Retina的精细度
P6230378.JPG (515 KB, 下载次数: 3)
16:27 上传
P6230382.JPG (403 KB, 下载次数: 3)
16:27 上传
超薄的边框带来更加舒适的感受
P6230384.JPG (329 KB, 下载次数: 3)
16:27 上传
屏幕是这次的测试重点,在看下面的文字部分之前,我先表明一下自己对笔记本显示屏的色彩的看法,优先度依次降低:
1. 色彩覆盖范围不小于sRGB——我的工作环境主要基于sRGB
2. IPS等广视角屏幕——方便给客户一对一展示,而无需说“你来正面看看”
3. 准确度越高越好(平均Delta E 值越小越好)
4. 在保证100%覆盖sRGB的前提下,尽可能广的色域——娱乐的时候,广色域看图看视频还是很亮眼
5. 90% 以上aRGB覆盖——能兼容当然更好,处理Raw相片的时候能挖掘出更多的色彩
其中1,2,4,5 是硬件素质,不可改变,唯一可以校正的只有色彩还原准确度。
作为图形工作者兼业余摄影爱好者,我曾经疯狂追求广色域,后来渐渐用多了才发现,色域不是越广越好,而是在保证色彩准确的前提下,达到更广;再后来,我发现,aRGB现阶段其实非常不实用,因为只有你自己看得见,而且基本达不到100%,转换sRGB,在线分享照片,复杂的转换和显示流程再搭配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aRGB都带来极大的麻烦。所以目前我对色域的最求就是:在广视角的前提下尽量准确的sRGB色域覆盖。
使用的系统是Mac OS X 10.8 Mountain Lion Developer Preview 4
校色仪是 i1 Display 2
较色软件是 LaCie Blue Eye Pro
上图之前说点题外话:如果直接把Display2接在USB 3.0 上面,发现Blue Eye软件不能识别到设备,但是如果用USB 2.0的 Hub转接一下,那么就可以顺利识别较色。
拿到校色仪,直接就放上去简单跑了一下。
镜面屏校色就是方便
P6240386.JPG (322 KB, 下载次数: 3)
16:27 上传
校色之前就把我震惊了:
未校色前Delta E就低达2.6 ,而且色域部分几乎完全与sRGB重合!
Screen Shot
at 4.03.26 PM.png (190 KB, 下载次数: 2)
16:28 上传
6月27日 更新:
Lion下面校色后 Delta E 0.5 , 灰度控制绝佳,绿色,蓝色稍稍多出来一点,&&由于不能单独调节RGB,考虑到这么广的色域,这样的结果非常优秀:
Screen Shot
at 1.45.07 PM.png (148 KB, 下载次数: 3)
04:58 上传
Capture2.JPG (75 KB, 下载次数: 3)
04:58 上传
Capture.JPG (97 KB, 下载次数: 3)
04:58 上传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icc去玩,记得不可用在你自己的显示器上面,每个显示器素质是不一样的。
(13 KB, 下载次数: 69413)
04:5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mountain lion&&校色之后,Delta E 1.2,mountain lion 由于是预览版的原因,对校色支持看来没有lion 优秀 。
校色设置为gamma 2.2,色温6500k,亮度不变,Matrix,ICC2
Screen Shot
at 5.54.41 PM.png (193 KB, 下载次数: 3)
16:28 上传
接下来打开colorsync仔细对比色域,下面的色域对比部分取至重新校色的2011 Macbook Air 13寸 。
背后的白色框为标准sRGB色域,彩色多边形是校正后色域文件。
Pro这重合度堪称完美!
Screen Shot
at 7.28.09 PM.png (601 KB, 下载次数: 3)
16:28 上传
再来看看Air的色域文件,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也许唯一的好处就是:显示的色彩几乎都在sRGB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校色后的Air 颜色准确度还能保证,但是发色数就完全不能拿来做图像方面工作了,丢失的颜色信息太多了。
Screen Shot
at 7.28.21 PM.png (566 KB, 下载次数: 3)
16:28 上传
现在来对比一下两个 色域文件和sRGB 标准色域。
左边是Retina Macbook&&Pro,右边是Macbook Air,白色线框是sRGB标准色域
Pro 的色域几乎与白色标准sRGB线框重合为一体!
