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排斥期癌细胞转移是什么意思思

专题推荐:
您的位置:
>> 我女朋友得白血病已经到晚期了,癌细胞已经到头部了眼睛也经常看不清楚东西,她现在这样还能撑多久
我女朋友得白血病已经到晚期了,癌细胞已经到头部了眼睛也经常看不清楚东西,她现在这样还能撑多久
核心提示:我女朋友得白血病已经到晚期了,癌细胞已经到头部了眼睛也经常看不清楚东西,她现在这样还能撑多久 骨髓移植的过程 常规的骨髓移植前,只需HLA-A、B、DR(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同即可。由于HLA-AB的多样性最明显,一般对志愿者先做HLA-AB分型,待检索后……骨髓移植的过程 常规的骨髓移植前,只需HLA-A、B、DR(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同即可。由于HLA-AB的多样性最明显,一般对志愿者先做HLA-AB分型,待检索后供、受者HLA-AB相配后,再对供者作HLA-DR分型检测,看是否相配。如果供、受者的HLA完全相配,同时供者健康检查合格,就可以着手准备移植手术。先用化学药物和放射治疗,摧毁患者身上的癌细胞,这时患者的正常造血细胞也被杀死,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必须在无菌病房(层流室)中接受移植。 植入方法如同输血,植入的造血细胞在人体繁殖,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病人逐渐恢复健康。骨髓移植对的有效治愈率可达到75-80%。 移植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因为,免疫系统对外来异物能分辨出“异己”,并对它进行攻击,将它排挤除去,这个过程就称之为“排斥反应”。如供、受者是亲属关系,排斥反应会弱些,如是非亲属关系,则反应会重一些。另一种排异反应是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简称GVHD)。即供者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对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组织抗原对供者免疫细胞来说也是异己物质,逐渐生长起来的供者免疫细胞对受者的“攻击”越来越重,并可产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症状包括:发热、皮肤潮红、皮疹、肝脾肿大、异常,全血细胞减少、、严重、骨髓硬质和感染,严重时可并发致死性反应。在双胞胎中,GVHD发生率为1-5%,亲属中为36%,非血缘关系为50-70%。不过GVHD虽对患者有危险,但它具有抗白血病作用,卡减少移植后的复发。在治疗中,可采取适当的免疫抑制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骨髓移植成败的关键之一是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问题,如果骨髓供者与患者(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HLA分型要比ABO血型复杂的多,每个人不是从父母分别得到一个基因,而是得到一串基因(HLA单倍型)。每人遗传到二串“冰糖葫 芦”,“冰糖葫芦”上的“红果”(基因)以A、B、C、D、DR、DQ和DP为序。如A有28种红果(分别记为A1、、A2、A3、A9...),B有61种(记为B5、B7、B8、B12...),DR有24种(记为DR1、DR2、DR3、DR4...)等。七彩红果共有164种编号,如不同遗传排列的红果随机组合,按理论推算,“冰糖葫芦”有五亿多种变化,能组合33亿多种HLA分型。理论推测的HLA分型数量巨大,但对一个具体的民族来说并非如此。如黄种人的某些HLA抗原,白人和黑人是没有的,白人、黑人所独有的HLA抗原,中国人也没有。同时,HLA各遗传的基因,并非随机搭配,而是有一定规律。因为上述原因实际的HLA分型数量就大大减少。 HLA分型有常见、少见、罕见之分,常见的HLA分型,在300-500人就可以找到相同者,少见的HLA分型可能是万分之一的机率,而罕见的就要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人群中寻找。不同人种的HLA分型有很大的差异,白人、黑人的骨髓不适合中国人,成立一个完全属于中国人的中华骨髓库,不仅可以为中国公民提供帮助,还可以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服务。
希望能够帮助你:自己联系吧!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救救孩子!――百千万爱心行动”大型公益活动 http://angel./李连杰壹基金中文: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甲三号京港城市广场B座写字楼3A 邮编∶100025总机号码:010-传真号码:010-咨询电话:转"壹基金"www.天津市红十字会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陕西路16号 邮编:300020办公室(联络部):12349(传真)赈济部:(募捐热线) (传真)救护部:造血干细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三条8号 邮政编码:100007 电话Tel:(90 传真Fax:(6网址:www. E-mail:red@新功能、新界面、新体验,扫描即可下载生物谷APP!
