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总院军民友好医院的恼病主治医生就是主刀医生吗曹医生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陆总)★
查号电话:020-
依托互联网及云平台 整合神经内外科资源 医院“卒中中心”挂牌成立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 16:12:26
  脑卒中(脑中风),是指急性脑血管病,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包括出血和缺血)引起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内的一组疾病。目前脑卒中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同时其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也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
  2015年&世界卒中日&提出&关注中年人的中风风险&的主题。常见的卒中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而在卒中的预防及救治中,不仅要关注中风的风险,对于脑卒中的急性期救治,依然是医疗的关注热点。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黄金抢救时间更是成为医疗的重点:争取超早期治疗,在发病4.5小时内尽可能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6-8小时内进行适当的急性期血管内干预;确定个体化和整体化治疗方案,依据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病情程度等采用对应针对性治疗,结合神经外科、康复科及护理部分等多个科室的努力实现一体化治疗,以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脑卒中的早期治疗一直是脑血管病救治的重点和热点,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早期诊疗,但传统救治常常由于诊断不及时、一线医生临床经验不足、神经内外科不能及时协调或介入水平受限等因素耽误患者的救治。医院2013年整合神经内外科及介入中心,成立脑血管科,为脑卒中的及时、有效救治提供了平台。
  日&世界卒中日&这一天,医院脑血管科以&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为口号,成立医院卒中中心。
  医院卒中中心在该院日建成并成功运营的中国首个胸痛中心及胸痛急救网络基础上,参考美国卒中协会(ASA)有关综合卒中中心的认证标准,按照国家卫计委《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建成,通过自主研发的扁鹊飞救系统充分依托互联网及云平台,整合脑血管科、急诊科、NICU、医学影像科、检验科、介入室等多个科室为救治体系,实现院内各科室之间信息实时共享、流程再造,成为华南地区第一家以移动数字化网络信息技术为引领的脑卒中救治中心。该中心为急救车和救治网点医院配置了远程救治系统,当120急救网络接收到急诊患者的医疗信息后,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医疗云技术,迅速将信息传递到相关科室和医护人员,在患者未到达医院前,一切急救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即使专家远在千里之外,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远程会诊和技术支持,为患者的生命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全面提高了医院救治脑卒中的能力和治疗效果,成为第一条快速抢救脑卒中患者的生命绿色通道。
  医院卒中中心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凝聚庞大的专家队伍,整合优质的医疗资源资源,为脑卒中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医院刘院长说:&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头号杀手,今天是世界卒中日,我们举行卒中中心成立大会暨脑卒中学术研讨会,旨在探索军民共建的心脑血管病急救网络新模式,提升我国心脑血管病救治水平,更好服务广大军民,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新贡献!&★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陆总)★
咨询电话:020-
俞伟华: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来源:熊兰 赵建伟
发布日期: 15:04:01
  【老兵简介】俞伟华,1923年11月出生,江苏南通人,1941年3月入伍,1945年10月入党,1983年6月离休,正师级,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副院长。历任医务员、军医、主治医生、主任医师、185医院副院长、189医院院长、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等职务。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独立自由勋章。
抗战老兵俞伟华标准的军礼。
  8月24日,广州军区联勤部流花湖干休所的王祥所长和王玉政委带领抗战老兵慰问小组的成员看望了所里抗战老兵之一&&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副院长俞伟华同志。俞老夫妇虽然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在老伴准备照相军装的时间,俞老招呼我们坐下,拿出了自己去年编写的诗集,指着那些抗战诗歌和我们聊起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抗日战争时,俞老是新四军华中抗大学员、新四军三师七旅政治部科员。1941年,当年才 18岁的他就入伍了。虽然时隔几十年,但每每回想起过去的峥嵘岁月,那些激动人心的一幕幕,总是鲜活的从他脑海中跃然眼前。
