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只顾风雨兼程“对什么恰当

如何恰当地表示愤怒?
我以前觉得自己容易发怒而伤害到身边人的感情,最近想明白其实并不是自己易怒而是没有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愤怒。我平时是个很温和的人,温和到连小孩子都知道欺负我。所以当我的愤怒以一种激烈而失控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时候,所有人会被吓到。很多人会告诉我不要生气、为人要宽容云云。但我觉得愤怒是人类最原始的情绪之一,是正常的情绪,也许是要对伤害自己的事情说“不,也许说不清什么原因。所以我觉得“我不高兴”这样的事情应该要表达出来。但是怎样表达才会比较恰当,能帮助自己成长能帮助彼此改善关系呢?求解答。
1696 个回答
1. 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去评判对方。表达感受:“亲爱的,你昨天一直不回我短信,我感到很担心。”——这就是表达感受,而不要指责对方,批判对方。这样就不容易激起对方的逆反之心,很容易就把对方关注的焦点拉回到你身上,让他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你会担心。评判对方:“你为什么昨天不回我短信!把我追到手就不珍惜了吧,我就知道你们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就是评判对方,把焦点放在了对方身上。对方被攻击了,肯定会反击,一来二去,导致吵架。最后他被你逼的只顾着思考如何澄清自己,而无暇顾及你的感受,没有耐心照顾你的情绪。2. 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去评判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亲爱的,昨天你一直不回我短信,我感到很担心。”——这个表述,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臆想出来的。评判自己:“你为什么昨天不回我短信?你是不是不在乎我了?好吧,其实我早就这么觉得了,我长得不漂亮,学历也没你高,我早知道你觉得我配不上你。你是不是不在乎我了?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别看这个表述弱弱的,其实也是愤怒的一种,是自我攻击型的愤怒,伤害力巨大。)——这个表述,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吗?“你不回短信推出你不在乎我”——这个推论,是真实的吗?“我长得不漂亮,学历没你高推出我配不上你”——这个推论,是真实的吗?对方不接你电话,可能是临时有事,可能是手机被盗,可能是喝醉睡着了,那么多种可能性,你为什么不问问他,却偏要自己编造一个呢?现在可好,你都自己预设了一个剧情了,对方就算告诉你真相,你还相信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3. 学会区分“感受”与“评判”,学会使用表达感受的词汇。我们来练习一道选择题,以下句子哪些是表达感受(I feel)的,哪些是表达评判(I think)的?A 我觉得你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B 我觉得他是一个好人C 我觉得很焦虑D 我觉得他不爱我了参考答案:感受:C 评判:ABD现在我们来罗列一些表达感受的词汇。正面感受:幸福,开心,平静,愉悦,舒服,自在,满足,欣慰,振奋,安全,踏实等等。负面感受:害怕,担心,焦虑,忧郁,紧张,绝望,伤感,烦恼,苦闷,茫然,震惊,沉重,厌烦,孤独,疲惫,累,嫉妒,尴尬等等。4. 学会提出具体的要求,而不是笼统的要求。不理智的人喜欢吵架,人身攻击,道德审判,翻旧账,从痛扁对方的口舌之快里找安全感和优越感。理智的人不喜欢吵架,因为他知道,吵架对于达到他的目的没有任何作用。学者做一个理智的人,先从第一步开始:你想要什么?“我想要丈夫对我好。”—— 太笼统了。你需要学会向对方提出具体要求:“我希望你今后超过8点回家时能给我打个电话。”——这才是具体的“对你好”的方法。我们来练习几道改错题如何将以下笼统要求的句子,修改成提出具体要求的句子?A 你能不能注意点儿个人卫生?B 我希望你珍惜我C 你要好好学习参考答案(本题答案不唯一,以下例句仅供参考):A 亲爱的,今后下班回家咱们先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篮好吗?B 亲爱的,我希望你今后超过8点回家的时候,能发个微信告诉我,不然我会担心的。C 宝贝,妈妈希望你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然后再玩游戏,好吗?最后祝大家,身心健康【end】本文主要方法来源于马歇尔卢森堡所著的《非暴力沟通》。微信公众号:【巴赫音乐制作】分答:【巴赫爱喝胡辣汤】————————————————————————————(注:为避免版权问题,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发和转载,望见谅,谢谢。微信公众号【巴赫音乐制作】与知乎同步更新文章,有需要的朋友敬请关注。) (二维码自动识别)
