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蔡司fe70200f44说明书

&主题:一个迟到的报告—SONY最新旗舰A7R2使用总结
&[ 主题管理员: qw0358 ]
&浏览:146404&& 回帖:572 &&
泡网分: 1.353
帖子: 1184
注册: 2014年03月
qw0358 发表于
没写,我用过了M43几乎所有的机器和镜头,除了新出的GX8和GX85。
M43我现阶段停在了TP109上。
如果不为了高感和虚化的话,现在的M43完全胜任拍摄要求。
只是M43的投资并不少,不要把它当做卡片机投钱就行了。我试用了奥巴的em5ii,菜单总是不习惯。自用gm1s,能自动识别4个笑脸,我觉得还是挺方便的。有一个不知是不是错觉,gm1s配dg15 1.7的图,100%放大看我觉得低感还行,反而佳能6d配85 1.8和35 2is放大看不那么实,不知是不是去低通和像素的问题。
泡网分: 0.097
注册: 2016年04月
A7M2用了快一年了,感觉还可以,相信A7RM2一定不会差
泡网分: 27.082
精华: 3帖子: 4117
注册: 2005年01月
DannyLeslie 发表于
我试用了奥巴的em5ii,菜单总是不习惯。自用gm1s,能自动识别4个笑脸,我觉得还是挺方便的。有一个不知是不是错觉,gm1s配dg15 1.7的图,100%放大看我觉得低感还行,反而佳能6d配85 1.8和35 2is放大看不那么实,不知是不是去低通和像素的问题。松下的菜单很不好用,而奥巴的菜单是反人类的,但是你打开奥巴的综合信息显示屏幕,触控显示就行了。
另外,我其实不太看的出各个机器的原生最低感的画质差别(出了色彩)。
泡网分: 27.082
精华: 3帖子: 4117
注册: 2005年01月
第一章:前言
A7R2其实是到家有一段时间的机器了,
但是,这个机器在坛子上实在有点火,
所以,一直也就没有来写。
最近SONY又发布了A7S2,
那么,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来写写A7R2也就合适了,
降温后来写还是比较合适的,
可以大大避免被键盘摄影师招呼。
本文所有原片都上传了BAIDU云盘,
包含RAW和JPG
看官自行下载吧。
Baidu云盘地址:
共74张原片
另外,除了外观照,本文的照片都是A7R2拍摄,
原片在云盘上都有。
介于文章太长,我将总结部分放在开头重复一遍:
第十六章:总结
我可以肯定地说,
SONY的A7R2是现阶段最好的微单照相机,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SONY的A7R2是现阶段综合表现第二好的135照相机。
(我认为第一好的是D810)
(DXO的评测说A7R2最好,那也仅针对的是CMOS表现,并不是综合表现。)
能让我吐槽少于10点的机器其实是不多的,
而且,其中的有些吐槽并不是针对A7R2,而是针对E卡口系统而言的。
如果说之前的微单,
甚至是A7、A7R和A7S那一批微单不足以撼动单反基石的话,
那么,现在的A7R2其实已经有足够资本向单反叫板了,
(只是,整个E卡口系统尚欠火候)
作为家用相机,我觉得A7R2是适用的,
我自己买了A7R2,
那是一种向科技进步的尊重,
以及向不断奋斗的SONY的尊重。
下面,正文开始
第二章:本文涉及的器材
虽然我有5DS,我也能借到5DSR,
但是我不打算对比这两个系列的机器,
因为,口水仗太多,
毕竟5DS系列的机器在佳能那边还是当红辣子鸡,
还请各位看官谅解。
真要对比的话,未来再说吧。
如果各位非要在这两个器材上做选择的话,
我的答案是:
看你的镜头群是哪家的,是哪家的选哪家的机身。
如果没有镜头群的负担,
那么,看你的拍摄题材,