>> Nature:免疫排斥与肿瘤治疗
Nature:免疫排斥与肿瘤治疗
来源:生物谷
日 讯 /生物谷BIOON/ --对器官移植稍有了解的人肯定会知道一个叫做"免疫排斥"的现象。它是指供体的器官在移植给受体之后会受到受体本身的免疫细胞的攻击,从而无法保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其根本原因是免疫系统天生对"异源"的物质具有识别与攻击的特性,而且在正常状态下这一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在临床上,医生们经常会建议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在选择器官来源时要以配型相同为标准,而且在移植手术之后也需要注射免疫活性抑制剂来降低器官被攻击的风险。肿瘤则是截然相反的一种现象:对于每个患者来说,肿瘤与体内的正常细胞都是"同源"的,而却是我们希望去除的"部分"。
如果我们将肿瘤看做一类器官的话,我们希望肿瘤也能像器官移植那样发生免疫排斥的现象。搞清楚免疫排斥的机理并将其应用于肿瘤治疗是一个非常有创造性的想法。
最近,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Edgar G. Engleman课题组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他们这方面的工作进展。
首先,作者们希望了解肿瘤是否会产生"免疫排斥"的现象。他们选取了两株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系:B16(一种黑色素瘤细胞)与LMP(肝脏转移性胰腺癌细胞)。其中B16是来源于B6小鼠,而LMP来源于129S1小鼠。作者分别将体外培养的两株癌细胞系打入不同的小鼠体内观察其增殖情况。结果显示:B16在其同源宿主B6小鼠中发生稳定的增殖,而在129S1小鼠中则受到了排斥,反过来,LMP在129S1小鼠中稳定增殖,而在B6小鼠中受到了排斥。
进一步,作者利用中和抗体人为地将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进行清除。结果显示CD4+T细胞与CD8+T细胞的缺失能够阻断"移植排斥"现象的发生。
通过肿瘤组织的细胞特征分析,作者发现T细胞的增殖一般在肿瘤接种后一周发生。另外,在异源的宿主体内,作者发现肿瘤组织中成熟的DC水平相对较高。对于DC的分析,作者发现异源宿主体内的DC能够吞噬更多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分子。然而,纯体外的DC与异源宿主肿瘤细胞共培养实验并不能看到此现象,这一结果说明除了DC之外还有别的因素影响了抗原的吞噬。
另外,作者发现在肿瘤接种后24小时,异源宿主体内有大量的IgM与IgG与肿瘤特异性结合,这一现象在同源接种的对照组中没有看到。进一步,作者将小鼠的B细胞进行清除以去除抗体的影响,这一处理使得肿瘤恶化程度加快,"移植排斥"现象受到阻滞甚至被完全阻断。除此之外,作者将异源的肿瘤抗体(IgG或IgM)注入同源接种的小鼠体内也会看到免疫排斥现象的发生,这些结果说明了异源的抗体能够促进肿瘤的免疫排斥。
那么异源的抗体对于DC吞噬肿瘤特异性抗原又有什么影响呢?作者人为将肿瘤细胞裂解后的组分与同源或异源的抗体进行共孵育,形成免疫复合体,之后再将此免疫复合体加入到BMDC中。实验结果显示,之后异源的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体能够促进DC的成熟以及对肿瘤抗原物质的吞噬。另外,作者还发现这种方法刺激后的DC能够进一步刺激T细胞的增殖,证明了这一作用的生理功能。
为了证明异源的抗体免疫复合体能否促进同源的肿瘤小鼠体内产生"免疫排斥"效应。作者首相将不同的肿瘤对不同的小鼠进行同源接种。(B16接种到B6体内,LMP接种到129s1体内,这种接种方式不会引起免疫排斥)。之后将接种后的肿瘤取出在体外制作免疫复合体,之后再将这一复合体交叉打入原先的小鼠体内(多重的排列组合)。结果显示,异源的免疫复合体能够充分阻止肿瘤的复发,而同源的免疫复合体则没有这一功能。
尽管以上的实验结果很充分,但对于自发产生的肿瘤,注射异源抗体进行治疗的作用微乎其微。为了解释这一矛盾,作者将肿瘤组织特异性的DC(TADC)取出进行分析。与BMDC不同,异源的抗体免疫复合体并不能激活TADC,而且将处理过的TADC注入小鼠体内也不能抑制肿瘤的复发。生化水平的检测发现,与BMDC不同,TADC在接受异源抗体复合物的刺激后并没有发生p38MAPK,ERK1/2以及JNK的磷酸化。然而,之后作者在对TADC进行免疫复合体刺激的同时加入了额外的刺激(Poly(I:C), TNFa+CD40L 或IFN-gamma+CD40L)。这些额外的刺激能够促进小鼠TADC的活化。体内的实验也证明了免疫复合物的刺激加上额外刺激能够彻底清除肿瘤。进一步的分析,作者发现在这一体内的刺激过程中,TADC得到了充分的活化。
那么同源与异源的抗体区别到底在哪呢?作者通过共价连接的方式将同源的抗体结合在肿瘤细胞表面,发现人为结合了肿瘤细胞的通源抗体产生了与异源抗体相似的免疫活性。这一结果说明异源抗体活性的本质是其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的结合能力。
之后作者通过体内实验证明了在自发肿瘤小鼠中利用抗原特异性的异源抗体外加额外的免疫刺激剂能够促进肿瘤的免疫排斥。(生物谷)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下载。
Allogeneic IgG combined with dendritic cell stimuli induce antitumour T-cell immunity
Yaron Carmi, Matthew H. Spitzer, Ian L. Linde, Bryan M. Burt, Tyler R. Prestwood, Nicola Perlman, Matthew G. Davidson, Justin A. Kenkel, Ehud Segal, Ganesh V. Pusapati, Nupur Bhattacharya & Edgar G. Engleman