这是个好问题。因为人们都想着压下怒火,却从来不提如何表达愤怒。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是一时爽,单纯的表达愤怒是引鸩止渴。很多人的问题在于把愤怒当作心理分析的终点,愤怒就愤怒了,发泄就发泄了,伤害就伤害了,这样却无法触及到核心问题。心理学上,我曾自己总结过几种愤怒的情境:当利益受损的时候;当期望受挫的时候(主要);当被忽略的时候;当嫉妒别人的时候;当觉得自己被侵犯的时候(个人规范);当觉得他人被侵犯的时候(社会规范);大部分情况下,愤怒只是一种次级感受(secondary feeling),与悲伤,羞耻等构成情绪群(cluster)。用通俗的话来讲,愤怒不是核心感受,当我们期望受挫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得到尊重却受到侮辱,我们希望自己被肯定却遭遇贬低,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原始感受是受到伤害(如果归因到他人故意,会加剧愤怒)而产生的悲伤,焦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感受和承认这种悲伤并不容易,也不安全,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自己的脆弱,还会引发一些对自身的焦虑,“我好没用,对方这样就伤害了我”;甚至还会自责,“我怎么可以因为这个就生气呢”。这样的知觉本身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如果我们分享这种脆弱,委屈,别人会不会认可我们?会不会同情我们?会不会离我们而去?这时,愤怒作为一种防御姿态,由自己指向别人,保护了我们的脆弱和委屈,也阻止别人进入我们的内心,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生气的缘由。那些温和的人有着一套逻辑,「’我都已经这样忍让了,对方应该会适可而止」。这样的逻辑本身又包含着一个期望,「我希望别人理解我」,当别人未能表达这种理解的时候,期望会再次受挫。如果认为是自己的忍让换来对方的变本加厉,“一定是我太过温和,温和到xx都会欺负我”。这里面还隐藏着一个不合理的信念:「理解自己是别人的事情」,这样就把原因归结到自己的温和,换而言之,也认定了对方的铁石心肠。不仅如此,很多时候这些人还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这套温和的行为模式是否正确,采取的策略就是经常性的表达愤怒,周围人的避让会让自己的地位得到无形的提高,获得心理优势,从而补偿了自己的悲伤,避免了自己的恐惧。知觉到这一层面非常关键,不要单纯的表达愤怒,更要坚定地表达愤怒背后隐藏着的委屈,焦虑本身,因为表达这些本身就是一种让别人了解自己底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好指着自己(我怎样怎样),而不要指着别人(你怎样怎样),不要对别人做价值判断。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一个合理信念的树立“让别人理解自己,这是自己的责任”和一个合理期望的养成“即使我表达了自己,别人不一定会理解自己”,以及时时刻刻接纳自己的准备。ps.(预想大家的问题)1.消解愤怒本身是在否定愤怒的价值,不要迷恋于转移注意力,换位思考等方法,我不提倡万事皆忍;2.民间心理学喜欢说,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但这没用,这话只是听起来漂亮;3.觉得没教你如何表达的,仔细看最后一段;4.通常有人会建议“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愤怒的原因”,但愤怒往往很难控制,倒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如果你明白了隐藏在愤怒背后的情感,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合理信念和合理期望的建立更为重要,故回答如此。
