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时后背能否要倚靠主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静坐养气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精品】静坐养气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0:38:0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静坐养气
官方公共微信达摩面壁功法
达摩面壁功法
125.81.0.*
达摩面壁禅的功法如下:&&
(一)理入:正身盘坐,调息微微,将整个意念都凝注在室壁之上,无自无他,坚守不移。湛然寂照,逐渐除去心头凡尘孽障,发智慧心,现真如定,经过反复修炼,面壁坐禅(每次一个时辰)达到情意不起,妄念顿失,仿佛世界与己“身”均不复存在,只有一片永恒的光明,美妙和愉悦。&&
(二)行入:为了配合面壁禅的修炼,必须注意日常生活的“行入”。
其法有四,
-日报怨行:就是要有博大的胸怀,不为人间之“恩怨”、“爱憎”之情所干扰,遇乐不喜,遇苦不怨。
二日随缘行:修持者须有宠辱不惊之定力,摈弃患得患失之心理,到处随缘,体察缘起的;心体寂静不动。
三日无所求行:处世宁静谈泊,不执迷于无穷尽的名利追求与物质追求,须知“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四日称法行即以“法净之理”作为修持和人生的指导。
·&&&&&&&&&&&&&&&&&&&&&&&&&&&&&&
·&&&&&&&&&&&&&&&&&&&&&&&&&&&&&&
125.81.0.*
道家吐纳筑基功法&
中华道家修性炼命之术,首先讲究祛病健体,其次注重延年益寿,最后追求长生久视。笔者曾在东海崂山得传道家吐纳诀,属于修炼筑基之功。因观社会上各派气功五花八门,杂而多端,颇令学习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或见异思迁,或误人旁门,或不知法度,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养生而反戕生,此气功本身存在之弊端也。盖中华道家功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行持,不可能出现任何偏差,且与他家气功都可相通。故此不自保守,谨将道家吐纳功法之真正口诀,公开于世,献诸同道。&
吐纳者,呼吸也。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人人体所需之情炁,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炁,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炁”对人体的作用。认为“炁聚则生,炁亡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炁以生之。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炁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炁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道太和之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熟,裂脑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闻,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系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燕,谓之先天元炁,“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盖人生夏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煮即保生也。故常人不欲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中华道家修炼,就是要返本还源,回到婴儿先天状态,以增益寿算。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炁,痛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炼。丹经谓“欲点常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须择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时间可以选择在子、午、卯、&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炼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气血流通。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行、立、坐、卧之法则如下:&
行,可缓步许行,神态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抚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两脚一伸一屈,与手相反。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人静。&
炼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观丹田者,观丹田之炁是也。所以微闭者,睁开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沉入睡,皆于养炁不利。微闭时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两耳须屏却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凝韵听息。《庄子》云:“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此即“庄子听息法”。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听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无声,所以听息者,是求其绝利一源,专心养炁。
·&&&&&&&&&&&&&&&&&&&&&&&&&&&&&&
·&&&&&&&&&&&&&&&&&&&&&&&&&&&&&&
125.81.0.*
炼功时要求舌顶上腭,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因人之上腭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漏神漏炁。故炼功时必须堵住,如婴儿哺乳之状。&
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念想不除,无法驭炁。&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日:“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静无&物。如《老子》所言:“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
《青华秘文》论述止念之法时说:“但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即言内观返照,亦可止念。&
入静功夫,主要还在自己悟解。&
3.息法(命功有为之法,复归无为)&
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入清炁,用意咽入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补充呼出之气。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回收,叫做顺呼吸。初学吐纳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人之心脏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老子》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根管。有人初学气功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就是由于行炁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所以行炁之时,不可强迫压炁,也不可强制憋炁。勿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间长了,慢慢冲开,自己是有感觉的。&
吐纳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作用在于吸人空中太和之炁,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炁,心性渐渐伏下,与肾炁交合。《老子》日:“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炼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汩汩有声,亦可帮助入静。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益津可化炁,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炁”,肺主炁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精捷法也。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津液愈加甘美无比,若非修真之士谁能知之。吕祖喻为“长生酒”,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行炁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气息自回丹田之内,仿佛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这时只将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细细,纳惟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此时逐渐将有为之法,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丹经云:“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则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至无念无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无梦。《庄子》日:“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中效验不可思议。&
