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手机视频裁剪软件什么裁频

李东生个人资料背景奋斗史 揭秘李东生的TCL发展史_热点人物_资讯频道_爱福清网
当前位置: >
李东生个人资料背景奋斗史 揭秘李东生的TCL发展史
&来源:华商韬略
作者: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陈光
人人都知道TCL,很少人了解TCL。
很多人以为“TCL=电视”,但彩电利润仅是集团的零头。在厮杀正酣的国内手机市场,TCL不显山不露水,但他们在海外卖出了最多的国产手机。
这家每年从国外挣500亿、拥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企业,因何常年徘徊于热门话题之外?
想要探究这个问题,得先探究李东生。
【一】不要“铁饭碗”的高材生
李东生1957年生于广东惠阳,长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间,大家背的都是“红宝书”,无心课业。李东生不太一样,他从小爱看书,文革期间也坚持学习,读了不少文史哲学类的书籍。
班主任高君昭很喜欢这个爱学习的门生,经常鼓励李东生不要放弃学业,她甚至偷偷“斗胆”给李东生分析:国家不可能一直这么折腾下去,知识分子肯定能翻身。
1977年,李东生正遵循“时代的意志”在农场务工,高昭君骑着自行车火急火燎地赶到,告诉他:高考恢复,你的机会来了。李东生很兴奋,准备依据爱好报考文科专业,高昭君却坚决反对,她认为李东生为人直率,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容易出事情。“学文科风险太大,令人担忧,理工科能投身实业,建设一国之基础。”她对李东生说。
高昭君没有料到,她的一番分析,改变了中国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格局。她虽没能坚持到这位得意门生大放异彩之日,却也得以流芳于世——为了纪念恩师,李东生在母校设立了“高昭君奖学金”。
选择理工科的李东生顺利考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和陈伟荣、黄宏生是同班同学。这个班在中国彩电的发展史上有着超然地位,多年后,这三人分别创立或是掌控了康佳、创维和TCL三大品牌,上演了旷日持久的“老同学厮杀”戏码。90年代,三人更是几乎承包了中国的彩电市场。
▲图注:1990年,黄宏生(左一)和李东生(右一)参加同学聚会
进了大学,李东生依旧醉心于看书。那个年代流行跳舞,他却连一次舞池都没有“下过”。作为华南理工最好的学生代表,毕业之际,他被分配到了家乡惠阳,是当年该地区仅有的4位理工科分配生之一。
惠阳给他两个职位备选,一是科委,二是公安处的通讯科,李东生都没有去。他向上面反映:能不能给我一个去企业或者工厂的机会?于是,他被安排到了一家名为TTK的中港合资企业。
周围人觉得李东生学习“学傻了”,放着铁饭碗的机会不要,去干苦力活。李东生的理由却是不想“把辛苦学到的一身技术荒废了”。
【二】28岁的总经理
TKK是家生产卡式磁带的小企业,李东生是第43个员工。虽然规模不大,但作为合资企业,TKK的管理模式很先进。上班打卡、迟到扣薪、计件考核等一系列措施一项不少,也更看重员工的能力和效率,而非溜须拍马的功力。
相较政府办公室,这样的环境无疑更适合李东生。这个从不迟到、请假,经常拉着老员工请教技术问题的年轻人,很快引起了管理层的注意,不到2年的时间,他便被提拔成了车间主任。
李东生喜欢干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带着TKK产品去北京参加展销会,他看所有展台都中规中矩,装扮得“风烛残年”,便自己买彩带、彩灯,将TTK展位布置的流光溢彩。
他的“出格”行为让TKK鹤立鸡群,展销会上,没有任何名头的TTK不仅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的光顾,还引来一大批经销商围观。展销会没多久,TKK的销售额便翻了一番。
总经理见他这么能干,又委派其去香港采购原材料。第一次“过海”,大开眼界的李东生闲不住,干完了分内的活,他又四处找寻商机。期间,他发现录音电话在香港的普及率特别高,而在国内,打电话还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于是,回到惠阳,他便向领导建议:磁带的市场太小了,我们应该做点大生意。
