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热病与水痘患者接触触

您所在的位置:
如何做到对旅行者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写在我国发现亚洲首例黄热病之后(1)
第一女人网导读:如何做到对旅行者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写在我国发现亚洲首例黄热病之后
  黄热病在亚洲仅仅是首次发现  黄热病从被发现已有300多年历史,以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一直没有黄热病病例报告,甚至有传言说,亚洲人不会罹患黄热病。但随着近期我国发现亚洲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看,黄热病并不会区分人种。没准以往就有,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我国南方部分省市有可以传播的埃及伊蚊分布,而且我国和黄热病流行区的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商业贸易和旅游往来,输入性病例造成本土传播的风险一直存在。  随着首例病例的发现,该例病例就像一个“扳机(Trigger),笔者相信,在我国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努力下,还会陆续发现新的黄热病病例。如果对有埃及伊蚊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话,没准会发现更多的和虫媒传播相关的感染病例。  记得早在2000年时,我们接受一起疑似埃博拉出血热隔离检疫任务时,虽然当时我们不能对埃博拉病毒进行检测,所谓的检疫不过就是观察其临床转归,当时能做的一些病原学极其有限。尽管如此,也在检疫的7人中发现有梅毒、伤寒、疟疾等疾病者。  传染病防治的现实  ● 传统病传染病还在流行  ●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  ● 传染病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自有人类以来,传染病就和人类一直相伴随。而传染病防治的现实是,唯一被消灭的不过天花一种,传统传染病仍在威胁人类健康:仍在流行的传统传染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狂犬病、麻疹等;某些传染病只是病人数大为减少,但远未达到消灭标准,如鼠疫、脊髓灰质炎等;一些曾经被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如梅毒、性传播疾病等。  除了传统传染病外,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近20多年,新出现的各类传染病多达30余种,如SARS、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  此外,虽然说传染病没有国界,但显然在发病率和病死率等方面有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差异。如2014年至2015年的西非埃博拉疫情、2012年至今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禽流感疫情以及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即便如艾滋病这样的和人类行为相关的传染病,同样也存在巨大差异。  从地图上看近些年人们关注的一些传染病的分布,大多数虫媒传染病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5度区带(图1),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这个区带覆盖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图1. 虫媒传染病分布  传染病防控的困难  从传染病防控角度,只要做好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即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患者或患病动物)、切断传染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便可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其中主动免疫是保护个人最为有效的方式,遗憾的是,有疫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非常有限。至于切断传播途径,只对某些消化道传播的疾病有效,至于那些与行为相关的传染病就好像吸烟、酗酒等一样,靠自觉很难。而对那些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则防不胜防。这大概也是有人拿像新加坡这样环境干净的国家仍然有登革热暴发流行来为防控之难辩解的原因。  图2. 传染病在动物、媒介和人之间的循环  因为都要发展,商贸往来不能停止,人员、虫媒便不可能不流动,疾病也就随着人员、货物、虫媒四处传播。  虽然鼠疫、霍乱和黄热病被列为国际检疫传染病,可是,如果离境前往疫情国的人员不按要求注射相关疫苗,进入相应国家的海关还不检查疫苗接种证,对一些本来可以预防的传染病,这些旅行者也就成为易感的高危人群。如果患病旅行者在归国入境前自行服用退热药、入境时不进行健康申报,便很可能成为漏网之鱼。等到病情危重再去就诊,如果还不能被诊断,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早期发现患传染病旅行者非常重要  既然有疫苗保护的疾病有限、传播途径又很难切断,何况还有人要以身试病、有疫苗预防的情况下还不能主动接种?因此,只要旅行者进入疫区,被感染的机会便会随着在疫区停留的时间延长而增加。如果感染后回国,如何早期发现便成为医疗机构首要面临的问题。  一旦不能对输入病例做到早期发现、有效隔离和及时治疗,不但会危及生命,还可能经医院感染、虫媒叮咬造成本土传播。  事实上,对那些在本国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医生通常很难做到早期发现。  一方面是医生对这些疾病不认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查手段,即便诊断时想到了,也只好作罢。  图3. 病毒感染后症状、病毒血症和抗体产生时间  如何做到对旅行者罹患传染病的早发现  ● 相关知识储备  ● 重视流行病学史询问  ● 及早寻求病原学检测  对一个医生来说,如何做到对那些不常见的传染病做到早期发现,除了对疾病有相应的临床知识外,还要关注传染病的流行动态,在诊治过程中特别注意询问流行病学史,尤其是对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生。  流行病学史  ● 疫区旅行或居住史;  ● 类似病人接触史;  ● 动物接触史;  ● 不安全性行为史;  ● 聚集病例等。  早期诊断,不仅对患者的成功救治非常关键,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也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怀疑是传染病时,才能启动有效隔离、防护和报告。  从知识储备来说,不妨到发展中国家相关疾病全球监测网络浏览(GeoSentinel,http://www.istm.org/geosentinel)相关信息,如旅行者所患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和各个地区的常见疾病等。  该网站一项对1.7万多例患病旅行者的报告显示,超过60%的归国旅行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五大症候群:无局部表现的全身发热性疾病、急性腹泻、皮肤疾病、慢性腹泻及非腹泻性胃肠功能紊乱。  另一项对2.5万例患病旅行者的研究显示,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疟疾和登革热(分别为21%、6%),其它还有EB病毒(Epstein-Barr, EB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所致的单核细胞增多症、立克次体病和伤寒或副伤寒等。  正如大部分传染病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度的区带,大部分(约70%)归国的患病旅行者有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国家或地区旅行或居住史。  对从这些地区归来的旅行者,除了详细询问病史、流行病学史外,体格检查要查看是否存在皮肤损害、皮疹、出血点、黄染,淋巴结、肝脾是否肿大、是否有神经系统异常等,同时要进行一些常规化验来评估病情。如对非洲归国人员,要优先关注疟疾、病毒性出血热等疾病。  对一些不能用常见病解释的症状、体征和化验结果,尤其是出现危及生命的表现时(如呼吸窘迫、出血、休克、意识障碍等),要及时报告、采样,寻求病原学检测,协助早期诊断。  此外,除了关注流行地区的疾病,对归国时间相对较长,如超过1个月的,要和本地常见病做鉴别诊断。我国确诊黄热病 患者正在北京就诊病情较重 | 北晚新视觉
