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巧解坚式迷

通灵佛教网&||||||
--(1722)[] newsxmwk
上师供养法广解——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雍增•耶喜坚赞著 缘宗译)
上师供养法广解科判
甲一、讲解教授的来源
甲二、讲解教授的殊胜性
甲三、正式修习教授的情况,分二:
乙一、正座时如何行,分三:
丙一、前行,分二:
丁一、总的前行,分二:
戊一、校正动机
戊二、皈依发心情况
丁二、特别前行,分三:
戊一、自生本尊
戊二、净治情器
戊三、加持供品,分二:
己一、加持内供,分四:
庚一、驱除法
庚二、净化法
庚三、生起法
庚四、加持法
己二、加持其它供品
丙二、正行,分四:
丁一、观修资粮田上师佛众,分二:
戊一、正式明显地观想上师佛众
戊二、迎请智慧尊融入的无分别作法
丁二、供七支、曼遮供,分二:
戊一、思惟供养上师重要的原因
戊二、正式供养上师佛众的情况者,分三:
己一、顶礼,分五:
庚一、观上师为报身并赞叹顶礼
庚二、观上师为化身并赞叹顶礼
庚三、观上师为法身并赞叹顶礼
庚四、观上师为摄集无余三宝的体性并赞叹顶礼
庚五、把十方一切诸佛佛子观为上师的化现,向一切应顶礼处顶礼的情况
己二、供养上师佛众,分五:
庚一、与宝瓶灌顶相联系的外供养,分五:
辛一、供四水
辛二、供受用乐器
辛三、供妙欲
辛四、供曼遮
辛五、修行供养
庚二、与秘密灌顶相联系的内供养
庚三、与智慧灌顶相联系的秘密供养
庚四、与词句灌顶相联系的真如供养
庚五、供灵药及己身为仆从后,受持戒律的情况
己三、忏悔等余支修法,分五:
庚一、忏悔罪障
庚二、随喜善根
庚三、请转*轮
庚四、请佛住世
庚五、普皆回向
丁三、以大信敬心祈祷,分四:
戊一、通过思惟利益、过患,明显生起信敬心,殷切念诵名号咒策励其心而祈祷的情况
戊二、通过随念功德、恩德而祈祷的情况,分二:
己一、思惟功德,净修根本的信心而祈祷,分三:
庚一、思惟戒律中所说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庚二、思惟共通大乘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庚三、思惟金刚乘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己二、随念恩德而祈祷
戊三、称诵外、内、秘密、真如功德方面而祈祷,分四:
己一、称诵外功德而祈祷
己二、称诵内功德而祈祷
己三、称诵秘密功德而祈祷
己四、称诵真如功德而祈祷
戊四、通过安橛祈祷,受取四种三摩地灌顶的作法
丁四、净修显密全圆道体并祈求加持,分二:
戊一、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理
戊二、依止后,如何修心之理,分二:
己一、以共通道修心,分三:
庚一、共下士道修心,分二:
辛一、生起追求后世的心
辛二、开示后世安乐的方便
庚二、共中士道修心,分二:
辛一、生起追求解脱的心
辛二、学修解脱道
庚三、学修上士道,分二:
辛一、发菩提心,分四:
壬一、生起大乘的根本大悲心
壬二、由修心七义广释自他等换的修法
壬三、增上心、菩提心的修法
壬四、受取愿心、菩萨戒法
辛二、发心后学修菩萨行,分二:
壬一、总的佛子行学修的情况,分六:
癸一、布施学修法
癸二、净戒学修法
癸三、安忍学修法
癸四、精进学修法
癸五、静虑学修法
癸六、智慧学修法,分二:
子一、根本如虚空的空性修法
子二、后得如幻化的空性修法
壬二、甚深中观见学修法
己二、不共道金刚乘学修法,分三:
庚一、令成为堪修甚深密咒道的具器弟子
庚二、成密器后,净守誓言、戒律
庚三、两种道次第修法,分三:
辛一、两种次第正修法,分二:
壬一、生起次第学修法
壬二、圆满次第学修法
辛二、虽然修持,若未至要处时,迁识修法
辛三、一切生世,愿上师摄受,以及为加持内心,收摄资粮田法,分二:
壬一、一切生世愿上师摄受,后供献食子
壬二、为加持内心,收摄资粮田
丙三、结行
乙二、座间如何行
上师供养法广解
——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
雍增•耶喜坚赞著
顶礼皈依与能仁金刚持[1]无二无别的至尊上师正士足莲下,
祈愿一切时中以大悲悯心摄受不舍:
无余无央[2]胜者轮[3],收放自在唯一尊,
大乐怙师天中天,常驻我心净莲蕊。
无等能仁金刚持,绍尊不败圣妙音,
威猛秘主金刚手,牟尼佛子前顶礼。
深道证获胜成就,恩扎布提、乐怙主,
龙树父子[4]萨热哈[5],大师普善、拉力达,
谛洛、那若、阿底峡,圣境尊前虔敬礼。
文殊金刚宗喀巴,克主昆仲依教行,
证双运位法金刚,敬礼妙音父子尊。
善慧密意、耳传摩尼、供于修幢、随澍三身温萨巴;
圆满教法、巍峨殿顶、善慧耳传、高扬法幢法王尊;
聪慧贤德、八大自在[6]、普摄佛智、文殊怙主语自在;
慈心将护、羸弱我等、甘露哺育、无等恩前普顶礼!
善慧金刚持心髓,一世成佛速疾道,
今显无比秘密处,三处空行恒助饶!
这里要说的法,是具有圆满方便、甚深道体的上师佛瑜伽法。它是一切显密经教的心要,是过去诸佛共同经过的历程,是印藏大师们修行的重点,是法王宗喀巴大师的心髓教授,是殊胜成就者法金刚父子的嘉言道规,能引导有缘的士夫速疾速疾到达究竟的佛地。
总文分三部分:甲一、讲解教授的来源;
甲二、讲解教授的殊胜性;
甲三、如何正式修习教授的情况。
甲一、这里讲解的教授根本教典,是班禅法王金刚持——善慧法幢所著的《圆满道体甚深上师瑜伽法》,或者称《上师供养法仪轨》。
为了让人们了解到:本教授不是在西藏杜撰出来的,而是出自无垢清净的佛典,圣境大师们专致修行并口耳相传,渐次传播到藏地。后由法王宗喀巴大师父子更为广泛地弘扬,依此获得成就的法门龙象,绵延不断,传承加持的暖气还没有消散,是有着令人信服根据的教典。
因此在仪轨的开头:
“藏文曰:喇嘛曲巴却嘎谢甲瓦
梵文曰:古汝布杂雅嘎拉那吗
无比难得殊恩上师诸正士座下顶礼皈依,
伏乞大慈大悲普于一切时处随方摄受:
依谁刹那能惠赐,大乐三身共成就,
随欲胜施如意宝,金刚足莲下敬礼!
有缘弟子诸利乐,成办妙法无二条,
经续教授莲花苑,采撷花鬘佩项前!”
这些内容显示了教授的根源。
一般说来,藏文著作开头不需要说梵文,但此处开首有梵文,进行梵藏对照,却有着非常大的必要。
若考虑到:“这个教授在佛经中是如何开示的?祖师一代代传承情况又是如何呢?”
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在此稍微解释一下:阿底峡尊者及法王宗喀巴大师的这个无垢道轨,要追溯到教授的究竟处——佛语中来。由于一切究竟的道要都存在于清净佛语——显密大宝经藏中,因此要从它们中寻找。否则,任何与佛语相背,即使如何称名甚深的修法都是不足为信的。
如弥勒怙主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比起佛陀更善巧的大士是根本不存在的,同样也只有遍智[7],才能如理通达如所有性[8]、尽所有性[9]的一切法,所以大仙他所留下的任何经典都不可破坏。只因为若毁掉了能仁教理,也必将对正法形成破坏。”
若想:“既然各种道的关键都在佛语中,那么耳传的教授还有什么用?”
这是因为如果不明道要,则一定需要耳传教授。如果在没有耳传教授的情况下,虽草率地趣入佛语,也不会获得它的密意,并且在修道上也不会有所进展。
例如:浩瀚无际的大海中虽蕴藏着如意宝,但也要跟随经验丰富、熟悉航海路途的船主,并踏上能劈波斩浪的可靠大船,才能达成所愿。否则随随便便地就泛舟而去,不仅得不到宝贝,也许还会由此把性命都赔进去。
如《释续金刚鬘》中说:“没有窍诀的念诵,即使密咒之王也只是令心愚蒙而已;就象从水中搅不出酥油一般,若人离开窍诀的指导,任如何修习苦行,即便尽形寿间念诵咒语,也不会得到它些许的妙果。又像无知的人,非常想抵达四大海的彼岸,却不问路在何方,自己冒然踏上航程一样;如是,没有窍诀的修行者虽历尽千辛万苦,终归徒劳无果,此时即使这位修行者是一名渊博的智者,也会禁不住生起恼怒的心来,生起恼怒的刹那间,不仅没有乐果,还会投生到号叫地狱中倍受苦辛。所以要尽己所能,以虔诚的心,从上师传承中学习各种窍诀”。
《智慧成就》中也说:
“船无执桨者,不能达彼岸;
虽具余盛德,无师漂有际。”
因此,佛陀开演的无边法类,都是观察了所化弟子的意乐根性后,而应机宣说的。虽然在正见的扼要处等少许内涵上,有着多种不了义[10]说法,犹待阐述更深一层的密意,但在道之根本——依止、供养上师法上,一切经典无不相同,同一意趣、同一音声皆言至关重要。就连进入佛教之门最初的皈依,以及随后成为居士、出家人,乃至受取沙弥、比丘戒等,都唯依赖上师方可。
这些阶段,如何寻找堪布、阿阇黎,找到后又如何依止的情况;为启请教导取舍之处,进而寻求依止师的情况;为闻思修三事,寻求启蒙师,寻到后如何依止的情况;如何恭敬、承事、供养上师的情况;观为佛陀的意乐依止,身语承事、依教奉行的加行依止的情况等,在律典中非常详细地开示了。
大乘经典中,依止供养上师的情况也有着详细地开示。如《华严经》中,说完善财童子如何依止善知识后,又说后世化机也应当这样去做。
又般若经中,说要获得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只有依赖善知识。还说必须依止善知识后,方可行道。如《八千颂》中说:
“世尊!初业菩萨应如何安住般若波罗蜜多?应如何学习般若波罗蜜多?”
