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丹麻土族山丹丹花儿开电影会王林学

青海省打造花儿品牌的实践及思考
& 发布日期: 16:50
文章来源:青海省文化馆
作为西北民歌之魂的花儿是生活在广袤无垠的西北大地上汉、藏、土、回、东乡、保安、裕固、撒拉等九个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是勤劳、勇敢、热爱生活的西北人民奉献给人类的艺术瑰宝。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西北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把花儿这朵闪耀着无尽艺术光芒的奇葩打造成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和魅力的文化品牌,向世界展示她应有的民族、人文特性是历史的呼唤和人们的期盼。青海作为河湟花儿的主要传唱地区,历史悠久,曲令众多,歌手辈出。据记载,早在明代,花儿传唱活动已在青海盛行。明人高洪&青丝垂柳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便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的诗句反映的就是当时青海省民和县古鄯地区传唱花儿的场景,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光景。青海是已故花儿王朱仲禄先生的故乡,朱仲禄先生出生在闻名遐迩的&热贡艺术&之乡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由他编创、传唱的《上去高山望平川》、《花儿与少年》、《下四川》、《雪白的鸽子》等花儿已成为经典名曲,享誉国内外。据不完全统计,流传于青海地区的花儿曲令有200余种之多。每年从农历&四月八&至&六月六&期间,全省各地的花儿演唱活动此起彼伏,如火如荼,是当地重大的民俗活动,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如今,省内已成定式的大小花儿会近百处。大通县老爷山花儿会、乐都县瞿坛寺花儿会、民和县七里寺花儿会、互助县丹麻土族花儿会已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省内现有国家级传承人5名,省级传承人14名。有一定影响力的在册歌手300余名,其中在省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歌手20余名。在青海花儿演唱活动已成为当地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大事、盛事,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花儿作为青海省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省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打造花儿品牌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具体呈现出:
一、花儿舞台艺术精品不断涌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由西宁市歌剧团编创的花儿歌舞剧《马五与尕豆》问世以来,进入二十一世纪,用舞台艺术展现花儿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2007年由青海省戏剧剧院编创的花儿风情剧《六月六》在省城载誉落幕,推动了花儿艺术精品的创作;2009年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倾力打造的花儿音诗剧《雪白的鸽子》在首都保利剧院成功上演,享誉京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0年在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舞蹈类&展演中,我省选送的&高原奇葩&&青海专场&中再现&六月六&花儿演唱活动的篇章&天籁之音&得到首都观众和专家、学者的称誉。该节目除参加展演活动外,受组委会邀请还参加了闭幕式的演出,尽显花儿艺术的独具魅力。同年10月,这台节目受世博会组委会的邀请,参加了上海世博园的展演活动。向国内外友人和游园观众展现了青海独具魅力的民间民族文化,得到世博会组委会的好评;2011年由青海民族歌舞剧院编创的青海经典花儿歌舞诗《山水相依花儿情》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艺术冲击。
二、花儿演唱活动空前繁荣
花儿演唱活动作为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有效载体和青海民间重大的民俗活动,已兴盛数百年。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宣传文化部门的努力下,以西宁凤凰山&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大通老爷山花儿会、乐都瞿坛寺花儿会、民和七里寺花儿会、互助丹麻土族花儿会为代表的花儿演唱活动在全省各地空前繁荣。各种形式、各个层面的群众性花儿演唱活动已不分季节,不分时段,规模不等,蔚然成风。花儿艺术的民族、地域特色得到充分彰显。花儿演唱活动从乡间转向城市趋于常态化,并从东部走向西部,从农村走向城市,从田野登上舞台,从&野曲儿&变为特色艺术,走进高等院校。目前,全省除玉树、果洛以外的所有州(地、市)都在传唱花儿,花儿文化开始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新的文化业态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三、花儿学术研究和理论研讨成果丰厚
