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Nmax等于N0max啊?Nmax不应该额定负载额定电压时的吗?

您所在的位置: >>
在一般情况下电动机不频繁起动时不宜低于额定电压的
3A、B、E。C、D项是异步电动机。4B、C、D、E。笼型电动机起动和调速性能差,轻载时功率因数低。5A、B、C、E。6A、C、D、E。在一般情况下,电动机不频繁起动时,不宜低于额定电压的85%。7B、C、D。直流电动机宜采用调节电源电压或电阻器减压起动,并应符合A、E项要求。8D、E。9A、C、D、E。应该是YΔ起动,该起动方式适用于额定运时定子绕组为Δ连接的笼型电动机。10A、D、E。11A、B、C。D、E项属于改变绕组极对数的方法。12A、B、C、D。13A、C、D。异步电动机的效率η=P2P1≈PmPd=KTnKTn1=1-s。14A、B、C。D选项的正确说法为:低速时效率很低,电磁离合器传递效率的最大值约为80%~90%;E选项改为:控制装置容量小,一般为电动机容量的1%~2%,因此安装面积占地小;除上述几项外,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系统的特点还有:①由于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装置的电动机是笼型异步电动机,转差离合器的磁极线圈也是集中绕组,控制系统也比较简单,因而这种调速装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价格便宜,维护容易;②负载端速度损失大,额定转速仅为电动机同步转速的80%~85%;用低电阻端环的转差离合器时其额定转速可达95%;③负载小时,有10%额定转矩的失控区;④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电动机适用于通风机,水泵类负载和恒转矩负载的机械,而不适用于恒功率负载。15B、D、E。A选项的正确说法为:适合于大容量的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其转差功率可返回电网,或加以利用,效率较高;C选项应改为:转子回路接有整流器,转子电流单方向流动,不能产生制动转矩。16A、C、D。17B、C、D。PWM型变频器主回路简单,控制回路复杂。18A、B、C。19A、B、C、D。20A、C、D、E。B选项的正确说法为:交交变频的功率回路与直流调速相同,同样可实现四象限运行,全数字的矢量控制系统已投入运行;除上述几项外,其特点还有:从一定功率界线(约2000kW)开始,电动机加供电电源的总费用,交交变频同步传动比直流传动低。21A、B、D、E。C选项应改为:电流速断保护一般用于容量小于2000kW的电动机,保护宜采用两相式。22A、D、E。B选项应为:具有冲击负荷的电动机或短路比为08~10负荷平稳的电动机,在具有转子回路无电流保护时;C选项改为:短路比为08以下的电动机,在具有转子回路无电流保护并采取措施保证在有励磁失步的情况下能可靠动作时。23B、C、E。D选项的正确说法应为:仅作相间短路保护时,其电流脱扣器或继电器应至少在两相上装设。24A、B、D、E。C选项应改为:低压断路器兼作电动机控制电器时,可不装设断相保护。25A、B、E。C选项应改为:不允许自起动的重要电动机,应装设短延时的低电压保护,其时限可取05~15s;D选项的正确说法为:需要自起动的重要电动机,不宜装设低电压保护。26B、C、D、E。A选项的正确说法有:瞬动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应取电动机起动电流的2~25倍。27A、C、E。B选项应为:根据电动机的实际负荷及工艺要求,选取热继电器的电流整定值为095~105倍电动机的额定电流。28A、C、D。29A、B、D。C选项的正确说法为:直流控制回路宜采用不接地系统,并装设绝缘监视;E选项改为:额定电压不超过直流120V的控制回路的接线和布线,应能防止引入较高的电位。30A、C、D、E。B选项:回升时间tt为扰动信号作用下的动态指标,控制信号作用下的动态指标还有:①振荡次数N;②误差绝对值的时间积分S1。31A、B、D。最大超调量Xcmox=81%;超调次数Z=12。32A、C、D、E。B选项的正确说法为:用扫描方式接收现场输入设备的状态和数据。33A、C、D。34A、B、C。35A、B、C、D。E选项的正确说法为;用户的特殊要求。36A、B、C。37A、C、D。B选项应改为:一般情况下,5V、12V、24V属于低电平,其传输距离不宜太远,如5V最远不超过10m,距离越远,相应要求的模地电压等级越高;E选项的正确说法为:对于带变压器的灯负载,应注意其启动电流大小,一般此类负载的起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0倍左右;除上述几项外,输入/输出模块选择还应注意以下几项:①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的电压等级可根据现场设备与模块之间的距离来选择,当外部线路较长时,可选用AC或DC220V模块;当外部线路较短,且控制设备相对集中时,可选用DC24V、DC48V模块;②交流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的交流电源宜采用带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供电,直流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所需的直流电源可以采用全波整流方法获取,脉冲输入模块及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宜采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③交流感性负载,在接通瞬间会产生冲击电流,在断开瞬间会产生过电压,选择时要使输出模块所允许的冲击电流大于实际产生的冲击电流;④数字量输入模块的输入点一般都呈高阻抗类型,流过触点一般为毫安级的小电流;⑤继电器输出模块内的继电器存在寿命问题,一般来讲,流过继电器接点的电流越小,寿命越长,因此在选择继电器输出模块时要留有余地,不要使负载电流太接近其额定电流,另外,感性负载在断路时产生电弧,可在负载两端并联阻容吸收装置以增加接点寿命。38A、B、D、E。C选项改为:计数频率一般给出最高值。39A、B、C、D。40C、D、E。41B、C、D、E。A选项的正确说法为:PLC网络通常采用3级或4级子网构成的复合型拓扑结构,各级子网中配置不同的通信协议,以适应不同的通信要求;除上述几项外,PLC网络各级子网通信协议配置的规律还有:PLC网络低层子网对实时性要求较高,其采用的协议大多为塌缩结构,只有物理层、链路层及应用层;而高层子网传送管理信息;与普通网络性质接质,又要考虑异种网互联,因此高层子网的通信协议大多为7层。42A、B、C、E。