改革开放之初的统计显示,中国当时的电话普及率仅0.38%,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其中大有商机。TKK领导拿到李东生的分析报告书,大为意动,马上找惠阳领导和港商代表商量,没多久,几方便决定合资成立一个电话机厂,取名TCL(Telephone Communication Limited)。
因为常年表现出色,又有开拓之功,李东生成了新业务负责人的不二之选。1985年,年仅28岁的李东生坐到了TCL总经理的位置。
李东生科班出生,是个研发的好手,不到1年的时间,他便带领初创团队开发出了中国最早的免提电话。但是真正站在掌控全局的高度,李东生发现他对于商海的理解过于简单。他太年轻、没什么资历,书生气也重,在销售方面迟迟打不开局面。TCL空有好的产品,销售业绩却非常惨淡。
不得已,李东生退下总经理的位置,TKK的“老领导”张济时成了接任者。张济时给李东生上了一门教科书级别的营销课。在其带领下,TCL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铺设销售网络,1989年便成为全国电话机行业的霸主。
虽然初战失利,但组织依旧看重李东生的才华和眼光。离开TCL后,他成了惠阳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的部长,负责为政府找到更多类似TCL的项目。这个职位更适合当时的李东生,3年的时间,他先后拉来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唐德、澳洲奇胜、香港金山实业等十几家著名的跨国集团,引入资本和技术办合资企业。其中,包括飞利浦在内的不少企业都是第一次在中国进行投资,这些合资企业,一举改变了惠州的经济发展状况。
作为经济重臣,李东生的名头越来越响。但是,见惯了国际大公司、格局愈发宽广的他却倍感遗憾。为了拉到投资,中方对于外资的态度总是“过度友善”,李东升想: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外国投资、带着中国品牌去国际斗一场?
他要做一个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带着它争雄海外。1993年,李东生重回TCL。此后的23年间,“做国际大牌”的执念,带给他无数荣耀,也让他备受煎熬。
【三】先驱差点儿成了“先烈”
回归之际,李东生已经褪去一身稚气。第一年,身为总经理的他便带领TCL杀入彩电行业,并将目标直接锁定为“王牌大彩电”。在15寸、17寸电视横行的年代,大屏幕的TCL彩电一炮而红,营收持续高涨。
李东生却告诉下属:不要为这点成绩沾沾自喜,我们的目标是国际征途。他给TCL制订了三个战略:一是导入CIS系统,将品牌视为核心要务;二是加大研发,持续投入重金;三是多接触海外企业,寻找拓展目标。
1996年底,李东生出任TCL董事长兼总裁,他的宏图得以全面铺就。3年的时间里,TCL先后投资成立了美国公司、创立技术研发中心、收购北京开思软件、兼并香港陆氏彩电……集团还将产品带到了新加坡、美国、俄罗斯,成为中国彩电出口的领跑人。
TCL一年一个样,李东生亦是风头无俩。他当时唯一的烦恼来自前途的抉择:品牌大红大紫间,政府推荐李东生当选惠州副市长。这是一个天大的诱惑,家人纷纷劝导他转投仕途。
“我父亲解放前参加工作,干到退休也就是个科长,自己一上来就要干副市长,诱惑很大。”李东生回忆说。但考虑再三,他还是谢绝了政府的美意,他对组织部领导说:“我的理想是成为中国的松下幸之助。”
放下抉择的包袱,李东生带着TCL继续狂飙。2001年,TCL彩电跃升为中国彩电第一品牌,同年,集团销售手机130万台,通讯业务营收突破30亿,开拓了又一个经济强点。
李东生规划“攘内”再“攻外”的大计之时,外国企业率先打上门来。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际企业卷动风云。“我们总说要走向国际市场,如今‘外国兵团’已经冲到我们院里来了,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民族工业就这么败下阵来。TCL要做产业报国的‘敢死队’,我李东生就是‘敢死队长’。”他说。
说“敢死队”,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企业没什么国际化的经验。做国际市场和发展本土完全是两码事,就消费类电子产品而言,欧美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就是“天堑”,产品有竞争力没用,你连进都进不去。
想要天堑变通途,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跨国并购,国内在该领域没有模式可供参考,李东生只能靠“敢死”给后人留经验。
