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骨性口腔的构成躯干骨和上肢骨的骨性标志

电子教案-运动系统
/&&& && && & &&&&&&&&&&&&&
教学学时数:10~12
5.掌握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棘突、骶角、胸骨角、剑突、肋弓等。
6.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椎弓、椎弓根、椎弓板、椎间孔、椎孔、棘突、上下关节突、横突等)。
7.掌握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以下只列出特征性区别):
颈椎:有横突孔,第2―6颈椎棘突分叉
第一颈椎(寰椎):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第二颈椎(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隆椎):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有横突肋凹,有椎体肋凹。
腰椎:椎体大,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骶骨:前面,后面,岬,骶前、后孔,骶管及骶管裂孔,骶角。
8.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柄、体、剑突)。
9.了解肋骨的基本形态。
10.了解上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11.掌握上肢带骨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锁骨:架于胸廓前上方,内端称胸骨端,外端称肩峰端,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
肩胛骨:①贴于胸廓后外侧面,扁骨。可分为二面(腹侧面或肋面和背侧面);三缘(上缘、脊柱缘和腋缘);三个角(上角、下角和外侧角)②重要名称:肩胛下窝,肩胛冈,冈上、下窝,肩峰,喙突,关节盂;③上角上缘平对第二肋,下角平对第七肋或第七肋间隙。
12.掌握肱、尺、桡骨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肱骨:臂部,一体和上、下两端;肱骨头,解剖颈,外科颈,大、小结节,大、小结节嵴,结节间沟,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冠突窝,桡窝,鹰嘴窝,内、外上髁,尺神经沟。
桡骨:前臂外侧部,一体两端,桡骨头,桡骨颈,桡骨粗隆,骨间缘,桡骨茎突,尺切迹。
尺骨:前臂内侧,滑车切迹,鹰嘴,冠突,桡切迹,尺骨粗隆,尺骨头,尺骨茎突。
13.掌握腕骨的名称、排列顺序:
8块: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舟、月、三角、豆;远侧列:由桡侧向尺侧:大、小、头状、钩。
了解指骨的名称及形态结构。
14.了解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及分部。
15.掌握髋骨的位置、形态及结构:
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构成,掌握髋臼、闭孔的构成。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髂前下棘,髂后下棘,坐骨大切迹,髂窝,弓状线,耳状面等。
坐骨: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迹,坐骨结节。
耻骨:体和上下支,髂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面。
16.掌握股骨、胫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股骨:位于股部,股骨头,股骨颈,大、小转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粗线,臀肌粗隆,内侧髁,外侧髁,髁间窝,内、外上髁,收肌结节。
胫骨:位于小腿内侧,内、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内踝等。
腓骨: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腓骨颈,外踝等。
17.了解髌骨的位置、形态。
18.掌握跗骨名称、排列顺序(距上跟下距前舟,舟前三楔骰在外)。
19.了解跖骨、趾骨的名称及形态结构。
【手段与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传统的挂图、板书等教学手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3.课后观看解剖学教学VCD及陈列标本。
【重点与难点】
难点:骨的构造;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髋骨的基本形态结构。
重点:骨的分类;椎骨的基本形态;胸骨角的概念和临床意义,上、下肢骨名称、位置和排列。
【自学内容与要点】
骨的表面形态,骨的发生和发育。
上、下肢骨常见变异和畸形。
1.骨的分类。2.骨的构造。3.椎骨基本形态。4.上、下肢骨的名称、位置、排列和主要的形态结构。5.上、下肢骨常用骨性标志。
【基本问题】
1.运动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哪些主要功能?
2.试述骨的形态分类及构造。
3.试述骨髓的分类及不同年龄、不同种类骨髓的位置、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
4.骨膜位于何处?它有何功能?
5.颈椎、胸椎、腰椎在形态上各有何特征?
6.简述上肢骨的分部组成和排列。
7.简述肩胛骨、肱骨的形态。
8.简述下肢骨的分部组成和排列。
9.简述髋骨的形态。
10.髋骨、股骨、胫骨、腓骨及足骨的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
11.在活体上能摸到上、下肢骨哪些重要结构?
