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防雷灯的种类和用途途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交流电源防雷模块适用于配电室、配电柜、开关柜、交直流配电屏、通信、电子、电力、网络、能源、铁路、公路等系统的电源保护;· 建筑物内有室外输入的配电箱、建筑物层配电箱;· 用于低压( 220/380VAC)工业电网和民用电网;·信号防雷器用于线路侵入的过电压保护;避雷针用于直击雷防护; 在电力系统中, 主要用于自动化机房、变电站主控制室电源屏内三相电源输 入或输出端。
理 通过组成拦截
适用范围 通信基站、4G基站、防雷地网改造
类 接地体和接地线
防雷,是指通过组成拦截、疏导最后泄放入地的一体化系统方式以防止由直击雷或雷电的对建筑物本身或其内部设备造成损害的防护技术。
在户外遇到,都应该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雨,如果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躲到山洞中去。据《中国防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室外防雷要注意以下5点:1、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2、不要停留在铁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3、应迅速躲入有防雷保护的建(构)筑物内,或有金属壳体的各种车辆及船舶内。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应立即双脚并拢下蹲,头部向前弯曲,降低自己的高度,以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因为雷电流经落雷点会沿着地面逐渐向四周释放能量。此时,行走之中人的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电位差不同,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4、不要在大树(在野外有时也可以凭借较高大的树木防雷,但千万记住要离开树干、树叶至少两米的距离。)、电线杆、广告牌、各类铁塔底下避雨。因为此时,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接触大树、电线杆、各类铁塔就仿佛手握防雷装置引下线一样,就很可能会被雷击。5、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游泳池、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雷雨。
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击而造成损害;二是接地,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措施。
防雷接地的概念及分类
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其作用是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防雷系统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接地工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周围环境对工程效果的影响,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实践要求要有系统的接地理论来对工程实际进行指导。而设计的优劣取决于对当地土壤环境的诸多因数的综合考虑。土壤电阻率、土层结构、含水情况以及可施工面积等因数决定了接地网形状、大小、工艺材料的选择。因此在对人工接地体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地网所在地的土壤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情况,尽量进行准确设计。接地体:又称接地极,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体。 接地体做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接地设计中,利用与地有可靠连接的各种金属结构、管道和设备作为接地体,称为自然接地体。如果自然接地体的电阻能满足要求并不对自然接地体产生安全隐患,在没有强制规范时就可以用来做接地体。而人为埋入地下用作接地装置的导体,称为人工接地体。一般将符合接地要求截面的金属物体埋入适合深度的地下,电阻符合规定要求,则做为接地体。具体参考接地规范,防雷接地、设备接地、静电接地等需区分开。接地是防雷工程的最重要环节,不论是直击雷防护还是雷电的、电磁感应和雷电波入侵的防护技术,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因此没有良好的接地技术,就不可能有合格的防雷过程。保护接地的作用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降低接点的对地电压,避免人体触电危险。
