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蛋白抗原19 9-9与变异性血管炎有什么联系吗

糖蛋白抗原199是什么.比正常值高了俩倍相关问题
提问时间: 17:44:21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37岁
指导意见:CA199是用来诊断癌症的一个参考指标,但并不是说它高了就一定患有癌症的,有些中老年人化验它的指标就是比正常值稍微高一些的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01:16:40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64岁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你好,这种情况考虑是体内还是有癌细胞的存在,现在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中药治疗,针对病理类型选择对应的治疗中药,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肿瘤的转移和继续扩散,扶正祛邪,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回复医生:所在医院:共2个回答
提问时间: 11:00:02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36
病情分析:你好,虽说CA199可以做为诊断癌症时的一项参考,但你的这个化验结果只是稍微有点异常,这时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不要担心了
意见建议:
如果患有癌症,它会成倍的增长,有时会几十倍或上百倍的增长的。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23:11:56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74岁
病情分析: 单纯从这个指标还不能判断一定是癌的,CA199需要高度警惕胰腺癌和胆囊癌的可能。但是其他如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也可能出现CA199升高的现象。意见建议:建议行腹部彩超,腹部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23:14:39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20岁
病情分析: 你好,CA19-9是糖抗原的一种,增高多提示有胰腺炎、肝硬化、糖尿病、消化道肿瘤的可能。它的升高见于:1. 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明显增高;2. 肝胆系癌、胃癌、结直肠癌的CA 19-9水平也会升高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18:23:06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20岁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由于CA199升高,而且有腹痛,要考虑是有消化系统肿瘤的可能。意见建议:你好,根据上述分析,建议最好是做个CT或者磁共振等等,以明确病因,注意休息。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19:48:36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30
病情分析: 糖链抗原CA199是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时指标明显升高但糖链抗原CA199指标高并不一定说明是得了胰腺癌或结直肠癌,某些肝癌、胃癌以及前列腺癌患者有时候该值也会升高。另外还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14:00:02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44
你好!你这个可能是肺癌呀,你要去做个病理学检验,肺组织病检。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12:47:21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25岁
病情分析: 指标偏高的,但是也没有偏高非常多,基本可以排除癌症,可能有炎症之类的,意见建议:这个情况建议可以服用今幸护命素,可以降低指标,防癌抗癌,提高免疫力。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20:14:05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48岁
问题分析:你好,朋友,根据你的描述,癌胚抗原比正常值高出十二倍,一般说明是有良性肿瘤或是增生 肥大等情况的意见建议:建议你最好去医院做全面检查,确诊后对症治疗。
回复医生:共3个回答
无需注册&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性别:男女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
*提问字数大于10字以上,描述越清楚医生回答越详细哦
向全国15万专家即时咨询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治疗变异性血管炎
治疗变异性血管炎
基本信息:男&&27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医生告诉我说变异性血管炎是一种很不常见的血管病治好后也不敢保证复发不复发,但是我很不幸的被确诊为这种病,请问这种病难治疗吗?如何治疗法呢?到哪里治疗最好呢?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安顺市养颜医院&&&全科