2002年,TCL以820万欧元并购了施耐德的光学仪器企业,成为第一家进入德国的中国制造企业。这次并购很成功,双方的磨合没有经历太多“痛苦期”。因为这笔收购,李东生名震中国政经界,成了当年的“年度经济人物”。
无师自通、初战大捷,李东生决定加大筹码。2004年,他一口气并购了汤姆逊的电视、DVD业务,以及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引发国际震动。
汤姆逊是当时法国最大的集团之一,也是全球第四大消费类电子生产商,占据全球彩电霸主地位多年。其旗下有汤姆逊和RCA两大品牌,RCA的创立者是大名鼎鼎的爱迪生。阿尔卡特也是全球通讯行业的老巨头,手机业务遍布全球。因为这两项重大并购,李东生被《时代》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25位商界人物之一。
收购汤姆逊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个大案,也让TCL成了第一家真正国际化的中国企业。然而,“敢死队”的说法并非夸张,这笔轰轰烈烈的收购案,险些让李东生从先驱变为“先烈”。
【四】史上最糟糕并购?
最大并不意味着最强。当时的汤姆逊有10家工厂、5个研发中心、29000名雇员,营收却养不活这么大的“摊子”。2003年,汤姆逊的年亏损高达1.3亿欧元。
投行给出的建议是放弃收购,参与这笔并购的前摩根士丹利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竺稼告诉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说:当时的模型分析表明,这笔并购存在一定风险。但李东生说:“你们专业人士拿模型是算不出价值的,这是我目前最大的机会。”
李东生对于扬威国际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通过这个机会,TCL如愿拿到了汤姆逊的彩电技术,还接手了其北美、欧洲、南美的市场,避开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一举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企业。
但是,接手汤姆逊的成果,也得接手其负担。李东生或许轻视了收购一家国际巨型亏损企业所带来的麻烦。收购欧美企业,最难的是裁员,在欧洲,不花上几年时间和通过法律诉讼,很难解决裁员的问题。
汤姆逊庞大的团队规模成了沉重的包袱,李东生为此焦头烂额之际,TCL又遇到了新难题。2004年底,全球彩电市场从显像管电视逐步转向平板电视,汤姆逊的CRT(阴极射线管)技术开始落后时代。出于并购“后遗症”,TCL慢了半拍。
2005年,TCL第一次出现亏损,全年亏损3.2亿。一年后,该数字激增至令人咋舌的19.3亿。
财务报表公布后,TCL的股价一泻千里,一度带上了ST的帽子。《福布斯》也落井下石,将李东生评为“A股上市公司最差”的老板之一。
“汤姆逊案”也拖累了外界对于TCL并购阿尔卡特的评价。这实际上是一笔非常精明的买卖:TCL与阿尔卡特成立合资公司“T&A”后,又收购了对方的全部股权,永久性地独占了“阿尔卡特”这一手机品牌。其后,阿尔卡特还以2000万欧元的价格“赎回”了手机知识产权的使用权。
只不过T&A来得有点不合时宜。于外,2005年,国内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国际手机纷纷大幅降价,水货、贴牌手机横行一时。于内,一直顺风顺水的TCL第一次遭遇重大挫折,人心惶惶,在手机营收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TCL通讯部的一些骨干成员、T&A高层中的原阿尔卡特经理,先后选择离开。各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之下,初生的T&A同样遭遇亏损。
这两笔并购直接将“民族英雄”李东生拉下了马。国内外媒体先后跟风对其进行报道,商学院的老师还纷纷给学生出题,让他们分析这两笔并购的失败之处。在这股舆论巨潮中,众人穷极思维总结、甚至“捏造”其败笔,各种缘由如天花乱坠。一些论文里,它们被形容为“史上最糟糕的并购”。
重压之下,半年的时间,李东生瘦了20斤。老母亲心疼儿子,一度劝其“退休”好好休养。
此后的很长时间里,这两笔并购几乎是李东生面对媒体时必答的问题,但每一次,他的回答都是:如果再选一次,我还是会坚持并购。
【五】闷声赚美钞
