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的2015英语高考题题 卧病的译文

2015年江苏省盐城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_语文_萌芽学习网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5年江苏省盐城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
2015年江苏省盐城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1:45:20
古诗文名句默写。(11分) (1)&&&&&&&&&&&&& ,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 (2)江山如此多娇,&&&&&&&&&&&&&&&& 。&&&&&&& (毛泽东 《沁园春》) (3)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4)&&&&&&&&&&&&&&&&&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6)&&&&&&&&&&&&&&&&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7)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 (8)(&&&&&& )(填作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情景交融,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的句子是“     &&&&&& ,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也许,幸福是你风尘pú pú走进家门时亲切的笑脸;也许,幸福是你卧病在床百无聊 lài时温馨的问候;也许,幸福是你屡遭挫折心情黯然时劝慰的话语;&&&&&&&&&&&&&&&&&&&&&&&&&&&&&&& ;关键的是,你要学会咀嚼生活,要有一个积极奋进的目标,要有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幸福。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挫折(&&&&&& )&&&&&&&&&&& 咀嚼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风尘pú pú(&&&&&& )&&&&&&& 百无聊 lài(&&&&&& ) (3)请根据划横线句句式特点和你对幸福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仿写一句。(1分) &&&&&&&&&&&&&&&&&&&&&&&&&&&&&&&&&&&&&&&&&&&&&&&&&&&&&&&&&&&&&&&&&&&&&&&&&&&&&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腹有诗书气自华”,由于饱读诗书,无论在什么地方,他总是文绉绉的。 B.你家父已经把你的困难告诉我了,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你的事我一定尽力帮助。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学习围棋如果只看棋谱,不与高手交流,棋艺就很难达到较高水平。 D.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2分)&&& (&&&&&&&& ) A、为了加强管理,每到放学时间,学校门口总是一边站着一位值班领导。 B、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弘,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C、歌星、影星多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 D、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生存条件再优越,但精神生活匮乏,人际关系冷漠,我们依然不能说这是一个和谐社会。
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有人说苦难是黑色的,于是他们屈服了,他们被命运的浪花打向礁石。 ②然而我说苦难是金色的,它是炼金的烈火,是淘沙的巨浪,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 ③总是有人误读了苦难的色彩。 ④也有人说苦难是灰色的,于是他们逃避着,不曾见得人生的真面目。 ⑤苦难是闪着金光的财富,它使人生绚丽,使人生圆满,而无所悔恨。 A.③②①④⑤&&&&& B.⑤①④③②&&& C.& ⑤③①④② D. ③①④②⑤
名著阅读。(6分) (1)下面对文学作品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借助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B.《格列佛游记》中我们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采取的两个计划:一是简化言辞;二是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其中他在《阿长与&山海经& 》中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并在《二十四孝图》中歌颂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D、《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2)阅读下面文字,填空。(2分)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的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他没有什么模样,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节选) 选文所写的“他”是著名作家(&&&& )(人名)的小说《&&&&&& 》中的主人公(2分) (3)阅读文字,根据小说内容回答: “外祖父把我打得失去了知觉,接着我病了一场,在一间小屋里,背脊朝上,趴在暖和的大床上躺了几天。”《童年》中外祖父痛打“我”一顿的原因是什么?(2分) &&&&&&&&&&&&&&&&&&&&&&&&&&&&&&&&&&&&&&&&&&&&&&&&&&&&&&&&&&&&&&&&&&&&&&&&&&&