Screen Shot
at 7.28.50 PM.png (557 KB, 下载次数: 3)
16:29 上传
Screen Shot
at 7.29.22 PM.png (473 KB, 下载次数: 3)
16:29 上传
Screen Shot
at 7.29.45 PM.png (344 KB, 下载次数: 3)
16:29 上传
结论:除了震惊我已经没有任何表情了,苹果竟然可以让显示器在未校色的情况下完全、准确地覆盖sRGB色域,而且平均错误率低达2.6,如果每一台MBP 都没有去做单独校色而是批量生产,那么光实现这样精准的色彩还原,品控那真的是难到极点。但是苹果竟然真的做到了,他给了我们一台无需校准也能完美显示sRGB的显示器,这真是摄影师,图像处理人员的梦想显示器,当然所有人都能从这种优质准确的色彩还原中得到实惠。
我个人搞过很多色彩管理方面的研究,到最后最痛苦的莫过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我可以有准确的色彩还原设备,一整套色彩管理流程来保障色彩还原,但是我的客户没有,我的服务对象几乎永远不可能用到色彩管理,最后我还是只能拿着打样去给客户讨论。这一问题的终极解决办法其实在电脑制造商那里,只有他们认真做好品控,采购高质量,低色差的显示设备,并且做好校色,我们才能有一个色彩真实还原的数字世界。苹果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了,其他厂商呢?
题外话:想看看普通笔记本是什么水准吗?
这是Sony T 系列Ultrabook 未校正前的测试结果:
Delta E 高达 12,而且色域不仅小还完全偏离出去了
敢问谁见过如此烂的原配显示屏?(我知道校色后可以发挥得不错,但是又有几个用户买回去会校色的?)
blue.JPG (65 KB, 下载次数: 3)
16:47 上传
P6240389.JPG (334 KB, 下载次数: 3)
16:28 上传
屏摄对比,校正后的Air 和Pro
Air不仅在色域上差于PRO,在可视角度,对比度,亮度等方面都逊色不少,为了对比方面,我已经微调了亮度,使得两者亮度尽量一致,但是Air的屏幕还是体现出背光板的亮度不是很一致的问题。
毕竟Air定位就是上网本,不能要求过高嘛。 至于Pro是否名副其实呢?一路看过来的看官相信自己心里已经有底了
P6240395.JPG (224 KB, 下载次数: 3)
16:28 上传
P6240396.JPG (208 KB, 下载次数: 1)
16:28 上传
P6240400.JPG (181 KB, 下载次数: 0)
16:28 上传
P6240401.JPG (223 KB, 下载次数: 0)
16:28 上传
P6240403.JPG (191 KB, 下载次数: 0)
16:28 上传
P6240405.JPG (161 KB, 下载次数: 0)
16:28 上传
P6240406.JPG (185 KB, 下载次数: 0)
16:28 上传
P6240408.JPG (310 KB, 下载次数: 0)
16:28 上传
原生覆盖100% sRGB Delta E 达到2.6的神器。 换句话说,这机器无需任何校正就能完美显示sRGB色彩。Apple做到如此,难怪各位图形工作者死心塌地的跟着他走了。考虑到它还是的 LED IPS 超薄屏幕,玩着大杀器相机的各位,你们能hold住吗?
(借用ifixit图)
PfsUh3pgLho4lwwA.jpg (230 KB, 下载次数: 0)
16:28 上传
近看视网膜显示器,左边是支持视网膜的Chrome Beta,右边是暂不支持的普通Chrome
P6250412.JPG (471 KB, 下载次数: 0)
17:47 上传
放到正常观察距离,锯齿感并不特别明显,但是一旦对比还是能察觉出来
P6250415.JPG (364 KB, 下载次数: 0)
17:47 上传
视网膜屏幕可以清晰看见Aperture软件上面的文字: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同时还有镜头参数:50mm 1:1.4
P6220318.JPG (596 KB, 下载次数: 0)
17:22 上传
Safari的图标进入可以看见SW等标记,连边缘的刻度也能显示出来
P6220321.JPG (591 KB, 下载次数: 0)
17:31 上传
使用微距镜头终于还是拍出了像素的三原色分布
P6220320.JPG (604 KB, 下载次数: 0)
17:31 上传
题外:什么是好的显示器,什么是差的显示器:
问题1:看你把MBP拿去和Sony比,怎么不和Air比比?
前面我提到了用Sony Ultrabook 作比较,不为什么,只因为测试时手里有这几台电脑,这里我详细说明一下,为什么我认为它的屏幕差,而Air 屏幕不错:
Sony T 未校正前的数据:
Air 未校正前的数据:
Screen Shot
at 1.53.13 AM.png (103 KB, 下载次数: 0)
18:58 上传
一个屏幕颜色平均错误率高达12,最大错误率达到29.4,gamma 低到1.7, 色温飙到7000,这除了用烂来形容,我找不到其他的词。
另一个屏幕平均错误率4.3,蓝色15,紫色6,其余都在5以下,gamma 2.0 ,色温6800,Dell 也只敢说自己U2711校正后的屏幕错误率5以下,Air这样的屏幕,我可以当然可以用不错来形容。
factory_calibration_report.jpg (164 KB, 下载次数: 0)
19:33 上传
问题2:我看XX网站评测说这代Pro显示器色域还不如上一代?
