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陕北中学65届高中毕业50lol4周年庆典典活动怎么没有介绍呢?

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
南菁百卅华诞庆典记盛
发布于: 15:38:31
南菁百卅华诞庆典记盛
在秋意浓浓、硕果累累的激情十月,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迎来了她的一百三十华诞。为方便广大校友回母校参加庆典活动,同时更好地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经江阴市委、市政府同意,南菁中学的校庆时间将从原定的10月27日提前至10月7日。
南菁校庆牵动着南菁校友的心,他们情系南菁,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母校的关注和祝福,以自己的行动为母校校庆谱写了动人的前奏。
48届校友中,有三位曾是同班同学的耄耋老人,他们分别是沈鹏、顾明远、邢秀华,他们将毕生收藏的珍贵文物、中外名家书法绘画精品及个人创作的艺术作品和学术著作捐给母校,设立三座艺术馆(书屋),这一感人事迹如今已在家乡和母校师生中传为佳话。沈鹏艺术馆已经于2011年4月开馆,明远书屋、邢秀华书法艺术馆则在校庆当天揭牌开馆。如今,三座艺术馆(书屋)不仅是文化南菁的重要标志和学校宝贵的课程资源,更是母校师生心中的一座座高耸的人格丰碑。68届校友,原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党组副书记金立群对母校充满感情,写母校生活回忆的文章洋洋万言,且前后反复修改。
写回忆文章的校友还有许多,既有三、四十年代的老校友情深意长地怀念当年的青葱岁月,也有二十一世纪的毕业生笑谈自己的良师益友。最后,学校选取八十五篇文章编成一本书,名为《璀璨星空》,由顾明远校友作的序。
得知校庆的消息,北京校友会、上海校友会、南京校友会的广大校友纷纷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母校校庆。北京校友会邵卫东等校友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组织校友为母校拍摄校友专题视频,向母校校庆送上一份别致的祝福。
一大批校友,为了支持母校发展慷慨解囊,在母校设立奖学金或捐赠物品。原常州市委书记王伟成校友组织陈宗年、周哲等一批80年代的南菁校友共筹集资金1000万元设立伟成师生教育基金会,用于奖励南菁师生。身在江阴的王成、王晓奕父女均为南菁校友,在校庆前夕捐赠数十万元礼品,为母校校庆送上自己的心意。
一批刚刚毕业的南菁校友在韩榕、孙菁歌等人的带动下,在母校130周年校庆前夕在网上发起了&为你庆生&的祝福活动,世界各地的南菁校友参与了这一活动,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举着一块&祝福南菁130&的宣传板,拍一张照片上传到&为你庆生&的小站。这一活动得到海内外上万名校友的响应,学子们对母校的思念和祝福感人至深。这批年轻的校友还为母校校庆创作歌曲,为母校校庆拍摄祝福视频。
10月6日15:20,在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举行了江阴伟成师生教育基金会成立大会暨颁奖仪式。
10月7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南菁130周年校庆庆典大会在山湾新校区隆重举行。校门口彩球凌空,旌旗招展,人潮涌动,鼓乐喧天。300位高一学生志愿者穿着整齐的校服,组成迎宾和导游队伍,有的肃立大校门、大礼堂、艺术馆等两旁笑迎各位校友、领导和来宾,有的在正学亭、碑廊、钟楼等景点给各位来宾作讲解工作。大礼堂门前,初中部的军乐队鼓声震天,号声嘹亮。大会主席台背景是校友沈鹏书写的&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建校130周年&巨大字幕。会场挂放着& 同心协力建设魅力南菁,开拓进取打造教育名市&的巨大横幅。主席台两旁的电子屏幕上,播放着学校专题片和校友祝贺母校建校130周年的视频。2000多位校友与嘉宾济济一堂,共襄盛典。
在主席台就坐的嘉宾有: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70年代初曾在南菁工作、现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吴新雄,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卫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原副市长、政协副主席左焕琛,中共无锡市委常委、市长朱克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胡金波,中共无锡市委副书记、江阴市委书记蒋洪亮,原,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明,中共江阴市委副书记、江阴市人民政府市长沈建,原江阴市委书记翟怀新,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国权,江阴市政协主席薛良,无锡市教育局局长陆卫东,中共江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孙英,现中共江阴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冯爱东,江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龚振东,江阴市政协副主席、江阴市教育局局长陈兴初,驻澄部队首长有:中国人民解放军63680部队参谋长程宇锋,中国人民解放军73035部队政委陆晨光。
领导、嘉宾还有:南菁创始人黄体芳的后人、北京移动管理学院处长黄小宗,南菁书院校友、南菁中学校董、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副总理黄炎培的儿子,全国政协委员、北大教授黄方毅,南菁校友、曾任
校友代表有:37届校友,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教授陈鸿珊, 45届校友,上海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国家一级指挥曹鹏 ,48届校友,著名书法家、评论家、诗人、编辑出版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48届校友,著名教育家,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48届校友,著名书法家、浙江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邢秀华,52届校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推进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汪南豪,56届校友,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空军司令部原参谋长徐俊宝少将,57届校友,原上海同济大学党委书记王建云, 58届校友,原苏州市副市长陈浩,61届校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副政委陆锡良,61届校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部某基地原司令员郑洪涛少将, 62届校友,南京军区八一医院原副院长兼全军肿瘤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叶玉坤,62届校友,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教授周定标,63届校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郭嘉诚,63届校友,原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第三航务工程局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华耀良,65届校友,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后勤工程学院原副院长包楚忠少将,68届校友,原财政部副部长,现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金立群,73届校友,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董事长俞亚鹏,79届校友,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分配局副巡视员刘建平,80届校友,中共江阴市委常委、临港新城管委会主任徐冬青,83届校友,江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费平,85届校友,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刘国洪,87届校友,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霞,90届校友,中共崇安区委副书记、崇安区人民政府区长李秋峰,南菁中学历任校长邹石溪、虞德范、夏锡良,南菁中学校长、党委书记过建春。
