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骨变弯

纤维性骨炎有哪些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纤维性骨炎症状,尤其是纤维性骨炎的早期症状,纤维性骨炎有什么表现?得了纤维性骨炎会怎样?
日更新浏览数:329收藏数:35
一、症状1.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症状,但其发生机制不清。某些患者皮肤中含钙量增多,血钙&2.4mmol/L者易患瘙痒,推测与皮肤内含钙量多有关。但甲状旁腺切除术后数天内瘙痒即可能得到改善,而皮肤内含钙量的减少却需很长时间,似又不好以皮肤含钙量多来解释瘙痒。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尽管瘙痒缓解,但如果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引起高钙血症,瘙痒又可复发,也不好单用血浆甲状旁腺素水平增高来解释。患者血浆组胺水平也可能是引起瘙痒的原因之一。用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使贫血改善,并使血浆组胺水平下降,瘙痒也可减轻。充分血透可使瘙痒改善或消失。部分患者用利多卡因治疗或紫外线照射有效。甲状旁腺切除术宜在经充分血透而皮肤瘙痒不能改善并伴有血浆甲状旁腺素水平显著增高者施行。2.自发性肌腱断裂 这种现象可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因此二者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维生素D缺乏引起弹性组织变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继发胶原合成障碍也是可能的原因。肌腱附着点小的骨折也可以引起肌腱断裂。3.生长受阻 晚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儿童常比正常儿童矮小,其原因为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慢性代谢性酸中毒,肠道对钙的吸收障碍,骨病和血中生长激素介质水平低下等。给青春期前期患儿以重组生长激素治疗可以促进其生长速度。4.骨痛和骨折 患有纤维性骨炎或骨软化者可导致进行性加重的骨骼疼痛,可见于下背部、臀部、小腿或膝部。肋骨疼痛可能是肋骨骨折的首发症状。下背部疼痛可能是由于椎体的压缩性骨折、骨质减少和低转换型骨软化所致。5.骨变形 由于维生素D缺乏,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骨骺脱位,使长骨变弯,常波及臀部,也可见于桡骨、尺骨、肱骨下端、股骨下端和胫骨下端。骨变形在成人多见于严重的骨软化,可致脊柱侧突、驼背和胸廓变形。几处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使人变矮小,儿童易产生佝偻病。6.皮肤溃疡和组织坏死 可见于少数的严重肾衰患者、肾移植术后和血透患者。放射性检查可发现骨膜下骨吸收,血钙的正常或升高。发病前可先有剧烈疼痛和雷诺现象。溃疡形成后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致死亡。发病机制不清。甲状旁腺次全切除后使溃疡愈合,推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能是其原因。这些症状不常见,发病部位为手指、脚趾、大腿、小腿和踝部。7.软组织钙化 软组织钙化(转移性钙化)多因持续性钙磷沉积增高所致,可见于动脉、眼、内脏、关节和皮肤。甲状旁腺素水平的持续升高除了引起骨病外,还可导致磷酸钙在小动脉、关节、软组织和内脏的沉积。当钙磷乘积超过70时最易出现。一种更为严重的称为钙化防御(calciphylaxis)的转移性钙化常伴有显著的动脉钙沉积和组织缺血和坏死。由于甲状旁腺素抑制磷在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严重肾衰时只有滤过磷的15%被重吸收,但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肾小球滤过的磷量显著减少,此时甲状旁腺素已不再可能增加磷的排泄,但能继续引起骨磷酸钙的释放,结果是甲状旁腺素加重高磷血症。在这种情况下,口服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降低血磷的效果甚微,而甲状旁腺切除术和前臂移植部分甲状旁腺则可达到降低血磷的目的。这种手术通过骨吸收的减少和磷酸钙沉积于以前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丢失矿质的骨骼内能降低血钙和血磷。(1)血管钙化:最早可见于足背,也可侵犯前臂、腕、手、眼、内脏、关节和盆腔等处的任何动脉。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一般说来,发病常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严重时脉搏不能触及,血压测不到。放射学检查可见血管壁有细微的颗粒状致密物,是由于钙在动脉中层的内弹性膜上沉积的结果。在大血管内膜也可形成粥样动脉斑。某些患者在作肾移植或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数月或数年后,这种血管钙化可以消失。(2)眼钙化:眼钙化是慢性肾功能衰竭作血透治疗者最常见的软组织钙化。钙在眼中沉积可导致炎症和局部刺激形成红眼,常为一过性,但可反复出现。更为常见者为眼结膜无症状性白色钙化斑点。角膜也可以钙化而形成带状角膜病。