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感觉使人形容心里平静的成语很平静白话怎么写?

生病的时候真的很想有个人在身边。白话怎么写?_百度知道
生病的时候真的很想有个人在身边。白话怎么写?
我有更好的答案
病咗阵真系想系身边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这几句古诗的白话翻译_百度知道
求这几句古诗的白话翻译
选自杨士奇随驾幸南海
万古山河钟王气 九霄月焕文明 祥光掩映浮金殿 瑞霭萦绕翠旌 圣主经营基业远 千秋万岁颂升平
希望翻译稍微准确细致点 比具体钟字意思 要讲解几句诗 拜谢
提问者采纳
首诗全篇应该形势庄都城凤翥龙蟠拱帝京万古山河钟王气九霄月焕文明祥光掩映浮金殿瑞霭萦绕翠旌圣主经营基业远千秋万岁颂升平意见 仅供参考...第联形势、凤翥龙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气象两词庄、拱都应前面两广阔景象庄我觉能通假字妆..打扮修饰意思吧拱应该种众星拱月觉面辟形势妆点着都城雄壮蜿蜒山岭围绕着京城第二联依旧描写雄壮景象万古山河、九霄月都比较气意象钟字处应该取其词解释:聚集(同钟秀意思)焕应该焕发意思流传万古山河聚集帝王气势九月都散发着文明光辉第三联说祥瑞光金殿若隐若现吉祥云气纡萦绕着翠绿旌旗(翠绿旌旗皇帝仪仗种旗竿顶饰翠鸟羽毛旗)联歌功颂德圣明君主统领祖宗基业能远千秋万岁都要歌颂太平气象概意思吧 疑问发消息给我...
提问者评价
感谢大家 但答案只能给一个 谢谢了 还有我觉得那个庄应该是使什么变得庄严肃穆的意思 字典里没有通假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古诗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这几句诗歌相对还是非常浅显,接近白话文了,钟的意思应为聚集
万古江山聚集帝王之气,九霄之上的日月光辉鲜亮;在祥和光束掩映下浮现出金壁辉煌的大殿,祥瑞的云雾萦绕回荡在旗子周围(皇帝仪仗中有一种旗竿顶上饰有翠鸟羽毛的旗);圣明君主的治理下基业传承很远,千年万年歌颂天下太平。
台阁体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此诗写扈驾,内容不脱描绘盛世祥瑞气象,歌颂帝王的功德,格调雅丽雍容,体现出台阁体的典型特征。这样的作品,很难让人感受到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与作者真实的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其结果容易将创作引上歧路,使作品成为粉饰太平的工具,而又“肤廓冗长,千篇...
.......百度查
1。白话文直译:
万古江山聚集帝王之气,九霄之上的日月光辉鲜亮;在祥和光束掩映下浮现出金壁辉煌的大殿,祥瑞的云雾萦绕回荡在旌旗周围;圣明君主的治理下基业传承很远,千年万年歌颂天下太平。
2。这首诗除了“圣主经营基业远”一句由于用韵考虑,其余句子都把句中第五字作为动词使用。所以第一句中的“钟”,并不是名词,而解释为集中,聚集。
3。这首诗用得比较好的字,有两个,一个是“浮金殿”的浮,看似好像在写金殿,实际上还在写“祥光”。古代很注重祥瑞,即使是皇帝也要“天降祥瑞”才能坐安稳。这个浮,写出了“祥光”中宫殿的动感,其实就是拍马屁的,说吾皇是圣人,天有祥光绕梁保佑。当然,这首诗整个都是在拍马屁呢,只是这一巴掌拍得更响而已。
第二个可以称道的字是“绕翠旌”的这个“...
