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三八中三八方的方子收多少钱一块

神奇的好偏方38
&&&&神奇的好偏方38
&&&&&&&&&&
&&&&&&&&&&&
  中医学认为,肝具有主藏血,调节血量,主疏泄和调畅情志的功能。肝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达、气血宁和、生机健旺;反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影响或年老体衰,可致肝的功能失常,出现头晕眼花、四肢麻木、关节不利、肢体拘挛、抽搐等症。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肝血虚、肝阴虚、肝阳虚。
  肝虚的补养原则,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可以用滋补肝阴、补肝益气、补肝养血、疏肝理气等来进行调理治疗。
  滋补肝阴药膳 — 生地枸杞肉丝
  原料&&枸杞子、青笋、熟猪油各100克,猪瘦肉500克,生地片30克,白糖、酱油、食盐、味精、香油、料酒各适量。
  (1)将猪瘦肉洗净,切成长丝;青笋切成细丝;生地切成丝;构杞子洗净待用。
  (2)炒锅放入猪油烧热,再将肉丝、笋丝、生地丝同时下锅,烹入料酒,加入白糖、酱油、食盐、味精搅匀,投入枸杞子,翻炒几下,淋入香油,炒熟即成。
  功效&&滋阴补肾、明目健身。适用于肝阴亏损而致体弱乏力、视力减退、两目干涩、手足心热、自汗盗汗、大便干结等病症。
  补肝益气药膳 — 炖椰肉杞子鸡
  原料&&椰肉150克,枸杞子、黑枣各50克,母鸡肉200克,精盐、酱油、味精适量。
  (1)先将椰肉洗净,切成小块,榨汁备用,鸡肉切成小块。
  (2)将鸡肉块、枸杞子、黑枣同入沙锅,倒入椰肉汁,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炖,待鸡熟烂后,调入精盐、酱油、味精即成。
  功效&&益肝肾、补脾胃。适用于肝胃气虚、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神疲体倦、面色无华、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心烦口渴、食欲不振等。
  补肝养血药膳 — 山药肉麻圆
  原料&&山药、黑芝麻各50克,猪肉400克,白砂糖200克,鸡蛋3个,花生油、精盐各适量。
  (1)将山药切片烘脆,研细末,黑芝麻炒香,备用。
  (2)将猪肉洗净,煮熟,捞入凉水内泡一下,切成肉丁,将鸡蛋搅匀,加入山药粉、精盐、湿淀粉,调和均匀成稠糊,待用。
  (3)将肉丁装入碗内,加入调匀后的蛋糊上浆,待用。
  (4)炒锅置中火上,放入花生油烧至八成热时,用筷子将肉逐个放入锅内炸,糊凝起锅,掰去棱角,再一起重炸至色黄时捞出沥油。
  (5)将炒锅重置火上,加少量清水及白糖,待糖汁成金黄色时下入炸好的肉圆,离火,撒入芝麻,晾凉即可。
  功效&&滋阴血、补肝肾。适用于肝阴血亏虚所致的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
  疏肝理气药膳 — 合欢花蒸猪肝
  原料&&干合欢花10~12克,猪肝100~150克,食盐少许。
  制作&&将干合欢花放碟中,加清水少许浸泡4~6小时,再将猪肝切片,同放碟中,加盐少许,隔水蒸熟,食肝。
  功效&&养阴柔肝。适用于阴囊红肿、小腹胀痛、胸胁胀痛、情绪急躁、头晕耳鸣等。
祖国医学认为:心具有主神明、主血脉、主神志和掌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统管全身的功能。脑司元神,由于心主血,上供于脑,故心脑关系最为密切。心脑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反应迅捷、思考敏锐、睡眠正常;反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或年老体衰,可致心、脑功能失常,出现心悸、怔仲、心烦、失眠、健忘、多梦等症。
  心脑虚的补养原则,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药膳来调理,可以用滋补心阴、补心益气、温补心阳、补心养血来进行调理治疗。
  滋补心阴药膳 — 黄精炖猪肉
  原料&&黄精50克,瘦猪肉200克,葱、姜、料酒、食盐、味精各适量。
  (1)将黄精、猪瘦肉洗净,分别切成长3厘米、1.5厘米宽的小块。
  (2)将黄精和猪瘦肉块放入瓦锅(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入葱、生姜、食盐、料酒,隔水炖熟。
  功效&&本品有补心阴、润肺燥之功。适宜于阴虚体质者调养,以及心脾虚、阴血不足所致食少、失眠者。
  温补心阳药膳 — 参附鸡油圆
  原料&&人参3克,制附子片5克,鸡油30克,玫瑰蜜15克,白糖150克,面粉15克,糯米粉(其中粳米粉20%)500克,黑芝麻30克。
  制作 
  (1)将人参用水润软切片,与制附子片共同微火烘脆碾成细末;鸡油熬熟,滤渣晾凉;面粉炒黄;黑芝麻炒香捣碎。
  (2)将玫瑰蜜用擀面杖压成泥状,加入白糖,撒入人参粉和匀,加入鸡油调和,再加炒面粉揉至滋润,切成约400个小方块心子。也可用黑芝麻代玫瑰蜜,按上法做成芝麻心子。
  (3)糯米粉掺水揉成粉团,包上心子,捏成汤圆。清水烧沸后将汤圆下锅,煮至浮上水面后2~3分钟。
  功效&&补益心脾。适用于心脾气虚而致气短神疲、心悸自汗等症。
  补心益气药膳 — 湘莲红煨鸽
  原料&&嫩鸽3只,莲子500克,猪五花肉500克,桂皮、精盐、葱、生姜、酱油、味精、冰糖、黄酒、胡椒粉、湿淀粉、香油、花生油各适量。
  (1)宰鸽子,去毛及内脏,洗净,下沸水锅中氽后捞起,洗净血沫,沥干水,抹上甜酒汁,下油锅炸成浅红色。
  (2)莲子加水发涨,去皮及心,煮熟,用花生油炸一下。
  (3)猪肉切成块,放沸水锅中氽后洗净。
  (4)将猪肉、鸽肉及桂皮、葱、生姜放入沙锅 中,再放入黄酒、盐、冰糖、酱油,在旺火上烧开,撇去泡沫,移小火上煨,待九成烂时下莲子,煨至酥烂。
  (5)取出鸽子,翻入盘内,去葱、桂皮、猪肉,将原汁收浓,加味精,用湿淀粉调稀勾芡,撒上葱段、胡椒粉及香油即成。
  功效&&有养心、益肾、健脾之功。适用于心气不足而致气短无力、失眠健忘、心慌心悸等病症。
  补心养血药膳 — 五圆全鸡
  原料&&净母鸡1只(约重1250克),桂圆肉15克,荔枝肉15克,乌枣15克,莲子肉15克,枸杞子15克,冰糖30克,精盐、料酒、胡椒粉各适量,葱10克,姜5克。