Whereas cancers grow within host tissues and evade host immunity through immune-editing and immunosuppression, tumours are rarely transmissible between individuals. Much like transplanted allogeneic organs, allogeneic tumours are reliably rejected by host T cells, even when the tumour and host share the sam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alleles, the most potent determinants of transplant rejection. How such tumour-eradicating immunity is initiated remains unknown, although elucidating this process could provide the basis for inducing similar responses against naturally arising tumours. Here we find that allogeneic tumour rejection is initiated in mice by naturally occurring tumour-binding IgG antibodies, which enable dendritic cells (DCs) to internalize tumour antigens and subsequently activate tumour-reactive T cells. We exploited this mechanism to treat autologous and autochthonous tumours successfully. Either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DCs loaded with allogeneic-IgG-coated tumour cells or intratumoral injection of allogeneic IgG in combination with DC stimuli induced potent T-cell-mediated antitumour immune responses, resulting in tumour eradication in mouse models of melanoma, pancreas, lung and breast cancer. Moreover, this strategy led to eradication of distant tumours and metastases, as well as the injected primary tumours. To assess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these findings, we studied antibodies and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T cells from these patients responded vigorously to autologous tumour antigens after culture with allogeneic-IgG-loaded DCs, recapitulating our findings in mice. These results reveal that tumour-binding allogeneic IgG can induce powerful antitumour immunity that can be exploited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全文约4721字)
旗下网站: |
Copyright&2001-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第15版:家庭医生
往期回顾 &
四大权威专家共同解析
癌症到底是什么(认知疾病)
本报记者 袁 月 刘星酉
  赵平   乔友林   陈万青   袁凤兰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是“你了解癌症吗”。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监测数据显示,在全球180多个国家的癌症发生率排行榜中,丹麦高居首位,中国居第62位。  到底什么是癌症?本期,本报特邀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平教授,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国家癌症登记中心陈万青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专家科普教育讲师团副秘书长袁凤兰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教授详细为大家梳理解答。  癌症是什么  人体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社区”。每个细胞照章行事,知道何时该生长分裂,知道怎样和别的细胞结合,形成组织和器官。而构建不同组织的“图纸”,就是基因。  现在医学界认为:人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原癌基因主管细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长需要它。为了“管束”它,人体里还有抑癌基因。平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维持着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会变大,抑癌基因却变得弱小。因此,致癌因素是启动癌细胞生长的“钥匙”,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学物质等。多把“钥匙”一起作用,“癌症程序”启动就越快,人得上癌的危险就越高。  人为什么会得癌  从近20年登记数据来看,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如全国肿瘤发病率1989年仅为184/10万,但去除老龄化的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不大。因此,我国癌症负担的日益增加主要源于人口老龄化。除此之外,心态不好、膳食不合理、运动少、吸烟酗酒、不定期查体等,都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心态不好。