参加庆典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南菁历届校友中,有四五十年代毕业的前辈学长,也有今年刚刚离校的大一新生;有离开南菁多年,为南菁的过去作出巨大贡献的老领导、老教师、老职工,也有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立志为南菁的未来创造新辉煌的新园丁。
参加本次庆典活动的还有来自江阴市四套班子的其他领导,江阴市的老领导,江阴市各部委办局和各乡镇的领导,省内外各兄弟学校的领导,国外友好学校的代表,江阴市各大企业集团和各事业单位的领导,解放军驻澄部队的官兵代表,省、无锡市和江阴市各新闻单位的朋友,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朋友,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其他朋友。大礼堂座无虚席,增设的200多个临时座位也迅速满座。
9时整,过建春校长宣布大会开始,高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会司仪宣读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德国圣布拉辛高级文理中学、发来的贺信,以及53届校友,东海舰队副司令、海军少将陈庆季、三七届校友、首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许学彦、发来的贺电,发来贺信的还有江苏省教育厅、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等教育行政、学术机构,还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数十所国内著名高校,还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美国明泉中学等近百所国内外著名高中。
&张怀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130年来,南菁中学的办学历史引人瞩目,在全国屈指可数,在沧桑变化中积累起来的睿智思想、深厚文化更是江水长流、奔腾不息。学校以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良好的校风、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异的办学成绩而享有盛誉。130年来,南菁中学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国家发展和地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真正做到了百年树人、成名立业、英才辈出、服务国家,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和赞誉。
&&& 黄莉新在讲话中说,南菁中学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教风学风、鲜明的办学特色,薪火相传、与时俱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是无锡推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杰出代表。当前,无锡正处于加快打造&四个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希望南菁中学以130周年校庆为新的起点,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希望南菁中学的师生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拼搏、勇攀新高,续写南菁中学教学相长、人才辈出的新篇章,再创敬业博学、教书育人的新辉煌。
&&& 蒋洪亮在讲话中说,南菁中学历经130年的风雨洗礼,学校的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水平不断提升,长期以来形成的追求卓越、质量一流的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为国家繁荣昌盛和地方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当前,江阴正在加快打造&教育质量过硬、高位均衡发展、名校名师汇聚、动力活力充沛&的人民满意的教育名市。作为江阴的龙头学校,南菁中学理应站在最前列、当好排头兵,引领江阴教育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他希望南菁中学以此为契机,以开放的理念办好学校,以现代的眼光塑造学生,为地方、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江阴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南菁中学的建设和发展,与社会各界一道,同心协力、倍加呵护,努力把南菁中学这块江阴教育的第一品牌擦得更亮、打得更响。
&& &市长沈建主持庆祝大会。会上,校友代表、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金立群,高校代表、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兄弟学校代表、金陵中学校长邹正,国外友好学校代表、美国教育部前副部长、洛杉矶市副市长雷蒙&柯蒂斯和在校学生代表分别作了情感深挚的发言。会上,还举行了著名书法家、校友沈鹏向南菁中学的捐赠仪式。由著名教育家、校友顾明远捐赠的明远书屋和著名书法家、校友邢秀华捐赠的邢秀华书法艺术馆也同时揭牌;沈鹏、顾明远、邢秀华三位校友被南菁中学授予&回馈母校、造福桑梓&突出贡献奖。
&& &庆祝大会后,举行了南菁中学校史馆启用仪式。过建春、顾明远、沈鹏、邢秀华、陈鸿珊、黄小宗、黄方毅、陆健健等为校史馆揭牌。
&& &中午,学校在食堂用自助餐的简朴形式招待了各位校友与来宾。学校增给校友的纪念品有:2个光盘,分别是《校友录》和《魅力南菁》;4本书,学校的发展介绍《见证新南菁》、校友回忆录《璀璨的星空》、彩版的《校庆纪念册》、《沈鹏书历代名人诗词》,还有一套校庆纪念书签,朴素珍贵,意义非凡。
7日下午,校友们参观了碑廊、校史馆、沈鹏艺术馆、明远书屋、邢秀华艺术馆,学校开放菁英楼,给各届校友提供聚会、联谊的场地。校友们在校园里徜徉,在树荫下叙旧,唤起年少时的记忆,感慨母校的发展。
7日下午2:30,三位校友的学术报告会同时开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金立群校友的报告主题为《我们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在大礼堂举行;海康威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年校友的报告主题为《创新与发展》,在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沈立校友的报告主题为《拣择的智慧&&年轻学子与家长如何进行人生选择的建议》,在国际交流中心二楼举行。精彩的学术报告,为在校学生打开了新的视野。
7日晚7点整,上海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国家一级指挥曹鹏校友亲自指挥的交响乐晚会。现年87岁的曹鹏神采奕奕,他和同学们说,10年后,140年校庆,他还会出席!
当晚,52届校友,火箭专家汪南豪,在学政厅A厅给部分高三学生作了学术报告,介绍我国航天技术的新发展,鼓励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中新社、科技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无锡商报、江苏电视台、江苏广播电台、无锡电台、无锡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都以较大篇幅报道了南菁中学喜迎130周年校庆的盛况,而江阴日报、江阴电视台、江阴电台则对王伟成师生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校友捐馆,明远书屋、邢秀华书法艺术馆在南菁中学建成开放、校庆庆典大会等进行了系列报道。
这是个喜庆的日子、团聚的日子&&远离家乡的游子荣归故里,久别母校的同窗在此重逢,部级、省市的领导和海内外宾朋亲临盛会,可谓群贤毕至,胜友如云。老友重逢,宾主欢聚,唤醒记忆,憧憬未来,其乐融融,其心拳拳。 参加校庆活动的校友和来宾们都感到这次校庆活动热烈、隆重而盛大,无论规模还是影响,都是江阴市校庆史上空前的。因为这是江阴教育的荣耀,是江阴人民的骄傲。
130年风雨同舟,130年沧桑砥砺,这一天,注定是激情涌动;这一天,人们心神凝聚;这一天,青春的梦想在萌芽。本次校庆活动,在校师生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增强了同学们对学校的进一步了解,也让同学们获得了很多向优秀校友学习的机会。他们表示,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今天,他们为南菁骄傲,明天,南菁将为他们骄傲!
