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氰化镀铜光亮剂铜

铁氰化铜与碳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检测--《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铁氰化铜与碳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检测
【摘要】:对苯二酚(HQ)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和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化妆品、食品、农药、制药、化工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又因其在生态系统中难以降解,它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因此建立一种简单、低成本、快速、可靠、灵敏的测定对苯二酚的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电化学方法具有快速响应、低成本、高灵敏性和高的选择性等优点,吸引了各专家学者的注意,很多专家均致力于利用电化学方法检测。过渡金属氰化物具有沸石特点的三维网状结构,因其在电催化、金属阳离子储存、离子交换选择性等方面具有显著性能而得到广泛关注。碳纳米材料,尤其是石墨烯、有序介孔碳作为新型的材料,因为独特的电子、机械、热性能、大的比表面积和低成本等特点,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是制备硅基铁氰化铜光电化学传感器,并与纳米碳材料进行复合,采用计时电流法运用两电极体系检测对苯二酚或邻苯二酚,同时借助碳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排除两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干扰,提高传感器的灵敏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三个部分:1、铁氰化铜薄膜修饰Pt/n-n+-Si电极对对苯二酚的光电检测。
本体系以n型硅为基底,表面真空蒸镀40纳米金属Pt,利用电镀的方法在电极表面得到铁氰化铜(CuHCF)薄膜,制成CuHCF/Pt/n-n+-Si修饰电极作为对苯二酚(HQ)光电化学传感器。采用金相显微镜(metallurgical microscope)、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铁氰化铜修饰膜进行表征。采用两电极体系,运用计时电流法,持续光照,0偏压下对HQ加以检测,在10-200μM范围内,检测限为2.2μM,稳定性和选择性良好,但是没有消除其同分异构体邻苯二酚的干扰。该新型光电化学传感器为便携式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了方向。2、铁氰化铜/石墨烯修饰硅基电极对邻苯二酚的检测。
本体系制备了石墨烯/铁氰化铜复合修饰硅基电极对邻苯二酚进行光电检测。以n型硅为基底,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硅的正面镀上约为40纳米的铂金层,背面镀上厚度约为500纳米的铝层。氧化石墨还原法制备石墨烯(GR)(运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水合肼还原法制备石墨烯),将10μL二甲基甲酰胺(DMF)石墨烯饱液涂覆于硅基电极表面,再在其表面上利用循环伏安法电镀铁氰化铜薄膜,制得铁氰化铜/石墨烯修饰硅基电极。采用金相显微镜(metallurgical microscope)、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该修饰膜进行表征。CuHCF/GR修饰电极进行对邻苯二酚的光电化学检测,在20-220μM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相关系数为0.9935,检测限为为1.8μM,相比于铁氰化铜修饰电极具有更高的灵敏性。3、铁氰化铜/有序碳复合修饰电极提高对对苯二酚的检测性能。
本体系制备了有序碳(OMC)/铁氰化铜复合修饰硅基电极对对苯二酚进行光电检测。利用滴涂法将有序碳附着于Pt/n-n+-Si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电镀铁氰化铜薄膜,,制得CuHCF/OMC修饰电极,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该修饰膜进行表征。利用CuHCF/OMC修饰电极进行对对苯二酚的光电化学检测,在20-140μM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相关系数为0.9969检测限为为1.8μM,与仅用铁氰化铜修饰的硅基电极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性。而且该传感器基本消除了邻苯二酚对对苯二酚检测时的干扰,增强了传感器的选择性,是本实验的一个突破。同时,我们利用数字万用表,在自然太阳光下对对苯二酚进行了检测,证实了其可行性,说明该传感器适用于户外操作,具有户外检测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O657.1【目录】:
中文摘要6-8ABSTRACT8-11第一章 前言11-32 1.1 过渡金属铁氰化物11-14
1.1.1 过渡金属铁氰化物的结构11-12
1.1.2 过渡金属铁氰化物的应用12-14 1.2 碳纳米材料14-20
1.2.1 石墨烯14-17
1.2.2 有序介孔碳17-20 1.3 光电化学传感器20-23
1.3.1 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定义21
1.3.2 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21
1.3.3 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21-23 1.4 论文设想23-24 参考文献24-32第二章 铁氰化铜薄膜修饰 Pt/ n-n+-Si 电极对对苯二酚的光电检测32-56 2.1 引言32-33 2.2 试剂与仪器33-34 2.3 实验过程34-36
2.3.1 硅片的处理34
2.3.2 CuHCF/Pt/n-n+-Si 电极的制备34-35
2.3.3 CuHCF/Pt/n-n+-Si 电极的表征35
2.3.4 CuHCF/Pt/n-n+-Si 电极的活化35