主要拍人,选5DS系列更好,
拍其他场景的或者拍摄比较杂,那就选A7R2吧,
本文只是叙述A7R2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特色功能。
本文涉及的器材是:
A7R2和35 2.8镜头。
第三章:体积和重量
同样是全幅机器,在这里对比一下D800
第一张照片是上视图,可见,安装35 2.8的A7R2比D800明显来的小,
第二张是正视图,可见,A7R2的正面投影也比D800来的小。
毕竟人家是微单,体积上确实还是比较小巧的。
但是,全幅微单发展到现在第二代,
明显已经不是那么小,也不是那么轻了。
虽然,现在的二代全副微单仍然比全副单反来的小,来的轻,
但是,其实二者的差距,客观来讲并不如我当年买NEX5C时候的那么震撼。
对于APS单反来说,现阶段的全幅微单已经没有重量和体积的优势了。
不过对于旅行者来说全幅微单还是有优势的,
毕竟尤其是高原的环境下,
轻哪怕100克都是有很大意义的。
只是,A7系列发展到现在也只能做到生活防水,
这个有点可惜,
毕竟作为旅游机器的话,
生活防水还是有点不够。
A7R2的机身侧面的握把比较肥大,
手感很好。
刻意设计在机身外侧的独立录影键,
也不容易被误触。
我觉得A7R2的外形设计的非常好。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
卡口最好能再向左边移动几毫米就好了,
当A7R2接上粗壮的镜头,
比如70200F4或者35 1.4的时候,
把手和镜头之间的空隙太小,手指伸进去会非常不舒服。
第四章:电子前帘和静音快门
A7R2新增了电子前帘,
这个技术首先出现在A6000上,
电子式前帘可以让相机减少一次回弹所产生的震动,
同时原厂也特别针对后帘快门回弹时的机械结构做了减震,
A7R2整体的快门震动可说是微乎其微,
表现非常好。
A7R2的快门本身已经很轻微了,有点镜间快门的感觉。
但是,A7R2还提供了“静音快门”。
在用上“静音快门”后,机器的声音几乎到了没有的地步。
我认为应该是在这种功能下用了电子快门,机械帘幕只是慢慢地轻轻地打开。
如果常使用这个功能,还可以将这个功能放在快捷键上。
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无需进入菜单,就能使用这个功能。
还需要补充一点,理论上快门机震小,有利于降低安全快门。
对于A7R2的快门,我觉得是非常赞的设计。
虽然没有了“咔、咔、咔”的悦耳声音,但是实用。
第五章:防抖
奥林巴斯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它的防抖技术。
客观的讲,在M43领域,
奥巴其实机身和镜头都做不过松下,甚至连价格也都跑不赢松下,
但是,奥巴的杀手锏,或者是存在感,
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它的独门绝技:五轴防抖
关于防抖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3个:
第一个是奥林巴斯的EM5,
那种怎么抖都不怕的防抖,确实是逆天的设计
如果说其他家的防抖宣称的stop数量或多或少都有虚标的话,
那么,我认为奥巴的五轴防抖的stop数量标注的有点太保守。
第二个是NIKON的105VR
现在想想NIKON的百微的防抖也没什么了不起,
但是,这是我第一个用到的微距防抖,
在户外,拍微距用到F22的时候,
开启防抖可以省掉三脚架,
这在当时给我的震撼也完全是颠覆性的。
第三个是宾得的645系统的90 2.8
虽然说,这个镜头的防抖标称值没什么稀奇的,
但是,在此之前以及现阶段以及可预见的未来,
这个星球上你还能找得到另一个防抖的中画幅吗?