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精神萎靡——长期失眠——饮食不佳——全身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疾病缠身。人一旦得了病,情绪与预后的关系尤其紧密。如不调整,将陷入恶性循环。  膳食不合理。我国的癌症病人中,有35%—50%是由于饮食不科学、过度烹调加工等诱发的,合理膳食可使人类癌症减少1/3。专家在此提倡,大家应多吃蔬菜少吃肉,少吃发霉食品和熏制品,还有腌制品和剩菜剩饭。吃东西太快太烫,同样损害健康。  不运动。任何种类的运动都有助增强体质,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同时减低患癌风险,例如快步走。每天做6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或最少30分钟剧烈运动,都能达到最佳的健康效益。  吸烟酗酒。大量饮酒容易得肝癌、食管癌、胃癌。喝酒要微量、低度,酒精含量一般不要超过15%。卷烟对人体有害无益,肺癌、鼻咽癌、口腔癌、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及宫颈癌等都与吸烟有关。  不定期体检。90%的癌症早期不会有明显症状,一旦有了明显症状,90%都是到了中晚期。有肿瘤家族史的人最好一年检查两次身体;健康人则建议每年查一次。  什么癌得的最多  去年年底,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中招,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有5人死于癌症,人们一生中患癌概率为22%。  从病种看,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6.39%。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一位的也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84.27%。男女死亡率最高的均为肺癌。男性癌症的其他死因包括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是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哪些人要防癌症  45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人要防肺癌。统计表明,10个死于肺癌的患者中,有9个是烟民。除了主动吸烟的人,受害更深的是那些经常被迫吸“二手烟”的人,他们发生肺癌的几率也相对较高。而日益恶劣的环境因素,如尾气、阴霾天、工业污染等因素,拉近了人们与肺癌间的距离,可以说肺癌是“人造灾难”。专家建议,公共场所要全面禁烟。更重要的是,45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人每年做1次体检,通过肺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出早期肺癌。  应酬多的中年男性要防胃癌。究其原因主要与暴饮暴食、饮酒过度等因素有关。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饮食习惯,比如爱吃高盐、腌制的食品,特别是没腌透的食品,其中含有较高的致癌物亚硝酸盐。预防胃癌要多吃绿、黄色蔬菜;少吃咸、腌、干硬、发霉的食物;限酒;40岁以上的男性、有家族史、慢性胃病史,并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应定期去检查。  有肝病的人要防肝癌。肝癌有两个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即病毒性肝炎和黄曲霉素,有些地区尤其要注意这两点:第一,沿海地区气候炎热、潮湿,为致癌物黄曲霉素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增加了患肝癌的风险。第二,沿海地区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相对较高。一些农村居民喝沟塘水或被污染的水,也会增加患肝癌风险。第三,喝酒是导致东北地区肝癌高发的一个重要诱因。长期饮酒会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导致肝硬化,而由肝硬化转化成肝癌的比例高达70%。预防肝癌要从以下3方面做起:接种肝炎疫苗;少饮用沟塘水,以深井水和自来水替代;改变饮食习惯,少喝酒,不吃霉变食物,如花生、玉米等。  癌症能不能治愈  微创外科、介入、基因治疗伽玛刀、冷冻疗法、靶向治疗……临床上,如今各种治癌新技术层出不穷,但癌症很难用单一方法治疗,对于新技术我们不必排斥也不能滥用。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提出,癌症其实是一种可以调控的慢性疾病,虽然不能根治,病人却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控制和减少肿瘤对机体的危害,使病人长期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与肿瘤“和平共处”,无疑是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方向。▲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科普文章投稿
科普摄影投稿
动漫作品投稿
热门话题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
扶持重建免疫T细胞 精准打击清除癌细胞
