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人类基因组序列

习近平: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新华网
|||||||||||
最新播报:
习近平: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
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群英荟萃,群贤毕至,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了。有机会同大家见面,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两院院士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两院院士和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外籍院士和国际科学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广大院士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发扬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秉持淡泊名利的品德风范,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防建设和优化国家决策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看了不少两院的咨询报告和院士们的建议,从报告的字里行间,从建议的思考研究中,都能体会到院士们忧国忧民的情怀、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家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此,我向各位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回首我国近代史,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面对厄运和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奋起抗争,前仆后继,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拿我国来说,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提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以说,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的先人们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在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累累硕果,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也使我国长期居于世界强国之列。
然而,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更是一次次被经济总量、人口规模、领土幅员远远不如自己的国家打败。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全面独立的科研体系,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今天,“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依然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科学的春天”依然在祖国的天空上播洒阳光,科教兴国战略依然给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着强大驱动。
“两弹一星”、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国防安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也为我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当代科技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个过程。
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众多主要经济指标名列世界前列。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现在,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加起来是10亿人左右,而我国有13亿多人,全部进入现代化,那就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前几天,我看了一份材料,说“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打印、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制造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性能不断提升,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国际上有舆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看到这里,我就在想,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这样的新技术新领域还很多,我们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
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责任编辑: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书记处书记我科学家倡导“基因组编辑作物”管理框架时间:日04:56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原标题:我科学家倡导“基因组编辑作物”管理框架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杨舒)基因组编辑是对生物基因组进行定向改变的技术,目前在医学中非常热门。有专家预测,该技术在农业作物育种上也将呈现更加广阔的前景。然而,对于这一技术,世界各国尚处于观望状态,也无相关的管理标准。日前,我国科学家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遗传》上与国外科学家联合撰文,对基因组编辑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提出了管理框架。  文章作者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认为,常规育种已为农业生产作出巨大贡献,但有周期长、效率低的缺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的编辑,在育种的效率和可控制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育种手段。育种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农业可持续性地发展,基因组编辑技术还可以帮助育成抗病品种,减少对化学农业的依赖。我们不能错失这样一个大好机会。  为了规范和推动基因组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李家洋联合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所研究员黄三文、美国科学院院士罗杰比奇等科学家联名对这一技术的管理提出建议:第一,研究环节尽可能降低材料的传播风险;第二,必须确保证明基因组编辑作物中的外源DNA被完全去除;第三,如果基因组编辑作物中的目标基因是参照不同物种的同源基因进行编辑,必须注明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第四,通过全基因重测序技术检测并记录基因组编辑对基因组序列造成的所有变异,确保无脱靶发生;第五,应将上述4点写入新品种审定和登记制度中,在满足这些条例的基础上,基因组编辑作物在进入市场之前应当只需要接受和常规育种作物同样的管理。  美国农业部日前已宣称,基因组编辑作物不属于转基因生物范畴。虽然欧盟还未表态,但最近德国和瑞典相关主管部门已宣称,一些基因组编辑作物和常规育种作物本质上完全等同,并非转基因。  《自然—遗传》编辑部同期发表社论,完全支持该管理框架。文章指出:“基于基因组学的农业技术革命如果得到负责任的推广,将会满足甚至超越科学界和社会的需求。作者们提出的基因组编辑作物管理框架,将为基于生命科学的可持续农业赢得公众支持。”  作者:杨舒
本文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16-02-1416-02-1416-02-1416-02-1416-02-1416-02-13热门资讯 16-03-22 16-03-22 16-03-22 16-03-22 16-03-22 16-03-22室内效果图
室外效果图
效果图制作
本站出售、转让、需要请联系QQ
全国统一免费热线:021-
大赫设计公司版权(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您的当前位置:&&&&&&&&&&...
我院特邀国家人类基因组专家姜俊成授课
日上午9点,应体检中心张立艳主任邀请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姜俊成教授,在北京北亚骨科医院七楼学术报告厅,为未病大讲堂近五百余名观众现场讲解《基因健康管理》和《解读生命密码》的重要意义。
图为姜俊成教授为未病健康大讲堂观众讲解《基因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姜教授针对中国人群常见、重大、多发性疾病,从基因的概念、引发多种疾病的原因、目前基因检测的方法,检测疾病的类型等全方面展开了讲述。他指出,“基因检测是人在没发病时,能够预知将来会发生什么疾病,尤其是有各种疾病家庭遗传史的人群,预知疾病以便更早的预防疾病,这是检测的第一阶段;而常规检测则是在发生疾病后,检测疾病能够到达什么程度,该如何治疗疾病。如:早期、中期等等,这属于检测的第二个阶段,是临床医学的范畴”。
图为姜俊成教授正在讲解《解读生命密码》的重要意义。
其次,他强调:目前基因检测项目科学性强;准确率大于99.975%,采用国际基因检测金标准――DNA直接测序(DNA&sequencing)法;检测报告周期短,从样本收到、核准登记、送检至出报告周期为:单项5-7各工作日,综合检测约为30个工作日;报告解读实行“一对一”健康指导针对性强,准确率高。目前国内已经有一大批社会各界精英等中高端受检人群,并受到了一致好评。现场近五百余名观众认真听取姜教授讲课,大家全神贯注、认真听讲、积极与专家互动,现场氛围较好,人们受益颇多。
图为未病健康大讲堂观众正在聚精会神地听姜教授授课。
据了解,北京北亚骨科医院与上海申友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有着长期的医疗合作关系。体检中心已经第二次邀请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专家前来授课,为大家传授基因检测的奥秘及重要意义,为疾病的预防、疾病的早期干预与治疗、降低诊疗费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认可。希望人们能够提高思想认识,密切关注基因检测的重要意义,使得人人摆脱疾病的困扰,早日实现未病梦、健康梦、北亚梦!
相关链接:
1.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功能片断,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决定一切生物物种最基本的因子;基因决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靓丽、长寿之因。
2.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有三种:(1)基因的后天突变;(2)正常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3)遗传的基因缺陷。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
3.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取被检测者脱落的口腔黏膜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分析它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情况,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从而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4.目前基因检测的方法主要有: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液态生物芯片与微流控技术等。疾病家庭的遗传史就是疾病易感基因的遗传所造成的,所以基因检测能够检测出这些遗传的易感基因型,检测准确率达到99.9999%。
5.检测疾病类型:1.恶性肿瘤疾病31种;2.心脑血管疾病18种;3.代谢与免疫系统疾病19种;4.呼吸、消化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7种;5.肌肉、骨骼关节及神经类疾病27种;6.眼耳鼻喉科及皮肤科疾病12种;7.精神类疾病13种。
tags:北京北亚骨科医院|基因检测|体检中心|基因检测的重要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治疗。慎重对待各种医
疗广告,以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如果您遇到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和北京北亚骨科医院取得联系。我院承诺尊重保护个人隐私。医院地址:北京市房山区昊天北大街20号
健康热线:&&&&官方网址:&&&&在线咨询:
&&记得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上写道:“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神圣...
文章相关问答
&&全部症状:
发病时间及原因:
治疗情况:
想要什么帮助:...
职&&务:特邀专家职&&称:主任医师详细介绍: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放射科主任、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亚骨 ......职&&务:放射科主任职&&称:副主任医师详细介绍:北京北亚骨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原中石化医院职称评审委员会放射专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基因组大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