在全球化竞争中,活下来、站出去,是中国企业做大的必经之路,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行全球布局。出于上述缘由,李东生始终认为TCL的两笔并购在方向上没有错误。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评价这两笔并购?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将时间轴拉至当下。2013年,TCL在美国和ROKU联合推出智能电视,该款产品销量位列全美第7。而相较通讯业务,TCL电视在美国的成绩只能算是“小儿科”——2014年,TCL通讯的市场份额在美国位列第4。
是年,TCL卖出了7340万部手机,近90%的购买者是国际友人。刚刚过去的2015年,TCL手机的出货量上升至7940万台,其中的26%售往欧洲,18%供给北美,中国销量只占7%。在世界级的手机大战中,TCL的总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五。
这组数据带来了一个令绝大多数人意外的结论:中国手机品牌在海外的霸主,不是极速膨胀的华为,也不是一直将“海外战略”挂在嘴边的小米,而是远离口水是非、靠“one touch”品牌闷声大赚美钞的TCL。
TCL海外霸主的根基,是并购阿尔卡特拿到的专利。大批中国手机品牌只能“血战”本土,最多“搞一搞”第三世界国家,根本原因是手上没有专利,连去欧美这些手机发源地的机会都没有。想要有所动作,得先吃上几场官司。鼎盛如HTC,在美国亦是被告的“遍体鳞伤”,铁娘子王雪红甚至为此几度落泪。
专利在手机领域就像是地主手里的地契,诺基亚手机退出历史舞台,靠收专利费依旧混得风生水起。而没有专利的品牌,则必须在波云诡谲的行业中,小心翼翼地踏准每一步节拍,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和TCL一起拿到牌照、10年前无限风光的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先后退出。
当年的媒体和评论员们,显然没有预料到“史上最糟糕的并购”会反转至如今的盛世之局,或许,这些人压根没想到中国人可以把手机卖到美国去。
沿着挫折和经验之路,TCL的国际化版图悄然铺开,如今,TCL已经在全球拥有23个研发机构、21个制造基地,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60个国家。
2014年,TCL的年营收突破1000亿大关,其中海外收入占比47%。2015年前三季度,这一比例攀升至50%。即便只看表面,这组数据也意味着TCL每年从国外拿回500亿,用于“养活”75000名同胞员工。
在这些显赫数字的衬托下,李东生开始坦然面对那段黯淡的岁月。谈起那两笔并购,他说:“那可能是我这辈子身材最棒的时候(瘦了20斤)。”
【六】鹰的重生
然而2006年,李东生的心情和如今有着天壤之别。旁人很难体会他的困苦与压力:一家承载当地最多荣光、陪伴中国人从“零”到步入大家电时代的顶尖品牌,甚至有覆灭的危险。
周围的人回忆称,当时的李东生随时绷着脸,很久没有笑过。李东生也曾自我怀疑,他可以忽视外界漫天的蜚语与诋毁,但无法淡视TCL俯冲至谷底的股价与岌岌可危的资金链。
为了生存,李东生壮士断腕,先是出售了曾被视为集团未来核心的电脑业务,紧接着咬牙掏钱(赔偿)关闭了法国的工厂。做出这些决定的同时,他给集团写了一篇名为《鹰的重生》的文章。
文章中,李东生分享了一个故事:鹰在40岁时要经过150天的漫长蜕变。它会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等待长出新喙。鹰会用新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直至鲜血淋漓。之后,它会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等羽毛重新丰满后,鹰会开始重新飞翔,迎接自己的新生。
借着这股故事,李东生告诉TCL:我们是鹰,全球化的步伐则是我们历经磨难、终获新生的必经之路。
鹰自残以重生的故事实际是一则讹传。这个故事曾风靡欧美,后被猛禽专家辟谣:鹰不可能重生,鸟喙和头盖骨连在一起,磕喙相当于敲碎自己的骨头。
不过,就像“99%汗水+1%天赋”等大部分经典误读一样,鹰的故事,已经超出了内容本身。李东生用连续五篇《鹰的重生》告诉TCL:我们会重新展翅。
壮士断腕后,TCL迎来了一段蛰伏岁月。重生的时间里,远离舆论风暴的李东生,开始重新描绘其蓝图。
他有一份很早便存于心中的计划。为中国打造国际品牌的强烈欲望,驱使他不断思考如何走出去、以及如何走稳的方法。他很清楚“Made in China”的优劣:原材料成本、制造工艺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天然优势”终究会有殆尽的一天,那时候,中国的家电品牌拿什么和国际巨头竞争?
