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教育资源,保证特色教育生猪价格高位运行行

广东省阳东广雅学校2016届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广东省阳东广雅学校2016届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您的位置: &
吉林省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
优质期刊推荐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甘政办发〔2015〕34号  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指导意见
  (省教育厅& 省人社厅& 省发展改革委)
  为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4〕84号)和《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年)》(甘教厅〔2014〕74号),切实解决好中等职业教育部门分头管理、学校布点分散、专业设置重复、办学特色不突出、规模效益低下、发展后劲不足、服务经济社会能力较弱等问题,优化全省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构建甘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就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强化政府统筹,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使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结构更加合理,院校布局更加科学,专业设置适应需求,办学水平普遍提高,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重点是利用2&3年时间,采取撤并、划转、重组等方式,整合县域内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类培训资源,使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总数控制在160所左右(其中技工院校40所左右),每个市州重点办好1&2所具有一定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全省重点办好30&40所国家、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形成统筹有力、管理有序、布局合理、资源优化、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合力推进。按照&政府统筹、分级负责、部门配合、学校参与&的思路,落实政府和有关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强化市州、县市区政府对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统筹和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行业的积极性,科学谋划,密切配合,着力整合市州、县市区所属中等职业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资源,切实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二)适应需求,服务发展。围绕兰州新区建设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省政府统筹为主,积极推进在兰职业院校&出城入园&和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市州政府统筹为主,科学规划区域内职业学校布点和专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坚持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与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相结合,集中财力,重点支持职业学校向规范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三)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各地政府根据学校的隶属关系,统筹考虑所属职业学历教育机构和各类培训资源的整合。由行业部门管理的职业学校原则上都要移交教育部门统筹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整合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淡化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界限,统一规范学校名称。
  (四)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正确处理&条、块&关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态度积极、步子稳妥、盘活资源、增强实力&的原则,切实处理好调整与稳定的关系,防止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流失,保证学校教学秩序正常和安全稳定。
  三、任务要求
  (一)统筹规划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市州政府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的责任主体,要在统筹规划市、县中等职业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各地政府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区域人口发展趋势、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城镇化进程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科学论证,统筹规划本辖区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及专业设置调整,并于2015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本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后组织实施。甘南州、临夏州要集中力量,做好现有州直职业学校的资源整合和发展规划。省教育厅、兰州市政府指导在兰省属、市属中职学校抓住兰州新区承接产业的机遇,按照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规划,整合职教资源,加快&出城入园&步伐,谋求职业教育与新区八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对接,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各地在整合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资源、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时,要切实把握以下要求:对基本条件不具备、办学质量效益差的学校以撤销为主;对办学规模小、特色不鲜明的学校以合并为主;目前已进入高等院校的中职学校,原则上要注销机构代码,不再保留中职建制、事业年报统计时不计校数,但可以在高等学校内设中专部(或中职部),以便于中、高职衔接办学;对已并入中职或高职院校的技工院校,可保留建制;对目前已合并办学但仍保留原学校建制的&一校多牌&的中职学校,只能保留一个校名或按照合并后学校的办学定位确定新的校名,在教育事业年报统计时按1所学校计算,不再重复统计;对停招、停办学校,取消其中等职业学校统计机构代码,不再纳入事业年报统计;对已连续3年以上(包括3年)未招生或转借转让学校办学资质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民办中职学校进行清理,重新核定办学资格。原则上将县域内2所以上(含2所)中等职业学校、各类培训机构整合为1所学校;5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2所中等职业学校;有职业学校但未实施学历教育和目前没有职业学校的县市区可成立县级职教中心(不计校数),作为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和承担县域内的各类培训任务。