万古山河钟王气:万古江山聚集帝王之气;钟:聚集。王气:帝王之气。九霄日月焕文明 :九天中的日月都散发着文明的光辉。焕:焕发。祥光掩映浮金殿 :在祥和光束掩映下浮现出金壁辉煌的大殿。浮:浮现。瑞霭萦回绕翠旌:吉祥的云气纡回萦绕着翠绿的旌旗。瑞:吉祥。霭:云。翠旌:翠绿的旌旗。圣主经营基业远 :在圣明的君主统领下,祖宗基业必将传承久远。经营:统领,领导。基业:祖宗基业(指国家)。远:久远。千秋万岁颂升平 :以后的千秋万岁都要歌颂这太平的气象。颂:歌颂。升平:太平。此诗写扈驾,内容不脱描绘盛世祥瑞气象,歌颂帝王的功德,格调雅丽雍容,体现出台阁体的典型特征,完全是一幅粉饰太平的歌功颂德词。
上网直接搜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用白话文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表述色彩的常用原则--【爱易装饰公司】
用白话文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表述色彩的常用原则
作者:爱易装饰公司& 来自:本站 时间:&&
北方使用勤保养制作木桶的木材是经高温烘干处理的,木材含水率都控制在12%左右。但由于地域差异与使用环境的差别,北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进行一些基本的养护。南方用户则不需要。
  1.从买来的第一天消费者就应该加以注意。木桶送到家后消费者应该再检验一下质量:有无裂缝,连接处钢丝有无松动,材质与所选样品是否一致等。消费者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新买的木桶表面大多会涂上一层桐油,它的味道往往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因此在最初的几天一定要保持浴室空气流通并定时开窗换气,以免使家中充满刺鼻的味道。
  2.最初试水会出现渗水,这属于正常现象,将水放满后要浸泡12小时以上,使木桶充分浸润,这时,木桶的渗水现象会停止,如果还有问题,及时找厂家联系。
  3.每天使用或两三天使用一次,泡完澡后将桶内脏水放掉并用清水冲净。
  4.因木材本身会热胀冷缩,不可直接晒太阳或受冷风吹,如果长时间不用达2个月以上,可将木桶淋湿后用大塑料袋封住,避免空气带走水分。
  5.平时最好放少许清水,使其吸收水分,保持木质的饱和与湿润。但水不要过多,因为浴室本身就有一定湿度。注意不可留用洗浴后的脏水,以免木质吸收污水而加速老化或产生霉斑。
  6.木桶使用一段时间后,桶外固定的铁丝会有些松动,这时可先将木桶倒立,再把铁丝拧紧,添入热水即可继续使用。
  7.购买木桶时,一定要在大型的商场或建材城。因为木桶不同于其他消费品,它的使用年限大约5至10年,而且经常需要专业的修护、加固,因此一定要选择品质好且售后服务有保障的商家来购买。
  8.木桶壁的木料薄厚会有差异,一般选择桶壁厚度在2厘米至3厘米之间的木桶,保温效果最好。家居风水中常用的一些原则,由于风水南帮北派,学术分支太多,并且个个独成一家,很难完全统一,在见解上互不附属,经常引起见解争执。在我院专家中就有三合派,河图派,八宅派,玄空派,常常也是意见不统一,我们本着“见效为主,经验为先”的原则,用事实说话,瞥开学派之争,从经验和改动后的效果上来分析,终于找到了一些通用点,现在用白话文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表述一下,供大家参考:
  1.色彩的常用原则:
  家中全部深蓝色的,时间久了,家中会无形中产生阴气沉沉,个个生性消极,家内也欠平安。
  家中油漆紫色多者,虽然可说是紫气满室香,可惜紫色中所代有的红色系列,无形中发出刺眼的色感;易使居家的人心有一种无奈感觉。
  家中漆粉红色者,最为大凶之色,粉红色易使人心情暴躁,易发生口角,争是非、吵架之事频繁;尤其新婚夫妇,为了调节闺中气氛,在凡夫人眼中看来是极有罗曼蒂克的,但是,随着色调的不调和,过一段时间後,两人心情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心火,容易为芝麻小事吵不完,最後走上离婚不归路,今日的社会离婚率这麽惊人,与此因素也占了很大,所以,设计师们应该注意,最好不用此色,此种色调也会造成神经病。
  家中漆绿色多者,也是会使居家者意志渐消沉,并非一般所说的,眼睛应多接绿色,事实上,绿色是指大自然之绿色,而非人为之调配绿色,所以,难免会造成室内死气沉沉,没有生气蓬勃。
