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特别喜欢耳机和音乐,平时听小提琴摇滚纯音乐和纯音乐多一些,求大神推荐几款发烧友入门的入耳式耳机 丘大神详细

耳机发烧友大概是怎样的一类人?请多方面评价这类人?
我感觉耳机发烧友不仅仅是只为电子产品而发烧,他们处于怎样一个文化阶层?为怎样一种文化发烧?一般是怎样性格?说说你身边的耳机发烧友还有哪些爱好?
按投票排序
152 个回答
摄影爱好者可能花几千几万买镜头;游戏玩家会在视频游戏上投入;有天文爱好者会买昂贵的望远镜;有人会收集自己喜欢的歌手CD唱片不同发行版本(尽管内容没区别);还有手办收集者、打火机收集者。。。。谁没个看似不理性和钱过不去的爱好或怪癖啊?-在我们这群人的价值观里,那些几千上万的耳机物有所值,能带来听感的提升或每款耳机有不同的听觉风味。况且,耳机发烧并不算特别烧钱,相比其他一些爱好者-如音响爱好者、摄影控比烧钱程度差远了。所以耳机发烧友也没什么特殊的,很多人从阶级上讲都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花了几千元买了块手表,没人会吃惊(虽然几千元的手表显然谈不上是名表也未必能保值。且手表的功能很容易被替代,除了显示品味和经济能力没多少用处)。买好表名包的行为社会大众很认可,但是为何买好耳机会被人认为败家呢?说到底还是耳机行业相比手表和服饰类行业,忽悠大众能力不够,没得到社会主流消费观的认可。
分析性格这些还是算了,我大概给你描述一下我认识的高烧友吧。首先要说说耳机的发烧(包括耳烧周边的),大概分几个类型:1、跟风脑放流(初级烧友大概都属于这一类,看软文和评测来YY脑放)2、器材AB流(绝大多数烧友习惯的套路)3、技术流(diyer,自己动手制作从音源到耳机的所有东西)4、音乐流(音乐发烧友、唱片发烧,耳机和器材更多作为辅助工具)5、现场流(从事音乐工作,或者以高质量的现场感受来印证HIFI)6、以上某几种复合比如我的良师益友“东东”兄,就是器材流(过手耳机无数)、技术流(音响工程师)、音乐流(音乐发烧友)和现场流(十多岁就听过karajan的现场)的复合型。但是“东东”兄这样二三十年如一日执着地“全面高烧”的例子即便在整个毒坛也是绝无仅有的。下面一段是08年和耳放diyer “sfblab”到他家去小聚写的:(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些配图中器材90%以上都是他的,有些图是后来去的时候拍的,只是他耳烧过程的冰山一角)谈到标准主要是涉及到器材比较,就如上图那样一摞耳放放在你面前,或者那一床的耳机摆在面前,你怎么才能比较出哪个才是你喜欢的声音呢?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比较,但是比较总得有个标准,正如pkshan老兄在回帖中说的,如果以650作为平衡标准,KK都是不平衡的,反之亦然。两个器材尚且如此,何况一堆器材摆在面前?器材AB又可以细化成很多种类型:不同耳机之间的AB不同耳机之间的AB放大器之间的AB放大器之间的AB相同耳机不同耳机线和新旧程度的AB(包括煲鸡与否)相同耳机不同耳机线和新旧程度的AB(包括煲鸡与否)音源(可以细化成解码和转盘)的AB音源(可以细化成解码和转盘)的AB线材的AB(以上是HD800的六条升级线的AB)线材的AB(以上是HD800的六条升级线的AB)而据我们小聚三人的揣测(希望不是真的),大家坛有为数不少的一批烧友兄弟都是以A来作为标准来比较B。而那个A可能就是你接触最早或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器材。当你形成了听音习惯,把你听到的声音作为标准,那么除非你听到的另一个声音全方面超过目前这个声音,否则很难对比出个所以然来。小弟就有这个毛病,听完KK,别的基本上不入耳了,呵呵。结果就是直接退烧……其实这种倾向几乎每个烧友都不能避免,或多或少而已。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有效的途径,逐渐接近正确的标准。如果总是A vs
B或者看看别人的评测,很难形成自己的标准,找到自己喜欢或者想要的声音。(东东兄自己制作解码和耳放,本身是音响工程师当然也有技术的实力)(东东兄自己制作解码和耳放,本身是音响工程师当然也有技术的实力)(现场流——用高质量的现场感受来印证声音)(现场流——用高质量的现场感受来印证声音)(我和东东兄一起去的现场)(我和东东兄一起去的现场)(东东兄去慕尼黑音响展参展时去过的现场之一)(东东兄去慕尼黑音响展参展时去过的现场之一)可以说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这个不好说对与不对。比如在这次聚会中,我觉得sfblab兄的标准主要来自技术方面,而东东兄的标准则是来自真实声音(现场)和技术两方面,比较侧重现场,当然还有他从事音响行业能够长期聆听高级器材的经验积累。小弟则主要依靠现场的印象外加一些平时的听音习惯(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技术是一点都不明白。不过小弟还是比较推崇现场作为标准,并向这个方向逐渐努力。diy流——自己改线。diy流——自己改线。diy流——KK去护网(折腾流为了些微的音质提升,耳机却成倍的脆弱)diy流——KK去护网(折腾流为了些微的音质提升,耳机却成倍的脆弱)diy流——701改平衡改线diy流——701改平衡改线东东兄喜欢650,是现场让他想到650。这并不是无的放矢,凭空揣测。笔者实际想说的是东东兄以现场为标准来评价耳机和器材,这个经验是值得借鉴的。至于KK,虽然小弟很喜欢,可惜几次交响的现场一次都没能和KK联系起来。倒是小奥菲斯有那么几秒钟似曾相识的感觉。过几天佩拉西亚来北京,倒是可以试试钢琴的现场(后注:其实现场的钢琴声也没有KK那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估摸着只有趴在钢琴上听才行了,呵呵)。不过绝不能因此而否定KK的特色,也许我压根就没推好呢?至于现场的重要,有个故事说日本的音响设计师做出来的音响虽然各项指标都过硬,但是声音和欧美的老牌音响比起来总是差些东西。欧美的音响设计师搞笑说:他们钻到音响工作室闭门造车的时候,我们都在听音乐会呢。总之,有条件的烧友,如果你喜欢古典音乐,试试现场吧。可能会帮助你形成正确的听音观念。(后注:在听过N多现场后,已经不尝试着从耳机上找现场的感觉了,这样也意味着你离退烧不远了,呵呵)唱片发烧流——大量聆听各类发烧录音,以期获得声音的经验。唱片发烧流——大量聆听各类发烧录音,以期获得声音的经验。