最后神意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静到极处,但觉炁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之中,是为胎息。《老子》说:“专炁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远矣。&
但是达到如此境界,随各人秉赋有早有晚。要在慎终如始,勿懒勿怠。《太上老君内观经》说:“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长存也。”&
1.外出路途所阻,而生饥渴,可就地静心吐纳服炁,则无饥渴之感,所谓“炁满不思食”。种种效验,日久自知,不必详述。&
2.炼习吐纳,最好结合太极拳之类的动功。盖“有动乎中,必有其静。”动静相兼,互相增益。炼武术者,亦可以此作为内功,只知蛮用拙力,不知以意领炁,以炁领形,终究落于下乘,且于养生无益。&
3.《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此法贵在坚持,行立坐卧之间,随时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时日。常人多在大病之后,方去寻求气功疗法,一旦病有好转,却又置之不理,学者切忌此种弊端。&
4.平日注意保持元和,话宜少说,言多伤炁。(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虚其心,实其腹。”所谓“大巧若拙,大辨若油。”内含侈炼之旨也。更要注重修德,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试看哪位修养高深之人没有德行。&
5.荤腥香辣之物,不利养炁,应少食或不食,老年人尤应注意。盖荤腥之物,性属沉浊,食之必使先天之炁组而难伏;香辣之品,性主轻浮,食之必使先天之炁散而不聚。故均应避之。应持清淡饭食,以养真厢。食可则止,不宜过饥过饱,过饥伤炁,过饱伤神。此饮食之道,修真炼炁者不可不知。&
6.不可当风吐纳,炼到好处,全身发热,毛孔开张,更不可见风。若盘腿打坐久了下肢酸麻,不可骤然下地,最伤筋骨。先把两腿伸开,手抚两膝,养静片刻,待觉身轻,方可下地。&
7.炼炁当禁烟洒,烟为火之象,火能烁金(肺),故抽烟多者肺先损,肺损则无以生秃。酒者,入于心经则多说话,人于肺经大声叫喊,人于肾经情欲不节,入于脾经不愿吃饭,人于肝经大动肝火……种种危害,皆令人性乱而炁耗,故宜戒之。&
8,即此一法,已为养生不二法门。但这在中华道家修炼之中,只为筑基功法。学者得其真超,欲求上层接命之术者,再访高师深造可也。
·&&&&&&&&&&&&&&&&&&&&&&&&&&&&&&
·&&&&&&&&&&&&&&&&&&&&&&&&&&&&&&
125.81.0.*
道家静功诀-静功法诀&
为了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具体的中华道家修炼法,以及修习道家功法的实际需要,特将中华道家静功之法诀,披露于此。&
1.静功总说&道家修炼,从静功起步。其实修炼功夫的一切层次,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无论是人手、了手以及中间过程,其中每一阶段的各个层次以及同一层次的不同侧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炼总&炼之中的重要性。静功在中华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基础的起手功法。而在社会上流行的气功之中,却属于&最高级的功法。修炼与气功在层次上的差别,于此可见。&
2.静功之道&
道家修功,在于修炼身体内部的精、炁、神,外部的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立、坐(或平坐或盘坐)、卧(侧卧为宜)均可,要求:&
①双目垂帘。&
垂帘即微闭之义。眼睛睁开容易滋生杂念,闭拢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入静。此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此公开就是双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②两耳返听。&
返听即返听于内。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人万籁俱寂之境,凝耳内听。内听之义,非在于听声。乃是凝其耳韵,神意内注,以便收心人静。&
③口须塞兑。&
兑为口,塞兑即闭口之义。要求抿口合齿,忘言默守。&
④舌抵上腭。&
即把舌面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住上腭。因为上腭有两个小窝,谓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以舌抵往,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⑤自然呼吸。&
随着静功层次的不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达到以上要求之后,即可逐步锻炼“听息”的功夫。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用功,只用耳听,不加意念。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窍,也不是听呼吸的声音。只须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似听非听的慢慢体会,这就算是得法。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逐渐相恋相依,杂念不知不觉泯灭,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了入静的境界。&
3.静功的层次&
道家静功,有三大层次,皆须逐步印证:&
①身静。&
身体不动,谓之身静。静功之时,不要穿过紧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紧张的情绪,身心放松,自然利于入静。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炼功时间虽然长久,自己心中并不烦躁,身上也没有难以忍受的感觉。只要能够坐得住,做得轻松,甚至感觉舒适,不愿再动,这样就是身体已经得到安静,谓之身静。身静,为静功之初层。&
②心静。&
念头不动,谓之心静。做到身静之后,心中的念头尚未完全清除。这时,要用上述听息的方法,做到以心听气,心气合一。此时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事情不回忆,眼前事情不记挂,未来事情不打算,大脑神经完全进入虚无状态,这样就是内心世界得到安静了。心中不起念,即是心静。心静,为静功之中层。&
③意静。&
不知有我,谓之意静。心中无念之后,还有一个“我”存在,尚未彻底干净。更进一步,由心气合一,做到忘记自我,进入混混沌沌的境界。空而不空,有而不有,故曰混沌。一直做到忘我一层,才是真正的入静。做到意静,即为静功之高层。&
气功家讲静功,做到身体不动就是成功,很难深入内在的念头把握,仅能维持身静。而且强调意念,更加难以做到心静,这样的做法不过达到初层而已。一般人讲静功,最多讲到念头不动,即心静的境界,只能到达中层。只有道家真正的静功之学,由身静之后,进一步培养心静,又以为心静并不彻底,还要深入修习意静,方为静功之真境界,于此可见中华道家功法之高妙。道家所谓玄之又玄,除将静功分为初层、中层、高层三阶修习之外,往上并无止境。尚有最高一层,可以顿悟直超;即身得道,但这属于“道功”一方面事,且非一般人所能悟及,兹略不述。&
上述身静、心静、意静之三大层次,看似平常,并不平常。有人误认为做静功偏于性功,对于命功没有关系,其实不然。道家静功之奥妙,直指修炼真机。丹书云:“身不动日炼精,心不动日炼炁,意不动日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炁、炼神之功,贯串在内,成为一部修炼大法。炼精就是补精,炼炁就是补炁,炼神就是补神。于是通过静功筑基,可以补足精炁神三宝之亏损,直至“精满不思欲,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地,这也正是丹道人手筑基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
·&&&&&&&&&&&&&&&&&&&&&&&&&&&&&&
125.81.0.*
静功的内在法诀&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教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
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在这里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已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炁&;无光之光,谓之真性。由此参悟,方入真道。
·&&&&&&&&&&&&&&&&&&&&&&&&&&&&&&
·&&&&&&&&&&&&&&&&&&&&&&&&&&&&&&
