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府成勘院电梯公寓寓如何

◇奥·利·奥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奥·利·奥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1d56a7c4_7ccaf07',userId:,blogListLength:9};(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10014.38MB
(已有2人评价)
下载:8次格式:pdf页数:434贡献者:Erikjo上传时间: 17:21
0人评价434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所有文档均可免费全文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10014.38MB蜀道剑门雄关,阅尽人间兴替——剑门关游记 - 信步瀛洲的游记 - 517旅行
蜀道剑门雄关,阅尽人间兴替——剑门关游记
上午,告别老刘一家,乘长途汽车到剑阁老县城普安,然后换乘到剑门关的小巴到剑门关镇。品尝著名的剑门关豆腐后,背着行囊开始剑门关的穿越。&
  剑门豆腐据说已有近两千年历史。相传三国蜀汉景耀六年(263年),蜀国将领姜维兵败,退到剑门天险拒守,魏将钟会、邓艾极尽全力争夺这一要塞。由于连续征战,姜维营中兵士体力大减,马匹也因劳累疲惫不堪,难以再战,有人就向姜维献计,号令军中兵士磨制豆腐,以豆腐作为将士主食,以豆渣喂养军马。采用剑门黄豆磨制出来的豆腐不仅细嫩爽口,而且吃后气力倍增,姜维兵马很快恢复了体力,于是引兵杀出关去,终于杀退了钟会、邓艾大军。从此,剑门一带的百姓就有了磨制豆腐的习惯,豆腐的名声也逐渐远扬,成为了当地的特产。
&剑阁县地图
剑门关镇地图
&剑门关、葭萌关位置关系图
剑门关10米等高线图
剑门关导游图
剑门关为中华十大雄关之一,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为龙门山脉剑门山干支,是北陡南缓的单斜山。北坡坡度几近90度,高达一二百米,山高峰险,沟深谷狭,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岩上凸下凹、石角北向,千仞壁立、峰峦叠嶂,绵延长达数百公里,宛如天然屏障。垂直高度近300米,底部最窄处仅50米的天然隘口,是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关隘。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治今汉阳镇)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地“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谓之剑阁,成为军事要隘,称剑阁或剑阁关。
&&&&隋朝以后,陕甘入蜀改道由葭萌县越牛头山,经达摩戍(民间称大木树),直抵剑门关口,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渐废,“剑阁”之名亦由剑阁道的简称成为剑门关的别称。因此,自唐至清的许多史籍中使用的“剑阁”、“剑门”之名均指剑门关一地,唐以后则多称剑门关。自民国二年(1913年)改剑州为剑阁县后,“剑阁”才专指县名。
&&&&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让其名扬海内。
&&&&1700多年以来剑门关楼屡建屡败,又屡毁屡建。这座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1992年在关口川陕公路东侧崖底修建了关楼。2006年2月,关楼被大火烧成灰烬。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了现在的关楼。
午饭之后,踌躇了半天:是寄存背包等看过了剑门关之后回来取呢?还是背上背包穿越剑门关直接到北门出山?最后,还是决定背起背包直接穿越。这样,即可以避免走回头路,又不用顾虑看不到关城北面的一些景点。尽管可能累点,但根据掌握的信息,整个景区从南到北线路不是很长,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背起行囊,径直走向景区。
剑门关镇街道,满大街都是剑门豆腐的招牌。
景区门口留影
剑阁古牌坊
&&&&&牌坊坊眼上刻着“剑阁”二字,据考证,剑阁这个名称的得来,是与剑门关和古栈道分不开的。在剑门雄关的北面有一座像刀砍斧劈的石壁绵延数百里,形成一座天然城郭,城郭之上的七十二峰像把把利剑直刺蓝天,城郭中段断开一道隘口,这道隘口成为入川的必经门户,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相蜀,“因大剑山有险束之路,立剑门”(《剑州志》卷一),派兵守护,并在峭壁之上凿孔架木,上铺木板,建成了供人马通行的栈道,这种栈道又称“阁道”,“剑阁”一名就依据奇峰如剑的大、小剑山的山势和峭壁上兴修的阁道而取,故最早的剑阁就是现在的剑门关。坊额上的文字为“大小剑山,奇峰如剑,北向壁立千仞,俨然城郭,豁然中断,天设险关,为金牛道要冲,出入蜀咽喉。诸葛亮相蜀,砌石立门,于峭壁凿孔架木,而成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剑阁是故名焉”就是记述的剑阁得名的缘由。
&&&&北面坊柱上的楹联“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选自唐代大诗人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中的联句,楹联中镶嵌着“剑阁”、“剑门”两字。《上皇西巡南京歌》,是李白的重要诗作之一,一共十首,有人说这组诗以庆幸胜利的心情,赞颂上皇两巡南京,极力铺陈成都之美,表明“安吾君”的欣慰之情,标榜上皇西巡给蜀地带来的荣耀。也有人说这组诗完全是讽刺安史之乱后,唐明皇丢失江山逃难到成都的的事件。
&&&&北面牌坊上的楹联“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选自唐代大诗人岑参《入剑门》一诗中的联句。
&&&&牌坊上的主要浮雕图案以三国为内容,分别刻的是诸葛亮立关、姜维守关(南面)、刘备过关、张飞过关(北面),中间横梁上刻的是三国蜀汉军队行军图。
过石牌坊之后,向右一条台阶路岔向山坡,路牌指示那儿是平襄侯祠和红星广场,于是,我岔向右侧山坡。
平襄侯姜维雕像
在平襄侯祠前广场上,有姜维塑像,名叫姜维点将台。姜维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分前后两院,前院塑刘关张坐像,名武圣宫,后院正殿塑姜维坐像,名忠勤祠。现在看到的姜维祠是2009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重建的姜维祠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包括姜维殿、孔明授书殿和姜维墓,属于墓祠。
&&&&剑阁老百姓对蜀汉大将军姜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剑阁,至今仍流传着很多关于姜维的传说。&
&&&&景耀六年(262年),魏国伐蜀,汉中失守,姜维退守剑阁,魏将诸葛绪统兵从北面攻打剑门关,姜维带领五千精兵从营盘嘴杀下关去,杀得魏军大败而逃,魏将钟会又率领十万精兵强攻剑门,并投书姜维,劝他降魏,姜维毫不理睬,仍然死死守住雄关天险,使魏兵久久难以攻克。于是,邓艾就放弃剑门,于当年十一月从阴平小道偷渡,进入江油,攻破绵竹关(今德阳黄许镇),直取成都,此时的蜀汉政权已摇摇欲坠,姜维却仍然死守在剑门关,还心存着扭转危机的幻想。然而,后主刘禅却于十二月初一不战而降,邓艾进兵占据了成都,姜维等人起初听得诸葛瞻兵败,有消息传来,说后主想坚守成都,一会儿又说想向东逃入吴国,一会儿又说想向南逃入建宁(郡名,故治在今云南省曲靖县西十五里),不知道哪个消息才正确。于是姜维带着兵马从广汉和郪县(故城在今四川省三台县南)的通道撤退来查明虚实。不久接到后主命令姜维立即撤兵的敕令,就放下武器,解除甲胄,走到钟会在涪县的军营里投降,蜀国的将士都大为愤怒,拔出刀子猛砍石头。&
&&&&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姜维在成都被魏兵所杀。虽然他镇守剑阁仅有三个月时间,而且最终未能守住剑门天险,但剑阁百姓却十分爱戴他,将他奉为神将。
祠内有六组浮雕,分别讲述姜维镇守剑门关时的主要事迹:
第一幅浮雕讲的是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祁山,正好遇上天水太守马遵率领姜维等下巡属县,听到蜀军到来,怀疑姜维等人有贰心,便逃到上邽依据城池自保。姜维追到后马遵紧闭城门,不予接纳,姜维只好又返回冀县,冀县也不接纳。诸葛亮智取南安、天水、安定以后,各郡县都纷纷归顺,于是姜维便率众人一起投奔了诸葛亮,这是姜维真正走向蜀汉历史舞台的开始。&