  将净鸡腹部朝上放在大碗中,将桂圆肉、荔枝肉、乌枣、莲子肉、枸杞子放在碗的四周,再加上冰糖、精盐、料酒、葱、姜及清水少许。上笼蒸2小时,取出调好味,撒上胡椒粉即成。
  功效&&本品色泽淡红,咸甜适口,肉嫩味鲜。可补血养心、益精明目。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而致面色苍白、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失眠多梦或病后、产后体虚者,是理想的营养滋补佳品。平常人食用更能增加营养,增进食欲。
中医学认为,肺具有主气、司呼吸、调卫气、通调水道和朝百脉的功能。肺司呼吸的功能正常,则呼吸调匀、气息平和;反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影响或年老体衰,可致肺功能失常,出现咳嗽、喘息、胸闷气短等症。肺虚可分为肺气虚、肺阳虚、肺阴虚几种类型。
  肺气虚指肺气不足及功能减退,多由久病体虚、劳伤耗气、日久不复所致,可出现呼吸气短、声低气怯,自汗畏风等症。肺阳虚多为肺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可出现咳痰清稀、肢冷乏力、气短怯寒等症。肺阴虚多由痰火伤肺、久咳伤肺、燥热所致,可出现声哑失音、痰少而黏、咳痰带血、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
  肺虚的补养原则,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药膳来调理。可以用滋补肺阴、温补肺阳、补肺益气来进行调理治疗。
  滋补肺阴药膳 — 贝母炖兔肉
  原料 川贝母15克,兔肉250克,葱、花椒、料酒、盐适量。
  (1)将兔肉洗净,切小块,川贝母拣去杂质洗净。
  (2)将兔肉、川贝母、姜、葱、花椒、料酒及盐少许放入兔肉中,大火烧开后移至小火上炖熟,起锅时尝好味,兔肉放盘中,川贝母围在兔肉周围。
  (3)食肉喝汤。川贝母味苦,可不食用。
  功效 有润肺止咳、化痰散结之功,可用于肺阴亏虚、虚火内盛而致咳嗽、咯血或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宫颈炎等症。
  温补肺阳药膳 — 枸杞炒腊狗肉
  原料 腊狗肉500克,红辣椒20克,枸杞子50克,大蒜&50克,冬笋200克。
  (1)将腊狗肉洗净,上笼蒸熟取出,切成4.5厘米长、2.4厘米宽、0.5厘米厚的薄片。将枸杞子择尽杂质,洗净,在沸水中氽一下,沥干。冬笋切片,辣椒切碎块。
  (2)猪油烧沸,下枸杞子煸炒,待熟后起锅。下冬笋煸炒至八成熟时下腊狗肉炒,待出香味时烹料酒,加辣椒、盐和汤,稍焖一下收干,即放香油。将炒熟的腊狗肉装盘,并把炒熟的枸杞子撒在肉上即可。
  功效 有温补脾肺、增进食欲、抗寒及补益肝肾的作用。
  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补肺益气药膳 — 九仙薯蓣煎
  原料 薯蓣(山药)、杏仁各500克,新鲜牛乳3000毫升。
  (1)杏仁用温水泡胀,去皮尖,置钵内捣研成细末。
  (2)取牛乳冲入杏仁末中,绞取汁,取杏仁粗末捣研,再冲入牛乳,至杏仁均匀溶于牛乳中为止。
  (3)薯蓣捣研为粉末,倒入杏仁牛乳汁中,拌匀,密封,隔水炖2小时。
  (4)每次取1匙,用温酒化开服下。
  功效 山药、杏仁、牛乳三物同用,可补虚健身、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该品可补肺益气、润燥止咳。适用于肺气亏虚而致咳嗽气喘、气短不足以息、腰腿软弱无力、口干咽燥或素有肺结核、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病症。
  补肺止咳药膳 — 玉参焖鸭
  原料 玉竹、沙参各50克,老鸭1只(约克),细葱、生姜、味精、精盐各适量。
  (1)将鸭宰杀后,除去毛和内脏,洗干净放入锅内,再放入沙参、玉竹,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焖煮。
  (2)将葱、姜洗净切末,待鸭肉熟烂,加入葱、姜、味精、精盐调味即成。
  功效 滋阴润肺养胃。适用于肺胃阴虚或肺胃气阴两虚所致的形体消瘦、皮肤干燥、烦渴引饮、干咳气促、痰少质稠、咽干声哑、胃脘灼热疼痛、大便燥结、气短汗出等肺胃阴虚者。
健脾益气药膳 — 软炸山药兔
  原料 山药50克,兔肉(无骨)250克,鸡蛋5个,油&500毫升,湿淀粉50克,绍酒10毫升,酱油10毫升,食盐2克,白糖2克。
  (1)山药切片烘干碾成细粉待用。
  (2)兔肉洗净去筋膜,切成约2厘米的方块,放入碗内,加入绍酒、食盐、酱油、白糖、味精拌匀;再将鸡蛋去黄留清搅匀,加入山药粉和湿淀粉调成蛋糊倒入兔肉内,使蛋糊均匀附着于兔肉上。
  (3)炒锅置中火上烧热,加入油500毫升,烧至八成热时,将兔肉在油锅内略炸捞出后稍冷,再下入锅内反复用漏勺翻炸,待成金黄色时,捞出装盘即成。
  功效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食少乏力、懒言、邪热伤阴之口渴、消瘦等症。可作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健脾利湿药膳 — 氽草菇冬瓜
  原料 新鲜草菇300克,冬瓜500克,虾仁30克,味精、精盐、黄酒、葱、生姜、芝麻油、湿淀粉、鸡汤各适量。
  制作 
  (1)草菇洗净,切开,放开水锅中焯透,用冷水过凉,捞出沥干。
  (2)冬瓜去皮、子,切成薄片,用开水焯透。
  (3)虾仁用温水洗一下,加水透泡10分钟。&
  (4)锅内倒入鸡汤、味精、黄酒、葱段、生姜片,烧开略煮后,拣出葱、生姜,撇去浮沫,加入冬瓜片、虾仁、草菇,煮熟后用湿淀粉勾芡,起锅装盘,淋上芝麻油。
  功效 健脾利湿、抗衰防老。适用于脾虚湿盛而致脘腹胀满,颜面浮肿,乏力神疲,或女子带下等。
  健脾润肠通便药膳 — 桃酥豆泥
  原料 扁豆150克,黑芝麻10克,核桃仁5克,白糖120克,油125毫升。
  (1)将扁豆淘净,加沸水煮,捞出挤去外皮,放入碗内,加清水淹没扁豆,上笼蒸约2小时,待蒸至熟烂,取出沥水,捣成泥。
  (2)将黑芝麻炒香,研细待用。
  (3)将锅置火上,放入油,待油热时,即倒入扁豆泥翻炒,至水分将尽时,放入白糖炒匀(炒至不粘锅为度),再放入芝麻、白糖、核桃仁,溶化混合炒匀即成。
  功效 健脾胃、补肝肾、润五脏。适用于脾虚失润而致大便秘结、肾虚、须发早白等。亦可作为老年人的保健益寿食品。
  健脾和胃药膳 — 豆蔻馒头
  原料 白豆蔻3克,面粉1000克,酵面50克。