125.81.0.*
静功与日常生活&
修炼成就的高低与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安排自己,以保障修炼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兹将其中较为主要的地方,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环境的喧寂&
凡做修炼功夫,首先应当选择环境。最好是在山海林泉之间,其次是在郊外旷野之处。闹区里面有噪音污染的地方,就不适宜。如人声、车声、吵闹声、叫卖声、机器轰鸣声、欢庆锣鼓声、音响喇叭声、戏曲歌声、小儿哭叫声等等,要一概避免。这样就使得耳根清净,听觉神经不受刺激。&
2.空气的秽洁&
做功周围的空气,应当十分新鲜,而且以自然气味为佳。避免一切秽浊气味,如腐烂气、发霉气、汽油气、厨房气、油漆气、化学药水气、浓重化妆品气、农药气等等,均有妨碍。屋内家具越简单越好,摆设东西太多,也容易发出不好的气味。植物茂盛的地方,没有污染,空气于人有益。这样就使鼻根清静,嗅觉神经不受刺激。&
3.光线的明暗&
关于室内光线一事,古代修炼家强调阴阳调和,不使偏盛,光线太明和太暗都不合适。开始做功,为了利于入静起见,只怕太明,不嫌略暗。室内油漆、粉刷、壁纸、窗帘等,皆宜用浅淡颜色,不宜用大红大绿。灯饰照明,亦不宜太亮。这样就使眼根清静,视觉神经不受刺激。&
4.口味的浓淡&
饮食调味,不宜过于浓厚。各种口味,均应比平时食用再加淡薄。十分鲜味,也不合适。白煮清蒸宜多.红烧煎炸宜少。烟酒之类,最好能够禁绝,这样就使舌根清静,味觉神经不受刺激。&
5.气候的寒暖&
气候条件,对于做功的人影响很大。太热太冷或者霉天潮湿气重时,做功皆难见效。狂风暴雨惊雷闪电之时,应停止做功,以防惊散元神。如果室内生有火炉。不可把门窗关得太紧,以便室外空气流通进来,但是又要防止冷风直接吹到身上。&
6.食物的营养&
含有蛋白质的各种食物,虽然对于身体有益,但也要考虑能否消化得了,否则多吃反而有害。其他一切营养品,也要搭配适宜。不卫生的零碎食物,也要禁绝,不要贪图一时口腹之欲,损害健康大事。&
7.外缘的隔离&
专门做功期间,应当屏绝外缘。但是家庭生活和自己经办的事情,也要预先有个安排,免得临时手忙脚乱。做功期间,亲戚朋友要减少会面,外界的事情要尽量接触,尽量少接电话、少写信件、少看电视。这样,就能够使心情安定,神经经常处于宁静的状态,做功夫也容易见效。&
8.思想的寄托&
多费脑筋或乏味的书籍,最好不看。带有复杂算法及许多数目字的书籍,更不宜人目。若把看书作为消遣之用,可以随意阅读前人的修炼著作、山水游记、神仙故事、笔记小说等,或近人的旅游文章、养生书籍等类。正当做功之时,思想就寄托在功法的体验上;出外散步之时,思想就寄托在周围的风景上;每次用餐之时,思想就寄托在饭菜的香味上;做太极拳之类的动功,思想就贯注在肢体的运动中。&
9.用功的时间&
子(半夜11时至1时)、午(中午11时至1时)、卯(早晨5时至7时)、酉(晚上5时至7时)四个正时辰,或者每天下半夜刚醒时,做修炼功夫最好,其余空闲时间随意可做。若用坐功,至少要做半个钟头,最多不宜超过两个小时(对于一般人而言)。若用卧功,则不拘时间长短。只是在饭饱之后尚未消化之时,不可马上静坐,亦不可倒下睡觉,应使身体稍微活动,过半个小时再做功夫。&
10.身体的姿式&
做功之时,无论何种姿式,均应保持头脊正直,勿使五脏受到压迫。另外注意全身尽量的放松,这样才利于达到完全入静的境界。&
以上十个方面的内容,用在做功上,自可增益功修。即使不是专门从事修炼,如能坚持实行,亦必有祛病健身、延长寿命之效验。
·&&&&&&&&&&&&&&&&&&&&&&&&&&&&&&
·&&&&&&&&&&&&&&&&&&&&&&&&&&&&&&
125.81.0.*
静功与气功&
静功着重在一个“静”字,不必要在“气”上做什么功夫;气功着重在一个“气”字,未必就能符合“静”的原则。试看社会上各处所流传的气功,多数功法都要运用意念的,或者用意念引导动作,或者用意念引导行气,或者动作、行气、意念都混在一起。可见气功的法门虽多,总是要用意念,然后加上气的动作。静功则完全是静,在气上只是顺其自然。并不用自己的意念去支配动作,如果有意念使之动作,就失去了“静”的意义。这样对比而言,静功比气功的起点要高。许多气功把静功作为本派功法的最上层功夫;而在中华道家修炼功法之中,静功只是最初下手的筑基功夫。由此可见,静功和气功在层次上存在差别。&
静功和气功之利弊,亦有所不同。气功做得好的,能够去病健身;做得不好,不但旧病不愈,反会增添新病。静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够治好医药难愈的病症;做得不合法,身心也能多少得点益处;退一步说,即使没有大的效验,绝对不会又添新的毛病。可见气功是有利有弊,而静功则是有利无弊。有些气功,虽然也有静坐法。但就其本质而言,气功的静坐法,不合道家静功之原则。气功静坐,身体外表虽然坐在那里不动,但是他们的思想在身中运用,没有休息,虽然说是静坐,实际上仍然属于动的一方面,算不得真正的静功。&
对于各种病症的治疗而言,气功的作用离不开静功,离开了静功,气功的效果很难保障。比如胃溃疡病和神经衰弱,如果不用静功,单靠气功很难保证能有切实的效验;假使不用气功,专做静功也完全能够痊愈。这是实际的经验,而且经验不在少数。近些年来治病效果较好的气功,实际上总是包括有静功的作用在内,于无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关系甚大。病愈之后,一般人都认为是气功的效果,不知静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恢复健康的主导作用,气功只是辅助作用。因此在治病方面,气功和静功不可分离,练过气功的人士,进一步深造修炼筑基之静功法,对于身体的健康长寿和精神境界的提高,都将会登上一个新的阶梯。
·&&&&&&&&&&&&&&&&&&&&&&&&&&&&&&
·&&&&&&&&&&&&&&&&&&&&&&&&&&&&&&
125.81.0.*
何能久坐(转载)&
首先声明,我不是佛教徒,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做佛教徒,但我相信佛法确是世间的真理。在论坛上看见一位同修的提问,怎样才可以打坐时间很久。这个问题使我回想起自己在十几岁时的经历,愿将这些经历写下,希望希望一个外道的经历对有此类问题的同修有所帮助。噢,对了,请不要介意一个外道将自己列为诸位同修。&
由于种种因缘,我从十二岁起开始静坐,但没有老师指导,只是觉得舒服自发的学着和尚的样子打坐。每次打坐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坐到半小时至四十分钟双腿便开始不适,因为打坐只是为了图舒服所以我从来不强求自己多坐哪怕一分钟。就这样过了很多年,直到我上高三的时候,偶然看了南先生的著作,我一下就被吸引了,那时侯北京最先上市的是南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略说》和《如何修正佛法》,我一口气读完了这三本书,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穷尽一生要做的事。后来南先生的著作每在京上市一本,我就买一本,我想自己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南先生,但在心中我是将南先生作为启蒙老师来敬仰的。&
一提到南先生我就有好多话想说,但这样会跑题,我还是说打坐的事吧。确立了人生目标,我便勤加修行,因为生性懒散,不愿做繁琐的事,所以很喜欢南先生的这首诗:“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平日基本是按此诗的精神打坐的,不打坐时则念诵六字大明咒。一开始延长打坐时间真是一件痛苦万分的事,想来同修们都比我有经验,我就不形容了。我只记得南先生说修行是大丈夫的事,我吃的这点苦与成就的大德相比算的了什么呢?只有一个字,忍。最先是腿麻,坚持一下就过去了,疼是最难忍受的,双腿的每个关节都痛澈心肺,到后来发展到整个脊柱一节节的疼,我不知道知己盲修瞎练会有什么后果,每次疼的厉害的时候就咬牙坚持,有时候在心里大喊佛菩萨加持,坐到最后经常是疼出一身汗来。那时侯我从来不在腿疼的受不了的时候下座,因为我想如果下座了就说明疼痛战胜了我而不是我战胜了疼痛,连疼痛都战胜不了怎么能战胜生死呢,所以我都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疼痛后,在一轮疼痛结束新一轮疼痛未开始时下座,这样坚持下来我每次打坐的时间都比前一次时间延长。这样忍耐疼痛有一个好处,就是到后来发现身心竟可分离,疼是疼,不干自己的事,有了病也是同样,身体在病、在不舒服,却和自己不相干,只是自己在看着身体的变化。&
后来过了多久我记不清了,身体发生了转变,长时间打坐不再是艰苦的事了,经常是觉得方闭眼,三、四个小时就过去了。那段日子真好,我们大学里有很多练功房,还有大量充裕的时间,我整天除了吃饭和下午上课就是打坐,有时贪图静坐舒适整夜都不回宿舍睡觉,在练功房里独自坐到天亮。&
当时有两个在一起锻炼的师兄,其中一个佛学理论很高,见识很多,生性活泼;另一个平日少言寡语但不失幽默。我们三人在同一间屋里静坐,开始两位师兄同出同入,一起上下座。后来有一次我闲谈时说起打坐至少要坐到两小时以上心才能开始安稳,气脉方可发动,但往往大家坐两小时气脉刚刚发动便下坐了,甚至坐不到两小时,身心发生改变的进程会很慢。两位师兄开始发心增加打坐时间。活泼的师兄没坐多久可能就累了,累了就起身出练功房溜达,溜达够了再回来,或者就去干别的事了。寡语的师兄一开始发心就是要一坐三小时以上,每次他打坐前先放个表在面前,腿疼的受不了的时候就睁开眼,摇晃身体,但是就是不把腿散开,直到时间到了才下座。&
终于有一天等待的事情发生了。那天我们仨一起静坐,距离四、五米向着不同的方向,我向南,两位师兄并排面向东,活泼的师兄没多久就走了,过了很久,至少三小时以上了,我突然感受到寡语师兄那边发出一股力量向我推进,非常柔和温暖的向我这边扩散。我睁开眼回头向那边望去,平常摇摇晃晃的师兄静静的坐在那里,身体周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圆光。我等着师兄下座,没多久师兄下了座,我对他说恭喜你师兄,功夫有了新的进境。师兄说“我刚才就象坐在一个鸡蛋里一样,有个圆球包裹着身体,非常舒服”。从那以后,这师兄便能轻松的一坐三小时以上了,没多久他脸上的肌肤发生了改变,晶莹涕透,如玉石一般温润。
以上是我小时侯的经历,我自己也明白,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功夫,和佛法没有关系,我是个只知道练功夫的外道,但我想外道能做到的佛子就应该能做到。希望诸位有这方面问题的同修看了此文能有些许帮助。&
何能久坐?唯一忍字可以!