耳朵在五官里是最没存在感的,大多数人不关心它的感受,而发烧友相对比较重视它。
看到一女生戴耳机,首先看的是耳机的LOGO猜型号而不是女生的身材颜值
中烧,纯路过,随便胡咧咧两句.发烧的隐含意思是舍得花钱,而且真花了不少钱.粗略地讲,烧耳机的应该大致分为两种.A:纯粹就是烧器材.沉浸在器材的感觉中.B:因为喜欢音乐,不断追求回放设备对于音乐重现品质的提升,从而烧耳机的(有点儿绕口,语文不好)A型人群的普遍特征: 他们对音乐的知识不多.听过的现场也很有限.下面细分不同类型的特点.A1:就是喜欢那器材的感觉.一般来说,越高级的耳机,做工越好.这和欣赏一个设计独特,做工精致的产品很类似.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把昂贵的耳机当做是艺术品在欣赏.A2:或许是出于某种程度的炫耀,从而购买一些昂贵的耳机.常见于被大部分烧友黑了无数次的Beats耳机,以及一些其他所谓的潮牌耳机.我见过俩小子,Beats的耳机买了好几个.每一个都不便宜.我问为啥,人家也说不出一个一二三,但就是喜欢.(钱是人家的,人家爱怎么花是人家的事情)B型人群的普遍特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甚至有不同程度的音乐功底.音乐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B型人群其实很容易踏上高烧之路.因为音乐的回放是无止境的(音乐欣赏的终点是演奏大厅,建个大厅得多少钱?聘请好的乐队/歌手给你现场表演,得多少钱?) 关键是不同的器材,加上不同的搭配,有着不同的回放效果. 现在问题就来了,为了追求那效果,而逐渐购置不同的/价格不菲的器材,就是人们口中的发烧了.我也见过非常专业的小提琴手,只用一个手机原配的耳机听歌的.他的小提琴拉地非常非常NB.其实很多时候,A和B是混杂在一起的.程度不同罢了.结论:音乐和工艺品自古就有,而且从古到今有很多人喜欢音乐和工艺品.对于耳机(准确地讲是音乐回放设备)的追求,其实只是一种延伸.现在很多人一看到"发烧"这俩字,就先产生抵触情绪,其实没必要.各人有各人的生活.自己活得开心就好了.吐槽:我十多年前在北京读书时,组过乐队.也参加过几个所谓的音乐节.当时我是贝司手兼主唱.那年头条件不好.听到好听的流行歌曲,找不到谱,得自己扒磁带.从那时我养成了一个强迫症,就是一听到音乐,就开始分辨其中的各种乐器,并且脑补各乐手的演奏技法.导致我现在买耳机,首推解析力和音场.而且特别抗拒低音过重的耳机.(别说我不喜欢低音,我就是弹贝司的) 我认为演奏是一个团体的配合.现实中的乐团是不会特别加重某一项乐器的. 所以我现在对于很多销量大的耳机其实是挺排斥的. 这里就不点名了.终点:其实我还是很羡慕那些用着地摊耳机+手机的组合,享受音乐的人的.非常羡慕.不是羡慕他们花钱少.而是羡慕,耳机/音乐对他们来说,很简单.
其实期初都是为了听到更好的声音,结果却各种被坑的可怜人。简单分为以下几类:1. 真正的音乐发烧友、音乐爱好者。
这种人不太装逼,找到适合自己的设备后基本就会一步到位,然后静心听音乐去了。
(傻逼度:0、坑爹度:0)2. 自己有点设备(基本都是便宜货),但特别喜欢聚会、找朋友蹭听,然后拍照到处发,给人造成他极度专业的错觉。(傻逼度:100、装逼度:100、坑爹度:0)3. 大家坛里面的某几个版主,自己本身就是个卖设备的(都猜到我说的是谁了是吧),利益驱动整天发各种评测贴、极度不负责任的推荐贴,忽悠大家购买。(傻逼度:0、装逼度:炸裂、坑爹度:炸裂)4. 生产国产精品的厂家,花钱雇佣大量枪手、大批版主,帮着他们吹嘘自己的货有多好多好,天天秒这个秒那个,其实除了拆解国外设备山寨、堆料之外什么都不会,但无奈圈子里人傻钱不够多(买不起国外解码或耳放),所以可以牟取暴利。(傻逼度:0、装逼度:50、坑爹度:炸裂)5. 自己没有独立思维,天天看坛子里“大神”的评测水贴,然后买了个国产解码或耳放,因为洗脑值100,所以天天在坛子里奔走呼号自己的这个设备有多牛,各种升级、升级来升级去还是锁定国产精品,然后各种为这些烂货做活生生的、免费的广告宣传。(傻逼度:炸裂、装逼度:炸裂、坑爹度:炸裂)耳机发烧乃至发烧圈从来就不是普罗大众玩得起的东西,部分坑爹度炸裂的不法商贩为了利益的人为的造成“PC-Fi和Head-Fi成本低”的假象,然后通过“入门级”、“升级”这种东西不停地多次坑害那些没有独立思维的消费者。以下为跑题内容:其实不是对国产货盲喷盲评,真的就是东西烂,而且手法太让人不齿(只能说咱中国人太聪明了):1. 有几个朋友在大家坛当过枪手,写过很多枪文,了解了很多内幕。包括某国产随身放、某国产解码、某国产耳放等等等等。枪文写法大致如下:基本以“一耳朵提升”开篇,然后70—80%的夸奖、惊喜、高潮,然后尾声时写20-30%的无关紧要的缺点(比如包装细节不够好、做工有所欠缺),最后一句基本都是“总的来说相当不错”、“超值”。2. 索尼D100刚上市时,一有人在那个著名耳机论坛发帖拿这货跟国产某随身设备比较就会被删帖。Head-Fi只有两种选择:1. 买自己够用的、国内外一致好评的进口设备(解码、耳放)。2. 