  (1)白豆蔻择净杂质,碾成细粉备用。
  (2)面粉加酵面适量,以温热水和水发酵面团。待面发好后&(夏天约需2~3小时,冬天约需4~6小时),撒入白豆蔻粉混合均匀。待合适时(不酸不黄),再把面团揉成直径约为3厘米的生坯(约60克)。
  (3)放入笼内,在沸水上武火蒸约15分钟。
  功效 健脾暖胃、消食宽中。适用于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致胸腹满闷、不思饮食、口臭口干、大便溏稀等病症。
  健脾止泻药膳 — 山药羊肉羹
  原料 山药150克,羊肉50克,油20毫升,葱3克,食盐3克,味精适量。
  (1)将山药切片,烘干,碾成细粉。
  (2)将羊肉洗净,切片,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置武火上烧沸后改用文火炖熟1~2小时,下入葱、盐,并将山药粉边加边搅拌,待成糊羹状时,加入熟油、味精,拌匀。
  功效&&&健脾除湿、益肾补气。适用于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
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充沛、升降有序、五脏得养。脾胃虚的补养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药膳来调理。可以用温补脾阳、滋补脾阴、健脾补血、健脾升阳来进行调理治疗。
  温补脾阳药膳 — 莲米氽鹌鹑
  原料 净鹌鹑100克,鸡蛋1只(只用蛋清),冬笋10克,蒸熟莲米15克,水发口蘑5克,酱油、黄酒、花椒水、盐、水生粉、味精、鲜汤各适量。
 (1)将鹌鹑肉切成薄片,用鸡蛋清半只和水生粉抓匀;冬笋、黄瓜皆切片。
  (2)锅烧热下猪油,待猪油烧至五成热时将鹌鹑片放入油锅内滑炒熟即起。
  (3)锅内放鲜汤、盐、料酒、花椒水、酱油、冬笋、口蘑、熟莲米和鹌鹑片,烧沸后撇去浮沫,放入味精,盛在汤碗内即成。
  功效 本品肉嫩鲜香,香泽金黄,可补脾胃、益中气。适用于脾阳不足而致病后体虚及术后体弱的人调养,也可用于一切脏腑功能减退的人进补,有强壮身体的作用。
  滋补脾阴药膳 —
玉竹油豆腐包肉
  原料 玉竹15克,猪肉200克,熟笋50克,香菇5朵,油豆腐10块,芹菜、干菜、黄酒、酱油、糖、味精各适量。
&  (1)玉竹洗净,加水煎1小时,过滤后药汁与渣分别留置备用。
  (2)香菇加水浸泡,洗净,剁成末。
  (2)猪肉洗净,切碎剁末。
  (4)熟笋与配料的芹菜也切作细粒状。
  (5)取玉竹药渣、香菇末、肉末、笋丁、芹菜丁同置一处,加味精、酱油、黄酒拌匀,装入油豆腐内,外用干菜撕成带子扎好。
  (6)将包扎好的油豆腐放锅内,加水及玉竹汁,用大火煮开,加入酱油、糖、黄酒,加盖用文火煮至肉熟汤汁快干,加味精略炒即成。
  功效 可滋养脾阴。适用于脾阴不足、津液受损而致脘腹胀满、口干便秘、形体消瘦等病症。
  健脾补血药膳 — 枣菇蒸鸡
  原料 净鸡肉150克,红枣20克,香菇(水发)20克,湿淀粉6克,酱油、盐、味精、料酒、白糖、葱、姜、麻油、鸡清汤各适量。
&  (1)将鸡肉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肉条。
  (2)将鸡条、香菇、红枣放入碗内,加入酱油、盐、白糖、味精、葱丝、姜丝、料酒、鸡清汤和湿淀粉,拌匀,上笼蒸15分钟左右,熟后取出用筷子拨开,摊入平盘,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 本品香鲜适口,营养丰富,可补脾胃、补肝肾、养血补血。适宜于脾虚血亏而致面色不华、倦怠懒言、气短贫血、消化不良、乏力等症患者食用。健康人食用更能补充营养、防病保健。
  健脾升阳药膳 —
黄芪软炸里脊
  原料 猪里脊肉400克,黄芪50克,蛋黄1个,水淀粉20克,葱段、姜片各10克,酱油、味精、盐各适量,料酒50毫升,植物油500毫升。
 (1)将黄芪切片后,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浓缩汁50毫升备用。
  (2)将葱段、姜片、酱油、味精、盐、料酒对成汁。
  (3)将里脊肉去掉白筋,片成0.4厘米厚的片,两面用刀划成十字花,再切成0.8厘米宽、2.5厘米长的条,放凉水碗内,淘净血沫,用净布搌干,再将蛋黄、水淀粉放碗内,用手搅成糊,将里脊肉放入糊内搅匀。
  (4)将锅置火上加入植物油,油三成热时,将里脊肉逐块下锅,炸成金黄色,肉发起时,将油滗出,将调料汁及黄芪浓缩汁洒在肉上,翻炒两三下即可食用。
  功效 养血补肾、益气固表。适用于脾虚气陷而致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对老年体虚、产后或病后体弱者更为适宜。
&&&&&&&&&&&&&&&&&
&&&&&&&&&&&&&&&&&&
  住宅和养生,古人早有关注
  晋代嵇康与人论辩时,写下《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和《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强调住宅和人健康长寿的关联。有人质问嵇康:“专气致柔,少私寡欲,直行情性之所宜,而合养生之正度,求之于怀抱之内而答之矣。”并片面认为:“善养生者,和为尽矣。”嵇康认为上述观点虽不错,“但谓全生不尽此耳。”“居必爽垲,所以远气毒之患”就是一例。“凡事之在外能为害者,此未足以尽其数也,安在守一利而可以为尽乎!”外界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寿命的因素极其繁杂,不能以偏赅全。
  嵇康指出,人们所以忽视居住条件对养生的作用和影响,是由于“药之已病,其验交见,故君子信之。宅之吉凶,其报赊遥,故君子疑之。”不能只守住药饵养生,否认住宅环境对养生的作用;只看到居住环境对人体的近期影响,否定长远效果。
  居室并非愈高广愈适宜
  居住地的内外环境是某些病种发病的客观因素。如寒暑不适是原始人类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他们寿命的短暂和所处条件的简陋密不可分。
  人类社会日益进步的文明和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促成了如所说“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的壮大宫室。但高楼大室于人体健康的心理和生理并不完全适应。《尸子》记载:“高台不处……大室多阴,故皆不居”有一定道理。居住在高处,上下不方便,且易发生伤残事故。鲁哀公居室甚大,公仪子谏曰:“室大众与人处则晔,少与人处则悲”,“愿公适之”,建议建造大小适中的宫室。