如是启请后,世尊说:“具寿须菩提!初业菩萨若欲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应当亲近善知识、依止善知识、承事善知识……若欲清净趣入增上意乐,若欲圆满无上正等正觉,最初应当亲近善知识、依止善知识、承事善知识。”
至于如何依止上师的情况,其中教导说要象常啼菩萨依止法胜菩萨那样去作。常啼菩萨,观善知识超过一切佛陀,看到供养善知识比供养一切佛更有意义,而后毫不吝啬地舍弃自己的一切身命财富,而依止、供养善知识法胜菩萨,由此之力进道神速。
若全部引用这些根据,恐过于繁琐,故尔舍置不录,敬请参阅经典宝藏,望由此生起坚固决定解。
总之,如《菩萨藏经》中说:“获得菩萨一切诸行,如是获得圆满一切波罗蜜多、地、忍、等持、神通、总持、辩才、回向、愿及佛法,皆赖尊重,尊重为本,从尊重出,尊重为生,及为其处,以尊重生、以尊重长,依于尊重、尊重为因。”
一切功德唯观待上师的恩泽,方得生起,因此要以上师瑜伽为修道命脉。此实为一切大乘经藏的密意所在。
诸续部宝典更是竭力赞叹依止上师为修道的根本,四续部[11]中,说修习咒道最初要观待上师的灌顶、加持,随后守护誓言[12]及戒侓为不可或缺的道基,而一切誓言中上师的誓言是最为主要的,清净地住于誓言及戒律后,在行道时,更要安住于上师本尊无分别瑜伽中修习。
若详尽地引用各续部如何开示的根据,恐过于繁多,当从续部宝典中了知。
尤其这个教授的究竟根本依处,是吉祥密集根本文以及注释等诸续。在《密集根本续》中,虽全面开示了如何供养上师、坛城诸尊的情况,以及如何住于上师金刚持无分别瑜伽中,进而修习两种道次第的情况,但是由于被六边、四理封印秘藏,成为很难解析的金刚结。幸运的是,终由佛陀自己为利化机开示极秘印,进行清晰地诠释,从而有了《金刚鬘》等释续。
此部上师瑜伽的各种扼要详细地出现在《释续金刚鬘》中,其中详尽地开示了:最初观察上师、弟子相,随后如何依止上师理,视上师本尊无分别的观法,上师身坛城修法,对其内、外、秘密、真如供养法,乃至修两种道次法等。
若一一列举清净依据,实恐过于繁多,故于正文时,再随机稍作开示。
象这样,佛陀在经续中广作开示。至尊弥勒、文殊以及秘密主金刚手等,于此秽土为助佛弘化,权现为佛陀眷属的大士都拥有圆满的上师瑜伽法。后来龙树父子、无著昆仲、国君恩扎布提、大成就怙主大乐、萨热哈、夏瓦热瓦、莱俄巴、拉力达及谛洛那若等圣境诸大成就者殷重修习此法,同时为利后世有缘者,以此教授写成的文字也有很多。
如大成就者怙主大乐所著的《明示密集根本释续心要义——秘密成就》中,着重突出并一再宣说了以上师佛瑜伽为道命的情况。随后一系列的《智慧成就》、《真如成就》等其它成就篇,以及被称为心法的《大婆罗门道歌篇》等,也不厌其烦地反复开示以上师瑜伽为道命的情况。
龙树菩萨把密集根本释续的心要编排为五种道次第,著作了《五次第论》。其中也详细开示了把上师瑜伽作为道之命根,以及供养上师较供养一切佛更有意义等法。
总之,印度一切大成就师都不约而同地在各自的一切著作或者口诀中,开示以上师瑜伽作为道命的情况。其中的阿底峡尊者拥有印度一切大成就者的圆满教授,尊者就曾说一切大乘的地道功德唯由依上师的恩惠才得发起!当年仲顿巴大师请问尊者,为何藏地有那样多的修行者,却鲜有证得殊胜功德者时,尊者不无感慨地说:“或大或小的大乘功德,这一切需依赖上师方得生起,你们藏人只是把上师看作非常平庸的人,怎么会生起功德呢?”
尊者本人也是把上师瑜伽作为修行的心要,曾经说过只不过是由上师的威力,才有如此广大的事业遍及印藏两地,如说:“我能有这样称之为功德的少许善心,这都是金洲大师的恩德呀!”
如尊者一切教授的根本《道炬论》中“当说诸师长,所示正方便”等语,是说连微细的功德在内都是上师的恩德,翔实地开示了以上师瑜伽作为道命,学修全圆大乘道体的情况。
就这样,从能仁金刚持开始,后由印度诸善巧成就大师依次相传,直到阿底峡尊者,再由阿底峡尊者传到扎古大堪布及洛扎大成就者二位,宗喀巴大师从这二位大德面前听受了这种传承。另有那若巴传给洛扎·玛尔巴[13]的传承,印度大成就者芒瓦传给郭译师传承,以及庞通巴昆仲的传承等印度传承下来的清净可信口诀,宗喀巴大师从上师琼布•拉萨巴、法王顿珠仁青、京俄•扎巴香切、仁达瓦大师等处圆满听受。
不共近传者,宗喀巴大师最初通过上师乌玛巴的转达,从至尊文殊处听闻了无量显密法义。后来,至尊文殊亲现慈容,宗喀巴大师得以亲闻一切显密道之扼要,尤其通达了龙树菩萨诠释佛陀究竟密意的甚深中观见——“显现破除有边、空性破除无边”的妙理,明白了五种道次第的体性、数量决定、次第决定等一切甚深法义。宗喀巴大师更复陈献无量内、外、秘密、真如供养,进行猛励祈祷后,至尊文殊赐与诸种显密二种圆满道体的究竟耳传口诀。
那时宗喀巴大师向至尊文殊启问道:“若要速疾中更为速疾地趣入金刚持位,应如何去作呢?”
至尊文殊开示了应把上师本尊无分别瑜伽作为道命的情况;至于要依止的上师的条件,不可以随便找一位上师即为满足,而需要一位能引导圆满道体的上师;本尊则需胜乐、密集、大威德三尊不可分离;护法要依靠六臂怙主、具誓法王、毗沙门三尊;同参道友要在依止的上师、本尊、护法等方面相顺等诸多内容。
那时,至尊文殊赐给宗喀巴大师、大成就者文殊海以及有缘的天人等圆满的耳传教授及《大幻变经函》,作为无比秘密的教授,未向其它任何人显示。
这种不共的上师瑜伽法,宗喀巴大师在《上师五十颂释》、《五次第圆座直授》、《六法释文三信》中,结合续部根源,稍作大致的开示,详细的教授扼要还要从师长处,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了知。
宗喀巴大师有着多如繁星般的大弟子,但全圆的耳传教授只传给了成就自在者文殊海及心子克珠杰二位大师。《大幻变经函》由文殊海大师保存,文殊海大师为开启格鲁派修行传承的先河,在寂静的山林中,专心修行圆满的耳传教授,从而使甚深两种道次第瑜伽臻至究竟的境界,证得种种不可思议的秘密证悟,如可以无碍地了知自他百千世的情况,经常地亲见本尊至尊文殊的慈容……,同时向有缘者传授口诀,尤其把全圆耳传口诀及《大幻变经函》赐给了瓦索•法幢大师。
克珠杰大师把对宗喀巴大师教法的不信、邪解以及疑虑等一切垢染,以无垢的理路一扫而光,令宗喀巴大师的教法远离瑕疵,犹如灿烂夺目的纯金、幢顶的如意宝珠般,晶莹剔透无与伦比。
由于克珠杰大师把上师本尊无分别瑜伽作为修行的重点,即使在宗喀巴大师示寂之后,还五次亲瞻师容,得到师尊广大的授记、深切的安慰。克珠杰大师广弘宗喀教法,尤其把全圆耳传教授口诀传给了瓦索•法幢大师。
班禅法幢大师一直希望能象夏瓦热瓦的传记那样,孤行山野,林棲谷饮,毕生修习宗喀巴大师父子的耳传教授,但是由于上师、本尊或在现实,或在梦中的授记,迫不得已地担任了甘丹寺[14]法台,以执持宗喀巴大师教法的命脉。
其后,他广大地弘扬了宗喀巴大师教法。尤其大成就者法金刚十一岁时,跟随父母到甘丹寺朝圣,这时法幢大师也得到空行母的授记,大师施给他的父母大量财物,度其出家,取名法金刚。以后五年间,视如长子,赐给无量显密教授,特别是把全圆耳传教授及《大幻变经函》托付给他,殷殷嘱咐他要到无人的寂静地专心修习,并在未来,向个别有缘者开示这些耳传教授,否则不可稍露端倪。
在随后的岁月里,法金刚大师确依法幢大师所言,寄身于白云青嶂、雪山林涧,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无数寂静的山野,把修行作为心要。由此道力,在某一时候,宗喀巴大师亲现尊容,赐于共不共的圆满教授,尤其传授了具备显密两种道要的三层勇识上师瑜伽法。大成就者心无旁骛地专修这种上师瑜伽,亲见至尊观音等无数佛菩萨,渐次生起共不共的地道证悟,获得金刚虹身。
尔后,法金刚大师想到应把这些宗喀巴大师的耳传托付给谁呢?遂用智慧观察,了知温萨巴大师当为耳传教主。那时十七岁的温萨巴大师正患天花在温萨疗养。法金刚大师念诵着《缘起赞》,作出化缘的样子来到温萨巴大师的门前,用试探的口气说:“究竟甚深的教授在我这里。”温萨巴大师亦仅听到他的声音,就生起无比的信心,毛发竖立,感到来者定是一位获得殊胜证悟的大德,连忙开门迎请进来。原来是一位胡须皆白、身披粪扫衣、威光赫奕的比丘,想到定是一位大士后,详细地询问观察后,当知道是一位拥有宗喀巴大师全圆耳传教授的大成就者时,虔诚地祈求摄受自己为弟子。法金刚大师欢喜应允,并说:“在某某时候来珠穆神山[15],”遂飘然离去。
温萨巴大师遵照大成就者的话,准时到达珠穆神山,在山麓“嘎玛”法堡中,朝拜到法金刚大师,尽己所有供养会供及曼则,殷切地祈请教授,法金刚大师把一切显密法,尤其宗喀巴大师的耳传全圆教授及《大幻变经函》传授给他。
这位温萨巴大师夙具慧根,他曾说从幼年时起,释迦佛、宗喀巴大师就常常现身加持,其中有一天晚上,宗喀巴大师把自己的帽子戴到他头上,加持他成为耳传教主。八岁时的一天晚上,梦到“赛热”山顶升起一轮皎洁圆满的月亮,自己身佩白缎、珍宝饰品,手持铃杵坐在月亮上,摇动铃子,美妙悦耳的声音充布环宇。
这显然是这位大师将来能发扬光大宗喀巴大师的耳传教授,令清净的修行者遍满雪域的吉祥征兆。
温萨巴大师遵奉师尊的教敕,辗转栖身于许多寂静的山林,通过上师佛瑜伽法,修炼圆满的共不共道次第,最终获得殊胜证悟,无碍通晓自他百千万生世的情况,任运显示多种多样的稀世神变,自然地能用梵语流利地念诵《八千颂》等不可思议的奇迹,成为弘扬宗喀巴大师耳传的一代教主。
如温萨巴大师本人也说:“过去的米拉日巴,现在的善慧义成,这二位除了苟延生命的卑陋衣食外,紧紧地守持那样多的财物对他们又有什么用呢?为了即身成佛,安贫乐道,在远离贪嗔喧嚣的寂静处,努力地令暇满之身受取心要!”
“雪域中具有胜缘的人们,善慧义成也是修习了这个殊胜道才即身成佛的。”
“文殊子中尊,善慧名称师,
心要耳传人,今舍我其谁?”