版权所有: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第97期《校友通讯》(摘登)
一、国旗下的讲话:光荣荆棘路------钱叶
二、一次美好又有意义的聚会------51&届校友&&严玲璋
三、走向社会(8)郭美美,奥迪斯电梯,动车追尾
——互联网让我们“早熟”------谭民望
四、校史拾遗------吴伟楠
五、阔别62年,如今得团圆------49届班会供稿
六、49届网讯------49届班会供稿
七、北郊同学情谊真------63届校友&&骆全英
八、两张年历片引起的回忆------66届校友&&朱以凡
九、相逢在48年后——探望恩师骆纫声------66届校友&&李刚
十、难忘的一天------63届校友&&沙秀年
十一、献给敬爱的陆绰老师------73届校友&&严高潮
十二、追求笔毫下的魅力------63届校友&&钱沛云
十三、话说绍兴(连载之一)------胡宏才
十四、鸿雁传情
十五、更正
十六、鸣谢
————————————————————————————————————
一、国旗下的讲话:光荣荆棘路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建国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新中国迅速迈入全面发展的正轨,共产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然而,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会有波折,可能走弯路,我们的党和国家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等前进中的弯路。在这关键时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传来了福音,以邓小平为首的共产党人力挽狂澜,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行了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短短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迎来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圆了几代人的统一梦,新中国迈入了腾飞的历史进程。&&
为了对党有更深入的了解,学校组织了各种活动。求是社进行了“中共一大会址”参观的实践活动。记录着重要机密的不起眼的小册子,破旧泛黄的杂志,普通而又厚重的烟斗……在纪念馆里,社员们犹如置身历史的年轮之中,感受着人性的恶与善,回忆着为革命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革命先烈,他们在生命最灿烂的时刻离开了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他们尽管万分不舍却没有丝毫的退缩。他们用满腔热情和滚烫的鲜血给了我们能精彩活着的机会,我们对此除了敬佩之外,更多的是一份感激。高一高二的同学参与了建党90周年的征文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将内心对党的感激和敬佩之情用纸笔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有些同学走近身边的党员,通过采访对于这些优秀党员的入党历程和他们眼中的党有了更多的认识;还有几个幸运的入党积极分子有机会采访了曾经参与过地下党工作的老红军、老革命,听爷爷奶奶讲了那段波澜壮阔,不同寻常的革命历程。在这些活动中,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震动,留给我们无限的思考。
如今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这些都和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时代为己任,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要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作者为本校高二学生、学生社团求是社社长)
二、一次美好又有意义的聚会
51&届校友&&严玲璋
五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我接到了48届晏摩氏女中老校友徐良知来电,得知热心校友会工作的刘方老会长突发脑梗,经住院治疗,现痊愈出院,回家休养,正处于康复中。按照他平时习惯,每周四将返校。这次,他定于6月16日返校等。还提到47届校友经绮华有个建议48届曾经与51届校友2008年一起返校聚会过,希望大家能在这天再次返校。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看看老会长,另一方面,也是校友再次聚会的好机会。这个建议很好,得到了这两届校友的赞同。
6月16日上午,刘方老会长早已到校,校友们也陆续来到,受到了校友会老师们热情接待,在他们的带领下上了新大楼7楼的会议室,老会长招呼我们围坐在会议室的桌子四周。连续几天阵雨和暴雨的闷热潮湿天气,嘎然而止;这时,窗外出现蓝天,一抹阳光进入会议室,大家心情很好,多时不见,相互问候、交流,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真是其乐融融。作为老大姐48届的代表徐良知校友欣然第一个发言,她回忆了中学时代的英语学习,那时的外国教师采用直接法教学,使她能流利地说美国式英语,而且听力及书写等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她认为,以后在北郊中学的中国英语教师也很好,如陈姿艳老师等教学严谨,对学生不仅平时要求十分严格,在考试时要求他们有诚信,有充分准备,既要参加笔试还要参加口试,因此,教学质量非常好。这种好的英语教学传统,一直保持并延续到如今。她本人后来也在母校当了英语教师,很注意继承传统。(我听她说到这里,想起早在80年代中期,我从文汇报上看到一篇篇幅很大的配有照片的介绍英语教师徐良知教学的先进经验及在虹口区公开教学的报道。因此,她本人也是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接着,她提到朱瑞珠老师的语文教学,生动而且很有特色,为同学们打下了良好基础,晏摩氏女中在高中就已经开始学《论语》、《离骚》经典名著了,这是当时到大学二年级才学的内容。朱老师为学生打好了中文基础,一生受益,是我们每位校友共同的感受。她认为母校办学严谨,工作作风踏实,这是教学质量日益提高的关键,也是北郊中学具有良好口碑的原因。她祝愿北郊的未来更美好。接着,我作为51届校友的一份子,代表在座校友先感谢刚康复就来参加我们聚会的老会长,并祝愿他尽快康复!再是回忆起三年前,我们曾经与48届校友同时返校,一起参加了111周年的母校校庆,那一年正好是48届校友庆祝毕业60周年;而巧的是今年却是我们离校一个甲子年了,现在又聚在一起了,看着人数比上次又少了几位,加在一起仅8位,柱拐杖的倒是多了两位,身体健康随着年龄增加成反比,这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真是感慨万分!因此,对于我们来说,要更加珍惜每一次的聚会!回顾我们从离校到现在的历次聚会,虽然时间间隔长短不一,规模大小又有别,但绵延不断;其中,有近半个世纪,我们和班主任朱瑞珠老师经常相聚,保持密切联系;这位在校时被低班同学亲切称呼为“妈妈同志”的老师,她既是受尊敬的师长又是我们的朋友!几十年来,她在工作上的认真负责、严谨踏实,在学习上的努力进取、奋发向上,她与人为善、团结友爱,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文质彬彬和高雅气质。无形中影响和感染了我们。难怪解放初,我们参加全区各校学生举行大型活动时,人们会一眼认出我们是来自晏摩氏女中!接着校友会刘方老会长说了两点:一是,北郊中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正确,而且具有坚持不懈、认真负责、严谨踏实和钻研进取的精神,长期来,在师生中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如果在校外,人们根据校风就可分辨出哪些学生是北郊的,哪些不是北郊的学生。因此,北郊通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一所区重点学校进而成为如今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然而,他认为校风不是一蹴而就的,北郊是传承了沪江附中和晏摩氏女中的校风,再加上北郊中学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努力随着时代进步发展形成的;二是,这次生病期间,自己思考了很多问题,并有所感悟,更加珍惜生命,要争取多活几年。老会长语言精练,大家很受启发。最后,工作繁忙的赵军山校长知道我们返校,特地抽空来看望我们,他表示了欢迎。还告诉我们,他到北郊中学,已有5个年头,了解和熟悉北郊有良好的校风,他认为一定要传承,他还很年轻,其年龄甚至于小于在座的最小儿女;所以,还能做很多的工作等。我们这些耄耋老人,听了校长的发言很受鼓舞,相信母校虽任重道远,但来日方长,我们深信母校一定会为祖国作出更多的贡献,一定会越办越好!