D选项的正确说法为:Ethernet不是一种网,是一类网,同是Ethernet以太网,如果用户层不同,本不能相连,但由于它们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相同,通过协议转换实现互连要容易得多。43A、B、D、E。C选项的正确说法应为:与自动化系统可兼容;除上述几项外,对操作站系统的要求还有:①适应工厂的恶劣环境;②连续可靠运行;③掉电自动恢复;④通用性强;⑤工程投资合理。44A、B。45A、B、C。46A、C、D、E。47A、B、D、E。C选项应改为:系统生成的难易程序。三、案例题1(1)图171ZZ系列串励电动机的通用特性曲线(2)Rs=UNI1=220V5A=44Ω2解:调速范围D=nmaxnmin=3000r/min1000r/min=3静差率s=n0-nn=0×100%=20%稳速精度μ=nmax-nminnmax nmin×100%=0 %=50%3(1)按三阶系统计算参数。调节对象由一个大惯性(电枢回路)和一组小惯性群(SCR、电流反馈回路)组成。σ=TSCR Tfi=()s=00053s因Tds=020s,即Tds/σ=020/>30,故可以认为Tds
上一篇:&&&下一篇:
】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2015 YAMAHA NMAX 150
查看: 2445|
摘要: 前不久,雅马哈在印尼发布了全新踏板YAMAHAN-MAX150。
YAMAHAN-MAX150很明显是专攻HONDAPCX150的武器,不论体积及马力等十分接近,与同厂SMAX155的规格同样相似。虽然YAMAHAN-MAX150的车身设计带有TMAX影子,是一
&Yamaha近日发布了一款新的155cc的踏板车NMAX。在印尼生产,所以这款新车将在2月份首先在亚洲市场上市。
NMAX配置了一台雅马哈“蓝核概念”下开发的液冷155cc单缸发动机。雅马哈“蓝核概念”下之前开发了Mio125踏板车和149cc FZ-S,“蓝核”引擎主要表现在追求性能和油耗的平衡。NMAX的引擎采用可变汽门驱动技术,并设计专为减少功率损耗的同时优化燃烧。
很明显,和530cc的TMAX和配置400cc\250cc\125cc引擎的XMAX一样,NMAX同样是属于雅马哈MAX踏板车家族。NMAX采用了轻质而高灵活度的车架,13英寸的轮胎,首次针对亚洲市场踏板车产品提供反锁制动。
新车印尼零售价为印尼卢比(美元2200元,合人民币1万7的样子)。雅马哈计划首年产量12000辆。
YAMAHA&N-MAX&150很明显是专攻HONDA&PCX150的武器,不论体积及马力等十分接近,与同厂SMAX&155的规格同样相似。虽然YAMAHA&N-MAX&150的车身设计带有TMAX影子,是一款以运动型为设计理念的跑羊,但感觉整体设计不及SMAX&155潇洒,车辆的水冷散热单缸引擎输出是11.1kW(15.1ps)马力,散热水箱位置跟SMAX&155同样放置在右则中央位置,并且配备双筒尾避震,车辆干重只有129kg,其軑把采用传统布局,并非像SMAX&155的街车軑把,但同样配上短风镜。而头尾掣动均是碟煞,前后均为13寸轮框。
YAMAHA的MAX羊系列种类繁多,包括TMAX、XMAX及SMAX,每款车均是因应不同国家及地区需要而设,而新鲜滚热辣的MAX羊是N-MAX&150,而在印尼发布,相信又是专为东南亚国家而设的车款。相信这又是专为东南亚国家而设的车款。
刚表态过的朋友 ()
上一篇:下一篇: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ansys的命令流看不明白,能不能帮忙翻译一下命令流是怎么操作的???
这个是一个用MPC184单元添加扭矩的命令流:
keyopt,2,1,1
mp,ex,1,2e5
mp,nuxy,1,.3
cylind,,50,,200,360
HPTCREATE,AREA,2,0,COORD,0,0,200,&&
HPTCREATE,AREA,1,0,COORD,0,0,,&&
----------------------------------------------------
*get,nmax,node,,num,max
n,nmax+1,0,0,210
nsel,s,loc,z,200
*get,ncount,node,,count
*dim,narray,,ncount
*do,i,1,nmax
*if,nsel(i),eq,1,then
narray(ii)=i
*do,i,1,ncount
e,nmax+1,narray(i)
allsel,all
---------------------------------------------------
f,node(0,0,210),mz,1e3
nsel,s,loc,z,0
allsel,all
/graphics,full
plnsol,s,eqv
主要是中间这部分命令多是什么意思??希望帮忙解释一下。
这个应该没什么难度吧,对照着帮助中的命令,查一下就明白了。
谢谢回复,没有搞搞过命令流,没头绪???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拖课_拖课的危害,关于老师拖课的qq说说位置: >> >>正文拖课拖课第一篇:《拖
猪怕年,鸡怕年,学生上学真辛苦。我从小就这么念叨着,其实也的确如此,各位师长教学个性鲜明,各人魅力十足,就连拖课之道也五花八门。
第一篇:《拖
猪怕年,鸡怕年,学生上学真辛苦。我从小就这么念叨着,其实也的确如此,各位师长教学个性鲜明,各人魅力十足,就连拖课之道也五花八门。
数学课——你们一定不能放松
好不容易才熬完了最后一节课,大伙收了包准备走人,数学老师破门而入,说:“今天先留一下。”台下一片绝望的目光都投向了数学老师,可她无动于衷,摆出一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表情,不温不火地说:“虽然期中考试过去了,但你们一定不能放松,再过不久又是期末考试,这两次考试你们又不如隔壁班,再这样下去,,,,”面对着数学老师的那陈词滥调,不少人已经垂下了头,半小时过后,批斗结束,同学们已是元气大伤,再无欣喜之意。
语文课——想回去,可以先走!
“耶!回家了!”我们早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早已收拾好,准备开溜。 “同学们,争不喜欢拖堂,今天也拖一拖,如果想回去的,可以先走!我批准了。”刘老师开门见山,说出了我们心中所想,可谁又敢走呢?走了以后,下午是要和老班促膝谈心的,刘老师看了看,喜上眉梢道:“既然这样,那我们就继续吧!”
英语课——没订正完的留下
郭老师神色威严,如视大敌,大喝一声:“你们今天是怎么搞的啊?作业写的一蹋糊涂,你们是进什么庙烧什么香,只给班主任面子,是啵?!今天中午全部留下来,一个个的订正,没订正完的不准走。”时钟滴答,滴答的慢慢走动,看看手表,算算时间。唉!今中午是走不了了,借点钱垫垫肚得了。 老师们的拖堂之道,数不胜数,但愿天道酬吾,放吾等一条生路吧!
