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医七年制学生,想中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就退学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中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 招生资讯 - 大学专业 - 专业杂谈 -
中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 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经历了几千年的继承与发扬走到了今天,达到了目前的水平,这个水平的高低与否存在一个评价的尺度,用什么样的尺度去衡量它便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对中医而言,近代史上曾经历了多次存与废的争论,然而最终中医还是走到了现在。那么当前中医学本科生当前的情况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一些调查中分析出来。&&& 1.1 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压力依然巨大,2002年7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65%,本科生为82%;2003年一次性就业率为70%,本科生为83%;2004年一次性率为73%,本科生为84%;2005年一次性就业率为72.6%,本科生为81.7;以上不难看出历届本科大学生就业率都在80%以上,然而到了2006年医学专业的就业率为31.01%,位居各专业后三位,中医学更低,排在所有专业就业的倒数第二位。另外上海市教委于2007年7月公布了年度38个就业率低的专业中就包括中医学,而且就业率排在最后几位。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学就业的严峻形势。&&& 1.2 我们再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七年制中医学专业毕业情况进行一下分析。所谓七年制即是在五年制的基础上多出两年的教育教学时间,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本科生水平理论上应高于五年制本科毕业生,可以说这是对中医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探索。从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有如下特点:&&& (1)生从以前单纯在医院工作有向其他行业转变的趋势。91 92级毕业生均在医院工作,但是从93级开始,出现了跨行工作。93级为0.53%,94级为11.11%,95级为23.53%,从这里可以看出跨专业增长的速度很快,应当引起重视。&&&&(2)就业医院的级别。91级-95级毕业生在三甲医院就业的逐渐减少,从93.75%降到了75%,而在二甲医院的却逐步升高,从6.25%到25.00%。&&& (3)就业意向符合度。从91级-95级完全符合度由以前的72.27%下降到5.88%,不太符合或不符合的则逐年增高,由5.56%上升到17.65% [1]。&&& 从以上不难看出,即使是七年制的中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目前也出现了滑坡,而且就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相比之下五年制中医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就更加困难。&&& 2.就业困境分析&&& 2.1供求关系的影响&&& 社会需求决定社会供给。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尤为如此。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水平的日益加快,人们更倾向于西医的便利和疗效,而中医的弊端则日益暴露出来,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习惯相矛盾,并且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逊于西医。于是近几年来,西医大行其道,而中医则日渐衰落。各地的市级县级中医院要么勉强度日,要么名为中医实为西医治疗。这样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大幅下降。②而另一方面中医专业的规模相对却没有明显的减少,不仅中医学院校在招生,非中医学院校的其他医学院校同样也在招收中医学专业学生。据资料统计,我国目前招收中医学的中医学学校全国有32所,中等中医药学校有45所,另外还有52所综合院校和184多卫生院校开设中医学专业,这些更加重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2.2教育教学自身因素的影响&&& (1)学科专业教育的影响。近年来学科专业教育发展迟缓。从设立中医学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中医学本身却没有采取相应的改变,仍然倾向于临床学科,较为注重的也是中医学临床职业教育建设,忽视了基础学科的教育。1997年4月国务院对中医学类型进行了调整,在硕士博士两个层次设置了具有职业背景的医学专业学位与医学科学学位。医学逐步树立起“具有医学专业学位的学历获得的是医学应用型人才;具有医学科学学位获得的是医学科研型人才”的新观念。中医学本科专业教育授予的是学士学位不是专业学位,在临床人才劳务市场,本科生被医师等应用型职位接受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随着我国中医医疗卫生行业机构岗位规范化,改革逐步展开。除大医院外,其他医疗基层的医师岗位即使是要中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眼光也会变得非常挑剔,中医学本科生毕业面临危机[2]。另外,大批的中医学本科生采取升学就业来逃避当前的就业压力,从此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其结果使中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途径更趋于狭窄。&&& (2)学校教学体制的影响。一方面我国目前有30多所中医院校,负责接收大部分的中医学本科生,另外在其他各个医学院校也都开设有中医学专业,总共算起来有不小的招生规模。但是,长期以来,招生规模不确切的考察社会的需求程度,必然会造成大量多余人才的浪费,从而造成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报考中医学方向的学生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但是由于学校一味的追求招生规模,不惜用各种手段来完成指标,导致有大量的报考非医学方向的生源调剂到中医学专业,其中大部分人都没有中医学所具备的潜质或对中医的兴趣。其结果不仅耽误了学生的人生发展,而且造成了毕业后改行的学生很多,对中医学专业毕业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性。&&& 3.解决中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途径&&& 3.1中医学教学制度的自身深化改革&&& (1)教学改革。明确中医学本科专业的教育性质,了解相应的社会需求,理顺中医学专业的就业关系。首先应当改变中医学本科专业长期过于临床专业化培养的方向,强化本科生的学术教育。坚持本科专业教育在学位教育中的基础性,推进本科专业素质教育。确立中医基础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保证中医学本科生的基本学科规格。&&& (2)招生规模,招生模式的改变。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各方向的招生规模,紧密与当今社会生活相适应,加强与就业单位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结合以往经验对每年的招生规模都要进行一定的调研与统计,力争达到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招生模式的改变,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就中医学而言既不同于其他非医学专业,也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不同。中医学独特的知识体系要求初学者应具备一些与其他专业不同的个人条件,如兴趣,个人禀赋,家庭背景等,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学中医。如果盲目的接受中医学习,不仅对自己更重要的是对中医学本身就是一种损害。因此,就中医学招生条件而言,可以考虑设置一定的标准,如编制中医学专业倾向测验等来解决这个问题。&&& 3.2中医学学科的自身变革&&& 中医学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一些古代经典论著中,我们这几千年来却鲜有理论上的创新,只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解释古籍上。究竟有谁敢于用科学的手段来尖锐指出某位医家的说法是错误的?中医的规范性是今后中医的工作中心(包括语言的规范性和理论的规范性)。中医的未来必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而又有所创新,不能固守前人的成果,敢于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一句话中医学应当加强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探索,使其更加科学化,易操作化。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到2015年医学普通本科专业设置的目标是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和护理学专业。因此应当考虑到将中医学所有分支学科最后都要统一到中医学上来这一变革方向,将各个学科作出调整,使其顺利的过渡。&&& 3.3学校本身相应的对策&&& (1)帮助学生作好职业规划设计。所谓职业规划设计就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下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好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 (2)提高就业指导力度。每个学校都应该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应当从学生入学时就开始引导,直到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 (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内就业。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必然会带动与医疗相关行业的发展,仅在医院就业并不是当今医学生的唯一出路。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才能在多变的社会中寻找到真正的适合自己的职业。&&&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知道本专业所有的内容及进展是必要前提。在课堂中,了解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对于临床医学的各学科,应该从内科学到外科学,从妇产科学到儿科学,从传染病学到预防医学等一一作了精辟的阐述,使得我对本专业的学科有了大概的了解,让我对以后的发展方向有了模糊的概念。
??????????
北京站:乘坐地铁至宣武门换4号线线至安河桥北,转乘公交512到仁达中学即可
北京西站:乘公交特6路至西北旺,换乘303、512都可至仁达中学即可
北京南站:乘公交特5路至黑山扈,换乘303至仁达中学即可
北京北站:乘地铁4号线至安河桥北,换乘512至仁达中学即可
010-27/28/29/31
报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上庄路117号
传真:010-
邮编:100094
总访问次数
次 北京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学七年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