攒钱上Hi-End,然后回大家坛艹所有JS和枪手的大爷。关于音源,苦口婆心的再劝一下:1. 万元以内的前提下,等价位CD机音质永远大于DAC,尤其是这个价位的CD机,基本上可以通杀全部国产、假洋牌子解码器。2. 万元以上的解码/耳放还要买国产品牌的话(包括假洋牌子、以及某著名台湾品牌),建议板砖狠敲头部,瞬间治愈。3. 如果觉得买CD划不来可以用FLAC/APE自己刻CD盘,刻录机也用不着搞雅马哈F1那种传说中的神器,浦科特的L890神马的就足够了,用最低速刻录(耳机系统上基本听不出来)。4. 不要迷信胆放,不要认为Orpheus是胆机就可以推导出国产的胆机音质好、超值、“暖”、“柔”————保时捷跟大众POLO的变速箱都是Tiptronic技术,开起来有可比性吗?5. DAC市场火了之后,日系家电品牌也开始生产相应产品,包括天龙、安桥、索尼等,价位与国产精品差不多(甚至更便宜),可以尝试下,而且用我土掉渣的淳朴原始的思路来看,这些电器生产商在设计及研发能力、对声音的理解、测试设备、开发人员的耳朵————都撵不上国产精品的那些小作坊???————一边是飞行员一边是玩鹰的,应该信谁?最后再重复一遍,任何圈子里都没有什么大神,有的只是几个经验丰富一点的资深人士而已,而且这些资深人士也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多一点独立思维和分析能力不会死的…………4.01更新:这几天好多私信找我推荐耳机————为什么都想要现成的答案而不是自己去分析呢?以索法MDR-1A / MDR-1ADAC这两只耳机为例:1. 价格都在2000以内,说明了该耳机的定位。2. 1A与1ADAC价格相差300块,说明了1ADAC里面那个芯片的定位。3. 300差价里面包含了:DAC芯片及电路、电池、数据线。4. 1ADAC的音质真那么牛的话,索法会甘于1ADAC只卖1800吗?————这只是索法开挂的耳机而已,而且推导一下就会知道人为调校的痕迹会很重。3.27更新:(短时间内这么多人赞实在受宠若惊…………更新下我的被坑之路)1. 我的第一台解码是西安杨菁的某型号,额,外观抄的是Bel Canto。然后我发现这货数据虚标,遂在大家坛反映情况,被禁言…………2. 纠结了艾诗MDAC和剑桥DAC Maigc之后入了剑桥,当时觉得进口产品音质好点,结果发现一样很渣,而且这货竟然是个假洋牌子…………3. Audiolab的M-DAC,大家坛置顶的英国品牌…………然后发现这也是个海归产品…………4. Lavry DA11,这下安逸了、美了,即使不玩什么互馈功能也觉得各种美好5. Meridian Explorer,便携小玩意儿,买的时候不到2k,但声音依然有模有样,pk三四千的国货没啥问题。6. Meridian Prime,第二个超过万元的设备,个人感觉很不错。7. Denon DA-300USB,暴力解析流,放在公司很不错,一端插电脑一端插组合音响,好吧主要是用来光纤接PS3撸游戏,但绝对没有坛子里说的那么不堪。8. Klimax DS,基友买房缺钱时出给我的…………
我爸是农具发烧友。家里就几亩地,农具却比别人家多,比别人家新,比别人家机械化,主要收入都花在这上面了。基本上用不了几次,因为南方丘陵地区根本不适合机械化劳动工具,但是他就是这么任性!我想耳机发烧友真正的是想对自己的耳朵、听觉特别照顾,而我爸是想对土地特别关爱。
人无癖好不可交,烧耳机的人往往值得交朋友。
曾经因为一件小事一时冲动去国内最著名的耳机论坛里发了个贴子,大意就是表达一下烧耳机要以音乐素养为适配。就是说,耳机效果再好细节表现再细腻,要是听者的音乐素养属于那种连个和声变化都听不出来的,那些堆砌的测评辞藻只能是意淫脑补出来的。结果我被群嘲了,各种讽刺挖苦我的,当时我是震惊的,仿佛谈到音乐就像撕掉了遮羞布一样,为什么连装都不装一下就集体恼羞成怒了呢,后来好心人提醒我“玩音乐的和烧耳机的人群确实不太重叠”,我才明白了,烧耳机就是烧耳机,这不能拿音乐的事较真。
什么烂问题,这压根就不是一类人啊。麻烦你来评价下吃大米饭算是哪类人。
在经济上比较宽裕或者是独立。在喜欢的事物上追求高端和极致。在个性上比较执念但完美主义不堪将就。在才情方面较优,有欣赏能力,品味不会太差。在性情方面偏浪漫优柔,大多具有人文情怀。在事业方面非斗士,偏稳定悠闲,易玩物丧志。在社交方面偏冷淡,沉浸个人世界自嗨自乐。在气质方面大多文静内敛,但外貌各异不存在共性。在爱好上偏娱乐、电子、动手操作能力强的事物。覆盖人群:上班族,学生党,屌丝,键盘侠……编不下去了……(╯*?????ω???*)╯┻━┻
1.他们是普通人——学生、白领、工人2.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儿子、父亲、爷爷3.他们也要吃喝拉撒睡但是,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和东西面前不是人。
以我的认知来看,基本所有耳机发烧友都是被人带入'发烧界'的——这个群体大部是由一小撮无意之中听了好耳机.又有点闲钱的人构成的。两个前提,听过好耳机,有点闲钱。还有一部分是电路爱好者,下文不再提及...作为一个已经穷退烧的耳机发烧友(伪),我还是来详细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好了.我来说说自己的经历最开始接触到所谓耳机发烧,还是在高中的时候,好几个同学拿着ipc,不断的拨弄转盘,还戴着皮套,顿时感觉好高端,好酷炫.(那时候3gs还没出,大陆的苹果都是水货),于是开始了解到好耳机的价值远远不是只有几块钱的.当时他们统统插的是ie7.我听过之后不禁眼眶湿润了,赞叹到这才是true music啊,听个绿日这澎湃的低音,听个小协这华丽的高频...之前我只听过n95插耳机,杂牌mp3,老MOTO智能机(最早的智能机,带手写)和oppo.我本身是一个相当早熟的人..在同龄人比较早接触到音乐.