  (二)强化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要充分发挥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自主权,自2015年起,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调整(国家有特殊要求和规定的除外)由学校确定,省教育厅和省级相关部门通过评估和监测等方式加强指导,不再进行审批和备案。各市州根据国家和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结合地方支柱产业,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建设专业任务,引导学校集中力量办好区域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指导学校加强骨干特色专业建设。支持省级以上示范学校重点建设4&6个专业,县区职业学校重点建设3&4个专业。同时,要对专业设置基本条件和教学质量等情况进行评估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结果,提高示范专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拓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由注重规模数量向提升质量、内涵发展转型,注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德育、文化、艺术、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各县市区政府按照&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一校多能&的要求,明确县域内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办学定位,统筹实施县域内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要加强培训资源、培训基地和经费管理,尽快建立起培训对象广覆盖、类型多样化、等级多层次、载体多元化的培训体系。整合调整后的县域职业学校(职教中心)要积极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切实增强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为集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平台,将服务网络延伸到社区、村庄、合作社、农场、企业。
  (四)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筹管理。各地要紧密结合初中毕业生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规模,按照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强化管理,宏观调控生源,统筹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要加强职业教育政策宣传,突出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和中高职贯通政策宣传,引导初高中毕业生根据自身特点正确选择职业教育。到2020年,努力实现区域内高中阶段职普招生比达到大体相当的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合力推进。要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吸收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办学单位和有关学校的意见,提供政策信息服务,做好沟通协调,加强对企事业单位、行业部门所属中等职业学校调整工作的业务指导。
  (二)强化政策导向。通过完善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引导推动市州、县市区的资源整合布局调整工作。从2015年起,对资源整合到位的市州、县市区和专业建设评估达标的中等职业学校,优先纳入国家和省级中职示范校建设范围。对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市州、县市区和有关学校,给予通报批评。
  (三)加强督导评估。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的作用,定期开展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省、市教育督导机构要把开展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纳入政府教育督导重点内容,开展专项督导并发布督导报告,及时通报各地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进展情况。
  (四)突出舆论引导。加强舆论宣传,树立&推动资源整合就是抓好职业教育,抓好职业教育就是助推富民兴陇&的观念,大力宣传各地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和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布局调整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5-05-08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5-05-08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5-05-08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5-05-08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5-05-08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_ _基础教育_崇仁教育网
&&您的位置&& >>
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
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
建设农村合格学校,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
可行性报告
崇仁县教育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保障。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发展,不断加大投入,优化网点布局,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县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特征明显,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落后,教学常规难管理,教育质量难提升等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人民群众“教育意识”不断增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意愿日益强烈,教育发展已成为日益重要的民生问题。“给孩子一个公平受教育机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教师和政府的共同心声。如何回应民众所盼,满足民众的教育需求,抢抓“十二五”教育发展机遇,这是我县当前教育工作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一、我县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县教育工作现状
1、网点布局。全县现有中小学校共186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16所,小学167所(实验小学1所,乡镇中心小学18所,村完全小学76所,村初小和教学点72所)。
2、生源分布。全县在校中小学生57358人,其中高中生4475人,初中生16299人(县城初中生8305人,占全县初中生的51%;农村初中生7994人,占全县初学生的49%),小学生36584人(县城小学生10881人,占全县小学生的29.7%;农村小学生25703人,占全县小学生的70.3%)。
3、教师配备。中小学在编教师2904人(不含三支一扶30人,不含幼儿园教师和进修学校教师),其中高中352人(含职中40人),初中935人(县城初中教师366人,农村初中教师569人),小学1617人(县城小学教师383人,按生师比19.7比1测算应配备553人,缺编170人;农村小学教师1234人)。
(二)目前我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体考量我县教育现状,“大农村教育”格局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农村学校占主导,网点布局散,学校环境不优,教育水平不高,生源流失严重,城乡教育差距大,发展不均衡。
