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人民政府网阿訇资格证名单

查看: 3699|回复: 12
第二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个人名单
第二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个人名单
10:38 文章来源:教务部
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12月10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表彰第二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的文件(国宗发[2013]73号)。现将受表彰的伊斯兰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我会网站公布如下(同时公布第二批宗教界伊斯兰教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第二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名单
(伊斯兰教部分)
德外法源清真寺
河西清真寺
廊坊市清真寺
沧州市黄骅市羊二庄回族镇后街清真寺
大同市清真大寺
晋城市清真南寺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市清真北寺
本溪市清真寺
吉林市西清真寺
牡丹江市清真寺
沪西清真寺
南京市六合区长江路清真寺
阜阳市东关外清真寺
毫州市谯城区城里清真寺
厦门市清真寺
九江市清真寺
泰安市泰城清真寺
德州市德城区南营清真寺
滨州市阳信县刘庙清真南寺
开封市东大清真寺
漯河市源汇区清真南寺
驻马店市平舆县城关清真寺
潜江市园林清真寺
襄阳市枣阳市清真寺
邵阳市清真东寺
肇庆市城东清真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市清真寺
三亚市南开清真寺
成都市皇城清真寺
黔西南州兴仁县三家寨清真寺
毕节市威宁县草海镇杨湾桥清真寺
昆明市西山区永宁清真寺
文山州砚山县城区清真寺
大理州巍山县回辉登清真寺
安康市汉滨区清真北寺
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清真寺
酒泉市敦煌市敦煌清真寺
天水市秦州区后寨清真寺
平凉市崆峒区清真西大寺
陇南市武都区清真寺
临夏州和政县南关清真大寺
临夏州广河县三甲集镇罗家清真寺
循化县积石镇城关清真寺
西宁市大通县桥头镇桥头清真寺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市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大寺
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秦桥清真大寺
吴忠市青铜峡市青铜峡镇王嘴子清真南寺
吴忠市同心县王团镇清真南大寺
固原市原州区三营清真大寺
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大埂子清真寺
固原市泾源县城关清真大寺
中卫市海原县东升清真大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伊宁市喀赞其白清真寺
吉木乃县托普铁热克镇清真寺
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清真寺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白大寺
轮台县阳霞镇大清真寺
阿克苏市兰干大清真寺
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果勒主麻寺
喀什市艾提尕尔加曼寺
和田市团结清真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第一师一团二十六连清真寺
第八师石河子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处山丹湖村清真寺
第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农五连沙枣泉主麻清真寺
第十四师皮山农场六连三排清真寺
第二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个人名单
(伊斯兰教部分)
张会臣 海淀区马甸清真寺寺管会主任
张珍山 张家口市新华街清真寺教长
赵伟聘 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内蒙古自治区
石建民 通辽市开鲁清真寺阿訇
刘春富 朝阳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张正午 长春市榆树清真寺管委会主任
丁润滨 伊春市伊协会长
赵学义 浦东清真寺教长
赵华宇 常州市清真寺阿訇
唐相如 嘉兴清真寺寺管会主任
黄诚仆 黄山市屯溪清真寺阿訇
王武龙 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李全福 济南市清真北大寺教长
刘德斌 安阳市清真寺教长
马文学 十堰市清真寺阿訇
马达兴 株洲市清真寺阿訇
王文杰 广州市先贤清真寺阿訇
广西壮族自治区
何春光 南宁市清真寺阿訇
甫正华 三亚市清真古寺阿訇
马武达 重庆市清真寺阿訇
李雪华 遵义市清真寺教长
马运柏 昭通市鲁甸县小岩洞清真寺阿訇
西藏自治区
阿布都哈里 拉萨市城关区小清真寺教长
苏大发 铜川市耀州区清真寺管委会主任
李元珍 天水市张家川县龙山清真寺阿訇
马文奎 海南州贵德县河阴清真大寺教长
宁夏回族自治区
杨发明 银川市兴庆区清真中寺教长
谢俊杰 石嘴山市平罗县城关清真寺教长
王金玉 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吴南清真大寺教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居马·塔依尔 艾提尕尔加曼寺伊玛目
阿布都米提·艾合买托合提 和田市团结清真寺哈提甫
牛忠悟 伊犁州伊宁县萨地克于孜乡下萨地克于孜村大寺伊玛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阿不都热依木·艾买尔 第三师五十三团中心清真寺阿訇
牙生·奴来克 第三师五十团十四连清真寺伊玛目
亚克布江·买热甫 第四师六十四团六连清真寺伊玛目
买英贵 第六师军户农场九连洪沟村西清真寺阿訇
陈 云 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十连清真寺阿訇
第二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伊斯兰教部分)
1.河北省献县本斋清真寺
2.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清真北寺
3.安徽省安庆市南关清真寺
4.山东省济南市清真北大寺
5.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清真寺
6.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红光清真寺、
7.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北关清真寺
祝贺这些前辈们& &感谢为清真寺出力的人
统战部和宗教事务局评的先进不是先进,他们评的是先进的统战部和宗教事务局评的先进不是先进,他们评的是先进的统治工具,唯有主喜悦的才是好的统治工具,唯有主喜悦的才是好的
补充内容 ( 20:46):
从第二个统战部开始读起
这也是我想说的,支持&
这是怎么选的有谁能告诉一下吗?就没听说选的呀!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这是政府安排的&
奖金多少?