综合性学习。(7分) 社区,是指社会上以某种特征划分的居住区。社区是社会的窗口,透过社区这样一扇窗,我们可以窥见社会百态,因此,我们要学会关注我们所处的社区;社区更是我们赖以生活的家园,建设和谐美好社区是我们的义务和职责。九年级(1)班拟举行“关注我们的社区”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为响应全国开展的禁毒宣传活动,社区居委会准备在布告栏上张贴一份“禁毒“宣传标语,请你代为拟写一句。(16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所在的社区肯定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为其中一分子,你有义务和责任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从而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假如让你对社区展开问卷调查,请参照选题一,设计两个选题。(2分) 选题一:社区治安隐患调查 选题二:__________________ 选题三:__________________ (3)你所在的社区准备组织一次以“共创和谐”为主题的纳凉文艺晚会,你想做晚会的主持人,将怎样向社区李主任推荐自己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行路难?其六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8~9题。(5分)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1)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2)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3)![注释] (1)鲍照,南朝宋代杰出诗人,出身寒门,《拟行路难》是组诗,共18首,大部分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2)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这句是说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呢。(3)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这二句是说自古以来圣人贤者都贫困不得意,何况像我们这样孤高而耿直的人呢! 8、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后“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联系全诗,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楼赋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6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月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①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②。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③。背坟④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⑤盈畴。虽信美而非吾故土兮,安能足以少留!(节选自汉代王粲《登楼赋》) 【注】①暇:通“假”,借。②仇:匹敌。③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④坟:高。衍:平。皋隰gāo xí:水边低洼之地。⑤黍稷:泛指农作物。 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连月不开&&&&&&&&&&&&&&&&&&&&&& (2) 沙鸥翔集&&&&&&&&&&& (3) 聊暇日以销忧&&&&&&&&&&&&&&&&&& (4) 实显敞而寡仇&&&&&&&&& 11.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2)虽信美而非吾土兮,安能足以少留! 译文:&&&&&&&&&&&&&&&&&&&&&&&&&&&&&&&&&&&&&&&&&&&&&&&&&&&&&&&&&&&&&&&&&& 12、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2分) (1)至 若 春 和 景 明&&&&&& (2) 华 实 蔽 野 13.【甲】文两段文字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依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后两个横线各填一个字)(3分) 14、所登楼虽然不同,但产生的感情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选文都表达了登楼者怎样的情感?(3分) &&&&&&&&&&&&&&&&&&&&&&&&&&&&&&&&&&&&&&&&&&&&&&&&&&&&&&&&&&&&&&&&&&&&&&&&&&&
打哈欠好处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8分) 【材料一】 打哈欠好处 你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往往会伸开双臂打一个长的“哈欠”,此时,你的胸腔中会有一种舒适感。你知道打哈欠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吗? 紧张的学习过程,人体神经系统消耗较多的能量,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平静呼吸不能把体内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过多的二氧化碳积累在体内,就会引起胸腔沉闷,身体各器官有疲劳感。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高于正常水平,就会刺激呼吸中枢,引起人的深呼吸运动――打哈欠。 打哈欠不仅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而且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适应。当人体睡眠不足或劳累过度时,会接二连三地打哈欠,这是警告人们大脑和各器官已经疲劳,要我们赶快睡觉,得到休息。早晨起床后往往也哈欠不止,这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的各个功能区由抑制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以使大脑皮层进行正常的工作。 【材料二】研究观点 (1)有些人看到身边的人打呵欠,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打呵欠。无疑,在人的感觉和行为中,呵欠是最先被人们发现的有广泛传染性的一种行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牵涉到心理和社会行为,而且有多种解释。   (2)美国心理学家普拉捷克认为,大部分人并不会受打呵欠的传染,只有在那些移情人群中,打呵欠才会传染。所谓移情人群是指那些喜欢将自己假想成他人的人。对这类人的最好解释是,看到别人跌倒,跌倒者有时并不会惊呼或喊痛,反倒是观看者会喊“哎哟”,仿佛跌倒的是自己。 (3)不过,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莫里森除了认为打呵欠的传染性是因为有移情作用外,还与人在进化过程中学会的社会交往有关,甚至这本身就是一种交流方式。莫里森发现,那些容易同情别人的人打哈欠的几率是那些社交技巧不高的人的3倍,这说明,看到别人打呵欠自己也打呵欠的人有较强的社交能力,甚至这也是一种搭讪的技巧。 (4)为了证明打哈欠传染的交际功能,莫里森招募了40名心理系学生和40名工程系的学生做一个试验。心理系学生被视为移情者的代表,工程系学生则在条理化分析方面见长,因而不善于移情。第一次试验的结果显示,心理系的学生看见别人打哈欠后自己平均打哈欠5.5次,而工程系学生则平均为1.5次。这说明,移情和具有较好的社交能力是打哈欠传染的重要原因。 (5)移情和社会交往是否能完全解释打哈欠能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呢?显然,人们并非完全认同这样的解释。因为,人们现在并不完全清楚打哈欠的原因。 【材料三】 两种不同的假说 现在公认的观点是,科学研究尚不能解开打哈欠之谜,但是,对于人为什么要打哈欠,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解释。一种认为打哈欠不受大脑的控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是,打哈欠却可以刺激大脑,让大脑保持积极的活动状态,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很早就起床或晚上熬夜时会经常打哈欠。打一次哈欠的时间大约为6秒钟,此时打哈欠者会闭目塞听,让全身神经、肌肉完全放松。因此,这是一种让人在身心上得到短暂休息的最好行为。   但是,另一种观点认为,打哈欠是可受大脑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的一种行为,因为尽管打哈欠不由自主,但是,在打哈欠时,一个人可以控制,即不让哈欠自然打完6秒钟,而是可以马上停止打哈欠。另一个原因是,在人的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存在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称为镜像神经元。人在看到某种动作或者听到某种动作的声响时,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因而可促使人们像照镜子一样,模仿刚才那个动作。这种能受意识控制的行为才能被模仿。 这个假说是由研究人员通过做实验提出的。研究人员对此的解释是,只有大脑皮质发达的脊椎动物才有能力辨识哈欠并相互传染。这种行为是复杂的社会行为,由于行为复杂,应当归属大脑的高级意识和智力部门负责。所以,打哈欠和打哈欠能传染是一种受大脑控制的有意识的行为。&&&&&&&&&&&&&&&&&&&&&&&& (节选《中学生博览》2015年第2期) 15、读完全文,你认为打哈欠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材料二】,说说部分科学家认为打哈欠能够传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 17、【材料二】中,第4节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材料二】末,“因为,人们现在并不完全清楚打哈欠的原因。”一句中的“完全”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对于人为什么要打哈欠,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解释。请你仔细阅读【材料三】,“两种不同的假说”,分析 这两种解释有哪些相互矛盾之处。(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湖的荷花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6分) 西湖的荷花 (李新春)(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保⒂昊挂醯奶炱杂谄咴吕此嫡浅雒诺暮没幔掌锔∮巫乓徊惚挥甑吹右恍碌奈眦啊I焓只恿靡话眩尤换盍耍绯裆凑此婊喝崆椋秩缜嗨扛《裨计荩阌谝黄辶沟撵车亍J驴床患涞靥奚桓檬巧畈毓偶锬驳氖椋粲谔煜萝寇恐谏挠辛橄坏阃ǖ牧楦小M腹獠阄砜次骱舷拢帽却髁烁蹦悼词澜纾幸恢志抵型碌母惺堋
中考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中考: 下一篇中考: 没有了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图文】2015年高考真题汇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5年高考真题汇编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61.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毕业于医学院校,在医院工作,有相对丰富的护理经验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1.2015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1.2015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2:25:1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1.2015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归有光《魏诚甫行状》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魏诚甫行状①  归有光  呜呼!予娶诚甫之娣,而知诚甫为深。孰谓诚甫之贤,而止于此!盖诚甫之病久矣。自吾妻来归,或时道其兄,辄忧其不久,至于零涕。既而吾妻死八,诚甫诸从昆弟三人,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不宜病之,又竞死,可悲也。  诚甫讳希明,姓魏氏,世为苏州人。诚甫为人,少而精悍,有所为,发于其心,不可挠。其少时颇恣睢,莫能制也。已而闻太常②之训,忽焉有感,遂砥砺于学,以礼自匡饬。是时诚甫为县学弟子员,与其辈四五人,晨趋学舍。四五人者,常自为群,皆褒衣大带,规行矩步,端拱而立。博士③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每行市中,童儿夹道哗然,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诚甫生平无子弟之好,独购书数千卷,及古书法名画,苟欲得之,辄费不赀。其乐善慕义,常忻忻焉。以故郡中名士,,多喜与诚甫交。每之郡,丛之游者,率文学儒雅之流也。去其家数里,地名高墟,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枝山祝允明作《高墟赋》,以著其志。诚甫补④太学生,三试京闱⑦不第,以病自废。居家,犹日裒⑥聚图史。予时就诚甫宿,诚甫早起,移置纷然。予卧视之,笑其不自闲。诚甫亦顾予而笑,然莫能已也。虽病,对人饮食言语如平时。客至,出所藏翻阅,比罢去,未尝有倦容。