温萨巴大师把上师瑜伽作为修习的中心,如说:“虔诚顶礼能仁金刚持体性的善慧名称及其幻化的根本传承上师海众,复至心祈祷普摄一切佛智的能仁金刚持体性的善慧名称及其幻化的根本传承上师海众:我所理解的清净教法如意宝鬘是这样的,最初顶戴许多上师佛陀的足莲,获得许多法语中的精要教授,从而精进善行。在一段时间里,感到要使这个殊胜暇满之身更具有意义,应当速疾地趣入佛地,这就需要对一切显密经教的心要胜教授——上师法语甘露的心中心法,心志专一地修习,并且要生起一种殊胜的定解觉受。领悟到此,更至心祈祷金刚持体性的善慧名称及其幻化的上师众……。”
“一心祈祷上师本尊:心中任何显现皆转为修行的助缘,以似乎疯癫的行为速疾成佛,是我的风格。”
“一心祈祷上师本尊:任生何缘皆现为善行的助伴,外面显出疯疯癫癫的样子,独自栖息在寂静的山林,这就是我的风范。”
总之大师为了让大家了解到,以上师瑜伽作为道命,于一座上修习显密二种全圆道体之理,并且他本人唯专修宗喀巴大师耳传的情况,这样写道:
“南无法王宗喀巴大师,祈愿一切世中以大悲悯心摄受不舍!顶礼文殊上师足莲:如是最初净修共同道,后若适合密续的修习,先要令上师欢喜,从师处受取清净灌顶,则堪能修习甚深道,随后受誓言、戒律,并要珍重在各个时段所受的三种律仪,以如理守护作为修道的基础。以四座瑜伽修第一次第,成熟在将来生起殊胜圆满次第证悟的善根。然后依次生起殊胜圆满次第,证得双运身。这样一切显密经典扼要,皆可转为一位补特伽罗成佛的助缘,对此获得决定解后,自己则能主持圆满的能仁教法,并向他人传播。这是法金刚大师的法语甘露,由善慧录为文字。”
由此可见,温萨巴大师即是为了弘扬宗喀巴大师的耳传教法,而如愿应化到这个世界来的大士。
温萨巴大师把耳传教授传给了许多有缘的人,尤其全部托付给善巧成就者佛智大师。
佛智大师把上师瑜伽作为修行的心要,在它的修持上面,使之具备了一切显密道的扼要。
佛智大师的言语中,对上师瑜伽获得坚固定解的话语也屡见不鲜,其中广泛地开示了一切善行要在上师瑜伽上来做的道理。若一一列举如何开示的论据,实恐繁多,应从佛智大师文集中了解。
佛智大师把圆满的耳传教授赐给班禅一切智•善慧法幢,班禅大金刚持•善慧法幢把宗喀巴大师的耳传教授传播到雪域的一切方所,尤其编著了圆满显密道体的《上师供养法》,授给无量无边的有缘者,从西方的“扎兰达热”到东方的大海之滨,乃至海中的小岛洲屿,如是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无不被此殊胜的教授遍布覆盖,这一切都是大师的恩德呀!
善慧法幢大师有许多获得成就自在的首要弟子,然其中受命弘扬这个教授事业的大师,则是金刚持宝幢大师。宝幢大师一方面专修这一教授,另一方面向他人广为传播,尤其把此全圆教授传授给我的堪布班禅一切智•洛桑耶喜。
这位大师同样一面把它做为修行的心要,一面赐给无量有缘者,其中受命发扬这一事业的是金刚持洛桑柔卓。金刚持洛桑柔卓同样自修利他并重。
无等恩泽的至尊上师、大成就自在者善慧尊胜大师,虽在班禅一切智前听受了无边显密法,尤其是上师瑜伽法,但只是在金刚持洛桑柔卓尊前,才亲聆到具备全圆道体的上师瑜伽,包括它的觉受引导、口诀及亲训。
大自在者善慧尊胜守志奉道、专心致志地修习全圆道体的上师瑜伽,依此到达很高的道位。我多次在这位上师尊前获此法乳深恩。
因此,如善慧法幢大师说:“有着显密经续的坚强后盾,对于教授又融汇贯通,加持的传承又没有间断,象这样,具相至尊上师的教法实在令人惬意。愿追求解脱、有着殊胜善缘的你们,要想亲见法性的本来面目,应当全心依附美誉普闻的至尊,他不是空言的说家,也不是少闻的盲修。愿你们从中猛励地长期积资净障!”
所以说,从能仁金刚持经过历代大师们的依次相传,辗转而来的这个具有圆满道体的教授,有着令人信服的依据,是无比难见难闻的。因此,殷切地期盼那些欲趣入佛陀欢喜大道的聪慧之人,应随学历代甘丹耳传上师们的贤德懿行。
甲二、讲解教授的殊胜性:
如仪轨中说:欲求解脱者一切圆满的基础、无余善聚的生源、无量胜共悉地的根本、含摄一切胜乘瑜伽士修习的教授扼要,即是依赖于如理依止向自己开示无谬正道的善知识。如《蓝色手册》中说:“总摄一切教授首,是不舍离善知识;普生信心菩提心,一切功德宝源藏。”
宗喀巴大师也说:“善为安排尽所有现后世的善乐,其缘起的根本,即是意乐加行两方面精勤地如理依止示道知识。看到这一点,即使为了珍贵的生命,也不舍弃善知识,欢喜地依教奉行以令师尊欢喜,瑜伽士我是这样修持的,也希望欲求解脱的你这样去作!”
“不管世间或出世间,所有善乐功德的根本都是具恩的上师!”
《上师五十颂》中说“当了知到,金刚持说一切悉地都是依随阿阇黎时,愿尽自己的一切财物供养,令师尊欢喜。”
《摄功德宝》中说:“恭敬上师的贤善弟子,应常时依止善巧的上师。为什么这样说呢?只因为具备所有胜妙功德的佛陀说,智者的功德由此出生,教诫般若波罗蜜多,一切佛法依靠善知识”。
因此,金刚阿阇黎是弟子积资净障的殊胜福田,超过一切佛。
《戒源》中说:
“真实薄伽梵,最上天中天,
然由亲授故,师恩较彼殊。”
由此看来,修习具备道要的上师瑜伽,是令暇满人身受取心要的最胜方便,应如是修习。
这些都比较浅显易懂,就不一一详加解释了,否则会过于赘述。
总之,其中是说从轮回中微细的有漏之乐,乃至无上解脱的清净大乐,这中间尽所有的安乐,以及一切地道果位功德,都是由依止、供养上师的威力产生的。
如是,不仅一切功德从如理依止上师中来,而且即在这个教授中,还开示了圆满的显密两种道体。因此在《菩提道次第》中,所宣示的从依止善知识理开始乃至止观间的所有道要,亦无不在这个教授里。那么《菩提道次第》中的四大殊胜点,即通达一切教法无违殊胜、一切教法显为教授殊胜、轻易获得胜者密意殊胜、重大罪行自然消灭殊胜,自然也可以说是这个教授的殊胜之处。
同理,由于此中又具备《修心七义论》中一切关键内容,所以此中也具有修心的殊胜处,如《修心七义论》所说的修心殊胜处:
“甘露藏教授,从金洲传来。
应知诸教义,如金刚日树,
五浊[16]横流时,转成菩提道。”
这个教授又具备两种道次第的诸种扼要,那么此中也同样拥有其中所谈到的无上二次第的殊胜,以及所有功德。
因此,希望善待自己、有智慧分辨善恶,并且希愿速疾速疾趣入胜乘正道的人们,理所当然地应精勤于这样的甚深教授。
若念:“修持如此甚深的教授,需要什么样的自身因素呢?”
先以共通道善净相续后,应获得诸如胜乐、密集、大威德金刚,其中任何一尊圆满的四种无上灌顶。这是因为修持上师瑜伽时,其中开示了胜解自己为天身的瑜伽,胜解情器世间为清净的所依能依;明晰观想资量田主尊为含摄上师、能仁、金刚持三层勇识的身坛城天众,眷属为四续部坛城;供献无上部中所说的内、外、秘密、真如供等极秘供养;以及修习两种道次第情况。
是故,闻思修这样无上究竟的密法,定需要获得清净四灌顶[17]。因经中说未得灌顶,即使密咒道细微的支分也不可显示,如进入坛城时,这样说:
“现在,诸佛将加持于你,你亦不可向未入坛城者谈及诸佛甚秘坛城,对不信之人也不可提及。”
“现在你已入诸佛种姓,因此我会令你生起金刚智慧,由此智慧将获得一切如来成就,更遑论其它成就。你不可在未见坛城者前言说此事,否则会毁犯你的誓言。这是你的誓言金刚,如果随便向任何人宣说此理,会使你头颅碎裂。”
向未获灌顶者,连坛城的形相,即使仅仅显示一下都不可以的话,更不要说向其开示咒中究竟的秘密了。
如是《释续金刚鬘》中说:“灌顶是非常重要的,一切悉地依之如影随形,恒不舍离。我如实地解说其中的含义,因而最初要细细聆听:开始,若具慧弟子获得灌顶,则堪为圆满次第瑜伽之器。若无清净的灌顶,行者虽了知续部义,阿阇黎与弟子也同样会堕入可怖的大地狱。”
“犹如狮乳不可蓄存在土陶之器中,同理,大瑜伽的续部岂可施给非器之人?否则,弟子刹那死后,今生来世都将领受无尽的衰损。”
《大印明点》中也说:“最初,暂时先给弟子一次灌顶,这时,一定令其成为堪为解说无上密法之法器。再者说,没有灌顶就不会有成就,如沙子里榨不出酥油一般。”
如是,四续部中都有这样严峻的三昧耶,即不可向未得灌顶者开示咒中秘密。在此恐繁不录,当参阅各各续部了知。
若要想成为堪修具有圆满显密两种道体的上师瑜伽之器,仅仅获得下三部灌顶是不行的,一定要获得一种无上坛城中的灌顶。
至于要获得清净灌顶,先应以共通道净修相续。在《释续金刚鬘》中,金刚手向能仁金刚持请问:
“弟子具何德,成瑜伽续器?”
是问进入无上坛城灌顶,应具有什么样的功德?回答说:
“净信敬师长,常住于善业,
离诸恶分别,多闻圣教法,
远离诸杀害,救拔有情心,
正具大精进,具此等功德,
是大信弟子。”
是说要先净修,从依止善知识乃至学修总的菩萨行间的共通道,并生起觉受。在此基础上,尤需对上师及密咒有极大信心。
虽然希望通过逐章逐句地解释续部中的词义,以便让我们详细地知道一定要依共通道作为前行,这件事对于我们显然是多么的重要!但实恐卷帙浩繁,故尔不录,望有智慧的人仔细推究续部内义,于中获得定解。
由此看来,依靠暇满之身获取心要的最胜方便,就是具足一切显密道要的上师佛瑜伽。我们理应投以最大的热忱寻找这样的上师瑜伽教授,并作为观修的重点!
甲三、正式修习教授的情况,分二:
乙一、正座时如何行;乙二、座间如何行。
乙一、正座时如何行,分三:丙一、前行;丙二、正行;丙三、结行。
丙一、前行,分二:丁一、总的前行;丁二、特殊前行。
丁一、总的前行,分二;戊一、校正动机;戊二、皈依发心情况。
戊一、校正动机:
我们修持所在的地方,如《密集根本续》第十二品中说:
“在静谧的大阿兰若处,各种鲜花珍果等簇拥环绕。寂静的山林能摄集一切悉地,是故应在这样的地方修行。”
《释续金刚鬘》中也说:
“花果水丰美,山顶罕人迹,
摄集众悉地,修行应励力!”
