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全文说说刘翔是怎样一步步翻越远方的大山课件的

《翻越远方的大山》课堂实录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545&&&&更新时间:
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翻越远方的大山(是一篇新课文)
地点:金坛市岸头实验学校
班级:三年级
执教者:协作组成员,庄月娥
实录者:陈海英
课前:背诵古诗,理解诗意,说诗境。(广播,集体)
师: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通过昨天的学习,这远方的大山是指谁?
师:谁翻越这远方的大山。
师:翻阅是什么意思?
师:战胜。文中有三处写到了这个大山,快速浏览,找出相关句子,划出来。
生:自主学习。读、划
师:找到的请举手。发现读书很认真,浏览是快速地看一下。
生:学生读“……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生:“毫无疑问……隐隐感觉到……”
生:最后一小节“成功翻越了……’
师:看看刘翔发生了哪些变化?PPT出示这三段话。
生:齐读这三段话。
师:读书时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段落之间停顿要长一点。
生:一开始觉得翻越不过去,是遥不可及。接着又跟约翰逊比了一场赛,觉得已经到了山脚下。是经过了很多次较量才得到了山脚下,之后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知道什么?
生:他是怎么翻越这座大山的。
师:你已经在思考了,在读书时学会思考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翔的这段心路历程。找到相关的词。
生: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刚练,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五月八日(写在山顶上)。
师:其实在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的了,刚练跨栏那会……那时两人的差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遥不可及”。
生:遥不可及
师:为什么会感觉遥不可及?
生:因为刘翔那会才刚练,而约翰逊已经是跨栏冠军了。还不止一次多得了冠军。
生:没有人能够超越他。
师:要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就连做梦都不敢想,就连亲眼看到他,是奢望。那你说要想超越他,战胜他,觉得这怎么样?
生:不可能
生:不可能
生:不可能
师: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段话。谁勇敢得站起来读一读?
生:读这段话“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刚练跨栏那会儿……”
师:听出来了,要想超越他,不可能。谁再来读一读,更加不可能一点。
师:是呀,到了2001年,还是这样吗?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读“2001年,在埃德蒙顿举行的国际田径锦标赛上,我和……”
师:和刚跨栏那会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有点信心。
师:评价:真不不错。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和约翰逊第一次碰面。那会不敢想。可是到了2001年就有了第一次碰面了。
师:是呀,刚开始不敢想,现在就有 了第一次碰面了,这位同学抓住了关键词,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还从哪里看出来,刘翔是在变化的,是在进步的?(学生暂时没有反应)(教师接下去引导)虽然第一次碰面,刘翔是以什么身份跟约翰逊碰面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师:虽然是第一次碰面,以什么身份和他碰面的?
生:只能作为观众。
师:为什么只能作为观众去和约翰逊碰面?
生:还没有资格进入决赛。
师:所以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那……速度。谁来当一当刘翔,说说你此时的感想?
生:我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速度呢?
生: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一样快吗?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有,想和他一样快。
生:刘翔呀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师:听出了,想。
师:那时候,刘翔还没有信心。谁来读?
生:读“我暗暗问自己:“刘翔呀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师:到2002年,刘翔还有什么变化呢?请默默读课文,可以和刚才一样,找出关键词来说一说。
生:默读,划词
师:好的同学可以自己说一说。
生:自由说
师:到了2002年,有没有进步?
生:刘翔原来是没有进入决赛,那是第一次我和约翰逊肩并肩的站在跑道上,说明已经进入决赛了。
师:你有一双善发现的眼睛,第一次,说明刘翔进步了。
师:但是遗憾的是,他那一次比赛摔倒了。他所能看到的是约翰逊的背影,他会对自己说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刘翔的内心。
PPT出示:“刘翔啊刘翔,――――――”
生:你还能再跟他肩并肩地一起比赛吗?
师:失去这样一次机会感到可惜,但是还想再次跟他比赛。
生:你能超越约翰逊吗?哟点质疑,不相信自己。
生:刘翔啊刘翔,你一定能超越他的。
师:你已经有点信心了。
师:到了2003年时,跟前面比?
生:没有一次超越他,但是差距越来越小。我排名第一,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师:你怎么感觉到进步了的?
生:因为他跟约翰逊比赛快十次了。
师:说明他们的差距越来越小了,实力已经相当了。不然不可能经常在一起比赛的。
生:约翰逊屡屡拿第二,就查一点点就追上约翰逊了。
师:刘翔屡战铝败,约翰逊像一座大山一样横在刘翔面前,他有没有放弃?
