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忧崔永元抑郁症真相

→ 为什么会得忧郁症?
为什么会得忧郁症?
健康咨询描述:
我的一同事是一翻风顺的,不知道什么原因,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啊,这是今年才检查出来的,过年的时候看他精神状况还蛮不错的,看来看人不能只看外表啊,也不知道能不能治疗好。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专家,人这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啊?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帮助网友:746称赞:85
&&&&&&当今社会,人们学习、生活压力逐渐加重,一些性格内向、内心脆弱的人常常因为种种因素,如夫妻争吵、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而诱发抑郁症。有部分抑郁症病人是在受到某种精神打击后发病的,但有的患者可能在没有任何精神诱因下自然发病。抑郁症不是平白无故而起的,系统的看,人们抑郁症的根源在于:&&&&&&1、遗传因素&&&&&&经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但抑郁症不属于遗传性疾病。抑郁症是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的。但是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主要是受遗传影响的,而抑郁性神经症、反应性抑郁症等则受个性、环境因素的影响。&&&&&&2、生化代谢&&&&&&现在研究的较多的一个内容就是脑内神经递质,此理论假说来院于对精神药理学的研究。&&&&&&临床研究发现,某些抑郁症病人尿内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这些说明他们的脑内去甲肾上腺素是减少的。当抑郁转为躁狂症时,饶有兴趣的是尿内的这种代谢产物的排除却增高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反映出躁狂和抑郁的症状。&&&&&&还有研究发现躁狂和抑郁病人的脑、脑脊液、尿内的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均低,这说明生活代谢在抑郁症患者体内是异常的,5-羟色胺的缺乏可见于躁狂或抑郁症患者,是两者发病的共同生化基础,当一个人躁狂时去甲肾上腺素活动则增高。&&&&&&一些疾病也可以引起抑郁症,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因此,要想原理疾病、原理抑郁,在平时就要让身体始终保持这健康状态,还得注意平衡膳食、湿度运动、戒烟限酒。当换上某种慢性病时,要以几级的态度去对待疾病、几级治疗,同事还要心胸火大。这样,也许疾病对我们的身体就不至于造成多大的伤害了。&&&&&&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据调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在抑郁症病人身体中异常存在的,并且他们的血浆皮脂激素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是比正常指数偏高的。正常人接受一试验剂量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后,血清促甲状腺素量有明显增高,而抑郁症病人对试验翻页迟钝或无反应。但是,并不是所有病人都出现这种症状,因此还不能肯定这就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只能推测这些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可能与抑郁症有关。&&&&&&4、心理社会因素&&&&&&第一次发病的抑郁症病人半数以上都是由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但是,可是说抑郁性神经症和反应性抑郁症的发病都无例外的有心理和社会因素存在,并且,尤以反应性抑郁症的发病更为明显,因为没有精神刺激是不可能产生反应性抑郁症的。但我们还要细细推敲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郁症发病是否与精神刺激有关。
擅长: 擅长妇科疾病,尤其擅长霉菌性阴道炎,盆腔炎等临床诊
帮助网友:51886称赞:52
&&&&&&病情分析:&&&&&&你的情况属于忧郁症的情况&&&&&&指导意见:&&&&&&建议去医院心身科做一下心里辅导同时服用黛力新
擅长: 妇产科相关疾病
帮助网友:2329称赞:231
&&&&&&一:明确你的价值和目标  &&&&&&如果你很容易发作抑郁症,应该检查一下你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检查一下你是怎样消磨时间的。反复出现低落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你实际做的事情同你真正看重的事情不相称。这种不相称本身并没有明确表现出来,都表现为笼统的抑郁情绪。 &&&&&&二:将欢乐带入生活  &&&&&&抑郁常常导致自尊心的下降甚至自暴自弃易感抑郁的人往往比较善良,体贴他人,利他主义,却往往过低评价自己,贬低自己,拒绝应得的欢乐。即使在情绪正常的时候,他们也总是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享受欢乐。他们不值得欢乐,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有许多父母就是这样。他们把儿女的需要放在大大高于自己的需要之上,而不给自己留下一点点时间和空间。
&&&&&&以上是对“为什么会得忧郁症?”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擅长: 静脉曲张,老烂腿,静脉炎,脉管炎,静脉血栓等周围血