1、网点布局散乱。一是农村小学网点多,布局过于分散。全县农村小学现有163所,其中中心小学15所,村级小学148所(村完小76所,村初小50所,教学点22所),村级小学占农村小学总数的90.8%,几乎是村村办校甚至是一村几校,如马安镇大同村委就有大同小学、塘边小学,两校相距不到300米。在相距不到3华里地方,巴山镇沙堤罗枧村委却设置了罗枧小学、廖洲小学;无独有偶,刘渡村委也设置了刘渡小学、尧家小学两所学校。全县网点布局缺乏科学性,形成了一种“散、小、弱”的结构特征。二是农村小学规模小,教育集中度低。村级小学在校学生共19614人,校均学生133人。其中50~100人的学校33所,占农村小学总数的20.2%;50人以下学校28所,占农村小学总数的17.2%。巴山镇沙堤寺下教学点、六家桥乡石桥村委许家教学点均只有9个学生。“麻雀学校”、“空壳学校”特点突出。三是农村小学成班率低。农村小学在校生25703人,805个教学班,平均成班率只有31.9人。其中村级小学在校生19614人,679个教学班,平均成班率仅有28.9人。“一位教师、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包班教学现象比较普遍。
2、教育投入效益比低。一方面是农村学校投入贪大求全、重复建设、平撒胡椒面,投入效益比低,浪费惊人。多年来,许多乡镇没有进行生源分析,村级完小盲目搞校建,有的教学大楼现已人去楼空;有的因生源过少或教学楼选址不当,利用率十分低下。如桃源乡鹿甲小学1998年耗资10多万元建成面积430平方米的两层教学大楼,现已空置成为“空壳学校”。六家桥石桥村许家小学现只有1个一年级,1个班,1个教师,9个学生,1996年花费10万余元建成面积200平方米的两层教学大楼,实际使用面积仅占25%,部分村民便将牛、猪、谷物等放至空置的教室中;礼陂镇洋陂小学现仅有47个学生,2个复式班,4个教师,一至四4个年级,2010年投资46余万元建成面积800平方米的两层教学大楼,实际使用面积16%;巴山镇郊西F上村2006年花费100余万元兴建了一所小学,因选址不当至今未验收、未使用。村村布点的机制造成投入效益低下,配置失衡。同时,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许坊乡中坊村委原建有一所完小,前几年又在距离仅1公里的新建村,兴建了1所耗资近20万元的小学。将有限的教育投入耗费在重复建设上,直接造成教育投入的浪费。另一方面是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紧缺,素质教育难以正常开展。一是农村学校基本教学辅助用房严重不足。全县农村小学普遍无多媒体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音体美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手工制作室、生活用房等,教学及辅助用房高度紧缺。郭圩下屋小学有6个教学班,只有4个教室,不得不把大一点的教室分为两个教室,分开后的教室面积还不到30平方米。同时,农村学校还存在一定数量的D级危房,这些危房虽已封闭、停用,但却严重影响校容校貌和安全管理,校园文化建设“荒漠化”比例较高。二是硬件普遍“不硬”。图书资料、教学仪器及计算机数量严重不足。全县农村小学图书只有51741册,生均2册(最低标准为人均10册),且图书种类单一,内容陈旧,破损残缺;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也很低,实验室内教学仪器药品短缺,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实验;农村小学计算机只有179台,生机比144:1(标准为30:1);学生课桌凳破旧,影响学生学习写字。大部分村小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原始阶段,义务教育资源得不到均衡配置,教学内容单调枯燥,远远跟不上新课改步伐,致使素质教育难以进行。
3、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突出。一是教师“结构性缺乏”问题凸显。按照教师配备原则,市定我县中小学教师编制3200名,县编办依据师生比例确定中小学教师编制3146名,但目前我县实有在编中小学教师2904名,分别与市、县编办定编总量相差296人、242人,同时,还有150余名教师因病或因事请假而在编不在岗。巴山镇沙堤教学片有31名在编教师因被县城小学借调或因病因事请假没上岗,造成教师奇缺,每年要花17万余元自费聘请编外代课教师24人;孙坊镇12个教学网点,聘请了21个编外代课教师;马安镇11个教学网点,也聘请了16个编外代课教师。但是,以乡镇学生数进行测算,农村小学教师配置总量是可以满足教学要求的,农村小学教师是“结构性缺乏”。二是农村教师因条件差、负担重、待遇低而不安心从教。基于目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乡村学校环境条件艰苦,一些边远山区教师,一年出不了一两次山,连吃饭都成问题,更谈不上文化生活。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愿到村小、教学点从教。由于网点多,生源少,年级齐全,加上教师编制有限,一个教师包教一个班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负担十分沉重。现全县有69所学校是一师一年级(占农村小学总数的42.3%);甚至一个教师教多个年级,上多门功课。如白路乡乐家洲村小、吴坊村小、东坪村小均开设5个教学班,而各校在编教师均仅有4人,平均每师包教1.25个班级。孙坊镇尺江小学开设4个教学班,只有在编教师2人,平均每人包教两个年级2个班。这些教师工作量大、教学负担重、身心疲惫,每周都是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而这些教师的各种待遇与县城小学教师相比却相差较大。因此,他们不安心在乡村教育工作,农村教师尤其是边远山区的教师分配不下去,下去了也几乎留不住,千方百计托关系、走门路调入中心小学或借调到县城小学的为数不少。三是农村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据统计,农村小学教师因结构性缺乏而聘请编外代课教师154人,这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素质参差不齐,不少人不具备教师资格,加上他们不愿钻研业务,责任心不强,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即使是在编农村教师,也由于交流无序,难以留住人才。素质好一点的大都被选调进了县城或请假外出,有关系的也想方设法调离农村,留下的只有无奈,自然不安心在农村任教,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四是薄弱学科教师匮乏。农村学校教师配置表现在学科上严重失衡,即使是中心小学,其英语、信息技术和音、体、美等都普遍缺少合格教师,音、体、美三门课程多数由非专业教师代课,绝大部分学校英语、信息技术及音乐、美术课程不能正常开设,村小普遍只开设语文、数学两门学科,《课程计划》得不到有效实施,成了一纸空文,整体育人功能缺失。
4、办学成本高,效益低。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小学生人数少,但支出项目不减。一所完全小学,其行政人员、办公费用、校舍建设和维修、代课教师聘请、绿化、校园文化建设等都需要大量开支,管理运行成本自然较高,按学生数量核拨的生均公用经费仍停留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低水平上,发展后劲十分乏力。
5、城乡学校成班率反差凸显。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惠及农村每个孩子,其结果是导致大量农村学生涌进县城就读,农村学生多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成班率每年大约下降1.5个百分点。同时县城学校不断地无限膨胀,大班额现象严重。城区4所小学平均成班率达66.3人(超过标准班额的47.3%),四小达75.1人,二小六年级每个班都在90人以上。县城小学的高成班率与农村小学的低成班率,直接导致城乡教育发展缓慢,城乡教师教学负担沉重,城乡教育质量难以提升。
造成我县农村基础教育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其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农村的教育需求,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保留农村初小和部分完小这种教育格局,对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十分不利,其弊端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由于农村教师工作量大、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几乎留不住合格、优秀教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二是不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农村小学规模小、教师少,教育教学氛围差,该开的课程开设不了,常规的教学活动难以规范正常进行,不能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许多必需的课外教学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无法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农村孩子享受不到城镇孩子同等的优质教育。