Powered by虎嵩山大阿訇介绍
虎嵩山(),名镇林,以字行,经名赛尔敦丁,宁夏同心人,中国著名伊斯兰教经学家、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伊斯兰经学研究及穆斯林教育事业,精通阿文、波斯文及伊斯兰教经典,编著翻译了大量经训著作及教材书籍。他积极推进穆斯林文化教育,投身穆斯林
虎嵩山(),名镇林,以字行,经名赛尔敦丁,宁夏同心人,中国著名伊斯兰教经学家、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伊斯兰经学研究及穆斯林教育事业,精通阿文、波斯文及伊斯兰教经典,编著翻译了大量经训著作及教材书籍。他积极推进穆斯林文化教育,投身穆斯林新文化运动,倡导宗教革新,呼吁加强民族和教派间团结,同时又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热爱祖国,声援抗战。新中国成立后,虎嵩山曾出任甘肃省平凉专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协委员、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政协副主席及中国回民文化协进会委员等职。
虎嵩山(1880--1955),回族。宁夏平远(今同心)人。自幼从父学习伊斯兰教经典。自幼从父学习伊斯兰教经典、阿拉伯语和虎非耶门宦的宗教功修。后到海原县拜王乃必阿訇为师。1924年赴麦加朝觐。精研《沙米》、《伊尔沙德》、《米什卡特&麦萨比哈》等经典及教法,历时5年之久,从此学业大进。22岁时应聘为同心县清真小寺阿訇。后接受伊赫瓦尼派创始人马万福倡导的&凭经立教&、&遵经革俗&的主张,遂不愿继承父业,脱离虎非耶门宦。在同心县穆斯林中大力宣传伊赫瓦尼派教义,提出一切言行皆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准则,对不符合经训的一些礼俗进行改革,声望日著,成为宁夏及陇东地区伊赫瓦尼派知名阿訇。他博览各种伊斯兰经籍和汉文译著,融汇贯通,富有独立见解。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及语法、修辞,对《古兰经》学、圣训学、凯拉姆学、教法学、苏菲主义、逻辑学等均有较深造诣。1924年经上海赴麦加朝觐,翌年归国后即在湖南常德县应聘为开学阿訇。1927年回原籍提倡回民新式教育,主张学经兼学汉文化,联合各界推动回民教育的发展,并对清真寺经堂教育的内容、方法实行改革。1937年在宁夏吴忠创办中阿讲习所,从事伊斯兰教经典的研究和讲学,并自任所长;后改名为吴忠中阿师范学校,任副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提出&国家兴亡,穆民有责&,既爱教又爱国的主张,积极发动穆斯林参加抗日活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张穆斯林内部应消除教派分歧,各行其是,团结一致,共同建设新中国。他曾任中国回民文化促进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协委员、宁夏西海固回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等职。1927年后,曾任宁夏中阿讲习所所长、中阿师范学校副校长。建国后,任甘肃平凉专署民委委员、甘肃省第一届政协委员、西海固回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长期从事伊斯兰经典著作的讲学与研究。对《古兰经》、圣训、教法、信仰学和历法等深有研究。1955年逝世于平凉,葬于原籍。
虎嵩山1880年生于同心县半个城,父亲是同心县&虎菲耶&门宦的一位&海里凡&,人称&虎爷老人家&,四十岁时曾就学于兰州&虎非耶&门宦的凉州庄老人家门下,四十五岁回同心设立道堂,传授&虎非耶&教规,群众皈依者日众。据说,虎嵩山出生时,适逢凉州庄老人家从兰州来到他家作客,便给他取了一个宗教名字,叫&赛尔敦丁&(意即宗教的幸福),并告诉他父亲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是&虎非耶&道统的继承人。&他父亲听了自然十分欢喜,而且就从此遵照凉州庄老人家的祝愿,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为自己未来的接班人。