想要知道如何恰当的表达愤怒,先要从愤怒的作用和意义谈起。就像动物有自己的领地范围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理边界,这个边界在人际关系中是不容被侵犯的,一旦别人触及了自己的边界,当事人就会体验到不舒服的感觉,焦虑、恐惧和愤怒,没有安全感,好像自己的领地被入侵了一样。愤怒是一个重要的警报信号,提醒当事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了,边界和底线被突破了。这时需要采取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种利益可能是实际的物质利益,还有可能是自尊心、被尊重、被重视、被理解的需要。因此,愤怒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它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需要和底线,提醒我们在何时需要维护自己。然而,一旦愤怒的情绪高涨,警报拉响,这时其实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战役”,就像题主讲到的那样,愤怒情绪已然失控,进入题主也不愿看到的伤人伤己的阶段。其实,在进入这种“最后战役"之前,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做的。比如在小事上就可以温和而坚定的拒绝别人,学习说不,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心理边界和底线为何。或者以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守住自己的边界,而不是表现过于温和而缺乏原则,让别人误以为你的底线很低。当别人的试探没有被阻挡时,他们可能会变本加厉,长驱直入。这时你才意识到自己被侵犯了,压不住火气了,但已经为时已晚。因此最重要的一点,要了解自己的边界和底线为何,在小事上就灵敏而不带情绪地做出反应,温和地提出自己的需要,温和地拒绝自己不愿接受的要求,充分的尊重自己的意愿。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让别人了解你的真实边界和底线,能以更尊重你的态度与你互动;二是这样做不会积攒愤怒情绪,不至于因愤怒失控而给别人造成伤害。然而,对有些人而言,及时的察觉自己的需要,尊重自己的意愿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他们可能会担心小的拒绝和坚持维护自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比如担心得罪别人,觉得必须要压抑自己的愿望,讨好别人才能获得人际的安全感。或者他们寄希望于别人能自发的理解自己,别人应该尊重自己,而不用自己做出努力。这些会都可能会造成愤怒情绪的积累。这时就需要了解到自己的人际恐惧是不合理的,对别人的心理依赖也是不合理的,别人并不会因为你温和有礼的拒绝和自我维护而生气,你的自尊自重反而可能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另外,如果已经因一些突发情况而感到愤怒时,需要学习控制情绪,平息怒气,再以适当的不带情绪的方式来表达。你可以尝试做几个深呼吸,出去转一转,冷静一下,平复一下情绪,分析一下自己愤怒的原因。如果觉得有必要向当事人表达,需要以例如”我很生气,因为我感到没有得到尊重“来表达。我字开头,而不是指责对方你怎么样,你如何如何。我字开头,容易让对方理解你的需要和状态,而不会引发对方防御性的姿态,造成更大的相互伤害。
谢邀!先举个愤怒的例子,一个男士对新的相亲对象咬牙切齿。对方以委婉的口吻告诉他,尽管大家聊得很开心投缘,但因为特殊的传言感觉不合适。尽管之前他也相亲过很多次,但这次被拒绝的感受更加愤怒。因为他对这次相亲有更高的期望,为了追求目标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目标和结果的落差让他无法接受。另外,因为特殊的传言不合适的暧昧说法,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生活被审查和贬低。这种遭受刺探和否定的羞愧感,以及付出努力仍然受挫的失望情绪,加上自身性格的内向和敏感,很容易让自己的情绪点燃爆发。能感觉到题主有很深的的压抑。就像弹簧压久了就会反弹,题主蓄积已久的情绪很容易引爆。按照一般的心理学理解,愤怒来源于对挫折的反应。当目标和现状的差异越大,我们挫折失望的感受越强。可是有些时候,我们不容易轻易表现出愤怒,因为愤怒的结果是惩罚和伤害。隐藏原始愤怒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转换愤怒对象,也就是常说的迁怒,比如被老板批了,下班顺便踢下路边的野狗;另一种是出现阵发式的宣泄,比如突然胸闷无比不吐不快,乃至借酒消愁大醉一场。题主觉得自己容易发怒伤害到身边人的感情,或许是和隐藏原始愤怒情绪有关。我觉得题主想要处理愤怒,需要识别自己的原始愤怒情绪,甚而识别愤怒情绪背后的心理根源。