座谈会后,校友会的老师们带我们去参观校史展览,我们一眼就看到了朱瑞珠老师的半身汉白玉塑像,好像又到了朱老师身边,刘方老会长、校友会的老师与我们一起分列两边照相留念;校史中有全国人民崇敬的、为革命献出生命的烈士、科学上有卓越贡献的院士以及书法、艺术上在国际上有名望的大家。接着,我们又到大礼堂参观了沪江附中和晏摩氏女中校舍旧址以及当时部分学生活动的巨幅照片。
中午,校友会老师们邀请老会长与我们一起聚餐;然后,我们在阳光下愉快的带着这次聚会给留下的美好记忆离开母校!                     
三、走向社会(8)郭美美,奥迪斯电梯,动车追尾
——互联网让我们“早熟”
一个很浅薄的“炫富”(究竟是真富还是假富,还难说)女生,居然“连累”到庞然大物中国红十字会疲于应对;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国际名牌电梯奥迪斯,接连酿出“倒行逆施”致人死伤的悲剧;动车追尾惨剧的原因,从“天灾”到“完全可以避免”结论的得出,相隔不足一个月……
近来我们公司招考杂志编辑,有一条试题要求“列出三则新闻,并作一句话评价”。很大比例的应聘人员不约而同地提及上述事件。
我们也来看看这三件事:一个“小人物”本来微不足道的坊间新闻,会搅起整个社会质疑一个全国性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多少年来,对于一出事便是死伤几十人的矿难,广大公众无从知悉,如今地铁电梯摔死一个人,便掀起轩然大波;铁道部出的事故,按惯例铁道部自己来解释,公众便缜默了,如今却不那么简单!这一切,为什么?都是互联网“惹的祸”。
互联网在飞速地改变着这个世界。按一位《纽约时报》老报人、普列策新闻奖3次获得者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形象化的比喻,当代世界被10台强力铲土机“推平”了,其中最强大的一部,便是互联网。我想,今天的在校同学们比当年的我们远为“早熟”,很重要的,就是因为世界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当然,功劳不单归于互联网,电脑、手机(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其他IT(各种信息技术),都在通过不同渠道和形式,潜移默化地进入未成年人的生活。同学们对这些“东东”兴奋、茫然参半;家长、老师们感到“让我欢喜让我忧”。
技术的进步,由此带来社会环境、知识结构、人际关系……的变化,是不容漠视的,人们只能积极地面对它。现实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宏伟的目标与负面的诱惑,浩如烟海的新知识、有用信息与足以将人淹没、引人迷失的无聊甚至罪恶的东西,都提前进入校园、家庭和校外生活,进入我们年轻的脑海,引起不再那么单纯的思考。比方说,满怀热情的青年志愿人员,可能因郭美美事件引发对慈善、福利机构的怀疑;无忧无虑的年轻人会被动摇日常生活的安全感;被“世界领先”的科技、经济成就鼓舞的祖国自豪感,可能被血的教训挫伤。这一切,使走向社会的新生代思维远比我们当年“复杂”。但这复杂,不仅是必然,而且本身不是坏事。只不过,它给我们的中学教育,提出了越来越多新的挑战。这包括信息、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科技知识、行为准则、守法意识、道德风尚、心理教育……可能还有更多。
四、校史拾遗
6月23日,在一次关于校史展品座谈会上,刘方老校长发言中提到了一件趣事:“老吴(按指本文作者)曾在地摊旧书堆中淘到一本与我们校史有关的书籍。”让我回忆起了此事:这是一本《上海青运史资料》,书中记载了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运动的史实,经我整理,其中有关我校前身晏摩氏女中的史实,有以下三件事,今略作介绍:
一、据1919年5月11日《申报》报道:“……北京‘五四’事件后第五天(5月9日),《上海学生联合会》开始酝酿筹建,5月10日就正式成立,并宣告:‘本会今日成立,其用切实方法,挽救危亡,请即日相应。’(特别指出)其中有很多女校成立了《学生会》,参加的女校多达30所:女青年会体育学校、中国女子体操学校、中西女塾、晏摩氏女学、圣玛利亚女校、神州女校、南洋女子师范学校、务本女中、上海爱国女校、裨文女学、民生女学、城东女学、民立女中、惠中女中、民国女子工艺学校、清心女学、启秀女学、崇德女学、群贤女学、爱群女学、竟雄女学、育英女校、广东劬光女学、柏美兰女塾、劝业女师、勤业女子师范学校、博文女学、昌世女中、上海女子中学(资料中少了一所——作者注)。(学联)发表宣言称:‘自由与公理为吾人同赴之目标,死生以之,义无反顾。’同时广泛宣传爱国,大力抵制日货。”可见,晏摩氏女中是首批参加《上海学生联合会》的会员之一,并于1919年5月10日正式成立了《学生会》。
二、1919年5月26日,上海学联第一次决议,所有学联成员(包括晏摩氏女学)的五十四所学校约两万五千人,聚集在西门外南市公共体育场,首次举行罢课救国誓师典礼。誓文:“吾人期合全国国民之能力,挽救危亡,死生以之,义不反顾。”显示了上海学生的爱国决心。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三、不久,《申报》又报道了学联的第二次活动:“1919年5月31日星期六,在西门外南市公共体育场,为北大预科学生郭钦光因勇冲曹汝霖家园,遭受军警殴打,为国捐躯而召开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追悼大会。继后宣告全体到会者,一律整队游行到南市。参加的单位有复旦大学、沪江大学、上海寰球学生会、圣约翰大学、同济医工专门学校、澄衷中学、南洋中学、民立中学、务本女中、启秀女校、圣玛利亚女学、爱国女校、晏摩氏女学、中西女塾等八十二所学校的师生,其中女学有23所。”
此外,还有其他报刊详细报道:“……游行者,几乎全是头戴白帽,这种白帽全由上海女生亲手缝制。万顶白帽以代日本草帽。是日,男女学生无一不戴此帽者,行列复杂,以联、额、徽、帜,远望直一片白云,神情非常悲壮。”可见当时之所以头戴白帽,胸佩白徽,手举白幅、白匾、白旗,既有抵制日货之意,又有雪耻悲壮之义。上海学联组织的这次悼念郭钦光活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军阀统治的大示威,为“五四”时期上海学生同北京和全国学生并肩战斗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五、阔别62年,如今得团圆
数年前承朱文祥同学母亲的帮助,班会与李名觉同学在沪的胞妹李玫女士(现圣约翰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取得联系。6月初经她告知,名觉同学应上海戏剧学院等单位邀请来沪举办《2011世界舞美大师李名觉舞台设计回顾展》。我们班会四位常务干事承邀去他所住的宾馆与他和夫人等家族热情会面。次日,校友会沈秘书长和杨惠慈老师与我们班会四人一起应邀参加设在上海美术馆的展览观赏活动。名觉同学坐在轮椅上对其所有卓越名贵展品逐一讲介。张乾源学长和夫人李良玉校友也应邀前去参观。
