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kj/d给女生kj是什么意思思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H4中碳原子的成键轨道的示意图为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则表示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H=-571.6&kJ/molC.CH4Si的结构式:D.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Fe3++3H2O═Fe(OH)3↓+3H+
A、CH4中碳原子的一个2s轨道与三个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4个完全相同的sp3杂化轨道,故A错误;B、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则2mol氢气燃烧放热为571.6 kJ,所以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H=-571.6 kJ/mol,故B正确;C、C和Si的最外层有四个电子能形成4个共价键,所以题中图象不正确,故C错误;D、胶体是一种均匀的液体,不是沉淀,所以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Fe3++3H2O═Fe(OH)3(胶体)+3H+,故D错误;故选B.
为您推荐:
A、CH4中碳原子的成键轨道为4个sp3杂化轨道;B、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C、C和Si能形成4个共价键;D、胶体是一种均匀的液体,不是沉淀;
本题考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结构式;胶体的重要性质;反应热和焓变.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杂化轨道、热化学方程式、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胶体等,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扫描下载二维码[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四种常见元素:A、B、C、D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试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结构性质信息
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
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
基态原子的M层有2对成对的p电子
其原子序数比A、B、C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总和还少1,有+1、+2两种常见化合价(1)写出D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A、B、C、D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2)B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沸点(填“高”或“低”).(3)元素F与A相邻且同主族,它们与氧元素的成键情况如下:
键能(KJ/mol)
640在A和O之间通过双键形成AO2分子,而F和O则不能和A那样形成有限分子,原因是.(4)往D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B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可生成的配合物,该配合物中不含有的化学键是(填序号).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配位键e.金属键(5)下列分子结构图中的“”表示上述相关元素的原子中除去最外层电子的剩余部分,“”表示氢原子,小黑点“”表示没有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表示共价键.则在以上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形成化学键的是(填序号);在②的分子中有个σ键和个π键.(6)已知一种分子B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断裂1molB-B吸收aKJ的热量,生成1molB≡B放出bKJ热量.试计算反应:B4(g)═2B2(g)△H=KJ/mol.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 && >&&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四种常见元素:A、B、C、D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试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结构性质信息
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
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
基态原子的M层有2对成对的p电子
其原子序数比A、B、C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总和还少1,有+1、+2两种常见化合价(1)写出D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A、B、C、D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2)B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沸点(填“高”或“低”).(3)元素F与A相邻且同主族,它们与氧元素的成键情况如下:
键能(KJ/mol)
640在A和O之间通过双键形成AO2分子,而F和O则不能和A那样形成有限分子,原因是.(4)往D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B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可生成的配合物,该配合物中不含有的化学键是(填序号).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配位键e.金属键(5)下列分子结构图中的“”表示上述相关元素的原子中除去最外层电子的剩余部分,“”表示氢原子,小黑点“”表示没有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表示共价键.则在以上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形成化学键的是(填序号);在②的分子中有个σ键和个π键.(6)已知一种分子B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断裂1molB-B吸收aKJ的热量,生成1molB≡B放出bKJ热量.试计算反应:B4(g)═2B2(g)△H=KJ/mol.[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四种常见元素:A、B、C、D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试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结构性质信息
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
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
基态原子的M层有2对成对的p电子
其原子序数比A、B、C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总和还少1,有+1、+2两种常见化合价(1)写出D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A、B、C、D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2)B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沸点(填“高”或“低”).(3)元素F与A相邻且同主族,它们与氧元素的成键情况如下:
键能(KJ/mol)