·&&&&&&&&&&&&&&&&&&&&&&&&&&&&&&
·&&&&&&&&&&&&&&&&&&&&&&&&&&&&&&
125.81.0.*
静坐养气法——陈正雷&
一、静坐前的准备&
入座前先宽松衣带,再活动关节片刻,使肌肉筋膜关节得以舒展,便于气血畅通。静坐时,背部不能靠墙或倚靠在其它物件上,同时要注意空气流通,避免风吹,避免别人打扰。&
二、静坐的姿势&
(一)自由盘坐&
坐于宽凳或硬板床上,两小腿自由交叉,两膝离开坐面。面难背北,两手臂放松,成圆弧形,手掌相叠于腹前,右掌在上,左掌在下,掌心均朝上。&
(二)平坐&
臀部平坐于宽凳或木板床上,两脚平踏地,约与肩宽。大腿与小腿成直角,两手掌平放于大腿上,掌心朝上朝下均可。&
(三)身姿&
眼可微闭,也可不闭。静坐时姿势要求头自然端正,颈部放松,不可僵硬。躯干正直稳固,不可前俯后仰,东倒西歪。下颏微向内收,唇齿微合,舌尖轻抵上腭,面容轻松自然。肩、臂、肘、腕皆要放松,胸微合,背舒展放松,腹部宽松镇定,会阴穴微微上提。&
三、练功要领&
(一)自然呼吸,轻守意念&
意念与呼吸姿势调整好后,随着腹部轻微的一起一伏,伴以均匀、柔和的自然呼吸。初练时,为了快速聚气,可采用下沉法引导,即自然吸气,不加意念;两耳听自己呼气,不使之发出粗糙的声音,随呼气意念从心窝松到小腹,使心气下沉于丹田。如此持久练习,丹田会渐渐发热,待丹田发热较明显时,停止引气下沉,使恬淡的意念,绵绵的呼吸轻轻止于丹田,养气。&
练功时,思想集中在丹田(泛指小腹),意念要轻,不要紧张死守,意识越清静、越恬淡,体内真气越容易在丹田汇聚和在经络中流通。而思想越紧张,急于求成,反而影响真气的正常运行。《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即指此意。身体越放松,思想越清静,内气越旺盛,内气运行也越顺畅。&
(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初练静坐,自然呼吸即可。随着练功的深入,逐渐过度到均匀、柔和、深长缓慢的腹式内呼吸。腹式内呼吸是按着正确的练功方法,通过持之以恒的练功后自然形成的,并非初学者可以一下子做到的。因此初学者不可为了使呼吸达到深长匀细而故意憋气,拉长呼吸,失去自然规律。初练者一般每分钟呼吸12~~14次,功深者每分钟呼吸2~~3次即足以保证需要。&
(三)排除杂念,消除紧张&
杂念的出现是练功初期的必然现象,会影响功效。但不必因此紧张,因为杂念是可以排除的(如数息法、规劝法等)。随着功夫的加深,杂念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四)听其自然,守住丹田&
经过一段时间静坐练功,机体内部或体表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觉,如冷、暖、轻、重、沉、凉、麻、胀、痒等想象。起初,一般以四肢末梢感觉最明显,渐有肠鸣咕咕之声,进而全身或局部清凉、温暖、肌肉跳动、麻胀等现象,因个人体质不同而异。这些感觉是练功的正常反应,称之为“得气”。有时还会出现山、水、人物等幻景,都不必紧张害怕,更不能追求,以免“着相”。这些东西都是虚幻不实的,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对所有的幻觉都不动心,不予理睬,只管轻轻守住丹田,幻觉自会消失。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各种动象都将随着功夫的加深逐渐平静下来,恢复到安静、虚无、平和的状态。这时心如止水,杂念不起,呼吸绵绵,意念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真正体会到恬淡虚无的境界,呼吸方式也就自然过度到腹式内呼吸了。&
两手覆于丹田上,以丹田为中心,顺时针揉36圈,面积扩大到胸腹;再反向揉24圈,渐渐缩小,止于丹田。揉毕搓热双掌,擦脸12次(健脾),双手大母指背搓热,擦眼眶12次(明目),两手掌将耳翼向前压,紧贴耳孔,以食、中二指敲击风府穴36次,然后按摩双腿、双脚片刻,慢慢起身,练功结束。&
注意:要本着执著、严肃、谨慎、真诚的练功精神刻苦练功,但不可执著功效。古人云:“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用心着相,无意落空,似守非守,绵绵若存。”&
总体要求是:求放心,不动心,勿忘勿助,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养气法及其功效&
气功修炼提倡以“养”为主,以“炼”为辅。不养气则体内真气较少,光空转,效果不好,更难以结丹。养出功能,炼出功力。认为从时间上分配,应养占三分只二、炼占三分之一的炼功时间。&
养气法:站坐卧均可,身心放松,“观鼻端白”,自然呼吸,呼吸逐渐做到慢、柔、细、长、匀;意守下丹田(女同志月经期间意守中丹田),似守非守;双手叠放于下丹田部位,掌心轻贴腹部,男者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者相反;勿忘勿助,顺“气”自然,逐渐进入似睡非睡、恍兮惚兮的状态;睡着了只当是在炼睡功,醒后注意收功,意想把遍布周身的真气收入下丹田,有三分钟即可!&
一、长期习炼,真气便在下丹田处凝集,形成一气团,即所谓的“结丹”。&
二、也可以全身放松,哪里都不守,即“守空”,在这种全身放松的状态下,有些病可以自然好转;亦可以意守病灶处。&
三、此法为“百日筑基”的必需功夫,一定要配合桩功等激活人体经络和真气的“练气”功法一起修炼才会更见效果。
·&&&&&&&&&&&&&&&&&&&&&&&&&&&&&&
·&&&&&&&&&&&&&&&&&&&&&&&&&&&&&&
125.81.0.*
五气养生&益寿延年&
五气养生,是一种重要的养生之道。全面地、科学地以气养生,可以延年益寿,乐怡天年。&
舍求养元气: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而不得,则气阻伤身。应求其所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而培养元气,才能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宽胃以养气:这是苏东坡的养生名言。人类依靠肠胃消化和吸收营养,宽胃以养气,十分重要。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饱,荤素粗细要合理搭配、调济。&
心平以和气:中医认为,情欲与内脏有直接关系,怒气过盛则伤肺充血,喜过度则气血涣散,思虑太甚则削弱脾胃。因此&,要善于克制,自我排遣。&
长啸而舒气:长啸对鼻喉胸腹部都能起到按摩和刺激作用。歌唱者多长寿,即为明证。&
松静以通气:每天如能保持大脑安静30~60分钟,可发挥脑细胞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减少热能的消耗。大脑安静会令浑身肌肉放松,气血通畅。&
养生贵在于养心&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养生之道 贵在健脑&
中医认为“恼为元神之府”,脑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之处,人之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思维记忆力等,都是由于脑的作用,这说明脑是人体极其重要的器官,是生命要害的所在。健脑是健身的关键,健脑方法,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识精健脑。恼为髓海,肾主精生髓。若肾精满盈则髓海充实,故积精可以健脑。积精之法,在于节欲。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皆本乎精也。”&
二、气功强脑。练气功得法,可充分发挥意念的主观能动作用,大大激发健脑强脑身的自调功能。气功功法很多,有不少以补脑强脑为目的的功法,具体练习以有气功师指点为好。&
三、颐神养脑。脑藏神,精神愉快则脑不伤;如精神紧张,心境不宁,神乱神散,则脑受损。颐神养脑,须重道德修养;如豁达大度,恬淡寡欲,不患得患失,不追名逐利,悠然自得,助人为乐,就利于养脑;如胸襟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七情易动,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故健脑养生,尤当注意及此。&
四、服食补脑。分析古今健脑方药,一般是以补肝肾、益精血(如山萸肉、地黄、首乌、构杞子、菟丝子、五昧子、川杜仲、牛膝、当归等),益元气、活血脉(如黄芪、人参、丹参等)为主,化浊痰、开清窍(如石菖蒲、远志、茯苓、泽泻等)为辅,临床应用,当据辨证论冶为原则,有针对性地配制较好。此外,如芝麻、动物脑等食补亦可取。&
五、防病护脑。据临床报告,目前患老年性痴呆症在65岁以上人群中达10%,并有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患者脑组织的铝沉积层明显增高,且常伴有缺铁性贫血。预防此病,可适当减少使用铝制餐具,尤其不要用铝制品长期存放有酸或碱性或咸的食品和菜肴。&