&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李懿领衔的团队,正试图通过以特异性高亲和性T细胞受体(TC&R&)为核心技术开展免疫细胞治疗癌症  最新一期的检查报告显示,晚期鼻咽癌患者李先生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从今年4月入组接受新型的免疫疗法开始,到6月3日最后一次接受免疫治疗输注,一个多月新疗法治疗,在这位终末期癌症患者的身上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肝区的转移瘤开始缩小,原本晚期癌症患者通常会有的全身多发转移也没有出现。  李先生抗癌疗效的背后,是在广州香雪制药的香雪生命科学研究中心里,一群以海归科学家为主近9&0人的创新科研团队,他们通过以特异性高亲和性T细胞受体(T&C&R&)为核心技术开展免疫细胞治疗癌症的研究工作。这一由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香雪生命科学中心总裁李懿博士领衔的全球抗癌最前沿项目,正在为抗癌治疗探寻更为清晰的第四条治疗路径。  一个晚期肿瘤患者的抗癌路径  相比放疗和化疗,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除了抽血等过程外,几乎没啥痛苦。癌症原本已经多发性转移到了骨和肺等器官,在接受A&SIC疗法4次回输细胞后,肺部占位性病变有缩小趋势,且其他部位未发现新转移的病灶。  “我是2010年发现的鼻咽癌,后陆续在广州三甲医院手术、化疗、放疗,但做完放疗,两年后便复发了,并出现癌细胞转移的问题。”李先生到解放军458医院时,不仅颈部淋巴结和有转移,肝脏等器官也有癌细胞转移,另外肺部有阴影。  由于癌细胞已经转移没法手术的李先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于2015年3月底4月初入组解放军458医院香雪生命科学中心特异性T细胞免疫治疗一期临床小组。从4月28日开始采血,正式进入临床治疗,6月3日最后一次输注,并结束当期临床治疗。对于此次治疗的整体效果,李先生给出的答案是“非常好”。以肝部肿瘤为例,检查结果显示,肝上的肿块已经缩小,快看不到了,其他地方也不再继续有新的癌细胞转移。在他看来,相比放疗和化疗,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除了抽血等过程外,几乎没啥痛苦。在接受A&SIC疗法4次回输细胞后,肺部占位性病变有缩小趋势,且其他部位未发现新转移的病灶。  为了维持生计,李先生现已勉强在上班。他告诉南都记者,自己很想参加这项治疗的二期临床。在解放军458医院内,另一名入组的肺癌患者伍先生也成了受益人。医院肿瘤科主任张罗生向南都记者介绍,参与一期临床入组的患者应用新的免疫治疗方案后,已经出现一些可喜的现象。其中晚期肺癌病人伍先生,在接受D&C和CIK各4次输注后,胸腔积液消除,且输注后也没有发现毒副反应。  细胞免疫治疗  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和T细胞攻击癌细胞  利用人体内杀伤病变细胞最有力的细胞,实现清除病毒清除癌症的目标。  李先生接受的治疗方案,是一种当下流行、前沿的、独立于传统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之外,被称为抗癌第四种选择的全新肿瘤治疗方案———细胞免疫治疗。“现在治疗癌症的方法无非就是手术、放疗、化疗,加上这两年兴起的抗体治疗”,香雪细胞免疫治疗实验室龚海平博士无奈地表示。  近年来,随着免疫反应在分子水平上的深入研究,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第四种模式———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肿瘤免疫治疗的本质是针对免疫细胞,是动员患者自身天然的抗癌症免疫功能细胞———T细胞发挥作用。主要特点是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来消除肿瘤微小残留病灶,并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的优点,与中医药“祛邪扶正”的治疗理论有非常重要的相似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目前在香雪生命科学中心开展的特异性T细胞受体免疫治疗技术是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最先进和前沿的技术。可将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T细胞经体外筛选、扩增及活化后,回输给病人,从而有效地杀伤、消除病人体内的肿瘤细胞,实现个体化治疗。肿瘤的过继细胞免疫治疗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其中,非特异性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包括: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疗法(LAK)和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疗法(CIK&),由于毒副反应大、可重复性低,缺乏肿瘤抗原特异性,效果不理想限制了在临床应用和发展。特异性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TSA)和肿瘤相关抗原(TAA)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肿瘤抗原特异性CT&L的肿瘤靶向治疗被研究证实为最理想的免疫效应细胞,它将为恶性实体瘤的治疗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从而有望从根本上解除恶性肿瘤这一顽疾。  分阶段临床研究  目前一期已经结束  香雪生命科学中心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细胞免疫治疗的第三代技术TC&R&-T。作为细胞免疫治疗的新方法,其机理明确,具备进行临床转化的技术条件,可实现疾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据南都记者了解,香雪制药目前在广州458医院的联合临床研究中心按计划分阶段开展规范的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工作,第一阶段主要是开展抗原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A&SIC疗法)工作;第二阶段主要是在第一阶段得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后,开展T&CR&-T免疫细胞治疗工作。  “我们进行治疗设计的最大不同是每一步都是有精确的控制,能够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本来我们一开始想把这种治疗方法称为改良的DC-CIK,但我们实际做的是抗原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效果完全不一样,因此我们用一个更精确的名字来诠释它,就是A&SIC疗法。这将为下一步更核心的技术T&C&R&-&T做铺垫。”李懿博士如是说。  