产生眼钙化的机制可能是CO2不能通过眼结膜表面排入空气,使眼组织内pH增高,导致钙的沉积。(3)内脏钙化:内脏钙化可见于肺、胃、心肌、骨骼肌和肾脏而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心肌内或心传导系统钙的沉积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肺钙化可引起肺功能失常,甚至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尿毒症或透析患者,特别是服用大量抗坏血酸后,可使草酸盐增多,在软组织中形成草酸钙沉积,在心肌内或二尖瓣、主动脉瓣内沉积可引起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死亡。(4)关节周围钙化:关节周围钙化可见于慢性肾衰透析患者,其发病率随透析持续时间的增多而上升。可见于肩、腕、指、趾关节和踝关节。患者常因疼痛而作放射性检查,可见散在的放射性致密物,偶尔可见关节周围大的肿块,也可为无痛性,但可使关节活动受限。进食含磷多的食物如牛奶可促进其发展,限磷或甲状腺次全切除可使病情缓解。(5)皮肤钙化:皮肤钙化是引起瘙痒的原因之一,皮肤活检有助于诊断,甲状旁腺次全切除可能使皮肤内钙的含量减少。8.近端肌无力 近端肌无力在肾性骨病时较突出,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也可因钙干扰肌肉代谢而加重。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特征性可以初步诊断。2-微球蛋白淀粉样变在各项检查指标中无特殊改变。表1的各项内容可供参考。血钙、磷的检查对于鉴别继发性甲旁亢骨病和铝相关性骨病帮助不大,严重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和铝相关性骨病一样,二者都可能有高钙血症,而磷的水平则取决于饮食中磷的摄入量、分解率、残余肾功能、透析效果等因素。二、诊断碱性磷酸酶活性常常是成骨细胞功能的指数,晚期纤维性骨炎时显著增高,而在铝相关性骨病则常为正常或偏低。1,25-(OH)2D3水平的检测具有一定意义,水平低下的提示维生素D缺乏。血甲状旁腺素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时往往显著升高,而在铝相关性骨病时常低于继发性甲旁亢或者正常,这可能是由于铝抑制甲状旁腺素的分泌所致。血清铝低于60ng/L时,铝中毒的可能性较小,去铁胺(DFO)试验阳性有助于铝相关性骨病的诊断。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只需输入症状,自查工具将告诉您可能患上的疾病,指导您正确就医!
当季多发症状:提问于: 00:42:43
写字时手腕向里弯曲,时间长了骨头会不会变形?写字写了近九年了吧,一开始还不太明显,但明显写字要比其写字时手腕向里弯曲,时间长了骨头会不会变形?写字写了近九年了吧,一开始还不太明显,但明显写字要比其他人慢和累,可最近发现手腕处越写越弯(还没到90°角的程度,但也应该有120°了)这样写字会不会伤到骨头?要怎样矫正呢?
问题分析:你好。你的这个情况可以通过改变写字时手腕的状态来解决。写字时手腕向里弯曲,时间长了骨头也不会变形。书写的习惯是长期练习的结果,一般是家长或者老师在孩子刚开始学习写字的时候,告诉拿笔、运笔的方法,以后自己慢慢地习惯。意见建议:如果现在想改变原来的习惯,也很容易,把手腕调整到你认为合适的状态,慢慢地练习。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觉得字写得不好,继续练习,就矫正过来了。骨关节基础病理变更及x线表现[新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骨关节基础病理变更及x线表现[新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柔韧性_百度百科
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以及关节、、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
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柔韧性可以分为主动柔韧性和被动柔韧性。主动柔韧性是指利用肌肉可以使关节活动的范围,被动则单纯是关节活动的最大范围。一般来说,女性和幼童的被动柔韧比较强,但是因为相应的肌肉发展不足。所以通常在主动柔韧方面不及成年男性。但是无论如何,主动柔韧不可能超出被动柔韧的活动范围。
影响柔韧性即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有:关节骨结构,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其中,最后一项对提高柔韧性关系最大。
柔韧不仅决定于结构的改变,也决定于神经对的调节,特别是对抗肌放松、紧张的协调。协调性改善可以保证动作幅度加大。提高柔韧性可采用拉长肌肉、肌腱及韧带等组织的方法,有爆发式(急剧的拉长)和渐进式两种。其中,渐进式可以,使筋腱缓慢地拉长,不易引起损伤。
青少年是发展柔韧性的重要时期,犹其5至13岁是发展敏感期,练习效果最佳。提高柔韧性练习方法很多,且简便易学。这里介绍几种,供大家举一反三地选用。
1、正(反):正(反)手扶一定高度的物体,正压时体前屈直臂压肩,反压时下蹲直臂压肩;2、悬垂:正(反)手握或其他物体,人体保持悬垂姿态;3、牵引:利用社区健身点的上肢牵引器械两臂交替练习;4、转肩:双手握住1米左右的棍、绳、毛巾等物的两端,直臂或屈臂做体前和体后的转肩。
下肢柔韧性练习1、弓箭步压腿;2、后拉腿:一手扶一定高度的物体,另一手抓异侧的脚背,向后拉腿。3、正(侧)压腿:正(侧)立单脚支撑,一腿搁于一定高度的物体上,两膝伸直,身体前倾(侧屈)下压。