经《宁波帮》期刊,本市展馆和宁波博物馆长等方面介绍,名觉同学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勤奋努力,青年时期又曾师从张大千及其姑母李秋君的熏陶,奠定了他的国画基础。1948年,他18岁时随父迁徙至香港,19岁赴美求学,对舞台美术和戏剧产生极大兴趣,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应用艺术。研究生毕业后,他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艺术成就,对美国舞台设计界影响之深,无人能出其右,获“美国舞台设计界的一代宗师”之美誉。并与英国的科尔泰、捷克的斯沃博达并称世界舞台艺术设计三大巨头。20世纪60年代初,他开始担任莎翁戏剧节的专任设计。至21世纪,他的作品(戏剧、歌剧、舞蹈、芭蕾舞和古典与现代剧)达200多部,已成为美国表演艺术界的经典之作。在他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获得国家、地区、城市等20多个奖项,其中以2003年美国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美国国家艺术人文奖”最为重要,由美国总统亲自授予。其《乌云遮日》第一次被授予百老汇声誉最高的东尼奖提名,以后又从PATRIK&MEYER&编剧的k2舞台设计获得“东尼奖”。他的作品在美国有名的图书馆和表演艺术中心展出。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为人谦逊、敬业,并热忱关心、支持和爱护一些国家的青年舞台艺术家茁壮成长。他在众多专业团体、协会担任理事、咨询、顾问等职,他曾在纽约大学和耶鲁大学教学,并任耶鲁大学舞台艺术系主任。他为台北、香港、北京和上海等地设计《九歌》、《红楼梦》、《安娜克丽斯蒂》、《喜福会》等剧。他现已年过八旬,淡出他的舞台,但仍继续教学,不断关心着后起之秀的成长。这次他不远万里,来到上海和家乡宁波两地举办《舞台设计艺术回顾展》。我们为有这样一位享有当代世界舞台设计泰斗之盛誉的我校同届李名觉同学而庆欣自傲,并祝他健康长寿,艺术常青,阖家幸福!竭诚欢迎他再来上海,与同学们欢叙。
&&&&&&&&&&&&&&&&&&&&&&&&&&&&&&&&&&&&&&&&&&&&&&&&&&&&&49届班会供稿
六、49届网讯
△阔别62年,我届李名觉同学终于与我们重逢了。(详见本版《阔别62年,如今得团圆》)
△最近出版的2011年第一期(总第34期)《宁波帮》双月刊,刊登一篇由我届郑介初同学联系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体会,撰写的题为《八月风荷》文章,以纪念上世纪30年代创办广大华行任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贸易部副部长、中央外贸部副部长、国家旅游总局局长等要职)的卢绪章先生诞辰100周年。(介初同学的父亲郑栋林先生也为创办人之一,任副总经理)。&文中介绍卢先生对介初同学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亲切关爱情况。
△我届刘妙忠同学寄来上虞市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而编印的《夕阳颂》老年书画作品展(专刊),供同学们传阅,並向大家问好致意。
△我届校友秋季欢聚会,经商讨后确定会议日程安排及有关事项,现告知如下,届时欢迎海内外同学们参加(以代通知):
&&&&1、聚会日期:日(星期三)上午10:30报到;
&&&&2、聚会地址:凯司令西菜社三楼。南京西路1001号(茂名北路以西,江宁路以东),地铁2号线南京西路站4号门出口往西;以及公交23、935、112等多路汽、电车均可就近抵达。
&&&&3、聚餐费:每位应交付人民币&40&元。&并按规定每位校友应交今年校友会费。
&&&&4、请响应周亨颐同学的建议,希同学们简单说一句庆贺话,采纳陈绍基同学建议,请将所领的姓名牌掛于胸前。
&&&&5、为预定餐位之需,凡要参加会餐者,务请在10月20日之前电告陈诗枚、周学诚、侯仁钢三位之一者均可。
竭诚邀请学校及校友会领导参加共欢。
△钱江同学以《谈京剧&沙桥饯别&》为题,撰文达2700余字篇幅,发表于《弘报》(513期,出版)和《中国京剧》期刊上。他从喜欢该出戏出发,请教数位德高望重学者,从而获知演唱此剧的历史沿革,然后请教姜妙香先生的在京弟子,学唱此戏。上世纪80年代又向几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请教,对此剧又进行了改编,他以扮演学唱该剧中的唐僧角色,在1994年上海天蟾舞台重新开幕那天,与京剧表演艺术家汪正华连袂演出该剧,受到了内、外行家的一致称赞,传为梨园佳话。如今这个经过改编后的剧本已成为内、外人士经常上演的剧目。
他与沪地同学通电时,谈及自己在大学期间是乒乓球等校队高手,常在校际竞赛中夺冠,还告知近来自己嗓音越来越宽宏响亮等等,我们为他高兴和祝福。
&&&&&&△《宁波帮》双月刊最近一期载文报导:郑介初(笔名哲夫)同学于6月19日参加由香港江兴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甬港联谊会副会长江兴浩先生捐资30万元人民币,助建的新校舍建筑面积达1231平方米的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筵宾镇“哲夫小学”举行落成仪式。他和江先生一起与孩子们合影留念。介初同学也拟为该校捐建图书室。他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副会长。&&&&&&&&&&&&&&&&&&&&&&&&&&&&&&&&&&&&&&&&&&&&&49届班会供稿
七、北郊同学情谊真
63届校友&&骆全英
北京校友会鲍进先、唐春芳、田桢玲、徐启新等无私奉献把校友会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尤其电子版《北京校友通讯》拉近了北京校友和全国、海外校友之间的距离,很了不起,我很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
电子版《北京校友通讯》登载的文章内容很多都是有关北郊中学的学习和生活,我在北郊中学学习生活了六年,看了电子版通讯后很有同感和感动。
春节以来,我上海同学几乎天天给我发送电子邮件,我家原来电脑型号较老加上我对电脑操作不熟练,上网看邮件很慢很不方便;春节期间,我儿子回北京帮我们老两口换了一台新电脑,上网速度快多了,和同学联系也方便多了。我儿子还(帮助我)将我班[北郊中学63届高三(6)班]的几位同学的电子邮箱地址发送给唐春芳,唐春芳立即将第5、6、7期电子版《北京校友通讯》发送给我班同学,他们看后都很高兴,并表示积极投稿支持电子版校友通讯,第&8期电子版通讯上已刊登了我班仇兆友的稿件;唐春芳告诉我,本期电子版通讯还将刊登我班朱耀明和方梦熊的来稿。快捷便利的电子版通讯确实是一种加强北郊校友之间联系和交流的好方式。最近仇兆友和我通电话时,他提到并称赞了电子版校友通讯。
去年十月,我班上海同学聚会等我回去,洪始老师也请到,由于当时我和老伴身体不好(尤其我老伴走路困难),所以我没有回去参加聚会,很遗憾。洪始老师虽已84岁,但和他的通话中,我感觉他的声音还像年轻时那样没有变,他用标准普通话给我们上语文课时的声音常在我耳旁响起。仇兆友特地把同学聚会的照片寄给了我;蒋思玲同学也来电话问候我,她来北京时,她和她爱人一起来看我。我深深体会到,中学同学的友谊是最纯真、最深厚的!