  住宅的布局、配置、大小、结构等,要虚实平衡和阴阳协调。《黄帝宅经》论有五虚五实。该书肯定了住宅大小与养生的关系,认为“计口半造,必得寿考”。住宅的高低、明暗,都应适中,不能失之偏颇。《天隐子养生书·安处》记载:“屋无高,高则阳盛而阴多;屋无卑,卑则阴盛而暗多。故明多则伤魄,暗多则伤魂。人魂阳而魄阴,苟伤明暗,则疾病生焉。”
  汉代董仲舒也总结:“广室多阴,远天地之和也,故人弗为适之。”过分大的宫室,违背自然界阴阳虚实平衡的规律。强烈紫外线的长期照射,是形成白内障等眼病疾患的主要原因。过于明亮的居住环境将损害眼神。所以燕居之室光线以适中为宜。文震亨说:“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则费目力。”
  居室环境材料影响疾病康复
  居室位置的高低、干湿、通风与否等,对疾病康复有影响。唐朝几代皇帝,都因疾病考虑改变居住环境。《西京记》载:“初高宗患风痹,以宫内湫湿,屋宇拥蔽,乃于此置宫。”这座宫殿即《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所说的蓬莱宫。《通鉴》载:“高宗以风痹,厌西内湫湿,龙朔三年始大兴葺,曰蓬莱宫”。
  居室内部结构和装饰材料,也有其心理、生理和疾病疗养等多方面需要。香木是历代宫殿设计者和建造者的首选建筑框架材料。据《三辅黄图》载:汉未央宫以“文杏为梁柱”,“甘泉宫南有昆明池,池中有灵波殿,皆以桂为柱,风来自香”。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城北阙内建造柏梁台,以“香柏为梁”。《李白传》中也有提到“玄宗坐沉香子亭”。除了梁柱用香料木材以外,“壁带”和悬楣都用香木。《陈书》记载,陈后主“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其窗牖、壁带、悬楣、栏槛之类,并以沉檀香木为之”。香木散发的气体,有沁心悦目,辟秽去邪的功效。
  宫殿粉刷也常使用香料。西汉风行椒泥作粉饰材料。西晋石崇“以椒为泥”泥墙壁。《汉车千秋传》载“未央椒房”,师古注“椒房皇后所居,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秦汉以前,已知花椒辛温有毒,有散寒、除湿、杀虫功效。粉刷内墙壁,有卫生保健意义。除花椒外,也有用朱砂涂墙壁。朱砂甘凉有毒,安神解毒。《女红志》记载:“魏文帝宫人田尚衣,能歌善舞,多疾,文帝用朱砂涂四壁,以辟邪,谓之红壁。”魏文帝用朱砂涂壁也意在其保健。此外,尚有沉香红粉、胡椒、芸晖香草等涂壁。
  室内颜色关乎情绪健康
  室内装饰和家具的颜色,也与人情绪、健康不无关联。古人认为黑色最有利眼睛。因此,帷幕、屏风常用黑色。“凡视五色,皆损目,惟黑色,于目无损。李氏有江南日,中书皆用皂罗屏风,所以养目也。王丞相在政府,亦以皂罗糊屏风”。
  现代住宅内外环境的卫生要求为冬暖夏凉,阳光充沛,空气清新,安静整洁。住宅小气候包括室温、气湿、气流和墙表面温四项卫生学标准。冬季室温以18±2℃为宜,夏季室温应在21~30℃之间。如果夏季室内有穿堂风,最佳风速在0.5米/秒左右。目前,很多国家也都使用天然动植物为材料,如木、竹为地面和内墙面材料,以及麻、丝毛地毯等。这既是回归自然的思想左右,也是预防医学等发展的产物。
&&&&&&&&&&&&&&&&&&&
急性腰扭伤
●病 因:急性腰扭伤是由于姿势不正,或用力过度,腰部活动时没有思想准备而使腰部肌肉用力失调而致。
●症 状:扭伤后立即出现剧痛,甚者倒下不能翻身。疼痛为持续性,活动时加重,休息后也不能消除,伤后次日更甚,止痛药物一般无效。
●治 疗
& 一、内 治
1.虫24克,研成细末,每服6克,1日2次,黄酒送下。能迅速止痛疗伤。
2.爬山虎10克,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用。
3.韭菜60克,黄酒60毫升。韭菜捣碎绞汁,加入黄酒同服。
4.将核桃7枚烧焦外壳后,取仁研细末,用30克红糖调水冲服。
5.生牵牛子4.5克,炒牵牛子4.5克,兑在一起粉碎,分为2份,晚上睡前及早饭前温开水各冲服1份。偶有腹泻,不需处理,药停即止,一般服2份即愈。
6.桔梗30克,研为细末,分为2份,每次服1份,黄酒冲服,日服1次,重症日服2次,服后卧床休息,使局部微出汗。轻者1次,重者3次可愈。
7.麻黄10克,荆芥12克,木香10克,五灵脂12克,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葱白、藕煎水送服,每日3次,轻者一剂即愈。
8.红花10克,鸡蛋2个,将鸡蛋打到碗内与红花搅拌均匀,上锅用油炒熟,不加盐,一次服用,可连用2~3次。
9.取蚕豆大小松香1粒,研细末,放在碗中,取红糖适量放于另一碗中,用黄酒适量煮沸后冲到放松香的那个碗中,再将此酒倒在放红糖的碗中,弃掉凝结的松香块(松香粉遇热即凝成块),一次喝下红糖黄酒汁即可。一般饮后3天见效。每天1次,可连饮3天。
& 二、外 治
1.糯稻秆烧灰,用好酒(或75%酒精)调成糊状,敷扭伤处,甚效。
2.生姜1块,捣烂,去净汁,加入食盐1匙与姜渣调匀。上药外敷患处,用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生姜用量以足够敷受伤面积为度。一般用药2~3次治愈。
3.将面粉煮沸成糊,与醋搅拌,均匀地涂在扭伤处,纱布固定,干后再换,数次后疼痛可明显消失。
4.韭菜洗净,切碎后捣烂如泥状,敷于痛处,韭菜糊厚度以2~3毫米为宜,外用纱布固定。对各跌打损伤皆有效,但有擦伤、出血者不可用。
5.韭菜根6~7个,苎麻根3~4个,葱根4~5个,共捣烂如泥,敷盖于患处,一般3天可愈,未痊愈者可3天后再用1次。
6.生姜、大黄各等份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生姜捣烂如泥,调和大黄粉,外敷于患处,外敷盖塑料薄膜保湿,固定,12~24小时换1次至愈。
7.醋糟炒热装入缝制的小布袋内,热敷患处(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天热敷数次,一般半个月后症状可消失。
& 三、其 他
1.取患腰对侧的内关穴,直刺深度0.5~1寸,每5分钟左右捻转一次,每次10~20分钟,进针后嘱患者轻轻活动腰部。尽力呼吸吐纳(此时局部可有麻、酸、胀感向后臂肘部放射)。有效率99.6%。
2.点太冲穴。