第二篇:《我眼中的“拖课”》
我眼中的“拖课”
小的时候,经常有人问我: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会不假思索地用同样一个答案回答他们:我最喜欢不拖课的老师。长大后,我成了一名教师,于是,我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受孩子喜欢的不拖课的老师。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有尝过在车站等车的难熬滋味,殊不知,学生听着清脆的铃声在座位上等待下课,与我们平日里在车站亟亟等待那辆即将开来的车的心情是不相上下的,或翘首盼望,或焦虑难耐,甚至或是“痛心疾首”了……
也许,这是一个在我们看来极其重要的内容,极其经典的习题,或是极其新颖的文章,也应该到此“刹车”,学生需要这十分钟的短暂休息,他们会因此而感激我们的“仁慈”和“对他们的好”。
也许,当我们在为自己已经如愿以偿地完成了任务而庆幸时底下已有那么一大批学生正因此而筋疲力尽迎接着第二节课的到来,长此以往,学生眼中的学习不难道是“一项艰苦的任务”,难道还会是“一种宝贵的礼物”吗?
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我还是要重复那句话,我会喜欢一个不拖课的老师,也不会喜欢一个有着精湛教学艺术,但时时拖课的老师!
第三篇:《我们为什么会拖课论文》
我们为什么会拖课
在新课程下,一节课的教学可以不必太受时间的限制。但这种人文性关怀,绝不意味我们可以任意地拖课。一方面,拖课挤压着学生的休息时间,会对下节课的学习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拖课不利于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对此,老师们心知肚明。然而,日常教学中,拖课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化。课程标准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运用”等四个层次,有关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尺度。应该说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应该准确把握。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会出现一定的随意性。
如认识平面图形(一年级上册),这节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及名称;(2)通过折、摆等操作,使学生能够辨认上述图形并能举出一些实例。一位教师在讲解了三角形以后,便增加了让学生“试着画一个三角形”的环节,三角形是由三条首尾相连的线段组成,要是学生随手画,显然不行。学生用尺画又有诸多不便:(1)学生不能准确“沿”直尺边画线;(2)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学生又有困难。使得学生本来
可以学得十分轻松的课变得“沉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间不够用,预料之中。只要准确把握这些尺度,此课内容当堂完成并非难事。当然,笔者并非一味地反对拔高要求,只是觉得应该注意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二、重点、难点处理不当
重点是指对知识掌握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性知识。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误解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应该着力于重、难点。如何处理重、难点,笔者以为应从“精”、“巧”两方面着手:
1.“精”主要从量上而言。一节课总有其重点与难点,有时一个,有时两、三个,但不宜确立过多。平常的教学中,常有教师因某种原因而随时增加重、难点。如在复习阶段,教师发现一道题一些学生不会解,他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之确定为重、难点,给予较多的讲解,从而造成新课的内容无法当堂完成。
2.“巧”主要从质上而言。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练,都要注重质量。讲要能画龙点睛,练要能举一反三。曾有一篇文章关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的教学体会,教者精心设计三问:(1)谁与谁比;(2)谁多谁少;(3)求多求少。通过三问巧妙突破了此类应用题的难点。
三、内容讲解主次不分
教学的过程离不开讲解,无论你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自学法等讲解同样不可缺少。但我们应该意识到,课堂中的讲解不仅讲究效果而且讲究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讲在“点”上,并且主次分明。高效
率的讲解往往能“一语道破天机”,“蜻蜓点水”式的启发,才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讲解主次分明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讲解时机。
1.无需出口不出口。现行的教材应该说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背景与认知能力,绝大多数的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比较、类比等方法,借助合作交流的力量进行初步的分析、阐述。教学中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一律不讲。事实上,学生讲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掘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有利于我们对教学过程做进一步的调整与改进!
2.该出口时要出口。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为了体现启发式,不断地设计问题、分解问题,力图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结果学生常常启而不发。启发式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它的优越性,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它不是万能的,事实上,寻求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本身就不可能。如概念的教学,又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对于商的位置及书写,学生就不能发现,一味地启发不仅低效,而且浪费时间,这个时候就该教师出口。
四、习题设计张力不足
习题设计是教学流程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习题设计的张力不足也会造成拖堂。对于习题设计我们是否可以接受这样的观点:1×100&100×1。即:通过一道题让学生得100分优于通过100道题让学生得100分。教学中,我们会安排多道习题进行练习,以达到
巩固、强化的目的,单道题目的功能往往没有被充分发挥,零碎的习题设计不仅效果不佳,而且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如何将习题用好,让习题张力十足,方法有: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解决拖课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对教学秩序的一种维护,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一种呵护,同时也从一个角度提醒我们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老师,请不要拖课》
老师,请不要拖课
老师,请不要拖课。因为我们都很珍惜课间10分钟。在这10分钟里,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消化一下已学过的知识,放松一下神情。拖课,使同学们人在心不在,反而事倍功半,达不到好效果。
老师,请不要拖课。每当下课我们想上厕所时,您却还滔滔不绝的发表着自己的演说。有一次,我很想上厕所,可等您说下课时,已经马上就要上课了我赶紧跑到厕所,可我还没上完,就上课了,等我到教室,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老师看到我上课了才进教室,就把我训了一顿。
老师,请不要拖课。您却每当下课我们想喝水时,您却给我们布置了做不完的作业,我们还没做完,就上课了,我们只好继续听课。有一次,我渴的嗓子都快冒烟儿了,当您说下课时,那无情的上课铃又响了,我们只好无奈的回到座位上,继续听课,我想,我又要抗旱一节课了。
老师,请不要拖课!