按照精神分析师Morrison的观点,愤怒是对羞耻的一种防御方式。羞耻是一种想让自己藏起来的感觉,甚至希望自己从地球上消失。因为,羞耻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挫败、软弱、没有价值、没有力量。羞耻者觉得自己是怪物、被孤立、不被爱。他们被摧毁的自尊和价值感,试图通过愤怒的方式夺回来,重新感觉到自我的强大和坚定。题主说“我平时是个很温和的人,温和到连小孩子都知道欺负我。”,我能感觉到题主也有一些羞耻的情绪。这种羞耻情绪的背后,可能是某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对自己内心某个方面的厌恶,会扭曲对真实自我的正常感受,产生强烈的害怕、羞耻和愤怒。如果是这样,题主在处理愤怒情绪之前,可能要先认清关于自我的一些负面因素,学会处理好自我概念中矛盾消极的部分。试着去化解这些负面的自我评价,避免自我贬低或伤害的思维方式,才能有更充足的信心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关于恰当的表达,可以从诚实地表达情绪开始,学会私下摆脱自己不希望的情绪,从探索强烈情绪的根源中获得启示,同时克服自己对表达情绪的恐惧。首先要学会深入觉察自己的感觉。可以在一个安静隐私的地方,练习大声说出自己的感觉。这个过程可能一开始有点不适应,特别是对一个平时比较温和不爱表达的人。也许在这种情绪探索的过程中,最好有一个知心信任的朋友陪伴,他能够耐心地鼓励和倾听,对你的感情适当共鸣,但不进行过多的判断和评价(这个工作在咨询室是咨询师做的)。接着,在说出自己的感觉以后,试着列出引起自己这种感觉的类似情景,可以使电视节目、流行歌曲、小说文学、人际情景,试着在这里面发现类似的主题。然后回忆自己的这种情绪引起了了哪些记忆,特别是有关自己童年生活的记忆,试着大声说出这些记忆,并试着发现这些记忆让你产生的想法,找到里面的某种自我贬低或伤害的思维方式(不合理思维)。然后私下释放这些压抑的情绪。情绪需要通过释放才能缓解,有些不适合公开表达的愤怒,可以私下针对假想对象进行自我诉说(类似格式塔疗法中的空椅技术),或者进行一些激烈的体育运动。有些人情绪不好时去跑步健身。有些人也会使用写作和幽默的方式。只有在原先淤积的愤怒排解干净以后,才能更恰当地应对可能引发愤怒的新场景。学会“温柔”地公开表达愤怒。貌似是一个矛盾,但其实并非如此。温柔并不等于没有愤怒,也不等于压抑愤怒。相反,它是一个诚实理智面对愤怒的姿态,通过聪明合适的方式把愤怒排解出去。这里推荐一个表达感觉中的“I” message,先描述相关人物的行为,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一个朋友以不合适的方式公开批评你,你感觉到了不满,但不必要臭骂他一顿,“你是个不够意思厚颜无耻的混蛋!”,相反可以这么说,“你在别人面前批评时,我感到很不舒服,有种背叛的感觉。”表达情绪的过程中,你需要明确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负责,避免把个人的看法当做完全的事实,同时要描述事情发生的具体场景,小心描述时过度概括化和绝对化。你也可以进一步指出希望怎样的改变,比如“批评前最好和我商量一下,口气不要那么尖锐刻薄”。这样表达愤怒的方式,或许比直接爆发更加有效。也许这些认知自助方法,一开始会运用得比较生硬。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它会代替你原有的不合理思维,你也可以可以更轻松自如地消除和控制愤怒。另外,想探索和缓解负面自我的朋友,也可以去寻找合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预约:发送预约表()到
你弱,才需要学会表达愤怒1、普京说过一句话:没有实力的愤怒是毫无意义的。这句话绝对是正确的,只不过它被一些弱者把概念偷换成——愤怒是毫无意义的。普京可不是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普京曾经说过要把恐怖分子在厕所抓住,并淹死在马桶里。其实,普京是想告诉我们,我们要保留着愤怒直到我们有相应的实力后再发作,所以他非常关注200个俄罗斯人是如何打倒1000个英国人的。 已经有无数的网络热文在不断告诉大家:愤怒是我们的敌人,它是无能的象征,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要消除它,转移它,然后换位思考理解别人。 很多人说,只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就能消除愤怒,这些话只是听起来漂亮,实际一点作用都没,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是懂得与情绪做朋友的。近三十年来,我在内心上最高的修炼就是——我彻底地克服了愤怒。但有一点我要强调,我不是消除了愤怒,而是学会把它化作我力量的源泉。