&&&&第二幅浮雕讲的是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兵败侯和。因黄皓弄权,谯周批评,姜维不敢回成都,回军驻扎沓中。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向后主上表说:“听说钟会在关中整饬训练军队,盘算着进攻,应同时派遣张翼、廖化二人统率各军分别把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患于未然”。这是姜维在北伐十次退兵后,总结经验教训和避免谗言陷害时,向蜀后主提出的守蜀之策。
第三幅浮雕“倚险坚守”讲述的是:景耀六年(263年)8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其中钟会主力13万人,直趋成都。姜维从孔函谷(今甘肃省武都)出兵,诱使雍州刺史诸葛绪离开白水桥头三十里,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董厥会合,赶在钟会到来前,一起退至剑阁坚守,凭借剑门关天堑,抗击钟会。这一战,姜维灵活用兵,摆脱了被动的局面。
第四幅“离关勤主”讲述的是:景耀六年(263年)9月,邓艾率军在绵竹击溃诸葛瞻,后主请求投降,邓艾占据成都。姜维在剑阁刚听说诸葛瞻兵败时,又听有人说后主要固守成都,有人说后主要投奔东吴,有人说后主要南入建宁。姜维不得虚实,于是力排众议,急率军由广汉、郪县(今射洪)向成都进发,以救后主。姜维忠勤蜀汉,其行为值得称道。
第五幅“砍石诈降”讲述的是:景耀六年(263年),后主归降的命令到达剑阁时,姜维大惊,众将咬牙怒目,拔刀砍石,姜维见人心思汉,于是安抚将士说:“我们现在假降,然后乘机杀掉钟会,兴复汉室”,于是竖起降旗,姜维率张翼、廖化、董厥等诈降钟会,这是姜维在蜀灭亡后,力图兴复汉室的权宜之计。
第六幅“完节尽忠”讲述的是:姜维诈降钟会之后,钟会带着姜维等人到了成都,自称益州牧,背叛魏朝。钟会打算给姜维五万名兵士,让他作先锋部队讨伐魏朝,原先的魏朝将士愤怒反抗,杀了钟会和姜维,姜维的妻儿也都被害。姜维心系汉室,忠勤一生,为后世树立了楷模。
  后殿这组“孔明授书”浮雕讲述的是:孔明病困五丈原,姜维到榻前问安。孔明对姜维说:“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吾通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又说:“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图本,汝可依法造用。”姜维哭拜而受,立志继承诸葛亮遗志,忠心为主,致力汉室兴复。
平襄祠后的姜维墓
姜维墓北侧,一条小路通向红星广场。
广场上矗立的红四方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
徐向前、王树声雕像
红星广场是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日,红四方面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川北军事要塞剑门关,红军血战剑门关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是红四方面军的著名战例之一。红星广场于2009年落成,包括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将帅雕塑和石刻标语。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
&&&&在红军突破嘉陵江之前,剑门山区就已经燃起了革命烽火,日,剑阁县近400位游击战士前往毗邻南部县参加了震惊四川的升钟起义,随后不久,游击队员遭到了反动政府的疯狂追剿,解放后,在剑阁县的长岭乡还修建了“升钟起义死难烈士陵园”;在1935年红军渡江前夕,又发生了“一、九”兵变,“一、九”兵变肢解了川军两个连,极大地动摇了沿江守敌军心,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奠定了基础。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副总指挥王树声率部队,对剑门关守敌实施东、西、南三面包围,日,从拂晓到黄昏,经过冒雨血战,歼灭敌军3个团,敌军主力团团长杨倬云在营盘嘴坠崖而亡,自古历经上百次战斗未曾有失的剑门雄关,终被英勇的红军攻克。整个战斗歼灭三千多敌人。直到现在,当年曾在剑门关战斗过的、至今仍健在的老红军都还能唱出当时的一些歌谣“风吹雨淋雷打闪,红军攻克剑门关。各路军阀如山崩,我送红军出四川”,这些朴实的话语表现出红军战士和剑阁人民的深情厚谊。
红军攻克剑门关后,在普安召开了著名的“剑阁会议”,红四方面军在剑阁一个月时间里建立了3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并且在西庙,秀钟等地设立了政治部,军令部等临时军政机构。他们如火如荼地开展宣传革命主张、发动穷人参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而石刻标语是红四方面军宣传思想工作的一大创举,他们利用山区山大、石头多的特点,在岩石上雕刻了大量的石刻标语,现在剑阁境内还保存有60多条。
游览过红星广场,沿平襄侯祠北侧一条小路(也是后修的栈道)走向剑门关关楼。
在关楼西侧关口的峭壁上,矗立着一块巨型人头,当地人称为姜维神像,又称为武士头像。神像戴着头盔,高耸的鼻子,大大的眼睛,隆隆的眉毛,厚厚的嘴唇,神态庄重,气度非凡。在神像的右下方,还蹲着一只灵猴,灵猴面向雄关隘口,虎视眈眈,透着一股杀气。那尊石像,传说是五丁开山时留下来镇守剑门雄关的神将,也有人说是姜维死后的化身。传说石猴是剑门山上的猴王,至今,剑门山上的猴子还经常到猴王脚下顶礼膜拜。
此碑为雍正十二年果毅亲王允礼路过剑门时被剑门关山的雄险所折服而题写。
北伐行军图。诸葛亮、姜维16次北伐魏国,剑门关成为北伐主要通道和大军重要的粮草供应基地。
姜维守关群雕
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后主投降,守关将士怒而拔刀劈石。
刘备过关像
刘备在成都定都以后,于建安二十二年(217)设立了剑阁县,隶属于剑门关,加强了对剑阁的防守,不仅如此,还以剑阁为中心,将汉中到成都的一千多里连成了一个整体,保证了从成都至梓潼,穿剑阁过葭萌、白水,到陕西勉县阳安关、汉中这条剑阁道的安全和畅通,为以后诸葛亮出歧山、姜伯约伐中原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据有关资料记载,刘备在称帝之前,就四次往来于剑门关,加上《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叙述的刘备在进军成都击刘璋途中,又返回葭萌关看张飞和马超撕杀,共往返六次之多。
剑门关是剑门蜀道风景区的核心。蜀道始建于先秦,不仅是古代由陕入川的交通要道,而且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它悠久的历史和保存完好的遗迹远远超过了享誉世界的古罗马大道,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奇观,因为古罗马大道中最早的亚辟大道始建于公元前312年,如今只有遗址,已看不见遗迹。从时间上看,剑门蜀道至少比古罗马大道早整整4年,远远超出了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文化价值。剑门蜀道至今原貌依旧,全长百余公里的青石路面宽敞平坦,挺拔于道路两旁的8005株千年古柏莽莽苍苍,气势磅礴,成为了这条古道最有力的见证和重要的标志。
  剑门关所在的山称为大剑山,大剑山两边陡峭的石壁连绵数百里,形成一道天然城郭,至关口突然中断,留下一道狭长的隘口,隘口两崖石壁高耸,有如刀砍斧劈,这道关隘成了入川的必经之道,人称“天下雄关”。更为奇特的是,尽管山上绿树葱茏,但整座剑门山其实是一座石头山。剑门山远古时代是个大海洋,随着地球的构造运动,使这里由海洋变成了陆地。由于受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的强烈影响,便形成了剑门关关隘。剑门七十二峰国内外罕见,构成了独树一帜的剑门丹霞地貌,雄中带秀,刚柔相济,既有北国山岳雄浑的壮丽景观,又有南国旖旎的风光情趣。
&&&&历代官府多次在剑门关关隘修建关楼,均毁于战火,明时又重新建造,清时几经修复,使关楼更加雄壮美观,可惜这样一座历时数百年的巍峨建筑却于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1992年重修的关楼位于现在看到的新关楼对面,
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使关楼严重受损,2009年,剑阁县决定在清代关楼的原址上重建关楼,现在看到的关楼就是仿照明代关楼重新修建的。关楼宽
18.3米、高19.61米、深17.7米,全木结构,气势恢宏。
&&&&剑门关关楼二层,呈正南正北朝向,用宽大石条砌成,高大宏敞,四周通廊,楼阁中空,四面窗棂,正中悬挂“天下雄关”木匾,北面关门石墙上有“风月无边,北望秦川八百里;江山如画,万古天府第一关。”楹联为众多对联之首,关门内置旁壁阶道,可通顶阁。回廊之中设有大鼓一面,檐下挂精铁一块,宛然蜀汉旧时。