第五篇:《教师拖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有时,一节课的教学可以不必太受时间的限制。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任意拖课。一方面,拖课挤压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会对学生下节课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拖课时的教学效果通常会打折扣,并且不利于调适师生之间的关系。然而,日常教学中,拖课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为什么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反映着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新知应该达到的程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运用四个层次,有关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尺度。应该说,教材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并且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准确把握。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会出现一定的随意性。
如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这节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是:(1) 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形状及名称;(2)通过折、摆等操作,使学生能够辨认上述图形并能举出一些实例。一位教师在学生认识三角形以后,可能觉得学生学得太轻松了,便增加了让学生“试着画一个三角形”的环节,这无疑拔高了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由三条首尾相连的线段组成,学生连线段都没有认识,怎能画出一个标准的三角形?这使得学生本来可以学得
轻松的内容变得“沉重”,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时间不够用,也在情理之中了。很多教学内容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都是“初步”的,教师只要准确把握这一尺度,当堂完成教学内容并非难事。当然,笔者并非一味地反对拔高教学要求,只是觉得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
二、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不当
教学重点是指对知识掌握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性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误解的内容。课堂教学应该致力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具体实践中可注意“精”和“巧”的问题。
“精”主要从量上而言。一节课总会有教学重点、难点,有时是一个,有时是两三个,在有两三个教学重点、难点时,也应该有主次之分。平常教学时,常有教师因某种原因而随意增加教学重点、难点。如在复习阶段,教师发现某道题一些学生不会解答,于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花很多时间给予讲解,甚至临时补充相应的练习,从而造成原先安排的教学内容无法当堂完成。如果是合理的动态生成还好,要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可就得不偿失了。
“巧”主要从质上而言。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练习,都要注重质量。讲解要能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练习要能举一反三,突破难点。
三、 内容讲解主次不分
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
教师的引导、讲解都不可缺少。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有别于日常谈话,它不仅讲究效果,而且讲究效率,要求教师讲在关键处,主次分明,有详有略。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漫无边际地讲,喋喋不休地讲,不分主次地讲。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一定很累,学生一定很烦,效果自然不好。高效率的讲解往往能“一语道破天机”,有效地引领学生的思维。在注重讲解主次分明的同时,还应注意讲解的时机。
无需出口不出口。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背景与认知能力,大多数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迁移、推理等活动,借助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我们不必低估学生,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一律不讲。事实上,学生讲的过程,也是思维暴露的过程,既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有利于我们及时对教学过程做出调整与改进。
该出口时要出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经常采用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不是说教师就可以完全“作壁上观”,如果学生在探究中出现了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教师应及时加以指导、点拨,该出口时要出口。
四、 习题设计张力不足
习题设计是教学流程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习题设计的张力不足也会造成拖课。在教学中,我们会安排多道习题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强化新知的目的,但每一道习题的功能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何将习题用好,让习题张力
一题多变。一位教师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王大爷想围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2米,宽6米。至少需要多长的篱笆?学生解答后,教师将原题中的条件“长12米”改为“长是宽的2倍”,让学生体会问题条件的变化。最后,增加一个条件“一面靠墙”,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解决问题,体会问题的发展。
一题多解。如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一幢4层的教学楼,每层有6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布置2盆花,一共要准备多少盆花?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从而巩固此类解决问题的一般特征与解题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阐述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请其他学生对他人的方法作出解释,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一题多解的功能。
一题多思。如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练习,可以出示条件:男生有25人,女生有20人。让学生自由补充条件进行解答。还可以出示这样的题目:水果店运来苹果100千克,
。桃有多少千克?① 100×80%;② 100÷80%;③ 100×(1+20%);④ 100×(1-20%); ⑤ 100÷(1+20%); ⑥ 100 ÷(1-20%)。让学生根据算式补充条件,体会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解决拖课的问题,表面上是对教学秩序的一种维护,实际上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一种呵护。教师应该自觉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六篇:《莫让拖课成习惯》
第七篇:《直拖课设》
直流电机在现代工业中是一种很重要的电机.它可以作电动机使用,也可以作发 电机使用,此外还有其它特殊的用途。
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需 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电力电子 变换器中以晶闸管为主的可控器件已经基本被功率开关器件所取代, 因而变换技 术也由相位控制转变成脉宽调制(PWM) ;交流可调拖动系统正逐步取代直流拖动 系统。然而,直流拖动控制毕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而且我国早期的 许多工业生产机械都是采用直流拖动控制系统, 所以它在工业
生产中还占有相当 大的比重,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交流拖动系统所取代。
从生产机械要求控制的物理量来看,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有调速系统、位 置随动系统(伺服系统) 、张力控制系统、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等多种类型,各 种系统往往都是通过控制转速来实现的, 因此调速系统是最基本的电力拖动控制 系统。
调速系统按照不同的标准又可分为不同的控制系统。但是,从一定角度上来 说,可以把调速系统笼统的分为开环调速系统和闭环调速系统。开环调速系统结 构简单、容易实现、维护方便,但是它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往往不能满足生产和控制要求。而闭环控制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其中,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系统是性能最好、应用最广的直流 调速系统。
本文为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设计方案选择,各单元的组成,元件的参 数与选择等内容!通过本系统的设计,了解运动控制在工业上的应用!
前言................................................................ 1
第一章 设计的介绍.................................................. 4
1.1设计目的................................................... 4
1.2设计内容................................................... 4
1.3 设计题目................................................... 4
1.3.1 生产工艺和机械性能................................... 4
1.3.2 设计要求............................................. 5
1.3.3 直流电动机参数....................................... 5
第二章 六辊可逆冷轧机的介绍........................................ 6
第三章 系统各模块及其电路设计...................................... 7
3.1主回路设计................................................. 7
3.2控制回路设计...............................................
3.2.1给定单元.............................................
3.2.2转速调节器...........................................
3.2.4反号器..............................................
3.2.5 触发电路............................................
3.2.6 逻辑控制单元........................................
3.2.7 零转矩检测单元和零电流检测单元......................
3.2.8 零封锁环节..........................................
3.2.9 电流反馈与过流保护..................................
第四章 系统参数设计与计算.........................................
4.1 整流变压器的选择..........................................
4.2 晶闸管的选择..............................................
4.3 晶闸管保护措施............................................
4.4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第五章 双闭环的动态设计和校验......................................
5.1 静特性分析和计算..........................................
5.2 系统动态结构参数设计......................................
5.2.1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和校验..............................
5.2.2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和校验..............................
第六章 系统调试和校正.............................................
6.1 系统各功能模块性能的调试与测试.............................
6.1.1 系统的相位整定......................................
6.1.2 触发器的整定........................................
6.1.3 系统的开环运行及特性测试............................
6.1.4 速度反馈特性的测试..................................
6.1.5 调节器的调试........................................
6.1.6 电流调节器 ACR 的调试................................
6.1.7 反相器 AR 的调试.....................................
6.2 系统整体功能测试...........................................