例如这张图,很多人以为这样就表示2011款的Pro 比2012 的Retina Pro 更好,因为数字更大吗?
47630.png (57 KB, 下载次数: 0)
18:58 上传
看一个显示器色彩的好坏,不是简单看发色数所占两个标准色域的百分比,因为最后你是指定一个色彩空间进行校色(自定义白点的这里不讨论)要么按照sRGB,要么按照aRGB。
sRGB也不是简单的所谓 72% NTSC 这是一个非常误导人的数字,很多人以为这个颜色排列就是1-100% 所以数字越大,色域就越广,因此就越好, 我想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不全错: 颜色空间是3维的,你可以这样排列,但是最后的数据应该是3维的范围而不是简单的 1-100%。所以简化的方式用1-100%来表示显示器色域空间,数字越大确实表示色域越广,但是准确性是无法知道的,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仅有蓝色,红色的显示器,理论上同样可以达到2/3的 sRGB覆盖,你能说这样的显示器就是66%的sRGB显示器吗?同时这个数字越大,其实准确性越差,因为这样的广色域显示器往往注重于一个色区延伸,而忽视了整体的保真。
我手里就有2011 Macbook Pro 雾面屏的校色后ICC文件,这里来个对比。
左边Retina Pro 右边2011 15寸 雾面 Pro
白色线框依然是sRGB色域作为对比
可以看见所谓的2011款 Pro多出来的那点色域其实是虚假的,显示的色彩超过了sRGB的范畴,这意味着,如果不校正的话,那么那个区域的颜色必然显示不准确,超过越多,越可能出现不准确。
Screen Shot
at 2.58.38 AM.png (463 KB, 下载次数: 1)
18:58 上传
再换个角度:
可以看见2011款 Pro依然没有很好地切合sRGB色域,这部分颜色同样不准确。
Screen Shot
at 2.58.59 AM.png (424 KB, 下载次数: 0)
18:58 上传
所以你可以说看上去2011年的Pro 色域似乎广一点,但是他的准确性在未校正之前是不可信赖的。
而且这点点所谓多出来的色域,对应aRGB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
线框图是aRGB,多边形是2011 15寸 雾面 Pro
Screen Shot
at 3.01.24 AM.png (508 KB, 下载次数: 0)
18:58 上传
同时我还没有说道最为关键的一点:Retina Pro是 IPS的广视角屏幕,而旧Pro是普通的TN屏幕, TN屏幕稍微偏转一点视角 颜色就大不一样,这与校色仪永远保持垂直的测试方式是天差地别。所以在TN的屏幕上,哪怕你校准得再准确,实际观看时,都不可能达到理论值的效果,而IPS 的显示器恰恰可以。所以准确的色彩还原,在IPS显示器上面比TN显示器更为重要。
所以我重申,从颜色准确性角度,Retina Pro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显示器从一味的最求“假大广”进而到追求“色彩真实还原”。这是显示器领域的正确趋势,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各种评测数据,抵-制为了广色域而广色域的显示器。
一个理想的状况是笔记本生产商在组装完成的时候把显示器校准了。
可惜现在的组装厂商只管组装,中低端产品只管采用最垃圾的屏幕,旗舰稍微用素质好点的屏幕,极少去校色。
只有HP Elite 工作站,Thinkpad W,Sony Z,Dell Studio XPS系列会稍稍关注一下屏幕色彩准确度,因为这些产品大多是卖给懂色彩的人,那他们开玩笑就是坏了自己名声。
那么一般消费者呢?就该挨宰挨骗么?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心里有数。
我只是觉得Apple在往正确的路上走,而很多厂商底线在不停降低,甚至到了没有底线的程度:
上网本是他们搞出来的,6k抖动屏幕是T*pad低端机的标配,单灯管LED也是他们首创的,16:9 的恶心边框也是他们鼓吹的,万年不变的分辨率也是他们坚持的,底线?还有么?只要不瞎眼的屏幕就能当显示器么?这种厂商道德感的集体沦丧让我深感失望。
就拿你这张图来说:
看看那些熟悉的名字: Zenbook, XPS, Alienware M11x, Folio, Adamo
我不敢说苹果是厚道,我只能说它是目前唯一坚持屏幕原则,同时在推动整个业界进步的厂商:
iPad发布后,一堆厂商为了拼价格上TN屏,3年过去了,IPS终成平板电脑主流显示设备,我们该感谢谁?
Air 发布后,13寸依然保持:10的分辨率,放眼一众Ultrabook,清一色的,我们又该唏嘘谁?
New iPad发布后,大家开始关注100% sRGB还原,才知道iPad不仅仅是分辨率翻倍,还带来了真实的sRGB还原,同时Android开始慢慢铺货1080p屏幕,我们又该说什么?