三是不利于学校科学规范管理。县教育局对村级小学的指导管理“鞭长莫及”,作用难以发挥,村小随意安排教育教学活动、随意调整作息时间甚至放假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管理粗放,办学效益差。四是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其子女大都留守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这些儿童小小年纪离开父母且生活在农村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现,而村小由于教师少,素质差(不少教师由原民办教师转编),难以对这些儿童实施针对性教育引导,难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鉴于此,加强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诸如此类的弊端说明我县农村小学教学网点多而散的教书育人功能正在逐步弱化和衰退,这种办学格局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望子成才的愿望不相适应,与促进教育公平的宗旨不相适应,可以说已无发展前景。我县农村小学网点多,规模小,革新和改变我县农村小学“办学难”的现状刻不容缓。
二、国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与机遇
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是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当前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我县农村小学网点多而散,教育资源配置不优,教育质量低下。只有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实行集中办学,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优化,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着力点;是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提升人民教育幸福指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举措。全国、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作为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大力发展义务教育作为造福人民群众的重大民生工程,先后出台了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定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根据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调整乡村建制和人口变动等情况,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
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是抢抓教育发展机遇,承接教育投入的有效平台。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比例,确保到2012年达到4%,并保持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江西重点组织实施10个重大教育工程: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幼儿园建设工程,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扩充工程等。2011年,我省用于教育的投入为98亿元,计划建400所幼儿园,330所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30所优质高中。今后10年,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抢到机遇,才能赢得发展。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科学布局教学网点,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建设一批合格标准化学校,用项目承载投入,扩大发展成果,实现发展目标。
三、外地集中办学成功经验的启示
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着力革除农村小学网点多而散存在的种种弊端,在全国许多县区已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办“大教育”的切实可行的路子。近年来,我局先后多次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和局机关股室人员分赴湖南炎陵县、我省铜鼓县等县(区)进行学习考察,他们科学布局农村教学网点,集中办学的经验,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一)有利于催生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一是教师结构性数量不足问题得到破解。实行集中办学后,办学规模扩大,规模产生效益,教师相对集中,教师“结构性缺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如全县农村在校小学生25703人,按生师比23.5:1测算,需要教师1098人(目前实际在编1234人),富余的136个教师可转为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教师或转岗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这样,能较好地解决我县农村小学教师不足,教学任务重的问题;二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实行集中办学后,分散的教学网点撤销了,班额标准化了,一师一年级、一师一班或一师多年级多班的现象消除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减轻,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钻研业务,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三是整合并优化了其他资源配置。实行集中办学后,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资料,电脑、打印机等设施能够集中使用,从而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二)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实行集中办学后,教学秩序正常建立,各科课程能够按规定开课,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能够有效开展,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音体美、信息技术、地方课、校本课等课程能全面落实,从而使《课程计划》更好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真正实施好素质教育。
(三)有利于打造标准合格示范学校。一方面实行集中办学后,教学点少了,投资便可相对集中和扩大,办学规模固定、财力集中、发展有规划、投入有重点,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整合起来,打造一批合格、标准、示范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另一方面实行集中办学后,能有效地深化学校管理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由传统管理模式走向现代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我县才能打造一批合格学校,提升办学品位。
(四)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行集中办学后能为孩子们的养成教育提供不可替代的优越环境与平台。孩子学习、生活在学校,过着集体生活,相互关心,相互照顾,能潜移默化地受到集体主义的熏陶,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爱集体、爱劳动、艰苦朴素的好习惯,提升了学生生活自理、行为自力的能力,其自强上进的思想品德将会得到自觉养成。
(五)有利于加快乡镇发展建设步伐。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县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而且可以打造乡镇新的亮点,形成乡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艺术的中心,并迅速带动乡镇人流、物流、交通、贸易、餐饮的发展与繁荣。