肱骨大结节、弓状线、肩峰、收肌结节
1.成人有骨___块,按基本形态可分为___、___、___、___。&&
2.躯干骨包括___、___、___。&&&&&&&&&&&&&
&&&&&&&&&&&&&&&&&&
3.椎骨由___、___2部分组成。&&&
4.胸骨角平对___肋软骨,胸骨体侧缘接___肋软骨。
5.桡N沟位于___,尺N沟位于___。
6.肱骨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___。
图骶骨和尾骨
图肩胛骨(前、后面)
图右髋骨(内、外侧面)
1.上肢骨的骨性标志:
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锁骨,肱骨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髁,桡、尺骨茎突,尺骨鹰嘴,手舟骨,豌豆骨。
2.下肢骨的骨性标志:
髂嵴,髂结节,髂前、后上棘,坐骨结节,耻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外上髁,髌骨,胫骨粗隆,腓骨头,内、外踝,跟骨结节,第五跖骨粗隆。
/&&&& & &&& &&&&&&&&&&&&
教学学时数:6~8
1.了解脑颅诸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形态和分部。
2.了解面颅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形态和分部。
3.掌握上颌骨的形态结构(上颌体、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和下颌骨的形态结构(下颌体、颏孔、颏棘和下颌支、冠突、髁突、下颌头、下颌颈、下颌角、下颌孔等)。
4.了解整体观(顶面观、后面观、侧面观)的形态结构。
5.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及前面观(眶、鼻腔等)的形态结构:
内面观:A. 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的分界标志及骨性组成&&
B. 掌握下列名称:鸡冠,筛板,筛孔;蝶骨体,垂体窝,视神经管,蝶鞍,眶上裂,破裂孔,颈动脉管内口,圆孔,卵圆孔,棘孔,鼓室盖,三叉神经压迹;枕骨大孔,斜坡,舌下神经管内口,枕内隆凸,上矢状
窦沟,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内耳门& C. 鼻腔通过筛孔与颅前窝相通;眶通过眶上裂、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
外面观:骨腭的组成,腭大孔,鼻后孔,枕髁,舌下神经管外口,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外口,茎突,茎乳孔,下颌窝,关节结节,破裂孔。
眶: 底,尖及四壁;泪腺窝(上壁前外侧份),泪囊窝(内侧壁前下份),眶通过泪囊窝、鼻泪管通鼻腔。
骨性鼻腔:骨性鼻中隔的组成;骨性鼻腔的境界:包括底、外侧壁(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顶;内侧壁。鼻旁窦:概念、分别位于哪些骨内、开口部位及上颌窦的特点。
6.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
7.掌握颅的骨性标志:眶上切迹、眉弓、顶结节、枕外隆凸、颞骨乳突、颧弓、下颌支、下颌角。
8.了解颞窝、颞下窝及翼腭窝的位置。
9.了解骨连结的概念、分类。
10.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11.了解滑膜关节的辅助结构和运动的基本形式。
12.了解滑膜关节的分类。
【手段与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传统的挂图、板书等教学手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3.课后观看解剖学教学VCD及陈列标本。
【重点与难点】
难点:颅底的内、外面观、滑膜关节的辅助结构。
重点:颅底内、外面的孔裂;翼点的位置、构成和意义;
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及其运动。
【自学内容与要点】
1.分离颅骨的具体形态。2.直接连结。3.滑膜关节的动脉、淋巴管和神经。
1.颅骨名称位置。
2.颅底内、外面的主要孔裂。
3.鼻腔外侧壁上的结构。
4.颅的骨性标志的位置,直接连结类型。
5.间接连结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及其运动。
【基本问题】
1.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2.颅底内面的三个窝及其重要结构。
3.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4.底外面观的主要结构。
5. 颅的骨性标志的位置。
6.滑膜关节的结构。
1.脑颅骨中不成对的有___、___、___、___。&&&
2.骨腭由___、___构成。&&&&&&&&&&&&&&&&&&&&&&&&&&&&&&&&&&
3.骨性鼻中隔由___、___组成。&&
4.骶管下端裂孔叫___,其两侧向下的突起称___,为临床骶管麻醉进针的标志。
5.颅中窝与眶相沟通的结构有___、___。&&&
6.蝶骨体两侧蝶骨大翼根部由前向后各有3个孔,依次为___、___、___。&
7.人体直立时最不易引流的鼻旁窦是___
8.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
9.关节的辅助结构有___、___、___和___。&&
颅的骨性标志:眶上切迹、眉弓、顶结节、枕外隆凸、颞骨乳突、颧弓、下颌支、下颌角。
/&&&& & &&&&&&&&&&
教学学时数:4~6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躯干骨的连结概况。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意义。