我在北京生活,虽然儿女都不在身边,但我和老伴的生活内容很丰富。我一周三四次参加合唱队活动,我老伴参加劳动部京剧队京胡和二胡伴奏。有时,他拉二胡我演唱,这也许是一种音乐疗法吧。2011年元月,我居住的小关地区举办侨联春节联谊会,我和老伴一起演出,我演唱《二泉映月》,我老伴二胡伴奏,还有一位热心人为我钢琴伴奏,得到大家的好评。我们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请同学们放心。(转载自《北京校友通讯电子版》)
八、两张年历片引起的回忆
66届校友&&朱以凡
要说我这辈子至今走过“频率最高”的路大概就是从鲁迅公园至北郊中学再到同济大学这条路了,因为几十年来我的生活、学习、工作地点几乎都离不开以这三点为核心的圈子,每天朝发夕归,两点一线一走就走了几十年,目睹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也目睹了北郊中学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刚刚进北郊,那时大连西路一带还是郊区。当时北郊新造的五层校舍在周边一片田野中确实是“鹤立鸡群”。站在四楼的教室向南望,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上海大厦,向北望只见一片无垠的田野,依稀可见同济大学南北教学楼及大柏树一带的电子研究所六层办公楼等寥寥几栋建筑物。有一年三角地菜场一带发生火灾,我们竟能在教室里看到火灾扑灭的全过程。北郊中学校舍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方圆几公里最高的登高观察点和建筑标杆。当年的北郊校园里还有一条小河,隔河就是农民的菜地和猪圈,坐在教室里可以闻到泥土的芳香和猪榭的腥臭,用今天房地产开发商的语言来讲:那是非常环保、非常生态、非常绿色的了,至于那条臭水浜也完全可以打造成美丽的滨水景观了!那时北郊中学的学子都为母校的校舍感到骄傲,每个新生的第一篇文章都是千篇一律地写道:我们的学校有一座五层的高楼,奶油咖啡色相拼的大楼像奶油蛋糕般的美丽……“奶油蛋糕”大概是当年物质和食品匮乏年代小小学童所能想象出的最美的比喻词汇吧。
的确,撇开施工粗糙及所用建材低劣外,用专业的眼光来看老北郊的校舍还是不错的,有大大小小的进厅、过厅,有落地墙窗的图书馆,有风雨操场和餐厅,设计简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所以北郊中学当年的设计也作为经典案例收集在我们建筑师的工具书《建筑设计资料集》中,供全国的建筑师参考运用了三、四十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许多学校流行印制年历片,作为同学之间互相馈赠的时尚礼品。我们每年也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兴趣小组制作年历片,我手头还保留两张四十六年前制作的北郊中学的贺年片,贺年片上的北郊校舍是我班蔡鸿祥同学拍摄的,画面上带有强烈时代色彩的毛泽东像及革命青年形象是我手绘的,再经过剪辑拼贴、翻拍、晒印,每张都要印上上千份,以成本价卖给同学,随着同学的书信飞向五湖四海,北郊中学的“奶油蛋糕”式的校舍形象也随之传向四面八方……
以后的年代我们上山下乡了,待我们返城就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八十年代北郊中学的周边建起了第一个新型居住区——曲阳新村,当年邓小平同志还亲临视察指导过。随后曲阳路、赤峰路一带建起了成片成群的高层建筑,北郊中学完全陷入了高楼大厦的汪洋大海中,再随后新一轮的破墙开店之风兴起,沿大连西路一带完全建成了喧闹的商店和酒楼,只能透过大名鼎鼎的梅园邨酒家才能看到北郊校舍的一角,再后来大连西路迎来了地铁兴建的新高潮,整条马路被开膛破肚、翻江倒海、大兴土木。北郊中学校墙前的商店酒楼被推土机无情摧毁,奶油蛋糕式的校舍也不知去向……说到地铁八号线我又想起当年的方案论证,原先八号线的设计方案在大连西路上是高架线路,到了虹口体育场才进入地下,所以在虹口体育场三号线的站台下还预留了八号线的高架位置,当时我是力荐高架方案的,因为这样对周围的建筑环境影响小,投资也小,也不会伤筋动骨铲到北郊中学“奶油蛋糕”式的老校舍吧,但是人微言轻,最后领导还是拍板八号线全线入地,这才迎来大连西路的翻天覆地及北郊中学的重建新建。至于虹口体育场一带预留的高大的钢筋水泥框架只能作为“学费”由纳税人去买单了。又过了两年北郊中学新校舍建成了,新校舍很时髦,很前卫,用了很多彩色铝板、反射玻璃幕墙等新建材,也用了很多新的建筑符号来进行包装,但我还是喜欢原本朴素无华的“奶油蛋糕”式的旧校舍,因为它毕竟记载着我们年轻时代的回忆和梦想……
九、相逢在48年后
——探望恩师骆纫声
66届校友&&李刚
公元2011年5月13日,春草芳菲,日丽风和。
原北郊中学63届初三(2)班部分同学相约前往中远两湾城,探望九十高龄的班主任骆纫声恩师。
48年后喜相逢:鲜花敬献、师生相拥、激动不已、百感交集……
当骆老师拿出一张特意放大的48年前初三(2)班全体师生的毕业合影时说:“终于把你们等来了!之前每来一批学生我总会问,你们是这照片上的学生吗?一次次询问,一次次失望……”老师这番语重情长的话语顿时震撼了在场每一个人:哪怕有再多的社会或个人原因也不能宽恕我们的“集体缺席”啊!让我们深深鞠上一躬:骆老师,我们迟到了!