帮助网友:2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因此建议最好采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起到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涤痰、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的作用。&&&&&&中药副作用小、标本兼治。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就是没有治疗心理因素,只有去除心理因素,才能达到根治。避免服用避孕药,巴比妥类,可的松,磺胺类药,利血平等.另外,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
擅长: 康复、肿瘤、老年科、职业病、传染病
帮助网友:1737称赞:346
&&&&&&病情分析:&&&&&&变的不爱说话了,老是爱一个人闷着,晚上睡觉的时候老是爱哭,自言自语的,后来同寝室的同学说患上了抑郁症。抑郁症和内科疾病一样,也是一种病。一般来说,每100个人中有4—5人在一生中可能患有这种病。&&&&&&指导意见:&&&&&&许多妇女都有经前综合症,但其中只有5%患严重忧郁症影响日常生活。主要症状有:强烈饥饿感、哭泣、失眠和行为异常。这是因为行经前雌激素增加,维生素B6含量发生变化。维生素B6含量下降过度会引起忧郁症。可靠的人际关系决不应该是溺爱式的关系。我们不仅需要支持,还需要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独立性和意志自由。
&&&&&&抑郁症只是心灵的小感冒,是心理疾病中很普遍的一种,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你一定要先了解这个。而且对自己的状况抱有积极的心态。 抑郁症在没有很严重的情况下不需要用药物治疗。或许你曾经所看的是心理医生是吗?我建议你去看心理咨询师,其实很多心理上的问题都还没有严重到要去看心理医生的地步,或许你选择错了地方,造成你8年的抑郁症都没有得到完全的治愈。我是学心理学专业的,我的老师就治愈过很多抑郁症患者。因为你对自己的一切“病症”都有自知力,并且主动积极的去求医,希望自己好起来,所以可以断定你的情况并不是很严重,通过心理咨询是可以恢复的。 其实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几乎都是抑郁症患者,只是程度轻重的区别。而像你所产生了一些躯体化的症状,只是代表你的抑郁程度高了一些。说了那么多真的是想让你明白,其实你和心理健康的人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不要把自己归结为不正常人的群体哦!一定要对自己抱有积极的心态!! 你一直都希望自己好起来是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你正在寻求帮助。我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到你。我的心理咨询老师跟我们说过,做为我们这个专业的人就要主动积极的去关心身边有困难的人!或许我的专业水平还不够,但能帮助到一点都是好的! 我们人的性格可以分为四个气质,其中有一种就是抑郁质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四种气质的综合型,很少有人会是典型的某一种类型。可能你自己的性格是偏向典型化了,所以比一般人更容易抑郁。但是抑郁质的人有很多别人不可能有的优点:有一颗敏锐的心,丰富的情感!运用得当,能成就自己!&&&&&&抑郁症的患者是非常痛苦的,这个我能了解并理解。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快乐两个字,什么事情都是悲观的结果。这些都是需要对你的情况具体分析过后对症“下药”的。你的童年是怎样的?你的家庭环境,你的父母,你和他们的关系,你的人际关系,你的家族是否有过此类的遗传病,在你身上是否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是否受到过什么打击?等等问题只有在详细的了解和分析下,通过你对自己的分析和反省,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一起经历一次心灵的成长!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神奇般的好了。
疾病百科| 抑郁症
挂号科室:精神心理科
温馨提示:早发现,及早治疗。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
好发人群:女性人群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常见症状:情绪低落、心境低落、闷闷不乐、悲痛欲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参考价格:160
参考价格:280
参考价格:109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治疗抑郁障碍,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症的惊恐障...
参考价格:¥150.52
本品用于。1.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
参考价格:¥121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抑郁症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听说治疗抑郁症必须要借助药物,但抑郁症是心理疾病,而药物的本质是化学。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难道是器质性的病变吗?人的心理活动为何能够影响生理?
按投票排序
116 个回答