所以,即便到今天,这个镜头依然是它所对应画幅里面最强防抖。
因为别人没有,所以一枝独秀。
首次出现在A7II身上的五轴防手震这次也应用在A7R2身上,
这对A7R II来说是如虎添翼,
虽然这个防抖技术是阉割版的奥巴五轴防抖,
但在拍摄中也是确实有明显进步的。
高像素其中一个隐忧就是手震,
哪怕是很少的手震,往往也会被体现。
一般防抖的帮助其实非常有限,
因为只有两轴的补偿效果,
所以像是5DSR、D810这机器,
一般来说除了开启防抖之外,
快门速度也要拉到安全值左右我才会放心。
A7R2的防抖有两种方式:
两轴是倚赖镜头本身的OSS,
其它三轴是由机身提供辅助。
如果当下搭配的是无防抖镜头的话,
或者是转接镜头的话,
那么就会完全依赖A7R2机身内建的三轴防抖。
实际体会是,A7R2的防抖不如EM5、EM1,
但是,A7R2的防抖也确实是现阶段全幅机器里面最好的了,
用原厂的OSS镜头的时候,明显比其他厂家的防抖来得好,
用35 2.8这类不带OSS的镜头的时候,防抖和其他厂家的防抖差不多。
第六章:眼控对焦
这个名字取得太差,太差,太差。
SONY应该立即辞掉企业里面做中文翻译的那个员工,
这个人不仅完全没玩过胶片单反,
而且,中文语法都不及格。
“眼控对焦”这个短语是一个典型的主谓宾结构,
在中文里面的意思是:
拍摄者的眼睛控制机器对焦,
或者讲复杂点,以摄影师眼神的移动轨迹为基础进行的人机交互。
佳能的胶片机EOS3上的功能,才真的叫做“眼控对焦”。
SONY的这个功能说白了是“对焦到被摄者的眼睛”,
功能名字应该是“对焦到眼”而不是“眼控对焦”。
在A6000上,我第一次用这个功能的时候,
眼睛对着EVF,眼球转了半天,一点反应都没有。
后来看了说明书我才知道SONY这个功能指的是“对焦到眼”而根本和“眼控对焦”一点关系都没有。
A7R2的“眼控对焦”或者“对焦到眼”与过去最大的差异就在于,
使用AF-C的时候也可以使用,
这个功能的好处是拍人像时不再需要手动选择对焦点,
要对焦眼睛的话,
按着指定的快捷键然后相机的焦点就会自动追着眼睛跑,
虽然无法指定左右眼,
但是已经非常方便了,
相对于富士的“面部识别”,
SONY的这个功能更好,
主要是富士的“面部识别”和测光方式是绑定的,
而SONY的“眼控对焦”和测光方式是独立的。
相对于其他厂家的“面部识别”
SONY的这个功能更好,
因为其他厂家的“面部识别”只能认到脸,
而SONY的“眼控对焦”可以认到眼睛。
这对于全身人像或者带场景的人像来说基本没区别,
但是对于半身人像或者大头照来说,极为方便。
需要补充的是,
“眼控对焦”或者说“对焦到眼”的前提是机器要分辨出“脸”,
而什么样的形状是人脸,本身有一套数学模型,
而目前的人脸检测模型并不支持侧脸和俯视以及仰视,
或者说的更明白一点,那就是:
需要让机器感受到有脸、两个眼睛、鼻子、嘴巴等形状元素,
以及这些形状元素之间的距离关系和从属关系,
当他们满足某些特定的特征向量的时候,眼睛才可以被检测出来。
所以说,“眼控对焦”或者说“对焦到眼”并不是成功率100%,
当然这不是SONY的错。
第七章:EVF
A7R2的EVF采用236万点的XGA OLED,
放大倍率为0.78倍,
而且还有蔡司镀膜加持,
厂家宣称可以减少眩光的情形发生,
只是,我不知道EVF的T*会不会增加成本以至于增加销售价格?
如果是的,
我更倾向于采用SONY自己的镀膜也就好了。
一直以来我对EVF的看法都是够用即可。
X100的EVF我都觉得够用了。
所以,我对EVF的要求并不高。
在拿到A7R2之前,使我惊艳的EVF仅限于XT1。
A7R2这次的EVF是我见过目前最接近光学观景窗感受的EVF了。
比GX7的好,和XT1一样好。
100%复盖率、236万点的规格或许没有什么。
但是,0.77倍放大倍率如何?