生:没有。“我已经感觉到,自己站在了山脚下。”
师:我觉得信心还不足。
师:这个刘翔的信息还是不足。
生:读。“我已经能够站在了山脚下。”
师:信心足了。
师: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齐读
师: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超越自己的梦想。这是我收集的图片,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先说给同桌听听。
出示PPT:为了心中的奋斗目标,
为了超越自己的梦想,
他每分每秒都在努力。
烈日炎炎下,刘翔――
狂风暴雨下,刘翔――
夜深人静时,刘翔――
――――& ,刘翔――
生:依然在练习,不怕炎日的太阳。评:汗流浃背都没有放弃。
生:没有被艰难险阻给打到。
生:夜深人静时,刘翔依然在练习,比尔呢都在睡觉,刘翔一再在训练。
生:刘翔依然在联系跨栏,在想着超越约翰逊,心中即诲了睡意。
夜深人静时,别人都睡觉了,刘翔熬着困意在训练。
师:评:即使再要睡,也没有要放弃。
生:练习说话。
师:就这样了,刘翔迎来2004年五月八日。出示PPT:图片跨栏的一瞬间。文字:20054年5月8日,国际田联大奖赛在日本举行,我久久等待……
师:只能拿第二名的刘翔,终于让约翰逊看到了自己的背影,终于打破了……板书:第一次看到“我”的背影。划出刘翔当时想的句子。
生:读“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有点……“
师:除了这个意外还有没有啊?
生:读“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
师:迷糊?
生:有点疑问,觉得自己是否打败了约翰逊。
师:你来读?
生:读,读出了心中的迷糊。
师:有点不相信,还有什么?
生:激动。
生:有点不敢相信,又有点激动和兴奋。
师:再来读一读。
生:读“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
师:看着板书回顾:第一次是觉得遥不可及,2001年……战胜了约翰逊,你觉得他成功的原因什么?
生:自信,不放弃。
生:他的艰苦训练。突出:敢于拼搏。
生: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板书:不怕艰难险阻
师:就是拼着这样一种精神,在雅典奥运会的时候破了世界记录,上次世界锦标赛时超越了罗伯斯,获得了冠军……刘翔这个事迹给你什么启发?
生: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放弃。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名言,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出示& PPT:名言分享:
有志者事竟成。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不经一番彻骨寒,……
希望你们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做一个抢着,敢于挑战,挑战别人,挑战自我,挑战困难!
师:PPT出示:课后作业。
挑选你喜欢的运动员,收看他的比赛录像或收集他的有关故事读一读。
建议同学们读一读《我是刘翔》。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文章中心:252 篇文章注册会员:5位
无标题文档您当前所在位置:
三年级下册语文《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摘要】优秀的教学设计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促进教学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精品学习网搜集了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2、会用&当初、祝贺&造通顺、连贯的句子。
3、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刘翔如何翻越大山的,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提高性目标:
4、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刘翔的坚持不懈、自信,进而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刘翔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坚持与努力,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认识约翰逊、刘翔。
四、课时:
一、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2、会用&当初、祝贺&造通顺、连贯的句子。
3、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刘翔如何翻越大山的,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
(一) 教学内容:正确读准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 完成目标:
1、 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
2、 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3、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 教学过程
1、揭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谁翻越远方的大山?怎么翻越的?远方的大山是什么?
2、学生初读课文,按照学习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
(1)借助书后拼音,先读准以下生词读音: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有朝一日
(2)读课文3遍,不认识的看书后生字表或查词典,力争正确流利,组内分自然段练读,准备朗读竞赛。
(3)查字典,理解 &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在书中标注好解释。
(4)会用&当初祝贺&造句
3、交流反馈
(1)指名2-3个后进生读生词,根据情况正音。集体读。
(2)小组竞赛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挑选4组分别朗读1&5,6-11自然段)集体评议,宣布优胜小组,并加分。
(3)交流三个词语的意思,有错误的纠正。
4、当初就是以前,谁能用上这个词造个正确、连贯的句子?
在你取得成功或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你会怎样祝贺?用上这个词造个句子。
自己造个句子,如果有困难就选择刚才同学们造的最好的一个句子写在语文书上。
(四)教学意图
通过学生自学、小组竞赛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指导,为学生的自学铺设阶梯。
(一)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刘翔如何翻越大山的,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完成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能用规定的句式说出课题的含义。
2、根据时间顺序,了解刘翔翻越大山的进程。
(三)教学过程
1、课文读了这么多遍,现在你能谈谈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吗?
