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座机的的快门速度怎么调

[转载]稳定压倒一切
为什么要使用三角架
一、为什么要使用三脚架&&&
当然,低速长时间曝光的情况谁都明白,就不罗嗦了。
一般通常的说法是:手持拍摄快门速度应该不低于焦距的倒数,也就是说50
毫米的镜头在1/60秒时应该能端住。但是实际上这个问题极其复杂,涉及手持相机时单反机存在的"机振"和"手振"影响。造成振动的因素包括各种相机的反光镜、镜箱和快门的结构,机器的重量,以及各人手持相机的姿势,肌肉的放松程度等等。
有些专家的结论是:实际上拍摄中,使用标头时,单反机一般(指中档机以上)在1/500秒(含)以上的快门时,振动对成像才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如果你坚持非要用更慢的速度手持拍摄会怎麽样呢?1/60秒-1/125秒与1/500秒之间的差别在一张10寸左右的片子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你放得再大,就能发现机器振动的痕迹,而相信那是你不想看到的——就是镜头成像锐度的降低。
下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使用象捷信这样绝对坚固的三脚架——
1/4--1/30秒这几档快门下,是机振最难消除的区域,只有极少数的三脚架能完全消除这些振动。所以我们看到的许多这个快门时间段拍的照片,相对你使用的镜头级别来说,都不够十分清晰。这就是说,许多人的镜头,在没有用上足够坚固的三脚架之前,令人惋惜地损失了清晰度指标。
二、三脚架的重要性——
风光摄影三脚架必不可少。原来大家似乎并不怎麽讨论三脚架的问题,我也就没有着意地强调其重要性。其实买一个优质三脚架,并把它合理地使用好,对于摄影创作来说,绝对是事半而功倍的事情。
有不少人也承认三脚架的作用,但是在真正外出拍摄时,尤其是进入山景拍摄时,却将三脚架视作可有可无的负担。甚至见过有的人宁肯多背上几只镜头,也懒得带上区区一只三脚架。
要知道,没有了三脚架,就会使你的器材效能大大地打了折扣:本来风光摄影为了追求景深,光圈往往需要开到f/11甚至更小,这样在光线稍差时,特别是对于风光摄影常用的中长焦镜头而言,没有了三脚架,简直就是被“取消了比赛资格”。
&&& 即便是在阳光充足的光线条件下,也不是采用了镜头焦距倒数值以上的快门时间,就能保证手持拍摄的清晰度的。环境中的种种临时情况,都会使你的手持相机的稳定度大打折扣:变幻不定的山风、淅淅沥沥的小雨、坑洼不平的道路、熙熙攘攘的游客,还有“负重行军”、气喘吁吁的摄影者自己,都会让你感觉到有一支三脚架“保驾”的必要性。
更何况有人做过试验:对于105毫米的镜头,即便是在1/125秒的快门时间下,使用三脚架和不使用三脚架,放大到同样视觉清晰度的照片尺寸,能相差到一倍之多!
曾有前辈资深影人宣布过一句名言:在没有三脚架时,我从不拍风光!