建议:血管炎是一组与血管坏死及炎症有关的疾病.多数病因不明,较明确的病因有血清病、药物奕态反应及感染;乙肝病毒已证实是多种血管炎的病因.临床上分为原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有:①多系统损害;②活动性肾小球肾炎;③缺血性或瘀血性症状和体征,特别见于年轻人;④隆起性癜及其他结节性坏死性皮疹;⑤多发性单神经炎及不明原因的发热. 组织活检对本病有诊断意义,其他检查有血管造影检查、自身抗体检查等. (2)治疗包括:①去除病因,消除过敏原;②治疗基础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肿瘤;③局限于皮肤的血管炎,常用抗组胺类药,如氯苯那敏12毫克/天,苯茚胺75毫克/天,分3次服,吲哚美辛(消炎痛)25毫克,每天2-3次,布洛芬0.4克,每天2次;④全身性血管炎可用泼尼松,或加用环磷酰胺;⑤抗血小松聚集剂可用阿司匹林,每天每千克体重3-10毫克,血管扩张药用硝苯地平10毫克,每天3次,或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10毫克,每天3次口服. IEL详细补充: 血管炎,顾名思义是一种血管的炎症,但是,如果你看到有些病人在长期静脉输液后出现注射部位血管(静脉)疼痛,静脉增粗,或下肢静脉曲张者在局部损伤后继发感染,引起“老烂脚”,则不包括在我们所指的“血管炎”之中.这里所指的血管炎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自身血管的损伤.为什么会引起这种疾病呢?到目前为止,其发病原因还没有明确,虽然有各种说法,但是都只能解释一部分发病,也就是说,这些病不是单因素引起的,可能系多因素共同作用而诱发的. 血管遍布全身,血管炎也可以累及全身各个部位,大到身体最大的血管-主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如:大动脉炎),小到遍布全身的小动脉、小静脉、微动脉、微静脉(如: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由于累及的血管不同,临床上会有不同的表现,大动脉受累者可有脉搏、血压测定异常;微血管受累者,有些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病损.总之血管炎的表现多种多样,但是作为同一类疾病,它们也有很多共同的临床特点.笔者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大医院中收治的长期发热的患者,如果排除了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排除了严重的结核感染,又不符合红斑狼疮、肌炎、皮肌炎等经典的风湿性疾病的分类标准,首先应该考虑血管炎.在笔者的临床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其中的含义.首先,发热是血管炎的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由于这种发热不是由感染引起的,所以通过抗生素、抗结核、抗真菌、抗病毒治疗后,体温不能得到控制.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也不是采用传统的消炎药来治疗.其2:发热是血管炎突出了临床表现,也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在某些患者可能是首发的)临床症状,因此在诊断血管炎之前,应该与各种恶性肿瘤进行鉴别,以免将恶性肿瘤漏诊.第3:血管炎的临床症状与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类风关等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这些经典的风湿性疾病有比较明确的分类标准,在实验室检查时,可以发现一些特异性较高的自身抗体,因此比较容易判断,而血管炎除了通过病变组织的切片检查、血管造影等有一定创伤的检查方法外,少有特异性高的诊断手段. “血管炎”确切地说,应该称为“系统性血管炎”.之所以冠以“系统”2字,是因为血管炎可以累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其实也容易理解,血管无处不在,病变自然也可以多部位发生了.常见累及的器官及表现有:肺部:出现弥漫性、间质性或结节性病变,可以有咳嗽、气急、呼吸困难等表现;肾:出现血尿、蛋白尿,发生率高,常较早出现肾功能减退;肝脏:出现肝区不适、肝功能损害;心血管:出现无脉、双侧肢体血压差异增大.神经系统:因向颅内供血血管病变,引起脑缺血的症状、颅内血管炎可引起颅内出血或结节样病灶.供应周围神经的血管病变,可以引起神经病变而出现神经感觉、运动障碍;鼻咽部:在韦格纳肉芽肿(血管炎中的一种),可有鼻咽部肉芽肿样病变,出现鼻塞、鼻出血等症状;皮肤:很多血管炎都会出现皮疹、皮肤血管改变,有时皮疹是唯一的临床表现.在过敏性紫癜时,可以有皮肤出血点、出血斑.有些表现为结节样病灶,似蚊叮虫咬后出现的疙瘩,在变应性血管炎、白塞氏病等病种中,都会出现这种皮损.此外还有关节痛、消化道症状等.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南平市平安医院&&&全科
建议:血管炎治疗包括:①去除病因,消除过敏原;②治疗基础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肿瘤;③局限于皮肤的血管炎,常用抗组胺类药,如氯苯那敏1,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④全身性血管炎可用泼尼松,或加用环磷酰胺;⑤抗血小松聚集剂可用阿司匹林,,血管扩张药用硝苯地平或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
&&&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
擅长:擅长“内外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及自家免疫病等多种皮肤病。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
建议:血管炎是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并伴有血管损伤,包括纤维素沉积、胶原纤维变性、内皮细胞及肌细胞坏死。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血管壁的为原发性血管炎,在血管炎症基础上产生一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为血管炎疾病;由邻近组织炎症病变波及血管壁致病的为继发性血管炎。
