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菌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有荚膜株菌才能引起致病是否正确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艾弗里实验设计思路: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RNA、脂质等一一提纯,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通过实验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R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应设置对照组,即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解:A、与DNA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中有R型细菌和S型细菌,所以有的具有荚膜,有的不具有荚膜,A错误;B、与蛋白质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都不具有荚膜,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C、比较各种混合后所倒的平板,与DNA混合的那一组既有具有荚膜的菌落,又有不具有荚膜的菌落,其他组均为不具有荚膜的菌落,说明S型菌株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从而使艾弗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与多糖混合后所倒的平板没有出现具有荚膜的菌落,说明多糖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具体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再作出准确的判断.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是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物质e是.(2)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CO2的供应,则叶绿体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填字母)(4)较强光照下,①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  )
A、酶、氨基酸、抗体B、胰岛素、抗体、DNA聚合酶C、雄性激素、载体、酶D、维生素D、受体、雄性激素
科目:高中生物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以特定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呈现出复杂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碳链为骨架的蛋白质,构成了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B、失去结合水的小麦种子,用水充分浸泡后仍能萌发C、盘曲和折叠的蛋白质肽链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D、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依次代表细菌、衣藻、木耳、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这种物质或结构是(  )
A、核糖体B、染色体C、DNAD、核膜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型生物都属于生产者,如硝化细菌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食草动物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如大肠杆菌D、能量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科目:高中生物
某DNA片段的碱基组成中,若A占32.8%,则C和T之和应占(  )
A、50%B、17.2%C、67.2%D、65.6%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是第一种被发现的动物激素.B、生长激素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植物激素.C、激素往往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但甲状腺激素可以动员几乎全身所有细胞.D、CO2是动物呼吸的调节因子,属动物激素;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属植物激素.24小时报名咨询电话:010- / 400 650 1888
当前位置:&&&&&& > 信息
肺炎链球菌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11:24 来源:&    【
】【】【】
肺炎链球菌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1.肺炎链球菌主要致病物质
(1)肺炎球菌溶血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荚膜(主要致病因素,具有抗吞噬作用);
(3)紫癜形成因子,使试验动物产生紫斑及皮肤出血。
2.肺炎链球菌所致疾病为大叶性肺炎,可继发胸膜炎、脓胸,也可引起中耳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基础医学理论相关栏目推荐
36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6分)肺炎双球菌有多种株系,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可致病(...”,相似的试题还有:
(9分)肺炎双球菌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败血症,已知有许多不同菌株,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能引起疾病,这些有毒菌株在每一细胞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保护它们,使它们不被宿主正常的防御机构破坏。请就下面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R型(无荚膜无毒菌)  && 小鼠→健康B.S型(有荚膜有毒菌)  &  小鼠→败血症(死亡)C.高温杀死S型菌    小鼠→健康D.活R型菌+高温杀死S型菌  & 小鼠→败血症(死亡)(1)从D组实验中的小鼠体内可以分离出____型菌。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通常要用____(仪器)观察。(2)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的S型细菌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物质。(3)1944年艾弗里等科学家从S型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等成分,分别与R型菌一起培养,结果发现:①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将混合物注入小鼠体内,可使小鼠致死,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多糖荚膜与R型活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______,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____菌。③如果将DNA酶注入活的S型细菌中,再将这样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小鼠致死,原因是____________。④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所谓的“转化”是指从S细菌中提取转化因素处理R细菌,使R细菌获得S细菌的某些遗传特性。这里的转化因素是________。
据下列资料分析回答。资料一:1928年,英国医生格里菲斯想研制出抗肺炎双球菌的疫苗,他选择了两种肺炎双球菌进行了如下实验:第一组:将活的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第二组:将活的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第三组: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第四组: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检查死鼠心脏中所存在的细菌加以分离和检查,发现它们竟然都是S型!资料二:预防人感染肺炎双球菌,可接种的疫苗由含有23种最普遍的肺炎双球菌的多糖荚膜混合组成,目前上市使用的这种肺炎双球菌疫苗可以涵括己开发国家85~90%以上的侵袭性菌种。该疫苗对囊括的23种血清型以外的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感染,并无预防效果。(1)人接种疫苗后,不能预防23种血清型以外的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壁主要是由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组成B.与酵母菌不同,R型、S型细菌均没有由核膜围成的细胞核C.格里菲思的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肺炎双球菌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3)在第四组实验中,R型转化形成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性状是稳定遗传的,说明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其变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4)结合免疫学的知识分析:将第三组实验后的小鼠培养一段时间,再将R型活菌与S型死菌混合后注入该鼠,请预期实验结果,并解释原因。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引起人或动物患肺炎或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下图表示1944年美国学者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请回答:(1)实验A,鼠患败血症死亡。以后各实验中,老鼠的情况分别为:B. 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__。(2)不致病的肺炎双球菌接受了,使它的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3)肺炎双球菌的毒性由荚膜引起,荚膜是一种毒蛋白,这说明蛋白质的合成由______________控制。(4)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学基础2014春第三套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免疫学基础2014春第三套作业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