【七】660亿“赌”面板
分析家电战场的敌我形势,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黑电”和“白电”。白电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黑电包括彩电、电脑、照相机等。黑白电都是家电,但两者区别很大。
中国的白电企业利润明显高于黑电,日子过得很滋润。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过去的近30年间,白电的核心技术没有质的变化,拼的是营销和成本控制的能力。在这方面,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人更具优势。
中国的白电企业有世界级地位,格力的空调、海尔的冰箱,这些产品的技术品质与国际企业不分伯仲。
黑电则全然不同。芯片、面板、感光元件,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项,不同等阶间均有质的差别。因为技术要求高、更新换代快,黑电的产业链长且泾渭分明。企业在某个链条的弱势,会被数倍放大,而局部的投资失策,甚至会导致全盘失利。
以电视产业为例,90年代的汤姆逊雄极一时,新世纪初的日本品牌(索尼、松下、夏普)称霸全球,但这些一度只能仰视的大牌相继败下阵来。日企失策在对于液晶的判断失误,没有及早投资布局。松下投对了液晶,但选择的是等离子方向,企业前后投了100亿美金,遭遇市场重创,直接交出了一线品牌的位置。反之,韩国企业十几年前便看准液晶面板,三星、LG因此迅速崛起。
在黑电产业链的各大环节上,中国都谈不上优势,甚至落后不少。李东生想改变这一状况,却无从下手。他不可能做芯片,这是国家级的攻关课题,当时的TCL根本不具备这个能力。他也很难投资做面板,这玩意儿与其说是拼技术,不如说是纯粹拼资本——动辄几百亿的投资金额,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一笔庞大的开支。相较之下,TCL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只能算是小钱。
李东生拿不出这么多钱。1996年,他就“斗胆”想做面板,结果一番规划后得出的数字吓了他一跳,赶紧将这个念头从脑海中赶走。
要强的欲望的一旦产生,就很难将之驱逐。随后的十几年里,这个念头始终左右着李东生的思绪。但是,并购后的大震荡和低迷的股价,打乱了他的部署,该计划被数度搁置。
2009年,重生的TCL恢复元气,电视和手机业务在国际上都做到了比较大的规模,盈利水平逐年攀升。李东生判断电子产品不断创新,未来屏幕将无处不在。于是,他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做面板。是年,TCL主导创立了华星光电。
这是一个很具风险的决定。华星光电的一期投资就高达220亿,而彼时的TCL刚刚走出阴霾,经不起半点折腾。但李东生想,如果不具备面板的能力,又谈何取得国际领先的优势?