&&&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
擅长: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真菌性的皮肤病,如手足癣、股癣、体癣以及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
建议:血管炎是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并伴有血管损伤,包括纤维素沉积、胶原纤维变性、内皮细胞及肌细胞坏死,又称脉管炎。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血管壁的为原发性血管炎,在血管炎症基础上产生一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为血管炎疾病,由邻近组织炎症病变波及血管壁致病的是继发性血管炎。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疾病百科  血管炎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血管损伤,包括纤维素沉积、胶原纤维变性、内皮细胞及肌细胞坏死的炎症,又称脉管炎。致病因素直接作...  血管炎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血管损伤,包括纤维素沉积、胶原纤维变性、内皮细胞及肌细胞坏死的炎症,又称脉管炎。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引起者为原发性血管炎,在血管炎症基础上产生一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为血管炎疾病;由邻近组织炎症病变波及血管壁引起者为继发性血管炎,只是多种组织的病理改变之一,与血管炎疾病不同。  另外,在所谓胶原血管病中,血管损害是主要的伴发病变之一,所以这类疾病属于广义的血管炎疾病。血管炎疾病不少见。血管炎病变不仅累及血管本身,还累及血管所支配的组织和脏器,有些可以致命,自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以来,预后已大为改观。血管种类、大小和功能不同,血管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不同。就诊科室:血管外科典型症状: 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疾病自测:常用药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_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_医学百科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已经自动替换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可点此恢复原貌,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目录1 概述(allergic angitis granulomatosis或Churg-Strauss syndrome,简称)即(allergic granulomatosis,AG)也称或,是一种以肺内及性小症、外肉芽肿及高血症为特点的一种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以、增多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血管炎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中小。最早在1951年Churg和Strauss将这一组疾病命名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allergic angiitis and granulomatosis)。他们认为过敏因素在该病的过程中起重要。首次将此病从PAN中鉴别开来,并提出本病可看作是PAN与的,或为吕弗硫与韦格内肉芽肿的中间型。
目前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发制不明。主要病理改变为小动脉和小被嗜酸性粒细胞和浸润,形成性血管炎。坏死灶内有坏死的碎片、嗜酸性粒细胞和Charcot-Leyden。病灶周边有嗜碱性物质,内有和巨细胞。动脉性血管炎可见坏死和。静脉及小静脉也可受累及。上述病理变化也可累及、、胃、等。
主要表现为、、、下降及。肺外受累的常见为皮肤病变,以最多见。此外患者常有、多发性周围炎、和痛等,也可出现和肾衰竭,其他器官受累可出现相应症状。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一旦诊断后平均存活期为4~6&年,但存活期性较大。2 疾病名称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3 英文名称allergic angitis granulomatosis4 别名
allergic granulomatosis;;;变应性肉芽肿;;过敏性肉芽肿;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vndrome;allergic angiitis and ranulomatosis;Churg-Strause syndrome;allergic granulomatous angiitis;Churg-Strauss vasculitis;;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Churg-Strauss syndrome;5 ICD号:J98.85.1 分类呼吸科 & 肉芽性肺疾病