3.指压法:先找出压痛点,用拇指尖在腰背部进行揉压,有明显的酸、胀、痛、麻感处就是压痛点。如压痛点在腰背部正中线上,可指压人中穴3~5分钟。如压痛点在正中线两旁,可取腕骨穴。左侧扭伤取右侧腕骨穴,右侧扭伤取左侧腕骨穴,用拇指尖紧压,顺时针方向旋转3~5分钟。如果找不到明显的压痛点,应同时按压人中穴及两侧腕骨穴。此法简单易行而有效,可自治,也可请他人帮忙。
4.硼砂少许,研极细粉,取药粉少量,点两眼角(内眦)或眼的上下左右四角,腰痛即松。3分钟1次,连点3次。
&&&&&&&&&&&&&&&&&&&
肩关节周围炎
●病 因: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变和非特异性炎症。多发生于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真正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与肩周软组织劳损、退变、肩部急性创伤、上肢长时间固定制动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
●症 状:肩部自发持续疼痛,常呈慢性进行性发病。尤以穿&衣、梳头及夜间疼痛为著,上举功能受限,肩周压痛&明显,肌肉无力或萎缩。
●治 疗
& 一、内 治
1.肩凝汤:当归、丹参、透骨草、生地黄各30克,桂枝、香附各15克,羌活18克,水煎服。冷痛较剧者加制川乌、草乌各9克;热痛者加忍冬藤60克,桑枝60克;刺痛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气虚者加黄芪18克;顽固难愈者加蜈蚣、地龙各9克。30剂为1个疗程。
2.桑椹250克(鲜品500克),木瓜100克,大枣50克,冰糖100克,用白酒3000毫升浸泡,密封,半月后即可服用。每天2次,每次15毫升。可滋阴补血,祛风除湿,通络活血止痛。对肩周炎尤其适宜。
3.五加皮60克,老母鸡1只(去头足及内脏),加水炖熟,吃鸡喝汤。待症状缓解后,每隔3~5天再服用1次。对体虚,风寒湿日久引起的肩臂、腰腿痛有良效。
4.草乌、川乌、金银花、苍术、乌梅、伸筋草、羌活、怀牛膝、乳香、没药、甘草各10克。上药加入白酒500克,密封,埋入地下7天,取出可饮用。每次服用半盅,早晚各1次,若无不适,可逐渐加量,若有不适可减量。适用于风寒湿痹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痛,肌肉痹痛,顽固性肩、颈、臂疼痛。
5.取山萸肉、黄芪各30克,葛根、鸡血藤、白芍药各15克,五加皮、桂枝、炙甘草各10克,白花蛇6克,葱白带须1根,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6~12剂。
& 二、外 治
1.朴硝50克,马钱子100克,黑老虎10克,煎水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3~5天为1个疗程。
2.醋糟炒热装入缝制的小布袋内,热敷患处(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天热敷数次,一般半个月后症状可消失。
3.生川乌30克,生草乌20克,天南星30克,半夏30克,上药共研细末,浸泡于50%的白酒中,酒约500克,7天后可搽疼痛处,每天数次。
4.仙人掌去刺捣烂成泥,贴在患处,外包一层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每天1次。对仙人掌过敏者禁用。
& 三、其 他
& (一)耳针疗法
取耳穴肩关节、肩及肾上腺点埋针,3日一换。
& (二)艾灸疗法
取阿是穴为主,配以天宗、臑俞、尺泽、曲池等穴,每天灸5~10分钟,每日1次。
& (三)按摩推拿疗法
以揉、手法在患肩周围施行3~5分钟,点按,弹拨阿是穴及肩髃、肩髎、天宗等穴,牵抖患肢并行被动外展、上举、内收、背伸等动作以能耐受为度,搓肩周及患肢1分钟,以拍打患侧肩周,肩颈及肩脊处10余次为结束,每日1次。
& (四)武术疗法
太极拳,动作幅度由小而大,每日早晚多次。
& (五)刮痧疗法
取患侧肩脊处自上而下,颈肩处由颈至肩峰,肩周由肩峰向三角肌止点及肩胛骨下角方向刮拭,以皮肤潮红或见瘀斑为度,每周1次。可酌用油类介质以避免皮肤刮损。
许多人在吃药期间忽略了戒烟。大量研究证明,吸烟不仅会危害健康,而且会干扰药物代谢,降低药效,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离不开肝药酶的作用,而烟油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可增强肝药酶的活性,加速一些药物的代谢和灭活,使其作用时间缩短、药效大打折扣;吸烟还会明显的延迟胃排空时间,使幽门收缩能力下降而影响药物疗效;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刺激人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使药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进而蓄积中毒;此外,一天吸烟超过10支,还会大大影响到人体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这也会对药效产生一些间接的影响。
医学研究表明,疗效明显受到吸烟影响的药物主要有以下10类:
解热镇痛药:如去痛片、优散痛等,吸烟会加速该类药物代谢。
抗凝血药:如肝素、华法林等。吸烟人的肝素血浆半衰期比不吸烟人短,且血液浓度下降加速,从而影响药效。
胃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会因吸烟使血管收缩,并延迟胃部的排空时间,减慢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速度。
平喘药:如茶碱,吸烟能加速药物的代谢。
治心血管疾病药:如心痛定、阿替洛尔等,会因吸烟导致血药浓度下降。
胰岛素:因吸烟影响药效而需要增加药量,如吸烟人比不吸烟的人要多使用15%~30%的胰岛素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利尿药:如呋塞米,会因吸烟导致在血液中的药浓度下降,减弱利尿的效果。
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因为吸烟而直接导致避孕的失败,还会增加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止痛麻醉药:吸烟会影响该类药物效果,降低镇痛作用,还会因为药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而导致药物蓄积中毒。