&&&&关楼修建在大剑山中断处,为东峰营盘嘴、西峰金城山断崖之间的狭谷隘口,东西两崖石壁如刀砍斧劈,平地拔高一百五十米,关口两崖的峭壁全部由表面光滑、硬度特强的卵石构成,这些卵石大小不一,卵石里还夹有白色的小贝壳,这些石头比用钢筋混凝土浇铸的还要坚固。
&&&&关楼的东面是绝壁,西面也是绝壁,关楼的北面是山势呈六十度的陡坡,杂以乱石荒草。穿关楼向北流出的大剑溪水直泻而下发出阵阵轰鸣,似战鼓声声,在冷兵器时代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功能,据考证,秦汉以来,在这里发生的上百次战争,无一战例是从正面强攻奏效的。细细品味,不得不佩服诸葛亮在此修筑关楼建立军事要塞时选址的智慧和精细。
孔明立关像
据《寰宇记》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舆地广记》也记载:“蜀汉丞相亮……以阁道三十里至险,复设尉守之。”根据这些史料的记载,剑门关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而设立,诸葛亮设立了剑门关,架设了飞梁阁道,以后又多次经过剑门关,在出歧山伐魏时,也多次往来于剑门关,他上《出师表》后,“率诸军北驻汉中”时,也经过了剑门关。
  从公元227年到262年,为巩固政权兴复汉室,蜀汉诸葛亮、姜维先后对北方魏国采取了持久的重大军事行动,史称北伐。
  227年春天,诸葛亮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筹备北伐曹魏。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陈述出师的原因,表明统一中原的希望,开始五次北伐的序幕。
  第一次北伐是228年春天,魏延提出西去潼关,诸葛亮派赵云、邓芝率军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的形势,以吸引魏军,在洛阳的曹叡派出曹真都督关右二军,前往郿县防御赵云等人,于是诸葛亮亲自率领主力向祁山进攻,准备打下祁山作为北伐前哨,当时诸葛亮不用魏延、吴懿等为先锋,却派参军马谡领王平到街亭防御张合,另派高翔屯兵柳城,而到达街亭的马谡不遵循诸葛亮的部署,又不接受王平的劝阻,致使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败
&&&&第二次北伐是228年冬天,曹魏将领曹休在石亭被东吴打败,诸葛亮乘机再次率军北上,出兵散关包围陈仓,双方激战二十多天未分胜负。
&&&&第三次北伐是229年春天,诸葛亮派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曹魏大将郭淮领兵来救,诸葛亮率主力军牵制郭淮,曹军知道汉军主力到达,便紧急撤退,汉军顺利占领二郡。
&&&&第四次北伐是231年春天,诸葛亮再次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司马懿为统帅屯兵长安,领张合、郭淮等人抵抗。诸葛亮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岐山,自己率主力迎战司马懿,大败魏军,到了六月,诸葛亮眼见粮草供应不上,又收到下令北伐军撤退的诏令,只好引军退回。
&&&&234年春天,诸葛亮经过三年准备,再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开始了第五次北伐。4月,蜀军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诸葛亮也明白缺粮的问题,开始实施屯田生产粮食。而孙权也曾率十万大军北上响应蜀汉,但被曹睿亲自率军打败。8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率军袭击其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命杨仪回军向魏军做出进击的样子,司马懿怕是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撤退,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
从关楼上看关外山形
从关楼上俯瞰剑门关外险峻的地势
关楼内对剑门关历史的介绍。历史上烽火狼烟、江山易主的事情经常在剑门关发生。
&&&&在先秦之前,四川还没有通往外界比较像样的陆路通道。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虽唾涎巴蜀已久,但征伐很不容易。后来,秦惠文王采用张仪、司马错的计策,写信给蜀王愿与蜀国友邻,诈言秦得天降能粪金的石牛(称金牛),准备馈赠金牛并献美女给蜀王,请对方开道亲自迎接。蜀王开明氏素性贪欲,便派五力士在大、小剑山、五丁峡一带峭壁处,日夜劈山破石凿险开路,入秦迎美女运金牛。公元前316年秋,蜀国发生内乱,惠文王使张仪、司马错、都尉墨带兵伐蜀,蜀王仓卒应战,为秦所获。冬十月,蜀平,贬蜀王为侯,随后灭掉巴国。后来这条路遂命名为石牛道,又叫金牛道、五丁道、剑阁道、蜀栈、南栈。
&&&&蜀立国后诸葛亮就加强了剑门关的建置和守卫,
“以阁道三十里至险,复设尉守之”。诸葛亮在出祁山伐魏时,也多次来往于剑门关。五次出兵伐魏,都以剑门关为屯粮调兵的基地,姜维为了保卫蜀汉后期政权,更是频频出剑门关伐中原,一共走了四次。姜维与魏军在剑门关交战,关上关下双方陈兵数十万,驻扎长达三月之久。
姚苌智取剑门关
&&&&公元373年,秦王苻坚遣将取剑门。晋梓潼太守周飏闭关坚守。秦将姚苌诈降,周飏不疑,开关放入。姚苌道:“今秦军五万之众齐集关下,剑门虽险,恐终难守。我见毛当、徐成连日攻关不下,其军已懈怠,可趁夜出关,攻其不备。来前我已约定本部羌众,只见关上起火,便击朱肜营;周将军自率关兵去攻毛、徐二营:必获大胜。”周飏大喜,便在关上燃起一堆篝火。不一时,就见关下营中起火,喊声大作。姚苌道:“此即是我部羌众响应起兵矣,周将军速即出军。”周飏即命姚苌等在前,率兵杀下关来。将到秦军寨边,背后喊声大震,伏兵四起,周飏知已中计,急转回关,关门未及闭,徐成已先杀入,夺了险关。
北魏刑峦克剑门
&&&&505年(北魏正始二年,梁天监四年)正月,梁管辖的梁、秦二州刺史庄丘黑死后,发生叛乱。二月,梁汉中太守夏侯道降魏,魏以邢峦征汉中,击诸城戌,所向披靡。梁遣孔陵戌剑门,邢峦遣将军王足南下,陷晋寿,克剑门,入剑阁。梁将鲁方达、王景嗣39人皆战死,蜀人恐惧,益州城戌降者十有二、三,形势对北魏非常有利。于是,邢峦上表魏宣武帝,请求乘胜伐蜀,魏主不从,遂不能定蜀,但自是南梁州之南安、晋寿、白水3郡陷于北魏30年。
胡小彪剑门尽节
&&&&514年,魏宣武帝死,梁益州军乘机反攻,魏军退出剑门关,至此魏梁以剑门关为界,魏守小剑,梁守大剑。525年五月,梁将樊文炽、萧世澄等在小剑围住魏益州长史和安。魏遣晋寿统军胡小彪与崔珍宝,率兵救援和安。樊文炽偷袭并擒获了胡小彪、崔珍宝。为了迅速攻下小剑,樊文炽先将崔珍宝押至城下,让崔珍宝劝降和安,说“南军强盛,北救不来,岂若归款,取其富贵”。和安命令放箭,梁军及崔珍宝无法近前,只好退还。樊文炽再逼胡小彪劝降和安,只见他大义凛然地对和安说:“我栅不防,为贼所虏。观其兵士,势不足言。努力坚守,魏行台、傅梁州遣将已至。”胡小彪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押送他的敌人杀害。魏军为之悲愤,决心与小剑城共存亡。魏西南道军司淳于诞领兵援救小剑,夜间登山烧毁樊文炽的营栅。淳于诞乘胜进攻,樊文炽只身逃脱,整个战斗俘获萧世澄、陈文绪等将官十一人,斩获万计。魏行台魏子建壮胡小彪其气节,以释放萧世澄换回胡小彪的尸柩,送归厚葬。
梁睿克始州
&&&北周末期,杨坚秉政。益州总管王谦以世受国恩,将图匡复,遂举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梁睿率军20万人,由利州(今广元)南下,进攻始州(今剑阁普安),企图打开入蜀通道。王谦为阻梁睿军入蜀,令其部将敬豪、梁岩率军固守始州城;赵俨、李三王等率军l0余万人,据险设营,守御通谷、龙门等地,以确保剑阁道及始州无虞。梁睿军进至通谷,李三王等以劲兵拒守,闭垒不战。梁睿以总管张威为先锋,率部出战。张威先令人临阵大骂,激怒李三王出阵,然后派精兵奋力攻击,一举击溃李三王军;梁睿军主力赶到,擒斩敌7000余人,遂即前进到龙门,遇赵俨、秦会等率军10万据险抗拒。梁睿令将士由山间隐蔽小道,衔枚开进,四面奋击,大破赵俨等军营垒,迫使始州守将敬豪、平林守将梁俨投降。其后,克巴西,下开远,直逼益州,为最后消灭王谦势力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时期,巴蜀地区由于其物产的富庶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曾成为南北割据政权激烈争夺的对象。从西晋末年开始的动乱与分裂局面,几乎延续达三个世纪。一直到隋朝统一中国后,才终于结束。开国皇帝文帝杨坚非常重视对四川的控制,采取了很多措施以防止再生变乱,其中包括
“巴蜀阻险,人好为乱,于是更开平道,毁剑阁之路,立铭垂诫焉”,同时派遣第四子杨秀为益州刺史、总管,还特地选派正直能干的元岩前去辅佐,对