3.椎间盘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共23个,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可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动,也可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
4.了解椎间盘突出症。
5.掌握前、后纵韧带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6.了解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的位置、形态。
7.掌握脊柱整体观的形态特点(前面观、后面观和侧面观:四个生理性弯曲)。
8.了解脊柱的运动。
9.了解肋与胸骨、胸椎的连接及胸廓的构成、功能。
10.了解颅骨的连结形式。
11.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关节面覆盖的是纤维软骨、囊松、囊内有关节盘等)及其运动。
12.了解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的构成特点。
13.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肩关节:组成(肱骨头和关节盂),结构特点(球窝关节,头大,窝浅小,有盂唇,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上壁有喙肱韧带,前后壁有肌腱加入,下壁薄弱),运动(能做3个轴的运动)。
肘关节:组成(复关节,包括肱尺、肱桡及桡尺近侧三个关节),结构特点(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厚而紧张,有桡、尺侧副韧带加强,后壁最薄,桡骨头周围有桡骨头环状韧带),运动。
桡腕关节:组成(由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构成关节头,桡骨下端的腕关节。
面、尺骨下方的关节盘构成关节窝),结构特点(囊薄而松弛,有关节盘),运动。
14.了解前臂骨间膜,桡尺远侧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的概况。
【手段与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传统的挂图、板书等教学手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3.课后观看解剖学教学VCD及陈列标本。
【重点与难点】
难点: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重点:脊柱、胸廓的连结及运动; 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自学内容与要点】
寰椎与枕骨及枢椎的关节;常见的脊柱变异与畸形。
1.直接连结类型。
2.间接连结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及其运动。
3.脊柱、胸廓。
4.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基本问题】
1.滑膜关节的结构。2.椎骨间连结的形态结构。3.脊柱的组成、生理弯曲。
4.骨性胸廓的组成。5.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 6.胸锁关节的组成及特点。
7.肩、肘、桡腕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8.拇指腕掌关节。
椎间盘& 肋弓&&
1.腰椎穿刺时,由浅入深依次经过___、___、___韧带。&&&
2.从侧面观脊柱,凸向前的生理弯曲有___、___。&&&
3.颞下颌关节由___、___和___构成。& &&
4.___是上肢骨和躯干骨之间连结的唯一关节。&
图& 椎骨间的连接
教学学时数:4~6
【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下肢带骨连结形式,掌握骨盆的构成及女性骨盆的特点,掌握骨盆界线的围成。
2.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构成特点及运动:
髋关节:组成,结构特点(杵臼关节,髋臼唇,髋臼横韧带,髂股韧带,股骨头韧带:属于囊内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等),运动。
膝关节: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结构特点(关节囊薄而松弛,前壁自上而下为股四头肌腱、髌骨、髌韧带;两侧壁为胫、腓侧副韧带,在伸膝时紧张,屈膝时松弛,半屈膝时最松弛;后壁有N斜韧带。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在伸膝时紧张,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防止胫骨后移。囊内有内、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与胫侧副韧带紧密相连,外侧半月板与腓侧副韧带不相连),运动。
踝关节:组成;结构特点;运动(背屈,即伸,提起脚尖;跖屈,即屈,提起足跟)。
3.了解小腿骨间膜、胫腓骨韧带连结、跗跖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的概况。
4.了解足弓的生理意义。
5.掌握骨骼肌的形态、构造:
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阔肌的腱性部分呈膜状,称腱膜;肌的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4种。
6.了解肌的起点,止点,配布,作用,命名法,辅助装置(筋膜,滑膜囊和腱鞘)了解躯干肌的分布和分层概况。