科 & 胸部肿瘤 & 及肺部肿瘤5.2 流行病学1951年Churg和Strauss首次报告了和肉芽肿和肉芽肿病(allergic angitis granulomatosis或Churg-Strauss syndrome,简称CSS)。这是一种全身性多器官受累及的疾病,男性多于女性,15~69岁均可发病,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哮喘及的病史,哮喘可以是突出的症状,可以发生在系统变出现前数月至数年。6 ICD号:L926.1 分类科 & 弥漫性 & 血管炎与血管病6.2 流行病学变应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病。其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早期都将它归到组中。本病任何年龄皆可发病,男女的发病率比为1.1∶3,发病年龄从7岁至74岁均有报道。平均发病年龄大约为40岁。7 ICD号:M31.87.1 分类皮肤科 & 皮肤血管病及病7.2 流行病学CSS是一种少见病。其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早期都将它归到结节性多动脉炎组中。本病任何年龄皆可发病,男女的发病率比为1.1∶3,发病年龄从7岁至74岁均有报道。平均发病年龄大约为40岁。8 ICD号:N16.4*
8.1 分类肾内科 & 疾病 & 肾脏损害8.2 流行病学变应性肉芽肿血管血管炎约50%的病人发生肾脏病变,各种年龄均可发生,年龄7~70岁,平均47岁,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至60岁左右发病率最高。男女均可发病,男女之比为2∶1。9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病因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颗粒、禽类和自身抗原可能是触发本病的主要原因。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明,CSS是由发病机制所造成。介导的、介导的和致敏介导的,均可能参与本病的病理过程。进入体内的有机抗原能够直接激活旁路途径,从而使C3为C3b和趋化因子C3a, C3a可诱导体内的巨噬细胞释放酶。该类酶进一步裂解补体产生更多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产物C3a、C5a和C5、6、7,以及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C3b,C3b进一步补充本身消耗,并激活巨噬细胞,从而形成一种“放大环”。这种机制可以解释肺及系统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形成。动物实验发现:巨噬细胞吞噬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使其本身释放溶酶体酶,后者可促使裂解C3和其他补体成分,使之产生更多的趋化因子(C3a、C5a、C5、6、7)和C3b,补体激活旁路途径中的,与C3b,可进一步裂解补体C3同时致敏的也可为分泌,使抗体增多。根据质的不同,抗体的产生可为多、多种类。当抗体在此与相应的抗原相遇,即可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沉积于血管壁上。此种免疫复合物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将其激活。同时,趋化因子(C3a、C5a、C5、6、7)和黏子的作用可使向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部位定向移动,聚集吞噬免疫复合物,释放和溶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使炎症“放大反馈环”得到进一步加强。大量的实验资料证明,进入体内的有机抗原能直接激活致敏的,CD4 或CD8 淋巴细胞在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受损伤的部位也有CD22 B淋巴细胞的存在。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如可分泌大量的如IL-1β、IL-6和TGF-β1岛等参与炎症过程,也可使巨噬细胞进一步活化。由于体内抗原呈持续性存在,最终可通过巨噬细胞介导的的调节作用而导致化。活化的巨噬细胞是造成免疫病理损伤的关键因素,它在致病抗原和诱导免疫病理损伤之间起着一种功能桥梁的连接作用。近年来的临床与组织研究发现,病变血管损伤部位的免疫细胞种类取决于参与免疫病理损伤的类型。即浸润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时,损伤主要是由免疫复合物造成的。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时,损伤主要是由介导的。本病血管损伤处的下可见到中性粒细胞或其残骸。充分说明本病的血管炎与免疫复合物密切。另外,在损伤部位可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从而说明IgE对介导Ⅰ型变态反应起重要致病作用。除上述进入体内的有机抗原直接激活T淋巴细胞释放的激活因子作用于巨噬细胞参与炎症反应之外,在血管损伤处尚可出现淋巴细胞浸润,这说明Ⅳ型变态反应也参与组织损伤过程。局部器官组织限制性免疫机制与本病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有关;从患者的冲中获得的对自身肺组织具有反应性,而对其他自身组织无反应性,这说明局部器官限制性免疫机制对本病肺浸润起一定作用。现将本病的致病机制总结于图1。
10 发病机制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病理改变的基本特点是血管炎和血管外的坏死性肉芽肿,同时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图2)。血管炎可以是肉芽肿或非肉芽肿性的,动静脉可同时受累。在受累组织中的小动脉和小静脉一般均会出现坏死性炎症改变。而血管外的肉芽肿形成和样坏死约见于50%的病例中。典型的肉芽肿直径约1cm或更大,常位于小动脉或静脉的附近。上皮样组织细胞环绕中央坏死区呈放射状,而中央坏死区可见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内还可见有其他炎性细胞如多形核及淋巴细胞的浸润,但数量较少。和巨细胞在慢性损伤期较为常见。在疾病的早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而在愈合阶段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明显减少。坏死性血管炎、肉芽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同一中很少同时见到。