作为一个可耻的90后(暴露年龄),本人99年开始听并且买周杰伦的磁带,从小听贝4 贝5,02年开始买布兰妮的cd,03年并且从一张大杂烩cd中发现林俊杰的一首《就是我》,并准确预言刀郎将变成神曲的代表。这次试听之后,我决定不再犹豫,因为我明白这是我所追求的音乐,于是我选择了继续蹭听同学的ipc.(因为穷)。知道后来有了闲钱之后,开始入手了一个ipc配原厂耳机,再后来是um1-se215-上了耳放的exk-k3003-和别人共同组的大耳系统,前段从ipc换成改电池和ssd的ipc,又加了耳放.当然现在已经退烧,逐渐变卖家当,听音口味越来越重。我'发烧'认识的人群也在逐渐变化,从最初的几个高中同学,再到某小团体(很多国内国外大少(讳)).但是这些人总的趋势是退烧保平安,兴趣爱好普遍往摄影,山地车之类'实实在在'的东西转。耳机发烧更像是一门爱好。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在于有没有最终寻找到自己喜欢的声音。听音乐是为了放松,愉悦身心,耳机发烧则是为了追求更好的体验。可是耳机发烧具有一定隐蔽性,外人不轻易能发现你耳机的价值,很可能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嘲讽。所以年轻一代的耳机'发烧友'大多数会退烧,寻找新的兴趣爱好,但是还是会有音频产品的消费需求。现在某团体的一句常用语就是'烧耳机的都是傻x'。本人表示赞同,准备再败个录音笔,工作听歌两用。之前一起玩耳机听音乐的同学都放弃耳机了,转入摄影大坑,徕卡都憋出来了。现在本人主要兴趣是摄影,只是苦于穷 ,设备方面一穷二白但至少是可以当成生产资料来用。耳机除了听歌什么都做不了,但也足够了。
兴趣爱好!什么人都可以烧,一个字“喜欢”!类似的还有钓鱼。什么钓箱 钓椅 钓台!什么鲤竿 鲫竿 罗非竿!什么溪流 路亚竿 叽钓 海钓竿!什么软调 硬调 !什么3.6m 4.5m 5.4m 6.3m 7.2m 8.1m!什么巴尔衫木漂 芦苇漂 孔雀羽漂!什么硬尾 软尾!什么钓底 抓行程!什么主线 子线搭配!什么袖钩 伊势尼 关东 新关东!什么天元 化氏 老鬼饵料!什么各种拉饵 搓饵状态!什么春钓浅谈,夏钓潭,秋钓阴,冬钓阳!看着都一个字...!!!“头疼”!没办法,谁叫人喜欢呢以下引用不晓得哪个总结的1、出门竿子一大把,大包、小包、背包、各种包,其实竿子常用的就那一两支。2、先上4米5,没鱼!又上三米六钓边,左顾右盼,忙得不亦乐乎,结果是狗屁也没钓上来,累!3、饵料什么搓啊拉啊,腥味,香味。什么“添加多种小药”,我操,狗屁没钓到,剩一大团扔到水里了。4、什么钩大吃不进,钩小挂不住,线粗影响吃口。线细点,我操,挂底少个钩,操,一个钩子一块钱没了!5、什么**一定要讲究一钩触底一钩悬垂吗???双钩悬垂不行吗?双钩卧底不行吗?你当鱼都是瞎子啊!要是口好他妈铅皮到底也照上鱼。6、什么“8字溜鱼法”,扯蛋,真钓到大鱼竿子就不听你使唤了,一会左一会右,其实是鱼遛人,弄不好还给你拔河!不是你想怎么遛就怎么遛。7、什么钓台、钓椅、钓箱一个不能少,换了八个坑都是些小鱼闹,折腾一上午狗屁没钓到,拖个钓椅、钓箱跟她妈打仗一样,唉有瘾。8、初学钓鱼用5.0的主线7号钩也能钓到鱼,有大有小!现在她妈主线都换到1.0了,120元一支的漂,每次都是扛着几十斤的装备出门,回来的时候人家问我“鱼呢?”我!!!鱼呢???我!!!臊的荒!9、自从玩上台钓,大包小包的都是鱼饵,什么鲫鱼的,鲤鱼的,草鱼的,鲢鱼的车里的鱼饵比他妈渔具店还全……有用吗。10、钓鱼最怕跟钓拉饵的人坐一起,手跟抽风是的不停的抖,我才抛了2竿,他奶奶的已经提了20几竿,狗屎没看到就是不停的抽,我这没鱼上钩我能不怪他吗??11、台钓鱼护深不见底,提了一节又一节还没看到鱼?再提我都不好意思了!12、钓箱里比大夫药还全,治什么的都有,就是治不了鱼不开口,这他妈都是血汗钱买的,可是有用吗,坑爹呀。13、竿子从3.6买到7.2。最后从7.2玩回了3.6。为啥???还是3.6舒服,不图钓大鱼,就是图个舒服。杆子短,不讲究质量,100元的也可以玩。5.4以上的竿子就不同了,没个1000块买个长竿甩得不累死你也累残你,没钱你还玩台钓!14、浮漂再牛逼,没鱼也无用!没鱼你能顿一下试试?什么晴天尾,阴天尾?有木有大风尾啊!有木有啊?15、装备花了六七千,5斤以上的鱼没钓过多少条,可鱼饵却没少用,悲哀啊。16、都说鲤鱼爱玉米粒,爱吃新鲜的,老的打窝。什么要用酒泡,还要用药酒,什么丁香,劳资的劲酒就这样被坑了。什么鲤鱼爱甜食,要用蜂蜜泡,红塘水,氨基酸。这到底是钓鱼还是哄妹子啊?有木有这回事啊,你也想想???17、十元钱100米的线不肯买,偏要买什么日本原装防缠绕极品的,100元20米,绑2套主线就完了……这是钓鱼吗?这是败家啊,有木有,有木有这回事啊!18、有几个玩台钓的能精准的调出4目漂并搓出2目饵??有木有啊??大师都是骗人的有木有 ?!19、收费塘坑了多少台钓人,鸡八毛没钓到一根还要交30,50,80,100。有木有?一团饵料拉完了没见拉个东西上来!花钱找罪受啊,顶着太阳忍饥挨饿简直就是自残。20、都快神经了!上厕所都搓饵 睡觉都黑漂,有木有?!看到个大坑就想抛两杆子谁让咱有瘾呢?但是钓友们依然不亦乐乎,这就是烧的
相机发烧友大概是怎样的一类人?请多方面评价这类人?手机发烧友大概是怎样的一类人?请多方面评价这类人?钢笔发烧友大概是怎样的一类人?请多方面评价这类人?手表发烧友大概是怎样的一类人?请多方面评价这类人?汽车发烧友大概是怎样的一类人?请多方面评价这类人?马克杯发烧友大概是怎样的一类人?请多方面评价这类人?手电筒发烧友大概是怎样的一类人?请多方面评价这类人?路由器发烧友大概是怎样的一类人?请多方面评价这类人?无线电发烧友大概是怎样的一类人?请多方面评价这类人?......或许你也在烧着什么,比如时间和生命,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我觉得,每个男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玩具,单反 耳机,公路车,大概就是如此,我好像都玩,但适可而止,