  家中红色多者,中国人总是认为红色是吉祥色,但韩国习俗死人家中用红色布代表,这些都只是人的生活习俗而已,但是红色系列多者,使人眼睛之负担过重,而且使人的心情容易暴躁,所以,红色只可做为搭配之少部份色调,不可做为主题之色调,但是佛寺庙宇则与住家不同。
  家中之颜色最佳为乳白色,象牙色,白色,这三种颜色与人之视觉神经最适合,因为太阳光是白色系列,代表光明,人的心。眼也须要光明来调和,而且家中白色系列最好配置家俱,白色系列也是代表希望。
  家中漆黄多者,心情闷忧,烦热不安,有一种说不出来得的惊、忧感觉,因此使人的脑神经意识充满着多层幻觉,有的神经病者最忌此色了。
  橘红色多者,虽然是充满生气勃勃,很有温暖的感觉,但是过多的橘色,也会使人心生厌烦的感觉。
  木材原色是最佳的色调!木材之原色使人易生灵感与智慧,尤其书房部份,尽量用木材原色则最佳,总而言之,各种色调不可过多,以恰到好处为原则。
  生理学家们已有研究,房间的色彩能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比如房间的颜色能影响人们的视力。据研究,在各种颜色中以青色或绿色对眼睛最为有益。房间的颜色对食欲也有很大关系,黄色和橙黄色可以刺激胃口,能增进人的食欲。房间的颜色则会影响人的睡眠。一般说来,紫色有利于人们镇静、安定,能使人尽快进入梦乡。
  有的人将卧室漆成五光十色,色彩非常鲜艳,这种色调能引起人们的兴奋神经,对于卧室来说不适宜。对于厨房、卫生间可用灰色,使环境的光线更加调和;书房采用浅绿色,会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客厅、餐厅采用浅黄色或粉红色,可增添柔和、欢乐的气氛。
  2、家具的常用原则
  卧室家具的陈设应沿墙摆放,并要有利于采光和通风。使用不散发有害物质的天然家具对健康有益,如原木系列,不上漆,仅以天然蜡抛光,既保留了天然纹理又不污染环境;科技木家具、高纤板家具、纸家具系列,不含损害人体的有毒成分;未经漂染的牛、羊、猪等皮张制作的家具以及藤类、竹类等天然材料制作的家具,能帮助我们回归自然,有益健康。
  3、客厅的常用原则
  客厅应设在住家的最前方:进入大门后首先应看见客厅,而卧房、厨房以及其他空间应设在房子后方。空间运用配置颠倒,误将客厅设置在后方,会造成退财格局,容易使财运走下坡。
  住家旺位在大门的斜对角:住家旺位通常是在客厅,其主要条件为清静、安定,不可以是通道的动线,一般而言旺位是在进入客厅门口的斜对角。既然旺位多出现于大门斜对角,所以不宜悬挂镜子,因为镜子有反射的效果,容易阻碍家人的运势;使财运不济、机会流失。旺位应放置可助长运势的吉祥物,最好的方法是种植具有生命力的宽叶绿色植物。
  客厅不宜阴暗:客厅风水首重光线充足,所以阳台上尽量避免摆放太多浓密的盆栽,以免遮档光线。明亮的客厅能带来家运旺盛,所以客厅壁面也不宜选择太暗的色调。
  4.卧室的常用原则
  睡床或床头不宜对正房门:睡觉时最讲求安全、安静和稳定,房门是进出房间必经之所,因此房门不可对正睡床或床头。否则睡床上的人容易缺乏安全感,并且有损健康。
  床头不可紧贴窗口:窗户为理气进出之所,所以床头贴近窗口容易犯冲。在睡床上的人因看不见头上的窗口,容易缺乏安全感,造成精神紧张,影响健康。
  床头不可在横梁下:天花板宜平坦,忌有横梁。横梁在心理上容易产生重体的感觉,尤其人睡在横梁之下会感受到莫大的压力,造成精神上的压迫,影响健康、事业。
  床头忌讳不靠墙壁:人平躺时不容易看见头顶上,所以床头宜靠墙、避免露空,而减少安全感。否则睡在床上的人,容易精神恍惚、疑神疑鬼,影响健康、事业。
  5.厨房的常用原则
  厨房不可对厕所:厨房为烹调食物的地方,而厕所容易滋养细菌、污物,如果两者相对将会影响卫生,损害家人健康。
  炉灶后方不宜空旷:炉灶后方不宜空旷,空旷容易招风,使火不苗不易稳定,影响财运,尤其忌讳炉灶后方有窗户。
  炉灶不可放置在横梁下:一般而言室内空间都忌讳横梁压顶,炉灶上也不例外。横梁压制炉灶主要影响家人的健康,尤其是主掌烹饪的家中妇女。
  炉灶不可直接与水槽相邻:炉灶生火用于烹饪、水槽用于蓄水、洗碗,两者不宜相连,中间应有料理台隔开,以免水火相冲。
  厨房地面、壁面宜铺设磁砖:大片磁砖接缝少,表面容易清理,不易滋生病霉菌,符合卫生健康。
  厨房宜保持空气清爽:厨房烹饪时容易产生废气、油烟,最好的方法是装设抽油烟机,以保持空气清爽。
  总结,“好风水以德求之”,好风水别人住可以,自己去住未必就可以,因为人与人不同,同样一处房子,他住就进财,你住就破财,房子必须要和自己的生日八字命理结合,看看你需要什么样的房子,需要什么样的改动,这样才有效果,最后中川易林祝您宅安家祥。