花儿研究和传承有了良好的开端,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主编、集几代人研究成果之大成的《青海花儿大典》隆重面世。由青海省文化馆策划、筹资,和青海花儿研究会、青海省江河源文化研究会联袂编著的《青海花儿论集》(一)、(二)、《青海花儿新篇》、《青海花儿选》、《青海花儿&创作歌曲集》、《花儿春秋》6部专著分别由九州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发行,《花儿辞典》《青海花儿艺术志》正在出版;罗耀南著的《花儿词话》、滕晓天著的《青海花儿话青海》,李养峰、李少白主编的《河湟花儿大全》等分别由青海人民出版社、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发行。赵宗福、滕晓天、颜宗成等业内学者、专家分别在《民族文化论坛》、《西北民族研究》、《中国土族》上发表《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责任》、《论西北花儿的文化形态与文化传承》、《花儿&&流淌在西北人民心里的歌》等专题论文百余篇。这些专著和论文在业界产生广泛影响。花儿艺术的研究开始出现了以应用研究和学术研究并举,理论研究和演唱实践结合的新局面;花儿演唱,人才辈出,风格多样,百花齐放,不断创新,青海花儿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开始受到重视,逐步得到彰显;从形式到内容,从成果到阵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迈上了新的台阶。
四、西宁凤凰山&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已成为西北五省(区)歌手交流学习、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宣传大美青海的金色名片
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的支持下,自2004年由青海省文化馆精心策划、倾力打造的西宁凤凰山&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已成功举办十届,充分发挥出中心城市向全省的示范、导向、带动和辐射作用。演唱会目前是五省(区)参加歌手最多,演唱曲令种类最多,演唱水准最高,规模最大,人气最旺,最具影响力的花儿演唱活动。2012年、2013年每年演出场次均在25场以上,近百万群众参与活动,规模空前,成为青海省优秀的文化品牌和人民的节日。为西北五省(区)歌手搭建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培养了一大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歌手,成为宣传大美青海的金名片。花儿皇后苏平、甘肃著名的花儿演唱家何清祥、宁夏花儿王唐祥、新疆的寇红、马成,陕西十大歌王李光明等歌手相继加盟,并成为演唱会倡导者和推动者,推促了花儿演唱会的发展。
自2009年起,新疆昌吉、焉耆,天津、上海等地派观摩团先后观摩了花儿演唱活动,参加海峡两岸昆仑文化研讨会的台湾学者也开展了观摩和调研活动。2011年,台湾桃源县组团观摩了在西宁凤凰山主会场和互助丹麻分会场的演唱活动。台湾《联合报》对这项活动和在青海的所见所闻以&原野之声,草根魅力,值得交流&、&中国唯一用玉石建造的官邸&、&西宁东关清真大寺西北四大名寺之一&、&佛教圣地塔尔寺&、&青海刚察,体验牧民生活&进行了大篇幅报道。这是海外媒体首次集中大篇幅宣传报道青海民族民间文化。2012年演唱活动期间,四川、上海、宁夏、陕西、南京、新疆焉耆等省(市)和台湾桃源县再度派员观摩了演唱活动,对青海省在打造花儿品牌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积极评价。尤其是2012年在都兰县的演出活动受到参加都兰县&佳友在线&全国版主年会的海内外100余家媒体的极大关注,新华网进行了现场直播,在海内外产生了轰动效应,形成广泛影响。2013年,在西宁凤凰山举办的第十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上来自新疆昌吉、焉耆的维吾尔族歌手和哈萨克族歌手加盟演出。这是花儿传唱活动有文字记载以来,首次出现九个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传唱花儿,传唱花儿的少数民族增加到了11个;同年,文化部蔡武部长前来青海考察工作时,对于青海省文化馆聚西北五省(区)优秀花儿歌手倾力打造花儿品牌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加强交流合作,做大做强花儿品牌,走出西北&的殷切期望;2013年&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
㈠具体做法
1.立足惠民,定位准确
在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中,我们把活动定位于乐民惠民,体现公益,服务社会。时间定格在&六月六&这个约定俗成的时段。演唱活动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把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群体效能作为办好活动的基点,把激发调动企业彰显社会责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办好活动的关键,把强化与媒体的互动作为办好活动的抓手,精心策划,统筹安排。从宣传造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入手,在文化搭台,企业唱戏上着力,积极为企业搭建展现风姿,彰显社会责任的平台,调动和感召企业参与活动,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实施。