腰腹部柔韧性练习坐(站)位体前屈、站位体侧屈、。
拉伸大腿后部肌肉
坐在地上,右腿在体前伸直,左腿弯曲,外侧贴近地面,与右腿组成三角形,背部挺直,从胯部开始前倾,双手抓住右脚脚尖,保持这个姿势30秒,手触脚尖时不允许有弹动式动作(触不到脚尖也没关系)。换腿做。每条腿拉伸3-5次。
拉伸大腿内侧肌肉——方法一
坐姿,双脚脚底在身前相互贴紧,膝盖向外撑并尽量靠近地面,双手抓住双脚踝,保持这个姿势,数10,放松,然后重复3-5次 。
拉伸大腿内侧肌肉——方法二
坐姿,双脚在体前伸直并分开,保持背部和膝盖部挺直,从胯部向前屈体,双手从腿内侧去抓住双腿的脚踝,保持这个姿势,感觉大腿内侧被拉紧,放松,然后重复3-5次。
拉伸小腿(后部)肌肉
俯身,用双臂和一条腿(伸直,脚尖着地)支撑身体,另一条腿屈于体前放松,身体重心集中于支撑脚的脚尖处,脚跟向后、向下用力,感觉到小腿后部肌肉被拉紧,保持紧张状态,数10 ,放松,重复3次,然后换另一条腿做3次 。
拉伸背部肌肉
坐姿,双腿在提前贴紧伸直,上身前倾用手指去碰触脚尖,尽量让腹部胸部靠近腿部,保持20秒,放松。然后重复3-5次。
2、热身时需要活动的关节:、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肩部环绕练习
直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手臂自然下垂,腹部用力收紧,双肩利用肩背肌群力量向后环绕10次,再向前环绕10次。单肩左右交替向后环绕、向前环绕各10次。
摆胯及绕跨练习
直立,双腿分开略比肩宽,双腿微屈,手放在上。上身正直,利用腰胯力量使胯部左右摆动各10次,注意腹部收紧。然后顺时针逆时针环绕各10圈。
· 扭膝旋转练习
两腿并拢,屈膝半蹲,两手扶膝,轻轻转动膝部,可以先从左至右转动,再从右至左转动,各自转动或交替转动10~15次。
· 脚尖环绕练习
直立,抬起右脚离地15cm左右,脚跟固定脚尖画圈,顺时针逆时针各10圈。而后换左脚。
另外,广播操、跳橡皮筋、及新颖的等都能有效发展柔韧性。
柔韧性是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肉、皮肤的其他组织的弹性伸展能力。经常做伸展练习可以保持肌腱、肌肉及韧带等软组织的弹性。柔韧性得到充分发展后,人体关节的活动范围将明显加大,关节灵活性也将增强。这样做动作更加协调、准确、优美,同时在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可以减少由于动作幅度加大、扭转过猛而产生的关节、肌肉等软组织的损伤。
发展柔韧性的练习方法
1、主动或被动的静力性伸展法 主动或被动的静力性伸展练习是一种行之有效且比较流行的伸展方法,它是缓慢地将肌肉、、韧带拉伸到有一定酸、胀和痛的感觉位置,并维持此姿势一段时间,一般认为停留10~30秒应该是理想时间,每种练习应连续重复4~6次为最好。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好地控制使用力量,比较安全,尤其适合于活动少和未经训练的人,它由于拉伸缓慢可避免拉伤。
2、主动或被动的动力性伸展法 主动或被动的弹性伸展练习是指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幅度逐渐加大的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的拉伸方法。主动的弹性伸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动的弹性伸展是靠同伴的帮助或负重借助外力的拉伸。利用主动或被动的动力性伸展法进行练习时,所用的力量应与被拉伸的关节的可能伸展力相适应,如果大于的可伸展能力,肌肉或韧带就会拉伤。在运用该方法时用力不宜过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做几次小幅度的预备拉伸,再逐渐加大幅度,从而避免拉伤。
发展柔韧性锻炼模式
1、柔韧性练习强度 柔韧性练习应采用缓慢、放松、有节制和无疼痛的练习,做到“酸加”、“痛停”“麻停”。只有通过适当的努力柔韧性才会提高。随着柔韧性在锻炼过程中的提高,练习强度应逐渐加大。
2、柔韧性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柔韧性每种姿势练习的时间和次数是逐渐增加的,应从最初的10秒,逐渐增加至30秒,每种姿势应重复次数在3次以上。如果是平时体育锻炼时的柔韧性练习,5~10分钟的时间就足够了,如果是专门为了提高柔韧性练习或运动员的训练,则练习时间必须达到15~30分钟。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初次练习易产生不适感,甚至酸痛感,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和不适应感才能消除。如果柔韧性练习停止一段时期,已获得的效果就会有所消退。因此,柔韧性练习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
4、柔韧性练习要全面 不论是中的伸展练习,还是专门发展某些关节柔韧性练习,都要兼顾到身体各关节柔韧性全面发展。因为在身体活动中,完成动作要涉及几个相互关联的部位甚至全身。
5、柔韧性练习之后应结合放松练习 每次伸展练习之后,应做些相反方向的练习,使供血供能机能加强,这有助于伸展肌群的放松和恢复,如压腿后做几次屈膝下蹲动作。
(1)在进行较大强度肌肉伸展练习前,必须做热身活动,使身体微微出汗。
(2)肌肉伸展产生了紧绷感或感到疼痛时就应该停止练习,防止拉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折 长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