咨询电话:6
在线联系方式你心目中的白话文写作范本来自谁?
学英语的人肯定都听过一本书:《风格的要素》,这本书不是给学英语的人用的,而是给母语人士中提出来的写作规范建议,这类书还有很多,比如On Writing Well,A Handbook of Writing等等,大历史学家巴尔赞也写过simple & direct的指南给他研究生再来说作家,英语的写作对遣词造句,文风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老点的如培根斯威夫特就不说了,近代的,比如乔治奥威尔被人推为公认的英语言使用大家,丘吉尔是出了名的英文写作大家,海明威的语言也是以简洁平易为人乐道,EB White甚至被称为美国散文巨擎我最好奇的是,中文呢?极少能找到仅仅以“语言文字”著称的中文作家,为什么很少听到中文中有这类名动天下的大家,以遣词造句和文风著称甚至能重新定义汉语言写作的作家有么?古文的话,史记被成为 无韵之离骚,韩愈他们也有发起过古文运动,而现在的白话文写作便极少会出现这类大家尤其搞笑的是,现在的写作指导书籍,统统都是冠以《高考满分作文指南》之类的书名。。。比较下英语言和汉语言,再比较下文言文和白话文,我挺好奇这个独特的现象的,所以想和大家讨论下,再看看大家觉得心目中的白话文写作范本是谁我个人比较推荐 王小波,但感觉似乎难以撑得起“白话文写作大家”的称号,在汉语言中的地位和EB White,乔治奥威尔那样的差不多的人怎么想,都想不到
按投票排序
1.汪曾祺臻于化境,妥妥的第一位,不解释。贴一篇他的演讲。汪曾祺: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 ---在耶鲁和哈佛的演讲 语言的内容性 语言的文化性 语言的暗示性 语言的流动性 中国作家现在很重视语言。不少作家充分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最初提到这个问题的是闻一多先生。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庄子》,说他的文字(即语言)已经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认为这是说得很对的。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容(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能像桔子皮一样,可以剥下来,扔掉。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我们不能说这首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使读者受到感染,小说的魅力之所在,首先是小说的语言。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胡适提出“白话文”,提出“八不主义”。他的“八不”都是消极的,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没有积极的东西,“要”怎样,他忽略了一种东西:语言的艺术性。结果,他的“白话文”成了“大白话”。他的诗: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实在是一种没有文化的语言。相反的,鲁迅,虽然说过要上下四方寻找一种最黑最黑的咒语,来咒骂反对白话文的人,但是他在一本书的后记里写的“时大夜弥天、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就很难说这是白话文。我们的语言都是继承了前人,在前人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脱化出来的。很难找到一种语言,是前人完全没有讲过的。那样就会成为一种很奇怪的,别人无法懂得的语言。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是有道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 比如毛泽东写给柳亚子的诗: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单看字面,“落花时节”就是落花的时节。