消息公布后,他获得的掌声寥寥无几,投资者担心这又是一笔“双并购”似的“大跃进”。但这一次,李东生没有走任何弯路。
面板占据显示器超过70%的成本,华星光电投产后,很快成了TCL的“奶牛”。2014年的财务报表显示,TCL集团年利润42亿中,华星贡献了24亿元,比例超过一半。
是年,华星产能达到160万片,在中国六大彩电厂商面板采购份额中占到21.4%,超过台湾群创和LG位列第一,很多同行都要来华星光电买面板。
同行一边消费,一边谋求“入伙”分一杯羹,华星光电的三期项目累计投资达到660亿元,TCL持有华星光电85%的股份,三星是第二大股东,持股9.2%。
某种程度上看,李东生和TCL已经成了掌局者之一。他们可以看着角斗士们厮杀,然后从中抽水。
【八】行业巨人 宣传“菜鸟”
两笔并购和大手笔投资面板,清晰展现了李东生的特质:他是个极具魄力甚至“大胆”的人,认准了方向,他砸锅卖铁也要上。在其主导下,TCL成了国内最热衷研发的企业之一。
2014年,TCL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具革命性的量子点电视,比行业霸主三星还早了半年。2015年,TCL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在全国所有企业中排名第三。
有意思的是,这些创举往往只能在行业内引发关注,外界对此知之甚少。绝大部分人都知道董小姐的“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雷布斯的“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但很少人知道TCL是中国手机在海外的销售冠军,也不知道他们每年从国外挣回500亿——这家有世界级优势的企业,很少进入舆论中心。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TCL不够野蛮,李东生不够野蛮。
这是一个野蛮的时代,信息爆炸、名号漫天。海外销售冠军是新闻,但并不是大新闻。“豪赌10亿”、“马云离开制造业就完蛋”、“今天做手机,明天做超跑”才是大新闻。
李东生或许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他学不来。恩师高昭君对他的判断很正确:他太耿直,不适合做一些事情。
李东生一定无奈甚至委屈。现在说起电视,年轻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乐视、小米,而不是干了30年彩电的TCL。2014年,乐视电视在扑面的口水中拿下了150万台的销量,乐视网净利润3.6亿。
同年,TCL卖出了1700万台电视,位列全国第一,利润则是乐视的11.6倍。但在资本市场上,双方的位置颠倒,乐视的股价是TCL的十几倍,市值是其两倍多。显然,投资者更钟爱处处开花的乐视,而不是寡言少语的李东生。
他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几年前,有媒体问李东生:TCL早就扭转并购的局面,而且做得这么好,但股价还是上不来,你为什么不想想办法?李东生想了想,说:讲故事拉股价吗?那不是我们的风格。
TCL上下也“传承”了李东生的性格。华星光电的CEO薄连明是TCL集团最能赚钱的人,却极少接受媒体访问,是个典型的“干最牛X的事却不会吹牛X”的理工男。
▲图注:薄连明
李东生似乎有意改变这样的局面。2015年,他亲自上阵,花14个小时拍了一部“东哥篇”的广告。TCL拿着这部TVC上央视、去上海花旗大厦、冠名好莱坞大剧院,还参加了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的活动,登陆纽约时代广场,来了个世界级刷屏。
连续的宣传造势中,TCL和李东生的曝光率大幅上涨。但问题在于,相关的舆论宣传里,TCL反复试图向大众传播“双+(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双轮驱动(本土+海外市场)”,以及“7+3+1”业务结构等复杂的信息和理念。平心而论,有多少人愿意接收这类信息?