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抑郁症既没有传染性,也不是经典的器质性疾病,抑郁症没有独特的的病因,表现多样,既有心理行为,也有生理方面,那抑郁症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先给一句话概述:抑郁症是一类(而不只是单一种)复杂疾病,抑郁是有生理易感性基础,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反馈到自身从而表现出一系列我们称之为“抑郁症状”的动态过程。抑郁症是一个庞大系统的综合表现,而不是单独一个基因、神经递质、神经细胞、心理模式或者昨天失恋这样的环境事件单独能解决的。基因组决定了生物个体,但是个体的大脑的发育和老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和外界的互动情况(经验),而每天身边会遇到的人或事是和作为个体的生物学本质没什么关系。也就是说,抑郁症通过还原论来理解一定是非常片面的。我会简单的叙述一下整个链条中一些关键因素:基因:对同卵/异卵双生子的对比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抑郁症中占到30%。5-HT转运体基因被研究较广泛,该基因有S和L两型,携带S等位基因(SS纯合或S/L杂合)可能意味着增加易感性。影响神经递质、神经发育、突触可塑性的基因也可能有一定作用。比如GWAS发现的rs2715148 和 rs2522833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作用是突触旁基质合成,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重吸收);HOMER1 基因及其rs7713917 多态性影响大脑特定认知功能时候额叶的活动度。神经递质:包括5-HT1A、5-HT1B、去甲肾上腺素、GABA、谷氨酸,在合成、转运、发生生物效应等一系列相关过程都可以影响到抑郁症。也是经典的药物SSRI/SNRI作用靶点。应激-肾上腺-下丘脑轴:古老的内分泌HPA轴。脑感受到应激后,下丘脑释放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传递到肾上腺再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反过来可以抑制大脑海马的神经元再生,皮质激素增高、海马缩小、海马活动度改变等现象都可以在部分病人上观察到。细胞和组织层面:有一个重要的蛋白叫做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对于神经细胞的发生、发育、神经可塑性至关重要。人脑中只有海马和纹状体有神经再生,除了刚才说到皮质醇可以导致神经再生减少,在应激条件下BDNF基因多态性也可以导致。R.H. Belmaker, (2008). N Engl J Med 358(1): 14脑:富含5-HT受体的扣带回膝下皮层(sgACC)在抑郁症病人中表现出了多种异常,包括不限于:神经胶质细胞减少,突触减少,耗能,活动度改变。sgACC又是包含在对情绪和行为有直接影响的一套脑环路系统中,其他重要的节点还包括:背外侧额叶(DLPFC),背内侧额叶(DMPFC),皮质下灰质核团(纹状体和丘脑),后扣带,杏仁核和海马以及小脑。这些区域是通过多种实验条件下(比如给病人看不同包含情绪内容的图片)得到的。这一些列的发现也直接促成了新一代诊断及治疗的工具,比如直接通过脑扫描来进行诊断,通过实时fMRI学习如何调控情绪,通过rTMS刺激DLPFC治疗对药物无效者。脑与心理:前面说了很多不同的脑区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的。总结而言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活动反映到神经活动上就是:对于负面情绪过度反应,对高兴等情绪却毫无反应,情绪调节能力严重下降;认知功能及相关神经活动亦有减退。对来自外部环境的负面信号反应过激,而自身又无法如正常人一样摆脱其干扰。某些性格特质(高neuroticism)可能也是抑郁症的易感因素。注意力的偏曲(尤其对情绪相关的信息),对情绪信息的不正常再加工产生的偏曲记忆和自我沉思,异常的心理模式,这一套是抑郁症的主要心理表现,是抑郁症研究和心理治疗界大佬前辈牛人AT Beck所提出。Disner, S. G., et al. (2011). Nat Rev Neurosci 12(8): 467-477.社会环境:家庭:婚姻问题是很多人抑郁的直接触发诱因。对于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家庭中遭受的应激,乃至暴力事件,为之后青春期/成年后爆发抑郁症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经济水平:和所谓『常识』刚好相反,收入越低越容易得抑郁症。在城市化之前的中国,农村的抑郁症发病率远高于城市,体现在少量的研究报告以及官方都承认的农村高自杀率上;这一局面被近些年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给逆转了,多个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近几年自杀率大幅下降,归功于城市化进程。以后会怎样还未知。性别:女性患者数量达到了男性的三倍之多。除开生理因素,女生在其他方面要承受压力等,严重的比如性侵犯,程度不同可能非常多见,在某些流派的心理治疗中可能是关注点。女性平均收入低,女性在异性关系之中会面对一些不对等的处境。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承受来额外自社会家庭的压力。女性和男性在在自尊、自我概念以及应对社交的方式可能有差异,是抑郁的风险因素。总结:抑郁症是典型的复杂疾病,从基因到环境,环环相扣,相互反馈。抑郁症是一大类疾病,每各个体可能在整个环节中的薄弱点不尽相同却又各种相似。为什么得抑郁症?因为我们是有复杂心理的人类,因为我们创造了复杂的世界,因为我们生活在其中。世界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有了抑郁症。抑郁症的复杂性决定了抑郁症需要接受科学的、系统的治疗方法。R.H. Belmaker, M. D. and P. D. Galila Agam (2008).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 Engl J Med 358(1): 14.Kupfer, D. J., et al. (2012).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ew clinical, neurobiological, and treatment perspectives." Lancet 379(9820): .Disner, S. G., et al. (2011). "Neural mechanisms of the cognitive model of depression." Nat Rev Neurosci 12(8): 467-477.Nolen-Hoeksema, S. (2001). "Gender differences in depress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0(5): 173-176.