终已不改其所好。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诚甫卒于嘉靖十九十二月乙酉,三十九。  [注]①行状:一种文体,是对死者生平的概括。②太常:诚甫的伯父。③博士: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④补:补录。⑤京闹:指科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⑥裒(póu):收集。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知诚甫为深 知:了解 B.自吾妻来归 归:出嫁  C.天不宜病之 病:生病 D.以礼自匡饬 饬:整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诚甫书生雅趣的一组是(3分)  ①有所为,发于其心,不可挠 ②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③独购书数千卷,及古书法名画 ④其乐善慕义,常忻忻焉  ⑤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 ⑥三试京闱不第,以病自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诚甫乃作者妻兄,也和其他堂兄弟一样身体健壮,后因病早逝,终39岁,作者对此悲痛不已,深责于天。  B.诚甫小时顽劣,没人能管,后在伯父训导下,立志于学,规行矩步,庄重有礼,即使面对嘲笑也泰然自若。  C.因为向善,诚甫成人后未沾染上富家子弟的不良喜好。平生爱藏书读书,生病时,也是拜读不辍,不改其乐。  D.归有光选取诚甫中的一些琐屑之事,用深情的笔触加以叙述,将人物形象描写得真切感人,呼之欲出。  12.请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博士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3分)  (2)每之郡,从之游者,率文学儒雅之流也。(3分)  (3)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忠愍【注】赞成上意。乘舆方渡河虏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汹汹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谢安。  【注】寇忠愍:寇准,字忠愍。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9.(3分)C(病:使动用法,使……生病。)  10.(3分)D(①表明诚甫精悍;②表明诚甫从容淡定;⑥表明诚甫仕途多舛。)  11.(3分)A(“也和其他堂兄弟一样身体健壮”的分析与原文不符。诚甫病了很久,他的妹妹担心他将不久于人世,这说明诚甫的身体并不好。)  12.(9分)(1) 博士、众学生都看着他们,认为他们很奇怪,有的上前戏弄侮辱他们,诚甫不为所动(或“诚甫不被他们动摇”)。(“目”、“异”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2)(他)每次到郡中去,跟从他一起游玩的人,大多是文人雅士这类人。(“之”、“率”各1分,省略成分补全、句意正确、句子通顺1分。)(3) 至于谋生之业储存积蓄等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他能够如此)固然是凭借继承祖上父辈(留下的产业的原因),也是他的本性中有这种品行才使他这样的。(“生产聚畜”、“膺”各1分,省略成分补全、句意正确、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呜呼!我娶了诚甫的妹妹为妻,因而了解诚甫算是深刻的。谁说诚甫的贤能,仅仅是这样的啊!原来是诚甫病得太久了。从我妻子过门起,有时说起她哥哥,就担忧他将不久于人世,以至于潸然落泪。不久我妻子去世,时至今日已有八,诚甫的三个堂兄弟,都身体强壮健硕,没有疾病,他们都死了,然后诚甫才死,对于诚甫来说也算是幸运了。然而,以诚甫的贤能,老天就不该让他生病,又最终让他死去,真是可悲啊!  诚甫名希明,姓魏,世族是苏州人。诚甫为人,早前精明强悍,有所作为,凡是从他心里生出的意愿,就没人能阻挠。他小时候很暴戾、狂妄,没有人能制止他。不久得到伯父的教导,忽然有所感悟,就立志于学,用礼仪匡正自己的言行。这时诚甫做县学秀才,和同辈的四五人,每天早上跑到学舍去。四五人常常结为一群,都宽衣博带,规规矩矩地走路,端端正正地拱手站立。博士、众学生都看着他们,认为他们很奇怪,有的上前戏弄侮辱他们,诚甫不被他们动摇。每次行走市集中,孩童们站在市集两边吵闹喧哗,然而诚甫依然端端正正地拱手站立,神态自若。  诚甫生平就没有纨绔子弟的嗜好,唯独购买几千卷书籍,以及古代书法名画,如果想得到它,就不计算费用多少。他乐于行善仰慕正义,常常流露出神情愉悦的神情。因此,郡中名士大多都喜欢与诚甫交往。(他)每次到郡中去,跟从他一起游玩的人,大多是文人雅士这类人。距离他家几里远的地方,有一处地方叫高墟,诚甫喜欢它的幽静及优美,在那里修筑了别墅。祝枝山写了一篇《高墟赋》,用来表明诚甫的志趣。诚甫补录为太学生,多次参加在京城举行的考试都落第了,后来因为生病了,自己中止了应试。他卧病在家,仍然每天收集图史典籍。我常常前往诚甫家住宿,诚甫早晨起来,把书移动放置得很杂乱。我躺在床上看他,笑他不让自己清闲。诚甫也回过头来看着我笑,然而却不停止翻书。虽然生病,和人吃喝说话也如平常一样。有客人来,拿出所藏书籍给客人翻阅,等到客人翻看完离开,不曾有疲倦的容色。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他的爱好。至于谋生之业储存积蓄等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他能够如此)固然是凭借继承祖上父辈(留下的产业的原因),也是他的本性中有这种品行才使他这样的。  诚甫死于嘉靖十九十二月二十八日,龄三十九岁。  13.(3分)乘舆方渡河/虏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汹汹/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每线0.5分,超过6处按0分计算。)  【参考译文】  景德间,河北发生战事,皇上想亲临澶渊,朝廷内外意见不一,唯独寇准赞同皇上的想法。皇上乘坐车驾刚刚渡过黄河,敌人的骑兵就纷纷涌出,到了城下,人们情绪慌乱,喧闹不止。皇上派人暗中察看寇准在做什么,而他正在中书酣睡,鼾声如雷。人们因为寇准当时能够镇定自若、稳定军心,就把他比作谢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uedu/wenyanwen/340498.html
相关阅读:【高考领航】2015一轮考点训练:第二章文言文阅读2-2-4-1 Word版含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高考领航】2015一轮考点训练:第二章文言文阅读2-2-4-1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高​考​领​航​】05​一​轮​考​点​训​练​:​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历史高考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