据公开披露的资料,香雪生命科学中心李懿研究团队在广州458医院开展的A&SIC临床试验工作在2015年第一季度末正式开始,目前一期第一阶段A&SIC临床研究工作已经结束,正在进行整理临床试验数据工作。同步在进行一期第二阶段T&C&R&-T临床研究的准备工作。  “团队目前最大的工作,就是研究T细胞受体。团队90%以上的时间都花在了T细胞受体的研究上。”李懿介绍,细胞免疫治疗的技术已经发展至第三代,第一代是CIK&(自体细胞免疫疗法),第二代是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第三代是T&C&R&-T&(特异性T细胞受体免疫疗法)。香雪生命科学中心目前进行的,是细胞免疫治疗的第三代技术T&CR&-T。作为细胞免疫治疗的新方法,其机理明确,具备进行临床转化的技术条件,可实现疾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T&C&R&-T技术是在识别抗原特异性的单个细胞基础上,进行扩充处理再回输。据李懿介绍,这项工作,目前团队成员之一CassianYee教授在美国进行的恶性黑色素瘤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较好的效果。  业内说法  免疫疗法将成为肿瘤治疗新方向  现代医学发现了一个现象:对正常人而言,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能将癌细胞像入侵物、有害物一样加以清除,具备正常免疫能力的人很少患癌。但一些免疫功能退化,或者免疫系统短期受到抑制的人体内,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再PK中,免疫细胞一旦落在了下风,就形成癌变。而癌变后的肿瘤细胞、免疫细胞,会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起侵犯正常的人体组织,并构筑一条防线,抑制人体内其他前来支援的免疫细胞攻击癌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方向,就是消灭肿瘤细胞或争取背叛过的免疫细胞再次焕发出正能量,与其他免疫细胞一道围攻肿瘤细胞。前提还是要打破恶性肿瘤和一部分免疫细胞构建的防线———抑制免疫细胞通路。  “就目前而言,在整个全球范围内的肿瘤治疗领域中,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都是肿瘤治疗的全新领域和方向,但目前的研发还处于一个早期阶段,有效程度如何,还需长期观察。”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徐洋向南都记者表示道。在其所在的大学肿瘤研究机构,也在从事用免疫学手段来解决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增殖、扩增的问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会会长、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兼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罗荣城教授表示,伴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与技术的不断突破,科技界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有了更深刻、更精确、更全面的认识。肿瘤生物治疗作为一种有效和安全的肿瘤治疗手段也由此有了快速的发展,并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已成为有别于手术、化疗和放疗三大传统方法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突破,并将成为人类最终攻克癌症的新希望。  细胞免疫治疗目前主要应用于前列腺癌、恶性黑色素瘤、肺癌、鼻咽癌、肝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生物免疫治疗适用于癌症的各个阶段,不仅适用于早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一些晚期肿瘤病人通过生物免疫治疗后也能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由于该治疗手段没有毒副作用,也是那些年龄较大,机体免疫力差,害怕放化疗毒副作用患者的更优选择。  对话·李懿  特异性T细胞免疫治疗两年内有望在临床广泛应用  目前,香雪生命科学中心特异性T细胞免疫治疗项目的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进展,临床研究取得了突破,但要真正让特异性更强、疗效更好的T&C&R&-&T技术安全和高效地在临床应用,对李懿研究团队来说是一项颇具挑战的工作。  那么,如何看细胞免疫治疗的研发前景?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大概还需要多久才能安全、高效地使用?对此,李懿认为,比较乐观的预计是,2~3年内特异性的细胞治疗技术将被较好地应用于临床。而且,T细胞受体关键还是要做成药物。但T细胞受体这个药物要真正全面地让公众能用上,我们估计还要10年的时间。  国内基因型分布均匀  便于T&C&R深入研究  南都:你当时在英国发展非常顺,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回国?  李懿:这跟技术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因为用T&CR来靶向癌细胞的靶点,跟每一个人的基因型有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免疫原性特征。这个免疫原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在做人体器官移植时,会出现排斥反应。T&CR针对的抗原,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基因型所决定的。使用一个T&CR的时候,它不仅仅决定抗原的类型,还决定人的基因型的类型。  这是T&CR的一个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当我在英国开发了这个技术以后,若继续在英国从事这个技术的话,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欧洲人的基因型50%以上都是0201基因型,其他的基因型,相对数目比较少。