很多心理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既有生物学方面的原因,也有情感的、认知、社会的、行为的等非生物性的因素,抑郁症并非只是心理障碍而没有生理学的基础。如果按是否有生物学因素来分,抑郁症可分为内源性抑郁与反应性抑郁。反应性抑郁症往往有明显的生活事件,这些事件通常是一种不可控的丧失,特别是人际关系方面的丧失,比如说失恋、离婚、死亡、失业等,反应性抑郁更多的由于心理与社会因素影响所致,生物学的因素较少些。而内源性抑郁往往并没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内源性抑郁与反应性抑郁的区别并非在于是否有生活事件),它呈现出与反应性抑郁不同的症状表现:会有更多的生理方面的症状,比如体重减轻、早醒、身体的异样感等,其生物学因素致病的可能性更大些。而且,内源性抑郁者在发病前似乎是抑郁性人格,生来便有抑郁的气质。抑郁症还可以分为精神病性的抑郁与非精神病性的抑郁。前者除了情绪低落、精力丧失等核心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幻觉、妄想以及极端的退缩等精神病性症状,其现实功能受到明显的损害;后者则没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一般认为,精神病性抑郁容易出现躁狂发作,它们以后更容易发展为双相障碍,因此这种抑郁症的器质性因素更多些,药物治疗应是首选。而非精神病性抑郁并非是器质性的疾病,心理或社会因素更多些,两者存在明显的不同。至于是否用药,除了辨别是否为内源性或精神病性之外,还要考虑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为复发。如果程度严重且已多次复发,需要药物治疗再辅以心理咨询。如果是轻度抑郁,单纯通过心理咨询也会有较好的效果。不过抑郁症往往会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从轻到重,由重到轻,如何治疗需要根据情况做出调整。不同的药物适合不同的抑郁类型,临床医生也会根据药物的疗效情况适当地调整药物。
-A- 其實這個問題前面兩個大大已經回答得相當好了。可是我覺得那可能是我們的級別, 一般人可能比較看不懂。所以我覺得我還是用簡單的話來大略解釋一下。 想知道詳情, 你可以看上面兩個大大po的細節。或者你看了他們的如果不是很明白, 可以回來看我的總結。人為什麼會患上精神疾病? 這是個大問題。 自古以來每個領域的人都有自己的見解。直到1977年, 羅徹斯特大學的精神科醫師George L. Enger才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說:嘿, 你知道嗎?你們都沒錯, 大家都沒錯。 他把精神病的成因歸納成3個部分: 生物原因, 心理原因,和社會原因。 這就是大家現在每次討論到精神疾病的成因和治療的時候一定會料到的生物心裡社會模型。從生物角度來看, 憂鬱症的人的人就像外形菜鳥大說的, 有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的問題。到底是哪一個神經傳導物質?! 其實說老實話, 我們已經治療了那麼多年的憂鬱症,我們還不能完~~~全的掌控!因為人的腦實在是太複雜了!可是我們知道在辣~~~麼多神經傳導物質中,跟憂鬱症關係特別大的有:血清素(5HT),正腎上腺素(NA)等等等等。 關於什麼HTA軸啦, 這些都太學術了! 這裡重要的信息是: 憂鬱症,和其他的精神病一樣,都不是 “精神” 病! 因為心理反映生理, 生理成就心理, 心理和生理是息息相關啊,息息相關!(摸鬍子也因為是息息相關, 這些什麼血清素正腎上激素的反常活動,是可以通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的!說到這裡,po主忍不住要跟你說一點專業的小知識! 比po主厲害很多很多的科學家們曾經找同卵雙胞胎做實驗!他們發現到,只要有一個雙胞胎得了抑鬱症, 另外一個雙胞胎得抑鬱症的幾率也很高! 可是不是100%!這代表了什麼? 意思就是除了生物的因素, 環境的因素也很重要!可是多重要呢? 他們認為, 一個人會得憂鬱症, 有50%的原因是因為生物因素。 其他的50%是其他因素造成的。(KendlerKS et. al.)所以那其他~到底是什麼呢? 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心理和環境啦!關於心理因素, 憶記和紙巾大大已經解釋了,我做一個簡單的歸納。你要知道精神病理學里對憂鬱症的想法有幾種,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療法有幾種。今天我要跟你說的有3個主要的理論:1. 精神動態、精神分析。 精神動態的理論很難說明, 你可能也比較難理解。 不過大略(很大略的大略)上來說, 弗洛伊德認為精神疾病是因為潛意識裡面有過去/童年時還沒有解決的大問題! 而這些 “心結”, 會帶到成年的時候, 變成心病! 而弗洛伊德認為, 憂鬱症的成因是因為我們在對失去的人的怨懟,因為那個人已經不在了/走了/逃了/不要你了, 沒有發洩的出口。現在那些負面的情緒都轉回來自己這裡來了!用牛逼哄哄的術語來說,就是internalization of thanatotic impulses.2. 認知理論關於認知理論你們可以看憶記的整理。 不過如果你們很懶的話, 認知理論認為精神病的成因是因為你想事情的方法出了問題。 例如吧, 我和小明和小麗都被上司罵了。 小明被罵了以後大發雷霆,認為上司在罵他,根本就是在找茬!小麗去廁所哭了一場,因為她認為自己真的是一無是處,才會被罵!我呢笑嘻嘻的,因為我覺得上司一定是為我好才要罵我,我要是不被罵就不知道錯誤,不知道錯誤以後一定會再犯錯!不用說,你都知道我的想法才是最有建設性的想法。 所謂“基膜”(schema),認知偏差等等等都是小明/小麗想法裡面出了問題的理由(地方)。例如, 小麗在面對人生的酸甜苦辣以後, 在潛意識(不好意思借用弗洛伊德的詞來解釋別人家的概念哈哈哈)里覺得“我沒有價值“,”失敗的人沒有價值“。因為這個”基膜“, 她在面對世界的時候,做了很多錯誤的推論和推測。例如"我如果沒辦法被人家喜愛,意思就是我失敗了”。後來,因為她反復的這麼思考,這個負面想法就好像自動的想法一樣, 她只要被罵了,就會覺得很難過。因為她覺得她自己失敗了。失敗了,就沒價值。