去年过生日有人送了我一个特别漂亮的耳机 我不太懂。。是魔声DNA吧 亮粉色的
我这种不发烧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想倒手卖了。。(′m`)
那天听着《小苹果》忽然左边就没声音了,我还以为我8000块的铁三角坏了,可把我急死了!后来才发现耳机没坏,只是左耳聋了而已,我才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其实是什么样的人都有。。。从十几岁的中学生到四五十岁的人。。。音乐喜好涵盖各个风格。。没什么性格。。。hifi世界算是包含万千吧,无法笼统去概括。。。有兴趣,愿意花钱即可
听力严重受损的一类人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求大神推荐一款入门HIFI的音乐耳机,性-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求大神推荐一款入门HIFI的音乐耳机,性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0:53:22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求大神推荐一款入门HIFI的音乐耳机,性”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求大神推荐一款入门HIFI的音乐耳机,性”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好不要超过250元。拜托了,在网上要能买到才行,不要推荐牌子,请推荐具体哪一款,性价比要高!,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低音控就选个森海塞尔或者索尼,HIFI的定义就在这至于你想听个性价比,不是装逼!入门HIFI价位1000起步,真的这个价位就别说HIFI了
解决方案2:
jvc fxh20,算是这个价位性价比很高的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用好耳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并推荐耳机
如题,我三年前十块钱买了个耳机,一直听歌听到现在,我觉得也能凑合着用。看到有的发烧友会去买几百几千甚至更贵的耳机,我想问用好耳机听歌是一种什么体验?最近我在寻思淘宝上买一款稍微好点的耳机(仅相对于我十块钱的耳机而言,我准备买个一百左右的),也许有人要笑话楼主屌丝,只是在我看来耳机能听见歌就可以了,更好的耳机真的能带来更好的体验吗?有没有推荐给我用的初级的不算贵的耳机用呢?PS:如果你准备笑话我,那就没意思了。我只是想把钱用在刀刃上,节俭惯了,真要花个大几百块钱买个耳机听歌,心里觉得不舍得……
按投票排序
(注:评论区不友善人员一律拉黑;不推荐耳机)也说说我跟耳机的故事。儿时的某天,我拉开了一起玩的大哥哥的抽屉,发现里面有一个用布包起来的耳机,上面写着“Sony”,我不知道这是何物,偶然把旁边的胶圈蹭下来,发现里面居然有磁铁,正在我想动手把磁铁抠出来的时候,大哥哥回来了,把我喝止。当时很委屈,不知道他为啥那么生气。换做现在的我,遇见这样的熊孩子,也会心疼的吧。后来辗转到了大学,学校旁边的中关村就像大玩具乐园,吸引着我和大帝的目光。大帝是带我入坑的人,当时第一次在他的索尼MD上听到了惊为天人的声音,决定踏上这条不归路。买的第一个耳机是一个索尼的小耳机,现在看来很廉价,八十多,低音很足,我当时第一次觉得听音乐是享受。后来一直想入个更好的,经历了无数的搜索、对比(穷学生狗你懂的),认定森海家的PX100是最佳选择。那时森家刚刚推出PX100不久,很少地方有货,找了无数商家,最后在中关村某个小店听了又听后,觉得是正品,拿下。回到寝室,小心地打开包装,小心翼翼地打电话验正品,最后终于把耳机插入MP3,挂上耳朵。通透!PX100是开放式设计,带来漏音问题的同时,确保了较为宽阔的声场,听惯了耳塞的我第一次觉得声音有“结像感”。听周董的歌,能够听到鼓点在远处,周董在脑袋里。大学一晃而过了,后来去了香港读书,有奖学金。拿了第一笔钱之后,第一个冲动是,我要买个更好的耳机。基于对森家的好感,不假思索,买了PX100 II,顺手抱回它的大哥哥PX200II。PX200II,怎么说呢,封闭隔音式的设计,声音闷着,但是却莫名其妙的舒服,高音能听明白了,低音的回响能够听得更加清楚了。后来,就把PX200II留了下来,把100给了朋友。博二的时候第一次发了paper,很开心,决定好好奖励自己,当然还是耳机。这次决定尝试不同的风格,在网上瞎逛,看到Monster 家的Turbine系列,一击而中。金光闪闪,线材结实,具有区分度。于是毫不犹豫,果断找时间抱了回来。就是下面这货初听大为失望,Excuse me?!两千多的玩意儿还不如第一次买的八十块的货。前几天决定先不理他,放在那里煲着。过了一周再听,声音打开了,入耳式耳机的优点展现无遗,没有外界的杂音,高音、低音,丝丝入耳。金涡轮带有M家独特的低音感受:重,但不闷。于此同时,解析度和高音也没有被牺牲掉。这些都让它变成一个值得拥有的经典耳机,事实上,M家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广受诟病,唯有这一款为人所称道。从此,长途旅行时一定带上它,在飞机上、火车上,都可以随时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不用担心被外界打扰。关键是,这货太骚了啊,比土豪金还土豪金!自带耳机包也很骚,而且整机提供终生无条件保修。