三脚架的牢固程度除了和管壁的粗细厚薄有关系外,还和支地点的材料,各节之间的联结,支腿和法兰盘的接点,法兰盘和云台的接触面,云台的刚性……等很多因素有关,这诸多环节中任何一个有问题,即便架子腿再粗,重量再重,整体效果均告失败。
怎样选购三角架
简单来讲,选购三脚架要注意五个方面的因素:价格、稳定性、高度、便携性和功能。把这5个因素搞清楚了,三脚架的选择基本就有了方向。
首先是价格,把预算先框一下,明确自己准备花多少钱,备选的品牌和型号基本就缩小范围了,然后买你能买得起的最好的那一款。对于发烧友而言,一般的预算范围是:&#以下;&#-&#;&#-&#;&#-&#;&#-&#;&#-&#;&#以上。框定了价格区间,基本上品牌和材质就差不离了。一般来说,¥800以下不要考虑进口品牌;¥1000以下别考虑碳纤维的;¥3000以下别考虑捷信的;¥4000以上直接奔捷信去吧。还有一点建议是,三脚架+云台的投入应该占到你的相机+镜头总投入的10%-15%,即1万元的相机+镜头,至少应该花¥1000来买三脚架和云台;5万元的高档装备,至少应该花&#在支撑系统上。
第二个因素是稳定性。稳定性其实第一位的,如果不是为了稳定,何苦花钱费力去整个三脚架啊!一般来说,各个品牌的三脚架都分为大中小几个号儿。以捷信为例,从小到大分为0#、1#、2#、3#、4#和5#,大小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脚架三条腿的管径的不同,和整体高度的不同,正常情况下,号儿越大,管径就越大,高度也越高,稳定性也越强。根据捷信的官方推荐意见,结合网友的实际使用体会,0#三脚架适合于较轻便的单反(如D40X套机)、旁轴相机等;1#三脚架适用于普通单反相机,200mm以下,总重不大于2KG的情况;2#三脚架适用于135专业单反相机,300mm以下;轻型120相机;总重不大于3.5KG;3#三脚架适用专业单反相机,300/2.8镜头;或者较重型的120相机;双轨4&5相机;总重5KG以下;;4#三脚架适用于400/2.8、500/4大炮;8&10相机;总重7KG以下;5#三脚架适用于600/4大炮;重型技术相机以及超大画幅相机;总重10KG以下。然而其它品牌并非全是按照捷信这样来排号儿的怎么办呢?那就看三脚架的最大管径:0#=22mm;1#=
25mm;2#= 28mm;3#= 32mm;4#=36mm;5#= 39mm;
另外还要注意的几个参数是:1、节数:一般的三脚架分为3节和4节;少数针对户外旅游特别强调便携性的型号会整出5节来;一般的观念是,节数越多,稳定性越差;2、最细管径:因为各品牌三脚架的管径级差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最大管径一样,节数也一样,可能最细管径也有不同;末节越细,稳定性越差;3、脚管壁厚:一般的壁厚是1.5mm、1.2mm、1.0mm。同样材质情况下,管壁越厚,稳定性越强;4、锁扣形式的区别:现在一般分为套管和扳扣的锁紧方式。一般来说,套管的锁紧力更大,稳定性更好,耐久性也更好。套管越长,稳定性也越强;5、材质:一般的材质是碳纤维和铝合金,还有少量火山石。同一品牌之中,碳纤维和铝合金的稳定性应该是很接近的;火山石的由于材料和结构原因,稳定性稍差;
第三个要谈的因素是高度:对于一支三脚架而言,有三个高度指标,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和趴下去的最低高度。1、首先我们要关注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工作高度。一般来说,如果是采用眼平取景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是眼平取景),这一高度要=你的身高-10cm(云台的高度)-10cm(机身底部到取景器的距离)-15cm(你的眼睛到头顶的距离),然后再考虑到你不可能是双腿并拢笔直站立,再-5cm——所以一个适合的三脚架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应该=身高-35(或40)cm为宜。而对于腰平取景(哈苏等120相机)而言,不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应该=身高-60cm为宜。2、升中轴的最大高度即是这个三脚架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极端情况下有用;3、最低高度,在拍摄低角度和微距等题材是很有用,当然是越低越好。这一高度往往受制于中轴的长度,所以某些三脚架的中轴是两截的,可以拧下一截以缩短高度;有些三脚架可以更换短中轴(一般另购)以降度高度。