现在Retina Macbook Pro发布, 分辨率,100%覆盖sRGB色域,低到2.6的Delta E,基本无需校色即可使用,操作系统方面通过创新的缩放功能保持软件兼容性,这将又是一个新标杆。
那些老牌的笔记本厂商,你们的选择是什么?
7月8日更新多台rMBP校色比较:
随着最近我朋友最近陆续收到自己的Retina Macbook Pro,我做了一个小测试,继续讨论校色:
我测试了这两台显示器校色前的水准,Delta E均为2.3 和 2.5,校色后全部为0.5,所以我之前文章中写到的关于这次的显示屏品控非常优秀可以适用于多台RMBP,并非个体优秀。
P7040753.JPG (382 KB, 下载次数: 0)
18:55 上传
我尝试把我校色后的显示器校正icc文件复制给B和C,实际测得Delta E分别是1.2和1.4,因为这次Retina屏幕的规格非常接近,同时错误率很低,因此校色文件可以通用算是比较意外的情况。(普通情况下由于显示器个体质量差异太大,而且控制难以保证差别一致,所以不能通用校色文件。)
其中一台使用我的校色文件测试后,Delta E在1.2,算是非常优秀的情况
P7040752.JPG (354 KB, 下载次数: 0)
18:55 上传
P7040754.JPG (738 KB, 下载次数: 0)
18:55 上传
P7040760.JPG (431 KB, 下载次数: 0)
18:55 上传
P7040762.JPG (322 KB, 下载次数: 0)
18:55 上传
3楼继续性能测试,底部有小福利
<p id="rate_9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精品文章^_^&人气 + 3
" class="mtn mbn">
<p id="rate_232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a
href=&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937629&pid=&fromuid=1&&&span &史上最完整评测没有之一&/span&&/a&&人气 + 7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17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非常感谢分享 好东西 看中的就是MacBookPro以及系列产品的用心程度.&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28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助人为乐^_^&人气 + 3
" class="mtn mbn">
<p id="rate_9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锋有你更精彩:)&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24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原创内容^_^&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12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a
href=&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937629&pid=&fromuid=1&&&span &精品文章,满分献上!&/span&&/a&&人气 + 5
" class="mtn mbn">
<p id="rate_552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a
href=&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937629&pid=&fromuid=1&&&span &纠正一个观点,广色域显示器并非拿精准度去换色域,而且广色域本身色彩管理就不好做,.&/span&&/a&&人气 + 7
" class="mtn mbn">
<p id="rate_696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锋有你更精彩:)&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98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a
href=&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937629&pid=&fromuid=1&&&span &威锋有你更精彩:)&/span&&/a&&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89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a
href=&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937629&pid=&fromuid=1&&&span &精品文章^_^&/span&&/a&&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79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a
href=&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937629&pid=&fromuid=1&&&span &辛苦了,图太多了,20M宽带都扛不住&/span&&/a&&人气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2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a
href=&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937629&pid=&fromuid=1&&&span &精品文章^_^&/span&&/a&&人气 + 3
" class="mtn mbn">
<p id="rate_645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a
href=&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937629&pid=&fromuid=1&&&span &精品文章^_^
太專業了,80%看不懂,因為不是完這方面的人,但是以後如果涉獵這方面,.&/span&&/a&&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812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a
href=&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937629&pid=&fromuid=1&&&span &请问LZ win7下CPU满载功耗能有多少(显卡空载)?因为我需要运行一些吃CPU的软件,不.&/span&&/a&&人气 + 7
" class="mtn mbn">
<p id="rate_806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LZ的摄影技术碉堡了&人气 + 5
" class="mtn mbn">
评分次数113
精品文章^_^
非常感谢分享 好东西 看中的就是MacBookPro以及系列产品的用心程度.
助人为乐^_^
威锋有你更精彩:)
原创内容^_^
威锋有你更精彩:)
LZ的摄影技术碉堡了
13寸的rmbp色彩怎么样?
牛贴...............
支持技术贴
精品文章^_^
謝謝分享!
精品文章^_^
很久之前看过一次,现在买了rmbp,再看一次,觉得还是很专业。
作为一名摄影师,以为自己对色彩的追求已经很高了,没想到还是井底之蛙!
就这么点分数,全给你了
感谢分享^_^
精品文章^_^
精品文章^_^
精品文章^_^
精品文章^_^
威锋有你更给力:)
楼主确实比较专业 看着看着越来越不懂 我觉得吧 剖析的很深刻 只为利益厂商是没大
虽然我看不懂,但是凭着楼主认真的精神,果断要加分啊,希望WF多一点这样的帖子~~
威锋有你更精彩:)
牛啊~高人,论坛就应该需要这种贴子!?
威锋有你更精彩:)
威锋有你更精彩:)
精品文章^_^
下次一定换15寸的pro
星空图求发
好文章。学习了不少。
满分加上!