所以她是個沒價值的女人/女兒/妻子。 這叫NAT。憂鬱症的認知偏差啦基膜啦都差不多。 Beck有做整理: 什麼對自己,對過去對未來的負面想法啦。。。所有的認知偏差的種類。。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找來閱讀。3. 行為學理論行為學的科學家認為人其實沒有什麼心理活動,沒有什麼思維。 這些都是人類自己幻想出來的!人的行為都是學來的! 不管你有沒有意識, 你都是學來的!學習的方法有2種: 古典制約和操作制約。有興趣的人請自己找來讀。行為學者認為憂鬱症也是學來的! 他們的理論叫習得性無助。 他們抓了幾隻老鼠,一直電那些老鼠。不管老鼠怎麼逃都一直電他們(可憐的老鼠)。 最後,他們發現,一旦老鼠發現他們不管怎麼逃都沒辦法逃離被電的命運,他們就能習得憂鬱的症狀。之後,他們把這些憂鬱的老鼠帶到可以逃脫的環境,發現到這些習得絕望的老鼠,竟然不會逃了! 因此,他們認為憂鬱症的人也是因為反復的挫折,進入一種自我放棄的狀態。環境因素就是紙巾大提到的Bowbly,2000的研究:Bowbly認為缺乏社會網絡的支持:沒有家人、朋友的幫忙也是抑鬱的成因之一。因為這個太好理解所以就不多解釋。結論: 可以造成抑鬱症的因素非常多, 不過每個人得到憂鬱症的理由都不一樣。100個人會有100種憂鬱症。 所以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只能陳列出可能造成憂鬱症的所有因素而已。你提問說為何心理可以影響生理, 應該說是一開始是生理上脆弱(風險), 因為環境的刺激(催發因素), 造就了這個生理疾病。 為何心理可以影響生理? 因為心理狀態可以影響腦傳導物質的分泌。希望我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其实,我是来看答案的。只能说,抑郁的人,就像吸毒了一样,但又不一样,算是吸烟吸久了,不抽一根浑身难受。开始有些不开心的事情,放心里,久了以为自己忘了。但这类事情越来越多,就开始上升到为何活着。然后寻求不到答案,其实也没什么,就心情低落了点。但,身体好像免疫系统就开始出现毛病。有时候,身体的痛苦,生活与理想的残酷对比,好像未来没有半点希望了。很想自杀。不知看过一本书没,人间失格。有时会极度自大,但是内心深深知道自己失败得一塌糊涂。别人的鼓励一点用没,因为自己早就知道了,他们根本不懂那种情绪的躁动。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是一句在脑子里挥之不去的话。有些人就说,你看看这世界,多少人在努力活着,你就是懒。说,你有能力去追求美好的未来,你要一直相信。他们根本是不懂那个点,对人类的极端厌恶,但是却不得不依存在人类这个群体。就像电影里面超脱那句话,你看到的我,不是我,我不在这儿。我的存在是如此依存于这个世界,我的灵魂却如此遥远。你们说的那些美好,我不想要。你们说的别人比我活得痛苦,那是别人。你们用礼仪道德来绑架我,说为了父母,爱人,不好意思,遵守不了,反而觉得人人都在逼迫我,让我虚伪的笑。说实在的,不想死,姑且活着。目前没尝试过自杀,以后难说。看了很多书,包括哲学书等。只有史铁生给予了我活着的力量。他不说未来很美好,不说你要怎样怎样,他只是在死亡和生存中做了选择,而且,是不断的做选择,没有放弃过。苦难,是信心的基本原则。也许,我的抑郁是我命运给予我的苦难,它引导我走向两个方向,死亡或者不惧怕世间的任何苦难。
能得抑郁症的,没一个坏人,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忘了从哪儿看的,深以为然)
饮食、睡眠、情绪上的不健康——网上看到一篇论文,孕妇孕期抑郁的发病率约是10%,而产后抑郁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5%-30%,或者,这个估计还是相当保守的,有人说妈妈们产后或多或少都会抑郁。也许你还是学生,或者你是男性,根本就无缘产前抑或是产后抑郁,但是,不要以为下面的内容跟你没关系。很多专家都认为产前和产后的抑郁症主要是因为妈妈们生产前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大起大落。的确,体内激素的变化是这类人群在这一特定期间最大最明显的变化,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他的一些因素:首先,孕期的妈妈们常常会有很严重的孕吐反应,厉害到喝水都要吐,更是有人从怀孕一直吐到上产床,这对于要孕育宝宝的妈妈来说是饮食和身体方面的极大挑战;其次,怀孕会让妈妈肚子越来越大,晚上睡觉姿势不好很难睡得安稳,而子宫压迫膀胱让准妈妈不得不在夜里起好几次夜上厕所,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准妈妈们的睡眠质量;最后,孕期的妈妈体内的激素产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些变化让孕妈妈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易怒,易急躁,再加上对腹内孩子的各种担心,让准妈妈内心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产后就更是这样:经历了鬼门关的殊死搏斗,准妈妈们累得筋疲力尽终于升级为妈妈,期间消耗掉了大量的气血,身体严重消耗(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而产后妈妈们为了增加奶水,吃的东西营养价值虽然高却不是那么对胃口,更惨的是,宝贝整夜啼哭,每两小时喂一次奶的频率让妈妈们再也不能睡上一个好觉;对宝宝的各种担心更是加重了妈妈们,尤其是新妈妈们的焦虑和紧张。看到了吗?产前产后都是这三样变化:饮食、睡眠、情绪。说完这个抑郁症高发群体,再来看看我们普通人,请回想一下,在抑郁之前你可曾有长期熬夜的习惯?你可曾长期没好好吃饭?你可曾因为某种突发事件压力倍增,紧张、焦虑、情绪糟糕?如果刚刚暗合,那么就可以断定,我们得抑郁症跟长期的睡眠不好、饮食不规律、情绪的波动这三个条件有相当紧密的关系。它们可以说是引发抑郁症的机制。但是,抑郁症也可以说是你身体的一个自保机制,它实在看不下去你对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如此忽视,所以,它想尽一切办法让你停下来,让你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让你学会真正的爱惜自己。所以,请放松下来,不要再对自己的情况感到无助和恐惧,这只是你身体做出的非常无奈的自我保护,也许这种方式很极端,但请不要害怕,深呼吸,告诉自己的身体:我知道了,从今天开始,我就好好照顾自己,我愿意开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自己不高兴了也不会批评和埋怨自己,我会好好鼓励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我的身体和情绪更重要的了,请你放心,我会尽全力爱护好自己!所以,感谢抑郁症的好意吧,爱惜自己!欢迎加我的微信公众号:把抑郁踩在脚下成长