“在人迹罕至、天人会聚的地方,没有纷扰刺耳的噪音,有着善缘的行者,远离障难、欢喜愉悦,在寂静祥和的园林里,享受着五欲的欢乐,成就密咒的主尊。”
其它一切续部中,都说在寂静的地方修行非常重要,尤其在《妙臂请问经》中说:
“曾经诞生独觉、佛陀的圣地,或者往昔诸佛游化的地方,是令身心愉悦的福地,也是诸天及非天等顶礼供奉的对境。或往昔戒律精严的高僧大德们欢喜栖居的地方。但如果找不到这样的静地,其它的地方:如有着清凉宜人的河流、瀑布,或有青莲白莲竞相盛开的湖泊;杳无人迹、远离纷扰;纵横交错着清澈甜美的溪水;没有凶狠的邪魔恼乱;洁净的鲜花、妙果等草木,红绿相映、郁郁葱葱;环境住处无比幽雅清净;虎豹狮子等猛兽隐形泯迹;适心惬意;没有荆棘丛生的平坦地方,是共同传称的成就地。”
是说诸佛出生、游化及高僧大德居住加持过的地方为首选之处。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宝地,其它的地方如花果、树木茂盛,溪水众多`,人迹罕至,适心惬意,没有恶毒的非人,也没有其它伤及身命的违缘,具备这些条件的林下水边也适宜居住修行。
另外还说大德们安住修行的地方,佛法兴隆,国王依法治国安民,没有损害身命的外在恶缘,自己感到顺心如意的处所也是至关重要的。
但不可随便地住在城镇等喧嚣之地,定要一处殊胜的寂静处。因为在寂静处,最重要的好处是说,没有喧嚣散乱等阻碍善行,进道幅度大,无论做顶礼、供养等何种善业,在寂静处都有极大威力。
在如此顺心遂意的静地,或茅蓬,或岩洞……善加洒净清扫,务令幽雅宜人、舒心悦意。还应如各种修法中提到的,去作涂抹五种牛净物[18]及鲜花铺地等事项。
洒净清扫事项者,如常啼菩萨供养法胜菩萨的因缘故事那样,是有着许多重要意义的。
牛净涂抹事项者,如《密集根本续》第八品中说:“在洁净、寂静的地方,或者佛陀示现诞生、涅槃的圣地,没有各种外缘恼害身心的禅房,以粪便水等牛净物涂抹,常时殷重地供养佛陀。”
这是说供养上师及坛城天众时,要在极为洁净的地方,涂敷五种牛净物。
在禅房的四周,或门前,或门上等随便一个合适的地方,垒四座垛子,观想为四大天王,并向他们委托护持修道的事业,令修道时,违缘息灭、顺缘具足。
在高高的供台上,只要自己有的话,尽可供奉释迦佛、文殊菩萨、宗喀巴大师等的身像,《般若经》、《续部》等经函。在其面前装饰点缀上美妙的庄严品,陈设清净无谄的供品。
自己的座铺下,用白土画上右旋的万字图。其上有条不紊、整齐地铺上吉祥草,我们应随念往昔大悲世尊就是在金刚座菩提树下,安住在吉祥草座上,以慈力调伏百千万亿的魔军,而最终证得无上圆满大菩提。由此因缘我们应这样发誓:
“我要随学世尊的大行,也在这种座上,调伏我执大魔及其眷属,究竟彻底地修持这个甚深道!”这样反复地发誓自我勉励。
在草上铺一条柔软舒适、后面稍高的座垫。为了长期修持,不致使座位发霉腐烂,可依戒律所说,设置一个有透气格子的木座。若条件不允许,应在座位与地面间留少许空隙。
坐时姿态,身方面的要点为毗卢七支,另外再加上调息,共有八种要点。无著菩萨的《瑜伽师地论》、莲花戒论师的《中观修次》等论中都说应依此八支去打坐。
即便到了修习密咒的两种道次第阶段,身的要点也同样如此。
如《释续金刚鬘》中说:“行者安住在舒适的禅座上,两眼端视鼻尖,鼻与脐部垂齐,两肩平舒,舌抵上鄂,唇齿随意而放,呼吸放松,不要用力,渐渐远离急促,进入自然的呼吸状态,金刚跏趺而坐。”
温萨巴大师把这些身要内涵编成颂词为:
“手足及腰三,唇齿舌为四,
头眼肩气息,为毗卢八支。”
坐姿应具有其中所说的八种要点。
如毗卢佛的坐姿者:双足金刚跏趺;二手置脐下四指处,左下右上,两拇指尖相抵;双肩舒缓;脊骨端正;颈稍下弯,稍含下颌;唇齿自然而放,舌抵上腭。
像这些身姿要点对于真心修行者来说,是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玛尔巴译师曾说:
“西藏的一切教授总集起来,也敌不过我——玛尔巴译师单纯的一个坐姿教授。”
译师所认为的甚深殊胜教授就是宗喀巴大师耳传里的这个身要七支,它实在是应该值得我们珍惜的扼要。
至于坐姿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又有什么过失?一一又有什么功德?如是等内容,很有必要详细地了解,但在此也无法全部写出来,望从上师口授中了知。
身姿具如是七要后,到了调息这一要点时,则是通过九节风净化,或者静观气息的流动,令其舒缓自然。
九节风净化法者:开始从右鼻孔吸气,左鼻孔呼气;然后左鼻孔吸右鼻孔呼;最后同时呼吸,这样各作三次。呼吸的同时,观想自己心中一切罪过呼出去,诸佛菩萨的加持吸进来。
静观气息的流动,令其舒缓自然者:身具七要后,这样观察自心,看看这个心是随逐于现世的安乐享受去了,还是念及后世,趣入善法品呢?若是随逐现世的荣华富贵,它一定带着贪嗔的念头,先识别它,然后这样思维:这种恶劣的心态,无始生死以来从不间断的祸害我,这次又要想让我浪掷难得一次的暇满人身。现在一定要把这个恶劣的心从迷境中拔出来。
随后呼气的同时,胜解自己内心中的烦恼及其种子也以黑糊糊的样子呼出去,消融清净;向内吸气的同时,胜解十方佛菩萨的一切加持吸收进来。
随后呼吸不要发出声音,也不要存在出入息不均匀,以及着力呼吸的急促感等现象,任其自然流畅,慢慢观察吸进、呼出,一呼一吸算一次,七次间尽力持心不散,然后再多持七次,尽其所能令心念,清浊分开,让心住于清晰明了的状态中。
身体要点这部分,若从道的要点这方面来解释的它的重要性及所具有的极大作用,显然要说的内容还有很多,看来在这里无法完全写出来,某些要点也在《甘丹大手印释文》中写过了。
这样呼吸自然后,观察自己的内心并校正动机,我们要生起一种殊胜的善心来。
观察内心并校正动机是一切修法的开首,如经文开篇的梵文。如宗喀巴大师在《极白增上心疑问》中这样问道:
“一切修法的开首,象梵文那样重要的是什么呢?”
《善慧笑音答复》中说:
“无等的大师您是这样认为的:一切修法的最前端,象梵文那样重要的是善加观察自己的内心。”
宗喀巴大师确确实实也是这样说的,《极白增上心疑问》中说:“把它的内涵切实放在各自的内心上,如这样去作:在寂静处,端身正坐,摄心内敛,善加思维,在这无始轮回深邃可怖的温床里,往昔就曾经常地领受这样种种的猛烈剧痛,你自己心里是完全明白的。以后自己再也不要投生到这样的地方来,若未能达成此愿,我的内心一定是彻底腐烂的了。最初生起这种强有力的感受,犹如肾炎发作般的剧痛,是当务之急。这样虽然很难,但若无这样的感受,则无论上师如何开示从轮回中解脱出来的甚深方法,即使自己也明白无误,心领神会,但也只能象冰上的积水那样,最终还是成为以前的样子。例如一个人如果口不渴,当然会悠闲而坐,不会费力地区去喝水那样。”
如是除掉恶劣的动机后,内心在一片清明的状态中,这样思惟:可悲可叹啊!无始轮回,时到现在,从未间断地受各种痛苦,却丝毫没有刹那的厌倦,依然贪恋着这个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轮回险处,你这个恶劣的心呀!定然还会象以前那样,沉沦在无边生死中,饱受种种大苦。
因此这次由上师三宝的悲心,侥幸获得暇满的人身,又被开示无谬正道的善知识摄受,值遇难遇的圆满教法,复获得少许的智慧力,能分别何为应取、何为应舍。
而且已经获得了如此甚深的教授,就自身因素来说,若能精进地貌修持它,则在此五浊恶世转瞬即逝的生命中,这种教授就能轻易地施与无上的佛陀宝位。现在又有自由修习这样的甚深佛法,如果没有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努力占据险要之地,此后何时再能得到这样贤善的人身?
偶一获得的这个人身,却难以长久住世,而要速疾坏灭。因为它一定会死去,何时死又不决定,死时除法之外,其它都无利益。
死后若堕入恶趣,定要领受寒热饥渴、役使愚昧等难忍的痛苦,正法妙音难得听闻,到了那个地方,又能到何处寻求救护呢?假使侥幸投生到善趣,亦纯为大苦,人中有连绵不断的生老病死,天人有死殁堕落等苦。
总之,随生六道何处,无不被惑业束缚,全无自主地流转沉沦,唯受痛苦的煎熬。实际上,一切有情也象自已一样,饱受种种痛苦的逼迫,这一切苦恼的有情无一不曾是自己深恩的母亲,没有一位未曾作过自己的母亲,而且无数次地作过。在作自己母亲的时候,也像这世的母亲一样,以无私宽厚的母爱呵护着自己,恩德之大,磬竹难书呀!这些具恩的母亲,虽希望快乐,却颠倒了取舍,唯受着种种大苦,连刹那间的安乐都不曾拥有,是多么的可怜!这些母亲若具有圆满的安乐,远离一切痛苦,该多好呀!
这样思维,修习猛励慈悲心。
那么,救度一切有情出离苦海的重担应该落在谁的肩上呢?理所当然地当由我自己承担。虽然如此,但就我目前的状况,不要说救度一切有情,就连一位有情的义利都无法究竟完成。不仅如此,即使获得二种小乘阿罗汉果,除了对有情有少许利益外,无法安立一切有情于圆满的佛陀宝位。究竟谁拥有这种能力呢?看来只有圆满的佛陀才拥有。因此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无论如何要证得圆满的大宝佛果。
这样思维,修习猛励的菩提心。
如此以分别慧细细观察并数数思惟,尽力令心发生变动。最低限度也应念诵三遍上面的文字,思惟这些文字的内涵,令菩提心渐渐显现出来。
如此以对中下士道的略修作为前行,让菩提心明了地显现于心中,以此作为修持任何善行的开端是无比重要的。因为在此心的摄持下,随修何法都转化为大乘之法。但如果没有此心的摄持,任做何事都不会趣入大乘道。
因而宗喀巴大师再三宣说,正修开始时明现菩提心极为重要。《噶当修心》中也说:“初末两种事。”是说修何善行,最初的校正动机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考虑到这些内涵,大成就者温萨巴父子所以说:
“在殊胜的善心状态中,趣入这样那样的善行。”
可见这句话是多么地有份量,有智慧的人应对此获得坚固的定解!