但是读过一点旧诗的人,就会知道这是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里来的: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就含有久别重逢的意思。毛泽东在写这两句诗的时候未必想到杜甫的诗,但杜甫的诗他肯定是熟悉的。此情此景,杜诗的成句就会油然从笔下流出。我还是相信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一点古人的书,方不致“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可以说是“书面文化”。另外一种文化是民间的,口头文化。有些作家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战争年代,有些作家不能读到较多的书。有的作家是农民出身。但是他们非常熟悉口头文学。比如赵树理、李季。赵树理是一个农村才子,他能在庙会上一个人唱一台戏——唱、表演、用嘴奏“过门”,念“锣经”,一样不误。他的小说受民间戏曲和评书很大的影响(赵树理是非常可爱的人。他死于“文革”。我十分怀念他)。李季的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是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的。孙犁说,他的语言受了他的母亲和妻子的影响。她们一定非常熟悉民间语言,而且是很熟悉民歌、民间故事的。中国的民歌是一个宝库,非常丰富,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中国民歌有没有哲理诗?---民歌一般都是抒情,情歌。我读过一首湖南民歌,是写插秧的: “赤脚双双来插田, 低头看见水中天。 行行插得齐齐整,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应该说是一首哲理诗。“退步原来是向前”可以用来说明中国目前的一些经济政策。从“人民公社”退到“包产到户”,这不是“向前”了吗?我在兰州遇到过一位青年诗人,他怀疑甘肃、宁夏的民歌“花儿”可能是诗人的创作流传到民间去的,那样善于用比喻、押韵押得那样精巧。有一回他去参加一个“花儿会“(当地有这样的习惯,大家聚集在一起唱几天“花儿”),和婆媳两人同船。这婆媳二人把他“唬背”了:她们一路上没有说一句散文---所有对话都是押韵的。媳妇到一个娘娘庙去求子,她跪下来祷告,不是说:送子娘娘,您给我一个孩子,我给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而是: “今年来了,我是跟您要着哪, 明年来了,我是手里抱着哪 咯咯嘎嘎地笑着哪!” 这是我所听到过的祷告词里最美的一个。我编过几年《民间文学》,得益匪浅。我甚至觉得,不读民歌,是不能成为一个好作家的。 有一首著名的唐诗《新嫁娘》: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窗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并没有说这位新嫁娘长得好看不好看,但是宋朝人的诗话里已经指出:这一定是一个绝色的美女。这首诗制造了一种气氛,让你感觉到她的美。 另一首有名的唐诗: “君家在何处?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看起来平平常常,明白如话,但是短短二十个字里写出了很多东西。宋人说这首诗“墨光四射,无字处皆有字”。这说得实在是非常的好。 语言的美,不在语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而在语言暗示出多少东西,传达了多大的信息,即让读者感觉、“想见”的情景有多广阔。古人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 国内有一位评论家评论我的作品,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我想任何人的语言都是这样,每句话都是警句,那是会叫人受不了的。语言不是一句一句写出来的,“加”在一起的。语言不能像盖房子一样,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那样就会成为“堆砌”。