2.保持传统,大胆创新
演唱形式上,我们除保持花儿演唱的基本形式外,根据歌手的演唱风格,确定曲令,突出特点,充分发挥每个歌手的特长,尽显地域特色,凸现多样性,并着力加大联唱、齐唱、对唱力度,有效地推动了歌手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提高了演唱会的艺术品位。在节目安排上,我们把编排好演唱活动的首尾作为开局重点,根据演出需要,筛选曲令精心编排,采取增加五省(区)歌手联唱曲目,为五省(区)重点歌手伴舞等办法,增强演出的艺术性和可看性,并对歌手的演出台风、着装、唱词提出具体要求和规范。演唱会一届比一届办得好,歌手的演唱水平和演唱会的品位一届比一届高,受到了群众捧喝。
3.正确引导,寓教于乐
花儿演唱活动是群众性的集会活动,参与人员多,观众素质参差不齐,为了保证演唱活动的有序文明,真正起到乐民惠民、愉悦心身,营造祥和吉庆的文化氛围。在整个演唱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主持人的作用,演出过程中,除宣传参与活动企业、介绍歌手外,把法制宣传、构建和谐社会,做文明听众的内容贯穿始终,并加大互动力度,引导群众文明参与。经几年努力,观众的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尽管每天的演唱持续三个多小时,有时观众达十余万人。无论骄阳似火,还是大雨沱滂,观众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和演员有序互动,演出现场秩序井然。省外观摩团、游客对西宁观众的良好素质、文明程度和对花儿艺术的痴迷、演出现场的热烈有序,给予了高度评价。
4.扶持歌手,培养队伍
歌手是花儿传承发展的灵魂,提高他们的素质尤为重要。在演员的选调中,我们把具有社会影响力,深受群众喜爱的歌手的示范带动作用作为活动的关键,把推出新手作为推进花儿演唱活动的重点坚持不懈,保证了演唱活动的生机和活力。演唱会已成为推出新人、发现新秀的有效途径,呈现出以老带新,新手不断涌现的良好态势。花儿歌手来自民间,大多数歌手文化水平低,不识谱,个别歌手演唱中存在低俗情况。针对这些问题,近几年,我们把提高花儿歌手的素质、演唱水平和关心他们的生活作为办好活动、推动发展的重点,常抓不懈。邀请业内专家和专业老师先后举办花儿歌手培训班十期,对来自全省各地、省垣各演出场所、茶园的500余名歌手进行了演唱技能、音乐常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系统培训,提高了花儿歌手的整体水平和修养,为办好演唱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为花儿歌手建立了艺术档案,并和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歌手签约,为花儿歌手的管理发展做了必要的储备。同时,我们坚持每年和主要花儿歌手进行联谊活动,加强与他们的互动,增进友情,并为他们安排演出活动,鼓励他们花儿兴业,开办花儿茶园和成立艺术团队,从艺术和生活上关心他们,做他们知心人,保证了花儿歌手演出队伍的相对稳定。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推荐歌手参加全国各类赛事展演活动。近几年,索南孙斌、张存秀、华松兰、胡生存、李君兰、李君莲、伊万柏、昝万亿、张国统、李国全、李迎梅、杨全旭、杨海春、马占龙、童守蓉等一批歌手在在全国各类赛事中斩金夺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向世人展示了青海花儿独具的魅力。
5.注重传承,打造品牌
我们在办好西宁凤凰山演唱活动的同时,把打造品牌的重点放在四个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承基地,采取活动期间选派优秀歌手加盟当地演唱活动,发挥优秀歌手的带动示范作用,加大五省(区)歌手的互动,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联办等形式开展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省花儿演唱活动的兴盛。在花儿传承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先后在循化、民和、格尔木、都兰、同仁成功举办了三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尤其是在群众基础好,特色突出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连续举办的六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暨互助丹麻土族花儿艺术节&,有力推动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和该镇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指导该镇因势成立了全省首个乡(镇)花儿艺术团。全镇17个村也相继成立了文艺演出团体。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文化兴镇&的发展决策,开辟了青海省乡镇文化兴农的先河。2008年该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花儿之乡&的荣誉称号。2009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乡镇&。
6.加快交流,扩大影响