第四个因素是便携性:其实这个因素跟价格和稳定性同样重要!太贵了,买不起;不稳的还不如不用;太大太重没办法背出去的,也只能丢在家里当摆设。如果你有车有助理有跟班儿,你尽可以买最大最重最稳定的三脚架;如果你还得亲自背,那么请权衡一下你的体力极限。影响便携性的指标主要有两个,收合长度和重量。1、收合长度可能比重要更要紧些,一个过长的三脚架会很难携带,摄影包外边也不好挂,也容易东磕西碰的,上飞机会要求办托运。一般的三脚架的收合长度在50-60cm之间,如果再加上云台的高度,携带长度就达到了60-70cm;一般来说,三节的要比4节的长8cm左右。前面也说了,节数越少越稳定,所以这是很多发烧友在选择3节还是4节的时候要挠头的原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目前市面上有少数采用反折设计的旅游型三脚架,增加了节数(达到4节或5节),把云台高度隐藏在脚管之间,稍稍降低三脚架的最大高度,从而可以把整体(含云台)收合长度控制在40cm以内。当然跟传统三脚架相比,稳定性稍逊,但是便携性提高很多,这也将是今后的一个热点。2、重量,当然越重越难带啊。碳纤维会比铝合金的轻20%-30%,但是价格要贵一倍多;过轻的自重也可能是减小脚管直径和壁厚的结果,这对稳定性也是不利的;中轴底部的挂钩可以加大三脚架的自重,但是实在太细太轻的三脚架,哪怕挂100斤大米在底下,也是不稳的。
最后一个因素是功能。三脚架的功能,无外乎以下几点:1、中轴横置或偏转。这个功能对于拍摄微距或翻拍比较有用。全方位偏转比简单的横置要猛。2、中轴倒装的功能很简单,基本上大家都有;3、绞齿中轴:比快速中轴要精确要稳定。4、脚钉:有固定橡胶钉;两用脚钉;可更换型金属脚钉,这对于适应不同地面条件有帮助。5、某些三脚架可以拆出一条腿来当独脚架,这个功能很有趣儿;6、某些三脚架的云台承载板可以更换,可换为无中轴承载板或绞齿中轴。
三脚架选购全攻略
对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而言,在外出旅游摄影整理行装时,最不愿意带的可能就是三脚架。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防抖技术的进步和高感光度下成像的提高,很多摄影爱好者对是否有必要花大价钱购买三脚架产生了疑问。
  其实三脚架带来的很多时候不仅仅是图像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意味着你拍摄方式的变化,比如:
  你需要更长的拍摄时间,让流水像丝一样顺滑;
  你想通过自拍或者遥控来记录下自己美好的瞬间;
  在拍摄之前花充足的时间考虑到底拍什么;
  当然,多数时候使用三脚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对照片清晰度的期望。
  尽管安全快门很多时候能保证你的照片的清晰度,但是将照片放大到一定程度,还是可以明显看出使用三脚架与否的差距。严谨的职业摄影师通常有一套理论,那就是:能用三脚架,尽量用!
任何一位严肃的摄影师的器材里面,三脚架肯定是必备的。
  稳定压倒一切,是选择三脚架时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么,什么是稳定的三脚架?是不是看上去越粗就越稳定?其实这不能仅仅从外观或者厂家标示的承重上去判断,更不能轻信厂家的广告和宣传。有些厂家把三脚架的标称承重标得很高,事实上可能它的实际承重连一半都不到;有些广告宣传照片上的三脚架架着“大炮”甚至站着一个人,但这里面又有多少是真实多少是水份?