接地体的种类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中直接与大地接触的起散流作用的金属导体成为接地体。接地体主要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类:各类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用来兼作接地的金属导体称为自然接地体。埋入地中专门用作接地金属导体称为人工接地体,它包括铜包钢接地棒、铜包钢接地极、铜包扁钢、电解离子接地极、接地模块、“高导模块”。
由、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通过消除雷击危险性,使保护目标不再遭受雷击的新一代避雷技术,称为“智能避雷技术” 。以原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电学组专家团队,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开发,从理论分析、模拟计算、实验测试、模型实验、工程实用化研究、外场实验等各个角度和方法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期间经多次大小各类专家会议的评审鉴定,得到充分肯定,被誉为“21世纪防雷事业的曙光” 。2002年联合国发明协会评选全世界的发明创造。智能避雷技术获得金奖的同时,荣获我国唯一的一项特别金奖,被联合国国际专家组誉为“人类生存和保障的最佳发明” 。通过了测试中心的检测。通过了国军标要求的温度、震动、冲击、和电磁兼容的测试。列入了。获得了环保认证。企业标准获得了质监局的登记备案。获得了中国专利证书。获得了美国专利证书。申报了国际专利,并申报了美、日、德、英、意、、俄等国专利。智能避雷技术是目前为止国际上唯一可以把雷害拒之于门外,为现代化和信息化保驾护航的环保类新型避雷技术。它不仅能够弥补传统避雷方式不能保护信息装备的不足,而且由于其不靠接地,所以特别适用于高山雷达站等接地困难的场所,以及车辆、舰船、飞机、导弹等不能接地的移动目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对提高我国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望列入国际标准,成为继福兰克林之后的第二个通行防雷方法,实现人类避雷技术史上的革新。
避雷针、、避雷网和避雷带都是,它们都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此保护被保护物免受雷击。接闪器所用材料应能满足机械强度和耐腐蚀的要求,还应有足够的热稳定性,以能承受雷电流的热破坏作用。
避雷器的作用是用来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一个电器。避雷器的类型主要有保护间隙、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保护间隙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一般用于配电系统、线路和变电所进线段保护。阀型避雷器与氧化锌避雷器用于变电所和发电厂的保护,在500KV及以下系统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在超高压系统中还将用来限制内过电压或作内过电压的后备保护避雷器并联在被保护设备或设施上,正常时装置与地绝缘,当出现雷击过电压时,装置与地由绝缘变成导通,并击穿放电,将雷电流或过电压引入大地,起到保护作用。过电压终止后,避雷器迅速恢复不通状态,恢复正常工作。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线路,也用作防止高电压侵入室内的安全措施。避雷器有保护间隙、管型避雷器和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电源防雷器