六、运指益脑。各项体育运动都有益于健康,但多不是直接的。而书法、绘画、打太极拳等则具有手脑相连、全神贯注之共同点。手脑关系最为密切,我国的健身球运动(即用二小球在手中不断地盘旋互绕)注重手脑协调,具有较好的健脑作用。
·&&&&&&&&&&&&&&&&&&&&&&&&&&&&&&
·&&&&&&&&&&&&&&&&&&&&&&&&&&&&&&
125.85.233.*
静坐能养生美容&
静坐不仅能养生,还能养颜。静坐,佛法坐禅。禅,为心体寂静而能审虑之意。禅定之人可从中获得禅味,即一心清静,万念俱寂,自然而得适悦之妙味。&
中国古代养生家十分注重静坐养生,对何时静坐最为适宜,各家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入睡前的静坐,被许多养生家共同认为是凝神静气、祛浊除病的有效方法。&
人们白日劳作,到了晚上,在入睡歇息之前,如果能闭目静坐一段时间,将会把一天在劳碌之中分散的精气神,回聚于本体之内,并在静坐调息的过程中,疏通自己的气血经脉,特别是使疲劳的大脑神经松驰下来。人在一天的工作与生活中难免有各种不愉快的经历,在晚上入睡前静坐,可以渐渐让自己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的境界,淡化以至忘却七情六欲的骚扰,让自己平静地进入梦乡。此静坐结束后,可以直接入睡。入睡前的静坐对一些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慢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如果能长期坚持练习,一定会对人们的健康大有助益。&
静坐,可以澄心,符合祖国医学的心定则心顺,气顺则血道畅,精气内充,正气强盛,强身祛病的观念。实践证明,静坐中的呼吸,能加快体内的气体交换,消除神经紧张,肌肉放松,随之一些疼痛现象便可得到缓和,更有利于整个体内的温度、血液的酸碱度、血压、血糖、血脂及其他钾、钠、磷等化合物,稳定在一个范围内,这就是静坐所以能养生的道理所在。静坐对肺结核、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心脏病、头痛失眠等疾病均有好处,还可增强耐寒和消化能力。如日本精神医学把静坐列为治疗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的方法之一,不少日本寺院清晨开放大殿,附近的人来这儿静坐&30~&60分钟,然后再去上班。&
静坐时,首先要宽衣松带,身体端正,两手仰掌,右安左上,两拇指相连,安于脐下跏跌之上。闭目闭口,舌抵上腭,呼吸自然,摒除一切杂念,静坐&30分钟左右。坐毕,两手搓热,按摩面目以活血。若持之以恒,必然获得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效果。&
除了上面讲的要领外,静坐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端坐姿势。要头朝前,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前胸不张,后背微圆,两手叉置大腿上,上腹内凹,臀部后突;两膝不并,脚位分离。&
二、注意呼吸。要呼长而缓,吸短而促,行于不经意之间,求自然,不用劲,精力宜注意在脐下。&
三、脑中应无杂念。静坐的时间,以清晨和临睡前为好,但不管何时,一次坐30分钟为宜。&
在日本,曾掀起一股静坐美容热。他们的专家认为,静坐可以有效地调节心理,使之达到一种良好的平衡状态。&
静坐能让脑海中原活跃的意识活动,渐渐趋于平静,这样就能使全身精神慢慢放松,直到“深度放松”,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这样,大脑就能发挥最佳效应。&
众所周知,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大脑的功能加强后,全身各脏器的活动更协调,更有效。日本专家还认为,静坐还可以改善全身的“体液循环”。这样也能使脸部皮肤内层的水份充足,营养增加。于是,人就容光焕发了。&
日本的静坐美容的方法很简单。远离嘈杂的都市人群,找一个环境清静、通风良好的房间,坐下入静即可。从未经历过静坐的人初坐时,心灵可能因烦躁而静不下来;然而&,只要全身渐渐放松、摈弃一切杂念&,便可“入静而坐”。如果还是无法入静,则采用“逐次观下法”。即“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如果这样操作有一定困难,则可采用“观脐法”,即内心的注意力集中于“脐下三寸”,三寸如难以把握,可用并拢的4个手指作为尺度。脐下三寸,即中医所说的“丹田”。此外,坐定后集中注意数息,也会慢慢地静下来。入静后,要特别注意头面部的放松。随着呼吸的逐渐变慢加深,心脏的跳动也会相应减慢。这时,静坐者会觉得外界的声音渐远渐消,宇宙一片清静。这时,静坐者可将内在的气息调到面部。这样,就会渐渐觉得面部血脉通畅,双耳发热。这时,美容的效果就达到了。如果静坐后用双手对面部以及全县部位进行按摩,其美容效果更为理想。静坐不仅能美容面部的皮肤,而且能使头发乌黑发亮,眼睛清澈明亮。
静坐在能让人美容的同时,还能补精益气、养血安神;又能使人安详平和,遇事不急,精神愉快,甚至遇险不惊。可以说,收益是多方面的。&
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就主张要摒弃私欲,在静中养生。明朝的王阳明继承、发扬了这一学说,创建了静坐术。文学巨匠郭沫若年轻时疾病缠身,痛苦不堪,后来练习静坐,顽疾消除,一直活到86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静坐时人的耗氧量显著下降,心脏负荷减轻,脑血流量增加,人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大脑功能得到积极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的身体素质,使人耳聪目明健康起来。&
静坐养生的具体做法是:&
①姿势:头自然正直,忌僵硬,鼻正对肚脐,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舌舐上腭,宽衣松带,腰背放松,肩肘下沉,但不用力;身宜平直,脊椎要正,背勿靠它物,胸部可略前倾;手心向下,自然地轻放在靠近小腹的大腿根部;两脚平行着地与肩同宽,座位以屈膝九十度为宜。&
②呼吸:吸长而缓,呼短而促,行之不经意之间,静坐特别讲究运气,要求自然、不用力、摒杂念、意在丹田。&
③时间:清晨和临睡前较好。地点不论,每次静坐30分钟。&
超觉静坐的四大要素:&
1.&静坐的内外环境均须安静;内环境指个人的心境,外环境则指己身所处的物理环境。&
2.&静坐时必须由一个供做心向专注的目的物;该目的物可以是重复的一个单字或一种声音,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图形。&
3.&静坐时必须保持被动的心态,摒除一切杂念,要心如止水,无所思,无所欲,静候心灵波动的自然起伏。&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事项是,保持身心安适。&
静坐者永远遵循的八字诀则是:&
轻松、舒适、安静、自然。
·&&&&&&&&&&&&&&&&&&&&&&&&&&&&&&
·&&&&&&&&&&&&&&&&&&&&&&&&&&&&&&
125.85.233.*
静坐与气脉&
人在静坐的过程中,心理的杂想比较清静,头脑中的思虑比较减少,所以血液流行也比较缓慢,心脏也因此减轻负担。同时因为身体的姿势放置端正,不再运动来消耗体能,脑下垂体的内分泌平均分布,渐渐感觉四肢与内部,发生充满的感受。有了这种感受发生以后,反应最为敏感的,便是中枢神经和背脊骨的末端,连带肾脏部分,通常都会有胀紧的刺激。由此逐渐推进,循着气机和血脉的流行,如有物蠕动,逐部发生感觉。但以上所说的现象,是以普通一般人,在“静坐”中较为正规的初步状况而言,如果身体有特殊的情形,倘有某种病痛,或体能特别强健的,又当别论。总之,每个人的心身,各有不同的情况,其中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执一不变,真像“刻舟求剑”,愈来愈不对了!&
关于气脉问题,如要详细论述,不是片言可尽,留待以后慢慢道来。现在要讲的主旨,仍然继续前面“静坐”的求“静”问题,我们要特别留心。为了便于容易了解,先把心理和生理作用,归纳为知觉与感觉两个部分;所谓知觉,包括心理思虑想念等等现象。所谓感觉,包括身体气机觉受等等作用。但综合起来,两者都是心的动向。人在静坐中,感觉体内气机发起作用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便在不知不觉中,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感觉上面,而且愈来愈强,于是,全部心力,就会搅乱气机,构成幻想、联想等的狂乱心理。比较稍好一点的,认为自己气脉已通,便沾沾自喜。其实,真的打通气脉现象,并非如此情形。再差一点的,由于气机的觉受,使注意力过分地集中,于是无形中配合意识的幻想等心理作用,反使神经过于紧张,便成为一般所说“走火入魔”的病态了,这不是“静坐”会使人着魔,实在是不明“静坐”的究竟道理,反使心理变态之魔害了“静坐”的静境了!