  有些三脚架看起来很粗壮,但是因为结构和材料的问题并不能有效地消除震动,这里面涉及很多细节,譬如管壁的粗细、厚薄、支地点的材料、各节之间的联结方式、支撑腿和圆盘的接点、圆盘和云台的接触面、云台的刚性,甚至和包括快装板是否选择软木贴面以及其的质量都有关系,这诸多环节中一个有问题,其他努力均告失败。
  三脚架的材质和工艺对稳定性和耐用性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摄影界有这么一句名言:当你买到第三只脚架的时候,才知道前两只的钱完全是花得多余的。
三脚架的材质
  三脚架的材质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木质、钢质、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还有火山石和技合成材料等。
木质三脚架最古老,但是优质木材特有的韧性,使木质三脚架对吸收快门震动特别有利,所以很多使用大型座机的人对木质三脚架还是情有独钟。
钢质三脚架的强度非常高,可以承载比较重的相机,不过重量也非常可观,适合影棚使用。
  铝合金 坚固且价格合理,但是重量也较重,多数用于低端三脚架。
  镁合金
镁合金的强度比铝合金高,价格比碳纤维要便宜,是目前专业三脚架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材料。
  碳纤维
它具有比铝合金韧性好、重量轻等优点,在同等承重的条件下,它的重量仅为铝合金脚架的2/3,但是其价格昂贵,一般比铝合金材质贵两倍以上。碳纤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抵抗过重的横向剪切力,所以特别忌讳撞击。另外,它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不如金属材料的刚性好,所以不适合大画幅相机等比较重的器材。此外,碳纤维的使用寿命也是一大问题,有一些摄影师反映10年前买的碳纤维三脚架材料老化,稳定性大不如前。不过,因为碳纤维三脚架的历史也就十几年,所以这一点还需要时间的进一步验证。
  火山石
捷信推出的火山石材料使用自然界的玄武岩,它的稳定性和刚性可以和碳纤维媲美,重量也只有铝合金的70%?80%,价格也比碳纤维三脚架更便宜。不过,到底是不是真的足够优秀,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新科技合成材料
除了以上几种材料外,厂家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更适合做三脚架的材料,譬如捷信Soulid
238这种经聚合物独特混合而成的高科技合成材料,比镁轻30%,却保持相同的耐热和体积稳定性,是一种轻巧且坚固的新材料。
  为了庆祝公司成立90周年,捷信还在2007年特别推出了一款钛金属三脚架,采用高强度、抗耐腐蚀性的钛金属和碳纤维制作而成,型号为GT90TT,全球限量390支,售价高达近2万元。这也是全球首支钛金属三脚架。
捷信GT90TT
那么,购买哪种材质的三脚架最合适呢?这取决于你对三脚架稳定、便携抑或是价格方面的要求:
  1.稳定。一般来说,稳定的因素主要由三脚架的重心和脚管材质的刚性决定。越重,三脚架整体重心越低,就越稳;脚管越结实,不容易发生形变,三脚架也就越稳。使用结实的材质如钢质三脚架是很稳的,因为综合重心低尤其是脚管不会发生形变。另外,脚管的结构也影响稳定,3节结构要比4节结构不易变形而较稳,4节又比5节结构稳,以此类推。
  2.便携。尽管钢质三脚架稳定性非常好,但重量也非常重,不利于外出携带,所以目前的中高档三脚架往往选择镁合金或碳纤维这些又轻又结实的材料。另外,收缩长度也决定便携性,收缩长度越短越便携。尽管4节结构稳定性不如3节结构,但收缩长度短,所以便携性更好。
  3.价格。碳素纤维又轻又结实,但需要高超的设计和工艺制造技术,因此价格也很贵。镁合金强度高,重量适中,所以价格比铝合金贵,但比碳纤维便宜。
  所以,购买三脚架其实是在追求稳定、便携、价格三者之间的平衡。稳定性好又很便携的三脚架,价格就很贵;而价格便宜、便携性又好的三脚架则往往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如果体力不成问题,又不想花费巨大的财力,那么铝合金/镁合金的三脚架应该是最值得考虑的;而如果经常出去旅游,那么轻便又可靠的碳纤维脚架则是最佳之选;如果在影棚使用,那么钢质三脚架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
三脚架的选购要点
  当我们面对器材商店中众多的三脚架时,会发现各种品牌的三脚架长相大致相同,那么哪一种三脚架是我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呢?除了承重能力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哪些因素呢?