电源防雷器是防止雷电和其他内部过电压侵入设备造成损坏,从室外防雷与线路防雷相结合的综合防雷方案,介绍了外部避雷和内部避雷、保护区、防雷等电位连接等概念。分析了电源防雷工作原理。采用电源防雷能在最短时间内释放电路上因雷击感应而产生的大量脉冲能量短路泄放到大地,降低设备各接口间的电位差,从而保护电路上的设备。电源防雷器分为B、C、D三级。依据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的分区防雷、多级保护的理论,B级防雷属于第一级防雷器,可应用于建筑物内的主配电柜上;C级属第二级防雷器,应用于建筑物的分路配电柜中;D级属第三级防雷器,应用于重要设备的前端,对设备进行精细保护。正确安装电源防雷器,设备因雷击导致电源损坏的机会,可以减少到接近零,即可免除更换设备之费用,保障系统不间断连续运行。并可减少建筑物因雷击所引起的电源火警机会,确保人身及其他财产的安全。
信号防雷器
信号防雷器在产品的设计上,依据IEC 61644的要求,分为B、C、F三级。B级(Base protection)基本保护级(粗保护级),C级(Combination protection)综合保护级,F级(Medium&fine protection)中等&精细保护级。专业用于网络、通讯、光缆、广播、电视、监控、视频等设备的雷电保护设备。
视频防雷器
也称电涌保护器,有两种,一种是75欧姆,一种是50欧姆。其中50欧姆的用于有线电视的室外电缆传输保护,75欧姆的用于视频传输,比如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传输,俗称:视频防雷器。视频防雷器安装于视频传输线的两段(前后端),可以有效保护摄像机、球机、矩阵、数字录像机、监视器不受雷电的破坏。视频防雷器完整的内部结构一般可分为三部分:放电部分、稳流部分、稳压部分;性能好的视频防雷器里面还添加了可提高信号防雷器传输频率的电路,以减少因接口等处的损耗。
防雷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是防雷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地装置向大地泄放雷电流,限制防雷装置对地电压不致过高。除独立避雷针外,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装置共用。为所雷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以防雷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叫做防雷接地。防接地装置包括以下部分:1、雷电接受装置:直接或间接接受雷电的金属杆(接闪器),如、避雷带(网)、架空地线及避雷器等。2、接地线(引下线):雷电接受装置与接地装置连接用的金属导体。3、接地装置:接地线和接地体的总和。
测量和控制装置
测量和控制装置有着广泛的,例如生产厂、建筑物管理、供暖系统、报警装置等。由于雷电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过电压不仅会对控制系统造成危害,而且对昂贵的转换器、传感器也会造成危害。控制系统的故障通常会导致产品损失和对生产的影响。测量和控制单元通常比电源系统对浪涌过电压的反应更加敏感。
自身安全防护
1、在两次雷击之间一分钟左右的间隙,应尽可能躲到能够防护的地方去。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应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2、在野外也可以凭借较高大的树木防雷,但千万记住要离开树干、树叶至少两米的距离。依此类推,孤立的下、高大的金属物体旁、电线杆下都不宜逗留。此外,站在屋檐下也是不安全的,最好马上进入建筑物内。3、中若手中持有金属雨伞、高尔夫球棍、斧头等物,一定要扔掉或让这些物体低于人体。还有一些所谓的绝缘体,像锄头等物,在雷雨天气中其实并不绝缘。4、雷雨时,室内开灯应避免站立在灯头线下。5、不宜使用淋浴器。因为水管与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家用电器保护
1、雷雨天气里应尽量避免使用家用电器,并拔掉电器电源插头和信号插头。2、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电源入户处安装电源避雷器,并在有线电视天线、电话机、传真机、电脑MODEN调制解调器入口处、卫星电视电缆接口处安装信号避雷器。但是安装时要有好的接地线,同时做好接地网。3、每天收听气象预报,得知当天有时应在上班前将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头、信号插头拔掉,并且出门时不要忘记关门窗,以防止滚球雷的侵入。
建筑物的保护