6.3 系统小结...................................................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设计的介绍
1.1 设计目的
运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工 程背景,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运动控制系统的知 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运动控制系统设计问题,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 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提高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及正确使用技 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理解分析、制定设计方案的能力,编写设 计说明书的能力。
1.2 设计内容
1、根据工艺要求,论证、分析、设计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方案,绘出该系统 的原理图(2 号图纸) 。
2、设计组成该电路的各单元,分析说明。
3、选择主电路的主要设备,计算其参数(含整流变压器的容量 S,电抗器的电 感量 L,晶闸管的电流、电压定额,快熔的容量等) ,并说明保护元件的作用(必 须有电流和电压保护) 。
4、设计电流环和转速环(或张力环) ,确定 ASR 和 ACR(或张力调节器 ZL)的结 构,并计算其参数。
5、结合实验,论述该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1.3 设计题目
1250mm六辊可逆冷轧机的起卷机直流调速系统
1. 3.1生产工艺和机械性能
六辊可逆冷轧机起卷机是供冷轧紫铜及其合金成卷带材之用,为提高其生产效率, 冷轧机要往、返轧制其金属材料。直到达到要求的厚度时才停止。因此要求冷轧 机左右两边的两台卷取机在从左往右的正向轧制过程中, 左边一台卷取机作开卷 机用,其工作在发电状态,右边一台卷取机作卷机用,工作在电动
状态。若逆向 轧制(从右往左轧制) ,右边卷取机作开卷机,工作在发电状态,左边卷取机则 作卷取机用,工作在电动状态。两台卷取机的电动机参数完全一样,具体参数如下:
1,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逻辑无环流系统;无静差;转速无极,平滑可调;
2,系统具有点动,联动,转速稳态运行精度不大于0.1%;
3,动态性能指标:电流环超调量σ i ≤ 5%;
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σ o ≤ 10%
1.3.2设计要求
1、设计说明书和电气原理图必须按“电气图形符号”和“电气技术文字符号”的国家标准,并规定主回路用粗实线 ,控制回路用细实线;
2、设计说明书应包含封皮,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并满足字数要求。
1.3.3直流电动机参数
功率/GD^2 :1900*2
电枢电压/V :660
电枢电流/A :2850
转速/RPM :300/990
励磁电压/V :315
励磁电流/A :73
电机冷却风机/KW :23
功率单元冷却风机/KW :5
六辊可逆冷轧机的介绍
六辊冷轧机,又称HC轧机,是在四辊轧机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可以轴向移动的中间辊,消除了四辊轧机在带钢以外的工作辊和支承辊之间对板形有害的接触区,中间辊移动量和弯辊力的最佳配合,可实现轧机横向刚度无限大,使轧辊辊型不受轧制力变化的影响,保证带材有良好的板形,可以轧制高精度的薄带钢,并具有大压下量、提高生产率、节约能源、减少辊耗,提高成材率等优点。目前,MS轧机广泛应用于色和有色金属的热轧、冷轧生产中。 六辊可逆冷轧机起卷机特点:
提高生产力
扩大产品生产规模
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自动化装备水平
第八篇:《电拖课设 终结版》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电气1004班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自动化学院
直流单极式PWM调速系统设计与仿真
初始条件:
1.直流电机参数: PN=10 KW,UN=220 V,IN=55 A,nN=1000 r/min ,Ra=0.2Ω, 直流它励励磁电压220V,电流1.6A 2.进线交流电源:三相,380V
3.性能指标:可逆系统,转速、电流均无静差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转速调节器及其反馈电路设计 2.电流调节器及其反馈电路设计 3.PWM主电路设计 4.集成脉宽调制电路设计 5.驱动电路设计 6.仿真研究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严格按统一格式打印,资料齐全,坚决杜绝抄袭,雷同现象。满足如下要求:
1.对系统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说明系统工作原理。 2. 画出单元电路图,说明工作原理,给出系统参数计算过程。 3. 画出整体电路原理图,图纸、元器件符号及文字符号符合国家标准。
4. 可逆运行,转速和电流稳态无差,转速超调量不超过10%、电流超调量不超过5%。
时间安排:
收集课程设计相关资料 -
系统设计 -
撰写课程设计及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1 任务分析 ............................................................................................................................. 3 1.1概述 ............................................................................................................................... 3 1.2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图 .................................................................................. 4 1.3 单极式PWM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 4 1.4 PWM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 6 1.5 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 .......................................................................................... 7 1.5.1静态性能指标 ...................................................................................................... 7 1.5.2 动态性能指标 ..................................................................................................... 8 2 电路设计 ............................................................................................................................. 9 2.1主电路设计 .................................................................................................................. 9 2.2 双环调节器电路设计 ................................................................................................ 10 2.2.1 转速调节器设计 ................................................................................................. 10 2.2.2 电流调节器设计 ................................................................................................. 10 2.3 驱动电路 .................................................................................................................... 11 3 调节器的参数整定 ........................................................................................................... 12 3.1流调节器参数的计算 ................................................................................................ 13 3.2转速调节器的参数整定 ............................................................................................ 13 3.3 参数的校验 ................................................................................................................ 15 3.3.1 电流参数的校验 ................................................................................................. 15 3.3.2 转速参数的校验 ................................................................................................. 15 3.3.3 校验退饱和转速超调量 ..................................................................................... 16 4 仿真输出波形 ................................................................................................................... 17 4.1转速输出波形 ............................................................................................................ 17 4.2 电流输出波形 ............................................................................................................ 17 5 设计分析 ........................................................................................................................... 18 5.1转速调节器的作用 ..................................................................................................... 18 5.2电流调节器的作用 ..................................................................................................... 18 5.3 双环调速系统原理分析 ............................................................................................ 18 6 收获与体会 ....................................................................................................................... 19