  俞老的老家在苏北的南通,1941年,他正在南通的新中医学校就读。当时的中华大地正饱受日本侵略军的摧残,他亲眼目睹了很多日军的暴行,总希望能够为抗日贡献自己的力量。
  1941年1月,蒋介石掀起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接着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毛泽东主席严词揭露国民党反共阴谋,反驳蒋介石的反动命令,并于当年3月,在江苏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同时创建抗日军政大学五分校,鲁艺学院,华中卫校。在抗日救亡的危急时刻,抗大不但大规模培养了干部,而且成为抗战烽火中凝聚抗战力量、鼓舞必胜信念的一面光辉旗帜。
  偶然的机会,俞老听说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于是,带着挽救民族危亡的热情,18岁的他赶赴盐城,于那一年的3月,成为了抗大五分校的一名学员。
  记得有一天晚上,敌人又开始了对盐城的扫荡。校长洪学智,副校长冯定带领他们连夜离开盐城。
  那晚正值细雨濛濛,为了保密,他们避开大路而选择了偏僻的小路行军。有时会经过稻田埂,在黑暗中,很多人都失足掉进了田里,于是便不时能听到 &扑通&一声。
  俞老笑着说:&我也好几次摔进田里。到第二天天刚亮,我们分散隐蔽时,便看到很多人浑身是泥,活像一个个&泥猴子&。&
  他们就这样连续走了四天,中间只是偶尔停下休息一会。之后,他们到达了水网地区的兴化县。
  兴化县是国民党江苏省省主席韩德勤的防区,由于他非常反共,所以这些抗大学员还要提防他。他们只能分散在祠堂,庙宇,荒山野岭一边隐蔽一边学习。那时候,每一次转移和行动都是最好的实践教材,对他们日后的战斗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效果。直到一个多月后,学校才接他们回去继续学习。
  回校后,原本的队伍少了很多人。因为这些人害怕生命有危险,而且忍受不了艰苦的生活,因而开了&小差&。
  俞老回忆说:&大浪淘沙始见金,我之所以没有离开部队,是因为觉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是来抗日的。而且,当时我在抗大的三个月中,听了陈毅军长,刘少奇政委等同志的报告,学习了论持久战,由此,坚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正如我们抗大校歌所唱的,&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这就是我那时的理想和信念。&
  正是怀着这样的理想和信念,1942年,他被分配到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这是一支至今仍被称为&铁军&和&红军师&的英雄部队。他们粉碎了日寇对盐城、淮海区的扫荡,参加了淮北反顽,解放淮安等战役战斗。
  回想起当年的战斗经历,俞老赋诗两首:
  1941年,日寇发动对盐城大扫荡,我抗大、鲁艺、卫校与敌周旋均安全脱险,为此赋诗:
粉碎日寇对盐城大扫荡
秋雨秋风寇焰狂,
敌强我弱避锋芒。
化整为零游击战,
&军部&&三校&尽安详。
倭奴一枕梦黄粱,
军民奋战凯歌扬。
  1945年,号称&铁打的淮安&解放,日本投降,为此赋诗:
攻占淮安城
八月攻坚战伪兵,
枪林弹雨任纵横,
三师勇士克淮城。
活捉生擒吴独膀,
为民除害显威名,
军民老少庆天晴。
当年抗大同学合影,俞老在第二排右五广州军区总医院与清新区人民医院举行共建签约仪式
广州军区总医院与清新区人民医院举行共建签约仪式
9月10日,广州军区总医院与清新区人民医院举行军民共建医院签约仪式,广州军区总医院骨科医院院长尹庆水,清远市政协副主席、市卫计局局长唐远强,清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庆芳等出席了仪式。仪式上,有关方面的领导分别作了发言。尹庆水对两家医院喜结良缘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简单介绍了广州军区总医院的整体情况以及所取得的进步,希望通过技术扶持、专家传帮带、人才培养、科教研培育等帮助清新区人民医院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期望通过两家医院的合作和共建,能为两家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和空间,开创双赢新格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有力的医疗保障。唐远强在发言中明确指出,广州军区总医院与清新区人民医院军民共建医院的签约授牌,标志着双方的合作步入一个实质性的发展阶段,是清远市医疗卫生工作走联大靠强、携手共进、互利共赢发展道路的具体表现,对深化全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增强双拥工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清新区人民医院院长谢道远表示要以两院合作为契机,主动向广州军区总医院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医疗技术,积极邀请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会诊、指导,加快医院管理、技术发展、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内涵建设,争取早日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水平,切实为全区民众健康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广州军区总医院对外联络部主任陈苒与清新区人民医院院长谢道远分别代表各自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尹庆水代表广州军区总医院向清新区人民医院授予合作医院牌匾。广清两地医院顺利举行军民共建医院签约仪式,对加强清新区人民医院与省级医院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军队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实现卫生资源共享,促进全区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治医生就是主刀医生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