外界对TCL知之甚少,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以为“TCL=电视”,殊不知其产业领域涉及11大板块,包括多媒体电子、通讯科技、华星光电、家电产业集团、通力电子、商用系统业务群和部品及材料业务群、互联网应用及服务业务群、销售及物流服务业务群,以及金融。2014年,执掌电视业务的TCL多媒体的利润,只是集团的一个零头。
相较TCL的扩张能力和李东生的韬略,他们在宣传方面只能算是“菜鸟”级别。不过,热衷文学的李东生还是为“东哥篇”定了一个极佳的主题——撑起中国经济脊梁。
【九】脊梁与梦想
所谓“经济脊梁”,在李东生看来就是制造业。而在互联网喧嚣尘上的当下,制造业已经沦为陪衬。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和李东生持有同样的观念。在(点击阅读:《就着董小姐刷屏,我们谈谈互联网和制造业,到底谁更重要》)一文中,我们表达了如下观点:
首先,制造业是经济的核心,互联网只是工具。互联网让人便利,制造业让人生存。
其次,尽管不知央视为何一再推波助澜“互联网大战制造业”的戏码,但互联网实际和制造业并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问题在于,当下的资本和创业者们往往更青睐互联网而轻视制造业,这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14亿人要填饱肚子,过好日子,用上好产品,最关键还是要实体经济的支撑,实体经济最关键还是要发展制造业。”
作为制造业的代表人物,李东生一定觉得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论战很可笑。他并不排斥互联网,只是更相信“脊梁”的力量。
实际上,李东生是国内家电行业最早尝试并拥抱互联网的企业家之一。2009年,TCL便创立了“欢网”,开发互联网电视。此后,他们又投资了“全球播”,不断给集团旗下的产品填充内容。如今,TCL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累计激活的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领先“老同行”们一个数量级。
李东生很喜欢往互联网的圈子里“靠”。腾讯、阿里、百度、搜狐、乐视等主流互联网品牌,他都有合作。他和马化腾私交甚笃,有消息称,小马哥创业初期遇到困难,李东生曾经拉了他一把。腾讯上市的时候,专门聘请李东生担任立非执行董事,这也是他在其它公司的唯一兼职。
“借着”这层关系,凡是互联网有聚会,李东生经常也跟过去,一群人坐在一起,他是资格最老、成名最早的企业家,却摆出学习的姿态,向互联网掌门人们讨教经验。
参加这类聚会时,李东生想必很感慨:周围的后生们在短短几年间,积累了他耕耘数十年的财富,缔造了不亚于他的名头。
但感慨归感慨,李东生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35年周末无休的奋斗间,他的目标始终只有一个:为中国创造一个属于世界的品牌。
他也曾开过“小差”,一度带领TCL杀入地产行业。但是在地产最火热的时候,他却选择转让该业务,因为地产太占用时间,而制造业的变化很快,“惟精惟一才能做好”。
做“脊梁”很辛苦,它要担起人全身的重量;制造业很辛苦,进一步刀光剑影,退一步万丈深渊;黑电产业更是全球最惨烈、竞争壁垒奇高、洗牌速度超快的行业之一。
一轮又一轮的鏖战中,很多“老战友、老对手”选择离开。康佳的陈伟荣辞别家电、创维的黄宏生转战汽车、长虹的倪润峰也已退休,只有李东生还在坚持。
老朋友聚会时,大家分别聊起自己的新事业,期间有人问李东生:“做实业那么累、投入那么大,划算吗?”
李东生想了想,问:梦想该怎么算?■【绝对干货】手机与电视连接的法宝:多屏互动_tcl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013贴子:
【绝对干货】手机与电视连接的法宝:多屏互动收藏
文章转载:本帖适用于TCL安卓智能电视,电视本身自带多屏互动功能,只需要手机安装软件即可。苹果手机在APP Store 搜索TCL多屏互动,安卓手机点击下载链接,提取密码:s3jd
我提供的是4.0版本的,安装后可以手动升级到更高版本。安装后打开软件,会看到以下界面,本帖用苹果手机演示。有遥控器功能、媒体分享功能、电视回传、K歌功能。使用前,保证网络正常,电视和手机在一个IP的网络里(无线、有线都可以),就是通过一个路由器连接就OK.打开后,先连接电视,点击右上角那个连接图标即可。 一、遥控器功能。功能丰富,完全可以替代实体遥控器了。
二、媒体分享。主要是可以将手机中的图片、视频、音乐放到电视播放。图片分享 视频分享 三、电视回传。可以讲电视的实时画面分享到手机。 更令人惊喜的是,回传电视画面之后,手机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控制电视,仿佛电视也是触屏啦。 四、云赏K歌。实现这个功能需要电视端安装云赏K歌,就可以手机点唱了。不多解释了。 安卓版多了一个NFC功能,目前只有个别产品可以实现。不多介绍。感兴趣的自己研究吧。 铁粉社区原创,转载注明出处。
根本就没法连接到电视设备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视频裁剪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