同样被诊断为抑郁症,有些人怎么都不会发展出自杀行为,有些人吃再多药还是会自杀,有些人能在心理治疗的帮助下完全走出自我贬低的模式,有些人却连初始访谈的过程都无法坚持……顺便说一句,再新再贵的药,都从来没能“治愈”过任何一个“抑郁症患者”——既然承认它不是个器质性问题,却又想从生化角度去解决它,难道不是缘木求鱼吗?不把抑郁症当个“病”来看,而是以人为主体,我们会提出的问题就不会是“抑郁症是什么”,而是“什么样的人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类似抑郁症的表现?”粗略回答后面这个问题:首先抑郁作为一种情绪人人都有,但绝大多数人并不会掉在里面出不来、也几乎不可能沉溺到实施有计划的自杀行为的深度——换句话说就是绝大多数人不用想多,你一辈子都不可能自杀的,别为了这种幻想增加自己的焦虑了。什么人才会自杀成功?这个命题很精准哦!不是自杀,而是自杀成功。后者意味着这样一种状态:无论现实还是心理层面,都与外界完全失去连接——也就是真的没有任何接近的人(没有人知道他/她的抑郁状态,同时即使有,当事人会主动拒绝和回避和他人相处和联系)、真的什么都“不在乎”(不在乎自己、别人、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如果你曾有过类似体验也不用忧虑或得意——真正沉浸在抑郁情绪自杀成功的人,不是几个瞬间有这些感觉,而是经年累月地这么搞,所以你会看到很多遗书会这么写:“我真的太累了…”或者“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真话,没人受得了长时间这么煎熬!再说说怎么样的人才可能陷入这种处境呢?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是:无价值感。极其底层、从内心深处涌现的、如同背景色调似的无价值感。它不是人人都体验过的,那种某件事没做好、失去某些在意的人事物时那种暂时和局部的挫败沮丧悲哀,而是渗透在整个生活中、就像渗进皮肤的纹身颜料那么难以剔除的状态,又像戴着一副以“无能”做镜片的眼镜,往哪看都没用、都只能看到“无能”这种结果…这种状态形成的机制涉及到整个心理发展过程,再展开篇幅太大就不细说了。形成这种无价值感的关键词是“底层”——心理结构的底层。放到一个人的身上,对应的是人生最早期的心理发展基础、早到需要追溯到婴儿阶段。大体来说越早期被暴露在被忽视、不安全、不被爱不被照顾的养育环境里,成年(甚至到不了成年)后,这种无价值感就会越深越强。其实在心理治疗领域,所谓“抑郁症”不但是treatable,简直就是cureable的。当然也无法逆天到违背正态分布规律——也就是说总有人神仙难救,也有人不治而愈,处在中间的,只要找到好治疗师,走出来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而已。心理治疗的下限是:处在自杀行为边缘、以及一小部分还愿意接受帮助的坚定的自杀者,再糟糕的,我们也力有未逮了。其他:“抑郁症”真是“病”么?每个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人,表现、状态、内在机制都一样么?即使先把它当个“病”来看,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还有“抑郁型精神病”、“抑郁型人格障碍”、“抑郁型神经症”的差别吧?这三种分类可以混为一谈么?更别说是否真的存在“抑郁症”这么个东西?就好比你能从自然界里找个“1”出来不?那东西不存在呀!如果把所有具有“1”这个特性的东西都当1来命名和研究,是否会很容易发现,这些东西其它更丰富的特质都直接被忽略了?多多少少,把人为划分的概念作为“真实”来研究,就是耍流氓。现代医学基于实证科学,体系完整严谨、所见即所得、高度结构化所以容易理解和传播。但是尺有所短,成系统的分类和概念化,副作用之一就是喧宾夺主——“人”不见了,只剩下“病”和概念了。这是整个自然科学体系的短板——当它的背景是浮躁和功利时。无论是抑郁症还是其他概念,别忘了科学不是真理,一切存在才是。所以别拒绝去观察和感知科学、以及其他一切既有经验之外的东西。
作为曾经中都抑郁患者来回答问题。抑郁5、6年然后去了省内几所三甲医院之一检查,做了问卷,抽血,脑电图。最后医生告知排除器官病变,那么抑郁症时间长了身体里面会产生一种导致抑郁的东西,具体什么没有告知。告知调整睡眠服用安眠药,并搭配盐酸文拉法辛,文拉法辛吃了以后会感觉。整个人都处于晕呼呼的状态。这种状态很难抑郁,习惯服药以后思维恢复正常,刚刚开始服药时因为感觉思想想问题不是特别清晰,服药一年逐渐减少量。减少期间会有不适应,恢复思想不清晰的状态。直至完全减少恢复正常。得抑郁的原因我个人是有些事情想不通导致长达两年基本睡不好觉,一天保持3个小时左右的睡眠,并且心情糟糕,也许这对我来说就是原因。
受不了这个问题下边太多的答案的学术性表述,说了太多都从太化学生物的方向出发,,而没有从一个人最真实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发展角度展开。科学的方式其实也有其局限性的,那就是忽略了个人独有的感受与情感体验上的事实。个人的情感发展状态则恰是一个人抑郁的主要原因。先说结论:抑郁症的原因就是因为童年创伤所导致的无法体验真实的自己,情感与真实的自我由于创伤的缘故没能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当假自我(即围绕着父母与外界的需要而发展出来的而非孩子真实的感受与需要发展出来的)因为现实的挫折瓦解之际,抑郁几乎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抑郁症的状态表现为没有活力,对事物丧失兴趣,感受不到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被挫败、沮丧、恐惧、痛苦与黑暗笼罩着,并难以从中走出来。抑郁症与抑郁状态的区别就在于抑郁状态常常是阶段性、暂时性,而非是长时性和全面性。自童年起的在情感上过度调整,照顾父母的情感需要与外界要求所导致的真实自我缺失抑郁的爆发最直接的促因常常是旧的虚假的自大幻觉的坍塌所引发,这些旧的自大幻觉由于借助一些外界的认可常常得以维系着。