  三脚架由脚管、中轴、云台连接座等各部件组成,每个部件的材料和质量都会影响到三脚架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一个三脚架的好坏,首先得看它的部件的好坏:
  1. 脚管
  脚管是三脚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直接作用在器材与地面之间的重要载重体,它的支撑力度和材质直接影响到操作的稳定性和本身的耐用性。脚管的形状、管径粗细、管壁薄厚等指标对脚架的重量和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影响,生产商在设计时均与其档次和用途相匹配,使用什么样的器材对应其多粗的脚管。不过,也并不是脚管越粗承重越好,不同厂家相同材料相同粗细脚管的稳定性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当然对同一品牌来说使用相同材料的三脚架脚管越粗往往承重性能越好。另外,高档三脚架的三个脚管可以分别调节不同的角度,这对于低角度拍摄或是不平坦的地面使用时是非常方便的。如果你经常拍摄微距,那么就要注意这方面的要求。
  脚管的锁扣方式目前最常见的扳扣式和旋钮式,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扳扣式操作速度快,而且松紧度可以调节,不过这种方式要求做工必须精良,否则会很容易磨损并变松,无法锁紧,大部分情况下只有送修;旋钮式操作时间相对较长,而且旋钮式锁钮的松紧度不可调节,但它没有突出的锁件,非常便于携带和收纳。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不太常见的螺栓紧固式,也很好用,但突出的螺栓钮经常会挂住其它物品,携带不太方便。
  脚管的伸缩节数对稳定性和便携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点前面已有提及。目前最常见的是3节或4节的三脚架,3节三脚架打开速度快,稳定性好,但收起长度太长,不容易携带;4节三脚架稳定性不如3节三脚架,但便携性更好。至于5节甚至更多节的三脚架,意味着厂家把轻巧和紧凑看得更重于稳定性,高伸缩率、多节数伸缩设计大多应用在数码三脚架上,一般稳定性较差,不太适合135单反相机的使用。基于脚管采用的套管结构,越靠下,管径越细,越不稳定。因此,在使用时应尽量使用靠上的脚管,根据高度要求,首先拉出第二节,依次向下拉出,最后拉出末端脚管。&&
  另外,还需注意一下脚垫的类型,根据架设地面的不同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脚垫。普通三脚架均采用固定式硬胶木脚垫,坚硬耐磨,适用于大部分地面类型。专业三脚架则可以选择使用橡胶脚垫和金属脚垫。橡胶脚垫防滑性能好,不易滑动,主要适用于室内地面,如地毯、木地板、大理石等;金属脚垫采用金属材料、末端很尖,主要适于户外地面,特别是野外或山坡等。不过,很多专业三脚架的脚垫都采用的是金属、橡胶两用型脚垫,可以轻松转换,适合绝大部分场合。
  2. 中轴
  中轴其实是一种妥协的产物,为了让三脚架可以在较轻和较小的状态下达到一定的高度,于是便产生了中轴。同时中轴还提供了很好的快速调整高度的手段,操作非常方便。但是,由于中轴的结构特点,很容易成为整个三脚架系统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因为它的固定点相对较小,而本身距离很长,而且不是三角固定结构,所以在产品公差控制不好的情况下,整个三脚架容易跌倒,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中轴的提升方式大致分为两种:齿轮升降和抽拉式快速中轴。