精神治疗药物:吸烟可降低阿米替林、多虑平及氯丙嗪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从而使精神治疗药物的药效降低。
因此,用药期间最好戒烟,特别是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及癌症的病人。
  很多人都知道喝茶会降低药效,尤其是中药。不过,有些中药如果搭配茶服用,药效会更好。
  清热败火:如金银花,夏枯草等。这些药物可加入茶中饮用,起到清热、败火、解毒的作用。注意喝的茶不宜过浓。
  滋阴润燥:如枸杞。龙井、碧螺春等绿茶有吸附作用,可能降低枸杞的药效。不过,体质偏热的人在干嚼15~40粒枸杞后,如果喝点乌龙茶,能够更好地滋阴润燥,保健肺部和肾脏。
  疏风:如苍耳子。能疏风邪、通鼻窍、止头痛的苍耳子、辛夷花、薄荷叶、白芷等中药材,在服用后搭配淡茶调服,能缓解过敏性鼻炎。
  活血止痛:如川芎。防风、川芎、白芷等药材组成的药方服用后应搭配淡茶调服,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感冒、头痛、头晕、鼻塞等症状。
  需要提醒的是,配药服用的茶应选择经由文火烘烤的铁观音、大红袍等乌龙茶,或是某些高山茶。喝茶时还要遵医嘱降低茶的浓度及饮用量。
  有些中药虽可配茶服用,但用法和用量仍应参照医生的指导。含有这些成分的中成药,最好仍用温开水冲服。多数滋补类和含铁较多的中药不宜和茶同服,否则可能影响吸收。
大枣:味甘性温,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佳品。适合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贫血萎黄、肺虚咳嗽、四肢无力、肝炎、高血压等症。
山楂:老年人经常吃山楂,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苹果:苹果汁治腹泻,空腹吃苹果可治便秘。饭后吃苹果帮助消化,预防反胃。
香蕉:可预防高血压,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并有利于消除紧张状态,还可防便秘。
柿子:捣烂挤汁服用,可治高血压。
生梨:生梨加冰糖煮服治顽咳。生梨捣烂加蜂蜜服,可治声音嘶哑。
葡萄:生葡萄捣烂滤过取汁,熬调,加熟蜂蜜少许一同服用,每次适量,可除烦止渴。
板栗:板栗有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石榴:石榴皮30克用水浸泡,煎汁服,可除绦虫,石榴皮研末加红糖可防久泻不愈。
甘蔗:甘蔗汁50毫升,苹果汁50毫升,蜂蜜30毫升,早晚空腹饮用,可治便秘。甘蔗汁100毫克,鲜白茅根汁50克,调匀后分两次服用,可治疗鼻出血。甘蔗汁加生姜汁1杯,缓缓饮下,可治疗妇女妊娠期呕吐。
作为秋季人体最脆弱的脏器,肺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由于人的肺部“喜湿恶燥”,一旦燥邪入侵,肺部很容易受伤。
&&秋风、秋雨、落叶、凄凉,常给人一股肃杀之气,尤其是天气突变时,令人生愁。因此,秋季情志养生的重点是避免悲伤情绪,让自己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乐观愉快。传统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大笑能使肺扩张,还可以清洁呼吸道“浊气”。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跟着流动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取得充足的氧气。
&&药补则应适当配以养阴生津润肺的中药,这些药物种类较为丰富,如西洋参、太子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百合、杏仁、天花粉、芦根、白木耳、黑木耳、龟板、鳖甲、地黄等。下面介绍一些养肺中医药膳:
&&百合杏仁赤豆粥(清肺火):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许。先将赤小豆洗净,加水适量,与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锅内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热即成。适用于肺阴虚,虚火旺盛,素有口干、口苦者。
&&枇杷梨皮川贝饮(润肺止咳):枇杷叶15克,鲜梨皮15克,川贝10克。以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饮。适用于肺热,口干咳嗽者。
&&黄芪山药粥(补肺气):黄芪30克,山药30克,粳米50克。先用水煮黄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药、粳米做粥,晨起空腹食用。适用于肺气虚,容易感冒者。
  秋季主气为燥,燥邪当令。秋分后,天气转凉,主要为凉燥伤人。
  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易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如便秘、感冒燥咳、情志抑郁等,这些病症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病复发。有资料表明,50%以上的中风患者在秋末发病。因此,根据秋季的发病特点,心脑血管病患者尤宜重视防秋燥,“燥者润之”,努力避免秋燥伤人。&&&&
  防便秘&&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讲,大便秘结会使腹部胀气,膈肌抬高,心脏血液回流受阻,使患者出现不适。用力排便时,体循环压力增加,有突发心脑血管病的风险。秋季天气干燥更宜多饮水,有利于排便。食物不能过于精细,应增加纤维素含量较多的蔬菜和水果,适当摄取粗糙而多渣的粗粮,如薯类、玉米、标准粉等。富含油脂类的食物、蜂蜜、核桃肉、黑芝麻、松子仁等都有利于本病的预防和治疗。身体较壮实,但时有身热、口干口臭、舌苔黄燥者,可选中成药麻子仁丸、青宁丸等。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排便,不要抑制便意。&&&&
  芝麻粥&&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后磨成细粉,待粳米煮成粥后拌入芝麻同食,适合于头晕目眩、大便干结者食用。&&&&