戊二、皈依发心情况:
明晰观想皈依境者:在自己的面前虚空中,八大狮子擎举着高广的大宝法座,其上种种莲花日月轮垫上,端坐着具恩根本上师能仁金刚持,周边环相簇拥端坐着根本、传承的上师、本尊、佛、菩萨、空行、男女护法众。各自面前圆满庄严的供桌上,摆设着各自所讲的教法,外相为光明的经函形。
资粮田众尊对自已欢喜悲视,自己也由随念诸尊的功德、大悲,从而生起广大信心,在此状态中,同时观想清楚在自己的周边,有着如同地垢般黑压压的一切慈母有情,然后这样思惟:
我与这些父母有情无奈地漂泊于生死苦海,饱受着三苦无休止地煎熬……
思惟这些情形,生起强烈的恐惧感来,然后思惟:
而从这些痛苦中,能救度我们的唯有上师三宝,再无其他的救怙处。我及一切慈母有情从今乃至无上大菩提间,当至心地皈依三宝。
如此思惟后,胜解自己及一切慈母有情异口同声地怀着期盼、虔诚的心,慢慢地念诵百千遍的“皈依上师”而求救佑。
这时观想:从上师能仁金刚持,及其周边的根本传承上师身体各部分中,降下体性为上师众身语意的加持,外相为散射着五彩[19]光明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由此之力,从无始以来积集的一切罪障,尤其损害上师的身体、违背上师的教言、扰乱上师的心绪,以及不敬轻蔑等,一切依止师尊方面的罪障,以烟汁、炭汁的样子从根门、毛孔中排出来,得以净化,消失于无形。身体变得光明莹澈,福寿教证功德增长广大,尤其上师身语意的一切加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自己及一切慈母有情得到上师的庇护。
随后,多次念诵“皈依佛”,密集、胜乐、大威德三尊,以及欢喜金刚、时轮金刚、贤劫千佛、三十五佛等的身分中,降下五彩的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净化罪障等等,如上观想。
随后,多次念诵“皈依法”,从皈依境各自面前摆设的经函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净化罪障等等,如上观想。
随后,多次念诵“皈依僧”,菩萨、声闻、缘觉、勇士、空行、男女护法众等僧宝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净化罪障等等,如上观想。
其中的差别在于,从诸佛身分中降甘露时,体性为诸佛的加持威力;从法卷经函中降时,体性为断证功德;从僧众中降时,体性为智慧、悲心、威力三种的加持。但它们的外相皆为光明甘露。
总的罪障,尤其依彼彼等所积罪障为主要的净化所缘境。
随后,多次念诵: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观想从一切皈依境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无始以来所积一切罪障,尤其依三宝所造的一切罪障得以净化,身体变得光明莹澈,福寿教证功德增长广大,尤其三宝的一切加持进入自他有情身心中,从而获得三宝的保佑。
自己内心立下如此坚固的誓愿:未证大菩提间,永不舍弃三宝!
发心法者:“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我依靠布施、持戒、修行等所生的一切善根,愿为了利益一切慈母有情,速疾速疾获得圆满正觉果位。这样是发愿菩提心。
然后这样发坚固的誓愿:我为了利益一切慈母有情,无论如何要获得圆满的佛果,因此应如理地学修六度、四摄等一切菩萨大行!
如此发愿、行两种菩提心后,由此令上师能仁金刚持无比欢喜,化现出同样的一尊融入自己身中,自己也瞬间鲜明地变成上师能仁金刚持。这时,修习佛慢:“上师能仁金刚持就是我!”
自己所现的能仁金刚持身上放光,遍照十方,净化一切有情的罪障苦厄。其中向下方炎热地狱照射的是无量清凉的光芒,刚触到地狱有情的身上,就息灭了他们一切炎热的痛苦,把他们安立到无比安乐的境界;向寒冰地狱照射的温暖光芒,能消除一切严寒的痛苦;向饿鬼众生照射的是无量饮食性质的光芒,能息灭一切饥渴的痛苦;向畜生照射的是心智明朗的光芒,足以驱散海底、洲间的黑暗,以及各自心中的愚昧,还可息灭各种劳役驱使之苦;向人、天、非天众照射的无量光芒亦息灭了各自的痛苦。
并且胜解,当无量光芒再次照向十方时,从有顶乃至无间,一切有情内心的罪障得以净化,心转为法身;身的粗重得以净化,身转成相好庄严的金刚持身。
又应这样胜解,向十方照射的光芒也净化了器世间的污垢,一切器世间转成无央的清净世界。
如上面所言,修习这种胜解,即胜解净化了情器世间已,安立一切有情于能仁金刚持宝位,还应修习对于如是转化后的欢喜心,以及缘清净能依、所依的有力佛慢。
据说这种“发心果道”修法是温萨巴大师的不共教授。被往昔的大德高僧称誉为“净化六道”、“永尽轮回”等美名的甚深独特法,就是这个教授。因此如克珠杰大师所说的那样,就自身而言,若能修持,仅此甘丹耳传这一个教授就足够的了,别的再无所求。
这样稍微住定,修习“发心果道”之法,起定后,应想到:“自己与一切父母有情,从无始到如今,无奈地漂泊在轮回中,受种种痛苦,追根究底是由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当我们了解到并不是其它有情强迫我们受苦,而完全是我们自己心中的我执大魔在作祟,由于它的邪恶力量,使我们产生贪嗔之念,党同伐异,从而积集各种业,由业力的感召,轮回不息,漂泊于生死,无奈地受苦。因此应这样祈祷说:
“我及一切如母有情,若安住在没有亲疏贪嗔的平等舍中,该多么好呀!愿得以安住,我令安住,祈愿上师佛加持能这样办到;一切有情,若具足安乐及安乐的因素,该多么好呀!愿得以具足,我令具足,祈愿上师佛加持能这样办到;一切有情,若远离痛苦及痛苦的因素,该多么好呀!愿得以远离,我令远离,祈愿上师佛加持能这样办到;一切有情,若不失去无苦的胜乐,该多么好呀!愿不失去,我令不失去,祈愿上师佛加持能这样办到。”
这样祈祷后,观想一切资粮田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无始以来所积的一切罪障,尤其障碍自他一切有情修四无量心的一切病魔、罪障得到净化,身体变得光明莹澈,一切福寿教证功德增长广大,尤其自他一切有情皆安住于四无量心中。
随后,特别发心修法者:为利一切如母有情,我无论如何要速疾速疾获得圆满佛果,因此现在要修持这个甚深道上师佛瑜伽法。
对此多次思惟,令生起强烈的欲乐心来。
因为感到,殷重地修习共通道对于现今初机学人是那么的重要,所以前面提到的这些皈依发心修法,结合共通道进行了相应地解释。但如果是对共通道已产生了殊胜觉受,正在专致修习密咒道的瑜伽士,则是自己住于本尊瑜伽中,如是修习不共的皈依发心法:
由大乐中自成上师身,即此显明之身光焰聚,
遍照十方情器尽加持,清净广常炽然功德体,
具足殊妙圆满现转成,从其广大极白善心中,
我及如空父母众有情,从今乃至菩提道果成,
上师佛法僧宝永皈依。
南无古汝拜,南无布达耶,
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三次)
一切有情义利故,自成上师功德身,
乃至父母诸众生,悉令现登师佛位。
如传统的念诵方式那样念诵,观想情况如上面所述。
由于弟子智慧深浅的不同原因,对于皈依的修持也有很大差别,详细情况当从上师处了知。
特别发心广法者,如佛智大师所说的这样来作:我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祈愿即生速速现证上师本尊元始佛果,从而有能力救度一切如母有情永离痛苦,安立彼等于大乐清净的佛地,是故,如今当修持甚深道——上师本尊瑜伽!
如传统的念诵方式那样尽量多地念诵。
《上师供养法》正文中说:“在殊胜的善心状态中,修习皈依发心四无量作为前行。”它的内涵依传承的讲解,正是前面所讲的那些内容——校正动机后的皈依发心修法。
如《甘丹大宝口传大印根本文·胜者正道》中说:“作为最初进入佛教及大乘之门,并且象栋梁一样重要的,即为皈依发心,故尔不可虚言浮语,应当殷重修习。”所以说,皈依发心修法亦为四大前行引导中的第一大前行引导。
这里,虽然非常明了地说出了耳传教授,但由于我们是对圆满教法的修持,况且其中的内涵无比广大,适应化机心力的教授肯綮又极众多。因此,希望那些领众薰修的善知识众还需要以觉受讲解的方式,详细地向那些舍弃今世尘劳、欲专修甘丹耳传心要的人士讲解。
丁二、特别前行,分三:戊一、自生本尊;戊二、净治情器;戊三、加持供品。
戊一、如前殷重修习皈依发心后,观想皈依境从周边依次收摄,融入能仁金刚持,然后能仁金刚持也化光融入自己眉间,加持内心。这样胜解后,最后观想自己也无所得,如是安住在清净的空见上。在此状态中,胜解自己显现为密集、胜乐、大威德等任何一位本尊身。其中,若主要修习大威德本尊,则观想自己刹那间转成大威德双身,一面二臂,执持钺刀、颅器。
或者在收摄皈依境后,念诵:
“嗡松巴瓦休达,萨瓦达玛松巴瓦休多吽,嗡西那雅达加那班扎松巴瓦阿玛果吽。自己与皈依境诸天,乃至其它任何一切法,皆是缘起安立,远离断常等四边,无我清净,自性本空。”
依随融的收摄次第,修习死有转法身之道用,坚固胜解自己已现证大乐光明法身。从光明中,自己刹那间转成大威德双身,三处三字,安立加持。据说这里具备转三身道用的大致要点。