直流系统调速是由功率晶闸管、移相控制电路、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电路、积分电路、电流反馈电路、以及缺相和过流保护电路,通常指人为地或自动地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速,以满足工作机械的要求。机械特性上通过改变电动机的参数或外加工电压等方法来改变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从而改变电动机机械特性和工作特性机械特性的交点,使电动机的稳定运转速度发生变化。
通过对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了解,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握调速系统的基本理论及相关内容,在对其各种性能加深了解的同时,能够发现其缺陷之处,通过对该系统不足之处的完善,可提高该系统的性能,使其能够适用于各种工作场合,提高其使用效率。
PWM控制技术是一中广泛应用于控制领域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冲量相等而形状相通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的环节时候,效果基本相通。在电力拖动系统中,调节电枢电压的直流调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速方法。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PWM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本系统采用了电流转速双闭环控制,并且设计了完善的保护措施,既保障了系统的可靠运行,又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动、静态性能。
关键词:PWM控制技术
电流转速双闭环控制
直流调速系统
直流单极式PWM调速系统设计与仿真
1 任务分析
本文所论述的是“直流单极式PWM调速系统”。采用脉冲宽度调制的高频开关控制方式,形成脉宽调制变换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直流脉宽调速系统或直流PWM调速系统。脉宽调制变换器是把脉冲宽度进行调制的一种直流斩波器,脉宽调制,是利用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导通与关断,将直流电压变成连续的直流脉冲序列,并通过控制脉冲的宽度或周期达到变压的目的。与V-M系统相比,PWM系统在很多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
1)主电路线路简单,需用的功率器件少。
2)开关频率高,电流容易连续,谐波少,电机损耗及发热都较小。 3)低速性能好,稳态精度高,调速范围宽。
4)若是与快速响应的电机配合,则系统频带宽,动态响应快,动态抗干扰能力强。 5)功率开关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道通损耗小,当开关频率适中时,开关损耗也不大,因而装置效率高。
6)直流电流采用不控整流时,电网功率因素比相控整流器高。
由于有以上优点直流PWM系统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中、小容量的高动态性能中,已完全取代了V-M系统。
由于双极式PWM变换器在工作过程中,4个电力晶体管都处于开关状态,开关损耗相比来说较大,而且容易发生上下两管直通的事故。降低了装置的可靠性,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对于静动态性能要求低一些的系统可采用单极式PWM变换器,其主电路不变,不同的仅仅在于驱动脉冲信号。
为达到更好的机械特性要求,一般直流电动机都是在闭环控制下运行。经常采用的闭环系统有转速负反馈和电流截止负反馈。
综上所述,我们可根据任务要求设计一个直流单极式可逆PWM双闭环调速系统。
1.2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图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转速调节器与电流调节器串级联结,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PWM装置。其中脉宽调制变换器的作用是:用脉冲宽度调制的方法,把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调制成频率一定、宽度可变的脉冲电压序列,从而可以改变平均输出电压的大小,以调节电机转速,达到设计的要求。
总体方案的结构简化图如图1所示。
图1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图
1.3 单极式PWM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脉宽调制器的作用是:用脉冲宽度调制的方法,把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调制成频率一定宽度可变的脉冲电压序列,从而平均输出电压的大小,以调节电机转速。
可逆PWM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极性是随控制电压极性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可组成可逆的直流调速系统。常见的可逆PWM变换器主电路有H型和T型,本设计采用H型桥式可逆变换器。
单极式可逆PWM变换器电路如图2所示。它和双极式一样,由4个电力晶体管构成,不同之处仅在于电力晶体管的基极驱动信号不同。电动机M的极性随控制电压极性的变化而变化。
图2 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电路
单极式可逆PWM变换器的驱动脉冲:
, VT1和VT2 交替导通(和双极式一样)
、Ug4改成因电机的转向而施加不同的直流控制信号。
电机正转时,使Ug3恒为负,Ug4恒为正,则VT3截止而VT4常通。 电机反转时,则Ug3恒为正,而Ug4恒为负,使VT3常通而VT4截止。 下面分析当控制电压为正即当电机正向电动时, 在一个开关周期内:
时,Ug1和Ug4为正,晶体管VT1和VT4饱和导通;
和Ug3为负,VT2
和VT3截止。这时UAB
时,Ug1变负,VT1和VT3截止, VT4导通 ;Ug2变正,但VT2仍不通,
正向电流沿VD2和VT4续流。这时UAB
图3 单极式可逆PWM变换器的驱动电压电流波形
单极式控制可逆PWM变换器的输出平均电压为
如果定义占空比??
,电压系数??
则在单极式可逆变换器中
调速时,?的可调范围为0~1相应的?的范围也为0~1。
由于单极式PWM变换器的电力晶体管VT3和VT4两者之中总有一个是常通的,而另一个是截止的,运行中不用频繁地交替导通。因此,单极式变换器的开关损耗要比双极式小,装置的可靠性有所提高。但此电路无高频微振,启动较慢, 其低速性能不如双极性的好。
1.4 PWM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由于采用了脉宽调制,电流波形都是连续的,因而机械特性关系式比较简单,电压平
衡方程如下
diddtdiddt?E
(0?t?ton).
按电压平衡方程求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即可导出机械特性方程式,电枢两端在一个周期内的电压都是Ud
,平均电流用Id表示,平均转速n
,而电枢电感压降
的平均值在稳态时应为零。于是其平均值方程可以写成
?Us?RId?E?RId?Cen
则机械特性方程式
1.5 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
1.5.1静态性能指标
(1)调速范围
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在额定负载运行时,提供的最高转速称为调速范围,用符号D表示
(2)静差率
与最低转速nmin之比,
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所对应的转速降落?nN与理想空载转速n0之比,用百分数表示为:
(3)调速范围
一般以电动机的额定转速nN作为最高转速,若额定负载下的转速降落为?nN,则可得
调速范围与静差率之间的关系为:
对于一个调速系统,?nN值一定,如果对静差率要求越严,即要求s值越小时,系统能够允许的调速范围也越小,一个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是指在最低速时还能满足所需静差率的转速可调范围
1.5.2 动态性能指标
在控制系统中设置调节器是为了改善系统的静,动态性能。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包括对给定信号的跟随性能指标和对扰动输入信号的抗扰性能指标。 1. 跟随性能指标
常用的阶跃响应跟随性能指标有上升时间,超调量和调节时间: (1)上升时间tr
在典型的阶跃响应跟随过程中,输出量从零起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c?所经过的时间称为上升时间,它表示动态响应的快速性。 (2)超调量?%
在阶跃响应过程中,超过tr以后,输出量有可能继续增加,到峰值时间tp时达到最大值C
,然后回落。C
超过稳态值C?的百分数称作超调量,即
超调量反映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超调量越小,则相对稳定性越好,即动态响应比较平稳。
(3)调节时间s
调节时间又称过渡过程时间,它衡量系统整个调节过程的快慢。理论上要到t
稳定,为了在线性系统阶跃响应曲线上表示调节时间,认定稳态值的?5%(或取?2%)的范围作为允许误差带,以输出量达到并不再超过该误差带所需的时间定义为调节时间。显然,调节时间既反映了系统的快速性,也包含着它的稳定性。 2. 抗扰性能指标
在控制系统中,扰动量的作用点通常不同于给定量的作用点,因此系统的抗扰动态性能也不同于跟随动态性能。常用的抗扰性能指标为动态降落和恢复时间。
(1)动态降落?C
系统稳定运行时,突加一定数值的扰动(如额定负载扰动)后引起转速的最大降落值?C
叫做动态降落。
(2)恢复时间tf
从阶跃扰动作用开始,到输出量基本上恢复稳态,距新稳态值C?2之差进入某基准量Cb的?5%(或?2%)范围之内所需的时间,定义为恢复时间tf,其中Cb称为抗扰指标中输出量的基准值。
实际系统中对于各种动态指标的要求各有不同,要根据生产机械的具体要求而定。一般来说,调速系统的动态指标以抗扰性能为主。
2 电路设计
2.1主电路设计