1897年,虎嵩山已经18岁了,他父亲把让位给儿子的宿愿,公开告诉了他的教民。由于虎嵩山资质聪颖,仪表端庄,尤其对宗教知识的学习,成绩最为突出,因此&虎非耶&门宦的群众听到他将要继任第二代&海里凡&时,当然皆大欢喜,一致表示热烈拥护。可是他们没想到,这位年轻的虎嵩山对他父亲的宗教言行越来越感到怀疑和厌烦。这时虎嵩山已拜其他著名阿訇为师,并学到了他父亲所不知道的宗教知识。于是他决心同父亲分道扬镳,另访名师,继续钻研伊斯兰教的各门学问。
就在这年农历九月,虎嵩山投学于在海原县滥泥沟清真寺开学的汪乃必阿訇(甘肃临夏人)门下,用心攻读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并对伊斯兰教的各大经典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宗教知识有了很大长进,能够独立阅读深奥难懂的经典。这时,甘肃马万福阿訇(又称果园哈吉)所倡导的&依赫瓦尼&派学说,已在甘肃、青海一带广为流传,这对当时的汪乃必阿訇和他的高足虎嵩山有很大启发。师徒二人为了积极响应&依赫瓦尼&学说,专门学习和讨论了被&依赫瓦尼&奉为正统教典的《沙米》、《伊勒沙德》和《米实卡替》三部经典。
1902年,虎嵩山已从汪乃必门下毕业,回到了同心县故乡。这时,他只有21岁,由于才德出众,便受聘到同心县城清真小寺当了教长。从此开始,他是第一个在宁夏公开宣传&依赫瓦尼&学说的人。传教初期,他曾受到反对派的歧视和压制,甚至遭到人身攻击和迫害,但他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使&依赫瓦尼&学说不仅在同心打下了稳固的基础,而且在宁夏黄河两岸和甘肃一些地区的穆斯林中影响也越来越大。
当时,&依赫瓦尼&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学说和主张易被一些好学的中青年阿訇所接受。因此&依赫瓦尼&在宁夏不到30年时间,就传遍各地,而且显得生气勃勃,每到宗教场合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氛,无论是阿訇或群众见面时都相互紧握双手,彼此称道:&依赫瓦尼&(兄弟),以示亲爱团结。他们在仪表上最重视留胡须,在教义上强调遵照《古兰经》、《圣训》的规定办事。
虎嵩山在宁夏宣传&伊赫瓦尼&学说时,曾沿袭了甘肃马万福的&凭经立教&的主张,并针对宁夏穆斯林传统的宗教活动中一些不符合《古兰经》、《圣训》规定的做法进行了批判与改革。按照他的解释,中国内地的穆斯林长期同汉族杂居,无论是文化或生活习惯,都受到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婚、丧、祭祀等礼仪,几乎完全抄袭了汉族的繁文缛节。这不仅是背离正统教义的行为,而且更加重了穆斯林群众的经济负担和不应有的宗教义务。因此他在宣传&依赫瓦尼&学说时,就提出了&遵经革俗&的口号。
&遵经革俗&
关于&遵经革俗&的内容,虎嵩山是依据上述经典的理论指导,概括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对给念《古兰经》的人出&乌支勒&(代价)。根据&依赫瓦尼&派的解释,所谓&乌支勒&就是穆斯林为了祭祀亡人或祈福祛灾时,邀请阿訇诵读《古兰经》的某些篇章,诵读结束,由主人散给阿訇现金若干,同时还要设宴招待一番。按照虎嵩山的意见,类似这样的做法,如果双方不是出于绝对自愿,而是迫于人情世故,不得不干,那么这种行为就变成了买卖交易。他按照伊斯兰教的正统理论说明,这是一种接受&乌支勒&的犯罪行为。因为《古兰经》是命人行好、止人干歹的最高准则,不能依靠诵读《古兰经》谋取代价。《古兰经》里真主曾经说过:&你们不要用我的启示换取一些代价。&(2:41)又说:&隐瞒经典,并以它换取一点代价的那些人,他们肚里吃的就是火焰。&(6:174)所以,&乌支勒&是那时&依赫瓦尼&遵经革俗的重大内容之一。虎嵩山后来在他编写的《穆民三字经》中就批评&乌支勒&是错误的。