7.掌握背浅肌(斜方肌,背阔肌)的位置,形态,起止及作用,掌握背深肌(竖脊肌)的位置及作用:
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为三角形的阔肌,左右两侧合在一起呈斜方形,该肌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上部的肌束斜向外下方,中部的平行向外,下部的斜向外上方,止于锁骨的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如果肩胛骨固定,一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背阔肌: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廓的后外侧,为全身最大的扁肌,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和髂嵴后部等处,以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竖脊肌(骶棘肌):为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位于脊柱沟内,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的后部,止于椎骨和肋骨,向上可达颞骨乳突。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8.掌握胸上肢肌(胸大、小肌及前锯肌)的位置,形态,起止及作用:
胸大肌:宽而厚,呈扇形,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嵴。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如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提肋助吸气。
胸小肌:位于胸大肌的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助吸气。
前锯肌:位于胸廓侧壁,以数个肌齿起自上8-9个肋骨,肌束斜向后上内,经肩胛骨的腹侧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作用:拉肩胛骨向前紧贴胸廓,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当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助深吸气。
9.掌握胸固有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及作用:
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的浅层,起自上位肋骨的下缘,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肌纤维向前下方,其前部肌束在肋软骨间隙处移行为肋间外膜。作用: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起自下位肋骨的上缘,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肌束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后部肌束只达肋角,向后为肋间内膜代替。作用:降肋助呼气。
10.掌握膈的位置、形态、起止和作用: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向上膨隆的薄阔肌,起点分三部分: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三部肌纤维止于中心腱。膈上有三个孔: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主动脉裂孔左前上方,约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在食管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约在第8胸椎水平有腔静脉裂孔,有下腔静脉通过。作用: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隆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松弛时,膈穹隆上升恢复原形,胸腔容积减少,助呼气。
【手段与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传统的挂图、板书等教学手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3.课后观看解剖学教学VCD及陈列标本。
【重点与难点】
难点:肌起、止点及作用形式的理解;肌的辅助装置滑膜囊与关节的滑膜囊的区别;腱鞘的位置及层次结构。
重点:肌的形态和构造;背部三块肌作用;胸大肌及胸固有肌作用;膈肌的位置、作用及裂孔。
【自学内容与要点】
骨盆的方位、跗骨间的韧带、肌的血供和神经支配。
1.骨盆的构成、分部、界线及小骨盆下口的围成。
2.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构成特点及运动。
3.背浅肌(斜方肌,背阔肌)的位置,形态,起止及作用,背深肌(竖脊肌)的位置及作用。
4.胸上肢肌(胸大、小肌及前锯肌)的位置,形态,起止及作用。
5.胸固有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及作用。
6.膈的位置、形态、起止和作用。
【基本问题】
1.试述髋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2.试述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3.试述踝关节的构成和运动方式?&&
4.试述膈的位置、作用?膈有哪些主要裂孔?各通过何结构?