640在A和O之间通过双键形成AO2分子,而F和O则不能和A那样形成有限分子,原因是.(4)往D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B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可生成的配合物,该配合物中不含有的化学键是(填序号).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配位键&&&&e.金属键(5)下列分子结构图中的“”表示上述相关元素的原子中除去最外层电子的剩余部分,“”表示氢原子,小黑点“”表示没有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表示共价键.则在以上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形成化学键的是(填序号);在②的分子中有个σ键和个π键.(6)已知一种分子B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断裂1molB-B吸收aKJ的热量,生成1molB≡B放出bKJ热量.试计算反应:B4(g)═2B2(g)△H=KJ/mol.科目: 高中化学最佳答案解:A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则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故A为C,B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则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故B为N,C的基态原子的M层有2对成对的p电子,故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故C为S,D的原子序数比A、B、C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总和还少1,即为29,故D为Cu,(1)铜原子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在四种原子中,只有铜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第一电离能最小,故答案为:3d104s1;Cu;(2)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较高,比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PH3的沸点高,故答案为:高;(3)从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出:C=O的键能比C-O的键能的两倍要大,Si=O的键能比Si-O的键能的两倍要小,所以Si和O成单键更稳定,而C和O以双键形成稳定分子,故答案为:C=O的键能比C-O的键能的两倍要大,Si=O的键能比Si-O的键能的两倍要小,所以Si和O成单键更稳定,而C和O以双键形成稳定分子;&&(4)[Cu(NH3)4]SO4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之间以配位键相结合,内界与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氮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之间为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ac;(5)①为氨气②为乙炔③为甲烷,其中氨气和甲烷的中心原子均以sp3杂化形成化学键,在乙炔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其中一个为σ键,另两个为π键)和两个碳氢单键(均为σ键),故答案为:①③;&3;&2;&&&&(6)1molN4分子中含有6mol的N-N键,断裂这些化学键要吸收6aKJ的能量,生成2molB≡B放出2bKJ热量,故△H=-(2b-6a),故答案为:-(2b-6a).解析(1)根据铜原子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来确定外围电子排布式,最外层电子数为个的元素的原子更易失去这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最小;(2)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较高;(3)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Si=O的键能比Si-O的键能的两倍要小,Si和O成单键更稳定;(4)[Cu(NH3)4]SO4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之间以配位键相结合,内界与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氮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之间为极性共价键;(5)氨气和甲烷中的氮原子和碳原子分别有3个、4个未成对电子,分别和氢原子采用sp3杂化形成化学键;乙炔中有一个碳碳三键和两个碳氢单键;(6)△H等于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生成所释放的能量的差值.知识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推荐文章热门知识点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2012o保定一模)A、B、C、D、E五种溶液的溶质分别是HCl、CH3COOH、NaOH、NH3oH2O、Na2CO3中的一种.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Ⅰ.浓度均为0.1moloL-1D与C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Ⅱ.浓度均为0.1moloL-1A和E溶液的pH:A<EⅢ.将一定体积pH=10的A溶液分别与0.5L0.01moloL-1B溶液、0.48L0.01moloL-1C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C是溶液(填化学式).(2)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和E分别与足量的铝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3)将等体积等物质的暈浓度的B和D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的原因是(4)将C溶液逐滴滴加到A溶液中,不断振荡,当滴加到A、C等物质的量时,溶液中所有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的关系是.(5)相同条件下,H++OH-═H2O的△H=-57.3/mol,CH3COOH(aq)与NaOH(aq)反应的△H=-55.4KJ/mol,则CH3COOH(aq)?CH3COO-(aq)+H+(aq)的△H=.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 && >&& >&(2012o保定一模)A、B、C、D、E五种溶液的溶质分别是HCl、CH3COOH、NaOH、NH3oH2O、Na2CO3中的一种.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Ⅰ.浓度均为0.1moloL-1D与C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Ⅱ.浓度均为0.1moloL-1A和E溶液的pH:A<EⅢ.将一定体积pH=10的A溶液分别与0.5L0.01moloL-1B溶液、0.48L0.01moloL-1C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C是溶液(填化学式).(2)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和E分别与足量的铝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3)将等体积等物质的暈浓度的B和D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的原因是(4)将C溶液逐滴滴加到A溶液中,不断振荡,当滴加到A、C等物质的量时,溶液中所有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的关系是.(5)相同条件下,H++OH-═H2O的△H=-57.3/mol,CH3COOH(aq)与NaOH(aq)反应的△H=-55.4KJ/mol,则CH3COOH(aq)?CH3COO-(aq)+H+(aq)的△H=.(2012o保定一模)A、B、C、D、E五种溶液的溶质分别是HCl、CH3COOH、NaOH、NH3oH2O、Na2CO3中的一种.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Ⅰ.浓度均为0.1moloL-1D与C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Ⅱ.浓度均为0.1moloL-1&A和E溶液的pH:A<EⅢ.将一定体积pH=10的A溶液分别与0.5L&0.01moloL-1B溶液、0.48L0.01moloL-1C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C是溶液(填化学式).(2)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和E分别与足量的铝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3)将等体积等物质的暈浓度的B和D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的原因是(4)将C溶液逐滴滴加到A溶液中,不断振荡,当滴加到A、C等物质的量时,溶液中所有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的关系是.