“州县长吏坐者大半”,促进了四川社会稳定、清除了割据隐患,客观上恢复了巴蜀地区的繁荣和安定,在隋末的大动乱中,四川再没形成割据政权,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倚天险玄宗颁诏
&&&&公元755年岁末,范阳节度史安禄山造反,威逼长安。756年6月13日清晨,李隆基弃城仓促奔蜀。行至60公里外的马嵬坡,怒不可遏的禁卫军哗变,杀掉千夫所指的宰相杨国忠及其全家,缢死贵妃杨玉环。7月12日,唐流亡中央政府来到普安郡(今剑阁老县城)。因有蜀道咽喉剑门屏障,玄宗休整三天,并主持召开至今为止剑阁境内级别最高的“中央会议”,与大臣们商议如何应对岌岌可危的军国大事。7月15日,玄宗发布了《幸普安郡制书》,这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发布罪已诏,向国民检讨用人失误等问题,二是发布了一份完整的战略方案,突出了“亲王分镇”、“财权、人权下放”,这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安禄山得知后,“抚膺叹曰:吾不得天下矣”。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权力下放”,利于平叛,但却使地方势力坐大,以后几任帝王难以补正,以致大乱结束后多年,众多藩镇拥兵自重,局部战争此起彼伏。马嵬坡兵变以后的太子李亨分兵北上,7月12日受众将拥戴在甘肃灵武称帝,即唐第八代帝王肃宗。但由于相距遥远,玄宗并不知情,到8月16日在成都正式承认太子称帝为止,这实际上是玄宗执政44年的最后一道诏书。
连环画《隋唐演义》中的画面
严秦智取剑门关
&&&&唐永贞元年(805年)八月,西川节度使袁皋死后,支度副使刘闢自为留后,上表请求朝廷任命其为节度使。宪宗不允,任命山南东道节度使袁滋为西川节度使。刘闢抗命不从,陈兵境上,阻止袁滋进入西川。时宪宗刚刚即位,不愿大动干戈,只好以刘闢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元和元年正月,刘闢要求兼领三川,宪宗不许。刘闢便发兵围攻在梓州(治郪县,今四川三台)的东川节度使李康。正月二十三日,宪宗发布《讨刘辟制》二十九日,高崇文率步骑5000出斜谷,李元奕部出骆谷,同向梓州进发。月末,刘闢攻陷梓州,擒李康。刘辟闻朝廷大军来到,派大军封锁入川要道,夺取东川后,剑门关自然是防御重点之一。而唐山南西道严秦的军队的先遣小分队以商贩名义行贿入关。很快,里应外合,控制了剑门关。严军一鼓作气,直奔剑州城杀去。伪剑州刺史文德昭俘获后被斩。随后,高崇文率部平定了西川全境。
王建闭关谋帝业
&&&&王建唐朝末年投军,昭宗时升任为永平军节度使。韦昭度入蜀,以王建为招讨牙内都指挥使。由于陈敬瑄拒绝调动,不让韦昭度接任,王建也不愿受韦昭度约束,以各种借口将其逼走。韦昭度刚一离开,王建就派兵扼守剑门,切断了中原与东西两川地区的联系。此后,王建先后平定了川境各种割据势力,并入成都自称留后,报告朝廷。大顺二年(891)十月,唐朝廷任命王建为检校司徒、成都尹等使。在此期间,他先后派人杀了陈敬瑄和田令孜。并控制东、西两川之地,兵力越来越壮大。再后来,他的势力扩大到荆南、归州(今湖北秭归),控制了三峡咽喉要地。907年,王建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剑门关大败石敬塘
&&&&930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东川节度使董璋叛。十一月,后唐大军由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入蜀伐两川,由南迂回攻剑门,杀三千东川兵,据剑门,又破剑州(今四川剑阁),因大军未至,只得烧毁房舍,取资粮还保剑门。剑门失守,打乱了孟知祥以两川兵力合守剑门以保蜀境的计划。孟知祥遂急遣五千人由成都急赴剑州,另从遂州调万人会师于剑州,董璋则帅两川兵马屯于剑州东南的木马寨,并选善射者5百人伏唐军归路,披甲以待。西川庞福城、谢瑝以疑兵之计惊退进逼剑州的后唐军。后唐军退保剑门十余日不战,坐失良机,而两川则赢得了时间。十二月初,后唐军主帅石敬瑭至剑门,西川剑州守将奋力击退北军的进攻。932年正月,西川破遂州,后唐副招讨使夏鲁奇自尽。石敬瑭再次攻剑州,以骑兵冲河桥,遭强弩射击,损守惨重,退还剑门。二月初一,石敬瑭以遂、阆相继失陷,大军粮草不继为由,烧营栅北归,无功而返。蜀中州县均为两川分别攻占。
王全斌剑门大捷
&&&&963年,赵匡胤消灭了南平、武平后,控制了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使后蜀东北两面处在北宋的瞰制之下。后蜀主孟昶决计严兵拒守,以抗宋军,同时派人约北汉同时举兵,准备联合攻宋。乾德二年(964年)十月,孟昶派大程官孙遇、军校赵彦韬等出使北汉,约其南下联合攻宋,并预定蜀军与北汉夹击宋军,夺取关中。但是赵彦韬中途叛蜀投宋,并向赵匡胤密报了后蜀实情,并绘呈后蜀的山川形势和兵力分布图。赵匡胤正欲伺机攻蜀,得到后蜀约北汉攻宋的密书后,高兴地说:“吾出师有名矣!”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赵匡胤下令两路攻蜀。十二月中旬,宋忠武节度使王全斌军连捷之后。又于大漫天寨,大败蜀军精锐。蜀军退保剑门。王全斌的辉煌战绩使宋太祖十分高兴,这年冬天,京师下了大雪,赵匡胤亲自脱下自己的紫貂裘帽派人送给王全斌,王全斌十分感动,更加紧了对蜀兵的进攻。965年(三年)正月,王全斌以奇兵翼侧抢渡来苏(今四川剑阁东),出奇不意迂回至剑门南清强店,攻破险隘剑门,继占领剑州,歼蜀军万余人,擒获王昭远。965年(宋乾德三年,后蜀广政二十八年)正月七日,后蜀正式投降。
连环画《宋史》中的画面
失屏障李顺折翼
&&&&北宋淳化四年王小波在青城发动起义,王小波牺牲后,妻弟李顺继续率领农民军奋战。淳化五年,攻占成都。即建立“大蜀”政权。当年正月,宋太宗即任命宠臣宦官王继恩为剑南两川招安使,率军讨伐。四月中旬,王继恩分兵两路,一路攻剑门,一路攻夔门,从北面、东面向农民军发动全面进攻。在官军压境之际,起义部队主力正在围攻梓州,结果攻城80余天仍没攻下,不仅消耗了自身力量,更为严重的是贻误了战机,使之不能抽出更多的兵力护卫剑门关。6月2日,王继恩绕道小剑门,从西路旁攻,杀死义军守500余人,然后东攻汉源坡、育强岭,控制了南下剑门的道路,随后居高临下攻下剑门。接着王继恩顺利攻克绵州。另一路宋军也攻下了阆州,苍溪、巴州。至此王继恩全部占领了剑门关周围地区,打通了官军入川增援的金牛道,避免了被农民军堵截和供给不足的危险。淳化五年(994年)6月17日,王继恩包围成都,
10余万义军3万多壮烈牺牲,李顺下落不明。
&连环画《川蜀起义》中的画面
苦竹隘抗元血战
  1242年,南宋名将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在其治蜀10余年间,与蒙古军“大小三十六战”,还一度率军北伐,大战于汉中一带,蒙古军一直未能占到半点便宜。1253年,宋理宗解除余玠兵权,余玠饮恨自尽。余玠主持四川防务期间,抓住有利时间,扬长避短,构建了一个依山筑城、恃险拒守、点线结合的防御体系。从北到南,建筑了一系列堡垒,主要有:苦竹隘(剑阁剑门关)、钓鱼城
(合川县)即其中著名者。剑门关苦竹寨作为四川抗蒙斗争的桥头堡,上演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悲壮长歌。蒙古宪宗八年(1258)二月壬辰(3月18日),蒙古军大举伐宋,九月甲寅(9月6日),蒙哥进次汉中,取金牛道入蜀,俘获宋守将制置使张实,遣张实招谕至苦竹隘。张实入隘,遂与守将杨立并力坚守。蒙哥遣史枢攻苦竹隘。隆庆府杨礼守安西堡,敌兵搏城,招诱投降,礼愤激诟骂,率诸将兵射退之。裨将赵仲窃献东南门,引蒙军入,都统杨立战败被杀,苦竹隘都统徐昕、隆庆府教授郑柄孙战死。已丑(11月10日),蒙军俘张实,施以肢解酷刑。庚子(11月21日),蒙军进攻长宁山,衬将王佐、裨将徐昕率兵苦战,被蒙军击败。十一月已酉(11月30日),蒙哥督军先攻鹅顶宝,当夜破其城,王佐战死,杀王佐之子及徐昕等四十余人。段元鉴在顺庆府青居战死。南宋专门设"四忠祠",祭祀宋末抗战将领张实、王佐、杨立、徐昕。时至今日,当年隆庆府知事段元鉴用条石修筑的苦竹隘石门洞尚存,其上阴刻楷书“宝祐乙卯七月吉日武功大夫右骁卫将军知隆庆府事节制屯戊军马任责措置捍卫段元鉴创建”还清晰可见。
走间道闯王避关
&&&&崇祯十年十月初,自成同混天星、过天星等攻破汉中宁羌州。破广元,陷昭化,进逼剑门。时明四川总兵侯良柱统兵守剑门,堵塞石牛道。李自成乃走间道,抵江口西渡,经来苏路往剑门关南破剑州。侯良柱追李自成至武连西百顷坝中义军埋伏而死。裨将王朝阳领残兵退保剑州。年底各路义军合围成都。攻成都不克。十一年二月洪承畴大败李自成于梓潼,李自成突围入剑州,曹变蛟追击,李自成不敌,退还陕西。
红四方面军血战剑门关