  防感冒燥咳&&秋季寒暖反复无常,使人防不胜防。且秋季空气干燥,可使气管、喉、肺等呼吸道弹性降低,纤毛活动减少,排出异物的功能减退,使得“燥邪”易于犯肺,因此秋季是感冒咳嗽的多发季节。如果心脑血管病患者在这方面疏忽大意的话,就很容易引发原有疾病。有心脑血管病的人不宜“春捂秋冻”,应及时根据气温下降增添保暖衣物。《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平时坚持适度锻炼,以微微汗出为度,可增强体质,御燥抗病。用两手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约0.5寸,鼻唇沟凹陷处),有助于保持鼻腔湿润,预防感冒。注意控制饮食,吃得清淡些。&
  梨子粥&&梨子2只,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待粥煮好后放入冰糖50克,吃梨食粥。该粥具有良好的润肺御燥止咳功效,可作为秋令常食保健食品。&&&&
  防情志抑郁&&秋季气候干燥,易使人心烦意乱。由于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使人触景生情,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垂暮之感,如再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导致心情抑郁。人的精神状态时刻影响着心脑血管的功能,情志不畅易引起脏腑失调,气血阻滞,正气相对减弱而发病。在生活中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其次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定点休息,防止过度疲劳。亦可登高远眺,外出旅游,饱览胜景,以陶冶情操、稳定情绪。秋天的精神调摄对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复发有着重要意义。&&&&
  菊花粥&&菊花3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取汁再煮成粥,菊花具有散风疏肝明目等功效,对心脑血管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病 因:本病又称颈肩综合征,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椎间盘组织或骨与关节发生退行性变,导致邻近的神经、脊髓、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所产生的各种症状。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
●症 状:颈项、肩臂痛、四肢痛麻,尤以上肢为著,部分病人可有头晕、头痛、耳鸣、耳痛、视物不清、吞咽困难等。
& ●治 疗
& 一、内 治
&1.桑椹250克(鲜品500克),木瓜100克,大枣50克,冰糖100克,用白酒3000毫升浸泡,密封,半月。
& 二、外 治
1.梅花针疗法:取大椎、大杼、肩中俞、肩外俞。每次选2个穴,用梅花针叩打,使皮肤发红并有小量出血点,然后拔火罐,如能拔出少量瘀血则疗效更佳。
2.耳穴压豆法:选择颈椎耳穴相应部位,前后对称贴压王不留行子,3天换贴1次,并酌情进行耳穴局部按摩。双耳贴压10次为1个疗程。
3.选用颈夹脊穴及压痛点等,每次用艾条施灸10~20分钟,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
4.按摩推拿颈部,采用舒筋手法:点压、拿捏、弹拨、按摩等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手法,每穴20分钟,每次推拿应以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手法要轻柔稳重,力量逐渐深透。
5.刮痧法:用刮痧板拭后颈项三线,加风池、肩井,再刮外关、气海及手三阳经或足三阳经穴。
6.药枕:当归、羌活、藁本、制川乌、黑附片、川芎,赤芍、红花、血竭、菖蒲、灯心草、细辛、桂枝、紫丹参、防风、莱菔子、威灵仙各300克,乳香、没药各200克,冰片20克。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和入冰片,装入枕心,令患者枕于头项下,每日使用6小时以上。3个月为1个疗程。
7.醋糟炒热装入缝制的小布袋内,热敷患处(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天热敷数次,一般半个月后症状可消失。
8.生川乌30克,生草乌20克,天南星30克,半夏30克,上药共研细末,浸泡于50%的白酒中,酒约500克,7天后可搽疼痛处,每天数次。
9.仙人掌去刺捣烂成泥,贴在患处,外包一层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每天1次。对仙人掌过敏者禁用。
&护】不可长期伏案工作,伏案工作期间应定时活动颈部,平时要参加体育锻炼。
●病 因:落枕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或感受风寒而导致。
●症 状:颈项部强直牵引作痛,俯仰、转动不灵,并向一侧歪&斜而加重,颈肌紧张,压痛广泛。
●治 疗
& 一、内 治
&木瓜1个,挖洞去瓤,加入乳香、没药各8克,合好,上笼蒸3~4次,捣烂如泥。每服9克,黄酒1杯温服下。
& 二、外 治
1.葱白、生姜各适量捣烂,炒热,包布敷熨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2.生桃叶布袋包好水蒸煮后,热敷颈部。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
3.醋糟炒热装入缝制的小布袋内,热敷患处(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天热敷数次。
4.仙人掌去刺捣烂成泥,贴在患处,外包一层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每天1次。对仙人掌过敏者禁用。
& 三、其 他
1.用王不留行子,取耳穴神门、肩、颈及上肢相当部位,按耳穴压豆法常规操作。2天换1次。通常1~2次即可缓解。
2.将大黑豆适量蒸熟装入枕袋,以患处枕在上面,每天不少于6小时。