·&&&&&&&&&&&&&&&&&&&&&&&&&&&&&&
·&&&&&&&&&&&&&&&&&&&&&&&&&&&&&&
125.81.0.*
健肾强身简易按摩法&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亏或肾气过早衰退的人,可呈现内分泌功能率乱,免疫功能低下,并可影向其它脏腑器官的生理机能,导致早衰。&
要想肾精充盛、肾气健旺,保健按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这里介绍几种健肾强身简易按摩法。&
●揉丹田&
丹田位于肚脐下一寸至二寸处,相当于石门穴位置。方法是将手搓热后,用右手中间三指在该处旋转按摩五十至六十次。能健肾固精,并改善胃肠功能。&
●按肾俞&
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一寸处,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五十至六十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摩涌泉&
涌泉穴位于足心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之首穴。&
方法是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进行,各按摩六十至八十次至足心发热为止,能强筋健步,引虚火下行,对心悸失眠、双足疲软无力等有防治作用。以上三法,依次而行,早晚各一次,常年不断,必然见效。
·&&&&&&&&&&&&&&&&&&&&&&&&&&&&&&
·&&&&&&&&&&&&&&&&&&&&&&&&&&&&&&
125.81.0.*
少林禅桩功&
少林禅桩功是少林寺的秘传功法,是一种形神兼备,动静相兼的内劲锻炼法,并且也是发放外气的必练功法。禅桩功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要意守,靠桩架来激发内气,疏通经络。练习时,除了四肢感觉累以外,不会出任何偏差。尤其在命功锻炼阶段,练习禅桩功进功快,不处偏,对于增长内劲,激发内气,有着明显的作用。一般人练习一个多月,会感到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再继续下去,就会感觉内气充沛,而且明显在经络中运转,气血旺盛,阴阳平衡,各种慢性疾病会逐步好转,特别是虚症病人会感到身体逐步强壮。对于原本身体较好的,能够激发体内功能,加强内外气交流,逐渐为大,小周天功打好基础。练武术的人练此功,可以增长劲力,使下盘稳固,还能增强抗大能力。&
禅桩功包括剑指站桩功,浑元站桩功,马步站桩功和内劲扳指法。这些功法是最基本的功法,看起来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动作,但是效果是最好的。还有其他一些桩架这里不作介绍。&
剑指站桩功&
练功时采用马步站桩,两脚同肩宽,同时意念入地三尺;双臂缓缓上抬,把掌变为剑指,指尖向前,掌心相对,两臂与肩平,呈一直线;上身正直,微收小腹,轻提尾闾,白会,会阴和两脚连线中点呈一直线;两膝自然外开,膝不超出脚尖,膝与脚尖呈直线;两眼平视,似看非看,全身放松,松而不懈。意念贯注于剑指。练功时间最好在10分钟以上。&
收功时两臂缓缓下落,松开剑指,变为掌形,捂于肚脐上,同时两脚直立,左脚收回半步,意念将天地之气,四肢之气收回下丹田,意守片刻。&
剑指站桩功主要靠站桩激发内气,意念贯注剑指则将内气集于剑指。练习到一定时候,就会感到两臂经络畅通,剑指内劲凝聚,只要加上收或放的意念,自然内气能发于外,外气能收于内。初练时应注意,意念贯注于指时不要把意念发出去,否则会伤内气。&
浑元站桩功&
双脚同肩宽,双手下垂,自然松立,心宁神静。接着双臂上抬至胸前,手心相对,双臂揽成环抱状,如此站桩10——30分钟。待浑身气感很强时,两手变掌为龙爪,爪指相对,然后开始缓缓拉气,速度越慢越好。向内压气时要体会内气相斥的感觉,向外拉气时要体会内气相吸的感觉。拉气拉到与肩同宽时,意守大椎穴周围片刻;压气压到两手相合时,要意守膻中穴周围片刻。练功约10分钟以后,意念手中的气慢慢凝聚成一个带光的气团,再慢慢把这个气团吸进自己的下丹田。&
此法是充分利用人体气场的妙法。当双臂揽成环形时,这就是一个极好的气场。这个气场即能把天地自然的浑元气调集过来,也能促进人体经络的气血流动,达到疏通经络,集聚内气的目的。通过拉气既能激发内气,又能练习发放外气。意守大椎和膻中时,能打通这两处要穴,练功时可以感觉到这两处要穴气血涌动,热哄哄一片。
一般人练习一个多月,会感到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再继续下去,就会感觉内气充沛,而且明显在经络中运转,气血旺盛,阴阳平衡,各种慢性疾病会逐步好转,特别是虚症病人会感到身体逐步强壮。
一般人练习一个多月,会感到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再继续下去,就会感觉内气充沛,而且明显在经络中运转,气血旺盛,阴阳平衡,各种慢性疾病会逐步好转,特别是虚症病人会感到身体逐步强壮。
一般人练习一个多月,会感到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再继续下去,就会感觉内气充沛,而且明显在经络中运转,气血旺盛,阴阳平衡,各种慢性疾病会逐步好转,特别是虚症病人会感到身体逐步强壮。
·&&&&&&&&&&&&&&&&&&&&&&&&&&&&&&
·&&&&&&&&&&&&&&&&&&&&&&&&&&&&&&
125.81.0.*
下根器者的修炼福音——百练不如一站&
人的天生禀赋各不相同,学知识有智商高低之分,练功有上、中、下根器之别。曾庆余先生在《气功报》上发表的“琐议中下根器人练功”一文介绍说,通过天目透视,上根器人经络粗壮,在5—&10毫米之间,穴位大如蚕豆,对气特别敏感,因而得气快、上功快、出功能也快。但这种人很少,绝大部分人属于中、下根器人,特别是下根器人,经络细小,只有2毫米左右,穴位小如绿豆,对气迟钝,因而得气慢,上功也慢。曾先生说他自己就曾是下下根器人,老老实实地从站桩功练起,经络粗度从原来不足1毫米逐步增至5.&5毫米,全身气感明显,一天24小时均能感到有气在体内周流不息。在此基础上,再练静功,一上坐即有气感,就能顺利入静。从此,已年近花甲的他逐步登堂入室,造诣颇深,已成为业余的气功名家。&