1.膝关节是人体___的关节,由___、___、___构成。&&&&&&&&
2.踝关节最不稳定的位置是___。&&
3.膝关节中防止胫骨前移的韧带是___,足的内翻和外翻是在___、___
关节上联合运动的。&&
4.膈上有3个孔:___、___、___,分别有___、___、___通过。
/ & && &&&
教学学时数:6~8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腹肌的分群、层次、名称、形态、肌纤维走行方向及其功能:
腹肌按其部位可分为前外侧群(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和腹后群(腰大肌,腰方肌)两部分。
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面的浅层,肌纤维斜向前下,大部分肌束向内移行为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终于腹白线,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下部腱膜卷屈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腹内斜肌:在腹外斜肌的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延为腱膜,在腹直肌的外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和后层,终于腹白线。
腹横肌:在腹内斜肌的深面,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经过腹直肌的后面终于白线,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后层。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内,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几个肌腹。
腹前外群肌的作用: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当腹肌收缩时,可增加腹内压,协助排便、分娩、咳嗽和呕吐等生理功能;能使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还可降肋助呼气。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作用:下降和固定第12肋,并使脊柱侧屈。
2.掌握腹股沟韧带和腹直肌鞘的概念和形成。
3.了解腹股沟管浅环、腹股沟镰、腹股沟管、提睾肌和白线的概念。
4.了解面肌的名称:
面肌多为皮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主要分布于面部口、眼、鼻等孔裂的周围,主要有颅顶肌(左右各有一块枕额肌,由枕腹、额腹和中间的帽状腱膜构成,他们与颅顶的皮肤、皮下组织共同构成头皮)、眼轮匝肌,口周围肌,鼻肌等。
5.了解面肌的配布及其功能。
6.了解咀嚼肌的配布(下颌关节的周围,参加咀嚼运动),掌握其名称(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7.掌握咬肌,颞肌的位置、形态、起止及作用:
咬肌:起自颧弓的下缘和内面,纤维向后下止于咬肌粗隆,收缩时上提下颌骨。
颞肌:起自颞窝,肌束呈扇形向下通过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收缩时使下颌骨上提,后部纤维使下颌骨向后。
8.了解颈肌分层,分群概况。
9.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皮下,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10.了解颈阔肌,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和作用。
11.掌握前、中、后斜角肌及斜角肌间隙的解剖学意义:
前、中、后斜角肌:属于颈深肌外侧群,位于脊柱颈段两侧,各肌均起自颈椎横突,其中前、中斜角肌止于第一肋,后斜角肌止于第二肋。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间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12.了解上肢肌的分布,分群,分层和排列概况。
13.了解上肢带肌的名称(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配布。
14.掌握三角肌的位置、形态、起止和作用:
三角肌: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自锁骨的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与斜方肌的止点对应,止于肱骨体外侧的三角肌粗隆,作用:外展肩关节,前部肌束可使肩关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能使肩关节伸和旋外。
15.了解臂肌的分群、层次和名称。
16.掌握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形态结构,起止和作用:
肱二头肌:呈梭形位于臂前方,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的盂上结节,通过肩关节囊,短头起自肩胛骨的喙突,两头合并后止于桡骨粗隆。作用:屈肘关节,当前臂在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还能协助屈肩关节。
肱三头肌:位于臂后面,长头起自肩胛骨的盂下结节,外侧头和内侧头分别起自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和内下方的骨面,止于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可使肩关节后伸和旋内。
17.了解前臂肌的分群,层次,名称,排列顺序及作用。
18.了解手肌的分群,位置及功能。
19.掌握上肢肌的肌性标志,了解上肢的局部记载。
20.了解下肢肌的分布,分群,分层和排列概况。
21.了解髋肌的分群,名称及配布。
22.掌握髂腰肌的组成,位置,起止和作用:
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两肌向下会合经过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作用: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前屈,如仰卧起坐。
23.掌握臀大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臀大肌:位于臀部浅层,起自髂骨翼的外面和骶骨背面,止于髂胫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
作用:使髋关节后伸和旋外,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是维持人体直立的重要的肌肉。
24.了解大腿肌的分群、名称、配布。