而真实的自我和情感发展程度的缺失与滞后永远是其背后的核心。我们文化里由于特定原因没有尊重孩子的权利、意愿、感受的习惯,,,所以很多的创伤其实被隐匿在了我们的文化习惯和语言方式,也即是我们的意识之外了。事实上的创伤数量远比被揭露和公开讨论的极端情况多得多。少数被讨论的多为极端情况。比如被严重家暴等等,,但是其它的情感虐待的做法通常因为习惯缘故并未被我们严正地用它的真名予以指陈。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会被自己的父母所要求着,部分父母本身的情感发展状态并未成熟的情况下则会将太多的情感需要寄托于孩子去满足,当孩子的自我发展是以照顾父母的情感需求为核心时,这时孩子便难以表达及发展出自己的真实自我了。为了维系与父母之间的联结,孩子会压抑自己的真实需要与感受,服务于父母的情感需要,在这种模式下发展出来的自我是一个以外界的目光和认可为依托的 ego,也称假自我吧。它与那个依托于孩子自身真实的感受与需要而发展出的 true self 相对。抑郁的发生主要就是在 ego 的解体与瓦解的时候。此时我们常常意识到自己可能再也无法得到那些我们依赖着的认可,或者无法实现自己基于幻象而构建出的成就以维持自己想要的外部形象了。这个时候对于自小便活在父母(后来为别人所替代)的期待之中,并通过符合某些外在标准而不断获得认可以维系自我感觉的人来说常常是极为恐怖的。此时自己的真实自我并未得到发展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在没其它的借助物以平衡那个失落的时候抑郁必将接踵而至。而应对这个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对于自己自童年里的情感世界进行发掘,将那些在创伤过程当中所压抑与分离出去的真实情感与合理反应(如被父母伤害时的痛苦与绝望,被剥夺时的愤怒,以及深切的悲伤等等)进行重新体验及宣泄,如此才能带来真正的解脱。虚假的自大是对抑郁的抵御,而抵御则是对那些深切的悲伤与痛苦的无意识的分离与抵御,当受创者能穿越恐惧(这些恐惧也是童年里的恐惧的延续与变种)触碰到内心压抑潜藏多年的真实的情感时,这个强烈的情感爆发常常会带来巨大的解脱。而对于真实自我的遗失的持续性哀悼可算作是在抑郁之中进行治愈的过程,那些原本处于无意识状态的情感才能得到重新的生长与发展,许多的活力才会重新从我们的内心生长出来。要知道抑郁的反面并不是没有快乐这么简单,抑郁的反面是活力、是去体验自己真实的自己与情感的自由,哪怕这些情感是痛苦、是悲伤。纵使是悲痛,那也是我们真实命运里的重要内容,它是我们自儿时里的故事的重要真相,那些被自己的虚假的 ego所把持着的人必须要依赖源源不断的来自外界的认可与关注进行补血,只要那个ego持续得以被维持着,他们是可以免于被抑郁困扰的,但是也无法触及他们内心深处所有的真实的故事与命运。有多少人能意识到其实我们害怕的正是自己内心的潜藏的真实情感的强烈程度,从而对它进行着防范压抑呢?2. 抑郁爆发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的伴随物此话怎讲呢?因为在过去我们大多数的人所生长的环境都是自己的原生环境,我们只需要适应这个环境里的人与人的互动方式及其要求便可以免于抑郁的造访了。在现代社会,适应不同环境和与人相处的方式成为了一项要求,此时一个人的缺陷才得以暴露。想一想我上面的这种描述,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到底有多少人主要是活在别人的目光与期待之中而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自我,甚至其实根本就是缺失了真实的自我呢?数量其实是极为庞大的,只是许多问题暂且还处在潜在的阶段,尚未爆发出来而已。我们文化里的习惯与价值观无形之中所导向出来的并不是鼓励我们去拥有自己的自我,不是鼓励我们去认真对待自己的情感,而是否认自己的真实自我与情感。几千年以来的集体主义文化(自我、真实的自我则是个体主义文化价值里的产物)要求我们的不过是去扮演好那个文化和群体所要求的角色。而现代化过程之中的中国,旧的价值体系不再能给我们容身以寄托安全的需求的情况下,那些潜藏着的问题就会得以爆发。抑郁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在旧的时代纵使我们本身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自我也不致抑郁,因为有旧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网络作为容身之所的缘故。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自我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常态,但是其抑郁爆发的面积似乎还并未与之相应。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量的问题还处在潜在的状态,当一个人活在自己脑海的里的设定里并不走出它的虚妄与局限,甚至把这当做了自己的现实并不愿走出它的局限时,他确实是可以免于抑郁的困扰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地都有某些外在的认可作为借助以在沮丧时起到给我们补血的作用的缘故。想一想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目前被抑郁所困扰的不会是没有多少文化的人,而常常会是那些接受了高等教育,有机会接触到与自己原生环境不太一样的社会(此时自小所依托的价值体系无法给予提供保护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意识到了自身的一些缺陷但是暂时又还看不到全部的原因与真相的人。3.抑郁症患者常常还会出现许多人际关系上的问题,这也是创伤遗留的影响虽然在前面说到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与价值正在失去对人的真实约束和容纳的功能,,但是它遗留的惯性依旧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看待事实的方式。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在讲求以孝道为重的过去,并不鼓励父母给予孩子平等的对待,甚至默许父母将孩子当做自己的所有物,与财产几乎无异。