(六)有利于减轻家长监督管理负担。集中办学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家长照顾孩子的负担,衣食住行、功课辅导、安全、卫生等一系列繁琐复杂、大大小小的监护事务,周一至周五均由学校负责,家长们可以减少后顾之忧,全心全意把精力放在生产和致富上,大大地解放了农民劳动生产力。
外地经验告诉我们: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是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不足、发展不均衡的有效途径。
四、对策与建议
(一)统一思想,找准定位。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优先发展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也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义不容辞的法律职责。全社会都要充满教育发展的激情,担负育人的责任,要从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与发展成果的新高度,从缓解经济转型时期所积累社会矛盾的新视角,从加快经济发展全面振兴崇仁的新形势,来统一全县各级组织、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形成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的共识,把教育公平作为改善民生的第一工程,用新观念、新理念来发展崇仁的教育事业,形成崇仁教育特色。
构建“教育特色”是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所指向的一个基本目标。崇仁县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吴与弼的故里,是中国文化教育第二次下移的发端地,有着悠久、优秀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教育特色是植根于吴与弼倡导的“生活教育”,它不是模仿照搬其他地区,而是基于崇仁县情,经过历史磨炼长期积淀所形成的鲜明的、成熟的、区域性的教育个性,是崇仁教育发展一大优势。
准确定位,特色才鲜明。根据SWOT分析法(态势分析法),我们客观分析了崇仁教育内部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全县教育工作重点及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愿景,将崇仁教育的特色定位为“平民教育和传承教育”,并与“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相结合。平民教育即面向农村所有孩子的教育,特别关注贫困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推动义务教育学校配置均等化,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传承教育即让每位教育者都能充分追寻、研究、弘扬、传承丰富的崇仁本土理学文化资源,倡导吴与弼的“生活教育”思想,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办学,让学生在离开父母后能够管理自己,在读书中学会生活,在劳动中掌握知识,以生活教育提升素质教育。
(二)明确思路,科学整合。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带动,梯次深化,全面推进”。以积极稳妥为主导,决定5年完成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以示范合格学校逐步合并村级小学和村级教学点,一个乡(镇)保留1-2所完全小学,同步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最终达到“初中进城,小学和大部分幼儿进乡,小部分幼儿进村”的“三进”目标,使全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特色更加鲜明,育人质量更加优异,队伍建设更加优化,教育对县域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
按照这个思路,围绕这一目标,我们结合本县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在布局,合理调整。要从“全县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一盘新棋的重新布局中,优先规划教育,科学制订全县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制订调整方案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学校的不同地域条件、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有计划、有步骤调整学校布局,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实现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目标,并对原有城区学校进行改造升级,让均衡发展早日变成现实。
2、重在规划,规范运作。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各乡镇产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人口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等各方面因素,要结合以上因素,规划农村教育发展新框架,并注意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既要坚定信念,又要分步实施,在时间要求、具体数量等方面不搞一刀切,分年分批逐步整合,能一步撤并到位的要一步到位;不能一步到位的,可先寄宿高年级学生,后逐步寄宿低年级学生。要制订出台《崇仁县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建设农村合格学校,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方案》,对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涉及的布局规划、扩容增量、重新选址、投入主体、资金来源、校产利用、教师分流、生源分布、幼儿教育、贫困生资助、交通安全、食宿安排、教育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以保持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严肃性、一致性、实效性、长期性。
3、重在实施,梯次深化。要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加强学校办学条件建设。对要整合的学校,实行分步过渡,2011年,每个农村小学要立足自身条件,先行先试,采取以下过渡模式:
就地整合。即规模小,生源少的学校开办复式班;村小联办。临近的几个村级小学进行联合办学,分别承担几个年级的学生就读;部分集中。即部分高年级学生集中在中学或中心小学。
经过1-2年的过渡,待条件成熟,最终实现终极模式。对条件成熟的乡镇要加快整合步伐,推动义务教育学校配置均等化,建成高标准、规范化的合格学校,人口相对集中,地域范围不太大的乡镇只保留1所完全小学;区域范围大、人口较多或村庄分散的乡镇可保留2所完全小学。以实现基础教育从“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向“促发展”转变;由“散、小、弱”向教育现代化发展转变;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的三个历史性跨越。终极模式即(1)原址扩容增量,建设寄宿制小学。原乡镇中心小学范围较小但学校周边有较大扩展空间,由乡镇政府征地,扩大学校规模,以满足整合资源后学校发展的需要,实现扩容增量。(2)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乡镇可实行九年一贯制学校。食堂、运动场、室外体育器材、多功能教室、教学设备等资源实行共享和联合管理,(3)选址新建寄宿制小学。原乡镇中心小学范围较小且学校周边无扩展空间,由县乡两级政府进行重新选址,乡镇政府完成征地,新建合格学校。(4)腾笼换鸟创办寄宿制小学。乡镇中学因生源逐渐减少,待教育园区建成后,其学生分流到教育园区学校或周边乡镇学校,空置的学校资源全部用于本乡镇中心小学创建寄宿制学校。