1、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网格密度按建筑物类别确定)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2、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引下线间距按建筑物类别确定)。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3、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且不小于3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简易地网+隔离防护”
传统的接地技术都是以降低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为目标,通过采用不同的接地网建筑材料(钢材、铜材、铜包钢等材料)、采用降阻剂改善土壤电离度等方法来实现小的接地电阻的接地网。远征技术第一次提出了采用隔离的方法隔离雷电流以及其他干扰源不侵入被保护设备和网络,从而实现接地和工作的真正目标。采用电子设备的方法隔离雷电流和其他干扰源,传统技术依靠接地电阻小来分流较大的电流分量,而远征技术通过在被保护的设备的接地线路采用不同频段的阻抗来实现电流的分配,从而实现分流,电子产品的阻抗提高较接地网降低接地电阻要简单、经济的多。
与传统的技术解决手段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建立了新的接地系统模型,按接地的功能进行分组接地。采用“隔离式分组接地技术”的联合接地系统,规范了接地方法,在工程实现上采用“接地分配箱”的方法,使今后的通信局站的设计、施工、维护更加规范、简便,尤其是接地线的维护管理更加清晰,完全消除了原来的接线混乱状态,既降低了雷击故障概率、提高了网络运行质量,同时又大幅度的降低了基站建设投资和维护费用,具有很显著的可靠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2、在新的接地系统模型上建立了电源、信号端口的雷电以及其他干扰源的防护方法,明确端口隔离防护理念,找出设备雷击损坏的最真实的原因,为选择最佳的防护方法和设施提供理论依据,真正的提高网络和设备的可靠性。该技术实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完全隔离,不存在相互影响;有效防止了因为雷电流使地电位提高而造成的电力、电子(通信)设备系统工作接地和机壳的电位提高,保证了电力、电子(通信)网络的正常工作和设备维护人员的安全。3、该技术实现了联合接地电阻的大小不再影响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的电位,从而使联合接地电阻值可以放大,例如选择一定的滤波器参数可以在联合接地电阻为100欧姆(此指标为远征的产品生产的基础指标)的接地系统达到接地系统5欧姆的频率效应水平和防护水平;因此,通信局站可以不需要原来要求的小的接地电阻值。4、实现了接地系统不需要较大的第一次建设投资和今后的维护投资,也不需要使用降阻剂等化学品,提高了接地系统的使用寿命;实现了无源器件的使用,完全实现接地系统的免维护;实现了符合现代技术发展方向和相关行业技术。如《中国移动通信基站防雷系统管理规定》(2006年4月发)第4节第1条规定:“当基站的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om时,可不对基站的工频接地电阻予以限制”;第4条规定:“要求不提倡使用降阻剂及高效接地棒之类的产品降低接地电阻”。5、在实际的基站中往往土壤电阻率大的地方多在高山等环境恶劣处,传统方法就是采用降阻剂及高效接地棒之类的产品降低接地电阻,如果在接地方法上遵守新规定就意味着该通信基站存在着很大的故障隐患。因此,这些接地技术新规定的补充和最佳防护措施;实现了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电子(通信)设备及网络的瞬间中断、退服、硬件设备损坏问题;适用面很广泛,新建和改造等安装极为简便,填补了国内、国际的防护空白。6、该技术已经商业化,在电力、通信等领域取得以下成果:安装和建设速度更快。电子设备实现了“工厂制造取代现场制造”,安装方便可提高建设速度,加快投入产出,比如普通通信基站工程平均可以节约建设时间15—30天;投资更省。减少规划、设计、征地、补偿、安装、维护等一系列工序,节约大量的建设和维护投资,不需要改造和少维护至少可以减少30%;防护效果更好。大幅度减少接地故障和雷击灾害,雷击故障从 5%-10%下降到1%以下,防护效果提高5—10倍;更节能减排。减少钢材\铜材和化工材料的应用,减少土地占用。国内国际均采用传统的接地方法,远征是唯一一家采用创新的防护接地方法,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环保节能的效益。