若主修密集金刚瑜伽者,从空之中,观想自己刹那间转成忿怒金刚,身色深蓝,黑白红三面,六臂中右持杵、轮、莲,左持铃、大宝、利剑。佛母为与密集金刚相似的触金刚母,二尊皆佩带着八种珍宝饰品,上披天衣系胸前,下围绸裙飘然舒展。
若主修胜乐金刚瑜伽者,从空之中,观想自己刹那间转成胜乐金刚,身蓝色,一面二臂,执持铃杵,右腿伸展而立。佛母为红色金刚亥母,一面二臂,执持金刚颅器。
总之,不管修胜乐、密集、大威德哪一种瑜伽,都要每天四座地修习生起次第广法。因为粗细二分生起次第都要达到究竟的境地,更何况修此上师瑜伽的前行阶段,若随修广、略任何一种生起次第,都是无比殊胜的,还有着它特有的重要性。
当然,对于那些生起次第已经究竟圆满、密咒道又达到很高程度的行者来说,是有着以某一本尊瑜伽略法修道的机会,但对于初业行者,修习具备转三身道用扼要的全圆生起次第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有着无边的益处,如守护内外的障碍,迅速获得本尊加持,容易圆满资粮,遮止凡庸的贪著等。
最主要的还在于它能净化所净事——生、死、中阴三有,成熟可以迅速成办道位三身的善根,实是速疾获得果位三身的最胜方便,因此是无比重要的。
因而对于具备三身道用扼要的生起次第,它的略修法在此处简述如下:温萨巴大师传授给法救金刚的上师瑜伽教授中,说最初先速修[20]共通道,一定要对出离心、菩提心、甚深中观见三者生起觉受后,对于在彼状态中自己生为本尊之法,这样说道:
“安住在那样的瑜伽状态中,观想心中有一蓝色光明吽字,心间吽字放光十方,由此一切器世间化光,融入情世间,随后一切情世间也化光,融入自身。上师也化光,从自己顶端进入,最后融入心间吽字。如镜面哈上暖气后,向中间收摄一样,自已上中下身体的三部分也化光,融入心间吽字。吽字下脚钩融入哈字,哈融入哈的顶端,哈端融入月牙,月牙融入明点,明点融入那打,那打无所缘成空。念诵:
嗡松巴瓦休达,萨瓦达玛松巴瓦休多吽。
专注地住于收摄一切现象的光明空性中。
如是空性中,蓝吽、白嗡、红阿三者所生日月红莲座上,排列有嗡阿吽。这一切和合为一处,转成圆满月轮,其上白色的五股金刚杵,嗡阿吽三字标志。复悉转成,报身金刚持,身白色,白黑红三面,六臂中右持杵、轮、莲,左持铃、大宝、利剑。其身发光,由无量善逝双尊等引所生的不动金刚遍满虚空界,加持一切有情,令获得安乐。复悉摄集一处的聚合球体,自己进入其中,转成化身金刚持,身蓝色,蓝白红三面,六臂中右持杵、轮、莲,左持铃、大宝、利剑”。随后才说上师瑜伽修法。
如是若修习的是大威德金刚瑜伽法,则是观想,从空之中,出生层层大种、无量宫殿及宝座,从修习中有转报身道用乃至生有转化身道用后,生起面臂圆满的果位金刚持,又从加持三处、生处乃至迎请智慧尊,直至灌顶封印及念诵等的简略修法,当如至尊善慧法幢大师在《圆满次第前行》中所说的那样来作。
若修习的是胜乐金刚法,则是以三清净瑜伽为前行,生起胜乐金刚,然后修上师瑜伽,如《胜乐上师瑜伽》中所说的那样来作。
在这里,若也要修一种法,其中具备三身转道用的扼要,则是通过随融收摄次第,死有转法身道用,中有转报身道用,生起为“那打”,然后依次生起全圆的所依能依坛城后,生有转化身道用、以及灌顶封印的简略作法,当如宗喀巴大师在《如意论》中所说的那样来作。
所言广、略生起次第者,在《密集根本续》第十一品、十二品这二品中,说四支近修为广法,生起四金刚为略法。很多印度大成就者则认为是生起次第详细或简略之称谓。
不管怎样,自己一定需要一种本尊瑜伽。如果没有,下面所涉及的净治情器世间,加持内供、供品,放射供养天女进行殊胜的内、外、秘密、真如供养都无法去作。不仅如此,下面开示的二次第瑜伽及修持两种道次第,都要在本尊瑜伽的基础上来作。
另外,无上密咒道究竟修证的果位,是具有七支和合[21]的双运金刚持身。欲修成此身,需要修其同类因——道位双运身,及其不共因——本尊瑜伽,这些道理都是最彻底的密中密扼要,应从上师尊前详细了知。
修习《上师供养法仪轨》这个阶段,关于加持铃杵的事项,法王僧海亦有所谈及,是因为这样作对于守护、忆念密咒三昧耶有着重要的意义。
戊二、净治情器:
自己处于上师瑜伽状态中,观想自己的一切身分,及和合处放出不可思议的光明,照射到一切情器世间,犹如修成丹术般,一切情器世间的不净污垢刹那间得以净化,一切器世间转成无量宫,一切情世间转成本尊明妃,纯为无边清净的体性。如是坚固胜解。
此法也是密咒特法四遍净[22]之一,并且与事业最胜定[23]的圆满利他行及身远离[24]次第等相顺。
自己心间放光,净化情器世间,一切情器世间摄入光中,复回收到自己心间。这样反复收放者,实是令圆满次第道的高深证悟,在内心上迅速生起的最胜成熟方便,因此要格外地珍重受持这些教授。
戊三、加持供品,分二:己一、加持内供;己二、加持其它供品。
己一、加持内供,分四:庚一、驱除法;庚二、净化法;庚三、生起法;庚四、加持法。
庚一、驱除法:若自己住于大威德金刚瑜伽,有净水瓶时,用净水瓶水洒向内供,念诵“亢噶斯噶”咒,同时,观想净水的极微尘皆化成持剑阎摩敌冲向内供,驱除住于内供物品上的魔类。如果没有净水瓶时,念诵“舍则”咒,同时观想自己心间放出无量忿怒,驱除一切魔类。
庚二、净化法:念诵“松巴瓦”咒,并思惟咒义,于自性清净状态中修。
庚三、生起法:观想自性清净状态中,样字出生风轮、穰字出生火轮,其上阿字出生新鲜人首三脚灶。其上阿字出生颅器,外白内红,容量宽广,颅器内,东南西北中五处,“哲昂者亢吽”五字出生作为五佛体性的五肉,以各个名字的第一个字“古格达哈那”标志。东南等四隅及中间五处,“拉玛巴达旺”五字出生作为五佛母体性的五甘露,以各各名字的第一个字“布热西玛母”标志。这些物品的上面虚空中,有蓝吽、红阿、白嗡依次向上层叠而住。
庚四、加持法:观想自己心间的吽字放光,鼓风火燃,颅器内诸物溶化沸腾,勾摄大海等中的甘露,以及十方佛菩萨的智慧甘露,尤其勾摄十方诸佛以三金刚的形相,融入三字。三字依次融入颅器内供物,吽字净化颜色、香味、效力的过失,阿字把甘露变为证悟功德,嗡字令增长无尽。
如果自己住于密集瑜伽,当如《密集修法瑜伽次第》里所说的那样加持内供。
若住于胜乐瑜伽者,当如《大乐显明修法》中所说的那样加持内供。
象这样加持内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内供是无上供的重点;是特别的饮食三昧耶;可迅速地遮止对于凡庸的显现贪著;被赞为守护障难的最胜法;能使内供转成殊胜的采补物,以修成不死金刚身;对于金刚身,专住其扼要,由此令圆满次第的高深证悟迅速在内心上生起,于此有着殊胜的缘起;而且如何生起这样那样的殊胜证悟情况,在这个生起仪轨的表法中都有,因此不可忽视,只是附带地敷衍而过,应在每次修习仪轨时,殷重而行。这样对于两种道次第的殊胜证悟速疾在内心上生起,已经有了极其重要的缘起,望精进为之。
己二、加持其它供物:
如前所说,进行驱除、净化后,观想从空之中,阿字出生宽广颅器,数量等同供物数。颅器内都有一个空乐无二智为体性的吽字,它们溶化后,所生出的供物,体性为空乐,外相为供物各自的外相,作用能于六根行境上生起殊胜无漏乐,具备这三种特法。以花等各自的名字与三字更番和合进行加持。
如果没有时间作广法加持内供、供物,或者喜欢略法者,念诵三遍“嗡阿吽”,如下面所说而行:
以所有供于资粮田的供物为所缘境,观想这些供物上方,依次下为吽,中为阿字,上为嗡字,层叠而住。吽字放光遍照十方,勾摄一切意金刚天众融入吽字,吽字复融入供物,祛除恶劣的色香味过失后,犹如水晶般莹澈剔透。
阿字放光遍照十方,勾摄一切语金刚天众融入阿字,阿字复融入供物,由此诸供物转成无漏甘露大海。
嗡字放光遍照十方,勾摄一切身金刚天众融入嗡字,嗡字复融入供物,令供物增广无尽,成为一切资粮田如何受用,亦是无穷无尽的甘露大海。如是坚固胜解。
这样加持过的供品,其体性是无二智,外相为各自供物的样子,作用能令一切资粮田六根境上生起殊胜无漏空乐智,具备这三种特点。观想如此内、外、秘密供云誓物之多,目不暇接,不可思议地盈满一切大地、虚空界。
这些前行法应从上师处听闻了知,因此在《上师供养法仪轨》中就没有广说,只是略示了它的程序:
“复在殊胜善心状态中,修习皈依发心四无量作为前行,观想自己随具密集、胜乐、大威德等任一本尊瑜伽的身上放光,净化一切情器世间的不净,一切器世间为无量宫,一切情世间为佛父、佛母的自性,纯为无量清净的刹土。以随一种无上仪轨,加持内供、供物,或简略者:念诵嗡阿吽(三次),观想变化出不可思议之内外秘密供养祥云,天所受用三昧耶诸供物皆以智慧为体性,内外供品为相,引发六根行境空乐殊胜妙智为用,遍满一切大地及虚空界”。
这些内容的深义,皆是依《耳传教授讲解法流》所出而详细地列举如上。
丙二、正行,分四:
丁一、观修资粮田上师佛众;丁二、供七支、曼遮供;丁三、以深切的敬信心祈祷;丁四、通过略修显密圆满道体来修心并求加持。
丁一、观修资粮田上师佛众,分二:戊一、正式明显地观想上师佛众;戊二、迎请智慧尊融入无分别的作法。
戊一、正式明显地观想上师佛众:至于所观修的上师所处的位置,总的说来,观修上师所在的地方是不一定的,随顺各自的意愿,有着种种的差别,续部经典中也有许多说法,如观上师与坛城主尊为一体,在面前虚空中修;或观上师为主要的种姓主而修;或观上师以金刚持的行相安住于旃檀尸林等而修;或观安住于行者自己的顶端、心间等而修,如是等多种说法。
那么,此处该怎么办呢?
在宗喀巴大师所著劝勉西藏大修行者的《极白增上心疑问》中说:“把上师观在何处而修呢?”