在肺部,变应性肉芽肿的病理表现主要为坏死性血管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性样改变。血管炎可累及动脉和静脉。它以肉芽肿形成和血管壁的巨细胞浸润为特征。在某些病例中,有时可见到透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的浸润。血管外的小肉芽肿较为常见。
血管炎和肉芽肿改变还可见于心脏、胃肠道、肝、脾、、肾脏及泌等部中央坏死区可见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内还可见有其他炎性细胞如多形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浸润,但数量较少。吞噬细胞和巨细胞在慢性损伤期较为常见。在疾病的早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而在愈合阶段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明显减少。坏死性血管炎、肉芽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同一活检标本中很少同时见到。
在肺部,变应性肉芽肿的病理表现主要为坏死性血管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样改变。血管炎可累及动脉和静脉。它以肉芽肿形成和血管壁的巨细胞浸润为特征。在某些病例中,有时可见到透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的浸润。血管外的小肉芽肿较为常见。
血管炎和肉芽肿改变还可见于心脏、胃肠道、肝、脾、淋巴结、肾脏及泌尿道等部。11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常为发作性,可两三个月至数年发作1次。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有发热、、、全身不适和食欲不振,有时发热可呈稽留热或弛张热。部分患者伴有或关节痛,但几乎所有的患者均以肺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Churg-Strauss综合征的主要表现见表1。
11.1 疾病的分期Lanham等将Churg-Strauss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分为3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为前驱期,可持续数年(一般都在10年以上,有时可长达30年),主要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和,常伴有哮喘。②第二阶段以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受累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上常表现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或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病变可持续数年,缓解和复发常交替出现。③第三阶段为系统性血管炎期。临床上并非每个病例的发展都符合这种分期顺序。一般而言,系统性血管炎在哮喘发作数年(平均约3年)后出现。哮喘出现后很快就出现血管炎者预后较差。11.2 呼吸系统表现11.2.1 (1)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见于大多数患者,是Churg-Strauss综合征最常见的初发症状。另外,常同时伴有反复发作的、和鼻息肉。主要症状为,排出脓性或血性分泌物,严重时可阻碍呼吸,鼻黏膜可呈易碎的结痂。鼻黏膜活检常见肉芽肿,常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血管炎少见。11.2.2 (2)哮喘哮喘是Churg-Strauss综合征最主要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几乎见于所有患者。与普通的哮喘相比,一般发病年龄较大,常在35岁以后开始出现。在血管炎出现以前,哮喘一般症状较重且发作频繁。但血管炎出现以后哮喘反而可得到缓解。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与系统性血管炎的损害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11.2.3 (3)肺部浸润肺部的浸润性病变一般出现在疾病的第二阶段,可同时伴有哮喘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很。肺内浸润在放射学上的表现是多样性的,常较为短暂,可迅速消失。呈斑片状,边缘不整齐,弥漫性分布,无肺叶或肺段分布特点等。有时也可见有肺间质的浸润和双侧弥漫性结节性浸润,但很少形成空洞。有25%~50%的患者有的浸润,表现为和胸膜摩擦音,但一般出现较晚。有时也可见有淋巴结肿大。11.3 皮肤的表现约2/3的患者有皮肤的损害。这也反映了变应性肉芽肿以小血管受累为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各种皮疹,例如类似于的红斑疹、性皮疹(瘀点或瘀斑)。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可出现皮肤的紫癜。皮疹多见于,尤其是肘部伸侧,其次是指(趾)处。30%的患者可出现皮下结节,好发于头皮及四肢末端。它与其他疾病中出现的结节有所不同,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常表现为Churg-Strauss综合征典型病例改变。皮肤的也多见。