3.取冰块适量,隔毛巾用手握住冰块贴于患处推动摩擦,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数次即愈。
4.将硼砂适量置于干净瓦片上,煅去水分,放在地上露一宿出火毒,再研成极细之粉末。装贮备用,施治时取少许点眼内角。点后,双手擦热,反复按擦颈部,一般1~3次可愈。
  多数疾病都有预兆,只是我们不够重视,往往当疾病成为事实,回想起之前身体发出的信号,才恍然大悟。
  小症状可能积累成大病
  身体失衡是疾病从量变到质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比老百姓常说的“亚健康”范围更广。身体失衡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难受、有症状,却查不出异常,诊断不出病来,也不知道到哪儿去看病;还有一类是身体没感觉,但检查指标有一系列异常,又达不到诊断标准,比如血糖升高但没到诊断为糖尿病的程度。
  临床上第二类人非常多,表现多样,比如慢性疲劳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交替进行,或者经常腹泻)、过劳肥(压力大、心理紧张、想靠吃来解决问题)、睡眠障碍(早醒、睡眠轻、多梦、入睡难、睡完很累)。其实,这些小表现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很大的问题。比如我曾经诊治过的一名肿瘤病人,最初表现为皮肤瘙痒,当皮炎治了很久,一直没效果,后来才发现是肿瘤引起的。
  上述现象告诉我们,疾病是身体症状慢慢积累的过程,如果不干预症状的积累,就可能会变成真正的疾病;如果干预它,有可能会恢复正常,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中医称这个过程为“治未病”,即采取预防手段防止疾病发生。现在人们讲究用贴敷法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这就是一种提前预防的方法。
  4个表现预示身体失衡
  1.寒热。是否喜欢凉或热,是否怕冷或怕热。比如,遇冷、一吹空调或早晨起来见风,疼痛或其他症状就加重,就属于寒热。
  2.虚实。虚实可判断体内的能量和邪气。虚是能量不足,比如萎靡、乏力;实是能量过盛,比如老喜欢吃冷饮、声音洪亮、爱发火。
  3.面色。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望居首,很重要。肝开窍于眼,肾跟耳有关,舌头和心脏有关,鼻子和肺有关,五脏六腑都反映在脸上。面色萎黄、不光滑、晦暗一般是虚;有黄褐斑的女性可能有妇科病或长期精神压抑;长痘部位也说明一定问题,长在嘴周围预示胃肠热,脑门是肺热,两腮是肺热或肝热;口唇发紫,说明身体微循环差,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
  4.浮肿。有些虚胖的人,说话爱搭不理的,问一句说一句,情绪不是特别好,多半是虚证,原因多与脾有关。
  痛、肿、麻、痒、凉、胖预示啥问题
  1.痛。身体偶尔疼痛是正常的,但莫名地疼痛持续几个月,或疼痛不断加重,就应引起注意了。例如游走性疼痛,可能是风湿、类风湿、皮肌炎、硬皮病等。
  2.肿。肿分为可凹性的(即用手指按压后会出现凹陷)和不可凹性的(即用手指按压后不出现凹陷,或能恢复正常)。比如早上起来眼皮肿,双眼皮变成单眼皮。有些人是偶尔发生,活动一下就好了,可能与更年期、月经前期有关,不必太在意。有些人长期如此,就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尽管尿道没有症状,也会反映为眼皮肿。
  3.麻。颈椎病、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高黏稠血症等,都有可能导致身体发麻;脊髓脱髓鞘样改变、腕管综合征(即“鼠标手”),也有可能导致麻木。很多人不重视发麻这一症状,进而从一个病发展到另一个病。比如高黏稠血症,就是血栓的高发危险因素之一,很多心梗、脑梗的患者之前都有过麻的表现。
  4.痒。大部分的痒都是皮肤问题,但是中医认为病在血,发于肌肤,肯定是内在有问题。比如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就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若内脏或其他系统出问题,比如溶血性贫血、糖尿病、消化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也会出现痒的症状。
  5.手脚冰凉。许多人一年四季都手脚冰凉,这在临床上分三种情况:一是脾虚型。这样的人往往吃饭不规律,能量不足,导致脾阳虚。脾主肌肉四肢,所以会手脚冰凉。他们往往比较瘦、穿得也少。二是肾阳虚型。这类人一般年龄偏大,穿得多,但还是手脚冰凉。这是因为肾阳虚导致全身能量利用有问题。三是肝郁。这样的人往往胸闷、爱生气,女性偏多,原因往往是气积郁闭。
  6.突发性肥胖。短时间内饮食并没有增加很多,人却变得肥胖,人们往往称之为过劳肥,其实这就是一个失衡的表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肥胖的诱发因素,很多人是“腹型肥胖”,即内脏型肥胖,肚子大,它是心脑疾病易发因素的基础。
  许多小毛病不注意,或看不对科、找不对医生,就可能变成大问题。比如上面说的肝郁导致的手脚冰凉,西医认为这不是病,但有很多人会慢慢演变成雷诺氏症,就发展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了。因此,对身体这些小毛病置之不理,就可能积酿成真的疾病、严重的疾病。
  实际上,除了传染病和外伤,其他的疾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的过程。及时的诊治预防,完全可以打破很多疾病的进展,把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使身体恢复正常。例如西医对上面说的手脚冰凉没办法,但中医就可以用加味逍遥散治疗,能疏肝健脾。还可以用柴胡疏肝散,它主要以疏泄为主。面色过红的、脾气急躁的,还可以用一点龙胆泻肝,先把火降下来。
开心老汉注:本文转自老阿更的360个人图书馆藏文&
谨此致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一三八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