后来,某一次逛街,路过丰泽,发现AKG家在做活动,K420大跳水。想着不如也试试。结果,彻底变成AKG粉。跟森家严谨平实的声音不同,这个来自奥地利的家伙天生具有一种灵性。于是,从K420,买到K450,买到Q701。Q701,reference headphone,这意味着它不会很惊艳。它像浸淫武林多年的中年高手,内敛,不张扬,但你似乎触不及它的上限。试过不同的前端、二房,它每次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听流行音乐尤其好,你会觉得歌手就站在你前面唱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喜欢戴着它码字。当时想,Q701就算到头了吧,我跟耳机的多年缠斗,想在这里画个终点。确实安分了好长一段时间。写论文,毕业,找工作,换了个城市,安定下来。罢了,就到这里了,买到了所有自己心仪的耳机,也不赖,也不赖。结果,几个月前感恩节那个晚上,大帝从美国发来一段语音“森家HD 598现在白菜价了,要不要!”当然要!看来还不能彻底收手啊。话说回来,这些家伙都像是饭店里的大菜,偶尔吃吃,幸福爆棚。但是平时的生活中,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和心情,可以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安安静静地开着二房推漏音大耳机。所以,讽刺的是,最后用得最多的还是水果家廉价组合。买了两个Earpods,一个常驻办公室,一个放在背包里备用。绕了好远,还是回来了。
前提是你喜欢,如果不喜欢,不建议。什么是喜欢?曾经有个做音响评测的主持人说过,什么是好箱子:"比如你不喜欢小提琴,但听完了这个箱子你发现自己开始喜欢小提琴了,那么这个音响就值得买。"放到耳机上也是如此。最开始我也听10块钱的耳机,后来索尼cd上用别人的ck31发现原来声音可以是这样的,再到后来opera耳放推ck7听蔡琴,才知道什么叫被声音感动。我想你需要去实体店听一听好的耳机系统,一个是建立中正的听音观念,也是为了感受到那份声音带来的感动。如果你觉得把那份感动带在身边很值得,那么在适当的预算下就可以考虑购买更昂贵的设备。如果你觉得那份感动无所谓,没关系,你会更安心
花大几百买个耳机能让你爽很长一段时间。然后你会发现手机不能很好的发挥它的价值,你需要耳放。然后你又发现手机过放瑕疵太多了,你需要无损播放器。然后你又发现,越贵的装备效果越享受,但是听感的提升没有尽头。唉,还是曾经用惯了三十块钱耳机,刚换了大几百的耳机时那种单纯美好简单粗暴的小幸福令人感动。
首先想先告诉题主“HiFi,慎入 慎入 慎入!”,当然现在看你的预算100元左右,这根本算不上HiFi入门(个人觉得至少耳机500+以上,才能勉强算是入门吧)。HiFi可以作为一项爱好,但支撑起一项爱好是需要投入的,烧钱的爱好千千万万 而HiFi也是其中之一,为什么怎么说呢?一会慢慢道来。就在几个星期前自己已经表示“退烧”了,并且卖掉了部分设备,留下了喜欢的几样,陪伴自己…话说,我是在大一末,初步接触到HiFi这么个东西,到今年,算是有5年了吧,累计花费n万元吧…上张图(这是我前几天最终留下的东西,以前的一些设备部分送同学 朋友,还有一些卖了
大部分图片在老手机里,就不上了…)如果你也曾烧过,那想必你也能认出,我留下了NE20 C4 K3003 EX。简单说说历程:大一的时候初步接触,入了创新的IE一代(有点冷门).
. K430 .DT235. 铁三角的一个耳机(原谅我型号记不清啦).B&W C5,除了C5,都不算贵,几百元级的。后来开始换前端(也就是MP3播放器),iaudio i9 . J3 . iriver e300也都是几百元级的,那时候只能说有心无力,学生党,仅靠几千的生活费和奖学金勉为其难…
后来毕业了,参加了工作…就上了一个档次吧,从学生党的入门,算是到了中层吧。先入了一套EX+PHA2,然后是学林800. 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 NJB 3. NJB ZX. IPC,再后来B&W P5
UE900。今年年初,有幸收了一台NE20,自己确实非常喜欢,当时自己心里就已经有“退烧”的念头了,但总感觉还欠缺些什么,可能就像某些老烧们所说的吧“缺一套适合自己退烧神器”,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的一点,如果按照这个说法,要退烧需要适合自己的“退烧神器”,所以你的去找,找的过程其实就是在重复你“发烧”的过程,呵呵…
前段时间,趁着自己心情不好,一口气入了K3003和C4,为什么是它俩,也是精挑细选的,这里就没必要说了~然后发现NE20+K3003
C4+EX1000很适合我,其实真的适合吗?我自己心里也没底,但有时真的觉得累了,为什么觉得累,大概是自己长大了一些吧,发现这世上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去尝试,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放弃了HiFi,但有时还偶尔关注一下“毒坛”什么的,虐一下自己的心,哈哈…顺便说一句,今天是某东的影音节,每满199减30,打白条12
24期免息,当时看着心里好痒,但到现在,一直都没下爪~再说说题外话,给题主介绍一下HiFi(主要是我接触过的随身HiFi部分)有多深…HiFi可以分为音源、器材(有包括前端、线材、耳塞、耳机、耳放…)音源HiFi都要求得是无损的,什么APE flac
到最近流行的的DSD,但平常我们从网上获得的都是中低码率的mp3,要获得无损音源,要么拿钱买正版,要么花精力去论坛找。器材嘛,肯定就是越贵越好啦,列举几个。从几千到数万,乃至几十万,都能算作消费级,比如森海塞尔的大奥第一代,n年前定价20w人民币,现在有价无市,二代大奥定价30w欧元,每年限产250套,当然这是比较少见的。在HiFi圈还算常见的万元级,各大品牌的旗舰型号集中区域,如HD800及其配套的耳放,iriver旗下的AK380