二、反对铺张浪费的宗教仪式。过去宁夏各地的穆斯林对于亡人的葬礼和祭祀,曾实行一套既繁锁又浪费的宗教仪式。从死人弥留之际,直到死后的一周年,死主家请客念经,多达十次以上,加上发给家属亲友的孝布以及送葬散钱等花费,仅在一个亡人身上,有时会造成倾家荡产的危险局面。虎嵩山在宣传&依赫瓦尼&教义时,严厉地批评和制止这些违背教义的错误做法,他曾指出这些陈规陋习本是来自中国佛教的影响,年长日久就演变成了穆斯林的宗教活动。这不仅是来世的罪行,而且又是今世的不幸。他为了反对在祭祀亡人中大搞铺张浪费,曾引经据典地劝告穆斯林群众,要按正统的教道办事,因为《古兰经》中真主说:&他们信主又行善的那些人,我只给他们课派力所能及的。&(7:42)他还引证穆圣的教导:&你们为自己和亡人舍散,即便是一口水也可以,如果这也办不到,那就由自己念一段《古兰经》;如果对《古兰经》什么也不懂,那就央求真主的恕饶和慈悯,因为真主已许约要答应你们。&虎嵩山就是根据这些《古兰经》和《圣训》,批判了当时错误的祭祀活动。他曾讥笑那些为圣人举行祭祀的人说:&圣人逝世后他的亲属和辅土们都没有祭祀过圣人,难道他们不比我们热爱圣人吗?&他为了禁止不合教义的风俗习惯,曾在同心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破孝&运动。虽然他的号召遭到了部分穆斯林的反对,但终于取得了胜利。而且从那以后,即使反对他的教派也逐渐改变了大行戴孝的不良风气。
三、反对门宦制度。虎嵩山对宁夏伊斯兰教内形成的门宦制度,曾经作过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在宁夏伊斯兰教的门宦中,能够成为教派的主要有&哲合忍耶&、&虎非耶&和&格底林耶&三派。至于分散到全区各地的道堂和&拱北&,大半都是从这三个教派中分化出来的小道门。
虎嵩山对所有的&门宦&、&道堂&、&拱北&,一律加以排斥。他认为,他们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活动不完全符合伊斯兰教的正统学说,认为门宦制度是18世纪中亚的&苏非&派传入中国后才逐渐形成的。苏非派是一种神秘主义集团,创始于11世纪的阿拉伯国家。它把伊斯兰教的善功分为&礼乘& (设勒尔替)、&道乘& (托勒格替)、&真乘&(哈给格替)三个截然不同的修炼阶段。
根据苏非派的说法,&礼乘&是入世的宗教活动,&道乘&是出世的宗教活动,&真乘&是超脱为与真主合而为一的修炼阶段,而苏非派最重视的是&道乘&和&真乘&。但在宁夏,除&嘎底林耶&外,&哲赫林耶&和&虎非耶&一般只是传授&道乘&,按照当地穆斯林的说法就叫做办&托勒格替&。据说办托勒格替的人,第一要亲受道祖(继承道统的人)的指点,第二要紧跟道祖勤修苦练。因此凡有传授&托勒格替&的地方,就必然要建立道堂,道祖死后又必然要修建拱北。同时被指定的继承人又成为新的道祖,所以,这就是门宦制度产生的历史根源。
虎嵩山原来反对门宦制度的原因是:
一方面他发现门宦制度本身存在很多陋习,特别是他通过父亲所主持的&虎非耶&门宦,感到其中不合教义的地方很多,首先门宦的主要精神是要做到脱离红尘,清高无染,而他父亲作为教徒的榜样,只能是闭目打坐,不理现世。其实这恰恰和伊斯兰教的原则背道而驰。因为《古兰经》上明明讲道:&当礼拜完毕的时候,你们就散布在大地上,去寻求安拉的百恩。&(62:10)这就说明,伊斯兰教反对人们脱离红尘,鼓励人们重视现世。
其次,作为门宦的领袖一定要有&奇迹&,据说他父亲也曾有过这样的传说,后来经他证明,全是无中生有的捏造。另外,为了迷惑群众,说能&预卜吉凶&,&妙手回春&等等,都是故弄虚玄的手段。虎嵩山为了进一步弄清门宦的来龙去脉,曾用心研究了一部叫做《麦克图巴特》的经典。这是中亚布哈拉的艾哈默德&兰巴尼写的,他是乃格什板顶耶的第七辈道祖,被称为穆圣逝世后第二个千年的&穆占底德&(新兴人物),他的道统被&哲赫林耶&和&虎非耶&所公认。