&&&&日,红四方面军主力在四川省苍溪县的塔子山强渡嘉陵江,之后军兵分三路,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席卷沿江敌人。4月2日拂晓,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剑门关。为攻克天险剑门关,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王树声。王树声仔细察看地形后定下避开正面、打敌侧后与奇兵突袭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并制定了三路进攻剑门关的作战计划。三路红军随即奉命行动,对敌各个集团工事实行逐点攻击,很快扫清了剑门关外围据点,击溃守敌一个团,迫使敌人逐渐缩小了防御阵地。第三路红军以精选的7名勇士组成小分队,在当地老百姓徐元培带领下,绕道诸王山西侧的梯子崖至金牛峡一带,缴获了一面川军旗帜和一挺机枪,随即化装成川军,边走边喊:“兄弟们,自己人!”守关的敌军还没来得及辨别真伪,红军勇士已飞上关楼,高喊着“缴枪不杀”,连毙数敌,占领了关楼。之后,红军紧闭关门,以轻重机枪封锁关口,守敌被迫逃上主峰阵地。王树声决定调第九十二师第二七四团第二营担任主攻任务。为加强火力支援,在王树声的请求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动用了其直属的迫击炮营及机枪火力,对敌各集团工事实行逐点攻击。主峰上的川军依仗险要地势和精良武器,在红军仰攻道路上组成密集火力,拼命顽抗。第二营的勇士们沿着崎岖的山路,顶着枪林弹雨,艰难地接近敌人阵地。由于敌火力太猛,二营两次进攻受挫。王树声深谙哀兵必胜的道理,他当即决定,仍由第二营担任主攻任务,并以另两个师向隘口东西侧敌人进攻,一个师做掩护攻击。他还向炮兵连连长下达了命令,要他一定要把炮弹打入敌人的集团工事内。第三次攻击开始。第二营吸取前两次攻击失败的教训,充分利用地形地物,机智勇敢地接近主峰地段。敌人故伎重演,又龟缩进工事内拼命扫射。部队伤亡很大,第二营鲍政委胸部连中数弹,但他在倒地后仍支撑着身子将手中的手榴弹扔向敌群,最后壮烈牺牲。在这关键时刻,红军的炮兵发挥了作用。炮兵连长亲自瞄准,一发发炮弹连续打中敌制高点上的集团工事,敌人枪声顿哑。陈营长乘隙迅速率部冲进敌人工事,与敌展开了白刃格斗。一个红军战士飞步冲上山顶,撕下川军的黄旗,把红彤彤的军旗插上了主峰。川军制高点一失,顿时乱了阵脚,互相践踏和坠岩而死者甚多。王树声乘胜指挥红军猛打猛追,激战至下午4时,全歼守敌3个团约3000人,一举占领敌人所谓“插翅难渡”的剑门关要隘。
解放剑门之战
&&&&1949年12月,在成都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对剑门关的国民党军展开进攻。人民解放军于14日解放四川省广元后,先遣支队向剑门关疾进,经日行40公里的强行军,于17日进至关前,并歼灭未及逃入关内的国民党军第55师100余人。国民党军为阻止解放军南进,在半山腰、公路两侧和公路口,筑有石碉等野战工事,并以1个团的兵力凭险防守。我军当即以1个营全部轻装,攀缘古道,向剑门关侧后迂回,以两个营于当日22时在炮火掩护下,沿河坎及大石空隙,匍匐向前接近,在离关口50余公尺时,各种轻武器一齐发射,随即展开冲击,冒着守军烧桥的大火,爬过仅余的一根独木,将守军阵地突破,打开了通路,在迂回分队的策应下攻占剑门关。至18日下午,解放剑阁县城,先后俘国民党军300余人。&
从关楼下来,穿过关楼门洞,开始沿关外山路走向景区北口。&
这是从关外仰视关楼
关楼东侧的山势
关外山沟里的乱石荒草。如此地势,在冷兵器时代欲从此攻取剑门关,确实比登天还难。
再次回望关楼
关外约一公里处为叹关台。景区从历代官宦、文人吟诵剑门蜀道的诗词中,选刻了张载、骆宾王、李白、杜甫、唐玄宗、王安石、李商隐、果亲王、郭沫若等名家诗词19首。据不完全统计,历代来剑阁的文化大家就有一百余人,政界显要也为数不少。现在有资料可查的古代名家诗文就在千篇(首)以上。这些名家的作品为剑门雄关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白世称“诗仙”。李白写剑阁的诗共有三首,另有《剑阁赋》一篇,三首诗一首是《蜀道难》,另两首是《上皇西巡南京歌》组诗中的两首,《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其中“剑阁崔嵬而峥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诗句成为千古绝唱,《上皇西巡南京歌》也是李白的重要之作。&
杜甫世称“诗圣”。杜甫写剑阁的诗共有两首,一首是《剑门》,一首是《将赴荆州寄别李剑州》,《剑门》一诗中的“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与李白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异曲同工之美。
关外山沟里的乱石
五丁开山群雕
五丁开山雕塑讲述了蜀道来历的传奇故事。传说战国时期,秦惠王伐蜀,因蜀地山势险峻,征伐很不容易,便采纳了大将司马错的计策,诈言秦得到了从天而降的石牛,夜晚能够屙出金子,并传信给蜀王,愿与蜀国成为友邻,并给蜀国馈赠宝物石牛和秦国的美女,请蜀王开道迎接回去,秦惠王制造了五头石牛,并派人在石牛屁股后边撒上金子,假装说这些金子是石牛屙出来的,于是蜀王就派五个壮士开道迎接屙金的石牛。开道的壮士们劈山破石,惊动了蟒蛇、蟾蜍,便与它们决斗,终于战胜了艰难险阻,开出了道路,这条蜀道就被称之为金牛道和石牛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这条道就有了正式的名字,成为了四川至中原的官道。从它得名至今,已经超过2310年的历史了。
子规即杜鹃,剑门多此鸟。相传春秋初期,蜀国望帝杜宇失国身死,化作杜鹃,哀声啼叫。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细雨廊一名取自于宋代诗人陆游()的名篇《剑门道中遇微雨》。这首诗的内容为:“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味,细雨骑驴入剑门。”当年,陆游奉调从陕南到成都去任新职,路径此地,吟成了这首记行小诗。
&  陆游写剑阁的诗共有五首,分别是《志公院》、《剑门道中遇微雨》、《剑门关》、《赐名报国灵泉云》、《宿武连县驿》。
李白《蜀道难》石刻
站在望关桥上远眺剑门关所在的隘口
穿越剑门关,体验了一把雄关的险峻。了解了为什么它可以称为天下雄关。两山夹峙,一径微通,关内缓,关外陡,易守难攻,这是它之所以成为雄关的自然条件。中华雄关想来大约都是这样的。
出了北口,一直在等去剑阁的汽车,但过去了几辆,因在南门就坐满了人而不能加载。最后乘一辆小面到了剑阁,再换乘去宝轮镇的汽车,最后,从宝轮镇再乘到昭化的汽车到达昭化古城。下榻孝友客栈。
从昭化下车后,天色尚早,停车场外即是一片油菜花田,顺手拍了几张。
《水调歌头题剑阁》
宋&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
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
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
梅岭绿阴青子,蒲间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
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古意二首》
曾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何以,嵯峨剑门关。
未抵翻阳湖,无风浪揿船。
脱身其早归,无污蛟鳄涎。
《剑门关》
剑门天设险,北乡控函秦。
客主固殊势,存亡终在人。
栈云寒欲雨,关柳暗知春。
羁客垂垂老,凭高一怆神。
《剑门关》
宋& 曹宗旦
凿开千里地,通得一隅天。
叠嶂连三峡,重门扼两川。
《剑门关》
极目双峰剑倚天,重门因设据高山。
城隍尽枕溪岩畔,井邑全居水石间。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
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
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
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题剑门先寄上西蜀杜司徒》
峭壁横空限一隅,划开元气建洪枢。梯航百货通邦计,
键闭诸蛮屏帝都。西蹙犬戎威北狄,南吞荆郢制东吴。
千年管钥谁熔范,只自先天造化炉。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
不知造化初,此山谁开坼。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
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
平明地仍黑,停午日暂赤。凛凛三伏寒,巉巉五丁迹。
与时忽开闭,作固或顺逆。磅礴跨岷峨,巍蟠限蛮貊。
星当觜参分,地处西南僻。陡觉烟景殊,杳将华夏隔。
刘氏昔颠覆,公孙曾败绩。始知德不修,恃此险何益。
相公总师旅,远近罢金革。杜母来何迟,蜀人应更惜。
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二友华省郎,俱为幕中客。
良筹佐戎律,精理皆硕画。高文出诗骚,奥学穷讨赜。
圣朝无外户,寰宇被德泽。四海今一家,徒然剑门石。
《题剑门》
唐 &&李德裕
奇峰百仞悬,清眺出岚烟。迥若戈回日,高疑剑倚天。
参差霞壁耸,合沓翠屏连。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目前。