比起如何隐忍,你真正应该学习的如何表达愤怒。有一部经典的心理学电影叫《以怒制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在我小的时候,有一天好友强哥跑来告诉我,大胖他们看我不爽,准备找机会下课收拾我,让我做好防范。在那个校园黑社会泛滥的时代,学生被拔毛和交保护费已经是家常便饭,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于我妈坚定地信奉穷养儿子的理念,零花钱交不起保护费的我早就上了别人黑名单。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没有为我主持公道,反倒说:没人想打我,这个挑拨离间的强哥才是真正的坏人,让我绝交。十年后我才知道,软弱并善良的妈妈总是采用否认对方加害自己这种方法,来达到消除愤怒的目的。她以为退让是一种宽容,殊不知是关系破裂的开始。我听了妈妈的话,有一段时间我疏远了强哥。我想,我如果把大胖当成一个好人,也许他就不会拉打我了吧!然而该来的真的来了,终于有一天,大胖带着一群社会青年在街角毒打了我。强哥曾经跑来劝过大胖,但是大胖没听,之后强哥灰溜溜地离开了。之后接连几天,我都难以抑制自己的愤怒,但我恨的不是大胖,而是强哥。一天放学,强哥和我说:“渔,我们和好吧,那天不是我不敢维护你,但我也害怕大胖。”不知道我是中了邪还是什么,突然心中像是火山爆发一般,我一拳重重地打在强哥脸上,强哥当场就倒在地上,我用尽全身力气揣他,他抱着头不停地哭。旁边的同学和老师看呆了,从不打架、成绩优异的三好学生小渔为什么发疯了。他们一群人围过来,把已经发狂的我拉开。冷静下来的我,看着满身是血的强哥,我哭了!我真的不理解,我为什么不去反抗大胖,而要欺负这个还算仗义的强哥。后来我理解了,愤怒是不能完全消除的。愤怒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大脑这个操作系统不会允许用户修改或删除核心系统文件。假如我们强行删除,就会损伤系统,导致运行异常。我本应该把我的所有愤怒都宣泄在大胖身上,可我不敢面对这个事实,我试图用“强哥在挑拨离间”这个歪理消除愤怒。结果,我把对大胖的愤怒“移情”到了强哥身上,我心中满脑子想的是:因为我太弱,所以你们都欺负我。为了展示我根本不存在的“强大”,我拿和我同样弱小的强哥开刀。一个月后强哥就转学了,直到十年后我才联系上强哥。3、 情绪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负能量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就会泛化和移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单位无力反抗老板的员工,回来就拿家人撒气。受到子女虐待的老人,上了公交车就开始耍泼。失恋的男生,经常有杀尽天下负心人的想法。高校里杀害同寝室舍友的“马加爵”“林浩”性格多数都是沉默内敛,逆来顺受的,往往因为一点小事(打牌作弊,奖学金评定)就痛下杀手,这叫内向爆破人格。相反,天天叫嚣着要砍死别人的暴力狂往往是下不去手的。因为人们总想着压下怒火,却从来不提如何表达愤怒。人的心理空间并非一点都不能压缩。但心理空间面临持续的压缩时,就可能达到临界点,过了临界点整个系统就会坍塌。这个时候,心理空间就如同大海一样,你在这边微微拍一拍翅膀,在那边就会掀起惊涛骇浪。4、
学会表达愤怒请了解这三点:(1)表达愤怒一定要面对迫害你的那个人,不要永远把最包容的一面给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却把最凶恶的一面给我们最亲近的人,不要把脾气带回家里,请直面你的敌人。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2)不要当场还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是一时的爽快,单纯的表达愤怒是引鸩止渴。愤怒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情绪的宣泄,不然该发泄的发泄了,该伤害就伤害了,却还是无法解决核心问题。别人面对面侮辱你时,使用诸葛亮式舌战语句。“你说的这么难听的话,真是破坏你在我心中的君子形象,你能不能好好表达,你到底想说什么?”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大量使用了这招。一来,你给了空间让别人修正语气,这样使得你不那么愤怒,避免矛盾激化。另一方面,如果对方继续恶语相向,那么在旁人看来,他没有风度的作风已经输了一半。用嘴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3)愤怒之所以伤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都在想:他为什么这么对我?