4、重在整合,优化机制。一是统一校产处置。统一和完善教育行政管理,理顺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定统筹权和校产处置利用权。要坚持“合理调配、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的原则,对校产进行科学处置,在确认校产不需要利用的情况下,可通过拍卖置换出售或租赁等形式进行再利用,所得资金必须全部用于资源整合工作;撤销后的学校的财产和设施设备,应统一交由县教育行政部门重新合理调配。二是优化办学内涵。积极探索以政府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充分调动农村学校办学的积极性。要认真执行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划区就近入学政策,将重点高中的招生指标按上级要求分配到农村初中择优录取。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取消重点班、优化班、提高班,推行均衡分班,并将均衡分班列入中小学校长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经过整合后的乡、村学校,要实行六个统一:即教师配置统一、课程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集体备课统一、质量检测统一、科研培训统一。以提升均衡内涵。三是建立城乡对口帮扶机制。我县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是一种真正面向平民的教育,让每个“平民”孩子都健康成长,都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生理环境,就要更加关注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条件造成一定弱势的学生群体,包括家庭贫困学生、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三类学生的教育需求。只有重点关注这类群体,才能真正体现我县“平民教育”特色,为此要制定贫困生资助实施细则,加大帮扶力度,解除贫困寄宿生家长的思想、经济负担,要通过社会捐资助学渠道和建立各部门、各单位包扶寄宿制学校长效机制,定期给予包扶学校贫困寄宿生以学习用具、生活、交通等费用的帮助,协助解决寄宿制学校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真正使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上得起学,上得好学。同时,还要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让薄弱学校教师到县城学校挂职锻炼。并组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以形成“以强扶弱,强弱联合”的对口支援机制。四是强化教师管理。要制定教师分流实施细则。对新建、改扩建、撤并学校教师的配备,要采取全员下岗、全员竞岗的办法,择优选聘,真正把那些优秀教师选聘到教学岗位上来。对未能竞争上岗的教师可安排为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教师或转岗到乡镇中心幼儿园,以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五是统筹经费管理。各级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在认真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统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各项收费标准。在此基础上要严格落实国家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补助的政策,统筹专项资金管理,以保证农村寄宿制小学经费的足额发放,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
(三)特色引领,示范带动。
为推进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2011年,将对六家桥中心小学采取原址扩容增量,建设寄宿制小学的模式;对河上中学、中心小学进采取资源整合,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模式;对巴山镇沙堤中心小学、郭圩中心小学采取选址新建寄宿制小学的模式。对以上四所学校的资源整合,一是结合学校现有条件和状况的可行性来确定资源整合模式;二是不同模式的选择,其核心是投入机制不一样;三是采取不同模式进行示范带动,能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投入,达到示范带动的效果;四是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包括对学校特色、校舍、师生宿舍、内设、运动场地、绿化、校园文化、植物园、劳动实践基地、周边环境等进行集中打造,建成高标准合格学校,为今后继续打造合格学校起到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真正把样板学校打造成校舍布局合理、校园场地洁净、校园文化厚重、周边环境和谐、教育理念先进、教育质量领先的学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
1、原址扩容增量。六家桥乡位于崇仁东大门,抚八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崇仁对接抚州的一个重要乡镇,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乡镇之一,也是我县学生集中度最高的乡镇。六家桥中心小学周边有较大的扩展空间,可由乡政府征地,在现址的基础上进行校园扩建,有效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规避重复建设。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按规范化、标准化新建校舍,添置教学设施设备,从而实现扩容增量,提升办学效益和水平。
2、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河上中学与河上中心小学相距不足50米,中间仅相隔一个小水塘,具备建成九年一贯制“河上学校”基本条件。现河上中心小学与河上中学两校之间的水塘不属于学校资产,可由镇政府征集并用于资源整合后的九年一贯制“河上学校”。“河上学校”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布局、规划,其目的是整合后的食堂、运动场、室外体育器材、多功能教室、教学设备等资源实行共享。
3、选址新建。一是通过争取“江西省青少年基金会”等项目资金。拟在巴山沙堤萱华村新建巴山沙堤中心小学,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和园区务工人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由巴山镇政府在萱华征用80余亩山地,通过争取“江西省青少年基金会”项目资金,一次性规划建成高标准、高规格的寄宿制巴山沙堤中心小学和巴山沙堤中心幼儿园;二是通过企业捐资赞助方式筹措资金。拟新建郭圩中心小学,通过争取江西万泰铝业有限公司捐资赞助,建成合格的寄宿制郭圩中心小学。以上两校一园的建成,可有效接纳园区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
(四)“软硬”并重,建设合格学校。
合格学校从硬件来说,就是要实现“七有”:即有规范安全的校园,有较完善的教学设施,有卫生的食堂,有干净的生活用水,有满足需要的宿舍,有方便的厕所,有符合基本要求的医务室。
寄宿制办学,年龄较小的学生在校食宿,行为随意性大,给管理增添了难度,学校务必要制定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集中办学的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提升管理水平。重点解决好六个问题:一是解决师生的安全问题。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强化职责,做到安全体系全覆盖,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要解决均衡配置问题。利用 5年左右时间,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保证学校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室、信息化等资源配置基本均衡,使县域内中小学生基本享有同等的学习生活条件。三是要解决学生“住”的问题。寄宿制是与走读制相对应的一种办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从住在家里到住在学校,所以解决好学生住的问题,就成了寄宿制学校的重要任务。四是要解决“吃”的问题。学生到学校住宿了,就要管好学生的吃,总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既吃饱又吃好。五是要解决“行”的问题。部分学生离家较远,周末回家的交通问题须妥善解决。建议交通部门在有条件的乡镇尽快开通乡村公交车,以便利边远山区儿童上学。六是要解决生活教师配置问题。低年级学生在校食宿,必须有足够的生活教师进行生活管理,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管理自己,以维护学校正常的生活秩序。