我在此文的启示下,意识到自己亦在下根器之列,于是放弃了复杂功法,也老老实实地练起了曾先生在该文中推荐的“高位马步站桩功”,此功简单而效显,对入静程度要求不高,或不加要求,可边练边看电视、听音乐或轻声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练功。开始时一次只练10分钟左右,以后逐步延长时间,以身热汗欲出为度。只要按法摆好架势,就能以形引气,启动气机,激活经络,引发真气运行,气行血行,血行气盛,不一会,浑身上下气血涌动,直达四肢末梢微循环系统,关节百骸豁然贯通,这时才真正体验到了“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的内涵。体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久治未愈的颈椎病、关节炎、气管炎等病均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此功马步下蹲,会阴、尾间部位放松,促进和增强了督、任二脉的循环功能,很自然地通了小周天,正是“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站桩功练的是后天之气,识神为主,属有为之法;静功则练的是先天之气,元神为主,属无为之法。我在练站桩功有了明显气感后,同时练起了曾先生在文中推荐的静功—“命蒂呼吸法”.“命蒂”指的是脐,其练法是,调匀呼吸后,慢慢吸气,观想气从脐入,沉于丹田,闭气若干秒,体察体内气功反应,然后慢慢呼气,观想气在丹田内旋运。如此往复循环,渐次进入“心境一如、心息相依”的境界,直至忘我忘息。随着练功的深入,内景日益丰富,妙觉横生,过去是求之不得,而今是不求自得。&
我也曾将此文章介绍给几位功友,两个多月后,随着体内气机的理顺,他们所患各种病症均不治而愈,气运百病自消,气感日益旺盛。其中一人练的“武当自然外气功”,也是马步站桩架势,只是掌握开合变化不同,他除了获得站桩功的一切效应外,还初步掌握了发放外气的本领。现在他们都已开始加练“命蒂呼吸法”,动静兼练,一上坐,体内即有微妙感应,热、胀、麻、甚至经气流动感,兴致很浓,杂念不排而自排,渐渐觉得身心泯然空寂,进入静境,不像以前那样久坐无气感,象一段枯木头,练功如“受罪”了。&
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古以来流传的“百练不如一站”,确是初学气功者的速成之法,是中下根器人练功少走弯路乃至登堂入室的阶梯。&
摘自1996年第5期《气功》杂志第231页&马跃&&
注:在此文刊发之时,无量谨向gongsui先生表示感谢!!由于你在“理法与实践”中的帖子,这才使得无量下到了久违的《气功》杂志,并隆重向那些与无量一样在多年气功修炼过程中,没有找到一种正确的方法的“下根器”的有缘的朋友们推荐此文,并预祝大家在掌握了这种正确的练功方法后,目标专一,以苦为乐,循循渐进,取得成功!!
·&&&&&&&&&&&&&&&&&&&&&&&&&&&&&&
·&&&&&&&&&&&&&&&&&&&&&&&&&&&&&&
125.81.0.*
琐议中下根器人练功&
人根有利钝,道无而北祖。“大道修之有易难,须知由我也由天”———“天” ,即“天生秉赋” 、“根器” 。这是客观存在。有慧眼的老师父都愿意收上乘根器人为徒。&
上上根器人,对气特别敏感,习经练任何一门气功理法,不但得气快、上功快,出功能也快。即使无师也能自能;“照本宣科”也能契入上乘佳境。这样的天生灵根者较为稀少。百分这七八十都属于中、下根器人。特别是下根器人,对气迟钝,练功得气慢,上功慢,即使在“大师”的带功报告场中也感觉不深,无动于衷。&
笔者就是一个颇为典型的“下下根器”人,充分领略过这些“苦处” 。好在并未因此而灰心,仍然像吃饭一样,每天必须练上一阵。走过一些弯路之后,渐有所悟对气迟钝的中、下根人从基本命功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等于“速成” ,离“神、秘、奇”远一点愈能较快地上进。&
经络有宽窄,人人各异之。笔者常以“万事万物万人万书”为师,未拜过老师。进行气功实践以后,一两年尚无明显气咸,再加一两年,才逐渐进入功境。同时也体悟到,入门练功的“后天意识后天气”旨在于“减少耗能,增加储能”,强身健体,无成而成。再进一步,“始于有意,终于无意”,识神寂而元神显、元气生:玄关窍开,元气激发,自动循经运行,进入“先天意识(无意识)先天气”、“得其一,万事毕”的更高功境,从一般的强身健体向脱胎换骨、永固命根的境界升华。&
受了气功的福泽,则发愿以气功的福慧润泽四方,笔者在习练气功的同时也教练气功。各家功法,任君选用,因人施教,“徒弟门”当中开天目、出功能、结金丹者大大的有。&
为探索气功之秘与迹,常教开了天目的“徒弟“们进行透视,发现了气功效应的许多秘密:凡是对气敏感、很快出自发功的人,经络都很宽粗,在5——10毫米之间;中等敏感型人其经络宽粗度在2——5毫米之间;迟钝型人的经络不足2毫米。我的经络粗度不足1毫米,像一根光亮的银丝;而敏感型人其经络似一条条闪光的亮带。&
经络宽粗的人,其穴位大如蚕豆,对外界信息——特别是对“邪气”极为敏感,故而容易罹病。但是这类人一旦练起功来,入门快、上功快、祛病快,出功能也快。可以说,凡是容易犯病的人,大都属根器上乘的人。&
经络细小的人,穴位小如绿豆,对外界信息、包括“邪气”也不敏感,因而不易犯病。但练起功来得气慢,进展慢,更谈不上出功能。这类人身体健康,性格坚强,很少生病,不大容易相信气功。&
笔者练功三年多,才初步有了气咸,经多人透视,经络已增宽至2毫米多一点了。五六年后,又增至5.5毫米,色泽也由白变红。这时气咸已悲常明显,24小时都感到有气体内周转不息,精神、体质都有明显变化。眼镜已由400度减至150度,成天看书、写字仍字迹清晰。有时也可不戴眼镜,字迹的清晰度稍差一些。对于年近花甲的我,其视力比起十年前尤佳,自认为是不小的收获。
·&&&&&&&&&&&&&&&&&&&&&&&&&&&&&&
·&&&&&&&&&&&&&&&&&&&&&&&&&&&&&&
125.81.0.*
百练不如一站&
气功下手功夫可谓浩如烟海,高、超、神、秘、速成———,令人目不暇接。在当前这种快节奏生活中的广大在职者很难抽出富裕时间来练复杂的功法,笔者主张“百练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
站桩,式简而效宏,外静而内动;血液由内脏流向四肢,并远达末梢微循环系统,且具整体效应。&
站桩,以形引气———摆好架势既可激活经络、引发真气;加之闭目塞听,不思不想,后天气与先天气兼练。以形引气,重在架势,对“入静”程度要求不高,或不加要求。&
笔者推荐高《马步站桩功》:站与肩宽,脚呈八字(内八字),臂微后坐,腿微下蹲,双掌指尖相对置于腹前呈抱球状;轻闭双目,自然呼吸。时间30——60分钟以上。&
内气发动时,循经络流注形成经络磁场相互感应出现外动,这是在调治疾患、协调脏腑功能、平秘阴阳,就不要死站,而应顺其自然———;直至气机停运,随机自然收功。&