请把这句出现在心理的话替换成:没人有责任主动理解我,他们有权利做对不起我的事,而我有权利决定我该怎么对你。我的学长教了我一招:曾经有位科长处处欺压他,他嘴上自然不说。直到有一天,领导让他通知科长来汇报工作时,他特意提前了半个小时,当科长推门看到领导好事被领导骂出去时,学长和他从此结束了敌对关系,甚至成为了表面朋友。吼叫并哭泣是弱者的生气,沉默并行动才是强者的愤怒,有人说愤怒不利于社会和谐,在我看来压制愤怒才是。很多人只是单纯的想恶心你,你却在心中自导自演了一出感动自我、原谅他人的戏。从这一点来说,原谅和暗恋没什么不同,总是充满各种脱离现实的意淫。
愤怒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它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需要和底线,提醒我们在何时需要维护自己,表达自身愤怒在于帮助别人了解自己的底线。不要对别人做价值判断,你的价值不等同于他的价值。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是能完全接纳你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毕竟人的一切痛苦,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啊。
愤怒的确需要恰当的表达方式,如何表达就需要看人的个性,以及环境是否允许,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言语表达清晰的感受,尽量避免使用激烈的行为以及恶毒的话语,而是借助于言语将情绪表达出来,当然表达愤怒或者任何一种表达我们都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即不指望周围的人都可以接受,但是需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图和真实想法。
相比那些从不发怒的伙伴,能恰当的表达自己愤怒的人们其实能得到更大的尊重,也更受欢迎。这个结论是有研究支持的。心理学家 Dan Moshavi 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真正情商高的人会选择拥抱愤怒——只要这种情绪在当时情况下,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某个目标。毫无疑问,「会哭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多的注意力,而愤怒的表达甚至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某种真实可信感。如此说来,高情商者们一定意识到,如何解读愤怒也是门艺术。这种能力被称作「认知动机」:认知动机高的人,会试图寻找愤怒表达背后的意义,而认知动机低的人则会关注与愤怒本身。可能,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宁愿选择脾气不好的老板的原因:当你以高认知动机对待上司的愤怒时,看到的是引发愤怒的根本原因,例如自己工作上的不足,或是沟通上的失误,进而可以得到自我的进步和提升。所以,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愤怒是一件高情商并且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每个人都会发怒,这很简单。但向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动机、恰当的方法,表达恰当程度的愤怒,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易事。」如果你想恰当的表达你的愤怒,你得先合理的面对它。不同的情绪会激活大脑不同的部分。例如,焦虑和恐惧会激活大脑中与「逃避」有关的区域,而愤怒则与趋向行为有关。在生气的时候,我们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结果,使之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会趋向行动、改变,而非逃避。因此,从本质上讲,愤怒的情绪带有「命题验证」的色彩,驱使人们去寻求能够证明自己想法的证据。那,愤怒的人一定会更热衷寻找与先前想法结论一致的证据啦?——你的直觉这样告诉你,毕竟,像十五岁的我一样,他们看起来那么自以为是。