太专业 太给力了 直接看到了福利
好专业的帖子,但我听说retina的pro屏幕残影现象很多,你没遇到类似问题吗?
精品文章^_^
/privaterbok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83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心动了。。。
换成RMB也就1.2W。。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774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感谢分享~~~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535 小时 UID
帖子 精华1
主题帖子人气
二楼占楼 性能测试
Mac OS Lion
目前OSX下面,Retina的分辨率其实是先渲染到双倍分辨率然后downsample到特定分辨率进行显示的,从20x1200封顶,也许这样说你很难有直观的体会,简单说就是:如果你选择最高的 显示模式,屏幕会先渲染成,局部高清高分辨率点对点显示,全局保持UI大小。你使用过去的普通软件 除了感觉菜单字体由于使用系统矢量字体显示更锐利外,其余区别不大,跟你用的15寸显示屏感觉一样,所以不会有“字小到看不清楚”的问题。但是你如果使用支持retina显示的软件,例如Safari,AutoCAD,Apterture,Finalcut
菜单,控件UI大小继续保持水平,但是图片/视频窗口显示的细节完全按照真实的每个像素进行点对点显示,那是异常的锐利。如果你觉得还是太高,可以降到 或者 ,这样也好于旧的macbook pro。注意这是OSX下面Retina支持的独特设计,不同于Windows下面那张降低原生分辨率整个画面糊成一团。说实话,我实在是想不出来有比这个更优秀的兼容模式,之前就担心Apple会不会自己提供 使得很多不懂的人看不清楚桌面而去退货,但是看到Apple如此聪明的实现了软硬件兼容,真的是非常佩服。因为如果按照等比去绘制UI,想象一下你在用一台15寸的的屏幕,所有图标,文字包括鼠标光标都只有1/4大小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桌面根本就不能使用。
使用支持视网膜的Chrome Beta与不支持的Chrome标准版比较
Screen Shot
at 2.42.09 AM.png (477 KB, 下载次数: 0)
17:52 上传
Diablo 3是个极好的例子,因为它恰好就是符合了Apple的这种思路:更改分辨率,不改变UI相对大小:下面的Diablo 3 和下面的Diablo 3 所有物体,按钮的大小都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模型的多边形数量。
Apple 也是类似的思路,把UI的极致大小控制在这个极限,然后你自己决定你的软件其他部分是按照等比例去显示,还是按照1:1像素对应去显示。
如图,显示设置中去除了过去直接的分辨率设置,该为放缩比例设置:
对应于 ,40x900,,种常见的UI布局。
注意这只是决定了UI原件的布局大小,实际分辨率是60x00,40x2400。
Screen Shot
at 4.49.25 AM.png (270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这次Retina使用的三星PM830主控的SSD本身就是第一梯队的性能,功耗、稳定性上也非常优秀,同时容量从256G起跳,最大可选768G 相信已经能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在目前SATA6就已经是接口极限的情况下,更换其他SSD提升非常有限。
Screen Shot
at 4.44.13 AM.png (342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速度测试非常满意:详细的SSD测试只有将来在Win下面进行,Mac下面缺少方便的测试软件
Screen Shot
at 2.46.39 PM.png (423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这次Pro的入门内存配置是8G DDR3 1600,除非非常特殊需求,容量和速度已经满足绝大部分需求。
Screen Shot
at 4.49.11 AM.png (94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无线网卡速度非常优秀,与2012款 Airport Extreme可以顺利达到450Mbps连接速度。
Screen Shot
at 4.45.35 AM.png (114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可以看见这次依然使用了自动切换显卡,类似于nVIDIA Optimus技术,在需求不高的时候会自动切换到集成显卡,需要3D处理能力时则会切换到geforce 650m
Screen Shot
at 4.49.51 AM.png (168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老款是77.5-watt-hour电池,Retina已经猛增到95-watt-hour,从拆解图也能看到,Pro的设计除了主板就全是电池,同时Intel公布的cpu散热功耗依然是45w,所以在平均功耗上新款会更加优秀,散热需求会更低。Apple在其他芯片上使用的都是最新制程的产品,包括内存都是现代的低电压内存,工作电压仅有1.35v,硬盘也换成了SSD,所以电池更多的能源会去供应LCD。
各个部件温度监控
一整天测试下来,对Pro的温度和噪音控制非常满意,除非是玩游戏,否则整个过程根本感觉不到风扇的运作。
之所以噪音控制如此完美,原因如下:
1. 22nm CPU,不同于桌面版的ivy bridge由于把顶盖的填充物从过去的无钎焊工艺改成硅脂所以导热下降,所以对比sandy bridge i7-2675QM旧款和新款ivy bridge i7-3615QM,核心封装上没有任何区别,均为BGA1224封装,新的制程必然带来功耗和发热的下降