齿轮升降方式有的是平齿、斜齿,高级三脚架则采用涡轮摇柄升降。这种类型的中轴,优点是可以一边取景,一边调整高度,便于精确构图;缺点是在不锁紧的情况下因为重力原因急速下滑,容易震坏器材、甚至造成三脚架跌倒。一些专业三脚架有的内置阻尼装置,可以避免在松开升降中轴时急速下滑的现象。另一种抽拉式快速中轴,能够迅速抽出或还原中轴,达到调整高度的目的,但是不利于进行微调。另外,快速中轴可以取得更低的工作高度。有的中轴设计成2段分割式,拆下一段中轴后配合大的开角度,最低工作高度甚至可以达到20多公分,便于低机位仰拍或低位置主体的微距摄影。还有一种“中轴倒插”的功能,将中轴连同云台一起倒插在脚架下方,进行低机位摄影。
中轴仅仅用于对三脚架高度进行微调,使用时尽量不要首先提升中轴,因为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就产生于中轴。因此,有的厂家甚至省略了中轴,一是为了减轻重量,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处于稳定性方面的考虑。选择三脚架时应选择中轴套管较长的,这样可以避免摇晃。另外,考察脚架工作高度时,一定要关注不提升中轴的高度是多少,这一点非常重要。
  另外,有的专业三脚架中轴下方设有挂钩,在风比较大的场合可以利用挂钩悬挂摄影包等重物,大大提高三脚架的稳定性。有些三脚架的挂钩是伸缩式的,不用的时候可以收缩到中轴内,防止勾到衣服或其他东西引起三脚架跌倒,这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也是厂家在不断听取用户意见的基础上的一项改进。不过,很多三脚架并没有设计挂钩,包括捷信、竖力等一些型号的专业三脚架,笔者建议尽量购买带挂钩的,它可以大大提到你的三脚架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云台连接座&&
  云台连接座是三脚架与云台之间的重要连接介质,它的位置在三脚架的中柱的顶端,通过3/8&P螺丝来连接云台(也有一些三脚架的螺丝不是标准的3/8&P螺丝,云台需要定制,但绝大多数的三脚架云台都是通用的)。云台连接座的坚硬度和重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连接座的材质不合格,在承重方面会受到影响,甚至给器材带来损坏。目前,云台连接座有三种不同的材质,分别为铝合金、镁合金和聚脂合成材料。与铝合金、镁合金相比,聚脂合成材料是一种先进的耐冲击材料,不仅硬度很高,而且整体的重量也是最轻的。聚脂合成材料的云台连接座具有出色的耐用性,并进一步减轻了三脚架的重量,提高了三脚架的便携性。
  另外,有些专业三脚架的云台连接座设有水平仪,可以使拍摄的照片尽量平整,同时可以旋转它拍摄,这一点拍摄数码接片时非常有用。还有一些三脚架的云台连接座上装有指南针,在野外使用时给你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些都是三脚架设计越来越人性化的表现。
脚架附件&&
  除了上面介绍的三脚架部件以外,脚架袋、石头袋等小附件对于携带和使用也非常重要。
  脚架袋无论是对于三脚架携带还是保存都非常重要。携带时能够防止三脚架和身体的碰撞,不仅能够保护自己也能够保护他人不受伤害,而且外观也很美观,特别适合在人多的地方携带时使用。保存时可以防尘、防潮,避免生锈和劣化。大部分三脚架均标配脚架袋,专业三脚架有的需要另购专用脚架袋。
  石头袋是一种既不增加脚架重量、需要时又能提高脚架稳定性的比较实用的附件。没有绝对稳定的三脚架,根据不同的承载重量,一般脚架的稳定性均可满足要求。但是,特殊环境下如野外风力较大的地方架设,稳定性可能会面临挑战。将石头袋挂绳栓在三个脚管上,装上石头或其他重物,直到满足稳定的要求。
如何判定三脚架是否结实?