11.4 神经系统表现Churg-Strauss综合征的表现以外周神经受累为主,常表现为多发性单神经炎。发生率为63%~75%。运动和的症状为非对称性的,主要见于下肢,特别是和它的腓侧和胫侧分支受累最常见。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一般较少累及。多发性单神经炎不经治疗也可逐渐恢复,经治疗后可完全恢复而不留后遗症。在疾病晚期出现的外周神经受累,感觉异常比更常见。本病较少累及。最常见的病变是缺血性。11.5 心脏表现变应性肉芽肿常有心脏的受累,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表现为,严重的心功能不足等。Lanham等报道有50%的患者可有的异常,25%的患者可发展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肉芽肿形成和冠状动脉血管炎。11.6 消化系统表现有17%~62%的变应性肉芽肿患者可出现道症状,包括、腹泻肠道出血。其发生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血管炎(较常见)和肠壁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较少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部分患者黏膜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伴肉芽肿形成,可出现结节性肿块,压迫胃肠道,引起胃。嗜酸性粒细胞还可侵犯,引起,表现为,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有一定的特征性。受累少见,表现为以回盲部和降结肠为主的多发性。病变侵犯肝脏或时常形成腹部包块。11.7 肾脏表现约16%~80%的患者有肾脏受累。变应性肉芽肿肾脏的损伤相对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镜尿和(或)蛋白尿,有时可自行。但少数也可发展为严重肾功能不全而治疗。变应性肉芽肿的肾脏病理主要表现为局灶节段性坏死性,可有新月体形成。其他的表现还有肾的血管炎、肾间质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11.8 关节和肌肉表现有20%~51%的患者有多关节痛和关节炎。关节炎一般在血管炎期出现,任何部位的关节均可受累,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痛。肌痛也很常见,主要位于部,呈痉挛性痛。肌痉挛性往往是变应性肉芽肿血管血管炎期早期表现之一。12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并发症最常见的脑神经病变是缺血性视神经炎。心脏受累时可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功能不足等。病变侵犯肝脏或大网膜时常形成腹部包块。13 实验室检查13.1 一般检查几乎所有期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增快,也可出现血白细胞降低。贫血及白细胞减少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95%的患者嗜酸粒细胞可超过10%,其绝对数平均为12.9×109/L。当哮喘患者伴有嗜酸粒细胞1.5×109/L以上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但应至少反复3次以上,并排除等因素。13.2 免疫学检查75%的患者IgE增高。几乎所有患者的发病与无直接关系。60%~70%的患者血清阳性,其P-ANCA和C-ANCA具有同等的临床意义。14 辅助检查14.1 影像学检查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的胸部X线检查可出现一过性肺部浸润阴影,病程早期可表现为双中下肺网状改变,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斑片状或大片状阴影,有时肺部阴影可呈游走性。及通常是正常的图3。
14.2 组织学检查皮肤、肺部及肾脏等的任何一个受累器官或组织的活组织检查显示受累部位的血管肉芽肿样改变,并伴有嗜酸粒细胞浸润,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15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诊断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诊断通常要依照典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来。以后发病的哮喘史数年,或哮喘伴过敏性鼻炎和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多发性单神经炎、肺部浸润、、腓肠肌疼痛或痉挛,以及皮肤改变的临床表现,诊断本病一般不难。
Lanham等提出:有反复哮喘病史数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1.5×109/L;系统性血管炎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肺外器官;血沉增高,ANCA阳性;活组织检查有大量的嗜酸粒细胞浸润,即可肯定本病。15.1 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CSS分类标准见表2,其性为85%,特异性为99.7%。我们通过应用,认为此标准适用于临床。
符合上述6条标准中的4条或4条以上者,即可诊断为CSS。15.2 诊断标准(1)哮喘:有哮喘史或在呼气时有弥漫性高音调啰音。
(2)嗜酸粒细胞增多,大于的10%。
(3)单发性或变:系统性血管炎所致的单神经病变,多发单神经变或多神经病变(即手套/袜套样分布)。
(4)非固肺内浸润,X线片上出现由系统性血管炎所致的性或一过性肺浸润。
(5)病变,有急性或慢性鼻旁窦疼痛或压痛史,X线片上鼻旁窦模糊。
(6)血管外嗜酸粒细胞浸润:病理示动脉、微动脉、外周有嗜酸粒细胞浸润。
具备以上6项标准的4条或4条以上即可诊断。