当老师拿着照片辨认我们每一个同学并如数家珍讲述过去的故事时,顿时当年集慈母严父形象于一身的骆老师又出现在眼前……“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敬母校恩师情”呵,让我们再一次领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崇高境界!
当九十高龄的老师(不戴老花眼镜)端坐钢琴前,《蓝色多瑙河》的优美旋律从灵活跃动的指尖下缓缓流淌而出,惊奇的我们顿时陶醉了……一曲弹毕,掌声四起!当得知老师83岁开始自学钢琴,现在每天2小时弹琴雷打不动,我们顿时明白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的健康长寿正是得益于她那高雅愉悦的精神生活和宽广博大的胸怀!
当老师拿出一叠自己在世界各国名胜古迹的合成彩照给大家看时说:“你们喜欢就拿去吧!”在老师那熟悉的慈爱目光下,我们就像当年的小顽童争相挑选,一抢而光。
“迟到的我们”完全沉浸在师生之间的美好回忆之中,竟无暇品尝老师悉心为我们准备的精美点心和新鲜瓜果;亲眼看见恩师年届耄耋,如此神采矍铄、耳聪目明、思路敏捷、谈笑风生、步履稳健,同学们个个欣慰之至。
尔后,骆老师年过七旬的大女婿按动快门摄下了难忘珍贵的师生合影;刚从美国回沪探亲的毛坤方同学欣然做东宴请了骆老师和同学们。席间,大家一致表示,今后会有更多的同学常来看望恩师,同时也十分感谢此次活动的发起者何若筠同学以及66届高三(2)班同学李惠娟、刘双美的热情参与。
思绪万千的我特撷取诸位名字成诗一首,是为纪念:
初中学涯长相忆,天籁之声北郊园。
大爱恩泽尙谦逊,华筠茂美桃李艳。
同学相遇不相识,缘是花甲方相逢。
天伦趣乐同追求,晚霞更羡夕阳红。
十、难忘的一天
63届校友&&沙秀年
2011年6月25日,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那天60届初三(2)班和63届高三(2)班的校友聚集在母校北郊中学。
通过虹口区公安局、四川北路派出所查找,找到同班学友杨秀芬,又和汪座铭同学联络,终于团聚在一起。我是唯一的外地学友,住在南通。48年了,我和同学们第一次相聚,这一激动的时刻,多么难忘。我原是班里的文娱委员,小有名气,只要提到我的名字,48年了,也不会忘记。
1963年9月11日,我怀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意向,去了遥远的边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时班主任周锡贤老师到火车站送行,送给我们四人(张惠娟、叶倩微、吴国权和我)两本书,鼓励我们要珍惜青春,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使我感动的是,张惠娟同学至今还扎根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
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干部学校学习了两年,参加过社会主义教育四清工作,参加过该工作团组织的支农工作,1966年12月、1967年8月两次收到兵团农五师政治处、农九师政治处寄来的奖状。参加过1965年全国人口普查工作,1966年9月在兵团农五师85团子女小学当了一名教师。1969年10月在建设兵团国营农场劳动。
1970年2月,因照顾家庭困难,4个人分3个地方居住,父母在上海,妻子在南通,我在新疆,经批准,户口从新疆迁回老家南通,当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公社社员,先在当地当过小学代课教师,后来分配到乡镇企业——江苏紫琅汽车集团,当了25年保管员,直到2000年退休。
虽然这次相聚只有15人,因为有的同学在外地,有的在美国,徐积伦老师在澳大利亚。后来我根据汪座铭同学印发的“校友通讯录”,和10位同学通了电话,互相了解毕业48年来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每一次通话,都那么亲切,那么激动。他们是王克朴、沈煜平、王天仪、刘慧年、屠伟群、杨爱莲、张惠娟、叶倩微、仇兆友、梅秀万。我还给高一、高二的班主任徐积伦老师写了一封信。
再过两年,我们将迎来63届高三毕业50周年庆典,五湖四海的学友,请你们相聚在母校,再一次唱起那首《难忘同窗情》,让我们干一杯,再叙友情,再叙30年的未来!
十一、献给敬爱的陆绰老师
73届校友&&严高潮
敬爱的陆老师,我们的恩师,
仙者已逝,阴阳两隔,
不能再与恩师畅诉师生之情,
聆听恩师的教诲,
可是恩师的音容笑貌却时刻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每当我回想往事,
恩师的谆谆教诲,时时回荡在我的耳边,
难忘恩师,文言文课上,让我走上讲台,着意栽培;
省吃俭用,赠我粮票;
学工之时,送我食物;
委屈之时,仗义执言,主持公道。
恩师的爱,恩师的护,恩师的严,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恩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
讲课时,博古论今,引经据典,声情并茂,
使我如痴如醉,百听不厌,至今受益匪浅。
学生白手起家已七载,艰苦创业,不眠不休,无年无节,一路风霜一路歌,跌摸滚爬,经历艰辛,今天的琦峰(作者所创办的琦峰验电器有限公司——编者注)已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专利产品不断涌现,用户遍布祖国大地。
视今朝,忆往昔,
高潮今日的一切,离不开恩师的教诲,
参天大树须有根,环山之水须有源,
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这世界上,
除了生我养我的父母,最了解我的人——是恩师,
最关心我的人——是恩师,
最疼爱我的人——是恩师,
对我一生最有影响的人——还是恩师。
恩师不仅传授我知识,
更教会我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
只可惜那时的我,
还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还未真正懂事,
以后长大了,懂事了,
才领悟到恩师教诲的真谛。
可惜您已离我们而去。
敬爱的恩师,您虽然离开了我们,
但您生前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我们时时刻刻铭记在心,
我们一定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
以告慰恩师的在天之灵。
愿恩师精神永垂不朽!