我如果没记错,它是目前放大倍率最大的观景窗。
这颗EVF最了不起的是极短的影像延迟。
我的感觉是,它已经非常、非常接近OVF了。
但是它比XT1唯一不如的地方是:
XT1能够在一个EVF里面同时显示两个屏幕。
传统的EVF常见的手动对焦辅助功能分成两种,
一个就是把整个画面放大来让你把对焦位置看清楚,但常常会让人在缩回原本画面时,发现刚刚在手动对焦时构图跑掉了。
另外一种是直接在画面的中间或部分放大对焦点。这也会影响整个画面的构图。
EVF双荧幕功能,完全不会影响到构图,
一个荧幕负责取景,一个荧幕负责放大,而且不重叠。
这样的话省去了点选放大或缩小以及构图的麻烦,是相当实用的设计。
希望以后SONY也加入这个功能。
第八章:速度
连拍速度方面,
A7R2的像素虽然相比前一款机器提高了600万,
但在背照式感光元件、加大硅片电路面积的帮助下,
机器的连拍速度反而有所增加,
由过去的1秒4张进步到1秒5张。
但是还是不如自家的A6000,每秒11张的恐怖速度。
A7R2的相位侦测区域的范围,
大概占画面约80%左右,
够用了,但是也还是略微不如自家的A6000的几乎满屏。
若是以全画面进行泡泡追焦的话,
A7R2的成功率其实还挺高的。
拍摄速度方面,A.8 也比A7R2+35 2.8来得快,
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
A.8或者A是可以抓拍满场疯跑的儿子,
但是A7R2+35 2.8就总是慢半拍。
目前对于疯跑的小孩,
能抓住的也就是NC两家旗舰、次旗舰的单反、M43和A6000了,
其他的机器还是不能胜任。
虽说不能胜任,
但是A7R2+35 2.8我觉得除了拍娃,其他场景也够用了。
必须要特别说出来的是,
和A6000一样,A7R2在晚上室内的对焦速度非常慢。
基本上这时候的对焦,无论是A7R2还是A6000也就是以前NEX7的水平,
必须要来回拉一两次风箱才能对的上,
而且,拉风箱的速度还不快,是慢慢拉的那种感觉。
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
毕竟相位对焦和反差对焦是不一样的,
而且,SONY的cmos里面嵌入的对焦点有多厉害还不太好说。
暗光下,可能嵌入的对焦点就不工作了,或者工作效率极低,
我认为这才是A6000甚至A7R2造成暗光对焦缓慢的根本原因。
第九章:白平衡
A7R2白平衡做了功能微调,
但却挺重要的,
因为白平衡调整的时候,可微调的幅度更细,
A到B可采0.5级调整(29级),
G到M可采0.25级调整(57级)。
这让进阶用户更容易调出适合自己的色彩调性。
第十章:分辨率
A7R2得益于4200万像素,以及去除低通滤镜,
成像的中间分辨率极高,
中央分辨率比D800明显高一个等级。
但是,由于短法兰距、大底和像素井的存在,
边缘成像需要分开来看,
第一种情况:
只要破坏了短法兰距,也就是说转接单反镜头的时候,
A7R2的边缘成像是不错的,比D800好。
但是,转接单反镜头的话,
你不仅失去了A7R2的先进对焦功能,而且也丢失了体积优势,
人家SONY工程师使出了吃奶的劲缩小的体积,
被你一个转接环就抵消掉了。
第二种情况:
原口的长焦镜头,
因为入射光线倾斜度不大,
所以,此时A7R2的边缘成像是不错的,比D800好。
第三种情况:
原口的广角镜头,
因为入射光线倾斜度变大,
所以,此时A7R2的边缘成像是远不如中央成像的,
我觉得此时和D800比,可能是伯仲之间。
大家可以参考下载A7R2+35 2.8 和D800的原片对比。
第十一章:宽容度
在开始这章之前,
我先问一个问题,
普通民用相机的CMOS,有比SONY宽容度更好的吗?