但是兰巴尼在他的著作中,对苏非派历来的主张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反对把&礼乘&、道乘&、&真乘&分为三个阶段。他认为,如果把&礼乘&的功课(念、礼、斋、课、朝和伦理道德)做到家了,那么&道乘&和&真乘&也就寓于其中了。他以不说谎话做了一个比喻:有人开始不想说谎,这就是&礼乘&;以后成了绝不说谎,这就是&道乘&;最后成了不会说谎,这就是&真乘&。他的意思是,所谓&三乘&是一个整体,只是程度上略有差别而已。
按照他的论述,真正的苏非派应该注重&礼乘&,要力行主命和圣行,他反对那些独善其身的修道土;他认为显示&奇迹&是荒诞不经之谈;他还斥责那些所谓进入&真乘&而表现狂颠的人为道德败坏者。虎嵩山一直作为反对门宦的理论根据,就是依靠兰巴尼的《麦克图巴特》这部被公认为是正统派的经典。后来所有任教的&依赫瓦尼&阿訇都把这本经典作为反对门宦的有力武器。按照虎嵩山的意见,每个门宦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过程,但总的情况是,在门宦发展的初期,其中不少领导人都具有较多的宗教知识,而生活也能克勤克俭,清贫自守。但是,到了后来,由于经济地位的变化,使原来超世脱俗的作风,逐渐被当地的习惯势力所代替。
1899年虎嵩山的父亲去世了,继承道统的人是洪寿林,按照传统规矩,&虎非耶&门宦的教民很快就给他父亲修建了&拱北&和亭子。后来,虎嵩山为了破除人们对他父亲的迷信,在一个夜间,自己带人把&拱北&和亭子全部拆毁了。据说这件事对于各派门宦震动很大。他们怕的是将来发生连锁反应,会给各个门宦带来不利。因此,事过不久,虎嵩山就被一门宦领袖下令绑送固原县府关押。禁闭数月后,经虎嵩山的亲友具保释放了。此后,他为了避免同反对派发生正面冲突,只好放弃了宗教职业,改做缝纫生意,并为了替自己改行进行辩护,曾宣传伊斯兰教历代圣人都是劳动为生,传教只是他们的义务,并非谋生手段。他经营缝纫业不到三年,在穆斯林群众的恳求下又恢复了教长工作。从此开始,虎嵩山一直从事于宗教事业,其活动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非一般阿訇所能比。
现将他的活动经过举其重要者略述如下:
一、热爱祖国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虎嵩山的早期思想和当地一般阿訇一样,对于国家的观念是比较模糊的。其原因是,解放前回民在政治上一直处于被压迫、被歧视的地位,尤其经过满清王朝的血腥镇压,回族人民对过去的统治者,长期存在着对抗情绪。由于这个缘故,回民的阿訇,每讲到中国穆斯林同清朝的关系时说是处于&交战国& (达鲁里哈勒比)的地位。辛亥革命之后,一些阿訇却只强调中国穆斯林对宗教所承担的各项义务,而对国家的义务,却从来不置一词。
1925年虎嵩山去麦加朝觐。他沿途发现中国人由于国弱民穷,处处受到外国人的歧视,不管是回民汉民,遭遇完全一样。他从此认识到,没有富强的祖国,就没有个人的自由,宗教也不例外,所以他的观念改变了。他重新肯定,中国穆斯林是全国人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看了一些有关西北民族矛盾的史书,发现历史上的民族压迫,是当时的官府造成的,不是各族人民之间固有的仇恨。他认为,过去有些阿訇为了反对清政府的民族挑拨政策,却把祖国说成是穆斯林的&交战国&。这是牵强附会、自绝于人的荒谬言论。
他回国后在上海受聘到湖南常德清真寺担任教长。这时他除了专修汉文外,还特别关心国内外大事,对于&五四&运动的新思潮也深受感动,因而爱国思想就越来越强烈了。
1927年他回到家乡后在各寺任教期间,在宣传教义的同时,尽量向穆斯林群众讲说国内外大事。据说1927年,他在镇戍(即今同心县)县城下马关清真寺当教长时,曾与本县回民知名人士白道然合作,在清真寺内附设&镇戍县回民自治公会&一处,目的是想把包括阿訇在内的回民知识分子组织起来,进行爱国教育,反对军阀割据,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不久他受聘他往,白道然因公外出,&公会&也就自行流产了。