至今为止,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诊断主要还是依据临床和病理相结合。患者大多数在中年发病,常已有数年的哮喘病史。除哮喘以外,如敏性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其他的系统性病变如单发性或多发性单神经炎、肺浸润、变等应考虑Churg-Strauss综合征的可能。如果有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多发性单神经炎等症状,同时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抗抗体或核周型存在则高度提示Churg-Strauss综合征的诊断。16 鉴别诊断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应主要与其他的系统性血管炎相鉴别,同时还应与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某些疾病以及或鉴别。16.1 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第三阶段(系统性血管炎阶段)的许多临床表现与结节性多动脉炎相似。过去曾将变应性肉芽肿在结节性多动脉炎中,两者均为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都有广泛组织和器官受累,病理表现也有相同之处。但结节性多动脉炎无哮喘和过敏病史,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两者鉴别并不困难。结节性多动脉炎与变应性肉芽肿的易受累部位也不完全一致,变应性肉芽肿常影响外周神经和心脏,虽然肾小球肾炎也较常见,但病情较轻,很少像结节性多动脉炎一样出现肾功能衰竭。结节性多动脉炎通常不侵犯肺,而变应性肉芽肿肺受累很常见。另外,结节性多动脉炎常与有关,而变应性肉芽肿征则无此特点。16.2 韦格纳肉芽肿病病与变应性肉芽肿两者在临床上区别并不很困难。韦格纳肉芽肿病患者无哮喘和过敏病史,也很少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应性肉芽肿上呼吸道的损伤一般是非坏死性的,而韦格纳肉芽肿则坏死性表现多见。此外,变应性肉芽肿与韦格纳肉芽肿病呼吸道以外病变的区别还有:变应性肉芽肿的肾脏损害常比韦格纳肉芽肿病要轻,极少有肾功能衰竭的表现,但韦格纳肉芽肿病常见。两者在病理上的表现也有明显不同。变应性肉芽肿患者皮肤病变比韦格纳肉芽肿病要多见。变应性肉芽肿易侵犯心脏,韦格纳肉芽肿病则少见。另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个重要的鉴别诊断工具: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和(或)抗-3抗体是韦格纳肉芽肿病的特异性指标,而变应性肉芽肿中的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常为核周型或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16.3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以外周血和中持续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同时伴有器官嗜酸性粒细胞的弥漫性浸润为特征。它与变应性肉芽肿有许多相同之处,两者都为系统性疾病,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织,都可表现为Loftier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等继发改变。但与变应性肉芽肿相比,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更明显,且常有内膜纤维化,无哮喘和过敏性病史。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常可伴有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血栓性栓塞以及减少症,而变应性肉芽肿征很少有这些现象。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组织活检无血管炎及肉芽肿的表现,对治疗效果不佳。16.4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常见于女性。特点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肺内持续性浸润,分布于肺边缘。但无肺外组织的受累。病理学上无血管炎和肉芽肿的表现。16.5 PANAG与PAN均属于血管炎疾病,以累及小动脉为主要病理特点,也可使小静脉受累;二者均有2/3的患者可累及肾脏,但AG以损伤肺和肾为主,又有哮喘为特征的临床表现,而PAN则缺乏这一特点。和治疗可使CSS得到的缓解效果,PAN对此治疗反应效果欠佳。16.6 韦格内肉芽肿其病理改变为上呼吸道和(或)肺的坏死性肉芽肿,肾小球肾炎和全身小动脉、静脉血管炎,组织病理学方面仅可见到有少许嗜酸粒细胞浸润,患者无哮喘发生,最终多死于。而本病常无上呼吸道和肾的进行性发展的肉芽肿和肾功能不全,仅表现为一过性肺浸润所致的反复发作性哮喘。韦格内肉芽肿主要是P-ANCA阳性,AG则主要为C-ANCA阳性。16.7 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此病以女性多发,一般不累及肺外器官和组织,亦无肉芽肿和血管炎的特点,易与AG鉴别。16.8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与AG共同的组织学特点是、骨髓和其他多器官、多系统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且在血中的嗜酸粒细胞较AG更高,并可伴有典型的心肌纤维化。但常无哮喘发作,也无血管炎和肉芽肿的组织学特点。16.9 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过敏性肺曲菌病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过敏性可使血清IgE明显增高,可查到,阳性,再结合其他临床和胸部X线检查,与AG鉴别不难。