2. 28nm的 kepler GPU,使用了台积店 最新28nm制程的GPU Kepler家族是nVidia GPU设计史上面的里程碑,不仅在功耗上反超了老对手AMD,还在性能上领先,一举摘掉电老虎的帽子,这次的Geforce 650m则是使用了GDDR5的版本,可以完美发挥出kepler性能的同时还能依靠低电压显存降低功耗节能。
3. 低功耗内存,低功耗SSD,换掉了过去的普通内存和硬盘也使得部件发热降低到最低
4. 新的散热风道设计,两侧进风,屏幕转角出出风,风道的搭建有利于冷热空气循环
5. 新设计的非对称风扇扇叶,可以把噪音分摊到不同的频率,使得共振的可能性更低,从而降低风扇噪音
Screen Shot
at 5.12.08 AM.png (127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可以看见当使用独显的时候耗电达到2300mA
Screen Shot
at 5.13.47 AM.png (44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而切换到集显时,功耗迅速下降到1040mA,普通wifi上网应用,使用7小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Screen Shot
at 9.33.35 AM.png (50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最终一天测试下来,待机11小时,使用7小时,还剩余17%的电池。
所以电池标称7小时工作时间,对于普通办公那是绰绰有余。
Screen Shot
at 11.06.jpg (596 KB, 下载次数: 0)
18:27 上传
Windows 7 测试
最近Mac 发布了最新的Bootcamp驱动程序,所以正好就下载下来玩玩,1G多的驱动解决了安装Windows的烦恼。
说个题外话:Macbook Pro的USB 3.0非常智能,在安装Bootcamp驱动之前,是以2.0的模式运行,因此可以使用U盘等拷贝驱动。想起两天前测试的Sony Vaio T,其USB3.0在未安装驱动之前完全不能使用简直是天壤之别。PC厂家总是不注重这些不经意的细节,Apple不仅在Mac下面实现了新硬件的完美运行和兼容,在Win下面也能把兼容性支持的这么好实在是让一众PC厂家脸红。
下面的Win7也不是没法用,只是非常费眼,可惜Win下面的DPI放大在软件层面支持得并不好,很多软件出现了模糊问题,而且Diablo3还出现了鼠标无法绘制问题,只能把DPI设置成100%才能正常全屏游戏。
Win7 下面的桌面
win wallpaper.jpg (660 KB, 下载次数: 0)
18:27 上传
CPU:使用最新的 ivy bridge Core i7 3615QM 四核处理器,最高可以自动超频到3.3G
默认只有1.2G的频率,电压0.826v
cpuz.JPG (59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一旦运行大负载程序,可以自动超频到3.3G,电压也提升到1.078v
cpuz turbo.JPG (59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该CPU性能无需多言,网上测试太多,就此省略,这个级别的功耗,已经是目前最佳的配置。
这次苹果使用了低电压的DDR3 1600内存,非常厚道的喂饱了CPU的内存带宽,同时也能提高集显的性能
ddr cpuz.JPG (44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同时最大的喜讯是这次Bootcamp终于支持AHCI,之前要通过Hack的方式来修改MBR扇区使得Win下面开启AHCI,现在最新版的Macbook Pro直接就开启了系统对AHCI的支持,性能得到最大的释放:
atto c.JPG (80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使用微软默认ahci驱动都能有这样的表现,相信足以打消绝大部分为追求速度更换第三方SSD的必要。
as ssd.JPG (67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安装好bootcamp后发现显卡驱动依然是296,于是手动升级到304版本,能提供更佳的性能。
304driver.PNG (269 KB, 下载次数: 0)
17:54 上传
AIDA读取的传感器数据
aida64.PNG (418 KB, 下载次数: 0)
17:54 上传
显卡部分截图。可以看见使用了PCIE 3.0 8x 接口,接口带宽等同于PCIE 2.0 16x,满足GTX 650m 绰绰有余
gpuz1.PNG (89 KB, 下载次数: 0)
17:54 上传
待机时,频率降到很低,温度也随之下降
gpuz2.PNG (65 KB, 下载次数: 0)
17:54 上传
测试了一下SD卡读取速度,使用了一张30M/s class10卡
sdcard reader atto.PNG (143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比较有趣的是SD卡连接在PCIE 2.0 1X上面。理论速度应该可以更高的
aida ahci.PNG (319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WEI其实是个有效地衡量标准,可以看出Pro的性能非常均衡。
wmi new.PNG (169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跑了一下Diablo3,一直以来因为有台式机,所以对Pro的游戏性能本来没什么期待
但是进去后发现竟然能有30帧,还非常稳定,出去打怪,帧数在25-30之间浮动,看来这块显卡还真有些潜力。