现在还2w+,在往下便是千元级的了,产品就很多了,略过…还有什么线材,就一根线(通俗点说就是音频线)几千 上万很正常…其实在HiFi之上 还有一层,叫Hi-End,据说是脱离了HiFi圈的低级趣味的人要去的地方。几十万算是入门吧,我了解到的,如B&W的800D,鹦鹉螺(一对音响,40w)…再往上,到什么程度就不是我所能仰望的了…所以,一开始我就说要慎入,HiFi是一个爱好,但爱好是源于生活的,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也许题主会觉得,不就是个一百元的耳机吗。也许是我自作多情了,但当时的我,也是从百元级起步的^v^。最后,回到正题,用好耳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首先是一种满足感,尤其是在拆包装的时候,带上新耳机的那一瞬间,尤为明显。其次,如何区分好耳机,差耳机?一言难尽,就用价格来代替。高价的耳机确实比低价的耳机(如普通手机附带的
百元以下的)在声音上更耐听,用一句话说就是声音更纯净,而且不但纯净,还能听的更多差耳机那演绎不出来的细节…再次,在耳机上增加投入的钱与体验增加的钱不成正比。比如一个80元的耳机和一个3000元的耳机,听感肯定不一样,假设套用纯净度和细节来说,80元的耳机有3000元耳机70%的水平,相差30%,但现实差的那2920元,你说值那30%的差距吗?在发烧友那是值的,在一般人那是不值的。最后,HiFi是个爱好,如果题主有幸入了HiFi圈,希望能玩的开心;不入亦好~
默默回答这个问题。我玩耳机大概是7年前,到现在为止也玩了大概60多副耳机,从无到有。首先回答的是好耳机有必要买么?答案是有。做作的说,好耳机能够让你听到一个世界呼吸的声音,中端耳机让你听到立体声,低端耳机让你听到声。其次,仅仅有个好耳机可以么?答案是否。把耳机比作车子,前端比作马,你选了一驾特别好的马车,但是用两匹驴去拉车,可以么?耳机和前端一定要相互匹配,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所谓区分耳机的好坏,评价根据实在太多,但是基本上可以从主观听感和价格方面来判断,不说价格高的一定是好耳机,但是价格低的真心没什么好耳机,耳机价格包括了耳机本身以及研发费用,技术专利等等,所以真心好耳机价格是肯定低不下来的。最后可以回答题主问题了,好耳机是有必要的,听感是要根据对比得出的,建议题主找家数码城拿几家耳机试听一下。另外按照题主的补充,一百元左右的耳机,应该算低端耳机,但是以前只用10元内的耳机那不叫耳机,只能叫发声器,耳机100元内比较推荐森海MX375, akg k314p,铁三角clr100,刚好三家一样一条,淘宝看看就好。by xiami
体验:精确精准地听到音乐人和音频工程师希望你听到的声音,对得起他们的辛勤劳动。小几千买的耳机和解码设备,真谈不上极致享受。要知道,但凡达到合格水准的主流商业音乐,都是专业录音棚的产物。动辄大几千的麦克风,几万的话放,几万几十万的录音台,几万的回放监听设备,无音室,昂贵的乐器,专业乐手和录音师细心雕琢,才有了你手上几十兆的MP3文件。而你的回放设备,至少要做到能正确地回放这些声音,才算合格。一两千的监听耳机,一两千的台式解码设备,大体上能完成这个任务。
明明是同样一首歌,却听到了许多以前听不到的细节。
主要体验就是影响与他人关系:1、戴上就不想摘,别人叫你要么听不见要么叫你你也不想理;2、一听别人的“普通”耳机,一脸不屑……
妈妈一直知道我花钱买很多钱耳机,今年过年,我们在沙发上聊天,妈妈忽然说把你耳机给我听听,我看看怎么就那么好,我拿了条535,给她听了首梁静茹的《情歌》,听了一会,妈妈摘下来说:快拿走,太瘆人了。。。。
不算好耳机,但是我就说2个字:幸福。
我来回答:头疼好的耳机大多做工精良,自重较大,佩戴舒适但热或者是顶得,夹的耳朵疼。这个是肢体上的头疼。物理上的头疼还有声音对你耳朵带来的冲击,然而这个冲击还是比不上精神上的。人可以听见的声音是有频响范围的,能“感觉”到的范围要打过“听到”的范围。所以一个好的耳机,听不了多久就会感觉到累,耳朵眼睛脑子发胀,很容易还伴随各种真真假假的不适。初烧的时候我还为更好的声音感到兴奋激动,现在高端尤其是监听白开水的我只是觉得难受。另外你的音源的缺陷会暴露无遗,所以有些原来听的很高兴的歌曲,反到没法听了。并非装逼,看你怎么界定好:几百块的耳机的级别,个人感觉还是很有必要添置的,称为合格,并不能算好。好到鉴赏级别,见仁见智吧。我还是会喜欢,还是想拥有,但我可能连续不会听超过20分钟。
1,题主对音乐不够喜欢。2,题主对音质区分能力太弱。如果不够喜爱,那么音乐本身占据你生活很小的部分,也就无所谓耳机好坏了。如果是对音质区分能力太弱,那本身10块钱和1000块钱的音质你可能也听不出来,那就更无所谓了。但是就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便宜耳机的解析度太差,杂音多,声音过尖会对耳朵的损伤要更大,当然这并不是说贵的耳机损害就小,这个主要看你用耳机听歌的频率,如果是偶尔,那10块钱也就听听开心咯,如果经常挂着耳机,还是买个好的吧,起码500+的,心疼钱总比聋了好吧~
手里有一个几年前买的拜亚动力的DT660(其实对于真正玩HIFI的人来说也算不上多好的耳机)这耳机听器乐满舒服的,我买的一些CD里有些歌里的一些细节一个宿舍里只有我的DT660能听到。。。。。。对于喜欢听器乐的我来说DT660真的很棒。。。。。。举个最近的例子:听血源诅咒OST里与老猎人格尔曼一战的BGM The
First Hunter时,真的被感动地不行,当时玩的时候还没有这种感觉,后来听的时候真的被那种凄凉悲壮的BGM感动到了。。。。。。至于我为何买DT660,那是被我朋友怂恿的。。。。。。这就是陪伴了我高中和大学的DT660这就是陪伴了我高中和大学的DT660