中、下根器人经络不很宽粗,形成的经络磁场也不太强,不会出现大而持续很久的外动仪态。即使出现较大的外动而又无人指导时,自己觉得难以把握可把眼睛睁开,“睁眼跑神”,能量释放,外动很快就减小下来。&
一俟站桩理法、要领掌握纯熟,并有明显气咸,已经入门以后,形式就不那么重要了,随时随地、不拘任何姿态、一放松膝部站着气咸就会出现,此时尽可因地制宜地站练。这样站练下去,持之以恒,再迟钝的人,三五个月,一年两载,即会“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动以练气静以养气。中、下根器人下手即坐练静功,很难过“入静关”。久坐无气咸,容易生厌烦,极易导致放弃。&
当练桩功得气以后,再坐(卧)练静功,体内即有感应,兴味自然就浓了。有兴趣者不妨试练命蒂呼吸法。(注:此法在上篇已介绍)&
随着练功的深入,内景日益丰富,渐次进入“心境一如、心息相依”境界,杂念不排而自排,从此渐入佳景,妙觉横生。&
广大中下根器人内气尚不充足之时,暂时放一放大法、秘法、神通、法术之类,坚持以既不奇也不秘的站桩功入门,“持之以恒,就是速成”。“万事起头难”,入门得气以后,深造就容易了。中、下根器人只要真通气功义理,练功方法得当,仍有希望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放下出奇迹的期望)契入甚深境界,取得相应的成就。
·&&&&&&&&&&&&&&&&&&&&&&&&&&&&&&
·&&&&&&&&&&&&&&&&&&&&&&&&&&&&&&
125.81.0.*
三圆式站桩功&
秦重三先生是中国已故著名气功家。他曾向武术家王力泉先生过太极拳,也常与意拳家王乡斋先生切磋,交谊甚笃。他着有《气功疗法和保健》一书,并创立了闻名国内外的一派站桩功,以意领气,动静结合,盛行一时。该功法一般习练有郊者,在三四个月内即可完成小周天功,十个月内完成大周天功。对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人来说,习练前两种呼吸法即可。&
1、两脚开立同肩宽,脚尖尽量向内站成一个圆形,两腿微屈,含胸拔背,即腰直,胸平,不挺不弯。&
2、两臂抬起与肩平,肘略低于肩,作环抱树干状(以扩大肺活量为度)。&
3、两手十指然张,弯曲如握球状,形似虎爪,两手心相对,相距一市尺左右。&
4、头顶项坚。即头向上顶,意想上顶天,不偏不斜,项部直立,以血管和神经都不受弯压为准。&
5、两眼微闭如垂帘,漏出一线微光,轻视两眉间或鼻端(也可平视远处一定目标)。眼睁太大,意念易受外界景物滋扰而散乱;眼全闭易于昏沉。所以微闭,易于思想集中,大脑入静(如图)。&
练功有一定基础后,不一定要求采用某种固定姿势,根据要领锻炼即可。&
呼吸及意守&
1、长出气,即自然呼吸,先用口徐徐呼气,唇齿微合。等气出尽时,再慢慢地用鼻吸气。&
呼吸时全身放松不用力,顺乎自然。呼气时,思想上好象自己站在水中一块木板上,可随意动荡。吸气时,又好象自己头上系有一根绳子,身体犹如凌空悬挂一样。双眼微闭,注视两眉中间部位,即目守“玄关”穴。&
意守丹田。要求若有若无,不可过于紧张。初学者宜先采用分段逐步放松法,通过诱导,初步达到放松入静,再将意念集中于丹田。&
练习三十天左右之后,可接练下面介绍的潜呼吸法。&
2、潜呼吸。上下牙齿松扣,舌舐下颚,以口呼气,呼气时小腹鼓起(与长出气的缩腹相反),肢体放松。吸气时,舌舐上颚,以鼻吸气,闭口,小腹收缩,同时足趾抓地,提肛。&
吸气时,心想气由丹田经会阴、且门,沿督脉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而达头顶百会穴和大脑。呼气时心想气由头顶经两耳颊分道而下,会至舌尖,与任脉相接,经胸部而降到丹田。气功术语称“阴阳循环—小周天”,即指一呼一吸的气息围绕人体上身循环运行一小圈。&
呼气时用意识提示两臂以十分之三的力量向外撑张,吸气时则以十分之七的力量向内环抱。&
通小周天后可练调息。&
3、调息。呼气时舌舐下颚,嘴唇微开,气贯丹田,小腹鼓起,再沉气至会阴道,分支顺两脚而下,直达两脚掌心涌泉穴。吸气时小腹随之收缩,舌舐上颚,自涌泉提气顺两脚而上,气会且门,再提且引气上升经尾闾、夹脊、玉枕而达头部,再顺两耳前侧分下,会于舌尖,与呼吸时的气息相接,称之为“阴阳循环—大周天”。&
呼气时全身松力,如大雁落下一般;吸气时肢体上引,如大雁起飞。所以呼吸功夫是最重要的一段,要求作到呼吸没有声音,绵绵不断,若存若亡。&
通大周天约需一百八十天左右。&
1、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心与意合,指思想的念头和意识的实施取得一致。意与气合,即以意领气,气随自己的意志而活动。气与力合,即当气下降时,内脏要随之松松弛;气上升,内脏随之紧缩,气与力的配合要一致。&
2、形松意紧。意紧,即练功时从人体外部看全身并未用一点力,可是机体内部则通过呼吸运动使气血运行,不断地起着松弛和紧张的交替活动。形松,即由外形的肌肉放松,如肩、手、脚、胸、腹等的放松,而渐渐达到全身内部放松。&
开始每次5—1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半小时至1小时。&
浅谈三圆式站桩功法&
我是在日拜秦重三先生为师的。老师在北京中医医院气功科工作,老师教我练气功的基本功法,就是三圆式周天功法。&
秦老曾对我讲:“三圆式,这个姿势为站桩中应用最广泛的基本姿势。站立的方法是:脚穿布底鞋,选择一块松柏树林中的松软土地上,两脚左右分开,间隔距离与肩宽相同。两脚尖尽量向内站成一个圆形。两腿微屈,腰直,胸松,腹收姿势自然。两臂徐徐抬起与肩平,肘比肩稍低,作环抱树干状,以扩大肺活量为度。两手各指均自然张开,弯曲如握球状,形似小虎爪。两手心相向,距离约一尺左右,头自然向上顶,不偏不斜,项部直立,使血管和神经都不受压,两眼最好微闭如垂帘,漏出一线微光注视两眉间或鼻端;两眼平视远处绿色的松树亦可。眼太开,心思容易被外界景物滋扰散乱,大脑不易放松,入静;眼闭则易头昏沉,所以微闭。&
所谓三圆是足圆、臂圆、手圆的意思。足圆是为使腰部保持平直,两脚稳稳抓地如树生根。臂圆和手圆是为了加强呼吸作用,并使气息运行直达手尖端。练习这一姿势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腿部、腰背、臂、手腕等肌肉的力量,使其发达坚韧结实。&
每次站桩时间,开始时不必太长,7-8分钟至15分钟均可。等体力增进时,才逐渐延长到半小时或一小时,这样才能逐步见效,每天最好早晚各练一次,这样收效更大。&
练站桩三圆式能使呼吸畅通,周身舒畅,头脑清爽,心田有愉快之感。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禁止倚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