桥式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主电路的如图4所示。PWM变换器的直流电源由交流电网经不控的二极管整流器产生,并采用大电容C6滤波,以获得恒定的直流电压Us。由于电容容量较大,突加电源时相当于短路,势必产生很大的充电电流,容易损坏整流二极管,为了限制充电电流,在整流器和滤波电容之间传入电阻Rz,合上电源后,用延时开关将Rz短路,以免在运行中造成附加损耗。由于直流电源靠二极管整流器供电,不可能回馈电能,电动机制动时只好对滤波电容充电,这式电容器两端电压升高称作“泵升电压”。为了限制泵升电压,用镇流电阻Rx消耗掉这些能量,在泵升电压达到允许值时接通VT5。
图4 桥式直流脉宽调速系统主电路
第九篇:《电拖课设》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和交流调速系建模与仿真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设计地点:
K2—电力电子实验室、机房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指导教师签字:
2011年 12 月 20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工作部门:K2—电力电子实验室、机房
一、课程设计题目: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和交流调速系建模与仿真
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
1.设计目的及要求
《电气传动课程设计》是继“电气传动控制系统”课之后开设的实践性环节课程。由
于“控制系统”课程本身是一门理论深、综合性强的专业课,单是学习理论而不进行实践
将不利于知识的接受及综合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
课程设计。它将起到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桥梁作用。
通过该环节训练,达到下述教学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充在交直流调速及相关课方面的基
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直流或交流调速系统课题的基本设计工作,
使学生熟悉设计过程,了解设计步骤,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实
际查阅相关设计资料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工程绘画和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系统作为实例,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掌握
控制系统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基本内容、设计程序、设计规范、设计步骤方法及系统调
试步骤。并提高正确查阅和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设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
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从事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应根据设计任务书以设计技术规程及规定进行。
1、根据设计课题的技术指标和给定条件,能独立而正确地进行方案论证和设计计算,
要求概念清楚、方案合理、方法正确、步骤完整。
2、要求掌握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内容、方法、步骤和交流调速系统建模与仿真。
3、学会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和手册,并能正确选择有关元器件和参数。
4、学会绘制有关电气系统原理图和编制元器件明细表。
5、学会编写设计说明书。
6、通过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实验,掌握系统仿真的方法。
3.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应掌握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总体方案确定原则、主电路设计
及元器件选型、控制回路设计及元器件选择、辅助回路设计等。并能熟练应用相应软件绘
制原理图及PCB板图,并能在应用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系统进行仿真实验。最后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对小型系统进行动手做出实体并调试,特别是应通过调试使学生掌握
工程系统调试过程及方法,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1.学生分组、布置题目。按学号分组,然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原则上每小组一个题目。
2.熟悉题目并选题,收集资料。设计开始,每个学生根据所选的题目,充分了解技术要求,明确设计任务,收集资料,包括参考书、手册和图表等,为设计做好准备
3.总体设计。正确选定系统方案,认真画出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4.主电路设计。按选定的方案,确定系统的主电路形式,画出主电路及相关保护,操作电路原理草图,完成主电路的元件计算和选择任务。
5.控制电路技术。按规定的技术要求,确定系统闭环结构和调节形式,画出系统控制电路原理草图,选定检测元件和反馈系数,计算调节器参数并选定相关的元件。
6.校核整个系统设计,编制元件明细表。
7.绘制正规系统原理图,整理编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3.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题目和设计要求:
a。 (2)技术数据 1.电枢回路总电阻取R=2Ra;总飞轮力矩:GD
2.其他参数可参阅教材中“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的工程设计举例”的有关数据。
3.要求:调速范围D=10,静差率S?5%:稳态无静差,电流超调量?i%?5%;
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退饱和超调量?n?10%。
4.要求系统具有过流、过压、过载和缺相保护。
5.要求触发脉冲有故障封锁能力。
6.要求给拖动系统设置给定积分器。
(3)设计的内容
1.调速的方案选择
(1)直流电动机的选择(根据上表按小组顺序选择电动机型号)
(2)电动机供电方案的选择(要求通过方案比较后,采用晶闸管三相全控整流器
供电方案);
(3)系统的结构选择(要求通过方案比较后,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结构);
(4)确定直流调速系统的总体结构框图。
2.主电路的计算(可参考“电力电子技术”中有关主电路技术的章节)
(1)整流变压器计算,二次侧电压计算;一、二次侧电流的计算;容量的计算。
(2)晶闸管元件的选择。晶闸管的额定电压、电流计算。
(3)晶闸管保护环节的计算。a)交流侧过电压的保护;b)阻容保护、压敏电阻保
护计算;c)直流侧过电压保护;d)晶闸管及整流二极管两端的过电压保护;e)过
电流保护。f)交流侧快速熔断器的选择,与元件全连的快速熔断器的选择,直流侧
快速熔断器的选择。
(4)平波电抗器计算。
3.触发电路的选择与校验
触发电路种类多,可直接选用,电路中元器件参数可参照有关电路进行选用。
4.控制电路设计计算:
主要包括:给定电源和给定环节的设计计算、转速检测环节的设计与计算、调速系统的稳态
参数计算、调速系统的稳态参数计算。
5.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设计:
主要设计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可参阅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法进行设计。
6. 对系统进行仿真校验并上交设设说明书。
4.交流调速系统建模及仿真:
交流调压调速系统建模及仿真。
建立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参数设置。做出仿真结果,上交说明书。
三、进度安排
2、执行要求
(1)直流调速设计的十三题中选做一题,在交流调速仿真四题中选一题。
(2)要求独立完成,并在答辩过程中检测。
(3)为了避免雷同,在设计中所采用的方案不能一样。
四、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胡学芝 ,陈学珍
教研室主任签名:胡学芝 2011年10月 10日
在电机的发展史上,直流电动机有着光辉的历史和经历,皮克西、西门子、
格拉姆、爱迪生、戈登等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都为直流电机的发展和生存作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这些直流电机的鼻祖中尤其是以发明擅长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却只对直流电机感兴趣,现而今直流电机仍然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而有必要说明对直流电机的研究很有必要。
早期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均以模拟电路为基础,采用运算放大器、非线性集成
电路以及少量的数字电路组成,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非常复杂,功能单一,而且系统非常不灵活、调试困难,阻碍了直流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推广。随着单片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许多控制功能及算法可以采用软件技术来完成,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并使系统能达到更高的性能。采用单片机构成控制系统,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和降低系统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动、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
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控制的角度来看,直流调速还是交流拖动系统的基础。早期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均以模拟电路为基础,采用运算放大器、非线性集成电路以及少量的数字电路组成,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非常复杂,功能单一,而且系统非常不灵活、调试困难,阻碍了直流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推广。随着单片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许多控制功能及算法可以采用软件技术来完成,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并使系统能达到更高的性能。采用单片机构成控制系统,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和降低系统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控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交流调速获得