我国确诊黄热病 患者正在北京就诊病情较重
13:59:17编辑:米兰
日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昨天通报,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北京就诊,病情较重。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及黄热病的主要媒介患者,男,32岁,浙江省人,常年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做生意。近期,安哥拉发生黄热病疫情。北京时间3月8日,这名患者在罗安达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到39.3℃,同时伴有畏寒等症状。他3月9日乘飞机经迪拜转机,3月10日凌晨2时抵达北京,直接到医院就诊。3月11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检测患者标本为核酸初筛阳性,当晚将标本送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3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核酸检测结果阳性。随后,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的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目前,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病情较重,正在积极救治中。北京市卫生计生部门会同中国疾控中心组织专家对输入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黄热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北京市无埃及伊蚊,目前北京气温低,未进入蚊媒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前往非洲和南美的39个国家或地区要接种疫苗。.据介绍,黄热病是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方式主要为人——埃及伊蚊——人,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之前,亚洲地区无病例报告。人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在城市型中由于成年人大多因感染而获得免疫,故患者多为儿童。在丛林型中患者多为成年男性,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未发现有再感染者。黄热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出血等。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约占5%至20%,轻型感染后可自行痊愈,少数病人病情严重终至死亡。新进入疫区的外来人口病死率高达30%至40%。少有后遗症。目前针对黄热病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为主,疫苗是最重要的防控措施。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贾晓宏 代丽丽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微信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
邮箱:takefoto(at)
备案号:京ICP备号我国确诊一例黄热病 系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患者常住安哥拉
【摘要】由于黄热病的死亡率高及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之检疫传染病之一。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中国发现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我国确诊一例黄热病 系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患者常住安哥拉
  黄热病是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黄疽、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特征。近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13日通报,我委组织专家确诊一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由于黄热病的死亡率高及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之检疫传染病之一。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中国发现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页面功能【
【我国确诊黄热病 为亚洲首例】黄热病是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黄疽、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特征。近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13日通报,我委组织专家确诊一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由于黄热病的死亡率高及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之检疫传染病之一。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中国发现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国家卫生计生委今日通报,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患者,男,32岁,浙江省人,常年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做生意。3月10日凌晨2时抵达北京,主动到医院就诊。目前,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病情较重,正在积极救治中。北京市卫生计生部门会同中国疾控中心组织专家对输入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黄热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北京市无埃及伊蚊且不属于我国伊蚊主要分布地区,目前北京气温低,未进入蚊媒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注:黄热病是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方式主要为人-埃及伊蚊-人,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之前,亚洲地区无病例报告。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人感染后,约5%-20%出现临床症状,少数出现重症并死亡。目前针对黄热病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为主,疫苗是最重要的防控措施。我委已于2008年印发了《黄热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和《黄热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正积极指导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全力救治患者,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北京市卫生计生部门正按照我委要求,进一步做好病例治疗、流行病学调查,蚊媒应急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工作。&
文章原创版权源于:__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已经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荐文章TOP5
猜您喜欢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水痘患者接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