答案是:没有。
无论是佳能、松下、东芝、瑞萨,没有一家的民用CMOS比SONY的宽容度更好。
前面的混战贴,有不少人认为(尤其是严重落败于宽容度的某厂粉丝)
用过曝和欠爆5EV的片子来讨论宽容度是不合适的,
我必须严正申明:
我原以为你们都有脑子的,
但是,考虑到某些粉丝实在是刚刚从猴子进化而来,
或者自甘退化为猴子的思维模式,
所以需要告诉这些还不适应人类思维的动物,
晴天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5EV?
如果是夏天中午晴天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10EV?
如果是夏天中午晴天高原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15EV?
佐证:生产GND的厂家会有9EV的产品,
而且,优秀的GND还会告诉你,最多可以2片共用,
也就是说,生产GND的厂家认为:
拍风景最多会遇到天和阴影曝光相差18EV。
因此,我将会坚持用过曝和欠爆5EV的片子来讨论机器的宽容度。
因为,现阶段,
厂家还不能生产出宽容度达到20EV的机器,
我们也还不能完全摆脱GND,
所以,我认为,机身的宽容度还是一个必须要特别关注的功能。
而且,此功能的重要性甚至可以排在第一位。
A7R2作为SONY现阶段的旗舰,
其宽容度也就代表了现阶段的民用最好了。
请大家自行下载baidu云盘的原片。
对于过曝宽容度,我做了+1EV到+5EV的拍摄,
对于欠爆宽容度,我做了-1EV到-7EV的拍摄,
首先说说欠爆的情况,A7R2能轻松拉回5档欠爆。
如果仅仅是记录性质的话,7档欠爆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只是7档欠爆偏色会比较厉害,仅具有记录作用。
过曝的话,A7R2在不丢失细节的情况下,
大致是2档多,3档不到。
可以这么说,A7R2已经是现阶段最好的宽容度了,
为了出片,大概可以接受5档欠爆和2档过曝,
为了记录,大概可以接受7档欠爆和3档过曝。
第十二章:长爆噪点和夜晚出片
曾几何时,
A7R2的全黑长爆噪点是各种用或者没用过,摸或者没摸过机器的人的攻击口舌。
这里我提供了原片下载,分别是:
ISO100、400、、6400
开降噪和不开降噪的30秒曝光原片,带JPG和RAW。
我的理解是:
A7R2的全黑长爆或者是暗处长爆噪点确实是比其他机器来的高,
比如我手上的5DS、D800、M240。
但是,在明亮处其实并不能被体会。
开启降噪后其实也不明显。
但是,如果对比5DS或者D800的夜景照片,
可以发现,A7R2的夜景照片显得有点“脏”,
这里说的都有原片下载,看官自己下载了看。
单独看A7R2的夜景照片其实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但是对比了来看的话,
确实,A7R2对于长爆夜景这样的题材可能并不那么擅长。
第十三章:镜头
SONY的E卡口经常被别家奚落的是镜头群可能还不如机身群来得多,
加上摄像机,仔细数数,可能还真这样,
即便不是这样,那也差不多了。
好在SONY这两年一直在拼命开发镜头
不谈副厂,现阶段原厂镜头有11个:
但是我可以说,还是缺镜头吗?
至少缺少大三元和1.4定焦群,1.8廉价定焦群也缺少,长定焦也缺少。
我自己用A7R2就不知道怎么选镜头,
先说一下,我家里的镜头很多,
N系统的有:24 1.4G、适马50 1.4、85 1.4G、200F2、120F4、70200F4
C系统的有:50L、35L、II、小白兔
P系统的有:2040、35微、55*1.4
645系统有:25 F4、90 2.8、55 2.8、28-45 F4.5
APS的E卡口有:24 1.8、16-50
我在SONY店里面选镜头的时候发现
绝大部分SONY的全副镜头相对于机身都显得太大太重,
接上A7R2后,整体系统的重心是在手外面的,
由于杠杆作用,大大降低了整体系统的握持手感。
A7R2独有的优良快门震动,也被这种不易握持的系统抵消掉了。
更加难以接受的是,单手手持机器的时候,手腕容易疲劳。
所有镜头里面能很好适应A7R2的镜头其实只有:
这三个,因为这三个镜头安装在机身上后,
整套系统的重心还在手心里面。
28F2的成像并不好,而我又有太多的等效50,
所以我最后不得不买35 2.8。
话说,35 2.8的素质就好么?