(5)相同条件下,H++OH-═H2O的△H=-57.3/mol,CH3COOH(aq)与NaOH(aq)反应的△H=-55.4KJ/mol,则CH3COOH(aq)?CH3COO-(aq)+H+(aq)的△H=.科目: 高中化学最佳答案解:A、B、C、D、E五种溶液的溶质分别是HCl、CH3COOH、NaOH、NH3oH2O、Na2CO3中的一种,先将溶液分为两组:一组为酸性溶液:HCl、CH3COOH;另一组为碱性溶液:NaOH、NH3oH2O、Na2CO3;根据Ⅲ“pH=10的A溶液”可知A为碱性溶液,则B、C为酸性溶液,即B、C为HCl、CH3COOH中的一种,所以A、D、E为:NaOH、NH3oH2O、Na2CO3中的一种;由Ⅲ可知,含有相同的A的溶液分别与B、C反应后显示中性,B消耗的物质的量多,说明B为弱电解质,即B为CH3COOH,则C为HCl,再根据Ⅰ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D和氯化氢反应,溶液显示酸性,则D为氨水,最后根据Ⅱ浓度均为0.1moloL-1 A和E溶液的pH:A<E,可以推断A为Na2CO3,E为NaOH,所以A为Na2CO3,B为CH3COOH,C为HCl,D为氨水,E为NaOH,(1)根据以上推断可知,C为盐酸溶液,故答案为:HCl;(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HCl和NaOH,根据关系式:Al~3HCl、Al~NaOH,等物质的量的氯化氢和氢氧化钠消耗的金属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1:3,故答案为:1:3;(3)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氨水溶液混合后,反应生成了醋酸铵溶液,由于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与铵离子水解程度相等,所得溶液的PH=7,故答案为:醋酸根的水解程度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当;(4)将HCl溶液逐滴滴加到Na2CO3溶液中,不断振荡,当滴加到HClA、Na2CO3等物质的量时,恰好得到NaHCO3和NaCl溶液,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和电离,所以c(HCO3-)<c(Cl-);由于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大于电离程度,所以c(CO32-)<c(OH-),故溶液中所有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的关系为:c(CO32-)<c(OH-)<c(HCO3-)<c(Cl-),故答案为:c(CO32-)<c(OH-)<c(HCO3-)<c(Cl-);(5)根据题中信息可以写出以下热化学方程式:H+(aq)+OH-(aq)═H2O(aq)△H=-57.3/mol& ①,CH3COOH(aq)+OH-(aq)═CH3COO-(aq)+H2O(l)△H=-55.4KJ/mol&&②,由盖斯定律:②-①可得:CH3COOH(aq)?CH3COO-(aq)+H+(aq)△H=+1.9kJ/mol,故答案为:+1.9kJ/mol.解析先将溶液分为两类:酸性溶液为:HCl、CH3COOH;碱性溶液:NaOH、NH3oH2O、Na2CO3,根据Ⅲ可知A为碱性溶液,则B、C为酸性溶液,即B、C为:HCl、CH3COOH,所以A、D、E为:NaOH、NH3oH2O、Na2CO3,由Ⅲ可知,相同的A溶液与酸反应显示中性,B消耗的物质的量多,说明B为弱电解质,即B为CH3COOH,则C为HCl,再根据Ⅰ可知,D为氨水,最后根据Ⅱ浓度均为0.1moloL-1 A和E溶液的pH:A<E,可以推断A为Na2CO3,E为NaOH,(1)根据以上分析写出C的化学式;(2)根据等物质的量氯化氢与氢氧化钠消耗的金属铝的物质的量计算出转移的电子数;(3)等物质的量的醋酸与氨水混合后反应生成了醋酸铵,根据醋酸根离子和铵离子水解情况及溶液显示中性分析;(4)根据HCl与Na2CO3等物质的量反应,恰好得到NaHCO3和NaCl分析;(5)根据盖斯定律及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CH3COOH(aq)?CH3COO-(aq)+H+(aq)的△H.知识点: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推荐文章热门知识点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8分) 反应aA(g) +bB(g) &&&&&cC(g)+d D(g)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且起始时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则
(1)平衡时A与B的转化率之比是&&&&&&&&&&&&&&&& 。
(2)若同等倍数地增大A、B的物质的量浓度,要使A与B的转化率同时增大,(a+b)与(c+d)所满足的关系是(a+b)&&&&&&&&&&&& (c+d ) (填“&”“=”“&”或“没关系”)。
(3)设定a=2 ,b=1,c=3,d=2,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依次是2 mol、1 mol、2 mol、1 mol,B的物质的量依次是1 mol、1 mol、2 mol、2 mol,C和D的物质的量均为0。则在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最大的容器是&&&&&&&&&& ,B的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容器序号)。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云南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二4月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填空题
(8分)现有反应aA(g)+bB(g) 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则:(1)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且a+b________p(填“&”“&”或“=”)。(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正反应速率________。(3)若加入B(体积不变),则A的转化率__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__。(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________。(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B.图2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图3表示反应aA(g)+bB(g)cC(g)表示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若p1&p2
此反应自发进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低温
D.图4 表示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届云南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二4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8分)现有反应aA(g)+bB(g) 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则:
(1)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且a+b________p(填“&”“&”或“=”)。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正反应速率________。
(3)若加入B(体积不变),则A的转化率__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__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年浙江宁波万里国际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反应aA(g)+bB(g)cC(g)+dD(g)改变条件达到平衡后D的浓度随条件改变的关系如下图,试判断此反应的系数关系和△H正负&&&& (&& )
A.a+b<c+d,△H<0& &&B.a+b<c+d,△H>0
C.a+b>c+d,△H<0&& && D.a+b>c+d,△H>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量kj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