《善慧笑音答复》中说:“观师住何处?谓随自信解,面前顶心间。”是说当在面前虚空中,或头顶,或心间处修。后两种观修法下面将出现。在明显地观想资粮田的这个阶段,是观在面前虚空中修的。
那么如何观修上师佛众的住处,又如何观修其上的资粮田主尊呢?如《上师供养法》中说:
空乐无分广虚空中普贤供云遍布中
翠叶杂花众果妙严所欲如意宝树梢
怒狮擎举广严宝座莲花日月为褥敷
最极难得具足三恩[25]根本上师佛体性
身披袈裟比丘幢相一面二臂熙怡笑
右手说法左手定印钵多罗器甘露盈
具三法衣[26]郁金花色金黄僧冠顶上严
或者在“佛体性”处下面念诵:
行相遍主大金刚持一面二臂蓝色身
左铃右杵抱界王妃空乐俱生受用喜
重宝奇珍冠佩妙严天衣彩绣裙带齐”
随自己的心力,结合其中一种。不管哪种观法,随后念诵:
具足相好百千光明虹影五色周围旋
足结金刚跏趺坐式清净诸蕴五方佛
四界四母诸多入处筋脉关节实菩萨
二万一千毛孔罗汉忿怒明王诸支分
光即护方药叉密迹世间天众足下踞
其中的观想情况者,行者胜解自心为大乐性,对于空性之境,如水注水,心境无有分别。在这种空乐无分状态中,自己面前虚空处,密布着浓厚不可思议的普贤供养云。其间有枝叶花果皆为众宝所成的如意树。
如意树根是黄金,树杆为白银,枝桠为吠琉璃,树叶为水晶,花瓣为猫眼石,花为红珍珠,果为石精。枝桠上垂挂着各种各样的珍宝璎珞、飘带、耳饰、项链等装饰品。从枝桠里随心所欲地出生,华衣美食等净洁的妙欲资具,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显密法要的妙音。如意树的光芒遍照十方,光端上有无量无边的佛菩萨的化身。凡见此树形,嗅其香味,触其树身,乃至听到它发出的声音,都能息灭身心的热恼,凡心所想,任运成就,犹如《佛说阿弥陀经》中所说的珍宝树一般。
如意宝树冠上,花瓣盛开广大,其上代表四无所畏、八大自在的八大狮子,擎举着的高广宝座。其上有着不可思议的种种莲花花瓣,共十一层。
最下层莲瓣稍覆狮子座,越向上,莲瓣面积越小,长度越修长。最上端中间有四莲瓣,中心的花蕊上,有代表智慧的日轮,代表着方便的月轮。日月轮上安住着具足三恩的根本上师,外相为法王宗喀巴大师,一面二臂,肤色红润,面露欢喜的微笑,右手在心间结说法印,左手等持印,上托甘露盈满的钵盂,二手捏着青莲花柄,青莲花处在左右肩两侧,花朵盛开的上面,右以炽燃的智慧剑作标志,左以具足一切显密教授扼要的心要经函作标志,头戴金黄班智达帽[27],身上庄严地披着三法衣,金刚跏趺而坐。
其心间为能仁,紫磨金色,头具顶髻,一面二臂,右手镇地印,左手等持印,上托甘露盈满的钵盂,身庄严地披着三法衣,金刚跏趺而坐。
其心间为金刚持,身蓝色,一面二臂,执持铃杵。明妃为金刚界自在母,身蓝色,一面二臂,执持弯刀颅器。二者皆佩戴着种种宝饰绫绸,相好庄严,光明莹澈。
三者身中向十方放射出不可思议的光芒,安住于五色彩虹交织的光蕴中。
明显地观想具恩根本上师的顶端有白色毗卢佛,颈部有红色阿弥陀佛,心间有蓝色不动佛,脐部有黄色宝生佛,密处有绿色不空成就佛。胜解上师的五蕴为清净的体性。
明显观想上师的脐部有白眼母,心间有蓝摩摩母、颈部有红色白衣母,顶部有绿度母。胜解四界为清净的体性。
明显观想二目各有一尊白色地藏,目门各有一尊白色的色金刚母;左右二耳中各有一尊黄色金刚手,二耳门各有一尊黄色声金刚母;鼻有黄色虚空藏,鼻孔有红色香金刚母;舌有红色世间自在,舌门有绿色味金刚母;心间有红色妙吉祥;杵有绿色除盖障,杵门有蓝色触金刚母;八大关节为八尊绿色普贤;顶髻处有白色弥勒。胜解一切根处、脉筋、关节为清净的体性。
明显观想右手有黑色忿怒阎魔敌,左手有白色无能胜,口处有红色马头明王,金刚处有蓝色甘露旋,右肩有蓝色不动明王,左肩有蓝色贪欲王,右膝有蓝色蓝杖明王,左膝有黑色大力明王,顶端有蓝色顶髻转轮明王,二足心有蓝色妙害王[28]。胜解诸身支分为诸位本尊的体性。
观想二万一千毛孔为二万一千大乘阿罗汉的体性,身中所发出的光明为护方神的体性。
总之,上师的身体遍及十方世界,十方一切佛佛子安住在上师的身体中,即便每一毛孔的刹土中也安住着难以数计的佛菩萨。坚固胜解上师为摄集一切皈救处的体性。
若结合大威德金刚瑜伽修,喜欢在资粮田主尊心间修大威德金刚者,念诵为:
胸间世尊大威德身一面二臂执刀颅
拥起尸母等引而住俱生空乐喜游戏
忿怒饰品多种庄严眉皱口咧龇獠牙
威赫忿怒身色深蓝右曲左伸傲然立
在仲巴达朴巴所著的笔记中,记录着金刚持善慧法幢说可以这样修。
这种外现披着袈裟的比丘相,内具能仁金刚持的三层勇识修法,其中有着特别的用意,以显示宗喀巴大师耳传中最极秘密的究竟道要。
但如果乐意修金刚持行相,而不是以外相为着袈裟者,亦无不可,宗喀巴大师在《五次第圆座直授》中即是这样宣说的。
在这个仪轨中也说:
“或者:行相遍主大金刚持……”
提供了可选择的余地。
如果要这样修上师为金刚持的行相,修法在仪轨中是比较明了的,按那样修即可。
若修为大威德金刚者,依温萨巴大师所说,明显观想上师为面臂圆满的大威德金刚双尊,其五处有白、红、蓝、黄、绿五种姓的大威德金刚,眼等诸根有愚金刚等,三处有身金刚等。
若乐意修上师为胜乐金刚行相者,亦依温萨巴大师所说,明显观想具恩根本上师为吉祥胜乐双尊,观想双足分开,悉皆转变成风轮等,而修圆满身坛城;或者观想顶端等处转成二十四境,脉界等转成“卡扎噶巴拉”及忿怒母等二十四尊勇士勇女,而修上师身坛城。
此上师瑜伽是汇集四续部,尤其一切无上上师本尊瑜伽的教授大海,也是至尊善慧法幢把根本上师观作能仁金刚持、胜乐、密集、大威德三尊、欢喜金刚的体性来祈祷的修法,因此它显然具备了无边续部教授的秘密之处,望弘扬佛法的大德高僧多加审察。
金刚持善慧法幢在上师瑜伽的开端,所说的:“空乐无分,广虚空中……”,此颂是发掘续部大海心髓的无上教授。因为一切无上续部大宝的扼要,都含摄在《密集根本续》最初序言里的四十个字里,更进一层含摄在其中最初的“伊旺”二字义中。它乃一切续部的心要,是即身成佛的究竟道,这都已由《金刚鬘》等释续及诸多印度大成就者多方努力证成了的。
“伊旺”的含义,可归纳有三种:所得的果“伊旺”;能得的道“伊旺”;能引生的相“伊旺”。
所得的果“伊旺”者,为果位时的上师金刚持及住处,“伊”义为虚空界、狮子座、莲花等,“旺”义为上师能仁金刚持。
如《释续金刚鬘》中说:
“伊字密、空界,薄伽、法生、莲,
瑜伽住狮座,显说胜妙法;
旺字有金刚,及金刚萨垛,
金刚怖、自在,黑茹迦[29]、时轮,
初佛等名号。”
能得的道“伊旺”者为空乐无分智。
如《释续金刚鬘》中说:
“伊字谓空性,如是旺大悲,
明点和合生,和合最希有。
遍八万四千,总摄为法印,
法王大手印,宣于续部初。”
是说“伊”义是智慧空性,“旺”义为大乐,“明点”义为空乐无分。空乐无分智即八万四千法蕴的心要义,一切道要超不出此义,所以也说为法王手印。
说明哪里有空乐无分别智的开示,那里面就有在浊时短暂的一生中成佛的方便,否则就没有。
如彼续中说:
“宣于诸续首,摄一切续义,
空悲极坚固,此中示真实,
伊旺二名字,何处无此二,
彼中无真如。”
《摄行》中也引续部说:
“众生普为五佛性,现似舞者美妙图,
果时大乐唯一性,唯一泯灭众多舞!”
是说犹如果位时,由一种能仁金刚持智,可化现出种种庄严,如是道位时,任何现象也应观作俱生大乐智的幻化。
《秘密成就》中也说:
“宣于续部首,最胜心中心,
大乐怙主尊,称为密真如,
出生佛菩萨,一切有情乐,
密分别续王,吉祥密集中,
伊旺清净字,三界普敬礼。”
还说:“称作虚空界,见如芝麻荚,
其中遍充满,恒河沙数佛,
由依字真如,方便将获得,
诸佛菩萨众,无上妙果位。”
在这位大成就者的论著首末,不惜笔墨地广赞空乐无二智对于成佛的重要性,若有空乐无二智,则可成佛,否则就难以实现。
大成就者萨热哈也说:
“无二为一体,种姓无差别,
无余三界物,色变一大贪,
无首端中边,乃至非涅槃,
殊胜大乐中,无有自与他,
前后十方处,任见皆彼性,
怙主今息乱,现不再疑问。”
是说空乐无分智是一切道的究竟心要,因此任何显现应观作唯是大乐的幻变,对此究竟教授扼要勿庸置疑。《道歌》的首尾处,也多方证成俱生大乐智为道之心要。
因此要获得果位时的伊旺义——上师能仁金刚持,应在修道位时,励力生起伊旺空乐无分智,此后,随何显现皆为它的幻变。要达到这种境界,还要知道能引生的相伊旺义,这则是由修自己喜欢的本尊佛父佛母瑜伽来显示。
这个道理是很难明白的,虽然需要详细解说,但此处唯恐文字过多,又是究竟秘密处,也就到此为止了。
总之,宗喀巴大师再再开示,第一次第时,要具备任何显现皆为天身的要点,第二次第时,要具备任何显现皆为空乐的幻化游戏的要点,是不可或缺的,应竭尽己能而为之。
金刚持善慧法幢把宗喀巴大师的耳传教授说为金刚词句,望珍重受持这些内容。
仪轨中所言“普贤供云”者,由于《华严经》中,宣说了普贤菩萨幻化出供养云以供养诸佛,及获证广大愿力的情况,因此虽可依普贤行而修,但此处主要开示密咒的修持,所以言“普贤”者应作空乐无分智。
如在《密集根本续》中,数数讲到“普贤”为胜义菩提心空乐无分智。而且在上面说到加持供品时,也说供品的体性为空乐无二智,外相为各自供物的外相。
修上师的蕴、处、界为五佛等的体性者,这在《释续金刚鬘》中详细地进行了说明,其中说到:
“金刚上师身,佛身依次住,
初为身金刚,清净住色蕴,
后虚空金刚,住于受蕴中,
世尊语金刚,安住想蕴中,
一切业金刚,安住行蕴中,
世尊意金刚,清净住识蕴。”
这里面明白地说明了上师五蕴为五种姓佛的体性。
修诸界为佛母情况者,彼续中说:“白眼佛母安住于肉等地界中,摩摩佛母安住血液等水界中,白衣佛母安住在暖等火界中,度母安住在不动等风界中!”此中明了地说,上师身中的地界为白眼母,乃至风界修为度母。
修诸处为勇识者,彼续中说:“二眼根有善逝地藏,二耳根有善逝金刚手,二鼻孔有虚空藏,舌根安住着世间自在,意根安住着善逝妙音。四界自性的集合体,安立为‘身’,祛除一切的盖障,安住着清净的善逝。身体的一切关节有着弥勒善逝!”明了地说道,修上师双目为地藏,乃至一切关节为弥勒。
此处虽没有清楚地提到普贤,但在此续二十三品中说:
“诸脉各自相,一切乐胜基,
一切物自性,此说为普贤。”
色金刚母等在此也未明说,但在五十六品明白地说道:
“手印相蓝等,如是色分三,
召色金刚母,供于地藏前;
净歌离言音,如是声分三,
召声金刚母,供于金刚手;
冰片沉香蔻,如是香分三,
召香金刚母,亦供虚空界;
吻吮吸六味,如是味分三,
召味金刚母,供世间自在;
莲杵清净合,衣拥抱分三,
召触金刚母,供除盖障前。”
此部续中也说到文殊的佛母为法界金刚母。
修支分为忿怒尊者,如彼续中说:
“右手腕有阎摩敌安住,左手腕有无能胜,口莲中有马头明王,甘露旋明王安住在密处,右肩有不动明王,左肩有贪欲王明王,右膝有蓝杖明王,左膝有大力明王,自己的头顶有转轮明王,足下有妙害明王。”明了地宣说,观修上师右手有阎摩敌,乃至双足心有妙害明王。
总之,上师身中安住着一切佛陀,彼续中非常清楚地说到:
“此身一切处安住着一切佛,所以称其为‘身坛城’。金刚萨垛的身体若生起为无余圆满大觉的佛身,那么,瑜伽士当速得涅槃。哈哈!后世的大勇识,由于普遍惠施你一切善法,因而一切佛陀安住在金刚阿阇黎的身中,若仅见一眼,亦有无比的利益。故当以一切天的供养资具,精进不懈地依止上师。”
这种道理在其它续部也有,如《金刚四座》中,金刚手启白道:“如何看待阿阇黎呢?”
“谛听!金刚手!圆满菩提相,
身为诸佛分,菩萨住肢节,
头饰五性佛!”