从“软件”来说,就是要建设好“三支队伍”。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校长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要采取多种举措激活校长队伍活力,提高管理水平。一是推行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改革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和交流制度。二是加大对校长上岗培训力度,分批选送校长参加各类培训或到外地先进学校跟班学习锻炼。三是建立和完善校长绩效考评办法,以此作为校长续聘或解聘的依据。四是落实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教学质量一把手负总责。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优秀的教师,就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在教育资源整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创新补充机制,大力推行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制。教师数量充足是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要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农村师资短缺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招聘长效机制。每年要根据教学需求和教师编制情况,不间断地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补充教师。二是要统一教师工资待遇,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轨道。因此,要以全县统一教师工资待遇这项政策为保障,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要增加财政预算,为在农村任课教师解决各类待遇问题,如工资福利、建设教师周转房等等,鼓励他们扎根农村,安心教学,以利于他们自身发展。同时在职称评聘和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各种评比中,应该向农村教师倾斜,确保其占有相当比例,以鼓励年轻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三是要创新培训机制,如外派跟班、进行继续教育等,让教师走出去,到名校学习,以开阔眼界,加大教师知识更新力度。县财政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好教师培训专项资金,以确保农村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培训。要在学区内广泛开展教学交流、评比活动,开展结对帮教工作,以及“送教下乡”、“迎教进城”等活动,并注意强化师德建设,做好师德建设评估工作。3、抓好教研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推行教研员和全县骨干教师定期研讨。并不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学校联片交流活动,以及面向农村边远山区学校的教研视导。要拓展网络教研,加强教研教改和学校交流。要狠抓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定期组织教学质量监测。
(五)起点均衡,发展学前教育。
要把均衡发展城乡学前教育,当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起点,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一要制订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规划,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坚持各乡镇中心幼儿园以公办为主,村办幼儿园可采取办分园或租赁等形式,积极鼓励村办、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二是对撤并后闲置的富余校舍要优先用于发展幼儿教育,将其改建成幼儿园;三是以“创建教育强县、强镇”为抓手,建设管理规范、质量较高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四是采取“以城带乡”、“城乡结亲”等形式,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走集团化办学之路,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
(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整合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追求优质教育的必然途径。此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任务重,是一项必须由全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参与实施的系统工程。因此,仅靠教育部门单独去抓是很难完成这一历史重任的,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教育、财政、发改委、民政、国土、交通、人事、编制、宣传、城建、乡镇等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崇仁县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整合工作,切实把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作为大事、实事、要事,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抓紧、抓实、抓好。
2、强化宣传,形成共识。一是要通过电视、广播、墙报和编印简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资源整合这一惠民工程的前景和意义,明确这一举措对教育发展和子女健康成长的好处。二是乡镇干部和学校领导包村蹲点,组织召开村干部和家长座谈会,对撤并校的学生家庭进行家访,消除他们感情上的抵触情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获得广大干群的倾力支持。
3、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各级政府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因此,必须明确职责,建立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目标责任制,不折不扣地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明确规定乡镇政府为本乡镇教育资源整合的主管部门,独立承担征地任务,负责校建等学校正常运转的协调事宜;定期对整合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把整合工作列为乡、村两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与党建、经济、廉政建设等工作一并进行考核,以强化县、乡两级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进而推动各级领导积极主动抓好此项工作落实。
4、加大投入,“建”出均衡。教育资源整合,投入是关键,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是资源整合成功的根本保证。县委、县政府要把布局调整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集中社会力量,统筹所需资金。一要做好校园改扩建或重新选址的征地工作。有的乡镇中心小学现有校园面积小,周边无扩展空间,如白陂中心小学、航埠中心小学等都须选校址重建;有的乡镇中心小学周边虽有发展余地,但无用地权。如马安中心小学、六家桥中心小学、白路中心小学、相山中心小学等都需征地扩容增量,才能搭建好资源整合的校建平台。二要抓好资金筹措,着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工程。要完善“政府主导、财政扶持”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瞄准高位创均衡。同时要抓住全省教育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精心实施好教育重大工程,以项目带动发展,以项目承载投入。三要整合校建资金。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尽量捆绑使用,向实行集中办学的学校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一些学生食堂和学生住宿的经营权可出让给民间经营,把民间资本转化为教育资源,服务教育。 