然而,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愤怒状态下的人反而会更多地采集驳斥自己的信息,想法更开放,结果也更有可能改变先前的认识,而非陷在其中。相比仅仅只是感到「悲伤」,愤怒下的行动倾向有助于减弱「证实偏差」,即一种搜索、解释新信息,将其统统解读为对原有认识的强化和支持的偏差。这种状态下,如果运用得好,别说是叛逆学生和语文老师的战争了,即使是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冲突,甚至也能以愤怒化解。在巴以冲突的背景下,曾有研究者请以色列的被试者们阅读一份煽动性很强的内容,以此激发他们愤怒的情绪,然后衡量这种情绪会让他们更激进,还是更缓和。结果是:说不准,更高涨的愤怒使一些人的仇恨加深,但同时会令另一些人的仇恨得到妥协和缓解。这听起来很奇怪:为什么同样的刺激会使人们向两个不同方向驱使?原因要归结于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基本归因谬误」。对方做出惹恼你的行为,究竟因为他这个人就是坏,还是当时情况所导致的呢?如果我们相信令我们愤怒的、不受欢迎的行为来自对方的内在特点,例如人格,或是一个组织的道德风气时,我们便会以破坏性的、激进的方式行动;而如果认为不满意的结果只是由当时的情境因素造成,那么人们则会以更缓和、更和平的方式趋近。所以,愤怒的情绪并不值得我们羞耻。相反,其中对于个人空间、边界、正义的知觉,恰恰是人性中自尊与道德的生动证明。很多时候,愤怒只是我们的一种逃避方法,逃避其他更深、更脆弱的感情,例如悲伤,或羞耻。当被有意识地处理、审视的时候,愤怒可以将我们指向那些真正的问题,告诉我们,自己究竟在意什么,甚至,究竟什么是自己真实的模样。所以,事情很简单:要么,你观察、了解你的愤怒;要么,你受制于它。就像《 The Upside of Anger》电影中,Terry 的女儿这样讲道:「我现在知道,愤怒和憎恶让你在原有轨迹上停下来。它并不需要什么燃料,仅是把空气和生活吞噬、浸没……但它是真实的。它会改变你,塑造你,把你打造成不同于原本的样子。」是的,愤怒有这种力量。但将它驶向哪里的方向盘,在你手上。如果要恰当的表达愤怒,记得先观察和了解它,看看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想达到怎样的效果~参考资料: Anger, Compassion, and What It Means To Be Strong | Russell Kolts | TEDxOlympiaMaia J. Young, Larissa Z. Tiedens, Heajung Jung and Ming-Hong Tsai (2011) 'Mad enough to see the other side: Anger and the search for disconfirming information',COGNITION AND EMOTION, 25(1), pp. 10-21.--原文发布于简单心理,只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有趣有用的心理科普。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janelee1231)
口述:Albert整理:姚怡我想讲一下关于愤怒,其实我们中国人很害怕愤怒,因为很多人觉得愤怒是不对的,你不应该对别人愤怒,可是我今天要讲的是一种关于公正权义的愤怒,公正权义的愤怒指的是指一个人由于遭受不平等的待遇而产生的愤怒。如果一个女生被欺凌,遭遇强奸,她应该得到法律上一个公正的说法,争取她自己的权益,她也有权为她的遭受的不公权益和权义而愤怒,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健康的愤怒。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为追求公正权益而产生愤怒,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愤怒是基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这样一种很执拗的状态,这样也很容易产生过度的愤怒。而且就算是为公正而愤怒,我们也不可以说因为我很愤怒就要把这个人杀掉,愤怒是有底线的,因为公正下面有法律,法律下还有道德。我们的愤怒通常是由权力带来的,我比你大,你害怕我,我就排挤你,我就对你产生愤怒。然而那个愤怒其实是有问题的,而且很容易产生过分的愤怒。还有一些愤怒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是愤怒者的一种防御性的方式,“我内心害怕,我害怕别人知道我的状况是怎样的。”