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if list && list.length}}  摘 要:本文分析了配电网线路与设备的防雷措施,针对技术性与经济性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了配电防雷技术建议,分为配电线"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配电网线路与设备防雷技术研讨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本文分析了配电网线路与设备的防雷措施,针对技术性与经济性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了配电防雷技术建议,分为配电线路防雷和配电设备防雷,前者包括避雷线的保护和避雷器的安装,后者讨论了变电所防雷、配电变压器防雷及线路开关设备防雷。本文对配电网线路与设备防雷技术方面具有贡献性意义。 中国论文网 /1/view-7027445.htm  关键词:配电网;设备;防雷技术;避雷线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   1 国内外配电网防雷技术   1.1 国外配电网防雷技术   防雷技术最早源自于欧美和日本,目前防雷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广泛,早期,安装线路避雷器是防止电力系统过压的主要措施,20世纪初期,日本、美国以及欧美等国家线路避雷器的安装已达到90%,这种防雷措施的效果十分明显;20世级中叶以后,避雷针成为配电网线路防雷的基本措施。   1.2 国内配电网防雷技术   国内的配电网防雷技术主要分为配电线路防雷和配电设备防雷;国内主要采用架设避雷线作为防雷的基本措施,90年代年开始研究并使用避雷器,避雷器的使用使防雷的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近年来我国也采用了变压器防雷及开关设备防雷等技术。   2 配电网防雷措施分析   2.1 技术性分析   配电网防雷措施主要包括安装避雷器、线路过压保护器、防弧金具、避雷线等   2.1.1 安装避雷器主要应用于架空绝缘线路中,避雷器能有效地抑制过载电压,防止线路因过载而烧毁,甚至漏电,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其不足之处在于保护范围较小,长期承受过载电压,导致避雷器的使用寿命较短,且成本较大,定期检修的工作量较大等。   2.1.2 线路过压保护器也能起到抑制电压、防止线路过载的作用,不同之处在于,线路过压保护器不用直接承受过载电压,故使用周期较长,不用定期进行维护;缺点是保护范围较小,安装时需使用电线杆进行间隔连接,投资成本较大。   2.1.3 防弧金具结构简单,主要作用是防止绝缘导线的断裂,缺点是不能阻止雷击后的跳闸事故,且安装工艺较高。   2.1.4 避雷线对于架空绝缘线上的雷电感应效果较好,也可以起到保护电路防止过载电压的作用,不足之处是对直击雷无效,面对直击雷造成的绝缘导线线路的损坏难以解决。   2.2 经济性分析   避雷器,线路过载保护器,防弧金具,避雷线的使用各有利弊,下面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他们的使用价值;前提是安装相同的线路长度,避雷器和线路过载保护器的安装较容易,采用隔杆安装的方式,电线杆塔的安装为每隔20米一个,安装避雷器和线路过载保护器的投资费用约为每千米1万元;避雷线的安装较难,采用全线架设的方式,电线杆塔的安装为每隔20米一个,避雷线的投资费用为每千米2~3万元;防弧金具的安装最难,采用隔杆安装的方式,电线杆塔的安装为每隔20m 1个,防弧金具的安装费用约为每千米1.8万元。以上几种避雷的措施各有长处,实际安装时应根据需要和实际的安装环境均衡考虑来选择。   3 配电防雷技术建议   3.1 配电线路防雷(   3.1.1避雷线的保护   架设避雷线一般应用于35KV以上的线路,35KV以下的线路中压配电网绝缘水平较低,直击雷易导致线路中发生短线,而且全线架设的成本较高,所以一般应用于高于35KV以上的线路,对于10KV的架空线路,就经济和可靠性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一般在雷电发生较频繁的地区架设避雷线,并改善电线杆接地的电阻。   3.1.2绝缘导线防雷   绝缘导线防雷主要是指绝缘线路防止雷击断导线,绝缘导线防雷推荐使用防弧金具和防雷金具,防弧金具和防雷金具在工作原理上较为相似,防雷金具的效果相对较好一些,尤其是在耐烧性,稳压性,免维护性等方面,防雷金具优于防弧金具。   