1、崇仁县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新模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2、全县2010年12月中小学在编教师情况表
3、2011年1月崇仁县农村乡(镇)小学基本情况统计表
4、崇仁县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小学网点布局规划安排
二0一一年三月
崇仁县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新模式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为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我县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实施过程中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先期化解,为全县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现将崇仁县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新模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如下:
一、经调查研究,影响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新模式“社会稳定风险”有三大不稳定因素
(一)学生安全引发部分家长不放心的不稳定因素。一是学生路途安全。由于集中办学,部分学生要离开自己所在的村庄到乡镇所在地或其它行政村去学习,每天回家路途相对集中办学之前要远,路途的安全隐患加大;有的学生要到离自己家很远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就读,必须在校寄宿学习,周末回家的交通安全必然引起家长担忧。二是学生在校的安全。寄宿制是与走读制相对应的一种办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从吃住在家里到吃住在学校了,所以确保学生食宿的安全,就成了寄宿制学校的主要任务。
(二)就学成本引发贫困家庭不配合的不稳定因素。学生寄宿在校,必然需要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等成本,从而增加少数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学校撤并引发基层干部不理解的不稳定因素。一是基层干部怕失面子,不愿在自己任职期间把学校撤掉,虽然学校只有少量学生,并且乡村要负担一定经费,但也愿勉强撑着。二是感情上接受不了,一些村干部认为自己过去辛辛苦苦修建了校舍,现在又要撤掉,思想上难接受,有抵触情绪,想等待学生逐步减少,自然撤并。三是有的认为村上撤了学校没有了生机活力和文化氛围,会造成村民大量外迁,行政村也将被撤并。
二、降低风险的措施
(一)广泛宣传,形成共识。教育资源整合关系到学生及家长的切身利益,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是做好整合工作的基础。要广泛宣传,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一是通过电视、广播、传单、报纸等宣传媒体对教育资源整合这一惠民工程的前景和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认识到资源整合对子女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好处。二是乡镇干部和学校领导包村蹲点,组织召开村干部和学生家长座谈会,从提高教学质量,利于学生成长等方面进行实实在在的对比算账,分析利弊,对撤并校的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做深入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
(二)加强管理,确保安全。要加强寄宿制小学的精细化管理,对学生学习、生活、安全等各个方面作出规定,规范学校管理。要按统一标准和实际需要为寄宿制学校配足生活教师、管理人员、炊事人员等,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切实提高这支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加大投入,扶贫助困。要加大帮扶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补助的政策,解除贫困寄宿生家长的思想、经济负担,要通过社会捐资助学渠道和建立各部门、各单位包扶寄宿制学校长效机制,定期给予包扶学校贫困寄宿生以学习用具、生活、交通等费用的帮助,并尽全力协助解决寄宿制学校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真正使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上起学,上好学。
三、应急预案
规避社会风险,及时化解矛盾,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强化组织保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社会稳定。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迅速”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发生的紧急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对突发事件与日常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预防分析,提高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3、坚持统一协作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科学决策、加强合作。
(三)应急组织
1、成立机构。成立县、乡两级“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突发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2、明确职责。(1)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建立突发性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加强突发性事件防护,在接到发生突发事件通知后,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2)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组织协调应急工作组的工作,搞好各方面沟通与联系,保障信息畅通;及时收集汇总上报事件处理情况,负责领导小组各类文件的起草、存档和各种资料的收集汇总工作;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的指令,承办突发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和对外接待工作。
(四)处置措施
1、快速启动预案,搜集汇总情况。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并及时将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报突发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2、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在发生突发事件的地方,主要领导要立即到位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态恶化。同时,及时向上级汇报。
3、加强信息联络,确保指挥畅通。建立信息、通讯指挥系统,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报送及时和指挥通讯渠道畅通。
4、强化领导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加大调处力度,落实责任,密切协调,积极排查,大力宣传,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进行正确引导,有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避免矛盾激化或发生上访,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崇仁县教育局教育股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1信息无?专题2信息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化win7系统运行速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