此时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的情感发展简直是一个奢侈与例外,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滥用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力给孩子强行摊派自己的意志,进行情感索取,社会并不将此当作错误或不当。如果孩子有反抗那将成为众矢之的,还会面临失去父母的“爱”的危险,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孩子们都只能妥协。无形之中背负着父母潜在的情感债务,并受这些背负所塑造着,当孩子逐渐放弃自己本来的自我表达,将自己的真实需要压抑下去并努力扮演父母的要求与期许以为维持着父母接纳时,可以说这就是假自我形成的基础。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内化的父母,当我们自小内化的这个父母没有给予我们的感受充分的尊重与理解时,我们也没有学会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我们与外界尤其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的互动模式常常会重复着过去的创伤与缺憾。在这方面客体关系讲得比较多。在人际里缺乏安全感与自信几乎是抑郁症患者的通病,这些安全感及信任的缺乏则恰是因为过去作为孩子时的真实感受并未被自己的父母所理解甚至所看到的缘故,,因为真实的感觉不被接纳,压抑下去后所为维系的也不过是有条件的接纳,如此在后来长大后为了获得与别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也会过多地妥协与压抑自身的情感需要。而当他们意识到许多的关系不过是自己做出了极大牺牲的产物时常常这段关系又要遇到危机了,总是不断地身处令自己感到糟心和吃亏的关系是那些自童年里就缺爱的孩子的不幸的潜在延续。越是亲密的关系,创伤的遗留的展现则越是淋漓尽致,我们渴望向伴侣得到的恰是我们自童年里就缺乏的东西。父母因为自身的情感发展程度的原因无法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这甚至超乎了父母的意愿,而在于情感能力上的缺失,父母本身也处在他们自身的童年缺憾当中不得解脱。甚至有意思的是,受创者为了获得关系而向他们的依恋对象所提供的“条件”也恰是他们父母早年向他们摊派与索取的。结语以上写的东西并非是我个人的研究,主要结论来自瑞士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的童年研究,在她的著作《天才儿童的悲剧》里就有探讨过抑郁与童年情感创伤的关系。她的主要观点有,童年创伤常常具有深远影响,也是造成成年后心理问题的主因,这个世界的许多文化上的普遍否认人们内心真实情感而构建出的社会规范才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如战争、暴力、、抑郁等等,此外她关于创造力的看法也将原因指向了艺术家遥远的童年。对了此处有必要提一下的是,她反对给专家、医师等给抑郁患者开药,她认为药物会阻碍患者感受此时的感觉与体验,而那些负面的甚至是痛苦的感觉恰是联结患者悲惨童年的关键信息。抑制抑郁的药物让你一时感到爽了,但是却使你更难去了解自己童年里的真相。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用药的抑郁症患者断不开药,且常常总会复发的原因吧!她的研究并不像弗荣等人那样建构出繁杂的理论框架,而是基于实用性,围绕着早年亲子关系的影响展开。她目前在国内还不是很出名,但在西方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她的十本书目前翻译成中文的只有三本,其中两本还只有繁体版。这些年以来心理咨询界对于孩童的感受和权利的尊重、以及现在大多数现代性国家已经开始为保护儿童权利进行立法也有着她的功劳。笔者个人十分受益于她的研究,她的童年研究填补了我自童年里产生的诸多困惑与认知空白,我相信她对于中国这种给父母的权威过多的包庇与体谅的文化氛围是一种重要补充,希望她在未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会逐渐扩大。尊重儿童的立场是西方近几十年才出现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我国也就近些年才开始出现,只是由于文化原因始终还没有充分广泛的影响,这是一种尚未被充分意识到其价值的进步。笔者相信这种倾向将会在进一步帮助着社会解构诸多来自历史深处的沉重无用的传统,如此在将来人们的人性将可以减轻诸多桎梏和束缚。鲁迅在将近一百年前的《狂人日记》里说到:救救孩子!而自五四以降的反传统的新文化的发展也为我们现今的相对更自由与宽松(不是与西方社会相比,而是与自己的过去状态相比)的社会文化氛围创造了条件,今日人们的精神面貌相比于过去的愚昧麻木压抑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似乎我们又尚未迎接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自由。几千年的沉重的历史遗留依旧在尚未充分消解,它们依旧在最潜在与无形之处约束着我们,阻碍着我们表达和绽放出我们本可以的活力与创造力,而这些都是历史摆给我们这代人去发掘与化解的东西。原想随便写写,但一下就写太多,,后面还偏了题了,呵呵,,暂且这样吧!
抑郁症的形成过程:Phase1:现实中重要的感情关系或人际交往遭受——失败——伤害——失败——伤害的一系列情感负体验。Phase2: 止损。切断感情联结或人际关系,把自已伪装成失败者、垃圾、无法提供利益者以阻断人们的接近。Phase3: 孤独。感受到更多失败,但更少伤害。Phase4: 伤害感大大降低,孤独上瘾。Phase5: 进一步把自己变成失败者、垃圾,直至陷入完全孤独。Phase6: 完全孤独。感受到世界上所有细节除了失败就是失败,同时感受不到伤害了。Phase7: 抑郁症。重复高孤独、高失败、零伤害的死循环—— be a loser,but not care.(可以看到:把自己变成完全孤独才是进入抑郁症的关键点。)总结:抑郁症是有着孤独+失败+虚无=情感万般痛苦的人生心理状态的疾病。这种长期的病态心理改变了人体运转,需要药物治疗加以患者主观意识建立新的感情联结从中走出来。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崔永元抑郁症真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