3.2 配电设备防雷   配电设备防雷主要包扩变电所防雷,变压器防雷和线路开关设备防雷;变电所防雷主要使用避雷器和避雷针,若两者结合使用,防雷效果会更好,避雷器主要安装在变电所入线、出线及母线上,防止雷击造成的断线问题,避雷器一般与变电所设备并联使用,当出现雷击时,避雷器可限制电压,将雷击产生的电流引入地下,以保证避雷线路及设备的安全;变压器能起到变压的作用,通常在变压器的高电压一侧安装防雷器,以保护变压设备的正常运行。   4 总 结   对比讨论了国内外配电网防雷技术,然后对防雷措施进行了技术性和经济性上的分析,主要针对避雷器的使用和防护措施进行了讨论,其中避雷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设备安全,建议使用带间隙复合外套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避雷器的放电电压要低于设备的绝缘冲击电压,当电压过载时避雷器能自动切断工频续流,从而保证系统能够时刻处在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静. 关于10Kv配电网防雷技术研究[J]. 化工管理,2014(27):97.   [2] 农斌. 农村10kV配网线路防雷技术[J]. 技术与市场,2014(10):40,4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现在的位置: >
> &>&&>&配电网10kV避雷器的选择和使用(1)
配电网10kV避雷器的选择和使用(1)
作者:徐晓刚,彭向阳
&& 16:28:04&&&
& 所属频道: & &
摘要:介绍了配电网避雷器的结构、分类、基本特性以及其安装使用的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确定了选择配电网避雷器的一般程序和性能要求;提出配电网避雷器的使用要求及运行管理要求。对配电网避雷器的选型、安装及运行使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避雷器是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装置,又称过电压限制器。在配电系统中,设备的主要风险来自感应雷和对所连架空线的直击雷。未与架空线连接的电缆系统,因故障或开关操作引起的过电压所占比例大,但也会产生雷电感应过电压,引起闪络并严重损坏设备,影响用户的正常供电。通过避雷器和绝缘装置的适当配合可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1 配电网避雷器的结构1.1 配电网避雷器的分类和内外结构配电网用避雷器结构分瓷套式避雷器和复合外套式避雷器2种。瓷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功能部分由不同的机械结构以及叠加起来的金属氧化物电阻片柱组成,具有非线性伏安特性。避雷器内空间介质通常是氮或干燥的空气;瓷外套用以保护避雷器功能元件免受环境的影响,其机械强度、闪络距离、爬电距离、污秽条件下的性能、防湿气侵入的密封性必须满足相关要求。避雷器外套内壁和功能元件之间的空隙可能完全或部分填满了气体(如干燥的空气或氮气),或固体或半固态材料(如硅橡胶)。避雷器相关标准未规定配电网用避雷器必须设置压力释放装置,当功能元件因能量过负荷被击穿或闪络后,避雷器外套可能会爆破。密封系统是避雷器(不仅指瓷外套避雷器)最敏感的部件,瓷外套避雷器中湿气浸入是影响金属氧化锌避雷器(metal oxide arrester,MOA)寿命的1个主要因素(MOV的电气寿命也是1个因素,例如其电压、电流特性的改变,但不是主要因素)E23。1.2 配电网避雷器的结构形式1.2.1 管型设计这种避雷器采用的外套包含一定的气体体积(与瓷外套相似),为非瓷性复合外套,外部有伞裙的由增强塑料玻璃纤维管制成,并直接模压在玻璃纤维管上。避雷器内部的周围介质一般为氮气或者空气。目前常使用的外套是直接套在电阻片柱上,外套内不包含预留的气体。1.2.2 缠绕型设计避雷器的机械支撑部分使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iberglass&reinforced plastics,FRP)缠绕型结构,它可以通过环氧树脂浸透玻璃粗纱来实现,也可以用预浸渍网或带缠绕在电阻片柱上,然后在烘箱中固化而成,所得到的管型缠绕电阻片柱可以完全被包裹(可以预留薄弱点以保证在避雷器过载时外套打开),也可以有预留窗口。这种缠绕也可能是1个预制的FRP管,包裹在MoV柱上,二者之间的空隙可用弹性材料填充。1.2.3 笼型设计笼型设计的M0V柱由FRP网或FRP棒或FRP带以极高的张力夹紧。MoV本身即为机械支持结构,而玻璃钢则形成1个开放的笼子,也有用带子缠绕玻璃钢笼子以增加机械强度,改善短路性能。外部伞裙必须直接模压在模件上,通常使用的是硅橡胶。上述3种形式结构的避雷器的外部伞裙必须直接模压在模件上,通常使用的是硅橡胶。2 配电网避雷器的基本特性避雷器具有保护特性和运行特性。