  一副优秀的三脚架,经过拍摄者采取锁紧、加重等预防措施后,必须确实保证相机和的足够稳定。否则,一旦相机和镜头因此而摔坏,那损失的可就是几倍于三脚架的钱了。
  如何判定三脚架是否足够结实,可以从以下步骤来测试:
  第一步,三条腿完全张开,按住中心法兰盘适当用力下压,三条腿不能颤动、抖动,更不能出现明显的弯曲和外移;
  第二步,再适当用力按住中心法兰盘左右转动,在扭力矩下法兰盘不能有任何的"可以转动"的感觉;
  第三步,察看设计是否合理。进行张开、收拢、升高、锁紧、转向、俯仰等各种操作时,螺丝、手柄是否有相互妨碍现象,各操作位置是否顺手等等;
  第四步,观察个体差异。工艺是否精良,是否有明显的异样等等。
  当然,选择知名的三脚架品牌才是最重要的,譬如捷信,它就是质量的象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教程#哪些摄影附件是必备的_每日一拍-爱微帮
&& &&& 【教程】哪些摄影附件是必备的
  众所周知摄影离不开光线,为了打造良好的光线环境以及一个稳定的拍摄环境我们通常会借助于各种各样的附件,今天大家来看看在摄影中我们都需要哪些附件。一、附件类型  关于摄影附件的种类简直是包罗万象,除了上节课当中讲过的闪光灯,还有三脚架、竖拍手柄、快门线、滤镜、反光板、相机的清洁套装以及手电、卡纸等等。一个摄影师的基本装备  列举了如此多的附件,相信大家都会有疑问,这么一堆附件在摄影当中真的有用嘛?答案是肯定的,但不见得都要用,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去选择合适自己的附件。二、三脚架的使用与选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相机厂商都在为单方相机减少自身震动而做着努力。很多单反相机的自身震动比过去降低了1/6左右。除了工作需要必须搭配脚架外,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脚架的抗震性和便携性。  从材质上来说三脚架分为木质的、钢制的、铝制的还有碳纤维的。木质的三脚架无疑是最古老的,优质的木材本身就具备特有的韧性,能够更好的吸收因快门而产生的震动,所以很多在使用大型座机的人,对木质三脚架还是情有独钟。古老的木质三脚架  钢质的三脚架过为沉重,目前在市场上面已经很难再见到了。由于重量很轻,价格合理,铝制三脚架在市场中是最为常见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碳纤维的脚架也开始出现在高端市场中,相比铝制材料,它们更轻更坚固,价格自然也更加昂贵。就便携性而言还是推荐大家来使用碳纤维的脚架。关于三脚架脚腿的锁紧开关,目前大部分采取两种止动方法:  1.旋钮套铜,顺着脚管内的螺纹往上旋转会压迫到脚管内的两片白色防滑片,达到锁住上下两节脚管的功能。  2.板扣式的止动开关:用拇指将板扣扳开后上下脚管即会松开,板紧后脚架即锁紧,其实在板扣套筒内也同样有两片防滑片,锁紧的原理与旋钮套筒是一至的。旋钮套筒脚架与扳扣式三脚架  三脚架的使用方法:  1.先构图先视察环境、认真的构图,然后才去考虑脚架,而不要急急先落脚架放相机  2.把其中一只脚指向拍摄主体一只脚指向拍摄主体,即是有两只脚分开向着你,并留下空间在相机前调整,不会容易绊倒脚架,而且相机稍向下拍摄时,亦不会轻易前倾翻倒  3.保持中轴垂直,与地面成直角尽量保持相机的重量,能够平均分配于三只脚,并保持中轴垂直,与地面成直角。  4.避免伸长中轴导致所有重量集中在中轴上面,  5.使用 L 架上图很清楚展示了使用 L 架与一般快拆的分别,在拍摄直度照片时,除了可以把重量集中在中轴外,相机的高度亦提高  6.在使用长镜头时要搭配脚架环使用,因为镜头的重量加上长度,会导致头重脚 (机身) 轻的情况,使用镜头脚架环,可以平衡好相机和镜头。  7.在中轴底部挂着相机袋之类,来增加重量与稳定性。这个在大风的情况下更有意思,增加底部重量,让重心向下移,有助整体稳定性。一些脚架中轴底本身就设有挂勾,这就是用途了。