这个体积下,别家的35一般来说可以做到1.8或者2,
缩到2.8是不可能比你的35 2.8来的差的。
另外,35 2.8这个镜头的口径蚀也实在是太大了点。
但是35 2.8的焦外还是不错的:
所以,其实我认为,现阶段的SONY还是缺镜头。
对于,专业用户,比如记者,缺少大三元;
对于,玩家,缺少轻量级的廉价1.8定焦群;
对于,老年玩家缺少高速打鸟头;
对于,不缺钱的极客,缺少1.4定焦群;
对于,旅游用户缺少24开头同时能达到100以上的小三元。
第十四章:发热
对于一个照相机来说,
高强度使用后,A7R2的发热量很大,
怎么形容呢?
有点像出炉一段时间后的烤山芋。
我怀疑未来的SONY机器如果不增加体积加强散热,
会不会采用热管+风扇?
有些人说,外壳热了,代表机身内部会比较凉,
这对于被动散热的情况来说是不可能的,
首先,铜的导热系数很高,记得仅比银差,
被动散热的散热片或者外壳有多热内心就有多热,
而且内心只会比散热片更热,因为导热效率不会100%。
而a7r2还有个外壳,就算全铝外壳导热比铜还差点,
所以,内心不可能比手摸的更凉。
发热,很可能是机器噪点较大的根本原因,
但是,如果你要追求小体积,这个问题好像也是无解的。
好在过几个月就冬天了。
第十五章:吐槽
吐槽1:电池续航力有待加强
原厂搭配的是NP-FW50,
充饱电最多可拍340张静态照片,
如果用电子观景窗取景的话仅可拍290张,
4K摄像时电力消耗会更快。
电池续航力有待加强。
吐槽2:夜景拍摄有待加强
见第十二章
吐槽3:镜头群有待加强
见第十三章
吐槽4:希望把“眼控对焦”的名字改掉
吐槽5:卡口最好能再向左边移动几毫米就好了
吐槽6:既然额头省不掉,为什么不能在左边肩膀再做一个转盘呢?
光秃秃的,浪费空间。
吐槽7:机身发热量有待减弱
见第十四章
第十六章:总结
我可以肯定地说,
SONY的A7R2是现阶段最好的微单照相机,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SONY的A7R2是现阶段综合表现第二好的135照相机。
(我认为第一好的是D810)
(DXO的评测说A7R2最好,那也仅针对的是CMOS表现,并不是综合表现。)
能让我吐槽少于10点的机器其实是不多的,
而且,其中的有些吐槽并不是针对A7R2,而是针对E卡口系统而言的。
如果说之前的微单,
甚至是A7、A7R和A7S那一批微单不足以撼动单反基石的话,
那么,现在的A7R2其实已经有足够资本向单反叫板了,
(只是,整个E卡口系统尚欠火候)
作为家用相机,我觉得A7R2是适用的,
我自己买了A7R2,
那是一种向科技进步的尊重,
以及向不断奋斗的SONY的尊重。
----------------------------------------------------------------------------
给自己的文做点广告,毕竟都是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欢迎大家来踩。
关于富士的:
富士X100S的评测:
富士XE2的评测:
富士XT1的评测:
关于SONY的:
NEX5C的评测:
关于宾得、理光的:
宾得的对比:
宾得K3的评测:
宾得Theta的评测:
宾得645Z的评测:
宾得K3II的评测:
理光GRII的评测:
关于摄影附件的:
威联通磁阵的评测:
MK320的评测:
nisiND1000的评测:
器材打架的:
645D战5DS战D800战M240战K3II:
K3II对战A6000:
本帖最后由 qw0358 于
22:39 编辑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X-A3 , XF23mmF2 WR & NEW
作品征集區
器材區 Zone A
技術及週邊討論區
公共事務及商務區
查看: 15760|回覆: 71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50帖子UID368946
在線時間0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3516精華0帖子
本帖最後由 karajan62c 於
11:39 PM 編輯
FE70200F4 的結構
用了super ed, 有 AA lens 係sal 沒有的.