1938年,正值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开展,这年虎嵩山受灵武回民上层人士李凤藻等人的聘请,担任吴忠中阿师范学校校长。该校招考的学生,是有一定阿文和汉文基础的回民青年,另外还设有宗教研究班,招考的阿訇都是比较出名的教长。当时,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使国土丧失将近一半,敌人的飞机在后方狂轰乱炸,就连偏僻的宁夏也不得幸免。这时,为了配合全民抗战,虎嵩山就依靠这个宁夏穆斯林的最高学府进行了各种抗日救国活动。他规定每天早晨礼拜结束,让全体阿訇和学生都要参加升旗仪式。当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不可能理解国家政权的性质,但他只是出于一片热爱祖国的赤诚,利用升旗仪式的机会,和教师们轮流宣传抗日救国的重大意义,揭露敌人烧杀掳掠的罪行。他指导学生每七天出一次墙报,举行一次讲演会,内容都以抗日救国为中心。他自己利用聚礼日讲话(瓦尔兹)的机会,引用《古兰》、《圣训》,动员穆斯林群众要为抗日救国做出贡献。当时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亲自用阿拉伯文写了一篇反对日本侵略的祈祷词,加上汉译,用尺五见方的白纸石印成宣传品,分发各清真寺。他要求各寺教长,在每七天的&聚礼&拜前高声朗读,最后大家一起共念&阿敏&。
虎嵩山作为一个宗教人士,他不仅维护宗教信仰,而且真心热爱祖国。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讲话口口不离&国家兴亡,穆民有责&这句话。他常引证&爱护祖国是属于信仰的一部分&这段圣训,严厉地批评那些&爱教不爱国&的人,气愤地说他们不仅是国家的败类,而且也是伊斯兰教的伪信者。
二、兴办回民学校
提倡阿訇学习汉文。虎嵩山在西北不同于一般阿訇,他除了宣传宗教外,还大力提倡兴办回民学校,以期普及回民的文化教育。过去西北回民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加上阿訇的片面宣传,使一般回民只让孩子念经(阿文),不让读书(汉文),怕的是读书以后思想被汉族同化。但是虎嵩山却不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过去西北回汉矛盾,是少数人挑拨起来的,正因为回民不读书,文化落后,回汉之间思想不能够沟通,以致互相猜疑,发生误会和冲突。有鉴于此,所以他自担任教长以后,一方面努力学习汉文,一方面劝说回民设立学校,他还批评了过去回民念经不读书的害处。因此1932年在省城成立的&宁夏私立中阿学校&,1938年在吴忠成立的&中阿师范&,都和他的积极倡导是分不开的。另外他在同心、固原等地曾动
员群众办了几处小学。
虎嵩山除了提倡发展回民教育外,对清真寺的经堂教育也提出了改革意见,认为过去的经堂学生(宁夏叫做&满拉&),只学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培养出来的阿訇,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不能确切地阐述宗教教义。尤其经堂教育中,对阿文、波斯文的口译,错误很多。比如阿文词汇的&伊里替法台&应该译做&注意&,但经堂语却译成&少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他经常宣传,必须在经堂教育中添授汉文,造就中阿兼通的宗教人材。然而他的宣传遭到了种种阻碍。据说同心有位很有声望的周教长,对他的提倡汉文,改革经堂教育,进行讽刺打趣,说什么穆圣和他以后的&海里凡&都没有读过汉文,但宗教却被他们传遍了世界。吴忠有位著名的张阿訇,听了他的演讲以后便轻蔑地对人说:&虎嵩山原来不是阿訇,而是一个念书人。&但他对别人的诽谤谩骂,一概置之不理,他任劳任怨,坚持自己的主张,并在他任教的清真寺内一直给&满拉&教授汉文。他经常对年轻的阿訇介绍自己学习汉文的好处,说他原来阅读阿文经典,很容易领会其精神,主要是借助于汉文书籍的相辅相成,尤其通过阅读汉译经典,对于研究宗教教义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虎嵩山在提倡回民教育、改良经堂教育方面,确实做出了很大成绩,而且在西北伊斯兰教的发展与变化中起了主要作用。直到解放后,在宁夏、甘肃参加政府工作和拥护党的领导的宗教人士中,许多汉文阿文兼备的阿訇,都是出自他的门下。