17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特别是的应用使变应性肉芽肿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变应性肉芽肿开始时应该用大的糖皮质激素治疗:1.0mg/(kg·d) ()或等量的()。一般应早晨顿服。对于重症患者,特别是有重要脏器损伤或严重的多发性单神经炎患者,目前主张开始时即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治疗的剂量常根据而定,常为15mg/(kg·d)静脉滴注,连用3天。一般而言,变应性肉芽肿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较好:过敏性症状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很快好转。大多数患者的血管炎也可得到缓解。当病人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和血沉降至正常后(通常在1个月以内),泼尼松可开始减量。但通常糖皮质激素很难完全撤除,因为哮喘一般需要低剂量的激素(10~15mg/d)维持治疗。
环磷酰胺一般作为二线药物使用。主要用于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差者。一般采用低剂量(每天2mg/kg)的环磷酰胺口服,同时还应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不应超过1年。环磷酰胺也可用静脉冲击治疗,一般剂量为每次800~1000mg,每月1次。环磷酰胺的主要包括、骨髓、功能衰竭、诱发肿瘤及严重感染等。环磷酰胺的静脉冲击治疗可能发生严重副作用的比例比口服少。但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变应性肉芽肿的临床研究还很少见有报道,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18 预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预后与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有关。Lhote F析了342例Churg-Strauss综合征病例,发现下列5个因素(five-factors score,FFS)与疾病的预后有明显的关系:①蛋白尿>1g/d;②肾功能不全[血清>140μmol/L(1.58mg/dl)];③心肌病;④胃肠道受累;⑤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当FFS=0时,5年死亡率为12%;当FFS=1时,5年死亡率为26%;当FFS≥2时,5年死亡率为46%。因此判定FFS有助于及时选择适当的治疗及对预后的判定。
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的CSS患者一般很少复发,5年的生存率可达80%。Lanham等分析了引起Churg-Strauss综合征死亡的原因,结果发现大约有一半(48%)的病人死于心功能衰竭或,其他引起死亡的原因有肾功能衰竭(18%)、(16%)、胃肠道或出血(8%)、哮喘危象(status asthmaticus)(8%)和(2%)。AG的治疗需要采取性措施,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期更需要如此。急性发作期糖皮质激素是AG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可迅速缓解病情。可用或酸6~8mg/(kg·d),连用3天小剂量冲击治疗。也可用氢化可的松200~600mg或20~40mg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和外周血嗜酸本相同,但本病除具有肌层动脉受累外,尚有不同程度的前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损伤。毛细血管的病理特征为伴有灶性、节段性坏死的血管炎,这也是出现非的原因。在组织内或较大的血管壁内和血管外,可出现特征性肉芽肿反应。肉芽肿分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病变组织内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其数量可达70%~80%。随着病情的缓解,嗜酸粒细胞逐渐减少,但并不完全消失。在亚急性期,损伤部位可以出现嗜酸渗出物、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巨细胞为异型或郎汉斯型,同时还可出现浆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慢性期可出现纤维蛋白样坏死灶,其周围类上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肉芽肿的好发部位为肺脏,可出现50um ~1mm或更大的肉芽肿灶,亦可融合成数厘米大的块状物,类似嗜酸粒细胞肺炎。其次要受累的部位为皮肤、胃肠道、脾、管和肾脏。19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预防19.1 一级预防(1)加强,增强。
(2)预防和感染,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3)避免,避免过累,忌烟酒,忌吃辛辣食物。19.2 二级预防早期诊断,了解感染情况,做好临床观察,早期发现各个系统的损害,早期治疗,主要控制肺的感染。19.3 三级预防肺、肾、心及皮肤病变,并注意继发性金黄色的发生。慎重使用药物,防止过敏的发生。应用可有调节免疫,,的功效。20 相关药品氧、环磷酰胺、泼尼松、甲泼尼龙、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21 相关检查B因子、浆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日 18:25:25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蛋白抗原125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