很多时候一些对妻子家暴的小男人就是这样的想法,他觉得我不能和老婆讲话,然后我就发脾气。在这样一种男女不平等的情况下,他通常用愤怒去防御所有的东西。其实他的愤怒只是一个小男人的恐惧,就像一只小狗见到一些害怕的事情去大吵大闹一样。公义的愤怒强调的是我们不应该不平等,这是我们应该讲出来的一种愤怒,就是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可以发出公正的声音告诉别人那样不对。可是我发现在这个时候中国人往往会沉默,什么都害怕。这可能是因为在社会现实状况下我们受文化的影响,别人往往告诉我们最好不要愤怒,不可以愤怒。另外一点,我们会觉得只有有权利的人才有理由愤怒,才可以发脾气,其他人不能够也不可以发脾气,这就像男女不公平一样。然后就会发现很多人的愤怒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压抑下去的状态。当他被压下去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很多复杂情绪,不只是愤怒那么简单,会产生有很多委屈,很多怨气,他很可能会突然爆发一次很大的愤怒,因为他再也不能压抑,这些愤怒如果没有正当的途径去宣泄,后果是很严重的。其实他无法发泄愤怒地背后都是他觉得害怕、很委屈、不公平,有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反应。这样的愤怒按照动力来讲,最后爆发的愤怒就更像是一种防御,是防御内心害怕、害羞、觉得被别人欺负的反应、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愤怒。而健康的愤怒是为不公平,为公正权益发声的愤怒,适当的宣泄这种愤怒能够让人更好地生活,更好地维护公正的权益。但一定要注意的是,愤怒是要有一个“适当”的标准的,不是说愤怒就可以为所欲为。就像在基督教堂里有人贩卖东西,有人觉得他不应该借用这样一个灵性圣洁的场所去贩卖东西,愤怒地将这些人请出去,就是公正的愤怒;如果他觉得这个人罪恶至极,动手把他杀掉,这就是不当的愤怒。而只有符合“适当”标准的愤怒才会是公义的健康的愤怒。
过激的情绪会让人疏远你,但是一味的忍让会让人看轻你。
好脾气不是说什么都忍,你说的温和可能是一种温吞,我以前也是这样,即使自己不愿意不满意也不会说出来,时间长了,我觉得很压抑,心理变得有点扭曲了,老是会希望对方会在别人那里也受委屈,也变得弱怂,也被压倒气势。刚开始会觉得,心里比较爽,但其实并没有真的抒发出心里的负能量,存在我与对方之间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后来,我有一次真的发脾气了,很激烈,但其实对方并没有什么过激的行为,我只是情绪积累到那个爆炸点了……对于那次发火,其实后来是后悔的。我不应该把所有的坏情绪都爆发在一个人身上,而且她也并不过分。这就是恶果,一直忍的恶果。而真正让我气愤的人却并没有承受到我的愤怒。
因为这件事,我开始在每次对方惹怒我的时候,很明确的告诉对方:你刚才说的做的,让我不开心,如果你想继续和我做朋友,我愿意接受你的道歉。然后,等待。对方道歉了,那就原谅他,如果不道歉,那他也不值得你再交往了,因为这是尊重。有的人就是很不敏感,所以需要明说,都是成年人,要用理智的方法对待和抒发。不要干等着对方道歉,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生气点以后要给对方台阶。当时就解决问题,不要留下心结。
冷战。我觉得这个是最没用还费心的。你不说,他可能真的不明白不理解,人都有脾气,如果因为不说而断送一段友谊,又是何苦呢。冷战什么也解决不了,真的。
愤怒不一定要发火,但是一味的忍让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我们要对自己好好的,比竟一辈子就这么长 [
] 。(??? ?? ???)
直接说出来,讲事实,不要讲感受。举例:讲事实:最近三次约会你都迟到了半小时,我不喜欢这样。讲感受:你总是迟到,你根本不在乎我。题主的目的是改善彼此关系,因此在表达了愤怒之后还是有必要寻求解决方案,避免再次发生会令你愤怒的事。这时的关键是“就事论事”,不应把其他问题扯进来。继续上文举例:寻求改善:迟到的原因是什么呢?下次要不约晚一些/近一些?或者我去接你?扩大争执:你昨天还不接我的电话,你就是不在乎我。我举的例子是很小的事,其实一般来说不至于导致愤怒的。如果经常因小事而愤怒,直接说就不合适了,似乎应该先解决自己的问题。----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只顾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