给你多大的碗,不是要你每次都吃装满碗那么多的饭,你可以只吃半碗,帧数和画质向来不能两全,只是多给你一个选择,觉得流畅不足,换到1/4的分辨率
刚好4个像素显示过去一个像素,与旧版Mac Pro 15寸显示得一模一样,但是显卡从HD 6750m升级到 GTX 650m,性能提升超过50%。
Diablo III__14_16_20_948.jpg (249 KB, 下载次数: 0)
18:38 上传
画面默认设置,后面的测试只调整了分辨率
Diablo III__14_16_29_028.jpg (239 KB, 下载次数: 0)
18:38 上传
压力太大,还是改成试试,游戏顿时流畅不少,城中帧数在70以上,大面积战斗时会浮动在55左右。
这样的水准已经远超我的期望,在15寸的屏幕上玩的游戏,基本看不出颗粒,D3级别游戏保持到60帧,650m性能还是非常够用的。而分辨率一旦降低到,则可以全程保持60帧以上,这时也只是有一点颗粒感,锯齿也稍稍明显,开启了驱动里面的FXAA,锯齿感大大减轻,不过由于FXAA作用于shader,截图看不出来。(题外:intel HD4000 全低,帧数在20-25帧)
激烈战斗时的截图
Diablo III__14_18_18_868-001.jpg (127 KB, 下载次数: 0)
18:38 上传
Diablo III__14_18_26_468-001.jpg (120 KB, 下载次数: 0)
18:38 上传
Diablo III__14_18_53_378-001.jpg (154 KB, 下载次数: 0)
18:38 上传
今天一个朋友让我帮忙测试一下Macbook Pro Retina跑游戏软件。我Win下面分区不多,最后只能答应测试一下3Dmark跑分,但是测试后的成绩让我震惊了:
这哪里是普通的650m,分明是块Apple特供版650m,性能比660m还强不少。
朋友指出这显卡的名字并不是Geforce GT 650m 而是 Geforce GTX 650m 难道nVidia在命名的时候有猫腻?
这是3Dmark 11的测试,看来软件升级还没跟上,识别不出来显卡型号,显示成Generic VGA
官网链接:
3dmark p.png (343 KB, 下载次数: 0)
17:52 上传
然后跑了一下3D mark Vantage P,这水准完全超过了660M
官网链接:
3dmark v p.PNG (673 KB, 下载次数: 0)
17:53 上传
650m 和 660m几个关键参数分析:
数据来源于wiki和GPU-z:
[table=397px][tr][td]GPU[/td][td]核心数[/td][td]频率Mhz[/td][td]显存频率Mhz[/td][td]像素填充率GP/s[/td][td]显存带宽 GB/s[/td][td]功耗 W[/td][/tr][tr][td]GT 650m[/td][td]384
[/td][td]735[/td][td]4000[/td][td]11.9[/td][td]64[/td][td]45[/td][/tr][tr][td]GTX 660m[/td][td]384[/td][td]835[/td][td]4000[/td][td]13.4[/td][td]64[/td][td]50[/td][/tr][tr][td]苹果GTX 650m[/td][td]384[/td][td]900[/td][td]5000[/td][td]14.4[/td][td]80.3[/td][td]?[/td][/tr][/table]
这款650m核心和显存大大高于普通660m, 也难怪它可以轻松蹂躏660m了。看来nVIDIA还真喜欢给Apple开私灶,不过想起当年Apple独占的320m,这种事也不是没有先例,订单大果然面子也大啊。
<font color="#FF日更新 功耗测试
使用Belkin的功耗显示仪
机器充满电后,待机图,此时机器已经进入睡眠状态,功耗
功耗在0.5- 1w 之间浮动
P6250417.JPG (416 KB, 下载次数: 0)
06:41 上传
测试了一下连接iPad 3 充电,功耗增加0.6w ,这时由于iPad3 已经满电,所以消耗不大
P6250420.JPG (324 KB, 下载次数: 0)
06:41 上传
开启iPad3 运行GTA3,功耗在7-8w之间
P6250424.JPG (381 KB, 下载次数: 0)
06:41 上传
恢复到系统运行状态,功耗14w左右,亮度70%,关闭自动调节亮度
P6250426.JPG (594 KB, 下载次数: 0)
06:41 上传
关闭屏幕,待机状态(下载)功耗7w
P6250428.JPG (497 KB, 下载次数: 0)
06:41 上传
最大亮度,功耗20w
P6250430.JPG (604 KB, 下载次数: 0)
06:41 上传
最低亮度,功耗12w
P6250432.JPG (508 KB, 下载次数: 0)
06:41 上传
开启Aperture,处理图片,浏览时功耗15-18w之间浮动,进行图片放缩和特效处理时,功耗增加到25w
P6250433.JPG (613 KB, 下载次数: 0)
06:41 上传
播放1080p H264视频,功耗20w-25w之间浮动
P6250437.JPG (548 KB, 下载次数: 0)
06:42 上传
运行Geekbenchmark,让CPU强制占满,功耗41w
P6250440.JPG (575 KB, 下载次数: 0)
06:42 上传
开启Windows,待机状态功耗24w
P6250441.JPG (520 KB, 下载次数: 0)
06:42 上传
进入Diablo3,功耗在75w-79w之间浮动
P6250443.JPG (553 KB, 下载次数: 0)
06:42 上传
苹果对功耗的掌控相当准确,这次搭配的85W充电器,完全满足笔记本的供电需求。
根据你的任务性质不同,对处理能力的需求不同,功耗从12w 到80w之间浮动,如果只是做些普通办公,8-9小时电力不成问题,如果做图像处理,5-7小时电池可以保证,如果是玩游戏,运行Windows,那么电池之间会降到2-4小时左右。
最后的福利,感谢你看到这里:)
Retina 墙纸打包下载,分辨率(16:10)
斑马墙纸单独下载:
<p id="rate_774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a
href=&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937629&pid=&fromuid=1&&&span &绝世好贴,相见甚晚,居然没人加分,奉上绵薄之力!&/span&&/a&&人气 + 5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08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精品文章^_^&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411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锋有你更精彩:)&人气 + 5
" class="mtn mbn">
精品文章^_^
威锋有你更精彩:)
/privaterbok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842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绝对精华 慢慢看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3093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Hello, I&#39;m back。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784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对privater于 17:51在楼主发表的主题评分:人气:+3;
自从Macbook 在08年升级了Unibody之后,每年的升级都是不温不火,平台从最初的Core2 双核 换到了Sandy bridge 4核,性能在稳步提升,但是都是同样的模具。虽然Apple尽量使得每一代的Pro有点新意:例如独立显卡升级,内置长效电池,以及添加雷电接口,但本质上依然让人感觉进步不大。再优秀的设计,隔了4年也颇显老态。就像俗话说:唯一能超越它的人只有苹果自己。漫长的等待,终于等来了2012年 Macbook Pro的正统继-承人——升级了Retina显示器的Macbook Pro。
从过去这些年使用Mac的经验来说,苹果是最追求整机平衡的厂家,有的时候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2010款的Air 因为Intel HD 2000性能太低下,苹果宁愿使用老旧的Core2 来搭配Geforce 320m 主板芯片,因此跳过了第一代Clarkdale的i5 CPU。所以带着同样念头的苹果在2012款的Macbook Pro上面也做出了最为激进的升级:它更轻薄,去除掉了无用的光驱,砍掉了硬盘,换成了Sata6G 的SSD;内存从8G 1600开始;所有USB2.0全部升级成USB3.0;28nm kepler核心650m 显卡最重要的还是使用了最新的视网膜显示屏,高达分辨率。毫不夸张的说,苹果在这次的Pro上面用到了它能用到的综合素质最强的硬件。
去年的开箱贴:
.......专业啊,顶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114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这屏幕。。确实屌爆了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488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MacBook Pro 700
必须前排支持啊!!!!
MacBook Pro 700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914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对privater于 17:57在楼主发表的主题评分:人气:+3;
自从Macbook 在08年升级了Unibody之后,每年的升级都是不温不火,平台从最初的Core2 双核 换到了Sandy bridge 4核,性能在稳步提升,但是都是同样的模具。虽然Apple尽量使得每一代的Pro有点新意:例如独立显卡升级,内置长效电池,以及添加雷电接口,但本质上依然让人感觉进步不大。再优秀的设计,隔了4年也颇显老态。就像俗话说:唯一能超越它的人只有苹果自己。漫长的等待,终于等来了2012年 Macbook Pro的正统继-承人——升级了Retina显示器的Macbook Pro。
从过去这些年使用Mac的经验来说,苹果是最追求整机平衡的厂家,有的时候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2010款的Air 因为Intel HD 2000性能太低下,苹果宁愿使用老旧的Core2 来搭配Geforce 320m 主板芯片,因此跳过了第一代Clarkdale的i5 CPU。所以带着同样念头的苹果在2012款的Macbook Pro上面也做出了最为激进的升级:它更轻薄,去除掉了无用的光驱,砍掉了硬盘,换成了Sata6G 的SSD;内存从8G 1600开始;所有USB2.0全部升级成USB3.0;28nm kepler核心650m 显卡最重要的还是使用了最新的视网膜显示屏,高达分辨率。毫不夸张的说,苹果在这次的Pro上面用到了它能用到的综合素质最强的硬件。
去年的开箱贴:
.......牛逼,真心想买
1 / 118 页
威锋旗下产品
Hi~我是威威!
沪公网安备 29号 | 沪ICP备号-1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刷新率59 60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