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怎么好看,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中国人写字讲究“行气”。语言是处处相通,有内在联系的。语言像树,枝干树叶,汁液流转,一枝动,百枝摇;它是“活”的。“文气”是中国文论特有的概念。从《文心雕龙》到“桐城派”一直都讲这个东西。我觉得讲得最好,最具体的是韩愈。他说: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后来的人把他的理论概括成“气盛言宜”四个字。我觉得他提出了三个很重要的观点。他所谓“气盛”,照我的理解,即作者情绪饱满,思想充买。我认力他是第一个提出作者的精神状态和语言的关系的人。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倦疲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他提出一个语言的标准:宜。即合适,准确。世界上有不少作家都说过“每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比如福楼拜。他把“宜”更具体化为“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一泻千里,戛然而止,画舫笙歌,骏马收缰,可长则长,能短则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中国语言的一个特点是有“四声”。“声之高下”不但造成一种音乐美,而且直接影响到意义。不但写诗,就是写散文,写小说,也要注意语调。语调的构成,和“四声”是很有关系的。 中国人很爱用水来作文章的比喻。韩愈说过。苏东坡说“吾文如万斛源泉,不择地涌出”,“但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流动的水,是语言最好的形象。中国人说“行文”,是很好的说法。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 中国当代作家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的,现在多起来了。中国的文学理论家正在开始建立中国的“文体学”、“文章学”。这是极好的事。这样会使中国的文学创作提高到一个更新的水平。 谢谢!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追记于爱荷华 载一九八八年一月十六日《文艺报》 2.老舍醇而厚,源自民间而又经过提炼,鲜活的语言。萧红也不错,可惜这把好文字还没来得及沉淀就成了绝唱。钱锺书、张爱玲不是不好,只是太“洋气”了。另外老毛文章不错,不是开玩笑。有人形容张岱的文章“行文如操刀,造句如欺男霸女”。这句话放在白话文里也是一样。老毛行文畅快淋漓,句子生猛刚健,“气”胜则言宜。
我是中文系的,也一直在注意“好的白话文”这个问题。好像是木心某本书里谈过一句,说真正好的白话文是曹雪芹,不是鲁迅或其他后来者。五四时期的白话文用今天的汉语标准来看并不成熟(甚至不流畅),这里有余斌先生一篇小文章,可作参考:我们今天公推的一些五四散文大家,如朱自清、冰心、周作人甚至鲁迅等,其实不少文章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初期驾驭白话文的磕磕碰碰。这批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使用现代白话文创作。他们本身古文功底深厚(其中一些人从小四书五经的科举培养),当时放开手写白话文,没有任何现存典范标准可参考,开了先路,都值得佩服。欧洲语言、翻译腔、五四文艺腔、政治宣传腔(建国以来尤其大,W G对民间汉语的传统有不小的破坏)等等都是左右白话文写作的影响因素之一。少数作家(多从五四跨来)保持的白话文真是典雅的活化石。个人认为建国后能够流畅成熟又不失古文雅致的现代白话文写作,首推汪曾祺,其次孙犁,接下来巴金、杨绛、王世襄等。非常抱歉,几乎都是民国过来的。读汪曾祺的文字心里只有舒服和亲切,我叫作优美母语的亲切。汪曾祺语言最妙的特点就是清新自然,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矫饰容易,要写简单难。用简单的语词表尽意思,还能留下恰到好处的余味,大概只有汪曾祺。老实说,追溯一下,是《诗经》才有的感觉。