在做好省内花儿演唱活动的同时,我们积极加大对外宣传活动,依托馆品牌项目&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曾先后赴北京、天津、广州、西安、四川、南京、青岛等地开展&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行&展演活动。
该活动展、演结合。其中,青海民族民间艺术展由&大美青海、皮影、剪纸、唐卡、农民画、刺绣、面具&部分组成;青海民族民间歌舞展演,主要由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为主。整台演出以汉、藏、回、土、撒拉、东乡、蒙古等九个民族广为传唱的花儿为主线,以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为依托,以歌伴舞、弹唱、宴席曲、民歌对唱等艺术形式展示生活在青海这片神奇土地上各族人民创造的灿烂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2007年,在天津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青海花儿演唱会&,7位原生态歌手的倾情演出和花儿独具的艺术魅力震撼了参加演唱活动的音乐学院师生。《天津工人报》、《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以&唐卡艺术首进沽上,青海花儿唱响津门&做了专题报道。2010年、2013年,我馆应新疆昌吉市和焉耆县邀请,组团分别参加了昌吉市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昌吉)美食文化节暨第二届昌吉市花儿艺术节&和焉耆县举办的首届&新疆花儿&邀请赛暨焉耆县第五届花儿会。并在两地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所到之处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扩大了花儿艺术的社会影响力。
7.创新机制,夯基固本
为夯实花儿艺术品牌的群众基础,2010年,青海省文化馆本着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原则和青海红兴音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袂成立了青海省文化馆红兴花儿艺术团。团队自成立四年以来,深入全省村镇、社区,并深入甘肃部分县(市),走乡串户演出近千场,进一步扩大了花儿艺术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推动打造花儿艺术品牌工作,巩固成果,2012年,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组委会、青海省文化馆,青海省群众文化学会分别在主会场西宁凤凰山南山公园、循化县、互助县、都兰县、同仁县等地建立了西北五省(区)花儿传承基地。向七个具有特色、形成规模的花儿茶园颁发了&花儿传承基地&的匾牌,肯定和勉励他们为花儿艺术事业做出的成绩和努力。为缅怀为花儿艺术做出卓著贡献的花儿艺术集大成者&花儿王&朱仲禄先生,2008年12月,在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青海省文化馆举办了《朱仲禄花儿作品音乐会》;2012年7月,青海省文化馆在同仁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先生故居的修复工程,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出席并主持了先生塑像落成典礼。
8.多级联动,统筹发展
近几年,我们充分利用&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这个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出版发行民族民间音响制品近200个品种。先后举办由五省(区)学者、专家、歌手参加的研讨会五次,达成诸多共识。和青海广播电视台影视综艺频道联合连续举办&花儿擂台赛&四届,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2014年参赛人数达400余名。为强化宣传力度,在馆网开辟花儿网页的基础上,在中国北方优秀期刊《群文天地》上开辟了&感悟花儿&栏目,为五省(区)致力于花儿艺术事业的学者、专家和人士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2012年在《青海日报》开辟&花儿园地&,介绍花儿歌手和刊发花儿研究文章。
㈡几点成果
经几年的努力,青海在打造花儿品牌方面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果:
1.学术研究活动求真务实日趋活跃,理论研究与时俱进不断深入;队伍建设得到强化,新人不断涌现;学术研究、传唱活动、队伍建设并举;学术研究有专著,传唱活动有平台,队伍建设有章法,传播方式多样化的发展格局初步建立。
2.花儿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得到充分彰显,深入人心。打造花儿品牌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成为花儿传唱地党委、政府的文化自觉。
3.整合资源、多级联动、文化活动社会办的机制初步形成。国有大型企业开始关注、支持花儿艺术事业,为办好花儿演唱活动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几年,先后由中国农业银行青海分行、中国移动青海分公司、西部矿业集团等国有企业先后加盟支持演唱活动。