(指名2名后进生和2名中等生回答)
用上2-3句话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谁会说?(指名2名中等生和1名优等生回答)
根据回答适时评价引导。
2、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刘翔超越约翰逊的经过的?(时间顺序)
3、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阅读全文,完成表格。
时间  与约翰逊的距离  我的发现
第一次碰面
第一次并肩赛跑
过招次数越来越多
国际田联大奖赛
4、 与你的同桌交流交流,有困难互相商量商量。
5、 集体交流
(1)教师归纳与约翰逊的距离: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大山
根据这样的阶段,谁能给课文分段?交流(指名1名中等生回答)集体分好段。
(2)通过这样的时间表、这样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刘翔是在一次次的拼搏中缩短着与约翰逊的距离;即使一开始失败,可他并没有放弃,他靠的是他的坚持不懈缩短着与约翰逊的距离;刘翔通过不懈的努力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四)教学意图
抓住文章线索,通过表格形式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阅读课文,在对比阅读中发现文本含义,感受人物形象。
三、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硬笔习字册
补充习题1、2、3题
读读《我是刘翔》,真实了解刘翔成为&跨栏王&的经历。
一、 课时目标:
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刘翔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坚持与努力,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 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刘翔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坚持与努力,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完成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刘翔的心理活动,深入体会人物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3、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想。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完成表格,我们知道刘翔是靠什么翻越这座大山的?
(坚持不懈 顽强拼搏、自信乐观)
2、课文3&&11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刘翔翻越大山的经过,请同学们默读这几个自然段,画出描写刘翔心理活动的3处语段,联系上文先想想:他问什么会这样想?从他的心理活动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翔?然后带着你的发现,入情入境的读好这三句话。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看学生画的句子,有什么困难及时帮助)
4、集体交流
(1)先说说画的什么句子
出示:①我暗暗问自己:&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②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
③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2)联系上文想想他什么会这样想?
▲约翰逊在当初是刘翔眼中遥不可及的大山,根本不可能翻越。
再看这句,你读出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翔?
(没有信心,有怀疑、有憧憬、萌发了愿望、有一种渴望)
带着你的收获读好这一句。
▲从2002年到2004年,刘翔和约翰逊竞赛了多少回?每一次什么结果?
(摔倒&&10次没有一次超越&&打败)面对一次次的挫败,此时的胜利是否来的太意外?太突然?一个迷糊写出了此时刘翔的心情,什么心情?(不敢相信怀疑 )
带着这样的心情,谁来读好这一句。
▲ 约翰逊向他祝贺,此时刘翔才发觉是真的。
读读这句,你读出了刘翔怎样的心情?(欣喜 激动)
带着这份欣喜与激动再读这句。
回看全文,当初&&无数次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无数次失败&&如今终于战胜对手,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刘翔,相信你一定心潮澎湃,你还会想到什么?还会对自己说什么?根据老师提供的句式,自己试着写一段心理:
那一刻我不禁想到一次次与他竞争较量的过程&&
那一刻我手举五星红旗奔跑在赛道上,兴奋不已&&
6、 此时此刻的我们,目睹刘翔成功的瞬间,我们心中怎不感慨万千
拿起你们的笔,写写此刻你们心中的感想吧!如果你能用上冒号,句子不少于2句,就更好了!
有感情地朗读所写的句子,发现语病及时修改,也可以补充润色。
组内交流所写的句子,评出最优秀的,全班交流。
7、 根据交流情况,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句子。
8、 教师小结:
梦想从起飞到跨越,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刘翔之所以能够成功跨越大山,靠的就是顽强拼搏,靠的就是挑战自我、永不言弃。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做一个强者,勇于挑战别人、挑战自我、挑战困难。
(四)设计意图
紧扣文本中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学会上挂下联深入读懂文本深层次的内容,入情入境感受人物心情,进而理解心理活动描写的特点,学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小组评比读后感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会写,更能写好读后感。
三、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补充习题
修改写话抄在家作本上。
选做题:收集励志格言(坚持 理想 自信)并读读积累。
继续阅读《我是刘翔》
翻越远方的大山
刘翔&&&&&&约翰逊
顽强拼搏 永不言弃
坚持不懈 勇于挑战
通过提供的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这些经典的教学案例,我相信会对怎么写教学设计,怎么教学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锁定精品学习网!您的位置 >> >>
《翻越远方的大山》第一课时教案
第4课《翻越远方的大山》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词新词。
2、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刘翔不断进到,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刘翔不断进到,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 田径 决赛 希腊 雅典 国际 隐隐 成绩 纪录 呐喊 当初 祝贺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读音注意:掣 字形区分:纪 记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再读课文,继续感知。
1、播放录音。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读得最好段落进行朗读。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三年级语文《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欢迎来到cnfla儿童网, 是让爸妈放心的儿童公益网站!