咦,怎么下雨了?走到窗户边一看,才知道雨声是耳机里发出的。
。。虽然我用的是pha2+hd650(当时我被坑了买了个这么难推的)但还是觉得音乐本身要重要得多。100~200的也可以够用的,特别是周围环境没那么安静的时候。我自己出门的时候就带一条200的耳机,也没觉得音质不够用。hd650只是在我修音频的时候和学歌的时候用下。题主如果在资金没那么足的情况,买个200的就可以了。别弄太便宜的,伤耳朵可不好。
第一,用好耳机会让你享受到声音带来的感官愉悦,而不只是听到更好的音乐。一旦你曾经享受过这样的愉悦,说不定会上瘾。其实,只用好耳机不够,还要有匹配的耳机放大器、解码器/CD/播放器一系列的东西。例如我有hd800,但整个系统要好几万。当然,手机直推几百的耳机,也可以带来类似的愉悦。第三,耳机有不同风格,要找到自己喜好的风格的耳机,除了多听、蹭听,没有其他路径,别信任何的软文、听感分享,一定要自己一个耳机、一个耳机地听过。例如如w1000可以听到女生的嗲,用hd600可以听交响乐的严谨辉煌,用k701可以听到莫扎特的优雅...你首先要看自己喜欢听什么音乐,选择合适风格的耳机。最后,对声音没有追求就算了,听音乐好了,买个三五百的耳机,可以好好听音乐了。话说虽然我用着hd800,对k601的小女声还是念念不忘 ^_^
从前我室友说他的信仰是苹果小白,觉得小白三频均衡、结相清晰(?ω?) ,直到我把自己的k420卡到了他的头上。现在他也是akg粉了
作为退烧党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如果室外通勤时听听,你大可不必折腾什么前端啊耳机,你觉得能戴得出门就行。但如果想在室内感受高品质音乐,那么你得按自己的预算和预期来投入,HIFI永远都是一分钱一分货,两毛钱两分货,三块钱三分货的东西。最终的最终还是要知道自己初心是为了享受音乐,而不是听器材的素质。不过,烧过了,真回不了头了。只是不再纠结要再去提升多少音乐,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够用就好的耳机。BTW,我是两年前um30pro退烧的,中间听了段w4r,觉得已经差不多了,不用再纠结烧上去了。
我也不算是一个玩耳机的,应该说我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流行的古典的,华语的欧美的,我什么都听。一开始接触耳机是听了同学的森海,我还记得那是一副运动耳机,那时应该是高三,然后我就对我手里的诺基亚原配耳机不怎么喜欢了。然后我省吃俭用,入了森海的mxr500还是mx375具体已经忘记了。虽然不贵,但是提升还是有的,也可能是我的脑放。然后就越来越追求听音乐的器材。讲讲到底为什么喜欢用好一点的耳机,耳机的目的是什么?是对声音的回放,是对声音的忠实呈现。用差的耳机听音乐,同样一首歌,可能完全感受不到乐者传达给你的感情。比如听摇滚,不行的耳机把鼓点和别的乐器混的一团糟,有时候根本听不出贝斯的声音,这就没有办法去领略乐手有时疯狂的一种状态。比如听赵鹏的外婆的澎湖湾,当带着摇铃的鼓点伴随着赵鹏磁性的声音响起,那种直击你心房的感觉很难用言语形容。比如听梁静茹,好耳机带给你清亮通透的女声,让你带入到歌手营造的情绪中。还有,一副好的耳机会让音乐更加有临场感,可以感觉到乐器在哪里。比如听赵雷的少年锦时,开头的三角铁在12点方向,随后两把吉他加入了进来,一把在左一把在右,副歌口琴也在当中。虽然歌曲是录音棚制作出来的,可是你会觉得很有临场感,这一种感觉在听高质量的live歌曲时,你甚至能感觉到刚才那把吉他离话筒有多远。严格的讲,我认为耳机只是让人更好欣赏音乐的手段,一副好耳机,我才能明白,原来低沉的鼓点里面夹杂了清亮的摇铃,(这就是所谓的解析),原来刚才那把小提琴在我左边,歌手在我面前,(这就是所谓分离度),顶级的播放设备,这里音响可能更加擅长一点,能够感觉到歌手离你有多远,小提琴离你有多远(这就是所谓定位),顶级的设备能让你感觉到你就像置身于一个音乐大厅(这就是所谓声场),当你闭上眼睛的时候就会出来现在演奏歌曲的乐器摆放的位置,那边?多远?(这就是所谓的结象)。一副差的耳机,当你听乐器多的歌曲的时候,简直想把伴奏都关了。而优秀的设备能清楚的分离这些乐器,并且把它们摆放的他们应该在的位置。耳机是为音乐服务的,当然不同的耳机个适合不同的音乐,不同耳机厂的耳机会有不同的风格。真正顶级的耳机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就像我上面提到的一样,闭眼有现场感,当然我是还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耳机,这样的设备,一般称之为hi-end。但是现在我的消费能力,一般只能选择一个或者两个方面比较优秀的。比如创新的Air,声音清亮,女声表达上非常棒!但是根本没有低频,人声太贴耳。所以我们选择耳机还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听音乐的风格。最后再说一个理由,我尤其喜欢动圈耳机,因为动圈从新的到慢慢去听,是不一样的,可能一副耳机刚买来,声音非常糟糕,但是听了几十个小时就会渐入佳境,这个过程叫煲。一般动圈有耳机新的时候,振膜比较紧,声音不会好,所以需要一些时间的使用来老化振膜,声音会更加好。有人喜欢用白噪声来加速这个过程,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很有魅力。从失望到渐入佳境到发出好声音。
就像吐了一口恶气一样!原来这首歌是这样的!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摇滚纯音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