飞跃的发展。交流调速系统具有下面几个主要优点:1、交流电动机特别是鼠笼异步电动机的价格远低于直流电动机。2、交流电动机不易出现故障,维修非常简单。3、交流电动机的使用场合没有限制。4、交流电动机的单机容量可远大于直流电动机。
一 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 1
言 ................................................................... 1
1 系统方案选择和总体结构设计 ............................................. 1
1.1 电动机供电方案的选择 ......................................... 1
1.2调速系统方案的选择 ............................................ 2
1.3主电路的选择 ...................................................... 3
1.4触发电路的选择 .................................................... 4
2双闭环励磁设计和校验 .................................................... 5
2.1电流调节器的设计和校验 ............................................ 5
2.2转速调节器的设计和校验 ............................................ 7
3主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 9
3.1晶闸管的选择 ...................................................... 9
3.1.1晶闸管的额定电流 ............................................ 9
3.1.2晶闸管的额定电压 ............................................ 9
3.2整流变压器的设计 ................................................. 10
3.2.1变压器二次侧电压U2的计算 .................................. 10
3.2.2 一次、二次相电流I1、I2的计算 ............................. 10
3.2.3变压器容量的计算 ........................................... 11
4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电气总图 ................................. 13
5系统MATLAB仿真 ........................................................ 14
5.1 系统的建模与参数设置 ............................................ 14
5.2 系统仿真结果的输出 .............................................. 15
交流调压调速系统建模及仿真 .............................................. 17
6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原理及特性 ........................................... 17
6.1 异步电动机改变电压时的机械特性 .................................. 17
6.2 闭环控制的变压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 ................................ 19
6.3 闭环变压调速系统的近似动态结构框图 .............................. 21
7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23
7.1 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建模 .......................................... 23
7.2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仿真 ........................................... 26
结束语 .................................................................. 29
参考资料 ................................................................ 29
一 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在现代工业中,为了实现各种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需要采用各种各样的生产机械,这些生产机械大多采用电动机拖动。多数生产机械的任务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以机械运动的形式来完成各种工艺要求。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生产机械根据其工艺特点,对生产机械和拖动的电动机也不断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电动机能迅速启动、制动和反转;有的要求多台电动机之间的转速按一定的比例协调动动;有的要求电动机达到极慢的稳速运动;有的要求电动机启、制动平稳,并能准确地停止在给定的位置。这些不同的工艺要求,都是靠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和机机械传动装置实现的。可见各种拖动系统都是通过控制转速来实现的,因此,调速控制技术是最基本的电力拖动控制技术。
1 系统方案选择和总体结构设计
本次设计选用的电动机型号Z2-91型,其具体参数如下表1-1所示
Z2-91型电动机具体参数
1.1 电动机供电方案的选择
变压器调速是直流调速系统用的主要方法,调节电枢供电电压所需的可控制电源通常有3种:旋转电流机组,静止可控整流器,直流斩波器和脉宽调制变换器。旋转变流机组简称G-M系统,适用于调速要求不高,要求可逆运行的系统,但其设备多、体积大、费用高、效率低、维护不便。静止可控整流器又称V-M系统,通过调节触发装置GT的控制电压来移动触发脉冲的相位,即可改变Ud,从而实现平滑调速,且控制作用快速
性能好,提高系统动态性能。直流斩波器和脉宽调制交换器采用PWM受器件各量限制,适用于中、小功率的系统。根据本次设计的技术要求和特点选V-M系统。
在V-M系统中,调节器给定电压,即可移动触发装置GT输出脉冲的相位,从而方便的改变整流器的输出,瞬时电压Ud。由于要求直流电压脉动较小,故采用三相整流电路。考虑使电路简单、经济且满足性能要求,选择晶闸管三相全控桥交流器供电方案。因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压的脉动频率比三相半波高,因而所需的平波电抗器的电感量可相应减少约一半,这是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一大优点。并且晶闸管可控整流装置无噪声、无磨损、响应快、体积小、重量轻、投资省。而且工作可靠,能耗小,效率高。同时,由于电机的容量较大,又要求电流的脉动小。综上选晶闸管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供电方案。
1.2调速系统方案的选择
计算电动机电动势系数Ce:
Ce?UN?INRAnN?230?209?0. v min/r,
当电流连续时, 系统额定速降为:
?nN?IdN?RCe?209?2?0.30.115?1090.4 r/min,
开环系统机械特性连续段在额定转速时的静差率:
SN??nNnN??nN??1090.4
D?1?s??100%?43%,大大超过了S≤5%. 若D=10,S≤5%.,则?nN??0?1?0.05??7.6r/min,可知开环调速系统的
额定速降是1090.4r/min,而工艺要求的是7.6r/min,故开环调速系统无能为力,需采用反馈控制的闭环调速系统。
因调速要求较高,故选用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采用电流截止负反馈进行限流保护,出现故障电流时由过流继电器切断主电路电源。为使线路简单,工作可靠,装载体积小,宜用KJ004组成的六脉冲集成触发器。
该系统采用减压调速方案,故励磁应保持恒定。采用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供电。
1.3主电路的选择
采用双闭环调速系统,可以近似在电机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电机的允许过载能力,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态转速后,又可以让电流迅速降低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此时起动电流近似呈方形波,而转速近似是线性增长的,这是在最大电流(转矩)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调速系统所能得到的最快的起动过程。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系统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联接,这样就可以实现在起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而它和转速负反馈不同时加到一个调节器的输入端,到达稳态转速后,只靠转速负反馈,不靠电流负反馈发挥主要的作用,这样就能够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负载电流小于IdN时表现为转速无静差,这时,转速负
反馈起主调作用,系统表现为电流无静差,得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显然静特性优于单闭环系统。在动态性能方面,双闭环系统在起动和升速过程中表现出很快的动态跟随性,在动态抗扰性能上,表现在具有较强的抗负载扰动,抗电网电压扰动。
主电路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使电流环(ACR)作为控制系统的内环,转速环(ASR)作为控制系统的外环,以此来提高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二者串级连接,即把电流调节器的输出作为转速调节器的输入,再用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从而改变电机的转速。通过电流和转速反馈电路来实现电动机无静差的运行。
直流调速系统的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结构图
拖课的相关作文推荐网友推荐的作文相关链接本文()由网友投稿,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处理。本站发布的资源信息,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作者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ps额定负载容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