三年级语文《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来源:cnfla儿童网浏览:0
  《翻越远方的大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刘翔从不敢奢望见到约翰逊,到战胜约翰逊的经过,表现了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表现了他有目标,有梦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教学难点: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词新词。  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初步感知刘翔不断进到,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 田径 决赛 希腊 雅典 国际 隐隐 成绩 纪录 呐喊 当初 祝贺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读音注意:掣 字形区分:纪 记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再读课文,继续感知。  1.播放录音。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读得最好段落进行朗读。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3.谁能给课文分段(按时间顺序)?试着分段。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刘翔成功的过程,感受他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能够从刘翔身上得到某种启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跨栏 呐喊 纪录  背影 风驰电掣 遥不可及  2.同桌互批,订正错字。  3.说说由第一行词语,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个人物?第二行词语又让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去了解刘翔的心路历程。  二、研读文本,感受历程。  1.自由读全文,说一说,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题目?  2.出示: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地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1)这段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主旨的作用)  (2)这句话后面的“!”表示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句话?(激动、欣喜)  3.“远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你是从文中哪儿找出来的?  (1)把约翰逊比作大山,说明了什么?啊哪个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奢望)  (2)“遥不可及”是什么意思?(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和约翰逊相差甚远)  (3)指导朗读。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应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来读,重读“根本就不敢”“遥不可及”“更别提”)  (4)能说说此时刘翔的心情吗?展开想象谈一下。  过渡:那么,刘翔是怎样成功翻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10自然段。  4.上节课我们找出了文中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见证了刘翔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然后填表吧!  时间 我”约翰逊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1)学生自由填表读课文,填表。  (2)全班交流。  ①谁能来说说2001年“我”和约翰逊的表现?  ②“风驰电掣”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事物?  ③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观众,你在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的速度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④作业一名一直以来把约翰逊当作自己目标的运动员,刘翔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⑤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决心赶超约翰逊)  ⑥那么,2002年出现了怎样的情况呢?  ⑦当看到约翰逊的背影时,“我”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过渡:在不断的训练中,在坚定的决心下,“我”的成绩越来越好,进入决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和约翰逊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⑧在2003年的近10次比赛中,“我”和约翰逊的差距终于缩小了!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一点?(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拿第一!)  ⑨你从“总是”和“!”体会到了什么?  ⑩三年的时间,“我”的进步是神速的。请你想一想,“我”都进行了哪些艰苦的训练  出示:  展开想象写话:  ***中,我 ___________;  风刀霜剑中,我________ ;  身染疾病时,我_________;  别人休息时,我___________ ;  ……  ?虽然“我”在不断进步,但是约翰逊这座大山依然横在“我”的面前,而“我已经站在山脚下”!  ?2004年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久久等待的那一天”指是什么?  “我”的成绩是多少?此时“我”心里怎么想?为什么反而迷糊了?  展开想象:如果你是一名体育记者,你会如何祝贺刘翔?  师生合作:师当刘翔,生当体育记者。  听到你们的祝贺声,“我”才回过神来。(齐读: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那一刻”指的是什么?(约翰逊祝贺“我”的时候)  “这一切”指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三、感情精神,进行教育  1.你从刘翔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在生活中,你有崇拜的人吗?你打算怎样努力来超越自己崇拜的人呢?  3.现在讨论一下,刘翔成功翻越远方的大山有哪些原因?  因为刘翔有目标,有梦想,遇到挫折不灰心,继续坚持拼搏,最终获得了成功。  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你知道刘翔的哪些名言?  2.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员的名字?简述有关他(她)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  敢于挑战 产生梦想  坚持不懈 追逐梦想  有志者事竟成 实现梦想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预习不充分,在检查预习情况时,学生大都读得不理想,其中还有几个同学读得太生疏,总是出现错别字,不是多了就是少了,不是读错了就是不认识,还有的把句子也读破了,根本不要说是读正确流利了。从这点来看,不让学生预习是不行的,预习不充分也是不行的。何况这册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部分就是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课文,看来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并且能培养成好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站致力于提供:、
力争打造健康绿色的儿童网站!
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翻越远方的大山读后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