25.掌握股四头肌、缝匠肌、股二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内收肌群的位置和作用。
缝匠肌:是全身最长的肌,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作用:屈髋和屈膝关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肱四头肌:是全身体积最大的肌,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和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的内、外侧唇,股中间肌起自股骨体的前面,四个肌腹合并为股四头肌肌腱,止于胫骨粗隆。作用: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可屈髋关节。
内收肌群:共有5块肌位于大腿内侧,前层自外向内侧依次是耻骨肌,长收肌和股薄肌,在耻骨肌和长收肌的深面是短收肌,在上述肌的深面是大收肌。作用:使髋关节内收。
股二头肌:位于股后部的外侧,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头合并后止于腓骨头。作用:屈膝关节,伸髋关节,屈膝时可使小腿旋外。
26.了解小腿肌的分群、名称、配布。
27.掌握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形态、起止及作用: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群肌的浅层,浅表的腓肠肌以两个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深面是比目鱼肌,起自腓骨的后面和胫骨的比目鱼肌线,三个头向下合并为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作用:屈踝关节和屈膝关节,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28.了解足肌的分群、位置和作用。
29.掌握下肢肌的肌性和腱性标志,了解下肢的局部记载。
【手段与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传统的挂图、板书等教学手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3.课后观看解剖学教学VCD及陈列标本。
【重点与难点】
难点:腹股沟管及腹直肌鞘构成;翼内肌、翼外肌的起止及运动;舌骨上、下肌群辨认;前臂肌、手肌名称及层次结构;大腿内侧群肌名称;足肌。
重点:。;。
【自学内容与要点】
笑肌、提上唇肌、降下唇肌及颊肌等参与面部表情;项部及咽部肌群;前锯肌;手肌名称、分类及作用;腰方肌;足肌。
1.腹前外侧群肌的名称、位置、形成结构和作用。
4.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5.腹股沟管和海氏三角的概念。
6.梨状肌上、下孔。
【基本问题】
1.腹肌的层次、名称,腹直肌鞘、白线及腹股沟韧带。
2.胸锁乳突肌、位置和形态。
3..试述下列肌肉的起止、作用:背阔肌、竖脊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
4.腹前外侧群肌包括哪几块?其作用是什么?&&
5.大腿前群肌包括哪几块,其作用是什么?&&
6.梨状肌上、下孔位置及通过结构。
腹股沟韧带&&&
腹直肌鞘&&&
1.使肩关节内收、内旋的肌肉是___、___、___、___。&&
2.使足内翻的肌肉是
___、___。 &&&&&&&&&&
3.咀嚼肌包括___、___、___和___,参加咀嚼运动。&&&
4.腹股沟管在男性有___通过,女性有___通过。&&&&&&&&&&&&&&&&&&&&&
5.股四头肌中具有屈髋关节作用的是___。
图& 腹前壁肌
图& 髋肌和大腿肌&& 《》 &&
包括、肋和。24块椎骨、1块和1块借构成。与12对肋相连接。肋前端连胸骨,形成骨性。骶骨、尾骨和两侧及其连接构成。
(一)       椎骨vertebrae
1. 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和7'个突起。
2.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 cervical vertbral:椎体小,大。根部有,横突的未端前后各有一。第6颈椎较短,未端分叉。
(1)第1颈椎又名atlas, 呈环形, 没有椎体、棘突和, 由、后弓和两个构。前弓后面正中有, 侧块有上、
(2)第2颈椎又名axis,由椎体向上伸出一,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
(3)第7颈椎又名vertebrae prominens,棘突长,末端不分叉。(见上图)
2) 胸椎throacic vertebrae  椎体呈心形,在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各有一半圆形。横突未端前面有。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彼此掩盖成叠瓦状。
3) lumbar vertebrae:椎体大,椎弓发达,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
4) 骶骨sacral bone:由5个愈合而成,呈倒置的三角形。
(二) 胸廓thorax
胸廓由胸椎、肋、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构成。
1. 肋ribs由和,共12对。上7对肋骨的前端借助连于胸骨,称。
肋骨costal bone可分为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叫, 与胸椎体上的肋凹相关节。
2. 胸骨sternum属于, 自上而下分为、和三部分。
(三) 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1'.:在胸骨柄上缘, 左、右锁骨内侧端之间,与 第2胸椎体下缘线平齐。
'2'.: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结处微向前凸的角, 两侧接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可与第4胸椎体下缘平齐。
'3'.:由第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 形成左右肋弓。
'4'.:在骶骨背面正中的下端, 左右两之间, 为向下的开口, 齐的终点。
         5'.第'7颈椎棘突:头向前俯屈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 可作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
出自A+医学百科 “解剖学/躯干骨”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解剖学/躯干骨”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骨性鼻腔的构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