2.3.5 CuHCF/Pt/n-n+-Si 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35-36
2.3.6 CuHCF/Pt/n-n+-Si 电极对对苯二酚的光电化学检测36
2.3.7 CuHCF/Pt/n-n+-Si 电极对对苯二酚检测的干扰实验36
2.3.8 CuHCF/Pt/n-n+-Si 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36 2.4 结果与讨论36-51
2.4.1 铁氰化铜薄膜的电沉积过程36-38
2.4.2 铁氰化铜薄膜的表征结果38-41
2.4.3 CuHCF/Pt/n-n+-Si 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41-43
2.4.4 CuHCF/Pt/n-n+-Si 电极对对苯二酚的催化氧化43-44
2.4.5 CuHCF/Pt/n-n+-Si 电极对对苯二酚的光电化学检测44-48
2.4.6 CuHCF/Pt/n-n+-Si 电极的选择性48-49
2.4.7 CuHCF/Pt/n-n+-Si 电极的稳定性和重现性49-51 2.5 本章小结51-52 参考文献52-56第三章 铁氰化铜/石墨烯修饰硅基电极对邻苯二酚的检测56-73 3.1 前言56-57 3.2 试剂与仪器57 3.3 实验过程57-60
3.3.1 石墨烯的制备57-58
3.3.2 Pt/n-n+-Si 电极制备58
3.3.3 CuHCF/GR 修饰电极的制备58
3.3.4 CuHCF/GR 修饰电极的表征58
3.3.5 CuHCF/GR 修饰电极的活化58-59
3.3.6 CuHCF/GR 修饰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59
3.3.7 CuHCF/GR 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的光电化学检测59
3.3.8 CuHCF/GR 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检测的干扰实验59
3.3.9 CuHCF/GR 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59-60 3.4 结果与讨论60-69
3.4.1 CuHCF/GR 修饰电极的制备过程60-61
3.4.2 CuHCF/GR 修饰电极的表征结果61-63
3.4.3 CuHCF/GR 修饰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63-64
3.4.4 CuHCF/GR 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的电催化氧化64-65
3.4.5 CuHCF/GR 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的光电化学检测65-67
3.4.6 CuHCF/GR 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的选择性67-68
3.4.7 CuHCF/GR 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的重现性和稳定性68-69 3.5 本章小结69-70 参考文献70-73第四章 铁氰化铜/有序碳复合修饰电极提高对对苯二酚的检测性能73-89 4.1 引言73-74 4.2 试剂与仪器74 4.3 实验过程74-76
4.3.1 硅片的处理74
4.3.2 CuHCF/OMC 修饰电极的制备74
4.3.3 CuHCF/OMC 修饰电极的表征74
4.3.4 CuHCF/OMC 修饰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74-75
4.3.5 CuHCF/OMC 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的光电化学检测75
4.3.6 CuHCF/OMC 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检测的干扰实验75
4.3.7 CuHCF/OMC 修饰电极检测对苯二酚的实际样品分析75
4.3.8 CuHCF/OMC 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75-76 4.4 结果与讨论76-84
4.4.1 CuHCF/OMC 修饰电极的制备过程76-77
4.4.2 CuHCF/OMC 修饰电极的表征结果77-79
4.4.3 CuHCF/OMC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79-80
4.4.4 CuHCF/OMC 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的催化氧化80
4.4.5 CuHCF/OMC 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的光电化学检测80-82
4.4.6 CuHCF/OMC 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的选择性82-83
4.4.7 CuHCF/OMC 修饰电极检测对苯二酚的实际样品分析83
4.4.8 CuHCF/OMC 修饰电极的重现性、稳定性和可携带性83-84 4.5 本章小结84-86 参考文献86-89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9-91 5.1 结论89-90 5.2 展望90-9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1-92致谢9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卫国,韩泾鸿;[J];半导体光电;2001年03期
Martin M.F.C;[J];Chinese Chemical L2010年03期
王光丽;徐静娟;陈洪渊;;[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11期
吴一萍;郭良宏;;[J];化学进展;2014年01期
余家国,赵修建,赵青南;[J];物理化学学报;2000年09期
王斌;常雁红;智林杰;;[J];新型炭材料;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泾鸿,张虹,顾丽波,徐磊,陈绍凤,王利,王蕾;[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Z1期