上面的答案里也提到了。新文学作家们语言普遍不佳。木心确实另类,为别的味道,虽然有些篇章读不起来。阿城的小说语言好,散文杂文就未必。王安忆、贾平凹、阎连科、余秋雨(别喷)等可算过关,贾还有特色。其他,不提了。至于现代,沈从文、周作人、张爱玲、老舍、梁实秋等。废名、胡兰成等好,但是别样的好。曾经看过胡兰成早期的《西江上》,有自恋拖沓之虞。这里面,沈从文建国后几无创造,搞了文物研究;周作人按旨只能翻译,白发感慨“寿则多辱”;张爱玲西去美国,寂寥而终;这几人都没有机会继续炼化自己的语言(张爱玲的文感极佳,修辞一流,可惜渐差)。老舍的白话文,一流,不以雅胜,而以市井气、北京味、灵活度占一席,还是可惜死得早。现在呢,我是没看见真正佩服的。董桥余光中只是在尽力模仿,模仿到他们自己都觉得像了。读多了董桥,不腻也腻。董桥是典型的港台文人腔,带上英式匠气,勉称一家,却也不乏矫揉造作,不宜过誉。而大陆,年轻作家读的不多,不好评论,总感觉西化得太严重了,虽然写得好看,但还是可惜。为什么说当代作家的中文水平普遍不佳?这是个大问题,小可无力详细分析,仅提个人看法:从八十年代来已经成名的新文学作家们开始看,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八十年代文学复苏,由于特殊境遇,大都只重思想、形式、创新,而忽略了语言。好作品是不少,但语言本身也好的实在不多。私塾教育消失,中小学语文教育又没有跟上,还赶上政治动乱。而当时整个语境也是革命的,政治的,宣传的语言没有美感。成长在那个年代的作家,语言想好很难。为了论述完整,这里再提一个“华文文学”的概念。其大意指以中文(华文)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拘于地域国别乃至族裔。这个概念是从港台文学出发的,进而到华裔文学(以欧美为主)、马华文学(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大陆由于种种原因对这部分文学了解不如港台学界,但港台学界似乎也有矫枉过正之嫌。而文字感这个东西,本就见仁见智,难作定论。港台海外许多人因为政治原因,有意无意贬大陆而扬港台,认为未经红治的港台继承了文学传统。就问一个问题:港台出了世界性的作家了吗?大春好,天文天心好,好便好,读就是了,为什么总要拿语言来说事?批莫言的语言差,有道理,但以语言这点说他不配拿诺奖,就是偏见了。母语的向心本身就是文化的血统辐射,离得太远,生命力自然渐渐消逝、变形,结果总是不如人意的。比如,近两年台湾一个马华作家李永平的小说,被许多港台文人热赞。看了两部,小说是好小说,但他的语言真的那么好吗?用字僻生,掌握的古文字多,就是懂得娴熟运用中文吗?我觉得他连基本汉语的语序和语感都没有。还是拿汪曾祺做例子便可驳倒。李自述中文是自学回来的,难怪。最后还是要说明,虽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品优劣程度与作家运用语言的程度有很大关系,但文学不光是语言(汉代骈韵文精美,传世的有几篇?),而是文学感()。文学感,不应该和作品思想、语言艺术、现实作用、读者接受等混淆。文学,就是文学。语言不是评价文学好坏的唯一标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性从来没有因为他“毛毛糙糙”(木心语)的语言而打半点折扣。所学不深,谬误应该不少,请指正。
老舍先生鲁郭茅巴老曹里,虽然老舍先生的排名略靠后,但这不光是文字的原因。鲁迅先生我是很喜欢的,但是他的年代,白话文确实略显生硬。老舍先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超乎常人;诙谐处令人捧腹,悲伤处令人潸然。而且他的家庭背景(旗人)及人生经历也给他的文字增色不少。
汪曾祺——《受戒》:文字,应该像蒲公英的根一样实在,不矫饰,不虚伪。
楼主推荐王小波,那肯定知道,王小波自己推荐的汉语写作大师为王道乾先生和查良铮先生。在《我的师承》里,王小波说他读到了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才知道小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文字境界。并称「查先生和王先生对我的帮助,比中国近代一切著作家对我帮助的总和还要大。现代文学的其它知识,可以很容易地学到。但假如没有像查先生和王先生这样的人,最好的中国文学语言就无处去学。」最近我刚看完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感觉确实不凡,细腻绵长之外,感觉王先生的文字还有一股特殊的汉语音韵之美。仅供参考。