4.花儿艺术的社会效能得到充分的张扬。近几年,我们利用花儿演唱会这个平台,在国台办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的支持下,先后争取到价值200万元的图书四批。省文化馆按捐赠方的要求将这些图书配发到了循化、互助、都兰等县文化部门和全省56个基层馆(站),并先后两批组织全省基层文化干部近百人赴台湾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社会力量向基层捐赠演出设备、乐器、服装等文化用品价值200余万元。为基层办了一些实事、好事,也为馆里赢得了荣誉和地位。这是演唱会举办以来的最大收获,也是我馆利用社会力量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实践。
5.国家部委开始关注花儿传唱活动。2012年7月,省文化馆成功承办了由国家计生委、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在千里花海青海门源举办的&&花儿&唱响人口文化艺术节暨2012年&同心&西藏和四省藏区幸福家庭工程&&新农村新家庭计划&走进青海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贴近计生国策,精心编创的演唱活动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和主办单位的高度评价。
打造花儿品牌是一个艰辛、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青海花儿品牌的打造工作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态势,产生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力。首先是得益于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其次是得益于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和热爱公益事业的企业家们的鼎力相助;再次是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人民群众的呵护和致力于这项事业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群文干部的辛勤努力。
五、几点思考
1.花儿作为人类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术和理论研究上,五省(区)专家、学者在尊重历史、面对省情、注重特性的同时,要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并举,要加强交流,开展合作,凝聚共识,跳出自我,面向世界,共同举力。
2.在不断推出舞台艺术精品的同时,要在夯实群众基础上着力,还花儿于民,养花儿于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花儿艺术的持续发展和体现她应有的属性,才能保证花儿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3.要把花儿演唱活动和非遗保护工作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完善机制,保证经费,使之真正成为惠民乐民的扬善工程和人民的节日。
4.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已形成品牌,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已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甘肃、宁夏、新疆、陕西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安排一定的场次巡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形成五省(区)的品牌,才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颜宗成,现任青海省文化馆馆长。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2010] 青海省文化馆网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为民巷17号&&电话:7互助土族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与思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互助土族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地方新闻网→
                
现在的位置:→
全省首家“土族花儿传习所”在互助县丹麻镇挂牌成立
发布时间:
  青海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保护丹麻土族花儿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打造土族花儿品牌,挖掘土族民俗文化,开辟农村文化增收渠道,使民间艺术不断得以传承和创新,7月11,在丹麻镇、互助县文化馆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丹麻&土族花儿传习所&在丹麻镇文化站正式挂牌成立。这在全省尚数首家。
  丹麻镇是土族花儿的故乡,这里的人们都善于用花儿表情达意。&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在这里落地扎根,&丹麻花儿会&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花儿、土族盘绣、土族婚礼、土族轮子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都有代表性传承人。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优势,使土族花儿文艺队伍不断壮大,丹麻镇文化站在县文化馆的支持和指导下,筹办了&土族花儿传习所&。传习所内设演唱平台、教学班、茶社等,是集教学、演唱、休闲为一体的花儿文化展示窗口。传习所由丹麻镇索卜沟优秀花儿歌手索得元具体负责,并由省级土族花儿传承人湛明升、席淑花,《拉仁保与吉门索》传承人索成龙、林菊花等亲自教授。