我当时就分析了一下中国基因型的分布,发现比较均匀,各种基因型都有。在中国开发出来以后,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应用。  市场空间很大  研发仍有瓶颈和风险  南都:在中国从事细胞免疫治疗研发,困难有哪些,你们又是如何突破的?  李懿:在细胞治疗方面存在研发困难,一方面是国内本土从事研发的人才。在我们看来,其研究还存在不够严谨的地方,基础研究也比较薄弱。本土经过细胞治疗研发训练的人,到我们这里来了以后,还要进行再训练,才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其次,是辅助设施的不足和政府海关对于科研用品、治疗性用品的输入卡得非常严,也造成一定的困难。这与国外做,完全是两回事了。在国外,打一个电话,你要试剂、要半成品,在规定时间内就会送到你的实验室,在中国,就需要计划很长的时间,然后,还要做很多备份。国内也有厂家在生产这方面的试剂产品,但目前国内的产品还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  第三,还有政策方面的问题,国内的政策还不能像国外那样全面、规范。因为有关部门政府没有大量的人员对细胞治疗技术进行评判,同时为了让老百姓能够用到这个医疗技术,就把这个权力下放到了医院,让医院去承担责任。但这同时也有弊病,就是没有监管。还是要有监管,我们不是说不要监管,我们需要高效的监管。因为,一旦出现某个不好的案例,就会对整个细胞治疗的研发和应用形成负面影响,这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T细胞受体基因  去年已经获取10-20个  南都:具体有没案例可以分享,你们又是如何解决的?  李懿:我们想获得的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基因,在国际上都是一个有相当困难的一项工作。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不过,在该项目研发的第一年,我们企图要获得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基因,但花了一年时间,一个都没得到。  后来经过排查发现,问题出在一些研发人员缺乏严格的训练上,在我们这个技术条件、硬件都已经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出在我们的人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严格的训练这一门课补上之后,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4年我们获取的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基因已有10~20个,今年有望得到40~50个。  相关药物应用  最乐观也要5年后  南都:你如何看细胞免疫治疗的研发前景?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大概还需要多久才能安全、高效地使用?  李懿:细胞治疗技术已经有了。这方面,在美国,已有案例可以借助T细胞去杀伤癌细胞。一些没有做临床的,已经在部分医院用于临床,但现在国内大部分都是非特异性的。而我们在做的是改良型的,目前在做一期临床。比较乐观的预计是,2~3年内特异性的细胞治疗技术将被较好地应用于临床。  其实,T细胞受体关键还是要做成药物。但T细胞受体这个药物要真正全面地让公众能用上,我们估计还要10年的时间,因为做临床试验,然后得到充分的应用,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也许,我们运气好的话,最快5~6年可以实现,但需要各个环节都非常顺畅。  T&A们是谁 香雪抗癌团队  李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1991年至2011年在英国从事科研期间,以骨干成员身份参加欧共体第7构架项目,对蛋白质的引导进化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在T细胞受体(T&CR&)研究领域,发现了T&CR的引导进化技术并以此分离优化出了全球第一个人源高亲和可溶性T&CR。他是国际著名T细胞受体专家和免疫学专家,同时也是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获得高亲和性T&C&R的国际先驱者和奠基人。  龚海平:199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博士毕业,蛋白质谱分析专家,研究方向专注于蛋白生物药的开发与质量控制。其参与研发的、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的蛋白生物药CIM&ZIA,两年前年销售额超5亿欧元。在回国之前,在英国U&CD&pharm&a从事研究。  张剑冰:毕业于海登堡大学,专业和研究领域是抗体蛋白质工程,其在抗体药物领域已经耕耘十多年,拥有多项专利,并见证了抗体药物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历程,也曾经研发出多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体药物分子。加入香雪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之前,在跨国生物研发公司G&enscript从事研究。  余嘉成(C&assianY&ee):曾就职于美国西雅图F&red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目前为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黑色素瘤肿瘤内科教授、实体肿瘤细胞治疗主任。是在全球首例在临床研究应用T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成功治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医生。  截至目前,在香雪生命科学中心李懿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共有近90人,海外引进了12人,25位博士,随着项目的发展和需要整个团队未来会逐渐扩展到130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种植牙排斥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