李小娟;左胜利;刘建军;张敬畅;;[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徐磊,韩泾鸿,梁卫国,张虹;[J];传感器技术;2003年10期
陈俊涛,李新军,杨莹,王良焱,何明兴;[J];催化学报;2004年05期
张晋;朱焱;陈丹;陈礼儒;;[J];材料保护;2010年05期
戴剑锋;李扬;王青;李维学;吴中立;;[J];材料导报;2008年01期
刘存海;喻莹;;[J];中华纸业;2012年06期
陈南春;韦翠美;;[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1期
杨辉;郭兴忠;傅晓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S2期
汪振东;赵青南;马鸣明;董玉红;赵修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红;赵高凌;刘琴华;韩高荣;;[A];全国第三届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张宗伟;樊君;张倩;刘立科;李振东;陈国亮;;[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魏金宝;韩泾鸿;张虹;徐磊;;[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朱玉超;周永华;叶红齐;;[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陆竞英;赵青南;董玉红;;[A];2013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张晓琼;丁明玉;;[A];第七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李金花;蔡晓强;张忠;陈令新;;[A];第七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卿昕;乔锦丽;;[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光大环保优秀论文集(2014)[C];2014年
卿昕;乔锦丽;;[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章)[C];2014年
陈惠敏;贺蕴秋;李一鸣;蔡斯琪;;[A];全国石墨烯材料技术发展与应用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琦;[D];西北大学;2011年
方培育;[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周艳军;[D];天津大学;2010年
郭效军;[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刘仁龙;[D];重庆大学;2004年
李忠宏;[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于浩;[D];西北大学;2007年
石建稳;[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王丽江;[D];浙江大学;2007年
田国辉;[D];黑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卫国,韩泾鸿;[J];半导体光电;2001年03期
杨宏训;黄妙良;韩鹏;姜奇伟;吴子豹;吴季怀;;[J];材料导报;2006年09期
李甫;徐建梅;张德;;[J];能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张春阳,冯军,慈云祥,魏冰,郭振泉;[J];分析科学学报;1998年04期
张春阳,慈云祥;[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3期
邹应萍;霍利军;李永舫;;[J];高分子通报;2008年08期
余响林,王世敏,许祖勋,黎俊波;[J];染料与染色;2004年02期
柳闽生,杨迈之,蔡生民;[J];化学通报;1997年01期
牛淑云,彭鲲,寇瑾;[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舒磊,俞书宏,钱逸泰;[J];无机化学学报;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帅表;兰新哲;宋永辉;;[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6年06期
杜海燕,吴伟明,熊道陵;[J];电镀与环保;2001年06期
张丽霞;;[J];湿法冶金;2009年01期
张丽霞;[J];湿法冶金;2002年02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鲁攀;鲁圣军;田瑶珠;梁益龙;罗筑;;[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红岩;[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如何配制氰化铜电镀液
花花邪帝5E
将槽子内放入1/3的水,可以适当加温,将计算好的氰化钠(络合氰化亚铜的与游离的)倒入槽子中溶解掉,再将所需的亚铜用水化成糊状,慢慢倒入槽子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完全加入溶解.挂入阳极板,试镀.注意:氰化亚铜与氰化钠的反应比为1:1.1.而游离的氰化钠要至少保证在5g/L以上以防阳极钝化.两部分总量加一起就是所需的总氰化钠.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发表单位:中国铜业网&&&&&&&&&&&发表日期:
&&[&字体显示:&&&]
&&[] &[]&&[]
  【中文名称】氰化铜【英文名称】cupric cyanide【结构或分子式】                                                                               【性状】  黄绿色粉末【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碱溶液、氰化钾溶液、吡啶等。【用途】  用于在铁上镀铜等。【制备或来源】  由氰化钾加入硫酸铜溶液沉淀而得。【其他】  有剧毒。受热分解。与酸作用发生极毒的氰化氢气体。            
&&相关信息
将此文章推荐给好友:
好友Email:
网站纠错: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氰化镀铜光亮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