三、编译宗教常识读物
修订阿、波文法基础课本。虎嵩山在西北伊斯兰界可算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经学家。人称他精通八大&尔林&(学问)。所谓八大&尔林&即指阿文的词法、句法、修辞、教律、认主、逻辑、苏非和《古兰》注释等八门学问。这本来是对过去才学出众的阿訇惯用的赞美词,但对虎嵩山来说这的确是受之无愧的。除此而外,他对《圣训》和阿、波文诗词以及汉文都曾刻苦钻研,具有较高的水平。据说他从前在吴忠中阿师范附设的&宗教研究班&招收的是一批阿、波文成绩优良的中年教长,他所主讲的课程都是历来认为深奥难懂、无人问津的冷门,如《鲁哈白央》的诗篇等等。有些阿訇把他神化为无师自通的&胎里会&,特别&门宦&方面的人,说他刚一生下即受到&凉州庄老人家&的点化,心窍早已顿开。虎嵩山对这种无稽之谈感到十分厌恶,他曾多次向人介绍自己青年时代的学习经验:第一是勤学强记,第二是善于自修,第三是广泛阅读,第四是深钻一门,最后做到触类旁通。
虎嵩山著有一本《穆民三字经读本》,内容主要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常识,包括信仰,主命、圣行以及日常的宗教活动等部分。因为说理能深入浅出,文章又合口押韵,所以很受初习宗教教义者欢迎。他同苏盛华合译的《拜功之理》,内容是阐述&礼拜&仪节的内在含义,属于苏菲学的理论范畴。以上二书曾在1940年前后出版。他所编写的两册《阿文文法基础课本》和一本《波斯文法精华》都是对原有的读本重新加以修订。编者在自序中说&固有文法初阶,或散漫,或无群,或言文芜杂,甚至以讹传讹,皓首弗辨&,所以他编写的目的是&非有简明易学之文法基础为捷径不可&。对于修订部分,他把原来用阿、波两文注释的地方全改写成单一的阿文,并用汉文详加说明,而对原来缺陷的&字根&、&动词&等,有的则作了校正,有的则加以补充,又在每一段落附有表格,分类有条不紊,使初学者一目了然。以上经他修订的这两种文法基础,在当时的阿文和波文文法教材中可以算是最新颖而完善的本子,所以出版以后就很快销行西北各地(解放前北平《月华出版社》也曾代销) 。
四、反对固步自封
紧跟时代前进。虎嵩山为了伊斯兰教的发扬光大,一生孜孜不倦,认真研究有关宗教的各种问题,希望伊斯兰教对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但他感到不幸的是,绝大部分宗教人士,因为不读汉文,不了解当前世界形势,对于宗教知识囿于抱残守缺,不能全面理解其含义,因此在宣传教义时往往作出了不太确切的解释和论断,例如:
(一)关于动物的图像问题。过去一般阿訇根据经典上的说法,穆斯林不能制作或陈设动物的图像,否则就是犯大罪。依此类推,照相也不例外。其理由是:制作或陈设动物图像原是多神教徒的迷信活动,所以信仰一神教的穆斯林就必须严加禁止。在西北有些回民家庭至今屋里不许张贴印有人物和动物的图像;甚至有人不肯给自己或家里人照相。大约自从西北地方有了照相设备以后,穆斯林能不能照相,就成为大家议论的问题。当时一般阿訇的说法是,穆斯林不能照相。后来到了虎嵩山担任教长的时代,这一问题才有了与前不同的解释。他认为照相和照镜子是一个道理,都是把自己的影子通过机械反映出来,为什么照镜子受到宗教鼓励,照相却被反对,这岂不是咄咄怪事?他对这一问题做了明确的讲解,他说在穆圣传教时期,正是多神教盛行的时代,当时崇拜神像就包括动物一类的模型,因此当时为了彻底清除崇拜偶像的流毒,禁止一切动物图像是符合当时情况的;但是现在社会进步了,人的思想也随着起了变化,今天穆斯林家里摆着图相谁也不会怀疑这是崇拜偶像。他经常说伊斯兰教既然是讲真理的那就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固执成见。