  丹麻&土族花儿传习所&的成立,为丹麻镇曲艺队、花儿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促进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发扬、传承花儿艺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保广梅)
相关新闻↓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号及旗下全部分类
打开微信扫一扫,关注圣才:
sc100xuexi
认证官方微博
认证官方微博
土族:丹麻场花儿会
  土族是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土族之乡&。土族花儿与河湟地区其他民族的花儿旋律有明显区别,具有特殊的韵味。
  丹麻场物资交流会是融物资交流、花儿会等经济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活动。
  关于丹麻场花儿会的来源,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本是一片森林。后来,一个土司霸占了这里,弄得民不聊生,连续干旱了三年不下雨,几乎旱死了所有的生物。后来,有一男一女两个人来到这里唱歌,他们不断的歌声唱来了雨,但两人也随即变成了两棵树。以后,大家为纪念这一男一女,每年在一定的时间里,就到这地儿来唱花儿,慢慢地形成了现在的花儿会。如今,这两棵由两个生命化成的树仍然枝叶繁茂,成为了当地民众心目中的圣物。 
  这一天,男女老少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来到这里。河滩及其附近一片小小的树林子,是唱花儿的主要场所。我们首先加入了围坐在一起的一个小群体。他们中有男有女,是同一个庄子里的,彼此之间也相互认识,但并没有亲戚关系。得知我们从北京来,他们很欢迎我们的加入,其中一男子还按当地的风俗给我们敬了两杯酒。他告诉我们,以前日子过得苦,没有好条件,虽然也唱花儿,但远不如现在热闹。改革开放后,大家富裕了,有吃有穿,心情好了,两口子感情也好,花儿会也越搞越热闹,并且与物资交流贸易结合得更加紧了。  
  与其他地方一样,男女对唱的花儿,主要是讲感情上的事,&她唱一句少年,我答一句回话&。这里的花儿主要也是以爱情主题为多。如:
  你俩人打了一对雨伞,好像撑开了一对牡丹。
  清水淌了一河滩,丹麻的会场上我们俩好。
  又有如&找个朋友去过个生活&等词句,表达的均是&感情上的事&。
  也有用花儿来对自己的心情进行描述的:
  她的雨伞打起来花得很,唱一句少年我们都喜欢。
  此外,自然也有反映其他事情的,像:&老天爷晴了云彩多,为啥不降个雨来&,唱的是天气。
  除了以上外,还有完全从生活场景编出来的花儿词。我们看到,一开始,男子喝&互助大?&,妇女喝的是另一种青稞酒;过一段时间后,男女交换各自手中的酒瓶,然后一同唱起了花儿。他们说,这是&换酒歌&。
  互助土族花儿给我的一个初步印象是:他们所选用的曲调大都比较平直,没有过高或过低的音,音程高低起伏变化不大;因此听起来时,觉得特别顺耳、婉转动听。这点与七里寺花儿似乎有一定的不同。在衬词的选择上,我们听到用&哎,呀&等衬词的次数似乎较少一些。
  另外,我们注意到,有时候,当一位演唱者唱完后,旁边的听众中,有人发出&哦呼&的一长声欢呼。原来,这是对歌手表示赞扬,夸他(她)唱得好。
  互助是土族自治县,但也有不少汉族人。而且,一般人都同时能说汉语和土语,花儿也能同时用这两种语言演唱,并且据说以汉语演唱的花儿为数更多。以土语唱的花儿,由于是方言,又加上了许多衬词,因此有时甚至连本地人也听不太明白,需要唱者加以解释。有时候,谁想到了什么好歌词,自己又不想唱,还可以与同伴商量,让同伴唱,或是一人主唱,另一人随后跟上。
  就参加花儿会的对象而言,我们了解到,这里能否一起唱花儿主要是以有无亲戚关系为界的。就我们所遇到的情况看,丈夫与妻子甚至子女等全家在一起也并不罕见,只是他们之间不互相唱花儿。或是丈夫唱,妻子在旁边听;或是反之。而双方如果没有亲戚关系,即使互相认识(比如来自同一个村庄),他们之间也可以对唱花儿。在他们看来,他们唱花儿主要还是为了一种娱乐,&唱一句少年,我们大小都喜欢&,&花儿唱上了,歌儿唱得过我,我喜欢&。当然,由于花儿的特定的一种无法避免的&情感&成份,亲戚之间还是不会去跨越这道或许永远不能跨过的界线。
  最后,就我们所见到的情况而言,花儿会似乎还不如集贸交易来得热闹。在&丹麻场物资交流会&上,我们所见的大部分还是各种摊点及做买卖的人。给人的感觉似乎与一般的赶集、圩天、农贸市场交易并无太大差别。唱花儿的,只是局限在河边一带地方的一部分人。或许,这是现在花儿会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现实问题。从民间文化、民间文学发掘等角度出发,这也许是一个值得重视并进一步关注与思考的重要问题。
  花儿是民歌,是艺术。它凝结着西北人民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历程和风土人情习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民俗价值。它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地发掘与发展,以使其民俗价值更加大放光彩!  
我的电子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女儿是花儿周红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