《题剑门》
唐 &&杜光庭
谁运乾坤陶冶功,铸为双剑倚苍穹。
题诗曾驻三天驾,碍日长含八海风。
《剑门诗》
罗列峰峦万仞尊,横纵畦畛自村村。
诸侯有道人安业,何用崎岖闭剑门。
《重过剑门》
宋 &&洪咨夔
众水东瞿峡,连山北剑门。
地非甘习坎,天欲护全坤。
直上云千尺,中间月一痕。
客怀地奈恶,索酒自招魂。
《剑门行》
两崖夹道立削铁,涧水悲鸣浅飞雪。
上有石城连天横,剑戟相磨气明灭。
出门下瞰山盘纡,石磴斗落十丈饮。
敌来仰首不得上,百万渠能当一夫。
井蛙未识河山广,分明到此生狂想。
岂知天险乃误人,祸首子阳终衍昶。
渭水秦川指顾中,剑门空复老英雄。
传檄将军真得意,落星愁杀卧龙翁。
剑门崔嵬若相抗,云栈萦回千百丈。
石角钩连皆北向,失势一落心胆丧。
侧身西望不可傍,猛虎毒蛇相下上。
安得朱亥袖椎来,为我碎打双叠嶂。
《题剑门》
宋 &&魏了翁
江有瞿唐限,陆有双剑蹲。
如熊羆当道,如虎豹守阍。
屹然东北隅,莫此西南坤。
昔岁在单阏,白日尘沙昏。
人心不足倚,恃此两长垣。
舟车之出入,筦钥有司存。
衔舻下鱼复,委辔充剑门。
薮逋乃如此,天险何足言。
况於多蹊隧,不逮昔所闻。
烈烈张睢阳,英英颜平原。
古之善守国,人心以为藩。
《再任益州回留题剑门石壁》
剑门山势碧摩天,匹马重来鬓已斑。
多赖皇明烛幽远,两川无事得生还。
年代:宋 作者: 慕容佰才
剑岭排峰鸟过迟,蜀食秦诈事堪悲。
若为社稷思长计,肯把干将自倒持。
时间关系,有些景点没有走到。兹将网上搜罗来的资料胪列如次,以供同好参考:
据说,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助其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虽然古栈道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但如今,在这些壁立的山峰之上,又依山重建起了险峻的盘山栈道,供游人登山观景。
金牛峡栈道,
依山傍势、凌空架木,全长1500米、宽1.8米,是2009年恢复重建的。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个小伙子到这条峡谷里挖药材,忽然看见峡谷深处亮起一道金光,把他惊得目瞪口呆,小伙子想,这里少有人烟,怎么会出现金光呢?这时,金光渐渐向外移动,越来越近,越来越亮,把整个山谷都照得金灿灿的了,后来他才看清楚,原来是头油光水滑的金牛!金牛从峡谷里走出来,牛头、牛尾、牛身、牛角、牛蹄全是金灿灿的,小伙子冒着胆子向峡谷深处走去,想看看金牛到底要到哪里去,金牛来到绝壁前,“哞”地叫了一声,顿时,“轰”的一声巨响,原来天衣无缝的石壁突然现出了一道门,金牛纵身跳了进去,机灵的小伙子壮起胆子爬上了绝壁,大步跨进了石门,石门里面宽大、明亮,金屋、金柱、金柜、金碗、金筷、金桌子、金板凳,到处都是金灿灿的,这时,一个身骨硬朗的老太婆笑盈盈地向他走来,热情地招待他,端金板凳让他坐,用金碗请他喝水,过了一会儿,老太婆说要去驾牛推磨,小伙子跟着进了磨坊,就看到那头金牛正在拉磨,金磨上对着金粮食,感到太惊奇了,小伙子要走的时候,老太婆对他说,我这屋子里的东西,你看上哪一样,就拿去吧,小伙子心想,我是个种庄稼的,要那些金子干什么?不如带点儿种子回去,就向老人要了点金豆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爷爷见了金豆子,就问是哪里来的,小伙子就把去金牛峡的经过说了,爷爷说,听人说,不是人人都能见到金牛的,见到了他的人就会得福的,说得小伙子眉开眼笑。到了点豆的季节,爷孙俩就在房前屋后和附近的山上点上了金豆子,到了收获的季节,果然得到了丰收,他们用金豆子点豆腐,点出的豆腐又嫩又细。消息传开了,大家都知道有个金牛峡,金牛峡里住着个老太婆,天天驾着金牛推金磨,许多人都跑到金牛峡,想看看金牛,看看那位慈祥的老太婆,可是,有的人去了真的如愿以偿,有的人去了却找不到石门,凡是见到老太婆的,老太婆都要送一点磨上推出来的东西,拿回家去一看,全是金子!一些贪心的人并不满足,有的想得到那头金牛,有的人甚至想把金屋里的东西全部搬走,于是,就有一伙人谋划一番后走进洞里乱抢,老太婆非常气愤,顺手在磨盘上抓了一把豆子撒在门外,说:“要抢,你们就到门外去抢!”抢金子的人一窝蜂地冲出去,只听“哐当”一声,石门立即关上了,门外的人无论怎样都不能砸开,从此以后,石门就再也没有打开过了。
&&&&在剑门关绝壁中部,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金鸡独立于悬崖峭壁边,像一根刚出林的竹笋,又形如男性生殖器。当地人根据其自然长成的形状称其为竹笋峰,又名石笋峰。竹笋峰高达数十丈,通体不长一草一木,在它的尖顶上,却生长着一丛茂盛的灌木,因此竹笋峰又像一名怒发冲冠的卫士日夜守护着剑门雄关。
&&&&绝壁上这块巨大的石头,金鸡独立于悬崖峭壁上,像不像一根刚出林的竹笋?当地人根据其自然长成的形状称其为竹笋峰。大家看到,竹笋峰高达数十丈,通体不长一草一木,在它的尖顶上,却生长着一丛茂盛的灌木,因此竹笋峰又像一名怒发冲冠的卫士日夜守护着剑门雄关。关于石笋峰,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剑门关先前不产竹子,当地百姓只好用山上的藤条编制背篼、箩筐之类的用具,结果不仅砍伐了大量藤条,破坏了植被,还经常有人为了上山砍藤条,从绝壁上跌下来摔死。已经被观音菩萨超度成佛的枳松和尚感到痛心,就想到帮助百姓解除困难,他从玉皇大帝那里偷来了慈竹、斑竹、箭竹等种子,洒在剑门山上,剑门从此就有了大片大片的竹林,玉皇大帝为了惩治他,就把他变成了一尊石笋。还有人传说它是开道的五丁中的一位武士变化而成,也有人传说它是五丁开道时与蟾蜍搏斗的蟒蛇变化而成。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说是有一年,石笋峰突然燃起了无名大火,远近十余里的百姓都前来救火,但因水源太远,找不到救火的办法,剑门驿的官兵立即报告剑州州官,剑州知州想趁机大捞一把,就添油加醋地连夜写好奏章飞报朝廷说:“石笋起火,殃及于民。”皇帝一听,连奏章也未看,心想,我的江山总共只有十七个省,就有十个省起火了,这还了得!就要派大臣前去灭火,这时,有位老臣拿过奏折一看,原来是剑门关的石笋起火,但又不敢当着众臣的面说皇上听错了,就对皇帝说,圣上不必惊慌,依老臣所见,这剑州快马来京都十多天了,可能早就扑灭了,皇上打开奏折一看才弄明白是咋回事,就说:“卿言甚善,依卿所奏。”大家看石笋峰顶上的那棵枯树,传说就是当年那场天火烧死的。
  剑门关自然形成的形神兼备的奇石很多,如姜维神像、阴阳宝剑、酷似男性阳具的雄起石,还有石龙、石虎、石龟、石猴、石花瓶、石鼓、石盂等等,全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石笋峰绝壁上有一道由无数藤蔓搭成的绿色飘带,远看就像一道绿色桥梁横卧在峭壁之上,当地人称其为仙女桥,并且流传着一段神奇故事,相传前清时候,有一个姓母的中年汉子因穷途潦倒,便到梁山寺削发为僧,取法名枳松,枳松和尚在梁山寺潜心修行,对上山来的香客也十分热情,香客们都很喜欢他,但也有一些人认为他什么都好,就是对女施主特别殷勤,很难修成正果,这些话传到了南海观音菩萨那里,观音菩萨想,既然大家都称他为枳松善人,我就该帮他修成正果,于是决定考验一下他,就变成一个进香的妇女,枳松和尚见了,也像对其他香客一样热情地接待她,观音菩萨见他如此正派,也感叹不已。不久,寺庙里又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她借要水、搭斋这些事儿,故意找话跟枳松说,枳松很不自在,就找个借口离开了,但年轻女人却仍然缠着他,并且做出很放荡的样子,枳松就不理睬她了,但是,第二天她又来了,年轻女人告诉枳松,她是从志公寺爬着绝壁走上来的,枳松想,志公寺对面的悬崖绝壁连鸟都飞不过去,人怎么能上来呢?女人说悬崖上有一条上山的小路,在云雾缭绕的半岩上还有道小桥呢!枳松认为女人是故意是在巧言令色纠缠自己,就显得有些不耐烦,女人只好走了,第三天,女人还是上山来了,并且更加放荡,还故意动手动脚,这下把枳松激怒了,“唬”的一下扬起切面刀,做出要砍的架势,女人见势不妙,顺着右边的山崖不要命地奔跑,枳松气得要命,拿着切面刀追出来,女人更是吓得心惊肉跳,刚跑了不上百步,就从绝壁上摔下去了,枳松和尚见女人掉下了万丈悬崖,也纵身跳了下去。不久,枳松和尚的大徒弟外出云游,在剑门关外看到枳松和尚从对面走来,就问:“师傅,你不是死了吗?”,枳松和尚笑着说:“我没有死,是观音菩萨度我上天了!”就把观音菩萨两次巧变民女考验他的诚心和他跳崖的经过说了一遍,并且告诉他的徒弟,绝壁半山腰确实有一条上山的小路,远看就像悬在山腰的长桥,那是观音菩萨为了帮助人们上山而点化所成的。枳松和尚升仙的事情传遍了剑门山区,人们就把他跳崖的地方起名舍身崖,把绝壁半山腰的险道称为仙女桥,把仙女桥所在的那璧石崖称为玉女峰,从那以后,人们就经常沿玉女峰走仙女桥上梁山寺进香拜佛。
&&&&梁山寺,在大剑山绝顶,位于海拔1180米的剑门七十二峰的桃花峰与逍遥峰之间的舍身崖上。梁山传为梁武帝修真之地,因此山上建有古刹梁山寺和梁武帝祠。梁山寺始建于唐,经过历代修葺,清时扩建为两进四合院,建筑面积947平方米。梁山寺院为四川省广播电视集团506广播电视转播台用房,已非旧貌。不过梁山寺周围有成片松林,山风乍起,松涛阵阵,山峦叠嶂,景色迷人。