下圖是sal 的結構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50帖子UID368946
在線時間0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3516精華0帖子
而由MTF 圖顯示, FE70200F4 可能影像質素好過sal70200g2
FE70200F4:
sal70200g2
綠色線未必有參考價值, 因為兩支全開光圈是不一樣, 反而睇橙色線好d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50帖子UID368946
在線時間0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3516精華0帖子
由這樣看來, FE70200F4 都好抵買, 日本賣165,900
(而SAL70200G2 是362,250)
&剛update, 135000日圓都可以買到了&
&請問即是大約幾多港幣?&
&用咁多薄鏡片 係咁上下價錢啦!&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30帖子UID265880
高級用戶, 積分 1859, 距離下一級還需 141 積分
在線時間0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1859精華0帖子
要犧牲一點淺景深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30帖子UID354193
高級用戶, 積分 1951, 距離下一級還需 49 積分
在線時間0 小時使用相機品牌Sony
Fujifilm註冊時間積分1951精華0帖子
不过始终都系 f4 vs f2.8
一寸长,一寸强
又冇SSM........
不过sony好因该会出几支堆料镜 省靓 FF冇反
最好就 搭几支
Zeiss 14-24 f4
Zeiss 85mm f1.4 OSS
Zeiss 35mm f1.4
Sony RX-1R
Fujifilm X-T1 ,10-24 ,56.2
GT1541T+Q3QTRL
新歡:Joby Focus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50帖子UID13026
在線時間1220 小時使用相機品牌Canon註冊時間積分11708精華0帖子
等左70200 4好耐,a mount唔出e mount都殺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40帖子UID64135
銀牌會員, 積分 2735, 距離下一級還需 265 積分
在線時間5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2735精華0帖子
一般。超過1600萬像素 吾應該再用30線mm 應該似蔡鏡用40線mm
撚架生撚到夠,係時候回頭是岸,咁樣迷失洛去好浪費時間浪費資源,要盡快搵返攝影的本質,要高度專注在核心問題上。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40帖子UID64135
銀牌會員, 積分 2735, 距離下一級還需 265 積分
在線時間5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2735精華0帖子
睇來,G同蔡真係有分工藝,我維有等蔡既135mm.
撚架生撚到夠,係時候回頭是岸,咁樣迷失洛去好浪費時間浪費資源,要盡快搵返攝影的本質,要高度專注在核心問題上。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40帖子UID64135
銀牌會員, 積分 2735, 距離下一級還需 265 積分
在線時間5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2735精華0帖子
頂呀,尾組鏡推前咁多 為了節省非球面鏡片使用數量???失晒短籣距意義。
&長鏡做唔到短法籣距架喎, 睇下G90 LEICA 90/4, 都係鏡尾好遠架&
&Totally agree&
撚架生撚到夠,係時候回頭是岸,咁樣迷失洛去好浪費時間浪費資源,要盡快搵返攝影的本質,要高度專注在核心問題上。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40帖子UID64135
銀牌會員, 積分 2735, 距離下一級還需 265 積分
在線時間5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2735精華0帖子
F2.8吾收都差吾多!收到F4 實靚仔過佢啦!頂,失望,失望。
撚架生撚到夠,係時候回頭是岸,咁樣迷失洛去好浪費時間浪費資源,要盡快搵返攝影的本質,要高度專注在核心問題上。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40帖子UID64135
銀牌會員, 積分 2735, 距離下一級還需 265 積分
在線時間5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2735精華0帖子
冷靜,這是G不是蔡,大路囉,絕對不差,但也絕對不會&&嘩!的一支方便鏡囉,同蔡相反。一個無台型 但有內涵,一個有台型 但無…。
撚架生撚到夠,係時候回頭是岸,咁樣迷失洛去好浪費時間浪費資源,要盡快搵返攝影的本質,要高度專注在核心問題上。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40帖子UID64135
銀牌會員, 積分 2735, 距離下一級還需 265 積分
在線時間5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2735精華0帖子
karajan62c 發表於
由這樣看來, FE70200F4 都好抵買, 日本賣165,900
(而SAL70200G2 是362,250)
用咁多薄鏡片 係咁上下價錢啦!