(二)有关文娱活动的问题。据说《圣训》中有段话是:&凡是玩耍都是大罪。&这段圣训,长期以来被中国阿訇作为一根棍子,对一切文娱活动不问内容好坏,一律打倒。解放前在西北地区的穆斯林,不但不允许从事文娱工作,甚至观看演出也要受到批评。许多穆斯林尽管认为这样做不完全合乎情理,但怕违犯教法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后来虎嵩山在&吴忠师范学校&和&阿訇研究班&担任校长时,有次在公开讲话中批判了原来对这段《圣训》的曲解。他说:&&玩耍&这个词的含义是一种对社会有害无益的游戏,有人为了玩耍而浪费光阴,浪费钱财,损害身体,妨碍社会秩序,这就是犯大罪的行为。而昨天晚上我们的学生看了电影,据说是中国和日本打仗的片子;还有我们要提倡学生打球,这些对人的思想和身体都有好处,这当然不是&大罪&。但有些阿訇持反对意见,说这就是&玩耍&,是犯大罪行为;还说打球等于踢了&哈散&和&胡赛尼&的头(这二人是被敌人杀害的穆罕默德的外孙),这些话实在荒唐!&
(三)对自然科学的态度问题。虎嵩山对自然科学,只要弄清道理,就马上公开宣传。他曾讲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事,就引起了灵武县一位马教长的驳斥,给他写信说:&《古兰经》上说是&太阳行在它的稳定之处&,并没有说&地球围绕太阳&。&但是虎嵩山根据其它经典注释,说《古兰经》上的话明明说的是太阳自转,并没有绕地公转的意思。他经常提醒穆斯林群众说:&如果我们要反对自然科学,那就连衣、食、住、行都不能讲了。&
关于虎嵩山的全部经历,因无现成的文字记载,很难作出全面的了解与论述。从总的发展情况来看,他从早期的一个单纯的宗教人士,逐步变成一个非常开明的、具有一定进步思想的爱国人士,这在西北回民的阿訇中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后来在他的后半生,为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回民内部的团结,他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他虽然博览伊斯兰教的有关著作,但对中国儒家的学说一直是推崇备至,他的目的是想把伊斯兰教的教义同儒家的许多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以作为加强回,汉人民团结的纽带。对于回民内部的团结,他为了消除教派隔阂,自己主动带头同其他教派取得联系,在教派不同的观点上他要求互相容让。他常对穆斯林群众说:&中国的穆斯林信的是一个真主、一个圣人、一本《古兰经》和一个伊玛目(哈乃斐),既然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没有大的分歧,那为什么要在次要的问题上各持己见,互相攻讦,以致分歧愈演愈深呢?这样的结果是,使各派穆斯林都违背了真主的教导,因为《古兰经》上说:&你们一起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分离。&这段《古兰经》对坚持教派成见的人应该是一副很好的清醒剂。&
虎嵩山的以上生平事迹,只是依据别人口述,经过整理而写成的,其中挂一漏万的地方,自然在所难免。特别是从1947年到他逝世的这8年中,由于他曾受聘到甘肃的临夏、平凉等地担任教长,所以目前在宁夏一时很难知道他在这一时期的活动情况。正因为如此,这篇文章就只能为探讨虎嵩山的历史而提供一些线索,并不是对他的全部历史所作的研究成果和论述。
著有《波文之源》、《月论释难》、《拜功之理》、《阿文教科》等。
相关链接:
民国时期的&回族界说&与中共的《回回民族问题》的理论意义
(责任编辑:ruirui)
------分隔线----------------------------
毫无疑问,但凡伊斯兰学者都负有领导伊斯兰共同体的基本责任,在文化和教法方面起着...
伊本•泰米叶一生执着于早期伊斯兰教的正统思想,遵循罕百里学派的法律传统,明...
尊敬的临夏外国语学校马明道董事长、张维真校长,尊敬的喇主席、各位领导,各位阿訇、...
有一天晚上,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和他的仆人出门巡视...
谢赫伊本?欧赛敏伊历1347年斋月27日(日)出生于沙特...
谨献于欲施舍而舍不得的人:
欲施舍而舍不得的人啊,你是否还在为施舍纠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原县人民政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