《小团圆》《红楼梦魇》《惘然记》时期的张爱玲。还有胡兰成。
从题目来看,我所认为的“白话文范本”应该能给人以基础性的写作指导,不要犯太多矫揉造作的毛病,尤其是无病呻吟以及华丽堆砌。能给初学者对“好的白话文”以最正确的认知、最踏实的进取之道。从这个角度看,我所认为的范本是:叶圣陶。百度百科:叶绍钧对外国小说的借鉴了无痕迹,他的小说文字整饬、严谨、平实、纯正,既无欧化的成分,又没有半文半白的现象,十分讲究规范化。叶绍钧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息,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严肃踏实的写作态度,使叶绍钧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纯洁、健康作出了贡献。摘抄:叶圣陶是一个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一直留意语言”(《〈叶圣陶选集〉自述》),以平实、质朴、凝练、精粹的文学语言著称。他的语言有一种不雕凿、不做作的朴素美。他很少用浓艳富丽、华而不实的词藻语汇,即使在“五四”前后“全盘西化”的浪潮里,他的作品也很难发现冗长拗口、曲里拐弯的欧化句子。他特别讲究锤字炼句,自称有“斟酌字句的癖习”。在遣词造句上,他一贯简短利落、准确贴切,精炼纯粹,达到了以少胜多、一语传神的极富表现力的境地。另,诸如汪曾祺、周作人等大师的作品,确实是白话文的巅峰之作。但我总觉得浸淫在他们骨子里的“文化味”太浓了,潇洒从容得让人五体投地。从初学者所需要的范本而言,学习他们,难度性质是非常高的。还不如踏踏实实地从说真话、把话说顺了,开始做起。
汪曾祺,阿城此二位的书百读不厌,但也十分难学
如果以海明威的简洁明快风格作为标准,那中国的应该是老舍先生了写文字,难不在华丽,而在素净素而不俗,个人以为这才是文字大家的最高境界就像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所说: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要用短句”,“用活的语言”,“用动词,删去形容词”,“能用一个字表达的不用两个字”……《明星报》对文字的110条严格规定,甚妙。至今仍记得从雨果跳到海明威时,给我带来的酣畅淋漓阅读感受另外,说到鲁迅先生,在那个年代,他们行文还是白话文言杂之,算不得严格的标准典范
要不要试试这本?
傅雷。他的家书和翻译的包法利夫人都非常流畅、精简。
高阳,金庸,古龙,就是这些庸俗的人写的庸俗的作品,把我从初中课堂,高中课堂上带进了文学殿堂。当别人吃蛋糕看冰淇淋流泪的时候,我在往馒头里摸臭豆腐(青方),打下啥底是啥底,穿衣吃饭,读书写作,莫不如是,看楼上诸君的回复我很惭愧,为自己早起接触的各种书摊老板感到惭愧。如果当年你们给我一本那谁谁家小谁的书,也许我今天也能在这里侃侃而谈了。高阳,金庸,古龙,你们影响了我的文风,影响了我的人生,我恨你们!。
姚文元、邓力群、胡锡进。不解释。
木心。他的白话不是人人皆能学来,盲目模仿会误入歧途。从中能看到古文、音乐与绘画的深厚滋润。独具音韵与色彩,金句纷披,丝毫不见同代人影响。诚如尼采所言,“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绝对的语法自觉,语体辨识度高如画风。自成一体而不事体系。如果说汪曾祺是妙品,木心先生或许是孤品。不过植根于现世而取法于古典,与植根于古典而取法于广大的艺术,也并无高下之判。就我而言,前者亲切有味,后者令人沉醉沉迷。不过年纪轻轻口味却被他惯得刁钻,大约也不是好事。一旦取法于木心,再愿意投靠别的白话写作者就难了,只好追进白话运动之前去,追到其他语言里去。中文有它自己的气韵,白话写作的可能性远未穷尽,何必急求范本。开始写作白话的一代有个文言底蕴的高起点,而关于白话本身的运用还尚为简单。毕竟直到今天,白话作为社会正统写作语言的时间也仅有百年,像个孩子。
余光中的散文。我很迷恋他的相声叠词和长句。
好的语言其实应该来自翻译家。汝龙的契诃夫、钱春绮的英国诗歌、罗念生的希腊戏剧。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话文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