&&&&沿东峰崖上的石栈拾阶而上,向大剑山的峰顶而去,沿途峰绝、岩危、路险、峡深,山上怪石嶙峋,砾岩石径陡峭曲折,环崖攀登,面壁爬行,穿过状如毛笔高约七十九米的石笋峰;爬上呈七八十度的天梯;走过名为桥实是一段斜状岩层的仙女桥,;钻进口似喇叭出口似鱼嘴,突出石壁外,距崖底一百七十多米的双穿洞;
一会儿如身置半空,一会儿向上攀登两手抵地,一会儿向下慢行双手扶崖手抓砾石,真有“以手扶膺坐长叹,畏途谗岩不可攀”的同感。经过两个小时的坚苦跋涉,到达大剑山峰顶。山顶之上有古寺,名曰:梁山寺,因大剑山又名梁山而来。古寺四周有十万松林,一人不能合围者甚多,青翠欲滴,山风吹来,松涛阵阵,野花送香,百鸟争鸣。
&&&&跨入梁山寺山门,迎面而来的是一株高约十米、直径六十厘米左右的紫荆树,枝虬如龙,繁花似锦,传为梁武帝在此修行时手植,已逾千年。
&&&&寺内香火很旺,供俸有观音、如来、普贤等众多菩萨,塑像十分精美,有诸多信徒顶礼膜拜,有几个和尚敲钟念佛,钟磐洪亮,檀香渺渺,梵音绕梁。
&&&&天梯峡又称“后关门”、“银牛峡”,峡名源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题诗《寄张剑州并示女弟》中的诗句:“剑阁天梯万里寒”,峡谷幽深,风景秀丽,峡内建有栈道、索桥和高空滑索。
&&&&传说三国蜀汉之前,剑门关十年九旱。姜维镇守剑门关后,当地居民和三万余蜀国军队饮用水更加困难,姜维亲自带领将士凿壁取水,石錾刚刚举起,突然闪出一道金光,一股清泉喷涌而出。从那以后,无论旱情多么严重,这股清泉始终汩汩流淌,至今从未枯竭,当地人认为这是神灵保佑姜维从天而降的神泉,故称其为姜维泉。在关口的峭壁上,矗立着一块巨型人头,当地人称为姜维神像,又称为武士头像。神像戴着头盔,高耸的鼻子,大大的眼睛,隆隆的眉毛,厚厚的嘴唇,神态庄重,气度非凡。在神像的右下方,还蹲着一只灵猴,灵猴面向雄关隘口,虎视眈眈,透着一股杀气。那尊石像,传说是五丁开山时留下来镇守剑门雄关的神将,也有人说是姜维死后的化身。传说石猴是剑门山上的猴王,至今,剑门山上的猴子还经常到猴王脚下顶礼膜拜。
这道牌坊也是地名牌坊,坊眼文字为“剑门驿”三字。三国蜀汉时,诸葛亮在剑门立关,唐时设剑门县,宋初设剑门关行政建制,剑门县隶属于剑门关,咸平四年(1001年)又恢复为剑门县,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废除县治,改为剑门驿。
&&&&&&&&&&&
这道牌坊为记事牌坊,坊眼文字为“闻铃”两字,取自于剑阁闻铃的历史故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有“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诗句,清代诗人春澍斋写了一篇优美动人的抒情诗《剑阁闻铃》,清代文人韩小窗又作了一部“子弟书”曲词《剑阁闻铃》,这部曲词又名《忆真妃》,五十年代初由著名的大鼓艺术家骆玉笙改为京韵大鼓演唱,成为了骆玉笙的成名作,也是骆派京韵大鼓的代表作。《雨霖铃》这个词牌也是根据剑阁闻铃的故事得来的。
&&&&&&&剑阁闻铃讲述的是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在马嵬坡被众军逼迫自缢,唐明皇逃难之蜀,行至剑阁道上,夜宿剑阁,适值风雨交加,在冷雨凄风的伴随中,又听到屋檐上的铃铛叮咚作响,于是勾引起国破妃亡的凄然之情,极度思念惨死于马嵬坡的爱妃杨玉环,一夜未曾入眠。
附:翠云廊
广义的翠云廊,分为西段、北段、南段,是指以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的三条路,在这三条蜿蜒三百里的道路两旁,全是修长挺拔的古柏林,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
据统计,剑门蜀道有古柏12351株,有规律地分布在344里的驿道两旁,而主体是在剑阁境内。
三百里翠云廊,精华在北距剑门关7公里的大柏树湾。狭义的翠云廊指的就是这里的翠云廊景区。三百里翠云廊最大、最有名气的几棵树都在这里。
清康熙三年(1664),剑州知州乔钵在一首诗中写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从此,“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成了这段金牛古道的雅名。
其实在此之前,这条道还有一个气派的名字,叫做“皇柏大道”。那是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在道两旁种上成排的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因此人们把秦朝所植的树称为“皇柏”,所以这条道又名“皇柏大道”。
翠云廊的形成,历经2000余年。随着古蜀道的开拓和驿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长的树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的行道树,逐渐形成数百里的林荫大道。历史上翠云廊上有过七次大规模的植树活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在道两旁种上成排的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还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修筑阿房宫时曾在蜀中大量伐木,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就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描写。蜀中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为平民愤,倡导在驿道旁植树。人们把秦朝所植的树称为“皇柏”,所以这条道又名“皇柏大道”。据林业专家考证,现翠云廊沿线胸径2米以上、树龄两千多年的古柏,应为秦朝所植,这是迄今所知这条路最早的植树记录。
第二次对翠云廊大规模植树的是张飞。相传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县)太守,军政往来频繁。当时的剑州(今剑阁)又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为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军民同心协力,完成了植树义务。今天民间还流传着张飞当年“上午栽树,下午乘凉”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据考,翠云廊上胸径1.8米以上的古柏当是“张飞柏”了。
第三次是东晋时期。因道教兴起,人们重视风水之术,而剑阁又是道教的发源地,于是大量栽植“风脉”树,尚书郎郭璞为此写了《种松记》刻于石碑。这碑到了宋代,由于风雨剥蚀,当地人又请大文人苏轼重书碑文,今碑刻仍存武连觉苑寺内。估计翠云廊上胸径一米七八左右的古柏就是这时所植。
第四次是北周时期,时人为计里程,曾在道旁每一里垒一土堆作标记,但这种方法容易被风雨冲毁,后来改为每一里种树一株,以一里一树计算里程。但当时以什么树计里,史无记载。
第五次是唐代。相传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杨贵妃喜欢吃川南荔枝,玄宗皇帝命人快马加鞭,连夜运送。为保持荔枝鲜味,令百姓沿途种植柏树,剑阁人民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栽补,使翠云廊初具规模。这一时间的翠云廊又被称为“爱情大道”。
第六次是北宋时期。据《宋会要辑稿·方域·道路》记载: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宋仁宗诏令:“自凤州(今陕西宝鸡陕西凤县)至利州(今广元),剑门关直入益州(成都)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这又是一次大规模植树,并且延伸到了整个蜀道。
第七次是明朝。明正德十三年(1518),广西人李李璧任剑阁知州,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了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柏树。因而同治《剑州志》所载清人乔钵《翠云廊》诗序云:“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昔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翠云廊从此形成了宏伟规模。
其实,以上所讲七次植树只是历史上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植树活动而已,剑门蜀道上差不多每个朝代均有植树,只是缺乏记录罢了。
古人为什么要植这么多古柏呢?首先是植树表道,起路标作用;二是以树计里,有里程碑的作用;三是保护道路,防止雨水冲刷路基;四是便于修栈道就近伐木取材;五是为行人提供行路方便,遮阴避暑。