观修上师身中的毛发为阿罗汉体性,从身发出的光芒为护方神的体性,世间大力天等为足下垫者,如《金刚四座》中说:
“毛发阿罗汉,世间足下垫,
药叉密迹光,具此功德身,
瑜伽士常观。”
《金刚空行》三十二品中,详细地宣说阿阇黎性相后,当请问如何看待时,其中明白地说到:“身为一切诸佛的自性,肢节为菩萨,毛发则为阿罗汉,顶端有五性佛,世间天为足垫,光芒为药叉密迹等,具有如此功德自性的身体,瑜伽士应常这样看待阿阇黎。有智慧的人知道具备什么样的性相后,应努力地依止这样的上师。”
《金刚心要庄严续》中也详细地宣说了,依止上师的功德,不依止的过患,要依止什么样的上师,以及上师的性相后,关于如何看待开示无谬正道上师者,彼续中说:
“恒时恭敬上师的弟子,应这样看待上师,上师等同一切佛,恒常地观为金刚持及宝生佛。他是智慧的大海,能施与稀世摩尼珍宝,因此要执持他的一切功德,不要妄加分别他的过失。如果执持功德会得到成就,但若执持他的过失,反而会使成就消失殆尽。”明白地宣说了应观上师为一切佛陀的体性,尤其观为五种姓佛。
胜乐金刚的释续《戒源》中说:
“上师诸佛性,亦为本尊身,
持铃杵勇士,空行前祈祷。”
其中也非常明白地说,观修上师为一切佛的体性,以及金刚持的行相。
《金刚账》中也说:
“上师等同一切佛,犹如怙主毗卢尊,
施金刚持上师性,亦如虚空广大海,
亦如能仁大海法,亦如七尊怙主王,
如是称金刚上师。”明了地宣说应观上师等同诸佛,为五种姓佛的体性而供养。
这些只是引用的一部分主要内容,类似的在四续部中多次宣说,所以希望有智慧的人士,广泛地参阅续部经典,对此教授的究竟要点生起坚固定解。
“世间天众足下踞”者,是如实地依照续部中的词句而说,其内涵则如温萨巴大师所说,观想大梵天、大自在天、帝释天等世间大天擎举着狮子座。
在上师的讲解中说,其中的意思为,世间大天他们即使希望用自己顶冠的宝珠,触碰到上师能仁金刚持的足莲,都难以实现,只好适于作足下之垫了。
如果观想的是上师大威德金刚,则观足下踏着的世间大天等是脸朝下匍伏着的。若是上师胜乐,则观足下踏着的是欲界主夫妻。对此解释,是否符合续部义,望精通续义、具有根本注释和合教授的大德细加审察。
明显观想眷属天众者,仪轨中:
“周匝次第,亲疏师长,本尊坛城,诸天众,
诸佛菩萨,勇士空行,护法海众,悉围绕!”
其中观法者:从具恩根本上师心间向右方放出光芒,在光端种种莲月座上,端坐着至尊弥勒,圣者无著等广大行传承上师众周边围绕;向左方放光,光端种种莲月座上,端坐着至尊文殊,圣者龙树等甚深见传承上师周边围绕;向前方放光,光端种种莲月座上,端坐着具恩根本上师,周边围绕着与自己有直接法缘的诸位上师;向上方放光,光端上重楼式层叠安坐着加持近传诸上师。
具恩根本上师面前的莲瓣上,有吉祥密集金刚,身蓝色,蓝白红三面,六臂左右初手分别持铃、杵,右下二手持轮、莲,左下二手持大宝、利剑,顶结发髻,宝饰庄严,穿着绸缎上下衣,金刚跏趺而坐。佛母为触金刚母,身蓝色,蓝白红三面,六臂右持杵、轮、莲,左持铃、大宝、利剑,能依所依坛城圆满。
右边莲瓣上有大威德金刚,身深蓝色,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佛母金刚起尸母,能依所依坛城圆满。
背面莲瓣上有欢喜金刚,身蔚蓝色,八面十六臂四足。根本面黑色,右面白色,左面红色,上面栗色,左右其余各二面为黑色。每面有三眼,龇着四獠牙,面相多变。红黄眉须快速闪动,发髻上卷,顶端有交杵标志,五骷髅作头饰,五十滴血人头作为项链。十六手持十六颅器,右初手复有白色大象,左初手有黄色地神,二手拥着佛母。右第二手乃至第八手,依次有绿马、噶巴、驴、红牛、灰白骆驼、红人、蓝色兽王八脚狮、黄猫。左第二手乃至第八手,依次有白色水神、绿色风神、红色火神、白色月亮天、红色太阳天、蓝色阎摩、黄色财神。前二足右伸左曲,后二足以半跏趺舞姿而立。蓝色金刚无我母,一面二臂三眼,右手扬起弯刀,左持颅器、天杖,拥着佛父,能依所依坛城圆满。
左边莲瓣上有胜乐金刚,身蓝色,四面十二臂,根本面黑色,左面绿色,背面红色,右面黄色。每一面有三眼,龇着獠牙。发髻上扬,顶端有交杵标志。头左方有半月标志,五骷髅顶严,悬垂着滴血头鬘,初二手持铃杵,拥抱佛母。其下二手以威吓印张持大象皮,右第三手乃至第六手分别持手鼓、钺斧、弯刀、三尖矛,左第三手乃至第六手分别持金刚标志的天杖、鲜血充盈的颅器、金刚索、四面梵天首。下穿虎皮裙。佛母红色金刚亥母,一面二臂,右持金刚,左持颅器,拥抱佛父,二腿盘在佛父大腿上,能依所依坛城圆满。
其下莲瓣上有时轮金刚,身蓝色,四面中,根本面黑色,威猛龇獠牙,右面红色现贪相,背面黄色住于三摩地,左面白色极寂静。每一面有三眼,发冠上有交杵及半月装饰,金刚萨垛为顶严,佩戴着金刚摩尼等八种饰品,虎皮裙敞开着。二十四手中左右最初的四手为黑色,次四手为红色,最后四手为白色。右四黑手中依次持金刚、宝剑、三尖矛、弯刀,四红手中依次持火箭、金刚钩、发声手鼓、锤,四白手中依次持轮、矛、杖、钺斧。左四黑手中依次持铃杵、盾、尊胜天杖、盈血颅器,四红手中分别持弓、金刚索、大宝、白莲,四白手中分别持螺、镜、金刚铁链、四面梵天首所饰手中莲。日月罗睺劫火上,踊跃嬉戏,右腿舒展,右足红色,左足白色,踏踩着欲天及大自在天。种种母,身金黄色,从前面右绕,四面分别为黄、白、蓝、红,每面各具三眼,八臂的右边分别持弯刀、钢钩、发声手鼓、念珠,左边分别持颅器、绢索、八瓣白莲、大宝,戴金刚萨垛冠,五印庄严,左腿伸姿与佛父等引而住,身语意天众以及黑敌、红敌等无上部天众围绕。
其下莲瓣上为毗卢佛,身白色,四面白色,二手等持印,捧着八辐*轮,各种宝饰庄严,薄绢上下衣,目光寂静安详,金刚跏趺而坐,无量瑜伽部天众围绕。
其下莲瓣上为明照证觉佛,一面二臂,作等持印,身金黄色,火焰密布,安住于白莲座上,头饰顶髻,身穿薄绢上下衣。其它有无量行部天众围绕。
其下莲瓣上有誓言三尊王,身纯金色,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一面二臂,作说法印,炽然光蕴中,金刚跏趺而坐。其它有无量寿佛、十一面观音、金刚不动佛、金刚摧坏等事部天众围绕。
其下莲瓣上有贤劫千佛、三十五佛等诸佛围绕。
其下莲瓣有八大菩萨[30]等菩萨众围绕。
其下莲瓣上有十二独觉等独觉众围绕。
其下莲瓣上有十六上座等大声闻众围绕。
其下莲瓣上有二十四境勇士勇女围绕。
其下莲瓣上,前面为六臂智慧怙主、内外密具誓法王等男女护法众围绕而住。
大宝法座的四方安住着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四大天王。
一切资粮田各自面前精致的桌面上,放着自己所说的教法,外相为光明莹澈的经函。他们的外围向十方随机化现出不可思议的景象。
一切主眷诸尊顶有身金刚体性的白色嗡,颈有语金刚体性的红色阿,胸间有意金刚体性的蓝色吽。
如上面所述,资粮田主尊——具三层勇识的上师,以及身坛城天众等的资粮田观想法,是根据续部的密意而正确描绘的。当然,此处并不是仅仅如续部所说而写,如上面已说,这个根本注释结合的续部教授,是由历代大德们一脉相承,更是文殊怙主赐与宗喀巴大师的究竟耳传教授,又由宗喀巴大师亲自授记赐与温萨巴大师、金刚持善慧法幢,依此而叙于文字的。
宗喀巴大师也在《极白增上心疑问》中写到:“即然一切显密经典,以及密意注释的论著中,广赞依止善知识的道理,尤其诸大禅师又是如此推崇上师瑜伽,那么对于观修上师所在的位置、上师的数量、上师瑜伽的正行修法情况、根本上师与金刚持无分别的道理、收放光明等,又如何去行持呢?”
《善慧笑音答复》中说:
“观师住何处?谓随自信解,
面前顶心间。《阿布达那》云:
‘具恩上师尊,手心或心间,
于身何处修,千佛齐加持,
云集行者身。’上师之数量,
瑜伽正修法,观同金刚持,
光明收放等,如何作次第?
雪山净饭子,一切智亲传,
清净耳传法,犹如它处写。”
戊二:迎请智慧尊融入无分别的作法
仪轨中:“众圣三门三金刚相吽字放光作钩形
从本性处迎请智尊融合无分安稳住
三世圆满安乐生源处根本上师本尊圣三宝
勇士空行及诸护法众大悲所感祈愿降临此”
观修法者:一切资粮田,尤其具三层勇识的具恩根本上师心间,向十方遍照光明钩,迎请十方诸佛佛子,皆现上师供资粮田的行相。
迎请法虽有多种,此处是说从自性法身处迎请。如是迎请的智慧尊降临如前已观想清楚的上师本尊圣众的顶端,念诵:“杂吽榜火。”胜解二者无分别地融合在一起,坚固而住。
念咒的时候,观想法者:念“杂”时,观想智慧尊到达各自三昧耶尊的顶端;念“吽”时,观想智慧尊融入三昧耶尊;念“榜”时,观想二者无分别地融为一体;念“火”时,观想非常欢喜地坚固而住。
“三门三金刚相”的意思,依《教授穗》所说,广者是说观修各本尊顶端有身金刚毗卢佛,其心间有嗡;颈部有语金刚阿弥陀佛,其心间有阿;心间有意金刚不动佛,其心间有吽。若略者,如上所说三字安立,三字也称为三金刚。
于此,迎请智慧尊融入三昧耶尊的用意,在《教授穗》中说是为了遮止凡庸的显现贪著。它的意思是说因为上师能仁金刚持身体遍及一切世界,所以自然也正安住在自己面前,通过无著菩萨修至尊弥勒法的故事,以及往昔许多大成就者修本尊法的公案,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我们凡夫的虚妄分别里,总感觉佛菩萨安住在其它世界,为了遮止这种分别,故而迎请智慧尊融入三昧耶尊。
三昧耶尊(誓言本尊)的意思,从字面上来讲的话,《教授穗》中释为是智慧萨垛来去的地方。
弥勒怙主大宝上师说:“上师的身体是十方一切佛陀的集会厅。”如果知道审察其中的道理,则会对上师瑜伽生起殊胜的定解。
观上师与金刚持无分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巧少女不会受伤迷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