避雷器的保护特性反映其限制电力系统过电压的能力,是输变电设备绝缘配合的基础。改善避雷器的保护特性可以提高被保护设备的运行安全可靠性,降低绝缘水平。避雷器的保护特性由保护水平决定。避雷器的运行特性应包括动作负载稳定性和运行寿命特性(包括长持续时间运行电压下的寿命及各种过电压下的寿命)等。3 配电网避雷器的选择配电系统很少有防雷屏蔽,因此配电网避雷器会遭受直接雷击和较多的感应雷。应给予这种避雷器由雷电引起的瞬态过电压极大的关注,相对而言,操作过电压并不重要。配电设备包括避雷器,与电站设备相比是低廉的,但其用量巨大。对具有特殊用途的避雷器进行单独的研究通常不经济、不可行。因此,配电网避雷器的选型通常要考虑到使其能用于系统中任何相似的地方而不是某一特定的位置;而且配电网多为中性点绝缘和谐振接地系统,其接地故障暂时过电压持续时间比较长,所以配电网用避雷器的选择有特别要注意的地方。3.1 选择配电网避雷器的一般程序避雷器的保护特性和运行特性互相制约。提高避雷器额定电压,则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工频过电压耐受能力以及能量吸收能力亦随之提高,但过电压下的保护裕度减小(即残压高)。因此,选择适当的避雷器是1个优化的过程,必须考虑大量的系统和设备参数。选择配电网用避雷器的一般程序如下:a)根据避雷器使用的当地条件,如海拔、气温、风速、污秽、地震等环境因素进行选择(如属于非正常使用条件,须经供需双方协商,拟订出非正常使用条件下的避雷器);b)根据最高系统电压来确定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c)根据暂时工频过电压来确定避雷器的额定电压;d)估算通过避雷器的预期雷电放电电流,选择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等级及大电流冲击值;e)估算通过避雷器的预期操作冲击电流和能量,选择避雷器的方波冲击电流放电等级;f)根据预期故障电流来选择避雷器的压力释放等级;g)选择满足要求的避雷器,确定其雷电冲击保护特性;h)确定被保护设备的配和用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应考虑架空线路的雷电特性,确定典型的雷电过电压侵入波;确定避雷器和被保护设备之间的距离;依据标准GB311.2~6~1983《高电压试验技术》确定被保护设备的额定雷电冲击绝缘水平;如果被保护设备的额定绝缘水平较低,则应重新考虑避雷器的额定电压、持续运行电压、标称放电电流等级、方波冲击电流放电等级及避雷器和被保护设备之间的距离。3.2 按使用地区环境条件进行选择按使用地区环境条件进行选择,考虑如温度、日照、风速、冰雪、相对湿度、污秽、海拔、地震、雨等环境条件。4 配电网避雷器的应用4.1 配电网避雷器的安装对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装配、安装、维护、运输、储存和废弃,制造厂家应给出清晰的说明,并在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手册)中明确规定。避雷器用脱离器是当避雷器故障时,使避雷器与系统断开的装置,用于防止系统持续故障,并给出可见标识。脱离器脱离时切断流经避雷器的故障电流通常不是该装置的功能。脱离器通常直接置于避雷器接地侧,应隔离避雷器和地电位,并且指出应替换的故障避雷器。当避雷器正常运行时,如通过雷电流时,脱离器不应动作;只有当避雷器过负荷时,脱离器应自动将避雷器脱离,它们的接地引线应是软线,且必须保证避雷器下方有足够的绝缘距离,使脱离的接地引线能自由地摇摆。当脱离器动作后,在避雷器下部接地端会出现施加的运行电压时,不会引起放电。脱离器可防止过负荷避雷器引起永久性短路而导致的系统跳闸,为用户持续供电[43。对于很难到达的地方或过负荷避雷器不能很快替换时,这是优点;缺点是当避雷器被脱离后,因无保护,应尽快替换事故避雷器,以免与系统脱离后失去控制。绝缘托架与脱离器一并安装,以便能在避雷器故障后重合配电变压器,其他托架用于安装。如果高压熔断器与脱离器在1条回路上,这2个保护装置的响应特性应彼此匹配。脱离器的响应速度应高于或至少应与高压熔断器一样。这是为了避免更换后的新熔丝由于短路存在而再次切断短路电流。故障指示器的功能是用鲜明的颜色材料显示避雷器已过负荷,需要替换,它们不能使避雷器与地电位脱离。故障指示器可以安装在避雷器高压端,也可以直接安装在避雷器接地端。如果避雷器过负荷,短路则是永久性的,应尽快检测出损坏的避雷器并进行替换。
来源:《广东电力》
投稿热线:010-
热门电气招聘公告
?&?&?&?&?&?&?&?&?&?&
《配电网10kV避雷器的选择和使用》的相关文章
《配电网10kV避雷器的选择和使用》的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kv配电网防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