撚架生撚到夠,係時候回頭是岸,咁樣迷失洛去好浪費時間浪費資源,要盡快搵返攝影的本質,要高度專注在核心問題上。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40帖子UID64135
銀牌會員, 積分 2735, 距離下一級還需 265 積分
在線時間5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2735精華0帖子
設計師不是蔡司,也許不是萬能達,也許…Tamron
&可能集體創作呢.&
撚架生撚到夠,係時候回頭是岸,咁樣迷失洛去好浪費時間浪費資源,要盡快搵返攝影的本質,要高度專注在核心問題上。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50帖子UID49391
在線時間205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85248精華0帖子
Advanced Aspherical Lems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40帖子UID14048
銀牌會員, 積分 2117, 距離下一級還需 883 積分
在線時間135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2117精華0帖子
orange1997 發表於
設計師不是蔡司,也許不是萬能達,也許…Tamron
可能集體創作呢.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30帖子UID316944
高級用戶, 積分 1572, 距離下一級還需 428 積分
在線時間0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1572精華0帖子
orange1997 發表於
頂呀,尾組鏡推前咁多 為了節省非球面鏡片使用數量???失晒短籣距意義。
Totally agree
&尾組鏡再推前少少就係掏寶賣緊$600蚊一支既天文望遠鏡結構!&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40帖子UID64135
銀牌會員, 積分 2735, 距離下一級還需 265 積分
在線時間5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2735精華0帖子
karajan62c 發表於
由這樣看來, FE70200F4 都好抵買, 日本賣165,900
(而SAL70200G2 是362,250)
請問即是大約幾多港幣?
撚架生撚到夠,係時候回頭是岸,咁樣迷失洛去好浪費時間浪費資源,要盡快搵返攝影的本質,要高度專注在核心問題上。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50帖子UID49391
在線時間205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85248精華0帖子
Zoom 呢家野,愛展能 出晒名,會否係Angenieux 設計,法國妹手磨雙非球面鏡片,營石級特殊光學玻係土璃鏡片.... Lens Made in France 的 FE70-200/4 呢
&愛展能?要玩圖麗&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40帖子UID64135
銀牌會員, 積分 2735, 距離下一級還需 265 積分
在線時間5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2735精華0帖子
eyschoi 發表於
Totally agree
尾組鏡再推前少少就係掏寶賣緊$600蚊一支既天文望遠鏡結構!
撚架生撚到夠,係時候回頭是岸,咁樣迷失洛去好浪費時間浪費資源,要盡快搵返攝影的本質,要高度專注在核心問題上。
最後登錄閱讀權限40帖子UID64135
銀牌會員, 積分 2735, 距離下一級還需 265 積分
在線時間5 小時註冊時間積分2735精華0帖子
頭文字L 發表於
Zoom 呢家野,愛展能 出晒名,會否係Angenieux 設計,法國妹手磨雙非球面鏡片,營石級特殊光學玻係土璃鏡片 ...
愛展能?要玩圖麗
撚架生撚到夠,係時候回頭是岸,咁樣迷失洛去好浪費時間浪費資源,要盡快搵返攝影的本質,要高度專注在核心問題上。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70200f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