翠云廊古柏能存至今日,与历代严令保护有很大关系。历代统治者也都很重视对驿路驿树的保护。秦汉至唐就设有专人管理,到了北宋又颁布了管理行道树条例,史载明正德年间,剑州州官在交接任时,相互要清点行道树,把植树护路的情况作为一项政绩来考核,作为升迁的重要标准之一。清代官府还常派差役沿路巡察护树情况。
<font COLOR="#2F年,由于川陕公路的修筑,古柏损坏惨重,民众甚为痛愤,后来蒋介石知道后,也下令在古柏上悬挂木牌,发出了“砍伐皇柏者枪毙”的禁令。正是历代官民的保护,“三百里程十万树”的景致才得以形成,也正是历代保护措施的实行,才使翠云廊古柏延年益寿,更加生机盎然,茂盛苍翠。
翠云廊景区不仅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国家森林公园,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进入景区,靠108国道边,密集的古柏形态万千,风姿各异,翠碧连云。人们根据其长势、外貌和历史传说取了许多美好的名字。如以长势命名的“鸳鸯树”、“姊妹树”、“罗汉树”、“观音树”、“白象吞石”等;以粗壮命名的“状元柏”、“帅大柏”、“寿星树”等;以史典命名的“阿斗柏”、“望乡柏”、“石牛树”、“仙女树”等,真是“千姿万态羞雷同”。
七曲山大庙北行不多远,就见道旁一棵巨柏,高24米,干粗6.7米,树冠覆盖45平方米,树龄2300多岁,苍劲挺拔,郁郁葱葱,这株古柏被誉为翠云廊上“古柏王”。
鸳鸯柏,高18米,胸径1米,材积11立方米,两根粗壮的枝桠从同一树头上分出,形成一对鸳鸯交颈而眠,故名鸳鸯柏。传说此柏是剑门山区的一对鸳鸯鸟投胎转世,情人们来此祈祷,会更加恩爱。
天桥柏,高18米,胸径1米,材积10立方米,因巨型枝桠腾空横伸,犹如架在空中的桥梁而得名,相传是古时神仙上天的通道。
松柏长青树
松柏长青树,树高27米,胸径1.16米,材积10.9立方米。据专家考证,该树大约植于秦惠王时期,树龄已有2300多年。它树干似松,枝叶似柏,果实大于柏果,小于松果,既像松又似柏。日,朱德委员长视察翠云廊时指示,“要好好保护这棵松柏长青树”,“松柏长青”一名由此而来。据说邓小平、杨尚昆、郭沫若等也先后来此视察。1987年,经林科所植物分类专家鉴定,该树为濒临绝灭的古老树种,世界仅此一株,将其命名为“剑阁柏”,并公布为一级保护树种。
三国蜀汉223年夏天,蜀后主刘禅(乳名阿斗)降魏,被押解洛阳路过此地时,大雨倾盆,便在此树下躲雨。到洛阳后,传出阿斗不思亡国之耻,乐不思蜀的消息,百姓闻后非常气愤,发怨于此树,便火烧刀削,天长日久,南侧的半边树干全部干枯了。民间以此树喻不思进取、难以成才之人,称之为“阿斗柏”,亦称“歪脖子树”。
夫妻柏,高27米,胸径1.2米,材积17立方米。此树枝桠覆盖,虬枝交错,相拥而立,彷佛像一对情侣在携手并肩窃窃私语,互通情愫,人们称之为“夫妻柏”。据说,当地新婚和已婚夫妇都常来此祈祷,愿夫妻感情像此柏一样与世长青,白头偕老。
帅大柏。日,朱德委员长视察翠云廊,在松柏长青树前,一随行人员感叹地说,“这树真大!”一农民用当地方言介绍说:“前边还有一棵帅大的树!”工作人员问:“什么是帅大的树?”朱德委员长幽默地说:“帅大的树就是很大的树,像元帅那么大的树。”朱德委员长在当地党政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棵荫天蔽日的巨型柏树,帅大树由此而得名。帅大柏高29米,胸径2.24米,材积33.9立方米,树龄2500多年,是翠云廊大柏树湾中的特大柏树之一。
柏树林中,有一口水井叫张飞井。相传,蜀汉大将军张飞奉命北伐,至此烈日当空,兵士饥渴难受,战马嘴吐白沫,张飞命士卒四处找水,未有水源,心情烦躁,举拳猛喝一声:“渴煞我也!”拳头砸地,只见一股清泉从拳印中冒出来,缓解了饥渴。张飞又命兵士将拳头砸出的圆坑凿成一口深井,以供当地乡民饮用。百姓为了感谢张飞,将这口井称之为“张飞井”。
翠云廊石碑
在翠云廊南向门口,立有两块石碑,分别是1983年原国防部长、儒将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翠云廊”和1984年中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的“翠云廊”碑刻。
顺着小路向山梁上行,首先看到的是一尊石像,旁有一碑刻,记载为张飞次子张绍,其官至尚书,因植树护路有功,被后人刻像纪念。也有人说,这尊石像就是张飞。蜀汉时,张飞担任巴西(阆中)太守,军情政务,羽书出川频繁,往往因剑门山势险峻,不识路径而耽误。张飞便命令士兵自阆中至昭化凿石开山,将羊肠小道扩建成一丈多宽的石板大路,在两旁栽植柏树,并严加保护。柏道不仅有利于行军,还方便了商贾和当地百姓的行走,后来百姓为感谢他植柏护柏的功劳,在此勒石塑像以示纪念。
翠云廊山梁上,有明代官员、学者李璧的祠堂——李璧祠,祠内有李璧塑像。李璧(?~1525),字白夫,号琢斋。武缘(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人,壮族。他弘治八年(1495)中举,曾任浙江兰溪县、仁和县教谕,也曾随章懋在南京讲学。正德十年(1515),他出任四川剑州(今剑阁)知州后,筑剑阁道,倡修学校书院,增设贸易市场。正德十六年(1521)升云南临安府同知。嘉靖四年(1525)调任南京户部员外郎,病逝于赴任途中。著有《剑门新志》、《名儒录》、《皇明乐谱》、《剑阁集》等书。李璧就任剑州知州时,战事刚平,剑州城垣破败,民生涂炭,百业待兴。他劳以身先,教以身率,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尤其是倡导整修剑至保宁府(阆中)的三百里官道,组织民工在道路两旁补植柏树,颁布“官民相禁剪伐”禁令,功不可没。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州人朱彩撰写的《重修文庙记》中记载:“剑道植柏,盖武缘李公遗荫。”清雍正《剑州志》载乔钵《翠云廊》诗云:“两行古柏植何人?……传是昔年李白夫。”同治《剑州志》载:“古柏树万株,为璧所植。”李璧植柏、补柏、护柏的举动,对翠云廊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剑州人民为了怀念先后担任知州的李璧和杨如震两位德政卓著的父母官,于明万历八年(1580)在古城普安(剑阁县普安镇)修建二贤祠,并铸二公铜像供奉。后祠毁于火灾,清光绪十一年(1883)重建于古城小玲珑(普安镇小玲珑社区)内。后当地政府在此新建一祠,专祀李璧,以颂扬他植柏、护柏的功绩。
山顶上还有翠云楼。翠云楼是在古代烽火台遗址上兴建的有民间特色的楼阁。秦汉三国时期,曾为军事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为保护烽火台遗址,1992年,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此楼,供游人登高,它同时还是剑门林场观测火险的瞭望台。登上翠云楼,可以眺望剑门七十二峰和翠云长廊的壮美风光。放眼望去,成片的古柏林枝叶茂盛,气势磅礴,郁郁葱葱,象一条翡翠飘带,缠绕着群山峻岭;又似莽莽苍龙,与剑门群峰交相相映,色勒出蜀道古朴雄壮的风貌。
翠云廊,是举世无双的古老行道树,是蜀道上的一颗明珠,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汗水浇灌的艺术品,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象征。她不仅是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保护完好的中国艺术珍品,而且是全世界的瑰宝。“蟠根惊窜蟒,弱干识栖凤”,“老柏参天合,人行翠幄中”,“翠云坠蹬道,尤爱柏参天”。苍劲的身躯,留存了古朴风韵;翡翠的情怀,染绿了人们的胸襟。漫游在翠云长廊中,踏着古老的石板蜀道,想秦关汉月,吟唐风宋韵,怀历史之苍茫,感岁月之悠长。
翠云廊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科学家称古柏为“森林化石”,文物专家则视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文人墨客比之为“绿色长城”。外国专家赞为“举世无双的奇观”,“古代陆上交通的活化石”、“比欧洲罗马大道优美”、是“世界文化遗产”等。
的确,无论如何赞美“翠云廊”都不过份,她不仅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更给以古蜀道无微不至的呵护,才使古蜀道有了良好的行驶环境及平整的路面。
翠云廊——当之无愧的蜀道明珠!
参考资料:&
剑门关旅游官网:/zl/q-379858.html&&&
剑门关 上&雄关沧桑&:.cn/s/blog_49btggz.html
剑门关 下 险山栈道:.cn/s/blog_49btifl.html&
剑门关导游词:/view/4f043bcad5bbfd0a.html?re=view
&&&&&&&&&&&
发表于 16:19
相关目的地
还没有账号?
或者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5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梯公寓最佳楼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