当然要留心,如果大风吹到相机袋会撞到脚架,那就反而不合适了  三、滤镜的种类与用途  1.UV镜:令相片更清晰,保护镜头。在这里笔者还是推荐大家来使用数码大师的滤镜。优质UV镜对镜头的良好保护  2.偏振镜(偏光镜):减低眩光,增强饱和度,用途:用于想要抑制玻璃、水面反射,或想强调天空的蓝色时。根据过滤偏振光的机理不同,偏光镜可以分为 圆偏光镜 (Circular Polarizer, 简称 CPL) 和 线偏光镜 (Linear Polarizer, 简称 LPL) 两种。线偏不能自动对焦,圆偏支持自动对焦。使用偏振镜的效果  3.减光镜:延长曝光时间,用途:在强光下拍摄瀑布及河流。减光镜也叫中灰密度镜、中性灰度镜或简称灰度镜、ND镜,其的作用主要是减少光量进入相机。ND镜  减光镜可以为您的创作带来更多的曝光手段,让白天变黑夜,发挥创作空间;很多情况下,由于外界光线强度的关系,我们的无法得到足够长的快门时间,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摄影意图,比方说,在野外进行水流拍摄的时候,我们希望用2秒钟的快门来让水流呈现出棉絮状的柔软质感。但是由于光线强烈,即使用相机的最小光圈和最低ISO拍摄,快门速度依然在1/10秒左右,这是用一块甚至两块ND8镜片来减弱进入镜头的光线使用ND镜拍摄的效果对比  市场上在售的中灰镜常用规格有:ND8、ND16、ND32、ND64、ND400、ND1000,分别对应减少曝光级数为:3、4、5、6、8.5、10挡。市场在售的还有一种特殊的可调减光镜,可调范围一般ND2—ND400。在实际实用中,ND400和ND1000因为镜光级数比较高,装上镜头后,从取景窗看出去时是黑乎乎一片,这一定会影响你的拍摄,因此在使用高挡位的减光镜时,需要提前把构图安排好,然后再拧上或插上减光镜。  4.渐变镜:控制强光减小画面的光比反差,用途:风景摄影中降低晴、阴之间的光线反差。GND中灰渐变镜=分为软渐变、硬渐变,软、硬渐变一般常用的有0.6、0.9、1.2三级,镜片灰色部分遮挡的效果相当于减光2、3、4挡,从使用来看,0.9这一级的使用频率最高。渐变镜使用渐变镜的拍摄效果  RGND中灰渐变镜,俗称反向渐变,这是一块特殊的镜片,灰色最暗的部分在镜片黑白交界的地方,灰色从中间向边上渐变递减,在使用慢门拍摄海平面、日出日落太阳接近海平面时最适合使用。&  四、日常拍摄所需的实用附件  1.竖拍手柄:可在内部安装1块或2块锂电池以加强电力供应,还有助于在竖拍时获得流畅的操作体验,竖拍时也能实现与横拍相同的操作感。并提高了安装大型镜头时的稳定性。出于对电池的保护来讲,这里笔者还是推荐有条件的同学尽可能来选择原厂手柄,有助于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使用佳能原厂手柄后的外观对比  2.相机清洁套件:其实目前来讲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相机都爱护有加,但真正的“保养”不知道的大家是否清楚。一般我们的摄影包中都会配备气吹、镜头布、湿巾等清洁装备,但是相机的传感器也是需要清洁的,因为相机的传感器的静电吸附还是很厉害的。建议大家去原厂的维修部进行定期清理。相机的清洁更多摄影附件,尽在老安摄影器材(长按//选择复制//打开):/?userid=本文转自蜂鸟网更多摄影知识以及后期技巧请加QQ群学习交流,加群时注明来自每日一拍。这是每日一拍的第578次发送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点击展开全文
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街头摄影和旅游摄影组织~好看的图,好玩的人~欢迎您的加盟!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曝光时间和快门速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