十二、追求笔毫下的魅力
63届校友&&钱沛云
&&&&20年前,我曾用钢笔行书写了一本《红楼梦名诗》,重印了十多次,很受欢迎。我想,除了硬笔行书流畅便捷易学外,另一重要原因是我选择了《红楼梦》。这部中国长篇的巅峰之作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万众瞩目。因而,书法艺术语言的“表达”自然就更有味道。
20年后,我又选择了《红楼梦》,写成《行书红楼梦名诗》一书。这次用的是毛笔软毫。这20年中,“红楼”情结无法释怀,《红楼梦》如同一坛越放越陈的美酒,随着年岁和阅历增长,在品味中越发感到浓烈。于是,我积聚了半个世纪在“墨池中摸爬滚打”之感悟,顺接传统“二王”之气韵,伏案数月,任笔毫在宣纸上纵横驰骋,三易其稿而成。
&&&&行书体态端庄而不失潇洒,规整又含灵动,受众面大,且更富有观赏美感。1982年,我的恩师任政先生的毛笔行书就以“专利”的身价作为软件被输入了电脑,深受人们钟爱,并造福于我们子孙万代。我曾有幸紧随任老多年,精研传统,孜孜矻矻,精勤不息。此次书写,结合多年对硬笔书法实践与探索,在软毫中注入了硬笔尖“劲健”的生命元素,让丰腴的墨迹中蕴含力度,并开张其笔势,&宏阔其结体,开创出个人独特的书写风格。这是我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力求“创新”的初步尝试。
让我们共同追求笔毫下的魅力,把祖国的文字写得更美!
十三、话说绍兴(连载之一)
编者按:53届校友胡宏才在本刊《红叶》上发表“旅游小品”已有14年的历史(自1997年第33期起),这是对本刊的极大支持和爱护,我们深表感谢!最近,他想到本刊将达百期,特投来《话说绍兴》一文。他说“一则是对家乡的怀念,二则是《校友通讯》出版将至100期,就算是对《校友通讯》的献礼,并表示祝贺。”对此,我们再次表示感谢!由于此文篇幅较长,从本期起本刊将分四期连载。届时,本文完篇之日,正是《校友通讯》百期庆贺之时。。
绍兴,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发达,精英辈出。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绍兴已是越国的都城。远古时代,绍兴被称作“古荒服之国”,大禹治理了洪水以后,就改称会稽(由于城南的茅山更名为会稽山,地名亦随之改动)。春秋战国时期称为越地,汉代设置了会稽郡,隋时称为吴州,唐朝时又更名越州。
绍兴统属八个县,它们是绍兴、山阴、上虞、余姚、新昌、嵊县、诸暨和萧山。辛亥革命后,绍兴与山阴两县合并;解放以后,余姚划归宁波,萧山划归杭州。现在绍兴地区共有五个县市,国内直拨区号都是0575。
“绍兴”的由来
到了宋朝,由于徽、钦二帝被金兵挟持去了东北黑龙江,宋朝成了一个没有皇帝的国家。俗话说:国必有主,家必有长。在爱国将领拥戴之下,把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在河南商丘立为皇帝,庙号高宗,史称南宋。赵构同其父兄一样,都是患有“严重缺钙”的软骨病和恐金症,心甘情愿对金称臣称子,他最大的本领就是逃跑。在金兵强势追击下,一口气逃到临安(杭州)。朝廷此番南迁,对绍兴来说,影响极为深远(待后面详说)。临安临安,并不平安,在金兵紧逼之下,赵构跨过钱塘江东逃越州。金兵紧追不舍,赵构再往东逃到明州(即现在的宁波。到目前为止,当地的百姓中还有人称宁波为明波的)。最后实在无路可逃,只能出奔东海,躲在船上,漂泊在温州一带。
一年后,爱国将领宗泽、岳飞和李纲等人率领广大军民英勇抗击,赶走了占领江南的金兵,暂时扭转了危局,赵构也从海上经明州回到了越州。不管怎么说,广大军民还是认为这是凯旋,总得要庆祝一番。于是联名要求皇帝题写府额。赵构写下了“绍祚中兴”四个字,意思是继承祖先王位,重振大宋江山。将“绍祚中兴”留头取尾,便成了绍兴。在把越州改成绍兴的同时,绍兴也成了赵构王朝的年号。
十四、鸿雁传情
北郊中学校友会:
谢谢给我寄来的校友通讯,使我们许多已退休的校友知道学校的近况。在这里我也要感谢校友会在97年秋帮我找到了失去联络已42年的65届的同学们。自那年秋天起同学们的聚会我只要在沪就一定参加。在此我还要表达对曾经是我们班主任的李伯荣老师的永远的怀念。因为老师50多年前的教导使我终生受用。很荣幸我也是一个北郊人。
65届校友&&沈国伟
北郊中学校友会:
&&&&能收到北郊的《校友通讯》,很高兴。我仔仔细细阅读了其中每一篇文字,都使我能回忆起曾经的岁月。
&&&&毕业离开母校,也远离上海已经五十一年,可母校从民晏路老北郊到广中路的6年,也就是我从10岁到16岁的年华,到高中毕业的1960年正好是母校成为虹口区重点中学。
&&&&正如这期校友通讯的《岁月留痕》题目所启发,我想到:正因为我感受到从朱瑞珠校长、初高中班主任刘方、唐学增老师长期和我的家长经常配合、始终热情的呵护,外语王淡雯、陈姿艳老师,美术张永芳老师、以及十分关注我的一大批能精心教学的老师,全部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心血,我才能从母校得到的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培养。
&&&&中学留给我的这一切,都在我后来的大学学业,以及留校也当老师的一生中,全都成为我做人与做事的良好基础。
&&&&我们做学生的退休后如果能够告诉母校:自己的一生,对祖国和国民能尽心尽责过,就是最幸福的。
&&&&&&&&&&&&&&&&&&&&&&&&&&&&&&&&&&&&&&&&&&&&&&&&&&高中60(1)班&傅世海
十五、更正
第96期《校友通讯》第一版《岁月留痕》一文第二行“1987年”系“1897年”之误。
第95期《校友通讯》第三版《我国首根太空生长砷化镓单晶的诞生》一文右栏倒数第14行“向略长异丁醛度孔”系“向略长一点的孔”之误。
这是我们校对工作不够严谨造成的,特此更正,并向校友们致歉。
《校友通讯》编辑部
十六、鸣谢
最近,交来会费的校友有:
徐良知(300元)、王洪发、吴菁苹、徐星(各200元)、于梅芳(180元)、严玲璋、徐阿宝、张家洪、王忠恩、王乔林(各100元)、经绮华、孙月娥、陈建、盛芳芸、李爱礼、吕培明、周文琴、汪嘉斐、王惠伯(各50元)、金宗德、侯屏生、张斶人、周云鹏、陈观顺、余国暄、韦彦株、杨健明、陆凤麟、戴深、高均宜、吴玉莲、杨慧琍、张若娇、李荧、潘佩之、汤祥菊(各40元)、肖玉媛、叶德惠、陈日明、胡康明、张和笙、张玉山、杨天齐、柯同斌、秦福潮、何华年、杨润才、舒秀珍、陆国权(各30元)、叶鸿兴(2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ol四周年庆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